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时间:2019-05-14 02: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第一篇: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研讨热潮中,一项对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已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这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这场讨论中得以获得科学共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中小学音乐课程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课件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7.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情感有多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授课者以自己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和美的真谛。)

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研讨热潮中,一项对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已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这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这场讨论中得以获得科学共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中小学音乐课程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7.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情感有多少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授课者以自己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和美的真谛。)

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课改心得--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本人从事音乐教学已经有10个年头,经历了早期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湖北省自编音乐教材、及音乐课程改革教材,也经历了教学生认识简谱、五线谱、到柯达依教学法的引进,直至现在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提倡学科综合的音乐教学新理念的出现。

但无论是怎样,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教育部、以及众多的音乐教育家始终注意到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却很少过问音乐教育体制的改变,诸如如何提高艺术教育在众学科中的地位,音乐教师的地位,音乐师资的培养及在学校中配备齐全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在学校中开展艺术活动的问题等等。我认为产生上述原因一是缺乏主管部门的监管,二是“高考”的指挥棒在有效地指挥着一切,三是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基层学校任教,基层学校又缺乏音乐教师。于是乎学校的艺术课及其他一些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的“负课”的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了。或者单凭写一篇教案或论文,似乎代表不了平时的教学水平与情况。下面我就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详细的谈一谈,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改教师的竞争上岗为教师的继续培训

很多大城市生育曲线在往下滑,因此适龄儿童入学率较往年偏低,出现了教师剩余的现象,那么进行教师的竞争上岗很有必要。而许多中小城市在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不宜“一阵风”地搞什么竞争上岗,最后成了教师个人社会关系的比拼,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还搞坏了社会风气。而是应该动脑筋让教师扎实地多学些相应的教学知识,把富余的语文、数学教师通过培训的形式,有目的的转岗一些到其他学科中来,既配齐了师资,平衡了教学力量,教师又学到了知识。没有了师资,再好的课程标准也不能在基层教育中实施,也实施不好,到头来耽误了一代人。

二、多种形式的抓好音乐教学

以活动促教学,是最常见的一中形式。但在这些活动中,最常见的要数讲“公开课”了。艺术课程也不例外。

要多种形式的抓好音乐教学,就要开展多形式的活动,比如“器乐演奏比赛”、“唱歌比赛”、“校园艺术节”等等。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经常提倡,学校校长要重视,合理安排,使艺术教育不流于形式。

虽然讲“公开课”必不可少,但真正让学生受到“实惠”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建立健全艺术教学研究体制

我听过日本一位音乐教研员的讲学,他说他们的教研室还发明一些专供学生使用的一些乐器,那他们对于音乐教研的重视以及他们的音乐教研体制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我常常感觉到我是一个“孤儿”,只要省、市级艺术教研部门不开展活动,我们就只好“自习”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造成信息不灵,只好闭门造车。

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从国家到地方到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体制,健全教研使每个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每学期都“有事”做,能互相讨论,能相互传递信息,共同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总之,艺术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是一回事,艺术教育体制是另外一回事,要让艺术教育落到实处,“两回事”要齐头并进。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我们公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四篇:新一轮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基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发展与变革浪潮,为适应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走向世界的目标而提出来的,时至今日已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启动。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我省是全国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省份之一,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架已体现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课程标准,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近年各地的实践经验以及我们前期所作的探索研究,谈谈个人的思考: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及基本理念

1.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1)宗旨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2)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4)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常将这些目标概括为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其内容具体化:

1.1.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②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③重视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1.1.2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②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宄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③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④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③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⑤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程基本理念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的确体现了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使每一个学生成功。同时也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创新的平台,提供了用武之地。因此,只有吃透了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才能以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卓有成效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战。明确实施新课程的策略

本次课程改革体现了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保证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实践过程中必须明确所要遵循的策略:

2.1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以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告别应试教育,走进素质教育。然而,好的课程资源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去付诸实施,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相应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目前高中生中独生子女比例高达90%以上,且不少家庭已处于小康水平,至少是衣食无忧,学生没有了过去“跳农门”的那种强烈欲望。因此很多学生学习动力容易弱化,缺少拼搏精神,缺少社会责任感。是此,我们各学科老师都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依据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鲜活的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激情,使之产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②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种转变对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下学生的确有一定难度,能否实现这种转变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量,是此教师不仅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更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③要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新课程的知识模块中贯穿有很多与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及新科技发展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有的还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或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是此,教师不仅必须具备相关新知识,而且能组织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既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又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策略。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应试教育催生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习贯于听老师的讲解,抄现成的答案,围绕老师和书本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须先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如课堂上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满堂灌转向师生互动对话,由抄现成答案转向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知识,由单一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转向在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集信息、进入社会调查访谈等多途径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猎取知识途径的多样性、思维活动的创新性。

2.3 注重联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联系实际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学习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原理,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新教材本身联系实际的内容比较多,除列有“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等模块外,还设计有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家庭小实验、社会调查等探究性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学习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验到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强化了学习欲望。

2.4 突出学科特色 发挥教育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如通过MnO2加快H2O2分解速率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2)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如通过Na、Mg、Al、Si、P、S、Cl2的单质与水或与H2反应的一系列具体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第3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或原子序数)的量变引导化学性质的质变规律。(3)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哈伯的合成氨实验使氮的固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此农业产量翻番,解决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如纯碱呈碱性的实验检测。此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实验规范意识、安全操作意识,原料节约意识,环境友好意识等。

2.5 引导自主探究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学习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以发生在身边的问题为载体,在设计的具体的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或与社会的互动,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优化等方法去揭示其内在规律和作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教师要按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切入点的探究活动。由初期的教师引导探究逐步迈入学生的自主探究;由课内简单问题的探究逐步发展到解决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的探究。真正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对中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中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

会发中学:王春雷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的春天,它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创造与实际能力的培养。它给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音乐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以怎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呢?

一、正确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体验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体验价值放在音乐课程价值的首位,指出:音乐课的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学生深刻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致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用的基础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进行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创设充满美感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通面的价值。而现代教育理论则强调: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由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所以,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

1、要让音乐课变成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

综合音乐实践活动体现有在六方面:(1)听觉——素质训练的基础,探索的工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探索的意义和乐趣。(2)演出——发挥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艺术创造,不强求最后的统一。(3)指挥——各种素质的综合反应,不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

一、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谈到音乐教育,人们便会很自然把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内容联系起来,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片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指挥的机会。只要能表现音乐,不追求指挥技巧。(4)创造——即兴创造和有计划的即兴创作。作品不受任何程式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创新。(5)与(6)分析和估——对学生表现、创作、演出随时作好记录并录音,及时放给学生听,组织分析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使已获得的知识得到延伸、归纳和综合。

上述活动,能鼓励学生就音乐的综合理解做出判断,并积极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分析与创作的能力及经验。比如,让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睡着音乐自由运动。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2、要让音乐课变成学生自主的音乐实践活动。

主体教育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人人介入的活动条件,自觉的思维空间,而且也需要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独立大胆的实践,自主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1)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如在一首歌曲的综合表演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可以用舞蹈伴舞,用打击乐器伴奏等。(2)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如选择用歌唱的形式来表演,选择舞蹈的形式来表演,选择模仿的形式来表演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如节奏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多种打节奏的方法:用笔轻敲文具盒、摇头、摇晃身子、搓洗衣服等。在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时,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性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3)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音乐课有时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3、要让音乐课变成探究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人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

在探究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究研究的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4)要让音乐课变成生活化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课教学应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爱。如欣赏优秀电视歌舞剧节目,为诗朗诵或童话故事选配音乐,讲述自己或身边的音乐故事,学唱英文歌曲等;要把封闭的课堂式学习变为开放式的音乐学习,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的场景用唱、诵、演、画、奏等形式表现出来,用音乐课堂上所学的音乐知识指导欣赏活动;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以增强他们的审美经验。

下载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心得--浅谈对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课改培训心得

    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课改新理念”培训心得 在2012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中,“课改新理念”也这次培训的主题之一,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及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技能又有......

    教学心得 新一轮课改培训下

    教 学 心 得 通过新一轮课改培训和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新教材有关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不断地学习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克服以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本站推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对话”与“开放”,“体验”与“感悟”这些词语的使用频率已呈飙升态势。在阅读教学的领域中更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

    对我国课程改革的认识

    对我国课程改革的认识 我国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二是面对一个开放多元的世界,一个走向全球化的世界,课程改......

    对音乐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从事多年音乐教育的工作者,终于盼来了音乐课程改革的春天,从内心感到温暖。其间,也有几次教材改革,但从音乐教学理念上转变还是第一次。下面就谈一谈......

    我对课改的认识

    我对课改的认识 建国以来,国家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八次,可以说像走马灯似的。课程的改革,教材的改变,课标的修订,迫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之而改变,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名词便应运而......

    结合你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解

    结合你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解,谈谈今天我们如何做一名人民教师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

    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最终定稿)

    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2001年6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