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2: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石化强区奋斗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地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入手,坚持把建设有竞争力和成长性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对项目和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营造了高效快捷、方便优质的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暂行规定》、《发展地方经济实施办法》、《保护投资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等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政策,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作为工业发展奖励资金,用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论证、咨询。对重点项目在项目可研、选址、立项到开工建设、产业引导、市场拓展上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为12家企业提供扶持资金6500万元,协调流动资金5000万元,帮助万峰、鑫鑫龙和中泰三家企业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我区被评为省级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政府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二是开发工业项目,发展模式实现了新的转型。加速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逐步摆脱依靠农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探索了工业经济园区化发展模式,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统领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建设了万宝、向阳、萨东、兴化四个工业园区,投入4500万元完善了园区水、电、路、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发挥工业园区吸引项目入驻的载体功能,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机制,巩固了民菅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截止2005年年末,我区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共开发引进工业项目196个,工业成为拉动了地方经济持续攀升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3亿元,比2001年增长164%,年均增长54.7%;实现工业利税1.53亿元,比200

1年增长84.3%,年均增长28.1%;地方工业年均增长速度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7.9个百分点,被省委评为省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全区经济蓬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8亿元,比2004年增长26%;全口径财政收入44620万元,同比增长17.2%;本级财政收入20071万元,同比增长13.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6.5%。从发展态势看,工业经济方面,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18.7%。新建工业项目28个,谷丰复混肥、金星塑膜等16个项目已经投产,玉米深加工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田丰奶牛性控繁殖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项目。哈大齐工业走廊龙凤项目区建设启动顺利,园区载体功能明显提升。在农业生产方面,种源经济发展迅速,全区奶牛、生猪和大鹅分别达到3274头、4.6万头和4.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7%、67%和5%,种子繁育和示范田累计面积达到2500亩,各类种养大户达到129户。新打农田机电井60眼,推广抗旱保收田2.1万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以龙凤商场、龙凤商贸城、庆客隆、蓝岛商城为主导,超市、连锁经营、专卖店等新兴业态为补充的市场营销网络,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06万元,同比增长7.8 %。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4931户、私营企业516户,增加税收1216万元,同比增长59.6%。

二、存在问题

我区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

2、工业项目引进难度大,工业园区发展空间狭窄,辖区石化大企业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与温州、台州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工业经济无论是规模、数量,还

是速度、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三少一偏”,在结构上,生产加工型,外、高、大项目和具有战略牵动作用和支撑作用的项目少;在速度上,洽谈项目中的意向性项目多,签约落地项目少;在项目接续上,资金到位并在近期可以开工建设的项目少;实际工作中有一味贪大求高的倾向。

2、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探索工业经济园区化发展模式,推进石化强区建设工业是大庆市的主导产业,也是我们龙凤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我区应立足现有基础,与辖区石化大企业联手合作,稳步推进石化强区建设。

一要深化地企合作,培育工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县区工业发展必须依托支柱产业的带动,结合辖区石化企业拥有可供深加工的油、化、纤、肥、塑等原料资源,国内一流的炼化人才和技术资源,大量闲置厂房、场地和设备等闲置资源的优势,我区应该重点在发展石化产业上寻求地企合作,建立三项制度,依托石化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大项目,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建立定期通报区域情况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深入到各大企业,在了解企业状况、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把辖区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使企业和企业内的员工能够了解辖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让企业增强在区域内发展的信心。建立定期走访对接调研制度。地企携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重要途径。坚持“同谋业,共发展”方针,区成立了区企合作推进办公室,把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与经济往来提供、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发展难题化解,使企业与企业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互利双赢,这样企业的发展首先就保证了企业员工的思想稳定,能够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整体繁荣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建立定向开发企业产品制度。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扶持石化精深加工项目,形成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社会化生产格局,进一步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对那些关联性强能够形成产业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研发和引进与石化大企业相配套的关联项目,以此可以壮大本地的工业经

济。

二要明确招商思路,形成工业发展的投资优势。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普遍存在“半卖半送土地、零规费、税收减二免

三、水电优惠”等政策吸引投资者的做法,引进的企业大多是“移动公司”,形成不了产业集群。必须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以大企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主攻方向,注意吸引、大投资商来投资兴业。具体建议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利用资源引项目。利用辖区石化企业拥有可供深加工的油、化、纤、肥、塑等原料资源,国内一流的炼化技术资源,大量闲置厂房、场地和设备等闲置资源,开发一批广就业、强辐射、高税收、环保型的项目,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以石化产品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重点在与石化大企业的联合上搞突破,在原料资源方面形成价格低、运输近、优先权等其它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真正打造石化资源品牌。研究市场上项目。树立“以消费培育市场、以市场引导产业”的新理念,研究适合我区发展的石化产业项目,以龙凤地区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市场和兴化卧里屯地区化肥、化纤等化工市场为依托,大力引进和开发石化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塑料深加工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挤塑、注塑、吹塑项目,原材料也很丰富,可以开发润滑油加工项目,石化企业生产的基础油,可以调配多种牌号的润滑油,形成我区特有的润滑油市场。论证培育做项目。树立“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产业共兴”的思想,充分利用石化研究院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术优势,研究制做特色项目,论证符合我区产业发展要求、具有广阔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项目,提供给投资者。及时掌握国家政策、信息和投资重点,提前做好项目准备,继续向上跑项目、要项目、争项目,加大跑省进市力度,争取再有一大批项目落户我区。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挂靠联合,利用其资金优势和知名度,实施配套生产、品牌嫁接、资金融合,促进项目的多领域覆盖和高起点运作。三要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的集群优势。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工业园区可以把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与经济

第七章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从源头到全过程考虑。为此,清洁生产应运而生。

第一节

一、清洁生产概念

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概念定义如下: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战略旨在减少从原材料的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中国21世纪议程》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二、清洁生产的意义

实践证明,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模式,经济发展正愈来愈深地陷入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两大困境:一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使发展难以持久;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政策忽视了全过程污染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而清洁生产恰能较好地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一)清洁生产一方面用节能、降耗、减污和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量环保投入(一次性投资和设施运行费),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清洁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通过改进设备或改变燃烧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既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又可节约资源与能源,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清洁生产可以避免和减少末端治理的不彻底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因为清洁生产采用了大量的源头削减措施,既可减少含有毒成分原料的使用量,又可提高原材料的转化率,减少物料流失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及排放量,因此而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

(四)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地替代有毒的产品、有毒的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排污量大的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五)清洁生产可改善工业企业与环境管理部门间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相割裂的矛盾。

三、清洁生产的目标

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降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有不利影响的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因此,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就是使用清洁的原、辅材料,通过清洁的工艺过程,生产出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各种节能、降耗、节水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料与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成、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四、清洁生产的内容

(一)清洁的能源

1、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如采用洁净煤技术,逐步提高液体燃料、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水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3、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4、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等,如在能耗大的化工行业采用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清洁的生产过程

1、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这就需要在工艺设计中充分考虑;

2、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3、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躁声、强震动等。

4、少废、无废的工艺,5、高效的设备;

6、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7、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8、完善的管理等等。

(三)清洁的产品

1、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2、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

3、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

4、合理包装;

5、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具有节能、节水、降低躁声的功能)和合理的使用寿命;

6、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等。

能源高效率的转化成产品,减少有害环境废物的排出。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物和能源,实行再利用,做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三是向社会提供清洁产品,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不产生污染危害或将有害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四是在商品使用寿命终结后,能够便于回收利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潜在危胁;五是完善的企业管理,有保障清洁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其实施。同时建设一个整洁、优美的厂容厂貌。

五、清洁生产的理论

(一)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物质平衡理论)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越多,则原料(资源)消耗越大,废料是由原料转化而来。清洁生产使废物最小化,其实质在于原料(资源)得到了最有效利用。生产中的废物具有多功能特性,一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可作为另一种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资源),资源与废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清洁生产最好地体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产生最小化,环境污染无害化。

(二)最优化理论

清洁生产实际上是求解满足生产特定条件下使其物料消耗最少,而使产品产出率最高的问题。此问题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的最优化理论。很多情况下,废物最小量化可表示为目标函数,而清洁生产则是求它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三)社会化大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用最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最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准则。马克思曾预言: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进步,为清洁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二节

一、持续发展的理论使工业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人类应该适应增长和发展的需要,改变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掠夺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不超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清洁生产给人们以全新的概念,即把工业生产污染预防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以保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清洁生产谋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设计过程中,防止污染空气、水和土壤,减少废弃物,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一般认为,伴随经济增长必然产生污染,但必须将污染控制在一种相对能接受的水平。经济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足以支持后代人的潜在需求。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到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支持能力,采取积极可行的环境政策,配合和推进经济发展。因此,清

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案。

二、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方法与步骤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可持续生产的可持续的生产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环境生产相互适应、相互平衡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相互适应的理论对于指导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三种生产的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协调需要具体的操作,协调操作就需要有能正确指导操作的理论、准则、方法和技术。要使三种生产的运行关系从不和谐转变为和谐,关键在于协调三种生产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内容,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行,要协调各个生产环节内部运行的目标和机制,以保证三种生产的发展和三种生产之间的正确联系。

(1)加强环境管理

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社会行为通过三种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评价它们对三种生产和谐运行的贡献(正负、大小),并据此对人类的社会行为进行调整。

(2)开展环境建设

根据三种生产理论,应该开展环境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调配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投向,保证环境建设的投入。环境建设不同于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它的根本任务不是为人的生产这个环节提供生活资料,而是协调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保证环境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而从根本上去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持续性的一个重大的基本措施

(3)协同社会行为人类的社会行为由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组成,其中政府行为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各种手段结合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去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去调控人口的增长,改变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并在注意向物质生产投放人力资源的同时,注意向环境生产投放人力资源,等等。当然,政府也可能因为认识滞后或者短期利益的驱使,不顾环境生产的承受能力,去迎合物质资料生产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去刺激公众追求高消费的倾向。这就需要具有自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公众去约束政府的行为。

(一)可持续的生产

(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资源的合理开发、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要正确鉴别原材料,列出目前和将来能用的组成部分,制订将其转变为产品的方案。

1、实行跨行业协作

2、减少环境污染

3、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三)清洁生产的意识形成与技术推广

1、清洁生产意识培育

要深入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特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了解清洁生产,认识到清洁生产对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环境保护形象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

2、清洁生产技术推广

清洁生产是一种思想,是高层次的、覆盖面非常广的,体现在工业布局、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发展方针和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为了对清洁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扩散非常重要。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像环境保护一样,要真正把清洁生产从一种战略变为企业的实践,必须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甚至是全民的自觉行动。

(四)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体系

1、明确机构组织和实施主体

2、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1)

支持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财政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和倾斜。(2)对于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在税收减免方面给予优惠。(3)对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刺激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向清洁生产发展,促进企业推行清洁生产。(4)创建清洁生产的市场机制,培育清洁生产的需求市场。

3、将推行清洁生产纳入法制轨道

(五)工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

1、源削减(1)改进产品设计、调整产品结构。(2)用无害或少害的物料,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3)改革工艺和设备,开发全新流程。(4)加强管理。

2、废物循环利用,建立生产闭合圈(1)将流失的物料回收后作为原料返回流程中;(2)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替代物返回生产流程中;(3)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回用或作为副产品回收。

3、发展环保技术,搞好末端治理

(1)必须清浊分流,减少处理量,有利于组织再循环,(2)必须开展综合利用,从排放物中回收有用物质;(3)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减量化处理。

第三节工业生态系统与工业生态学

一、工业生态系统

工业生态系统是人造系统,它是所有企业、行业和部门的总和,是通过对自然资源加工生产物质资料的事业。工业除制造业之外,还包括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供电、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工业系统本身是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组分众多、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与工业系统相关联的还有自然系统(土地、农田、森林、等)、社会系统(政治、法律、组织、安全保障等)以及技术系统(厂房、动力、机器、工艺、科技开发等)。工业系统的中心是人,人的劳动组织、人的劳动和智力的投入以及人的消费需求的推动。

工业生态系统动作示意图(见表格)

实现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的工业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生物活动类似的。两者都是按取自环境→生物体(企业)→返回环境的方式运作,其本质都是一种代谢的过程。因此,工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这样的工业生态系统里,能源和材料的消费被最优化了,一个过程的排放物可以作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材料。

一个良好的工业生态系统应该是如下的情况:

(一)生态系统惟一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二)浓缩的有毒物质只在当地生成和使用;

(三)效率、生产率与弹性之间必须处于动态平衡,如果过多强调前两点而忽视了弹性就会造成系统的脆弱,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四)通过物种的高度多样性和相互之间复杂的关系,生态系统在遭受变化时能保持一定的弹性,许多关系是通过自我组织过程来维持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控制;

(五)在生态系统内,每一物种都独立活动,然而它们的活动模式与其他物种的模式联合结成网络,合作和竞争并存并保持平衡。

二、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是起源于清洁生产的,是清洁生产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工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家、环境学家和产业界都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容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系统化和一体化的新的环境管理思想。

工业生态学的提法始于198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研究部事总裁罗伯特·福罗什和负责发动机研究的尼古拉斯·加罗布劳斯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题为《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在传统的工业体系中,每一道制造工序都独立于其他工序,通过消耗原料生产出即将被销售的产品和相应的废料;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种更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和种过于简单化的传统生产方式,那就是工业生态系统。”

我们对工业生态学的定义是:它是一种以可持续为基础来管理人类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第一,设法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进行充分地结合;第二,减少对能源和材料的使用;第三,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可承受程度产生的生态影响。

三、卡伦堡共生体系和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所能获得的效益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还要大。生态工业园的目标是在最小化参与企业的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其经济绩效。包括通过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园区企业(新加入企业和原有经改造过的企业)的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业内部合作。同时也要为附近的社区寻求利益以确保其积极的发展。

(一)卡伦堡共生体系

卡伦堡是一个仅有2万居民的工业小城市,位于北海之滨,距哥本哈根以西100公里左右。开始,这里建造了一座火力发电厂和一座炼油厂。随着年代的推移,卡伦堡的主要企业开始相互间交换“废料”:蒸汽,(不同温度和不同纯净度的)水,以及各种副产品。80年代以来,当地发展部门意识到它们逐渐地,也是自发地创造了一种体系,他们将其称之为“工业共生体系”。关于卡伦堡共生系统,我们归纳三点结论: 第一,共生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在商业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每一种“废料” 供货都是伙伴之间独立、私下达成的交易。交换服从于市场规律,运用了许多种方式:有直接销售,以货易货,甚至友好的协作交换(比如,接受方企业自费建造管线,作为交换,得到的废料价格相当便宜)。第二,共生体系的成功广泛地建筑在不同伙伴之间的已有信任关系基础上。卡伦堡是个小城市,大家都相互认识。这种亲近关系使有关企业间的各个层次的日常接触都非常容易。第三,卡伦堡共生体系的特征是几个既不同又能互补的大企业相邻。要在其他地方复制这样一个共生系统,需要鼓励某些“企业混合”,使之有利于废料和资源的交换。

(二)工业生态园区在90年代初出现了“生态工业园区” 的概念。在一个园区中,各企业进行合作,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一个企业的废料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不过,“园区”的概念不应使人们理解成一定是某个在地理上毗邻的地区,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完全可以包括附近的居住区,或者包括一个离得很远的企业,如果它是唯一能处理在园区现场不能处理的稀有废料的企业的话。生态工业园区的观念区别于传统的废料交换项目的地方是,它不满足于简单的一来一往的资源循环,而旨在系统地使一个地区的总体资源增值。

第三篇:大庆龙凤区龙凤社区工作站

大庆市龙凤区龙凤社区工作站

2018年部门预算及有关情况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二、预算编报范围

三、机构设置情况 第二部分

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拨款预算收支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表三、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表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功能分类支出表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经济分类支出表六、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七、部门收支总表

八、部门收入总表

九、部门支出总表 十、一般公共预算政府经济分类支出表 第三部分

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关于部门预算收支总表情况的说明

二、关于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三、关于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四、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五、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六、“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的说明

七、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大庆市龙凤社区工作站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辖区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公共服务等工作,指导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自治。

(二)负责社区内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精神文明和群团组织建设工作,承接宣传、组织、纪检、统战、武装、老干部、科技、群团等工作,联系驻区党代表;负责社区政务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承接文秘、信息、机构编制、人事劳资、财务和固定资

产管理、档案、法制、保密、信仰、后勤服务等工作;负责社区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工作,联系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三)负责社区民政、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民族宗教、残疾人、健康教育等各类事务性服务工作。负责居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指导居委会开展工作;负责培育、扶持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丰富和拓展社区服务内容;负责社区内便民利民、帮扶解困、就业创业、提升素质等工作,为物业、金融、邮政和志愿者服务提供平台。

(四)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反邪教、信访等工作;受行政管理部门委托,依法开展城市管理、卫生监督、文化稽查、劳动监察、安全监察等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协助开展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承接政府主管部门准入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二、预算编报范围

2018年纳入我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室包括:龙凤社区工作站

三、机构设置情况

(一)机构设置

我单位由3个内设科室构成,分别为:党政综合办公室、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综合管理中心,下属单位:湿地福苑居委会、吉祥馨苑居委会、龙化居委会、建安居委会、动力居委会、街园居委会、炼厂居委会与凤祥居委会。

全年人数25人,在职人员25人,其中公务员7人,事业单位人员18人,退休人员12人。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表

附表: 部门预算信息2018公开报表

第三部分

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关于部门预算收支总表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8年总收入预算9347912元,总支出预算9347912元。收支总额比2017年预算增加190万元,主要原因是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上调、项目经费增加、居委会办公场所面积增加,费用增加。

(一)总收入预算9347912元全部为财政拨款。

(二)总支出预算9347912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1425200元,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43200元,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396000元,住房保障支出337200元。

二、关于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8年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9347912元,按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如下:

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单位离退休(款)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项)1468400元;

2、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类)医疗保障(款)行政单位医疗补助(项)396000元。

3、城乡社区支出(类)7124712元。

4、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337200元,购房补贴(项)21600元。

三、关于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9347912元,按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如下:

(一)工资福利支出(类)2018年预算6657300元,其中:

1、基本工资(款)2018年预算1063800元。

2、养老保险(款)2018年预算1093200元。

3、基本医疗保险(款)2018年预算396000元。

4、津贴补贴(款)2018年预算2703800元。

5、奖金(款)2018年预算875100元。

6、其他社会保障缴费(款)2018年预算43200元。

7、住房公积金(款)337,200元。

8、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款)2018年预算145000元。

(二)商品服务支出(类)2018年预算2051112元,其中:

1、办公费(款)2018年预算624800元。

2、差旅费(款)2018年预算121000元。

3、维修费(款)2018年预算200000元。

4、办公用房取暖费(款)2018年预算273600元。

5、工会经费(款)2018年预算71000元。

6、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款)2018年预算50000元。

7、物业管理费(款)2018年预算118800元。

8、印刷费(款)2018年预算60000元。

9、水费(款)2018年预算12000元。

10、电费(款)2018年预算24000元。

11、邮电费(款)2018年预算265912元

12、租赁费(款)2018年预算230000元。

13、其他商品服务支出(款)2018年预算0元。

(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类)2018年预算639500元,其中 :

1、生活补助(款)2018年预算7500元。

2、奖励金(廉政保证金)(款)2018年预算105000元。

3、退休费(款)332000元。

4、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款)2018年预算195000元。

四、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没有基金预算,无基金预算支出。

五、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没有基金预算,无基金预算支出。

六、“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制度,细化“三公”经费编制,控制“三公”经费规模。2018年“三公”经费

财政预算拨款50000元,其中:因公出国出境费0元、公务接待费0元、公务用车维护运行费50000元、公务用车购置0元;2018年与2017年相比,三公经费总体下降25000元。下降33.33%,主要原因是我单位1台执法车辆调归区行政办使用,由区行政办负责该车运行费用;我单位严格执行接待制度,减少接待;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均为0元,无增减变动。

七、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

我单位2018年本级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657912元,较2017年预算增加22000元,增长3.46%,主要原因是居委会新增加办公场所,费用增加。

(二)政府采购情况

我单位2018年安排政府采购预算0元。

(三)国有资产占有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单位共有车辆2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2辆、特种专业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

(四)预算绩效情况

2018年我单位一般公共预算拨款9347912元,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7个。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根据《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我单位2018年部门预算中相关名词解释如下:

一、财政拨款收入:反映财政部门用一般预算收入安排的预算单位资金。

二、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反映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用于未实行归口管理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四、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医疗保障(款)行政单位医疗(项):反映用于行政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行政单位的公费医疗,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人员、红军老战士待遇人员的医疗费的支出。

五、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医疗保障(款)事业单位医疗(项):反映用于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未参加医

疗保险的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待遇人员的医疗支出。

六、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支出。

七、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费(款):反映单位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

八、商品服务支出(类)手续费(款):反映单位支付的各类手续费支出。

九、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水费(款):反映单位支付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等支出。

十一、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电费(款):反映单位的电费支出。

十二、商品服务支出(类)电话通讯费(款):反映单位开支的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

十三、商品服务支出(类)办公用房取暖费(款):反映单位支付的办公用房取暖用热力费。

十四、商品服务支出(类)专用房屋取暖费(款):指在正常办公取暖费中无法核定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取暖费。

十五、商品服务支出(类)物业管理费(款):反映单位开支的办公用房、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宿舍等的物业管理费,包括综合治理、绿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十六、商品服务支出(类)差旅费(款):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

十七、商品服务支出(类)一般维修费(款):反映为保持办公用房、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正常使用而开支的日常修理和维护费用。

十八、商品服务支出(类)邮寄费(款):反映单位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

十九、商品服务支出(类)培训费(款):反映各类培训支出。

二十、商品服务支出(类)工会经费(款):反映单位按照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的工会经费。

二十一、商品服务支出(类)福利费(款):反映单位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二十二、商品服务支出(类)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款):反映公务用车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等支出。

第四篇: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071 贺艳坤 071302120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生态经济就是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按照生态学原理、市场经济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两个循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生态经济及符合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经济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干提供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学认为,人和自然,即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三种状态。

一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状态;二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互矛盾、恶性循环状态;

三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长期对立、生态和经济平衡都被破坏的状态。实际上,第三种状态是第二种状态的发展导致质变的结果,这两种状态都应称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只有第一种才是目前被全世界共认的人类应选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状态。所以,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互动状态的功能体现,生态经济学是指导人们形成这种“发展”状态的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我国在八十年代已初步建立起的生态经济理论体系,生态经济学对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和其战略的实现可提供如下八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人类对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这三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中都包括相应的经济需要和生态需要的理论,能从本质上说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应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道路的必要性。

(二)关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循时发展的连续性等特点的论述,能启发和促使每一代人在发展经济和治理生态环境时,都既要考虑当代人的眼前利益,又要着眼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建立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合理的生态经济利益关系,尽量为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要实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论述,可指导人们研究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与环境)体系。

(四)关于要科学合理地组织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再生产的理论,可指导人们合理地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生态环境再生产的劳动投入等,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关于要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论述,能指导人们以“三效益”指标为基础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而引导人们以最少的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六)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生态经济平衡的理论,能指导人们合理调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各项发展目标,使系统的各环节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有较平衡的输入输出能力,从而建立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人工生态平衡。

(七)关于建立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都高的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的理论,能指导人们研究并建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型的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关于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总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论,能指导一切资源配置者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手段,科学地建立其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目标,做到在耗用尽量少的社会总资源的情况下,使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尽量增多,尽量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经济需要和生态需要,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状态。

二、生态经济理论学与可持续发展

在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尖锐矛盾、整个人类社会陷入“生态困境”、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形势下,世界上一切不同制度、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在考虑社会发展的模式,即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问题。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的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与会者一致承诺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国际社会迈向21世纪的战略。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竖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是指在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需要的模式。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其生存和繁衍,只能依赖于自然环境这个客体。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既可以满足当代人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可能给生态系统和地球带来威胁,给后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损害。因此,人类在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要加强环境建设,处理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使自然界能够持续地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1996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上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了透辟的分析,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发展生态经济或无害于环境的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既为经济所制约又为经济所吁求的伦理就得重视对生态经济的思考和研究。

生态经济效益要求社会在考虑经济效益时应考虑生态效益;在考虑生态效益时应考虑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稳定的增长。生态效益体现了伦理学中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有机统一。生态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应保持与自然或生态资源的和谐关系,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今发展与消费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平等。

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既符合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大方向,又符合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与伦理相互支持、相互需要。生态与经济相互制约、生态与伦理相互印证、相互帮助的文明机理和文化意蕴。研究生态经济伦理学,能

在深层次上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公众的生态经济伦理意识,提升生态意识和转化为生态道德情感,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和深化人们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与环境和谐的观念;有助于国家制订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理论、制度,确保经济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

生态经济伦理学是生态危机的必然产物。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道德准则,反映了人类道德的进步,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对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宣传和运用,让生态伦理学学科从理论向实践方面深入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甚至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当代人的幸福,更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肩负起保护人类家园的历史使命。

三、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一个与自然生态资源有直接关系,并建立在对他们加以利用的基础上的生产,它的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担负着为人们提供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和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提供重要原料的双重任务,它本身则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性对发展的负效应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做了限定,其本质是对时间主体行为的规范,即:公平性、协同性和高效性。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土地可垦率低,耕地面积小,这样的耕地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只能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程度的路子,因此具有耕地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特点。耕地肥力总的说来基本稳定,耕地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从农业产量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理化性状也基本稳定,但局部地区耕地肥力有所下降,农田水利比较发达,1997年末有效灌溉面积5123.9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到50%以上;中国的灌溉面积在所占的比例最高,但由于用水源的短缺,农区地下水超采面积在逐年增加。近40年来,主要地区农牧业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林区生态系统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主要农区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系统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得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都增加了3倍以上。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持续性能在逐年增强,一方面该系统的有机物质输出在逐步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基本稳定,更重要的是该系统的抗逆性通过农田水利和农田林带的建设而逐年得以提高,显然这都是农业生态系统持续性能显著改善的根本标志。

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状况与功能水平应该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平衡之中,即不仅应当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还应当使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并保持动态的生态平衡。依据上述目标要求,生态系统的结构状态、功能属性和生态环境质量共同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估的内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特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估。总之,在明显提高的人工干预水平下,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状态、功能属性和环境质量水平有相应的较为显著的改善,这标志着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持续性显著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非持续性因素,这表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演变面临着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中,缺乏相应配套的支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系统政策,因而对农业生态经济自通中非持续性因素缺少有力的抑制,对于可持续性因素缺少配套的支持。对此,我们应到对过去已有的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政策,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角度进行考虑,尽快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以保障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支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应当成为国家在总体上调节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并附一个向间接调控手段以有效地实施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干预作用。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既要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又要注意防止片面强调保持生态平衡而忽视增加投入和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力。

支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政策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在物质投入、金融、财税、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农业持续发展实行政策倾向,以利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其中人口过多和资源相对紧缺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粮食生产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薄弱环节,农业尖端技术的重大进展有可能大幅度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提高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特别是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大幅度提高,这对于中国具有比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更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在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上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依靠常规技术,又要依靠尖端技术;二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特别是增加对生物工程等基础研究的投入,以及重点支持对增产粮食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三是在农业投入上要改变重视物质投入而忽视知识型投入,忽视科技投入的倾向;四是建立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相结合的制度,改变轻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的做法。

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还必须注重维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环境政策,主要应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对于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短期行为,必须在行政上、经济上以至法律上给予制止。二是防治工业和乡镇企业污染转移到农业生态系统,必须制定和完善明确的生态保护政策,并配合严格的法律措施。政策的制定既要引导乡镇企业合理布局,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对于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采取经济制裁措施。三是要重视生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现代有机技术、无公害技术等。但是也要见识新的生物技术有无不利后果。四是要进行大规模的治水治土、治沙、种树、种草以及各类水土保持工程等。五是要重视城乡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各种环境污染,给农业带来的严重威胁。

通过实施上述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生产力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就一定能够极大地推进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及其环境,使人类的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地球上每一秒有2.4个新生命诞生,每一秒,生产28.6吨金属,4台电视机,1.3辆汽车,每一秒世界交易总额为240000美元,每一秒排放762吨二氧化碳,减少0.6公顷森林,而对于中国,每一秒增加78平方公里沙漠。以这种速度发展,到2100年需要4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理念,而是所有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人均资源量极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粗放型,如不寻求精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就会后劲乏力,难以维持较快的增长。因此,我国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就必需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十五”期间,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2000万吨,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工业1/3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中华民族是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的鼻祖,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思想都暗合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维,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儒家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精华所在。可以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当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思想的雏形。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天与人、自然界与人是相通的 ,可以达到协调统一 ,即“天人合一”。而中国生态智慧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老子》中第25章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主旨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贯穿于中华民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体系,融会在三大思想传统儒家、道家、佛家中,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底蕴。依靠这些对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艺术把握,依靠物质循环再生、社会协调共生和个体修身养性自我调整的较为完整的生态观,中国维持着相当稳定的社会和生态系统,华夏文明生命力极其旺盛。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以“天人合一”为主导的文化。

与西方一度出现的功利主义的向大自然无度索取的倾向不同,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认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必须采取节制的态度才能维持生态平衡,维持大自然资源不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人类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要有节制,才能正常生长。没有节制,就会走向毁灭,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人类更是逐渐认识到要节制资源索取,要自觉地克制占有欲,克制无穷索取的欲望。那么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通俗地讲,减量化,就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取技术、经济、管理等手段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就是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就是直接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

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2010年,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新的解释:低碳。“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低碳: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态度。越来越多的低碳族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低碳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国外2003年才提出,使用的概念较多,也没有形成共同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发达国家进入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阶段,碳生产率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发展可以摆脱对高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依赖;他们是在解决了局部环境问题(如噪声)、区域性环境污染(如河流污染和城市污染)后,才将重点转到全球环境保护这个议题上。国内提出低碳经济的时间更短,虽然媒体和专家的讨论很多。但基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知所云。虽然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不得不使用高碳能源,但部分地区资源耗竭的现实也说明我国不能再走粗放式的发展道路了。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口号为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保护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统计指标是碳生产率(排放1吨二氧化碳产出的CDP)。因此,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100年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化能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破经济”、“低破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梢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经常饮

用的纯净水,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产生了白色污染而且过多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据计算,全国减少10%的购物袋可节省能耗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总之,可以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纳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范畴。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可以提高资源(包括能源)效率,也减少废物(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行不悖,均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节能减排”不是口号,而是实践,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被看做是“三足鼎立”的推动力量。近年来,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但“节能减排”并不是只靠政府去做,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在这项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是口号,需要实际行动支持。技术上的进步加上民众意识的转变,才能使循环经济成为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载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

    大庆龙凤区房产管理站2017年部门预算

    大庆市龙凤区房产管理站2017年部门预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单位基本情况 一、 主要职责 (一) 老居住区环境改造 (二) 住房保障 (三) 房屋租赁管理及监察 (四)“采暖费和物业管理费”两......

    对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对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找文章到☆第1文秘 (http://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煤炭产业是___县的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煤炭经济在全县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

    县级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级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由于受经济环境、执法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基层审计工作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县级审计机关的科学发展和管理体制转型。在此......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也成为我们今后......

    对县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煤炭产业是___县的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煤炭经济在全县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经济调研报告

    洮北区工业项目投资状况 调研报告(洮北区经济局 张义)近年来,白城市洮北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为推进全区的工业项目建设和壮大工业规模起到了推动作......

    经济调研报告[★]

    张家港市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1-2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