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感悟体会

时间:2019-05-12 00: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感悟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感悟体会》。

第一篇: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感悟体会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感悟体会

----------冲突 的确,这是一个工业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时代。为了经济,环境的利益,自然的利益,生命的利益,都被抛在脑后。废气,废水,废渣,我看到五彩的自然被涂成灰色。蓝天不见了,星空黯淡了,河流干涸了,鸟儿死掉了,自然受到挑战。现代社会与人文自然的冲突必定会持续百年乃至千年,我想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一个是人性自身的冲突,还有现代科技和未来科技的冲突。若黎明或黄昏时的静默玄妙被击破,从前、刚才还有未来广场上的黑压压些人群哪里去了,那从五彩云霞里飞来的金丝鸟又哪里去了。

上课的时候,听着同学们讲述着那些昔日的宁静祥和,静谧澄净的乐土,变为满目疮凉的过程,不由有些伤感。尽管现在污染严重,有些同学曾经还是接近自然的,周国平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农村度过的。可以在自然中度过童年那美好的时光,我认为那是幸福。然而,自我出生起,上海的天空就鲜有蓝色的光景,整个城市被一片灰蒙蒙的氛围所笼罩,还有人大言不惭的美其名曰:这是发展所要付出的代价。尽管近几年来类似的观点被打破,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被提出,人们也愈发开始关注环境,关注自然问题,却也仅仅迈进到关注的程度便戛然而止。去年冬天的时候,PM2.5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与议论,但是在我的周围,除了有些同学上下学带起了口罩,早操不用再出操,体育课取消了之外,大家对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却没有进一步的关心,去年冬天给我留下仅有的深刻的印象,只是那一场因为污染而引起的大雾,让我想起了铁凝的《我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那是一篇写城市人压力太大的散文,一次的大雾使人可以随性而为,虽然我还没有见到过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人,可是这一场场的弥天大雾不由的令人恐慌,今年只是一次两次,来年可能是三次四次,会不会终有一日,我们再也无法走出这片大雾,永远迷失在雾中。初见大雾的那一天,让我觉得十分新奇,走出几步便看不见的世界是如此的飘渺美丽,仿佛是那永旭之巅日出前的幻境。然而之后的思索却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环境的污染已经日益严重,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我看来,尽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喊环保,然后绝大部分,可以说,只有绝少数不是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者。他们中的有些人,心中没有自然的位置,改造自然与天斗与地斗才是他们的乐趣,只是因为舆论与道德的谴责,才三缄其口。更多的人,没有火烧眉毛,选择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看见环保已经成为了主流,大势所趋,于是乎喊几句口号,却从来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人们往往到了事后才会追悔莫及,一开始向山要田,直到北京来了沙尘暴,才意识到了内蒙古的荒漠化,于是开始治理,开始造林。然而,可以造林,即不自然,与自然之道相对立。那些千篇一律的树,完全没有千百年来,大自然建立起来各种树木生灵一起建立的起来的森林系统的作用,仅仅是为大地染上了一抹欲说还休的绿,却起不到作用。的确,我们需要发展,所谓保护自然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冲突,在我看来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工业的发展也许会污染环境,可是科技的发展应该时刻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以消除工业污染为前提。而不是发明更多,利益更好却污染更大的生产法,更为强力同时也会杀死植物的杀虫剂。为什么不更多的投入到绿色能源的研发之中,创造更稳定,更有利的绿色能源,比如发展更安全的核能,聚变核能,氢同位素海水里取之不竭,舍弃放射性的原料,同时有着更为强进的能源,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啊,现在的主流说法还是发展与环保的平衡,为什么不是发展环保的技术呢?有了优越的环境,人们可以更好地去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机器。可是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

幸好,现在已经有了有识之士,课上同学们所介绍的一个个绿色人物,像是索南达杰 还有蓝丝带海洋环保组织,这是一个大学生们的组织,尽管他还很年经,但是我们同样年轻,林觉民在被审问时说,你怕我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是你已经老了。年轻正是我们最大也是最有利的资本。我们的条件,拥有的力量,获得的社会支持也远远超过辛亥革命的时候,那时的年轻人都敢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又在害怕什么呢,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又在哪里。索南达杰后继有人,蓝丝带也在蓬勃发展,但是这只是绿色、自然、环抱中的小小一部分,仅此而已。更多,更严重的事情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关注,就好像前几日沙漠之中被发现的数个巨型排污池。在志士们奉献生命的时候还有人这么做不由的令人心寒。我们的环保可以不用奉献一生,可以不用奉献生命,甚至你都不用出一分钱,行动才是最重要的。点点星火,必将燎原,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幡然醒悟,醍醐灌顶。

可是啊,更多人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头之上,为环保而环保,为了迎合潮流而环保,而非为了未来,为了下一代。在别的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黑龙江三将自然保护区的照片,然而黑龙江的同学却说,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保护区确实是这样一幅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而现在,尽管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但是环境的恶化,植被的的退后还是日益严重。我国保护自然的方式也只是限于口号之中,只停留在书面之上,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在科技已经如此发展的今天,在人们已经醒悟过来的当下,环保却依然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为一个习惯与常态,例如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的创立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在即将唇亡齿寒的今天,我们却仍然需要这样一个个的纪念日来提醒我们自然的重要性,或许当我们真正醒悟的时候已经大难领头,或许在灭亡之时我们仍执迷不悟。如今频发的灾难,各种山崩海啸,火山地震,也仅仅在发生之时,或者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引起关注,尽管人们都献出自己爱心,捐款捐物,却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直到下一个天灾的降临,也许,也可以称之为人祸吧。希望国家,国人,可以及时的清醒过来,自然,早已千疮百孔的自然,正以自己的的力量还进行报复,或许结果将是同归于尽,我希望那一天可以不会到来,也许真的不会到来,也许明天就会到来。

张睿恒

第二篇:绿色包装与包装循环经济及包装可持续发展

绿色包装与包装循环经济及包装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模式。胡鞍钢指出:所谓绿色发展之路,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ohn Knott of Charleston认为绿色发展就是“回归一种结合新技术,对气候、地理、文化影响良好的发展方式”。显然,“绿色发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共同进化“绿色发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共同进化。

绿色发展中“绿色”的涵义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分不开的。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代表“世界环境与保护委员会”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观包涵着两个重要的原则,一个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所负有的责任,另一个是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因此绿色发展的涵义包涵着多方面的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之间保持平衡;(2)世界能源具有有限性;(3)城市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承担;(4)维护人类代际平等;(5)尊重人类的同时也尊重自然;(6)将能源高效利用、弹性设计和可循环使用的材料相结合;(7)保护城市居民不受污染物危害。

人类社会是在同环境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区别不大。那时的人类主要是以生活活动,以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只利用环境,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那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乱采乱捕,滥用资源,从而造成生活资料缺乏引起饥荒。为了解除这一环境威胁,人类曾被迫学会吃一切可能吃的东西,或是被迫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学会适应在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本领,逐步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的必要性,开始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以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近代大工业的出现,使原来建立在个人才能、技巧和经验之上的小生产逐步被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地改变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了环境中物质的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如果说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在生产和消费中所排放的“三废”是可以纳入生物循环而迅速净化、重复利用的话。那么工业生产则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将大量深埋在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以及将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投入到环境之中,产生的“三废”中的大多数是人类所不熟悉、难以生物降解的。因此,相对于农业来说,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以环境污染为主,是范围较广、影响较深远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就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活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以资源的形式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其间产生的“三废”向自然界大量排放,同时人类还通过消费活动再以“三废”的形式排向环境。因此,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消费活动无不受环境的影响,也无不影响环境,其影响的性质、深度和规模则是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受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且更受社会规律的制约。自然环境毕竟是按自己的规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在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但如果这种矛盾全面和尖锐地产生和爆发,则将形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危及自然和生态,最终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生态系统支撑生命和生物体,包括居住于其中的人类。与之相联系的一个确定的事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都与世界的生态现状相联系。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警告的: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毁坏地球,我们将会有悲惨的遭遇。人类导致了严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将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的灾难,比如全球变暖导致的严重的破坏性的风暴,臭氧层破坏引发的皮肤癌,稀缺的自然资源引发的战争等等。一项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我们人类准备接受的痛苦和生物贫困的程度,我们仅有一代或两代(20-40年)的时间来改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衡量,我们的世界都处于普遍的生态衰退的状态中。

严酷的事实迫使人类对自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做一次全面的反省。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的结果。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运行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图,做到生产和消费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流动:企业层面(小循环)、区域层面(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实践,即生态经济效益的理念和实践。它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促进本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企业是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的地方,实施循环经济必须从每个企业人手,贯彻低消耗、高利用和低排放的思想。这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基础和根本,具体落实在产品的绿色化和企业、产业的绿色化,也就是实现绿色发展。

包装工业也同其它工业一样,在促进商品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保护产品,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浪费,具有环境正面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1)产品生命周期短,多数产品一次性使用后即成为废弃物,属于资源消耗性产业;(2)随着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包装废弃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在重量上占到1/3,在体积上占到1/2;在我国,重量上也已占到15~20%,在体积上占到30%,包装废弃物年产生量达到0.4亿吨;在包装废弃物中,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更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后者通过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食物链,对环境和人身健康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危害性;(3)由于实行粗放式生产,所以包装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出“三废”,尤以纸包装的制浆造纸生产、金属包装的涂装及打磨工艺、玻璃包装的熔融成形、塑料包装的原料采掘为甚;(4)大量的包装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需要占地,欧美等国最初均在山谷和凹地建设填埋场处置垃圾,但是年复一年,可供填埋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无法继续消纳如此多的包装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包装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总产值在我国40个行业中已居第15位),必须大力克服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作法,努力实行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包装材料,尽力减少对环境的“三废”排放;同时坚决纠正过分包装,大力开展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让废弃资源再资源化,努力延长包装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包装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实现绿色包装和包装业的绿色化发展。

2.1 循环经济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广义的循环经济,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狭义的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理论范式,循环经济的理论意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从经济伦理层面,人类中心主义转生态中心主义,体现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演化:即从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到协调自然,从环境屈从、环境破坏到环境友好;从经济增长模式层面,在要素投入上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从财务资本节约型到自然资本节约型;在经济效益上从粗放式的价值转移到集约式的价值创造;在经济形态层面,从物本经济转变为人-自然为本的经济,从生产经济到服务经济;在技术运用层面,着重强调经济活动的减物质化和生态化。由此可见,资源减量化不是简单的减物质化,而是对传统的发展理念、经济模式和经济学理念的全面和深刻改变。

2.1.2 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生态思维作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它强调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

1.开放性 我们通常把循环经济称之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体现的是一种闭合喜欢理念,但实际上循环经济的这种闭合是从微观角度或小范围角度而言的,循环经济具有开放性。

2.物质流动的多重循环性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追求废弃物的零排放。

3.科技的先导性 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以科技支撑为先决条件的。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绿色化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4.综合利益的统一性 循环经济把经济发展建立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在获取等量物质和效用的过程中,实现向自然界索取的资源最小化、向社会提供的效用最大化、向生态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趋零化,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协调统一。

5.全社会的参与和全人类的合作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要使其发展,光靠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提供财政和政策上的保障,以及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只有通过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全民参与,才能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由于循环经济涉及的是资源环境这一全人类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全人类的通力合作。

循环经济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的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大系统分析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面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它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任何经济生产都需从自然界取得原料,并向自然界排出废物,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也是一定的,如果不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就会违反基本客观规律。

2.实现绿色核算的原则

绿色核算是把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联系起来,将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双向影响纳入到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中,形成与原财务核算体系对应的绿色核算体系。在进行绿色核算时,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生态成本两个方面,生态成本主要由环境资源耗减的评估价值量、环境保护费用、资源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环境资源的替代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方面组成。

3.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并且倡导尽可能多利用这些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4.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原则

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目前称为高技术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管理科学技术等都是以大量减少物质和能量等自然资源投入为基本特征的。

5.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6.建立绿色GDP统计与核算体系的原则

建立企业污染的负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即从工业增加值中减去测定的与污染总量相当的负工业增加值,并以循环经济的观点来核算。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新的大污染源的产生,并有效制止污染的反弹。7.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

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或者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具。

随着循环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说法,如“4R”、“5R”、“6R”原则,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重组化”等,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提出的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的原则,但它们都只是“3R”原则的变体,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3R”原则更具基本性和普遍性。

2.2 可持续发展

2.2.1 可持续发展定义和内涵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必需品,吸收了人类的废物并重新补充自身。现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技术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正在耗尽地球的承载能力。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灾难,促使人类深刻反思。1962年著名的自然历史学家蕾切尔-卡森发表了令人深思的《沉默的春天》,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词,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其中指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政策,人类社会的增长会遇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限,到最后将导致社会的大崩溃。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我国学者比较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并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可持续性和发展。持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维持下去或者保持继续提高。对于资源和环境来说,持续指的是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应该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2.2.2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首先,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与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其次,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或者生态问题,而是三者相互影响的综合体。最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求某一种经济活动永远运行下去,而是要求不断地进行内部的和外部的变革,即利用现行经济活动剩余利润中的适当部分再投资于其他生产活动,而不是被盲目地消耗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长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广义的可持续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福利可以实现连续不断地增加或者保持。2.2.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只有当全部资本的存量随着时间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如果获得收益的过程是通过使环境付出高额代价才得以实现,那它就不是可持续的。联合国环境署研究认为,可持续性需要;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和可持续地利用物种和资源。正如原世界银行行长巴伯有一句精炼的话:和谐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乃至永续利用。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俩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因此,循环经济顺理成章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方法和首选模式。而其基础和根本是实现产品绿色化和企业、产业绿色发展。2.3包装业绿色发展

2.3.1绿色包装的定义和内涵

包装是保护商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包装落后—包装改进—过度包装—适度包装(绿色包装)。我们现在处在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过度包装已经让我们尝到了苦头。近年来,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与经济

第七章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从源头到全过程考虑。为此,清洁生产应运而生。

第一节

一、清洁生产概念

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概念定义如下: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战略旨在减少从原材料的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中国21世纪议程》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二、清洁生产的意义

实践证明,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模式,经济发展正愈来愈深地陷入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两大困境:一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使发展难以持久;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政策忽视了全过程污染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而清洁生产恰能较好地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一)清洁生产一方面用节能、降耗、减污和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量环保投入(一次性投资和设施运行费),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清洁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通过改进设备或改变燃烧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既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又可节约资源与能源,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清洁生产可以避免和减少末端治理的不彻底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因为清洁生产采用了大量的源头削减措施,既可减少含有毒成分原料的使用量,又可提高原材料的转化率,减少物料流失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及排放量,因此而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

(四)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地替代有毒的产品、有毒的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排污量大的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五)清洁生产可改善工业企业与环境管理部门间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相割裂的矛盾。

三、清洁生产的目标

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降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有不利影响的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因此,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就是使用清洁的原、辅材料,通过清洁的工艺过程,生产出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各种节能、降耗、节水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料与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成、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四、清洁生产的内容

(一)清洁的能源

1、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如采用洁净煤技术,逐步提高液体燃料、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水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3、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4、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等,如在能耗大的化工行业采用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清洁的生产过程

1、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这就需要在工艺设计中充分考虑;

2、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3、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躁声、强震动等。

4、少废、无废的工艺,5、高效的设备;

6、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7、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8、完善的管理等等。

(三)清洁的产品

1、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2、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

3、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

4、合理包装;

5、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具有节能、节水、降低躁声的功能)和合理的使用寿命;

6、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等。

能源高效率的转化成产品,减少有害环境废物的排出。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物和能源,实行再利用,做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三是向社会提供清洁产品,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不产生污染危害或将有害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四是在商品使用寿命终结后,能够便于回收利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潜在危胁;五是完善的企业管理,有保障清洁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其实施。同时建设一个整洁、优美的厂容厂貌。

五、清洁生产的理论

(一)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物质平衡理论)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越多,则原料(资源)消耗越大,废料是由原料转化而来。清洁生产使废物最小化,其实质在于原料(资源)得到了最有效利用。生产中的废物具有多功能特性,一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可作为另一种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资源),资源与废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清洁生产最好地体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产生最小化,环境污染无害化。

(二)最优化理论

清洁生产实际上是求解满足生产特定条件下使其物料消耗最少,而使产品产出率最高的问题。此问题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的最优化理论。很多情况下,废物最小量化可表示为目标函数,而清洁生产则是求它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三)社会化大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用最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最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准则。马克思曾预言: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进步,为清洁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二节

一、持续发展的理论使工业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人类应该适应增长和发展的需要,改变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掠夺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不超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清洁生产给人们以全新的概念,即把工业生产污染预防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以保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清洁生产谋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设计过程中,防止污染空气、水和土壤,减少废弃物,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一般认为,伴随经济增长必然产生污染,但必须将污染控制在一种相对能接受的水平。经济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足以支持后代人的潜在需求。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到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支持能力,采取积极可行的环境政策,配合和推进经济发展。因此,清

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案。

二、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方法与步骤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可持续生产的可持续的生产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环境生产相互适应、相互平衡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相互适应的理论对于指导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三种生产的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协调需要具体的操作,协调操作就需要有能正确指导操作的理论、准则、方法和技术。要使三种生产的运行关系从不和谐转变为和谐,关键在于协调三种生产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内容,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行,要协调各个生产环节内部运行的目标和机制,以保证三种生产的发展和三种生产之间的正确联系。

(1)加强环境管理

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社会行为通过三种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评价它们对三种生产和谐运行的贡献(正负、大小),并据此对人类的社会行为进行调整。

(2)开展环境建设

根据三种生产理论,应该开展环境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调配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投向,保证环境建设的投入。环境建设不同于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它的根本任务不是为人的生产这个环节提供生活资料,而是协调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保证环境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而从根本上去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持续性的一个重大的基本措施

(3)协同社会行为人类的社会行为由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组成,其中政府行为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各种手段结合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去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去调控人口的增长,改变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并在注意向物质生产投放人力资源的同时,注意向环境生产投放人力资源,等等。当然,政府也可能因为认识滞后或者短期利益的驱使,不顾环境生产的承受能力,去迎合物质资料生产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去刺激公众追求高消费的倾向。这就需要具有自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公众去约束政府的行为。

(一)可持续的生产

(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资源的合理开发、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要正确鉴别原材料,列出目前和将来能用的组成部分,制订将其转变为产品的方案。

1、实行跨行业协作

2、减少环境污染

3、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三)清洁生产的意识形成与技术推广

1、清洁生产意识培育

要深入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特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了解清洁生产,认识到清洁生产对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环境保护形象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

2、清洁生产技术推广

清洁生产是一种思想,是高层次的、覆盖面非常广的,体现在工业布局、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发展方针和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为了对清洁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扩散非常重要。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像环境保护一样,要真正把清洁生产从一种战略变为企业的实践,必须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甚至是全民的自觉行动。

(四)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体系

1、明确机构组织和实施主体

2、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1)

支持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财政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和倾斜。(2)对于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在税收减免方面给予优惠。(3)对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刺激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向清洁生产发展,促进企业推行清洁生产。(4)创建清洁生产的市场机制,培育清洁生产的需求市场。

3、将推行清洁生产纳入法制轨道

(五)工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

1、源削减(1)改进产品设计、调整产品结构。(2)用无害或少害的物料,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3)改革工艺和设备,开发全新流程。(4)加强管理。

2、废物循环利用,建立生产闭合圈(1)将流失的物料回收后作为原料返回流程中;(2)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替代物返回生产流程中;(3)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回用或作为副产品回收。

3、发展环保技术,搞好末端治理

(1)必须清浊分流,减少处理量,有利于组织再循环,(2)必须开展综合利用,从排放物中回收有用物质;(3)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减量化处理。

第三节工业生态系统与工业生态学

一、工业生态系统

工业生态系统是人造系统,它是所有企业、行业和部门的总和,是通过对自然资源加工生产物质资料的事业。工业除制造业之外,还包括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供电、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工业系统本身是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组分众多、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与工业系统相关联的还有自然系统(土地、农田、森林、等)、社会系统(政治、法律、组织、安全保障等)以及技术系统(厂房、动力、机器、工艺、科技开发等)。工业系统的中心是人,人的劳动组织、人的劳动和智力的投入以及人的消费需求的推动。

工业生态系统动作示意图(见表格)

实现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的工业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生物活动类似的。两者都是按取自环境→生物体(企业)→返回环境的方式运作,其本质都是一种代谢的过程。因此,工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这样的工业生态系统里,能源和材料的消费被最优化了,一个过程的排放物可以作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材料。

一个良好的工业生态系统应该是如下的情况:

(一)生态系统惟一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二)浓缩的有毒物质只在当地生成和使用;

(三)效率、生产率与弹性之间必须处于动态平衡,如果过多强调前两点而忽视了弹性就会造成系统的脆弱,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四)通过物种的高度多样性和相互之间复杂的关系,生态系统在遭受变化时能保持一定的弹性,许多关系是通过自我组织过程来维持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控制;

(五)在生态系统内,每一物种都独立活动,然而它们的活动模式与其他物种的模式联合结成网络,合作和竞争并存并保持平衡。

二、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是起源于清洁生产的,是清洁生产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工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家、环境学家和产业界都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容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系统化和一体化的新的环境管理思想。

工业生态学的提法始于198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研究部事总裁罗伯特·福罗什和负责发动机研究的尼古拉斯·加罗布劳斯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题为《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在传统的工业体系中,每一道制造工序都独立于其他工序,通过消耗原料生产出即将被销售的产品和相应的废料;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种更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和种过于简单化的传统生产方式,那就是工业生态系统。”

我们对工业生态学的定义是:它是一种以可持续为基础来管理人类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第一,设法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进行充分地结合;第二,减少对能源和材料的使用;第三,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可承受程度产生的生态影响。

三、卡伦堡共生体系和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所能获得的效益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还要大。生态工业园的目标是在最小化参与企业的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其经济绩效。包括通过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园区企业(新加入企业和原有经改造过的企业)的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业内部合作。同时也要为附近的社区寻求利益以确保其积极的发展。

(一)卡伦堡共生体系

卡伦堡是一个仅有2万居民的工业小城市,位于北海之滨,距哥本哈根以西100公里左右。开始,这里建造了一座火力发电厂和一座炼油厂。随着年代的推移,卡伦堡的主要企业开始相互间交换“废料”:蒸汽,(不同温度和不同纯净度的)水,以及各种副产品。80年代以来,当地发展部门意识到它们逐渐地,也是自发地创造了一种体系,他们将其称之为“工业共生体系”。关于卡伦堡共生系统,我们归纳三点结论: 第一,共生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在商业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每一种“废料” 供货都是伙伴之间独立、私下达成的交易。交换服从于市场规律,运用了许多种方式:有直接销售,以货易货,甚至友好的协作交换(比如,接受方企业自费建造管线,作为交换,得到的废料价格相当便宜)。第二,共生体系的成功广泛地建筑在不同伙伴之间的已有信任关系基础上。卡伦堡是个小城市,大家都相互认识。这种亲近关系使有关企业间的各个层次的日常接触都非常容易。第三,卡伦堡共生体系的特征是几个既不同又能互补的大企业相邻。要在其他地方复制这样一个共生系统,需要鼓励某些“企业混合”,使之有利于废料和资源的交换。

(二)工业生态园区在90年代初出现了“生态工业园区” 的概念。在一个园区中,各企业进行合作,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一个企业的废料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不过,“园区”的概念不应使人们理解成一定是某个在地理上毗邻的地区,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完全可以包括附近的居住区,或者包括一个离得很远的企业,如果它是唯一能处理在园区现场不能处理的稀有废料的企业的话。生态工业园区的观念区别于传统的废料交换项目的地方是,它不满足于简单的一来一往的资源循环,而旨在系统地使一个地区的总体资源增值。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

摘要:不知不觉中,绿色走入了大众的生活,绿色生活更是深入每个百姓的心中。同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数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对资源的持续利用。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行动指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全新的营销观念,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 机遇 挑战

一、认识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绿色营销不仅仅是简单的“卖”,它强调以下几点:

⑴ 它重视绿色商标及其设计和品牌,要在广告及公关活动中宣传企业的绿色食品,让公众了解企业绿色营销的宗旨,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品牌形象。

⑵ 强调绿色营销组合策略,要宣传企业在绿色观念指导下的具体营销活动,及如何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过程更清洁,如何遵守有关的环保法规,建立绿色产品营销网络。

⑶ 重视售后服务,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维护地球生命,最终真正为人类服务。

二、可持续发展下绿色营销面临的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大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在国际绿色革命的影响下,绿色营销观念也被引进了国内,并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的重视。国内一些企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无氟冰箱、无氟空调、无铅汽油等等,受到了国内广大消费者得欢迎。国家为了推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也相应地推出了绿色产品标志,并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无论从国内要求来看,还是从国际潮流来看,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已是大势所趋。

三、可持续发展下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

我国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可能性,但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为:

⑴ 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同时政府没有依法对破坏环境的企业严肃查处,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⑵ 从企业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只是一种被动的措施。主要是由于经营思想落后,没有正视绿色风暴对自己的冲击,忽视环保浪潮逐渐扩大的趋势。而一些已经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有的商场把绿色产品同其他商品混在一起销售,不利于消费者的选购和宣传,再加上目前绿色产品价格与非绿色产品的价格差异不是很大,使经营者获利小,这也是影响绿色营销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⑶ 从消费者方面来看,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保和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更不要说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购买绿色产品的观念也比较淡薄。

四、浅谈企业如何走绿色营销之路

⑴ 树立绿色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绿色营销实践的指南。要成功地实施绿色营销,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绿色观念,寓环保意识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企业领导不仅自己要重视和关注环保问题,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形成企业良好的环境保护道德标准,并将其具体落实到企业营销活动的各项工作之中。

⑵ 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

绿色信息包括如下内容: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绿色消费需求所在及需求量的大小,为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⑶ 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

企业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的战略目标,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制定一个全盘的可持续计划,包括清洁生产计划、绿色产品开发计划,环保投资计划、绿色营销计划等。2制定绿色企业形象塑造战略。对于统一绿色产品标识形象识别,加强绿色产品标志管理,提高经营绿色产品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意识、拓展市场、促进销售十分重要。

⑷ 开发绿色资源和绿色产品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企业要适应该战略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时,开发绿色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节能节源,综合利用。绿色资源开发的着眼点应放在:无公害新型能源、风能、水能等等。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企业要采用新设备,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及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使用。

⑸ 制定绿色产品价格

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首先要摆脱以前投资环保是白花钱的思想,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从而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要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利用人们的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提高效益。

(觉察价值定价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受及理解程度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把买方的价值判断与卖方的成本费用相比较,定价时更应侧重考虑前者。)⑹ 选择绿色渠道

选择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是拓展销售市场,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可通过创建绿色产品销售中心,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商店,设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专营店或直销。

⑺ 开展绿色产品的促销活动

绿色营销管理包括战略管理、战术管理、作业管理三个层次。从战略角度看,企业应重视生态战略,启动生态工程,把绿色产品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战术角度来看,绿色营销应有明确的目标体系、科学的计划和高效的组织,是生态方案落到实处。从作业层来看,应重视提高员工素质,树立全员绿色营销意识,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和生态监测制度,是生态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绿色营销对企业的作业具体体现在: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企业文化内涵的丰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绿色产品与消费者需求有机结合,推进企业进一步完善绿色营销策略。

⑻ 申请绿色标识。

绿色标志是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组织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复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到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只有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其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伴随着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获得绿色标志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五、政府是绿色营销之路的有力推动者

⑴ 普及绿色教育,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社会大力宣传绿色消费者教育

观念,使之深入人心。

⑵ 严格监管绿色产品品质和打击伪劣产品,加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心。⑶ 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刺激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结束语:

绿色营销或许还没被许多人注意到,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她特有的无比迷人的魅力相信很快就会被发现。在企业走绿色营销之路,百姓走绿色生活,相信明天我们的蓝天会更蓝,我们的地球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ⅰ杨春梅和陈立新:《中国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2月 ⅱ杨楠:《中国企业绿色营销实施策略,企业经济》2006年4月

ⅲ李荣庆:《绿色营销:国内研究评述[J],生态经济》2007年4月:96—98 ⅳ魏满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对策,改革与开放》2009年9月 ⅴ王强:《浅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2010年6月

姓名:王煜

班级学号:100121240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第五篇: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郭尔楚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6/1 10:35来源: 经济日报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主行动,更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

放眼当今,绿色经济在全球方兴未艾,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在政策上突出绿色理念和内涵,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2008年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绿色新政倡议,呼吁各国政府重视绿色投资在经济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今年6月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也将绿色经济列为主题之一,重点研究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何以备受青睐?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极大进步,然而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随着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然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急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既面临消除贫困、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又深受能源、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能够扩大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促进发展和保护环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知易行难,发展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发达国家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条件好,技术成熟,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囿于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局限,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面临很多实际困难。然而,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成功发展绿色经济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弥合这种分歧与差距?

关键是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有责任携手努力,共同发展绿色经济,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对现状承担不同的历史责任。发展绿色经济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尊重各国国情、发展模式和自主选择,给予各国充分的政策空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绿色经济模式,更不宜推行统一标准或强制性指标。

首先,发达国家需要率先采取行动,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和示范。同时,还要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包括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培养能力、扩大市场准入等。

其次,发展中国家也应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结合。同时,制定全面就业增长计划,辅以有效社会保障措施,确保人人享有体面工作和稳定收入来源,确保普通民众特别是脆弱人群的基本生活需要。

里约大会提出的绿色经济是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既面临消除贫困、调整经济结构和向绿色经济过渡的艰巨任务,又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消除贫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首要目标,也应成为制定和实施绿色经济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向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要警惕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由搞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或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对外援助的条件。这种做法是对绿色经济的曲解,损人而不利己,更无益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的自主选择。2000多年前,中国哲学家就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思想从古绵延至今。今天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占世界不足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中国坚持植树造林,建成的人工林已达62万平方公里。过去6年中国淘汰了8383万千瓦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中国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是世界上水电、风电装机总量最大的国家。2005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了2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6%和14%。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主行动,更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当抓住绿色经济发展的契机,减少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国际问题观察员)

下载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感悟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感悟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071 贺艳坤 071302120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及其......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

    浅谈绿色饭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绿色饭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马红霞 目录 摘要: ...................................................................................................................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也成为我们今后......

    企业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进入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绿色营销的概念、我国目前绿色营销现状及政......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40202109 丁 月 摘要: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