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福建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规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根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
第三条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激励共享、分期实施、滚动支持的管理方式。根据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探索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促进科技项目、人才和基地的集成。
第四条 省科技厅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第五条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由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处室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分类与重点
第六条 科技创新平台包括:技术研发协作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第七条 技术研发协作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开发为目标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第八条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技术服务、科技评估、管理咨询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交易服务机构、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科技投资服务机构等。
第九条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含:各类分析测试机构)、自然科技资源库(含:各类种质资源库、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基地)、科技信息服务网(含:科学数据、图书文献、科技成果与专利信息)等。
第十条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以专利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目标的产学研对接项目、成果示范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园区,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省科技厅采取定向申报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项目申报。
定向申报是指省科技厅通过调研、专家研讨等方式,凝炼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目标,并组织相关单位申报。
公开征集是指省科技厅通过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明确支持方向和范围,确定申报时间、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
第十二条 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建设内容应符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的年度申报要求,项目实施时限不超过三年。
(二)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或科技服务能力,科研仪器设备具备开放使用的条件。
(三)申报单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具有较好的信贷资信。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申请书》及有关证明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申报,并对申报材料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四章 项目评审与立项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对初审合格的申报项目,以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形式进行评审。
第十五条 省科技厅和项目主管(推荐)部门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
(一)申报单位是否具备申报资格;
(二)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指南的要求;
(三)提交的相关文件是否齐备、真实、有效;
(四)申报单位的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等基础条件;
(五)是否符合必需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或咨询机构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申报项目必要性及对相关行业带动作用;
(二)申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是否具备主要建设条件;
(四)申报项目建设方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五)经费预算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其他要求。
第十七条 省科技厅根据年度建设重点和项目评审意见择优立项。列入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的项目,省科技厅与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主管(推荐)部门签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合同书》,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中实行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每年12月中旬提交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表,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九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计划进度、完成期限、项目负责人等进行变更调整时,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合同变更申请书》,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省科技厅同意后变更合同调整计划。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合同规定的验收时间内,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材料,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省科技厅。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工作总结(包括项目实施过程、合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等);
(三)项目创新成果或新增科技服务情况;
(四)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清单及共享使用情况;
(五)项目经费总决算表;
(六)建设期内取得业务和管理资质证书复印件;
(七)佐证合同任务完成情况的其它附件。
第二十二条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组通过审阅资料、现场考察和质询评议等方式,对项目是否完成合同目标、实施效果、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作出验收结论。验收组一般由技术、管理同行专家5--7人组成。
第二十三条 通过验收的项目,省科技厅审核后批复《项目验收意见书》。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经整改完善,可在6个月内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未通过验收的,三年内不受理项目主要负责人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不按合同执行或无故中止合同,不按计划使用或挪用项目经费的承担单位,省科技厅将中止拨款,追回经费,三年内不受理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二十五条 使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和建设的设施应在明显位置贴挂统一标识牌,登记造册,并纳入全省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并加入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第六章 实施机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对纳入省科技创新平台机构管理的实施机构,其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省科技厅负责有关业务指导。
第二十七条 省科技厅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组织制定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定期开展业务评估。
第二十八条 业务评估程序:
(一)材料提交。申请单位将评估申请材料(一式三份)报相关主管部门。评估申请材料包括:《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评估申请表》、《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业绩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
1)等。首次申请评估还应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2)
(二)材料初审。由相关主管部门对评估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三)材料核查。省科技厅对评估申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召开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
(四)评估报告。按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五)审定公告。省科技厅审定并在福建科技网等媒体公告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第二十九条 优秀、合格者由省科技厅授予规格统一的匾牌。评估优秀者可优先获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的支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条 对于一次评估不合格者,限期6个月整改,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的,撤销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称号,不再纳入管理体系。逾期不报送评估材料者视为自动退出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
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根据本办法修订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管理细则和评估指标体系。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福建省科技厅负责解释,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业绩报告》编写提纲
一、评估期工作概述
二、主要创新成果与人才培养
三、科技创新与服务的典型事例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五、附件:
1、经审计的上年度财务报告
2、承担科技项目/开发任务名录
3、获得知识产权、成果推广名录
4、服务合同/协议名录
附件2:
《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概述
二、建设意义
三、国内外同行现状分析
四、主要建设内容
五、机构组建方案(包括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运行机制、组建经费概算及来源等)
六、机构运营管理制度
七、机构负责人技术与管理能力
八、依托/合作单位优势与投入
九、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扶持政策与措施
十、附件:(根据各类创新平台申报要求选择提供)
1、机构成立的批文/机构章程
2、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
3、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学历/职称证书
4、专职人员名单及其学历、岗位情况表
5、银行帐户及资信证明
6、办公及服务场所使用权证明
7、可共享的仪器设备清单(按价值大小顺序列出)
8、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扶持政策文件及投资证明
9、有关资质证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
第二篇: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56号)精神,切实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是政府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而设立的专项经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于地方各级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的科学技术专项经费。
第三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安排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科学合理的原则,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立项和经费预算编制审批实行专家评审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
第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实行合同化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由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第二章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第五条 科技项目立项包括申报、评审论证、建立项目库、审批等环节。
第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采取公开征集或定向申报等方式。公开征集是指科技主管部门根据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发布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各类计划支持方向和范围,确定项目申报的时间、渠道和方式,组织申报。
定向申报是指科技主管部门根据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划及科技经济发展动态,通过调研、专家研讨等方式凝炼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需求,并组织相关单位申报。
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原则上在每10月31日前发布,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科技项目实行归口推荐申报。项目推荐部门按照有关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归口组织、推荐有关单位申报科技项目,并负责审核科技项目申报材料。
科技主管部门不受理无科技项目推荐部门的项目申报。
第八条 科技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单位;
(二)具有为完成科技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基本技术装备;
(三)具有与科技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研究积累;
(四)必须有持证上岗的财务人员;
(五)科技项目负责人和科技项目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科技项目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科技项目负责人法定退休年龄。
第九条 申报科技项目必须提交单位注册(或登记)、科技项目组人员身份证的复印件。另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第十条 科技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有关机构对申报的科技项目进行审查,符合条件并通过审查的科技项目,由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科技项目评审或论证。评审或论证结果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决策和控制科技项目总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 科技主管部门把通过评审或论证的科技项目纳入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与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分滚动安排。没有纳入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不能批复科技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
第十二条 科技主管部门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结合评审或论证意见,会同财政部门对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进行审核,确定并下达立项科技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
第三章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方向和对象
第十三条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根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及我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主要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与开发、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开发、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等公共科技活动。
第十四条 凡在福建省境内(除计划单列市外)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可向科技主管部门申报科技项目,申请使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第十五条 分类支持,多元投入。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实行无偿资助方式,根据科技项目类型不同,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同时尝试实践贴息贷款、以奖代补等资助方式,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带动社会资金进入科技领域,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自主创新。
第四章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列支范围
第十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列支范围为项目研究开发经费。项目研究开发经费,指科技项目确立后,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它支出等。
(一)设备费,指研究、开发科技项目所发生的仪器、设备、样机购置和自行试制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单台价值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含5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应单独列示,单台价值在30万元人民币或3万美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应经福建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二)材料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省内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研讨、咨询以及协调科技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内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合作与交流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科技项目组人员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培训及邀请有关专家来闽工作等费用。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费用,应当事先报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即科技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中的丙方,下同)审核同意。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及书籍购买费、资料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与维护费以及知识产权顾问费等各项费用。
(九)劳务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科技项目组成员中编外人员和科技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专家咨询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科技项目管理的相关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5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人员40—80元/人次执行。
(十一)管理费,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在10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照不高于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不高于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不高于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不高于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即科技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的乙方,下同)管理和使用。严禁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计提管理费。
(十二)其他支出,指科技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外的其他支出。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时单独列示并注明开支的具体内容,单独核定。
第五章 科技项目预算的编制、评审与审批下达
第十七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按照科技项目管理的要求,建立计划管理与经费管理职能分离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十八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建立承诺机制。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科技项目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要求:
(一)科技项目申报单位在申请立项、编制科技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应当编制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所申请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出预算应当严格按第四章的列支范围,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来源预算除申请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外,需同级财政部门配套的应提供同级财政部门的配套证明,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
支出预算(经费支出预算表附后)应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制。设备费中,除单台价值在30万元人民币或3万美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外,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科技项目的,应当根据合作协议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应当由科技项目负责人协同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经费预算时,应当同时申明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共享服务,并针对科技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二十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批下达程序:
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包括技术、财经、管理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科技项目立项及经费预算进行评审,在听取专家或中介机构评审意见的基础上,由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等进行审核。必要时,对相关立项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进行专门论证后,确定并下达科技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
第二十一条 对批准立项分实施的科技项目,科技项目承担单位以后不需要重复申报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由科技主管部门直接列入预算送财政部门审核下达。
第六章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执行
第二十二条 科技主管部门根据预算批复情况,通过科技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的形式,确定科技项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在20个工作日内与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技项目合同书。科技项目合同书中经费预算是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由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按以下程序重新报批:
(一)科技项目预算总额、子项目间预算调整,应当按程序报科技主管部门审核、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科技项目总预算不变,科技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科技项目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科技项目负责人协助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程序报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三)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出预算中的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支出预算中其他费用,若确需调整,由科技项目负责人协助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程序报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科技项目实施期间出现科技项目计划任务调整、科技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变更以及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科技项目负责人、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由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报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科技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的要求,严格组织实施,并为科技项目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监督,严格经费使用范围,不得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七条 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负责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对所承担的科技项目正确实施会计核算,做到单独设账、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建立预算和决算制度。每终了,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必须向科技主管部门报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活动情况表》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表》(表格附后),由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送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科技项目完成时,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要办理科技项目经费决算(总决算表附后),经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财务部门审核后,上报科技主管部门,作为科技项目验收或鉴定的必备材料之一。
第二十九条 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财务部门在审核总决算表时,对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审核: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未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条 在研科技项目的结存经费,结转下一按规定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或鉴定的,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如有科技项目结余经费,应用于补助原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项目研究发展支出。结余经费数额较大(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报同级科技、财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 因特殊原因,需要中止或撤销的科技项目,在科技主管部门作出中止或撤销科技项目的决定后一个月内,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作出经费决算,连同固定资产购置情况经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审核后一并报送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剩余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应全部上缴同级财政部门,或由财政部门委托科技主管部门代为收缴,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继续用于安排其它科技项目。
第三十二条 科技项目完成后,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提出科技项目验收或鉴定申请。科技项目验收或鉴定由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在科技项目验收或鉴定时,科技项目承担单位除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外,应当同时提交科技项目决算表及购置设备财产表。科技项目验收或鉴定委员会(小组)成员中应包括技术、财经、管理专家。
第三十三条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形成的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科技项目合同书中另有注明的除外),科技主管部门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省内有关规定执行。
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以及省内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四条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中期监理,并接受同级审计、监察部门监督。专项财务检查和中期监理的结果,将作为调整科技项目预算安排、核拨经费以及以后申报科技项目资格审查和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五条 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进行绩效考评。为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逐步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开展绩效考评工作。
第三十六条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及不及时编报年终财务决算的单位,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将会同财政部门予以停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科技项目。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将会同财政部门取消有关单位和科技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今后三年内申请科技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制定的《福建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豫发〔2015〕1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号),推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与发展,提升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平台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四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省内某一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组建的研发中心,其任务是针对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发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开发研究,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实验研究体系,是全省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指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技术 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的创新型实体机构。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指具备一定场地、设施、专业服务人员等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为核心业务的服务载体,主要分为综合平台和专业平台两类,以开展科技金融信息服务为主。
第三条
平台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凝聚创新资源,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统筹安排平台的规划布局,组织开展相关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加强对主管部门、建设(依托)单位的分类指导。
第五条
各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县(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开区管委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协助省科技厅做好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事项。
第六条
平台建设(依托)单位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平台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资金、物资、人才和政策保障。
第三章
申报与建设
第七条
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及技术创新需 要,发布平台建设的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流程、支持领域和方向。从指南发布到平台申报受理截止原则上不少于50天,并对受理确认后的平台申报情况进行公示。
第八条 主管部门指导本地区或本部门申请单位填报申请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后,按要求统一集中报省科技厅。省科技厅不直接受理平台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
第九条
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开展平台建设论证工作。论证工作采取专家综合评议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评议的基础上,必要时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核实。
第十条 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确定拟同意建设的平台并向社会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文确认。从受理申请到反馈结果原则上不超过12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建设方式分为直接认定、组建验收和审核备案等,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直接认定的方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采用审核备案的方式,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采用组建验收的方式,建设期不超过两年,两年建设期满,有合理理由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经省科技厅批准后,可以延长一年。
第十二条 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独或联合建设,特别是引进省外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建设。联合建设的平台必须有联合建设协议书,明确主要依托单位,以及各个建设单位在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条
平台应采取独立的管理体制,建成独立法人或独立核算的科研实体,成立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组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计划和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平台需设立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同行业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以及依托单位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为平台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第十五条
平台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日常运行中的重大事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以及对外科技合作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平台撤销、更名,以及依托单位更名等重大事项须由主管部门报请省科技厅批准。
第十六条
鼓励平台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采用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等激励方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奖励。
第五章
验收与考核
第十七条
采取组建验收方式建设的平台建设期满后,建设(依托)单位应提出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科技厅。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批准运行。
第十八条
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绩效考核。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主管部门、具备相应资格的相关单位开展考核工作。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4个等级,考核结 果为不合格的,限期1年进行整改。整改期间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给予撤销;被撤销的平台及其依托单位2年内不得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九条
平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有权要求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撤销:
(一)建设(依托)单位发生重大事项,致使平台不能正常运行的。
(二)因客观原因或其他不可抗拒原因不能继续实施正常运行的。
(三)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审计和考核,逾期不按要求上报考核材料的。
(四)主管部门、建设(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行为的。
(五)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的。
第六章
支持措施
第二十条
考核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平台,以后补助方式给予经费资助。具备创建国家平台条件的平台,作为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平台,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平台和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级实验室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对优秀、良好的省级实验室连续支持三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后 补助。
第二十一条
平台作为独立法人的,可视为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产业化导向明确的省级重点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应建有省级及以上的平台。
第二十二条
鼓励平台将可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加入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平台优先、优惠使用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入网仪器设备。
第二十三条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相关服务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管理办法》(豫科计〔2006〕23号)、《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豫科计〔2006〕24号)、《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豫科〔2013〕147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四条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建设管理工作中,可参照本办法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根据《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平台是指依托本区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通过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各类公共科技服务的平台,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
第三条
平台的建设旨在根据我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政府的导向扶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本区高新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人才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本区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条
平台建设将围绕本区《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服务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行和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平台管理机构和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 区科技局负责全区平台的策划、征集、申请受理、初审、验收和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根据本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提出平台建设资金的使用建议,并会同区财政局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与绩效评估。
第六条
区财政局负责平台建设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审批、资金核拨和监督检查等,并与区科技局共同审定平台建设项目,对专项资金使用开展追踪问效工作。
第七条平台建设单位负责平台建设和运行,主要包括制定平台建设方案,落实平台建设的自筹资金和运行维护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辖区企业提供优质优惠的公共技术服务,加强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保障平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章
平台任务
第八条
平台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服务,解决实用性技术难题。着重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带动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训,为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展协作共享,为产业技术研发提供相应的研发设备等基础条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分析测试服务,为协同创新提供服务。
(四)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证书或学历证明材料有效复印件;
(五)平台运行章程和管理制度;
(六)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上审计报告;以及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上企业完税证明(国、地税);(事业法人单位不需要提供)
(七)当年注册的新办企业,须报送最近1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
(八)审核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平台建设
第十三条
平台建设可分期实施,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实行边建设、边运行、边服务机制。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要按照平台的建设方案,注重把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保障平台顺利建设和对社会开放服务,使之真正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五条
在建设期间,建设单位要每年向区科技局书面汇报建设进展和运行情况。区科技局对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十六条
平台建设完成目标任务后,建设单位按照《集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有关项目验收的程序和要求,向区科技局提交有关材料申请验收。
第十七条
区科技局对申请验收资料进行审核,符合
验收条件要求后,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平台建设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不予通过验收:
(一)平台建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二)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平台建设方案,偏离合同规定的目标、内容等;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造假行为;
(四)建设过程中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五)合同规定的期限到期后没有申请延期,超过半年时间未申请验收;
(六)未履行公共服务职责;
(七)经费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九条
没有通过验收的平台,建设单位应在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做出相应改进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第二次验收未通过,将按立项合同约定处理并取消平台资格。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平台建设经费以建设单位自筹为主、区财政科技资金资助为辅。鼓励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平台建设与运行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一条 区财政科技资金资助用于提升平台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不得用于房屋建设或装修等与科研活动无直接
政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五篇:2018寿阳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
2018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
申 报 指 南
根据市政发〔2016〕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晋中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寿阳县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现就组织实施2018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领域和方向
(一)一般创新平台项目。包括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实验条件装备建设项目。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在我县传统优势产业(煤炭主导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型材料、信息技术、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现代农业等领域,以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创新为目标,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影响作用的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实验条件装备建设项目重点支持能够为我县重点行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中心、产学研协作联盟等创新基地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支持专业优势明显、行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检测等机构充实完善科学仪器设备,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的公共开放实验室。
(二)重点创新平台项目。依托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创新平台进行建设,旨在围绕全县转型发展需求、传统优势和新兴产业领域,聚焦共性关键研发方 向,采取产学研协同、全链条一体化组织模式,通过优化集成创新链各环节的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全链条支撑引领能力。
二、申报要求
(一)凡符合上述平台建设范围,在寿阳县域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均可以单独或联合申报。承担项目负责人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两年以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
(二)重点创新平台具体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一般创新平台的申报条件;重点创新平台由牵头依托单位组织申请,项目申报可采取一家为主、多家合作和依托联盟三种组建模式。
2、平台建设应从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应统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研发实力雄厚、产学研紧密联结的全链条一体化协同研发体系;应合理布局研发方向,合理配置研发单元和支撑平台,优化整合人才队伍,明确方向带头人和团队骨干成员。
3、平台建设应凝练提出重大研发和工程化任务,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管理机制,由各成员单位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设立日常管理执行机构,明确对外承担责任主体,建立有效的决策、咨询与运行管理机制。
4、平台建设应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重点创新平台各成员单位应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分工与职责,并在平台建 设、研发投入、资源共享、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许可及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予以约定,切实保护合作成员的权益。
5、重点创新平台以2-3年为周期编制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并附合作协议、专家评审论证意见及其他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6、重点创新平台依托单位应按不低于1:1给予配套支持经费。重点创新平台支持经费主要用于联合研发、条件建设、队伍建设、日常运行维护、对外开放共享、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及相关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使用应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三、申报材料
(一)一般创新平台
1、《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
4、相关附件: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申报单位财务情况证明材料(企业提供上审计报告复印件;落实自筹资金证明)。
(3)项目负责人技术职称证明,曾获专利、成果、奖励等证明材料;外单位项目参加人员的证明。
(4)技术转让合同、合作协议书等合作关系证明材料(写明技术来源及归属、出资比例、任务分工、利益分享等事项)。(5)项目相关证明材料(成果鉴定证书,科技奖励证书,专利证书及专利登记簿副本、品种审定证书等,软件著作权证书,产品检测报告,用户试用报告等)。
(6)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二)重点创新平台
1、《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重点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申报书》。
2、《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
3、合作协议、专家评审论证意见及其他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四、申报方式
(一)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将项目申报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直接报送县教科局。联系人:
工业、软科学:赵君飞(116房间)0354-4600203 *** 农业、社会发展:许月玲(306房间)0354-4606168 ***
(二)申报时间
2018年4月1日起至2018年4月30日止
(三)申报要求
同一个项目只能在一个组织部门进行申报,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不得重复、多头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