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发改委落实《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情况
市发改委落实《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情
况
(8月月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实施意见部署和要求,我委承担责任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贯彻落实情况。围绕“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思路,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改委努力做到“三个加快”: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依托五大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强力实施“1333”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建设中原经济区工业强市。加快优化提升现代农业。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农业基地,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任务,凝聚力量、打破常规、大刀阔斧地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快速扩张总量、稳步提升质量,积极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全力建设“三中心一名城”。从目前占全市经济比重的工业经济发展来看,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唐三期第一台机组举行奠基仪式,第二台机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义煤集团1000万方煤制气、汇源公司功能型果蔬汁饮品综合加工项目、金源公司压延铜箔项目进展顺利;鸿美
铝业年产5万吨铝型材项目进入调试阶段,五大支柱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经济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二是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进展顺利。今年,我市共实施转型升级项目71个,其中41个列入省计划,上半年,共完成投资46.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8.5%,元发公司年加工6万吨辣椒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河南博市200万台冰箱、洗衣机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到年底将有14个项目建成投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推进。开曼铝业和孟成药业2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院士工作站,新组建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门峡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三门峡市酶制剂产业技术路线图》通过专家论证。恒生科技丙二金清洁镀金新材料确定为“十二五”首批省重大科技专项,三门峡铝冶炼及加工特色产业基地被列入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二、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落实情况。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了稳控市场价格工作专项调研。由委主要领导带队,对我市各县(市)区开展稳控市场价格工作专项调研,深入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场、重点企业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着重抓好粮食宏观调控,完善了《三门峡市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优化粮油应急供应的品种和结构。继续充实和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市本级1100万公斤地方储备粮轮换任务如期完成,增强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召开了全市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专题会议,全面部署2011年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工作。至6月底,专项检查已基本结束,全市油脂库存整体状况良好,顺利通过了全省食用油脂库存检查组的普查。二是开展涉农价格专项检查。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根据《国
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全国涉农价格与收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委组织开展了全市涉农价费专项检查。检查以县、市本级组织为主,突出对化肥等农资价格以及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民建房、计划生育、村委会等领域的乱涨价、乱收费问题进行了规范。同时,重点安排了农机服务收费和乡镇卫生院收费的重点检查,查处以各种名义向农民的乱收费行为。通过该检查切实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经与省发改委沟通得知,目前我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正在建立中,《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修改意见。待省补助标准正式确定后,我市将按照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统一要求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生活补贴。
三、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河南义腾新能源公司锂电池隔膜及电芯项目、孟成生物药业色氨酸开发项目、金源朝辉公司压延铜箔项目、三门峡市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华光新能源公司单晶硅项目、渑池地久矿业公司年产7000吨多晶硅项目、兴邦科技公司纳米纤维膜项目、恒生科技研发公司柠檬酸金钾八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四、节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一是抓好实行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继续抓好节能目标管理,把节能降耗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不合理能耗增长得到有效遏制。严把项目准入关,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重复建设。对有利于发展节能减排的项目,我们抓好了搞设计、建队伍、抓质量、促进度等几个环节,做到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项目建设。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规划、达不到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予核准或备案。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办公室职能作用,经常组织人员深入项目建设工地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并强化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运行监管,努力确保年度节能目标完成。三是加大节能技改工程推进力度。实施了义马新瑞电弧炉及供电系统节能改造、河南锦荣水泥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积极推进戴卡轮毂生产系统节能改造、灵宝兴华化工合成氨及尿素系统节能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第二篇:市发改委落实《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情况
市发改委落实《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情
况
(8月月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实施意见部署和要求,我委承担责任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贯彻落实情况。围绕“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思路,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改委努力做到“三个加快”: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依托五大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强力实施“1333”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建设中原经济区工业强市。加快优化提升现代农业。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农业基地,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任务,凝聚力量、打破常规、大刀阔斧地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快速扩张总量、稳步提升质量,积极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全力建设“三中心一名城”。
从目前占全市经济比重的工业经济发展来看,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唐三期第一台机组举行奠基仪式,第二台机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义煤集团1000万方煤制气、汇源公司功能型果蔬汁饮品综合加工项目、金源公司压延铜箔项目进展顺利;鸿美铝业年产5万吨铝型材项目进入调试阶段,五大支柱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经济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二是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进展顺利。今年,我市共实施转型升级项目71个,其中41个列入省计划,上半年,共完成投资46.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8.5%,元发公司年加工6万吨辣椒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河南博市200万台冰箱、洗衣机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到年底将有14个项目建成投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推进。开曼铝业和孟成药业2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院士工作站,新组建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门峡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三门峡市酶制剂产业技术路线图》通过专家论证。恒生科技丙二金清洁镀金新材料确定为“十二五”首批省重大科技专项,三门峡铝冶炼及加工特色产业基地被列入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二、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落实情况。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了稳控市场价格工作专项调研。由委主要领导带队,对我市各县(市)区开展稳控市场价格工作专项调研,深入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场、重点企业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着重抓好粮食宏观调控,完善了《三门峡市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优化粮油应急供应的品种和结构。继续充实和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市本级1100万公斤地方储备粮轮换任务如期完成,增强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召开了全市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专题会议,全面部署2011年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工作。至6月底,专项检查已基本结束,全市油脂库存整体状况良好,顺利通过了全省食用油脂库存检查组的普查。二是开展涉农价格专项检查。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全国涉农价格与收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委组织开展了全市涉农价费专项检查。检查以县、市本级组织为主,突出对化肥等农资价格以及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民建房、计划生育、村委会等领域的乱涨价、乱收费问题进行了规范。同时,重点安排了农机服务收费和乡镇卫生院收费的重点检查,查处以各种名义向农民的乱收费行为。通过该检查切实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经与省发改委沟通得知,目前我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正在建立中,《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修改意见。待省补助标准正式确定后,我市将按照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统一要求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生活补贴。
三、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河南义腾新能源公司锂电池隔膜及电芯项目、孟成生物药业色氨酸开发项目、金源朝辉公司压延铜箔项目、三门峡市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华光新能源公司单晶硅项目、渑池地久矿业公司年产7000吨多晶硅项目、兴邦科技公司纳米纤维膜项目、恒生科技研发公司柠檬酸金钾八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四、节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一是抓好实行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继续抓好节能目标管理,把节能降耗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不合理能耗增长得到有效遏制。严把项目准入关,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重复建设。对有利于发展节能减排的项目,我们抓好了搞设计、建队伍、抓质量、促进度等几个环节,做到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项目建设。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规划、达不到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予核准或备案。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办公室职能作用,经常组织人员深入项目建设工地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并强化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运行监管,努力确保节能目标完成。三是加大节能技改工程推进力度。实施了义马新瑞电弧炉及供电系统节能改造、河南锦荣水泥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积极推进戴卡轮毂生产系统节能改造、灵宝兴华化工合成氨及尿素系统节能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第三篇: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江镇镇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推动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怀宁县纪委《关于印发<怀宁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怀纪发„2011‟15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科学务实的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标本监制、惩防并举,深化改革、改善制度,统筹兼顾、综合协调、综合协调,着力解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镇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我县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确定江镇镇发展思路、实施江镇镇“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找准影响和制约我镇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实施有效的对策措施,按国家、省、市和我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执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
任务,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工作。
三、监督检查的组织领导 组 长:谢长兵 副 组 长:刘苗先
成 员:陈 政 汪根杰 王金河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金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四、工作措施
监督检查采用镇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织集中检查和各村委会开展经常性检查想结合;普遍自查与重点抽查想结合;实地检查等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督促问题整改与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相结合。
五、实施步骤
自2011年8月底开始,201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学习部署阶段(2011年8月)。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情况迅速成立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我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
2.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8月-12月)。镇直各单位、各村
心的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三)紧密联系实际。全镇各部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县及镇党委要求,把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与推动当前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全面推进全镇稳定、长治久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共同推进,取得实效。
(四)加强督促检查。为加强对开展加快转杯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镇党委将适时派出督导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要充分发挥纪检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统一认识、推动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中共江镇镇委员会 2011年8月 日
第四篇:市纪委监察局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
市纪委监察局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2012年1月16日)
2011年,市纪委市监察局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本市的实施方案。该方案除按中央规定的七个方面工作内容外,还根据上海实际,增加了多项具体内容,将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优化政府行政管理作为第八个方面,形成了“7+X”工作格局。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纪委市监察局把中央明确的有关专项检查工作和“十二五”规划实施推进相结合,严把政策落实关、资金管理关、项目实施关,确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得到实质性进展。其中,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监督检查中,重点抓“一头”、“一尾”、“一中间”三个环节监管:“一头”即资格审核环节。市民政局建立了全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对收入、支出、财产进行核对。“一尾”即房源分配管理环节。在计算机系统的楼盘表中进行“房屋标志”标注,锁定房源用途,防止随意挪作他用,公开接受监督。“一中间”即建设进度、质量监管环节。严格安居工程设计、建设、监理,包括配套项目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问题工作中,针对反映的问题,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严肃查处,督促各区县征地拆迁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第五篇:威海市发改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威海市发改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接到《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和2011年工作计划的通知》(鲁发改综合„2011‟886号)后,我委立刻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按照通知要求,围绕监督检查涉及的四项内容进行自我检查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按照“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精心组织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我市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底启动,整个规划体系包括1个规划纲要、7个市区规划、31个专项规划、24个重大研究课题。2011年1月21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5月16日,市政府正式向全市印发实施。目前,各市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已经印发实施,其余专项规划已经完成定稿,即将汇编印刷。
一是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在深入贯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特别是“六个坚持”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市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为抓手,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促进产业振兴,着力强化内需驱动,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体指导思想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符合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于我市今后五年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同时,我市还确定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指导原则。
二是深入查找阻碍发展的矛盾问题。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充分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综合实力较快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取得较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纲要也明确指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亟待调整、经济运行质量仍需提高、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待加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重点领域改革尚需突破等方面。此外,纲要还对我市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我市自身条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指出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在,动力与压力并存。这些问题正是影响和制约我市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三是充分对接建立发展指标体系。在充分对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我市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共计4大类45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30项、约束性指标15项。主要指标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15年达到3200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1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21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2.5:43;蓝色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亿美元以上,引进国内资金年均增长15%,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额年均增长10%;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取水量分别降低17%、14.5%;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我市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设臵都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各市区、开发区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
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区域战略与产业布局”、“产业振兴与发展重点”、“区域统筹与城乡建设”、“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科技教育与人才战略”、“和谐社会与民生建设”、“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财政政策方面,确定了按照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重点投向“三农”、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保护、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政策方面,发挥投资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的先导作用,稳步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改进完善产业政策,加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合理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向,支持高端产业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企业发展;通过严格技术标准、排放标准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产能的盲目扩张。区域政策方面,坚持海路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积极实施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形成优势互补、配套协作、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发展格局。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符合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五是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抓好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的外向性和超前性,建立起立体化的交通、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完善的给排水网络、高效率的通信网络、配套的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体系,突出抓好青荣城际铁路、江家寨立交桥、威海湾港区、石岛港区、泊于水库等重大工程,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今年上半年,各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其中青荣城际铁路建设已完成投资6.2亿元,全市城市规划区外农用地清表工作已基本结束,威海段已稳定线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六标段开工40个工点,占全线的三分之一,我市工作获得省政府表彰;石岛新港码头项目已争取省发改委、交通厅向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转报岸线申请,石岛港防波堤、航道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批复,项目建成后,石岛港的航道通过能力将达到5万吨级,石岛港区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深入贯彻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市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优势,全面加快海洋产业建设步伐。早在2009年9月,我市就设立了蓝色经济区管理办公室,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发改委,牵头负责蓝色经济区规划、协调、督导和推进工作。
一是充分对接半岛蓝区战略规划。在落实全省部署和本市规划编制工作方面,我市十分注重与全省总体规划相衔接,且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09年7月,我市就先后出台了《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实施意见》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实施意见》;12月,组织编制印发了《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今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市又在全省率先修编完成了《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7月份,我们又认真梳理出了省有关部门针对我市蓝区规划提出的39条修改意见,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规划的再修编工作,目前,规划已经修编完成,报省发改委审批。
二是全面落实重大政策和事项。我市十分重视国家扶持政策和事项的落实,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台了配套政策。今年以来,我市针对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组织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42个部门参加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调度会、南海新区现场观摩会等。在我市《关于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中,认真梳理了47条与我市直接相关的政策事项,确定了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65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区和50多个相关责任单位。省规划和试点方案中明确落户我市的国家海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威海南海海洋经济新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等重大事项进展顺利。此外,我市各级各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纷纷出台了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措施。由我市蓝区办牵头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南海新区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在按程序报批,海洋渔业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海事局制定了助推蓝区建设的九项举措,工商局出台了《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安局制定了《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十五项措施》,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推出了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科研行动方案,国税局和地税局分别制定了《威海市船舶生产企业先退税后核销管理办法》和《威海扶持蓝色经济区发展地方优惠政策汇编》,等等。这些都有效的支持了我市蓝色经济区的建设。
三是优势产业培植、重点园区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抓并举。我市把优势产业培植、重点园区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现代海洋优势产业,统筹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蓝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在遵循功能区区划的基础上,依据海洋产业优势,重点规划建设了海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船舶修造及配套、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新能源及配套、现代石化等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和威高、拓展、三角、华东数控、新北洋、新船重工、黄海造船、东安黑豹和天润曲轴、南海新能源装备制造、环翠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高端产业园区。今年上半年,十大高端产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亿元,利税36亿元,利润28.5亿元,实现税收7.5亿元;共有在建项目39个,总投资386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0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6亿元。此外,我市还十分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海陆统筹的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青荣城际铁路、石岛新港等项目进展顺利。
(三)严格管理控制市场通胀预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稳物价、保民生、促发展为重点,积极促进民生改善和物价稳定,今年1-7月我市CPI累计同比上涨4.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个和0.8个百分点,市场通胀预期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切实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维护市场稳定、确保粮食安全作为粮食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立足我市粮情,积极探索粮食市场化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粮食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在全市建立起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依托,以地方粮食储备制度为载体,以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为抓手,管理规范、吞吐有序、保障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充足,能充分保障全市粮食市场供应,到今年7月底,我市粮食企业总库存31.8万吨,其中商品粮库存11万吨,创下近几年库存新高,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今年以来,全市政府调控周转小麦达到2.2万吨,市区小包装面粉储备800吨、市级食用油储备规模2400吨、应急大米储备2800吨(折稻谷4000吨)全部落实到位,各类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达标、存储安全。
二是强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市民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生产供应。为增加蔬菜面积,保障市场供应,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4月份,我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威海市蔬菜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威财农„2011‟11号),2011年市财政计划安排100万元资金,各市、区(开发区)按照1:1配套,共200万元,奖励在蔬菜生产和“农超对接”工作中成效显著的蔬菜示范基地。对符合条件的每个基地奖励5-10万元,目前,已发展了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个,面积近5000亩。为提高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减少蔬菜流通环节,稳定产销关系,降低市场风险,保障质量安全,我市去年底就将超市果蔬直供基地建设工作列为菜篮子建设的工作重点,目前共发展蔬菜、水果直供基地50多处,对接面积13500亩,其中乳山蓝莓还成功打入了华润万家和美国都乐公司。
三是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建立了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逐一明确16家联席成员单位价格调控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并定期召开调度会,分析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和综合施策稳定物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制度,在全市建立200余个监测点,对300多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动态监控,把160种商品纳入应急监测体系,对主要副食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日测日报,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积极规范市场秩序,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市场价格巡查,依法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组织开展涉农收费和农资市场价格专项检查和医药卫生服务价格大检查,切实减轻社会不合理负担。强化商品房价格备案管理,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不合理上涨。抓好清费减负工作,对我市1987年至2009年制定的500多个收费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文件300多个,取消收费项目100多个。
四是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联动机制。及时启动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从今年1月1日起提高我市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同时,修改完善“双联动”机制,扩大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在原有的城乡低保对象基础上,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并将联动机制的季度启动条件由10%下调至8%。近期猪肉、鸡蛋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为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提出启动物价上涨与提高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的意见,从7月起至9月底,对威海市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按每人每月2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60元,总计80万元的价格临时补贴。
(四)科学督导实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2009年、2010年,我市列入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共44项,其中“八行业专项项目”7项、“中小企业专项项目”11项、“结构调整专项项目”4项、“产业振兴专项项目”11项、“物流专项项目”4项、“电子信息专项项目”7项,总投资52.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
截至目前,44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新型高效甲板机械和船用轴、舵系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和山东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TD-SCDMA信息机等3个项目已通过验收;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条高等级半钢子午胎技术改造项目、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机场道面除雪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等11个项目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山东万得集团有限公司年产亿米高档面料染织项目、威海滨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WH466四开四色单面印刷机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等30个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建设,争取尽快竣工投产。
我市44个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均符合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目录支持方向,严格执行土地、环保、节能等政策和管理规定,项目环保、土地、安全等开工手续完备;项目按计划实施,按进度建设,按要求竣工验收;项目国家资金按时、足额下达,并开设了专户存储、开支、核算,未存在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随着项目的实施、投产,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组织我委有关科室、单位以及经信委、物价局、粮食局、农业局等部门,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活动,发现了一些还不够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规划编制实施方面。我市的“十二五”规划已经面向全市印发实施,从目前的情况看,各项经济社会事业运行良好,但从长期看,在规划执行、分解落实、监督考核、中期评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关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在规划执行上要采取审慎灵活的态度,要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既要严格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又要灵活地采取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在把五年发展目标分解到每年的发展计划中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应当更加考虑当年的国内外环境和本市实际发展情况,避免盲目加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健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制度。
(二)蓝色经济区建设方面。我市蓝色经济区各项建设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进一步加快步伐的空间。在工作考核督导方面,为充分调度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完成蓝区建设各项任务,我们探索建立一套考核评价体系,并正在试行一套调度统计制度,但由于蓝色经济区涉及范围广,涉及各项工作任务繁杂,还没能形成完整的行之有效地调度、统计、考核、评价体系。在具体政策支撑方面,我们前期研究提出支持南海海洋经济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调度情况看,各市直部门都研究提出了一些支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过于笼统、操作性也不够强。在专项资金方面。我市蓝区专项资金还在筹措中,省里的两区专项资金正在审批,大量在建的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需要资金扶持,能否筹措并使用好专项资金是当前非常迫切的关键问题。
(三)管理通胀预期方面。当前的价格上涨属于“混合型通胀”。治理这种通胀不仅需要多种政策组合,而且需要更多耐心,更长时间。随着通胀压力加大、国家宏观政策逐步收紧,经济运行将呈现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稳定物价形势不容乐观,预计猪肉、鸡蛋、食用油价格高位运行态势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对下半年的价格总水平将会产生重要影响。粮食供应方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而粮食生产受土地面积、天气条件等因素制约,供应能力有限,粮食市场调控和应对危机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市粮食、蔬菜和水果生产形势稳定,但受生产资料涨价、用工成本增高和游资炒作等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价格逐年提高,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四)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方面。我市44个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目前进展顺利,但是尚未竣工的项目还需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按期完成任务。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理念,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主动为项目建设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此外,在对中央投资项目争取上要加大力度,提前做好摸底工作,储备好有潜力的项目,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扶持资金,加快我市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
三、下一步整改目标和措施
针对在自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市以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目标,制定了整改目标和措施。
(一)全面增强“十二五”规划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继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宏观发展规划的执行力度,科学指导全市各项事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协调的责任分工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抓好组织推动、规划协调、产业研究、政策实施、行业监测、项目调度等各方面工作,推动规划有效实施。二是加强协调指导。加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其他规划与规划纲要之间的衔接配合,各个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纲要,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具体落实,突出建设性、控制性,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臵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形成规划实施的合力。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严格的规划落实机制,通过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向市人大报告规划实施情况。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机制,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健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制度,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评估,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由规划编制部门组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导致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发生重大偏离时,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体系。四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全方位、多视角宣传解读“十二五”规划,增强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更好地支持配合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全面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继续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一是跟踪落实蓝区建设重大事项。高效落实蓝区建设实施意见,对确定的65项任务及省规划和试点方案中明确要落户我市的重大事项进展情况实施重点跟踪,着力推进“六大基地”和“十大园区”建设。加强已出台扶持政策的跟踪落实,抓紧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南海新区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推动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国家海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重大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二是继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研究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探索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也希望省里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做好这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支持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也请省里就争取和落实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提出指导性意见。三是全力推进涉蓝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破解瓶颈、破除障碍,促成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尽快形成蓝色经济区新的增长点。抓紧落实省“两区”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资金支持范围,扶持重点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示范推广、特色教育与高端人才培育等项目建设。同时,严格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建设程序,全程监控招标投标活动,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四是合理使用专项资金。把握好投资方向,筛选好重点项目,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符合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要求。也希望省里抓紧督促各级专项资金的设立,全面落实省级项目配套资金。
(三)全面提高管理通胀预期水平。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价格形势,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更加注重处理好促发展、调结构、管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能力,夯实稳定物价基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继续确保粮食充足供应。针对近年来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变化,认真测算目前全市粮油储备合理规模,及时调整储备结构。鼓励基层粮库和粮食经纪人开展常年常时常态化收购,千方百计增加商品粮库存,适时平抑市场,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不断扶持粮食应急加工、供应企业发展壮大,优化应急加工、供应网络布局,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粮食应急网络,推进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不断发展。二是努力确保“菜篮子”供应。大力发展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对全市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考核,落实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奖励资金。加强对超市直供基地建设工作的调度和考核,确保完成年发展直供基地2万亩的工作目标。加强直供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密切关注农产品生产形势,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保障“菜篮子”生产供应稳定,产销顺畅。三是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继续发挥好价格调控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情况调度和市场分析,密切沟通协调,强化部门责任,加大价格调控监管力度,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创造良好价格环境。健全完善实时价格监测体系,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积极防范和妥善处臵突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四是提高社会保障联动水平。密切关注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做到预案在先,一旦指数超过规定标准,启动物价上涨与提高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在制定调整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调价方案时,把对低收入群体的优惠减免政策同步研究、同步明确,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调价影响。
(四)全面推进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我市将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组织相关部门,继续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项目推进。一是认真调度分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加强对项目的调度分析,定期深入企业、深入现场,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二是进一步改进服务。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指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项目立项、环保、土地、安全等方面管理的规定,严格按照项目备案内容建设,严格执行中央投资项目设备和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杜绝暗箱操作,确保工程安全和设备质量,规范项目建设。三是加强资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督促企业对中央投资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项目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