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十大名将

时间:2019-05-14 02:4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十大名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十大名将》。

第一篇:历史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十大名将

评选: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十大名将 首先说一点,这次评选十大名将是笔者自己排的,是按照四点原则排名:一是以时间 的平衡,以一个或几个朝代一个名将为代表,以避免名将时间性排名过于集中(如果不控 制的话,那光三国的名将就能排二十多个:));二是这些名将的列名是以史料为准,杜 绝那种不负责的小说之言,这点尤其重要;第三点是排名的时间范围,权衡利弊后,我决 定以有编年记载的时代(约公元前 816 年)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间为选取范围,我想各 位 不会反对吧!;第四点就以功绩论榜,对那些先是将军后是帝的将军或者是本来就是皇帝 统帅的人物则不以考虑。

1、孙(武)子(春秋)

2、项羽(汉)

3、曹操(三国)

4、陈庆之(南北朝)

5、李靖(唐)

6、岳飞(宋)

7、郭侃(元)

8、郑成功(明)

9、刘永福(清)

10、林彪

1、孙子。一代军神、兵圣,开创中国用兵理论的先河,“自孙子以下,用兵者都无 出其上”(曹操语)。我想这个名字无论怎么排都应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且各位网友也不 会有意见的吧!

2、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个成也英雄,败也英雄的人物。项羽这个人自二十 四岁起兵起,到于三十一岁死时,英雄一世,从现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看来,还不是人格 成熟悉的年龄,而他则努力释放出自己的才能,直到自己的生涯结束。项羽最著名的对鄣 邯之战和彭城之战时以都几万对几十万而取得完胜,把后者打的鸟兽散时,可谓风光一时,最后一战于垓下时,打的成千古绝唱,至今仍是文人笔下歌咏之事。在这个名额上我还 考虑过张良和韩信,可惜张良、韩信两人对阵都是项羽,凭此一点项羽足以盖过他们两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人最后结果虽都不太好,但项羽的最后时刻最辉煌。

3、曹操。把这个人物排在第三位,我想各位网友会一片鼓躁吧。这个人物在历史上 非议很多,尤其是正统史上、小说里,一直是反面角色,而笔者也一度想用孔明或关羽来 取代这个名次。不过如果真这样排就有失公正与客观了。曹操不亏为一世枭雄、人杰,他 的政治手腕尤为优秀,可说是三国时代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时之间还呈现出统一中 国之势,惟在赤壁之战中受到挫折。孙(权)刘(备)集团都有盖过主君的灵魂将军,但 曹操集团呢?放眼看去曹操集团却没有这样的人物,唯一能代表曹操集团就是曹操,这说 明曹操的能力盖过集团内的其他将领。而且更为难得是曹操一生大部份是亲临战场,这一

点也超过刘、孙许多。我最看重一点是,曹操作为孙子的继

承人把《孙子兵法》整理、补 充、扩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自已的《孟德新书》,反观孔明有吗?(我倒是看到不少 假冒诸葛孔明算命的书)我必须强调一点,千万不能够将史实与杜撰的小说过于混淆。在 此,我还是要基于史实为主来评写。诸葛孔明这个人,在刘备本营中指导作战的事实,其 实一次也没有发生过。基本上刘备军团是在赤壁之战以后才组织起来的,之后,在刘备本 营指挥作战的乃是庞统这个人。这是公元二○八年开始的事情。而在庞统于公元二一四年 战死之后,自二一四年到二二○年为止,刘备本营的作战指挥则改为法正。在这两个人死 后,除了征南蛮,刘备这方面就再也没有胜利过了。而关羽也是如此,小说把他神话了,不过依笔者看来,关羽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另外有些网友是赵云的 FAN,一定会在这儿 指 责我为什么不选赵云,可惜历史就是历史,在正统历史上赵云将军不值一晒。

4、陈庆之。这个名字恐怕是这个十人名单中,名气和人气最不响亮的一个人物,我 想大部份网友都肯定不知道这个人,可是笔者在选这名将时与选孙子一样很自然就选上了,这并不是当时名将的稀少(如是真那样的话,我宁肯缺少一名),看了相应简历后,我 想各位一定会先赞同笔者的选择。陈庆之在二十四岁时参加了不亚于赤壁大战和淝水之战 的另一场南北之战──钟离大战,由此扬名,但由于参战名将太多,相比之下反而名声太 小,而真正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的时候,则是在大通年间(公元五二七年~五二九年)的事情,也就是陈庆之四十四到四十六岁的时期。当时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纷,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阳,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颢 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助了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 阳。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阳,并让北海王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 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于是历史上最最奇迹战争出现了,一个传说里“赵云”式 的猛将产生了。各位猜一下陈庆之所带的兵力是多少嘛?是七千骑!而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结果想都不用想,但陈庆之作到了!从梁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水、陆、山、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 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余兵力,击败退约三十万兵力!!!!造成了洛阳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形成了魏朝廷的恐慌,连军队都放弃 了洛阳的守卫逃走

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阳就这样变成一个空城。更另人吃惊的 是陈庆之占领了洛阳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以至于当时就有人评论“以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阳的人,古今仅此一人”。陈庆之占领洛 阳达六十五日,七千兵士整然地退出洛阳。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亲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又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 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不过这次不算是完胜,到达健康(南京)时,七千的 兵数灭了一半,但这也相当的完美了。之后陈庆之依然为梁战斗着。比如造成了天下大乱 的侯景(也就是侯景之乱,就曾以北朝将军的身份领了七万兵力与陈庆之的一万梁军作战 而遭击溃,只剩他一个人逃回。而陈庆之至死为止也从未败过!!!!!!!当他担任予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农作歉收。有许多人饿死,他除了打开官仓,将储存 的米麦分配给民众外,还从丰收之处急运米粮前来。予州的人民替这位将他们从饥饿之中 拯救出来的刺史建立了祠堂,还称呼他为“仁威将军”。陈庆之这个人,田中芳树先生称 他为“不败的陈”、“魔术师”,甚至于在芳树先生在他的得意大作《银河英雄传说》里 也以陈庆之为原型,创造出那个著名的主角提督“杨威利”

5、李靖。历史真是巧合,大唐建立与大汉建立都有一些风云战将,李靖作为李世民

军师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二功勋。李靖在历史上应与建汉军师张良齐名,不过张良不算 幸运,遇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楚霸王,风头一下就被盖过了,但李靖就成功多了,特别是 在六二九~六三○年之间的突厥讨代战中攻入其根据地,并成功捕得颉利可汗。六三四年 吐谷浑侵入时,他亦前往讨代,成功地确立了唐的势力,打下中国的西域成为唐安定的第 一功臣,受封为卫国公及开府仪同三司。

6、岳飞。开始我把这个位置放的是李靖的后任李绩(徐世绩),但后来想一想,一 是时间上要平衡,二是也是岳飞的精神感动了我,于是就改换成了岳飞。关于岳飞的资料 我想大家肯定了解的比我多,我在这作也不卖弄了,不过提一点也是让我最感动的一点,岳飞是中国军人对国家忠诚的杰出代表(明知自己要被迫害仍以服从命令为重)。提一点,在这个名额上,我还想过宗弼(也就是金兀术),从表面上来看,宗弼数次是败得很惨,但是他只有一个人,而南宋这一方面却是同时有多位将军与之对抗,而且宗弼也胜多败 少,但是考虑到众位网友的感情,所以……

7、

郭侃。写到这,我的手都打累了,不多说了,以打到最远的中国将军身份就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那请看我前天写的《历史上的三位以夷制夷的名将》的贴 子,本版也有。

8、郑成功。这个时代名将是最少的一个时代,在我印象中仅有郑成功、王明阳(守 仁)、戚继光以及明初几位名将,但是相互比较,就不难看出了,郑成功是第一位成功收 复台湾的将军,凭此一点就足够名垂青史了。

9、刘永福。我想网友对这位将军的能排上名次的争执一定不小。笔者本来这个位置 是安排左宗棠的,左宗棠在平定新疆,保证新疆的在中华版图里也是有功与史的,不过最 后一刻我看到了“刘永福的在死前,他还说自己的一生从未与中国人作战,他战斗的对象 全都是外国人,之后方才没了呼吸。”时,才改变主意。刘永福最著名之战是在中越边境 抗法之战,两次打败法国人,连法军总司令官的葛鲁尼耶将军也战死其中。造成当时世界 的轰动,因为这是亚洲的军队初次胜过欧洲的军队的记录,刘永福一下子变成全亚洲英雄,甚至在当时日本的报纸中──大约公元一八七三、一八七四年也有所记载。当时的日本 战胜欧洲军队的事却一次也没有。尤其当时乃是萨英战争,也就是日本的萨摩藩输给英军 的记忆犹新的时刻,因此在日本的报纸上就以亚洲的军队初次胜过欧洲的军队为题而大喜,将刘永福誉为如同诸葛孔明和楠木正成土般的战术天才。接下来是在公元一八九四年发 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他当时乃是台湾的防卫司令官。而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台 湾被割让给日本,因此日本军就开始进驻。当时日本军曾要他投降,然而他并不愿意,因 此就不断地抵抗。之后,由于清不厌其烦,使得刘永福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其后他一直活 着,直到公元一九一五年日本的大限重信内阁向中国提出了那恶名昭彰的二十一条要求为 止。当时的刘永福已经是七十九岁的高龄,然而他还是非常地生气,还想要组织义勇军来 与日本军作战。只是在立下了这个计划,尚未付诸实行的时候,就因年岁已大而死去。作 为一位抗法、抗日的英雄,一位拒绝分裂祖国的英雄,在十大名将中应有他一席之地。

10、林彪。这位战将,可谓最近一位将军了。如果把选择时间再扩大点(比如到现代 八十年代)我肯定会要选彭大将军,打死我也会选这位林统帅的。可惜我说过,时间定在 1949 年这个分界点上,那么 1949 年以后,就不应考虑。历史是公正的,“林彪在解放之前

还是有功的”(毛泽东),的确林彪在解放前用兵之精,号称“常胜将军”这点早已在

第二篇:历史 中国古代名将

中国古代名将

开国,平叛,安边。

战术高超者

一战成名者

影响巨大者

春秋

1.孙武——(前535年—?)

兵家圣人、百世兵家之师。字长卿。军事家、政治家。与伍子胥合力攻入楚国都城。作《孙子》十三篇,为后世推崇备至

2.伍子胥——(前559~前484)军事家、政治家。名员,字子胥。初为楚人,楚王无道,杀其父兄。辗转入吴,辅佐吴王阖闾,强盛吴国。与孙武合力,攻入楚国国都,掘平王尸,鞭三百。后因谗言被夫差赐死。

3.先轸——(前?—前627)

晋中军元帅,指挥城濮之战,奠定晋国霸主地位。崤之战,第一场歼灭战。外交伐谋,开启兵家诡道。后因怒斥君主,自觉惭愧,自杀式冲锋而亡

战国

1.吴起——吴子(前440-前381)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武庙十哲。作为军事家与孙子齐名,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论。在魏而秦不敢西进,在楚而三晋不敢南图。在魏魏强,在楚楚盛。首创魏武卒。开商鞅改革先河。平生七十六战,六十四胜,其余皆平。著作《吴子兵法》武经七书之一。后因改革触犯楚国贵族权利,被楚贵族杀害。

2.白起——杀神、人屠(?—公元前257年)

军事家。战略家。秦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庙十哲。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将军,好歼灭战,以歼灭敌军主力为战略思想。以战止战,以杀止杀。战术灵活,指挥艺术高超。百战百胜,无一败绩,指挥鄢郢之战,伊阙之战,长平之战。一生歼敌一百三十多万,攻城七十余座。在世时,三晋与楚无敢攻秦。后被昭襄王赐死。六国闻白起死,举杯相庆。

3.孙膑——(?—前316)

军事家,鬼谷子弟子,孙武子后人

。精通兵法。受同窗庞涓陷害,受膑刑,后入齐,以军师身份指挥桂陵之战,批亢捣虚,攻敌之必救。马陵之战,减灶计,诱杀庞涓。两次大败兵锋正盛的魏国。奠定齐国霸主地位。著有《孙膑兵法》。马陵之战之后不知去向

4.廉颇——(前327-前243)赵国将军,战国四大名将,战功卓著,为赵国转战四方。擅长防御战,长平之战初期,以阵地战成功抵御秦国进攻。长平之战后,击败浑水摸鱼的燕国军队。被赵王猜忌,辗转魏楚,并无功绩,老死于楚国

5.李牧——(?-前229)

赵国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赵武安君。守备赵国北方,大破匈奴,使赵国边境安定十数年。召还朝中,屡破强秦,成为秦国心腹大患。平生未尝一败,是战国后期东方六国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将军。赵王中反间计,杀死李牧,三月后,赵国灭亡。

6.王翦——(?-?)

秦国军事家,武成候,战国四大名将。始皇尊其为师,帮助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居功至伟。急流勇退,安享晚年

7.乐毅——(前?—前?燕昭王惠王)

燕国军事家,燕昌国君。率五国联军攻齐,下齐七十余城致使齐国几乎灭亡。使齐国一蹶不振。不复东方大国形象。后被燕王猜忌,归隐而去

8.田单——(前?—前?齐闵王襄王)

齐国贵族,齐安平君。出将入相,指挥即墨战役,运用火牛战,大破燕军。短时间内收复齐国故土

9.匡章——(宣王威王闵王)齐国名将,桑丘之战,击败千里入侵的秦国军队。伐燕,征楚,攻秦。统三国联军,攻陷秦国函谷关,秦国求和。后六国再无入函谷关者。

10.赵奢——(?—?惠文王孝成王)

赵马服君,指挥阏与之战,一战封神

1.蒙恬——(?—前210)中华第一勇士,秦国将军,灭齐有功。后率军三十万,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经营河套平原。后被秦二世赐死

2.王贲——(?—?)将领,王翦之子,通武侯。秦始皇灭六国主要将领,灭魏、燕、齐

3.章邯——(?—前205)

秦少府,将领,雍王。大秦帝国最后一根顶梁柱,率军转战四方,消灭各地起义军。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朝的灭亡,杀死项梁。巨鹿之战投降项羽,后败于韩信。自杀而亡。

4.冒顿单于——(前234—前174)匈奴单于,杀父自立。雄才大略,即位初期,忍辱负重,麻痹强大敌人东胡,而后将其一举击败。统一漠北草原。随后征服西域二十多小国,控制西域。“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缔造了最为强盛的匈奴帝国。汉建立后,刘邦亲自出征匈奴,冒顿用计围刘邦于白登山,绝汉军粮,刘邦用陈平计,侥幸得脱,遣使求和,为汉朝奇耻大辱。

1.项羽——(前322—前202)西楚霸王,名藉,字羽。中国勇战派代表。“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初起兵,展现无双武力,独自格杀百余人。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消灭秦国主力军队。掌天下,分诸侯。彭城之战,以三万兵急袭刘邦联军五十六万,大获全胜,雎水断流。然而四面皆敌,不断作战,且未能有稳定后勤保障。最后为刘邦统天下之兵所围。突围至乌江,最后一次展现无双武力。身杀汉军数百人,自刎而死。

1.韩信——(前230—前196)兵仙,西汉开国元勋,军事家,战略家。齐王,楚王,淮阴侯。大将军,相国“王侯将相”荣加一身。汉初三杰,武庙十哲。萧何称其“国士无双”,刘邦乃拜之为大将。独自领军作战,出陈仓,定三秦,平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与刘邦会合围项羽于垓下,全歼楚军。天下无能与其争锋。汉之疆土三分之二出自韩信之手。“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后人称“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楚汉之际,天下局势皆在韩信之手,向楚则楚强,向汉则汉胜,自立则三足鼎立。后因功高震主,不知收敛。被斩于长乐钟室。

2.英布——(前?—前196)“汉初三大名将”,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楚汉战争期间,隔岸观火。后被刘邦策反,共围项羽于垓下。归汉后造反被杀。

3.彭越——(前?—前196)“汉初三大名将”汉梁王。常年率兵扰乱项羽后方,袭其粮道,使其疲于奔命。堪称游击战争鼻祖。后因被诬造反,被刘邦杀死。做成肉饼

4.樊哙(前242—前189)汉开国将军,舞阳侯,相国。早年从刘邦起兵于沛县,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作战勇猛,攻城先登,临阵杀兵。刘邦称帝后,帮助刘邦平定各路反王,稳定刘氏统治。

5.曹参——(前?—前190)汉平阳侯,丞相。从刘邦起兵于沛县,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破二国,一百二十二县。汉开国功臣第二位。继相位,与民休养生息。恢复大汉生气。

6.周勃——(前?—前169)汉开国功臣,绛侯,丞相。随刘邦起兵于沛县。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攻城好先登。刘邦言“安刘氏必勃”。吕后死后,与陈平共铲诸吕,保存汉室。

7.灌婴——(前?—前176)汉开国功臣,颍阴侯。丞相。作战勇猛,统领汉军骑兵,屡立战功。用兵迅速且勇猛。潍水之战,韩信败龙且,灌婴手下斩龙且。垓下之战,项羽突围,灌婴紧追不放,逼项羽自杀。刘邦称帝后,帮助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反叛,吕后死,协助铲除诸吕

8.周亚夫——(前199—前143)汉军事家,条侯,丞相。周勃之子。治军严谨,驻军于细柳军营时,文帝入营,尚需通禀。景帝时七国之乱,统帅汉军,三月平叛。挽救汉朝。后因事下狱,绝食而死。

9.李广——(前?—前119)飞将军,汉朝大将。初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夺旗扬威。后长期驻守边境,与匈奴交战。作战勇猛,保境安民。匈奴畏惧,数岁不敢入侵。但自己也经常损兵折将。后随卫青北征匈奴,迷路,自杀。

10.卫青——(前?—前106)字仲卿。西汉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多次北征匈奴,为汉开疆拓土,战功赫赫。用兵深入,出奇制胜漠北之战,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几乎消灭匈奴有生力量,威胁汉朝的匈奴边患,基本解决。

11.霍去病——(前140—前117)卫青外甥,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勇猛果敢,骁勇善战,精于骑射。用兵灵活,擅长千里奔袭,出奇制胜。继承卫青战法并发扬光大,将骑兵机动性发挥到最大。古代最优秀骑兵将领之一。自18岁初上战场,多次北征匈奴,使匈奴闻风丧胆。漠北之战,与舅父卫青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匈奴,使之元气大伤。漠北之役,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成为中华民族武将最高荣誉之一。因病去世

12.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西汉将领。早年从李广利征讨匈奴,被匈奴大军围困。充国率百余人突出重围,身受二十余创。后以古稀之年,督边西陲,下令屯田,长期与羌人对峙,只打必打之战,瓦解羌人各部联合,收买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平定羌人叛乱。

13.陈汤——(前?—前?汉元帝)西汉将领。出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时,审时度势。果断率领胡汉杂军,突袭匈奴,斩郅支单于。解除匈奴对汉威胁。边境安定半个世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其口

14.吴汉——(?—44)字子颜。东汉开国元勋,广平侯“云台二十八将”协助刘秀平定河北,击败收编各地农民军,壮大刘秀势力。消灭公孙述,平定川蜀。治军不严,为人诟病

15.耿弇——(3—58),字伯昭。东汉开国元勋,将领,好畤侯。“云台二十八将”,从刘秀平定河北,消灭农民军。率部转战山东,以寡军消灭张布十万军队,尸横遍野,平定齐鲁之地。军事指挥艺术高超,作战灵活,首创围城打援。

16.岑彭——(?—36)字君然,东汉将领,舞阴侯,“云台二十八将”。率军南征,平定荆襄

17.

第三篇: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本站推荐)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1983年9月10日,在川军出川抗日46周年之际,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并拨款重新修葺了包括饶墓在内的甘溪沟烈士陵园。“精忠报国”──张自忠(1891—1940)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兼任北平市长的张自忠被认为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严词拒绝。1937年11月,张自忠脱险回到原部队任军长。1939年5月和12月,率部取得“鄂北大捷”和“襄东大捷”。他鼓励将士们说:“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防区为“模范战场”。因为军纪严明,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率军战斗在最前线,5月16日身陷重围,激战中,腰部被敌人机枪子弹击中,随后又中五弹,为了不当俘虏,举枪自戕。留下两封遗书中云“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周恩来誉其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张自忠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穿越重庆全城,并追晋上将。冯玉祥题词“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延安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1995年5月16日,张自忠纪念馆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公园落成。

“黄埔之英,民族之魂”──戴安澜(1904-1942)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脱颖而出的名将。

他在台儿庄战役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九师副师长。1939年升任第二百师师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戴安澜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此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赞誉: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泰唔士报》称之:“东瓜……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同年5月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国葬。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在悼词中说道:“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在挽词中写道:黄埔之英,民族之魂。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李家钰(1892—1944)

李家珏,字其相,四川蒲江人,是抗日战争后期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他在卢沟桥事变后请缨杀敌。9月初,率47军1.8万人从西昌出发,单衣草鞋行程3000余里,12月始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布防于太行山区之长冶、长子、黎城、潞城一带。

李家珏将军在抗日前线致力于国共合作。1938年春,与朱德、彭德怀部协同作战,在东阳关、长冶一带同日寇108师团104旅团下原熊弥部(1万多人兵力)激战两役,毙伤敌寇1000余人。1939年冬,李家珏积功升任36集团军总司令,辖3个军7个师兵力。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将军亲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以明为国报效的决心。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陷入日军重围,李家钰额头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而牺牲。

李家钰抗日殉国后,四川省各界爱国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6月11日发表短评:“我们哀悼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李家钰将军在此役中杀敌殉国,是应受到全国尊敬的。”柳亚子挽诗:“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忽报将星颓。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苌弘动地哀。”1984年5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李家钰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李宗仁(1891—1969)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李宗仁和台儿庄大捷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是重点知识,同学们有所了解。

李宗仁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护法战争。1926年参加北伐,率军攻克武汉。后在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中反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呼吁“发动举国一致的抗战”。1937年8月,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徐州。1939年4月指挥国民党40万军队同日军在台儿庄会战,历经月余,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日军王牌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中失利,被国际社会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和代总统,后来移居美国。1955年,他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毅然返回祖国。1969年1月30日病逝。周恩来评价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

“支那虎将”“常胜将军”──卫立煌(1896—1960)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将军被日军视为“支那虎将”而闻风胆丧,又被友军称为“常胜将军”。他早年在孙中山的卫队担任卫士、排长。卢沟桥事变后,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进入山西抗战。1937年10月,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领三个兵团七个军,在八路军的 配合下,重创进犯山西忻口之日军。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临汾以北的韩信岭阻击日军。4月,去西安时顺访延安。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中条山等地区抵抗日军。这期间,他同共产党八路军联系紧密。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次年5月率两个集团军击溃侵占滇西的日军,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随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1948年1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东北的国民党军被全歼后,蒋介石诿过于他,将他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摆脱特务监视,出走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致电毛泽东表示祝贺。1955年3月回到北京,被毛泽东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0年1月病逝。

“七路半”──傅作义(1895—1974)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临猗)人,是较早投身抗日战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抗日问题上,他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过去和现在都受到中国人民和共产党的肯定和赞扬。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就发表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2月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战斗动员中傅作义说:“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绥远省政府主席,积极指挥 部队参加平绥线作战、忻口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太原失守后,任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驻防山西河曲,同共产党、八路军联合抗日。1940年3月,率部收复五原,毙日军水川中将以下三百余人,五原战役的胜利,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中第一个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蒋介石授傅作义将军“青天白日勋章”(受此勋章的蒋是第一人,傅为第二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傅作义将军与共产党合作抗战,引起了蒋介石、阎锡山等人的怀疑和不满。阎锡山说:“傅作义赤化了。”国民党中央军的有些将领说:“傅作义的部队成了„七路半‟了”(意即将变成八路军了)。

解放战争中他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对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和推动绥远国民党军的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长等职,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1974年傅作义先生病危时,周恩来总理到医院探望他说:“毛主席说你对人民是立了大功的人。”

“抗日的先锋”“最精彩之战”──王耀武(1903—1968)

王耀武(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国民党第五十一师师长,第七十四军军长,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等职。

他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等,因战绩辉煌,王耀武提升为74军军长,因该军作战英勇,由田汉作词、任光谱曲专门创作了《74军军歌》:“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歼敌15000余人,重创日寇,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74军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国民党军队中的最高荣誉。王耀武后来又参加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民党军队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战绩颇佳。解放战争中,在济南战役里被解放军俘获。1959年特赦释放后,任政协全国文史 资料委员会军事组专员。196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

第四篇:名将风采-粟裕

《红色记忆》——名将风采之粟裕

简介

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1岁时,由家乡的私塾日本的“振武学堂”上学,开始接思想。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岁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

人民对粟裕的评价

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毛主席当家家家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

“一生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虎战将,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战役,百战百胜,千将之首,万古流芳。”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

A:毛泽东表彰粟裕: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B:毛泽东说: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毛泽东(师哲《在毛主席身边》)

A:刘少奇这样评价粟裕:(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时)“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A: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在粟裕指挥莱芜战役结束后说:“证明了我军副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孟良崮战役之后,更是兴奋地称赞:“老伙计,这个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最终将粟裕列为中共五虎将之一,“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A:曾成功领导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大将林彪评价粟裕:粟裕尽打神仙仗。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对手对粟裕的评价

A:曾对粟裕作战特点做过专门研究的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上将冈村宁次评价粟裕:“此人打仗经常是破常规、出奇招,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时候狠狠地咬你一口,毫无规律可寻。”

B:有人问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张灵甫:“你认为当今军界谁能与你相比?”张灵甫坦诚以对:“粟裕。”

粟裕创造的五大战争奇迹

A: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B: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这次战役中一举全歼国民党精锐、被称为“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A: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这次战役是国共第二次战役的转折点,是一场与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持久战,事关我军在中原军事全局的战争,他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B: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A: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这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对国民党重兵据守的上海发起的解放战役。

B:这五次重大战争奇迹,为粟裕的戎马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指挥者,以及他超凡的战术策略,成为我国战争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许多学者也专门研究着他的军事思想

有趣的插曲

B:1948年4月鉴于外线战场形势,毛泽东在城南庄及时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除周恩来、任弼时外,还有朱德、陈毅、聂荣臻、李先念、张际春等同志,大家在一起共商军情大事。

A:4月28日,中央的军事会议开了10天后,突然接到了粟裕从华东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求中央军委重新考虑三个月前电令他率一、四、六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的指示,建议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一场大仗。

B:面对这样一封“抗命”来电,毛泽东感到很震惊,因为这封大胆的来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定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组建解放军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进的命令。A:毛泽东立刻重新召集了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陈毅、聂荣臻等人一起商讨此事。

A:在房间里,毛泽东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抬眼问陈毅:“陈老总,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呀?”

B:陈毅不加思索地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计谋愈出愈奇,仗愈打愈妙照我看,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我们党能有这样的人才,百把个就差不多了„„”

A:“我是说他的这封电报!”毛泽东对在座的人强调说,“三个月前,中央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三个纵队调去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编成一个兵团,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渡江南进,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国民党军队回师江南,以便减轻刘邓大军在中原的压力,可粟裕他来电不去江南,要留在中原,你们都怎么认识呀?”

B:周恩来对粟裕的来电也深感震动,但他此时却沉住气冷静地说:“主席,先不要着急。我的意见是请粟裕立刻来河北,向主席当面汇报,讲清他的想法为好。”B:朱德也说:“可以叫他来一趟嘛!”

A:“那好!”毛泽东当机立断,“立刻发电报,今日是4月28日,请粟裕务必于5月5日以前赶到这里,向中央军委当面汇报。”

B:5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正在花山村的一间房子里开会,听见外面有人和警卫人员打招呼,毛泽东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惊喜地对大家说:“粟裕来了!”

A:在大家起身的同时,毛泽东已经迈开大步,跨过炭盆、迎到门外去了。快步走出院子去迎接下面来的将领,这在毛泽东还是第一次。

两人一见面,毛泽东首先发话说:“粟裕,我们在等你!”

B:毛泽东笑容满面地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你提意见,又不是骂娘,我毛泽东虽算不上大肚弥勒佛,但容你粟裕三五条意见还是没问题的!走,进屋去细细谈么!”毛泽东说着,拍一拍粟裕的肩膀,做出了让粟裕进屋去的手势。A:这时,粟裕已经同毛泽东等人进屋坐下来,毛泽东说:“中央的决心如果是正确的,你粟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干扰不了的;我们之所以重视你的建议,就是认为你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你现在可以详细谈谈你的理由。”

B:粟裕侧目看一看周恩来和朱德,见两个人都对他点点头,鼓励他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便来了勇气。

B:粟裕认为,华野渡江南下,自然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牵制,但却未必能够达到吸引蒋介石部队南回的目的。相反,十万大军过江,势必会削弱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力量,增加解放军在中原战场打歼灭战的困难,使解放军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难以打掉敌人的优势,也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改善中原的战局。粟裕之所以提出暂不过江,主要是想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粟裕尽量歼敌于长江以北的建议,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的„„

B:粟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着。他说得很激昂,讲话内容严谨、逻辑性强,简洁而明了。

A:粟裕说完了,室内依然静静的,只有火盆中的木炭泛着红光。粟裕看看毛泽东,见毛泽东稍侧着身、仰着脸斜视着房屋的左上角,目光游移不定,夹在手中的烟头上留着长长的一截稍触即断的烟灰„„

A:粟裕心绪不安地等候着毛泽东说话,等候着毛泽东对自己的见解做出评判。

A:好像是过了很长的时间,其实时间并不长--毛泽东转身看一看门外即将西沉的红日,终于站起身来发话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B:毛泽东并没有表态。粟裕也只好站起身来,望着毛泽东,希望能听到毛泽东的意见。

B:毛泽东似乎明白了粟裕的心思,又果断地继续说:“粟裕,今晚我请你吃辣子鸡,明天接着说。”

A:当天晚上,在粟裕酒足饭饱之后,聂荣臻受毛泽东的委托,为粟裕安排了由晋察冀文艺剧社演出的专场晚会;江青和韩桂馨带着李讷都去看了,粟裕也干脆放下心来,坐在那里心旷神怡地看起了文艺节目。

B: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又坐在一起,通宵未眠,五大书记的中心议题就是粟裕今天下午的那一通发言。

A:经过一整夜的研究,第二天中央不仅完全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同时认为,要在黄淮地区排开战场、打一场大的战役,粟裕是指挥这场战役的最好人选。

B: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

A:“在孟良崮。”粟裕回答。

B:“战果如何?”

A:“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

B: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

A:粟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B: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A:粟裕:“陈诚?”

B:毛泽东:“不足挂齿。”

A:粟裕:“何应钦?”

B:毛泽东:“何足道哉。”

A:粟裕:“白崇禧?”

B:毛泽东:“离题千里了。”

A:粟裕:“那么是谁呢?”

B: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A”在歼灭孟良崮战役中,我军统计敌军伤亡人数正准备回撤时,粟裕发现敌军实际死亡人数与其总人数差相差两千多人,粟裕凭经验判断,敌军有漏网之鱼,于是又果断率军追击,最终在一个小山坳里发现残余敌军并一举将其全部歼灭。这充分表现了粟裕作为一名军事指挥者,思考之细判断之准处事之果断,着实令人叹服。

头颅中的三块弹片

A:粟裕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A: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

B: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珍藏近20年的弹片。

授衔让帅

B: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话剧,如: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这些活剧的生动体现。把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打疼了、打怕了。可以说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粟裕发起的攻势而逃脱被歼灭的命运,为不少中外志士仁人所折服,所倾倒。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更是赞不绝口。

A: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大家想法一样,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刘、周、朱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了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么!同时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刘少奇说:“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以放松。”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2]

第五篇: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古老而年轻的襄阳,一座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众多的文化名流,如唐朝的孟浩然、宋朝的米芾,等等。都与这座城市结缘甚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等等。都与这座城市结缘甚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或故事。今天我们了解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便是对他们在创造文化成就的大地上留下了脚迹的探寻,对他们心灵的脉搏的感应。以此传承深远的历史文脉,发掘丰厚的文化宝藏,弘扬当代襄阳人的文化精神,推动文化襄阳的建设。

痴心不改的卞和

春秋时期楚国人,荆(今襄樊南漳)人。因为在楚山发现一块璞(含有玉的石头,分别先后两次把这块璞献给楚厉王、楚武王,却都被两王邀请鉴别玉石的玉匠鉴定为石头,先后以欺君之罪而斩断左右两只足。后来楚文王即位,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到鲜血都哭出来了。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春秋战国之际,几国征战,几经流落,最后归秦,传说由秦始皇制成玉玺。秦灭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转手,直至传到唐朝,而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终„„后世所称之传国玉玺被传即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

古代第一“风流才子” 宋玉

所谓“风流才子”,大抵应该具备三条:一曰容貌俊美,堪称美男子,颇能吸引异性,如西晋之潘安等;二曰才高八斗,有赞美女性的诗文佳作流传于世,如汉之司马相如,宋之柳永等;三曰正史或稗官野史多载其风流艳事,如明之唐伯虎,清之纪晓岚等。若以此三条衡量,窃以为中国古代第一“风流才子”,当数战国末期楚人宋玉!宋玉是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宋玉可谓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古代文坛一代宗师级的人物。他的代表作《九辩》在文学史上可与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屈宋”堪称楚辞的“双子星座”。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道:“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三个成语的出处。大家都知道赵本山会忽悠,其实忽悠的老祖宗是宋玉,有一个人叫登徒子,他在楚王跟前打小报告,说宋玉生性好女色,所以千万别让宋玉跑到后宫跟您的嫔妃接触。楚王将登徒子所言告知宋玉,宋玉便写下了《登徒子好色赋》反驳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莫过于我的家乡,我家乡的第一美女便是我隔壁的东邻之女。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肌肤若白雪,细腰如束素,牙齿如贝壳,嫣然一笑,足以晕倒阳城、下蔡两地的男子。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盯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相反登徒子是个色鬼,他家中的老婆很丑,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拐,还是一驼背,长着满身疥疮。登徒子却跟她一连生下五个孩子。请王上裁定,宋玉与登徒子谁更好色?宋玉以自己的非凡口才一番忽悠,居然把楚王给说糊涂了,于是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徒。酿成一大奇冤。

极品皇帝刘秀

襄阳枣阳人,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57年在位,谥号光武,史称:汉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一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允冠百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庙号世祖,溢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显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国之君。但在作为方面丝毫不逊色。刘秀在河北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建武元年,30岁时称帝,采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用13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王朝。建国后,又轻徭薄赋,解放奴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又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历史上的皇帝中,汉高心黑,魏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东西。但是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却被毛泽东成为“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他建立的东汉帝国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而刘秀也成了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即开国皇帝的意思)两项头衔的帝王。大家如果想详细了解刘秀,可读读《东汉开国》这本书,全书史料详实,文字犀利幽默。与《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相比,书中的内容多处近三分之一,更加全面丰富。

怪才王粲 [càn]

中文名: 王粲 别名: 王仲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出生日期:公元177年

逝世日期:公元217年

职业:

侍中、文学家、诗人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登楼赋》

爱好: 喜欢听驴叫

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读路边的碑文,那人问:“你能背诵吗?”王粲说:“能。”那人就让他背诵碑文,一个字也不错。曾经观看人下围棋,摆在棋盘上的棋子被搅乱了,王粲替他们照原样恢复,把棋子再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头巾把棋局盖上,让他再用其他的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用来互相核对比较,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他的很强的记忆力就像这样好。他还擅长计算,作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其中,而且是七子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世说新语》中说,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仲宣楼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襄樊的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又名王粲楼。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以当时王粲居襄阳为据,取名仲宣楼。1993年,襄樊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仲宣楼,双层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书法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匾联,雄伟壮丽。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抚今追昔,岁月如歌,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襄樊有王粲和他的《登楼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目前,襄樊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仲宣楼应该成为襄樊旅游一个很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

智近于妖的诸葛亮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曾隐居隆中。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yuè yì),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相传诸葛亮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用兵如神。如果没有诸葛亮,单凭刘备起初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成就三国鼎立的霸业。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上也记载着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这是孔明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的,也被认为是最能反映孔明远见及智慧的部分,而著名的《出师表》,则展现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精神。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慧山慧水慧襄阳来源于智圣诸葛亮。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诸葛亮的异代相知习凿池

习凿池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史学家、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襄阳耆旧记》是有影响的人物志之一。习凿齿亦通佛学,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因习有脚疾,故称半人之称。他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刘备为正统,魏操为篡逆。(南宋理学家朱熹很同意这个观点,在《通鉴纲目》中说到这件事)他对诸葛亮深怀敬仰之情。他曾专程去隆中凭吊孔明故宅,并写了《诸葛武侯宅铭》,记叙了孔明故宅的情景,论述了孔明志在只兴汉室、统一中原大业的抱负,颂扬了公正无私,执法严明,鞠躬尽瘁的思想情操。在他的著作中,还收录了孔明的《后出师表》,对考证此文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里,后人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

佛教领袖释道安

释道安(312?——385)佛学家 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州),卫氏望族出身,是一个地道的炎黄子孙。释道安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早年父母双亡,由外兄孔氏抚养。7岁开始读书,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读两遍就能背诵,乡邻们都感叹不已,赞叹称奇。到15岁时,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转学佛法,18岁出家。《名僧传抄》载:道安形貌非常丑陋,不被师父所看重,只能去干些体力活,一直干了3年。他吃苦耐劳,勤勤恳恳,毫无怨言,笃性精进,持斋戒精严。几年之后,才请求师父给他经书读。师父给他一卷《辩意经》,约有五千字。道安带着经书下地干活,利用中间休息的时间读经。晚上回寺院后,将经书还给师父,并要求再换一部,师父说:“昨天给你的经书还没有读,怎么今天又要?”道安回答说:“昨天的那部经书我已经会背诵了。”师父感到很惊讶,却并不相信。但还是给了他一卷《成具光明经》,有近一万字。道安又是带着经书下田干活,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晚上回来时又还给师父,师父拿着经书,让他背诵,他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师父大为惊叹,从此对他另眼相看。53岁南下襄阳,先住白马寺,创立了檀溪寺,在襄阳研究佛学15年,颇有建树,成为东晋时期的佛教学者,佛教领袖。道安的这一系列创世之举都是在襄阳完成的,且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安创立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也是名符其实的。释道安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襄阳铁佛寺,位于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院内。晋释道安与习凿齿居士在襄阳城西门外铸露天铁佛一尊以镇海。后唐贞观”(627—649年)中僧怀尝建寺[一说铁佛寺创建于唐代宝历年间(825—826年)],名为铁佛寺,以大铁佛而闻名。现存大殿是清朝修建的单檐歇山楠木殿堂,面阔5间,寺内铁佛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可惜呀。现在为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勤奋苦读的昭明太子萧统

萧统南朝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齐中兴元年(501年),生于襄阳。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萧统从小就非常聪明,酷爱看书。据说他5岁就读遍儒家的经典,对于书上的文字,可以数行同时过目,然后,还能把书上的内容说得一清二楚。萧统后来信奉佛学,写得一手好文章。

萧统不但自己好生了得,还结交了不少和他一样聪慧、有才华、有见识、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他们谈论古典作品,探讨古今书籍,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研究文章著述的环境中,在朋友们达到一致共识的基础上,面对古代典籍繁多、后人难以尽读的问题,萧统编纂了《文选》。《昭明文选》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要求儿子“熟读文选”。宋代陆游也提出民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就是说熟读《文选》,也就差不多是半个秀才了。

传说昭明太子萧统,曾与一个卖茶的女子慧娘发生过一段情缘。但可惜的是,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太子回宫后,那名卖茶的美丽女子便因相思而香消玉殒。太子再回寻访女子时,得到的只是一个噩耗。这个消息并未使他痛苦落泪,他只是在故地植了两颗红豆树,以慰相思。数月之后,薨逝。萧统手植的两株红豆树,数百年后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唐人王维从江阴过,见此树心有所感,作著名的《红豆》诗,流传天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因太子之死,梁武帝悲痛莫名,发下全国僧人不得食肉的禁令。自此以后,方正式拉开中国僧人的素食帷幕。相传昭明台是昭明太子读书处,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现在是襄樊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昭明台为襄樊标志性建筑。1993年于原址重建,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台基券洞,横跨于北街入口处。北街是古襄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1993年建成仿古步行一条街,历时3年完成。重建的昭明台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建造的,台基上按魏晋风格建3层楼阁,整个建筑高达34米。集购物、游览、文化娱乐于一体。老字号店铺林立。

本土诗人孟浩然(689~740)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公元741年,王昌龄游襄阳,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就是一种毒疮,将要治愈了,医生嘱咐他不要吃鱼鲜。孟浩然设宴款待王昌龄等老朋友,一道美味鱼鲜佳肴让他食指大动,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因为吃鱼病发而死。

诗人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鹿门寺位于襄阳市东南郊,汉水中游,距市中心20公里,距襄阳城区15公里,与襄阳市襄城区、樊城区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隔江相望。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鹿门名胜风景区”。孟浩然墓在襄阳市襄阳城(襄城区)东风林南麓。清末存土冢。现高1米余,底径约3米。保存尚好。

石痴米芾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米公祠,是纪念宋代书画大师,鉴赏家米芾的祠宇。位于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上。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始建于元末,明代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并摹刻碑碣30余通。祠宇由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组成,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有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及近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为华夏米芾书刻的艺术宝库。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襄阳人杰地灵。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tiào]》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下载历史十大名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十大名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中考历史十大热点(范文大全)

    2018中考历史十大热点 今年是2018年,是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的530周年,是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430周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70周年,是戊戌变法的120周年等等,很多今......

    长征十大历史故事汇总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自身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寻、认同和承续。在大文化的架构里,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口述体的历史经典,向人们描述......

    中外名将谈话技巧[范文大全]

    中外名将的谈话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外名将的谈话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和普通士兵相比,带兵人的交际圈子要大得多。带兵的人在和交际对象打交道时,如......

    抗战名将纪念馆(精选5篇)

    抗战名将纪念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香山脚下北黄旗18号佟麟阁将军故居和墓地旁。该馆系百岁抗日军人之子、民营企业家訾贵江投资所建。2004年修缮建成“佟麟阁将军纪念馆”并......

    抗日战争名将排列(精选5篇)

    抗日战争名将排列1 张自忠。张将军是谁也无法抹煞的抗日第一大英雄。也是共产党承认的少数几个抗日名将。他参加过长城抗战,血战台儿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张将军永垂不......

    三国时期名将之死范文大全

    一.被其他武将斩掉:夏侯渊、魏延、典韦 夏侯渊(第七十一回):定军山之战。蜀魏对阵汉中,定军山夏侯渊来迎黄忠。黄忠从定军山对山飞马而下斩却夏侯渊。 三国中两将交锋斩将下马无......

    《二战十大名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读后感 一连一班袁昊

    沙场将星,白宫政客 ——《二战十大名将》读后感北京交通大学国防生 袁昊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