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史上十大历史故事
史上十大历史故事
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将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有着辉煌、光耀古今的历史;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传奇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回味无穷。经过一个寒假的整理,我总结出史上十大著名的历史故事
一、《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二、《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三、《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四、《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五、《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六、《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七、《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八、《华佗拜师学艺》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着急。他立刻叫来向导,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九、《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十、《入木三分》
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大书法家叫做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能写的这么棒?是因为他每天都非常努力的练习,努力到连走路的时候,都会用手指头在衣服上不停的写,日子一久,把衣服都写破了!有一次,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等他写完以后,工人想要把字迹擦掉,擦了很久都擦不掉,只好用刀子来刮,刮呀刮!没想到居然刮了三分厚的木头才把字迹刮干净,原来王羲之写的字迹已经渗入木头三分厚了呢!由此可知,王羲之写字的功夫有多深了!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第二篇:长征十大历史故事汇总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第三篇: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自身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寻、认同和承续。在大文化的架构里,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口述体的历史经典,向人们描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历史故事能够展示出岁月演进中渐次形成的城市个性和魅力。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的性格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凝结而成,且又发扬光大,熠熠生辉。两年前,郑州市旅游局组织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纪盘点”工程中,专家与群众相结合,评出了“郑州十大历史故事”。这是一项惠及今人、泽被后人的历史文化工程。所评选出的历史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朝代——夏,有大禹治水在嵩山一带。《史记》中说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老百姓盛赞大禹治水的献身精神。史书中记载的“禹都阳城”就在郑州登封阳城。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定都于郑州的新郑,至今尚存绵延几十里的古城垣,仍然能让我们看到当年郑国强盛时号称中原小霸主的风采。《左传》中记载有郑庄公与母亲武姜黄泉相见的“掘地见母”故事。在郑州荥阳京襄城3公里处的一个叫阴司涧的地方,传说就是郑庄公与母亲相见的“黄泉”之地。
郑州地处中原要冲,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楚河汉界”说的是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对垒于郑州广武的故事。广武山古战场上的遗迹,有两军对峙之汉霸二王城,有“中分天下”之鸿沟。刘项对峙两年有余的鸿沟,后来演变成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
东汉末年,袁绍成为雄踞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亲率步兵10万、骑兵2万,南下攻打许都。曹操被迫以两万的劣势兵力相拒于郑州中牟的官渡,最终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先民们在郑州这块土地上争战杀伐,悲壮惨烈,已经融会进历史的长河中,叠藏在文典史籍里,也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在民间演绎。
古代帝王登山朝拜大多去的是泰山,惟独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武则天封嵩山”的故事,记述了她和嵩山的难解之缘。她年近八旬时,又登嵩山,在那里向上苍投下除罪金简一通,祈求神灵宽恕自己的过错,流露出一位杰出而复杂的女人的敬畏。这通金简现在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元代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在3年里研制出13种天文仪器。“郭守敬测天”讲述的是他在郑州登封告成筑观星台测天象的故事。他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比罗马教皇格里高利颁布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年。郭守敬计算出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与今天人类所知实际时间只差26秒。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中还有几个以巨大生命力流传千百年的历史故事,如“汉武帝封将军柏”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在郑州登封的嵩阳书院封柏树为将军,现在还有两棵“阅世三千岁”的古柏活在嵩阳书院内;晋朝有美男子潘岳,是郑州中牟人,民间里巷千百年流传着这位郑州美男子的轶闻趣事;“达摩面壁”讲述了禅宗始祖达摩择嵩山而创立禅宗,面壁十年,至今达摩面壁的石洞仍在;在民间还流传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嵩岳少林寺碑”有专门记载,电影《少林寺》名扬海外,中国功夫走向世界,都得益于这段传奇。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是这座文明古城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十大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先民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智慧、创造力,给我们平添了热情、勇敢、沉着、机智和自信,有利于古为今用,开掘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名城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开拓出更为广阔而深邃的发展空间。1.大禹治水
据《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辗辕开,谓与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传说,古时候这里洪水滔天,吞没了大片的土地和山川,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舜帝派大禹到嵩山治理洪水。禹来到嵩山后,决定在太室山与少室山之间的辗辕山打开一条疏洪泻流的通道。那时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为了支持丈夫治水,也来到嵩山,每天给大禹缝衣做饭。一天,大禹在上工以前,对涂山氏说:“你听见我的击鼓声,就来送饭。,’说完,就去治水了。涂山氏准备好饭食,单等着鼓声传来。
大禹为了尽快凿开山间通道,就变成了一只大熊,在山间来来往往,开山凿石,忙碌不停,连饭都忘了吃。谁知一不小心,竟把一块石头踢落崖下,恰好击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急忙把准备好的饭食送到辕辕山下。可是她东张西望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只见一只大熊在山间跳跃治水。她心中一惊,羞惭之下便向山下跑去。跑了一阵,涂山氏跑不动了,化成了一座巨石。大禹见此情景,大呼:“还我孩子!’’只听一声巨响,石破北方,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男孩就是夏朝第二代君主夏启。石破生启的巨石高约10米,围长43米,人称“启母石”。所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指的这个地方。由于大禹和妻子涂山氏治水有功,大禹被封为夏伯,后建都阳城。大禹和妻子死了以后,汉代为表彰启的母亲涂山氏支持丈夫治水的功绩,便在中岳嵩山72峰中的万岁峰下,建了一座“启母庙”,并立下《启母阙》。
2.掘地见母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寤生是老大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于是她就替叔段请求封地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庄公不同意,武姜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荥阳),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祭仲说:“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安置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难对付了。”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 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这样以来,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颖考叔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著名的“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
3.楚河汉界
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荣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公元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计策,拒绝汉军的讲和要求,并决定乘胜追击。刘邦势单兵弱,但非常善于用计谋之人。他接受谋士陈平建议,对楚军实行反间计,设法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虽勇却无谋,不知是刘邦的计策,果然对范增生疑,并把他驱逐出军。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离开,途中病死。从此,项羽失去了智多星,多误战机。
当时楚军锐气正旺,对荥阳加紧了围攻,形势对汉军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刘邦的大将纪信为解汉王安危,为了汉军的生存,决定牺牲自己,建议刘邦逃走。刘邦在陈平的劝说下,深被纪信之举所感动,于是让纪信穿上汉王服乘汉王车扮汉王出荥阳东门诈降,自己则趁机从西门出逃至成皋。项羽发现上当后即焚了纪信,发兵荥阳,攻破成皋。刘邦又迅速从成皋逃出,北渡黄河,军至修武,得到韩信的援
助,势力又壮大起来。他接受以往教训,决定采取深沟高垒和项羽作持久战,以消耗楚军兵力。同时,又派兵袭楚烧其粮草。
秋天,项羽率兵东进开封、商丘一带作战,留部将曹咎守成皋。并再三嘱咐无论如何不要与汉军交锋。汉军得知情报后,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曹咎不忍羞辱,怒而率部出城,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当船至河中时被汉军突袭而败,曹咎后悔不迭,自知无颜见项羽遂自杀身亡。刘邦复取成皋,屯兵广武,取敖仓之粮而用。
项羽闻知成皋失守,急回师广武,刘邦闭城不出。楚军粮食缺乏不利久战。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刘邦故作镇静地说:‘‘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怀王面前誓盟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听后项羽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这时,项伯劝项羽道:“杀太公不是时候,也对楚军不利。”项从其言,太公幸存。
此后不久,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在荥阳同项羽相持,一面派大将韩信抄楚军后路,占领河北、山东一带。从此汉军有了更为巩固的后方,关中的萧何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来兵员、粮饷。而此时项羽则补给困难,危机四伏,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兀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
4.郭守敬测天
元朝的郭守敬(1231年一一1316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自幼“巧思绝人”,一生之中勇于实践和革新,在水利学、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兼任知太史院事(官名)的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奏本,建议修订历法,他还说道:“修订历法的根本方法,在于做广泛的天文气象测验。”
元世祖令他和王恂等主持历法改革工作。郭守敬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为此,他用3年时间制作出十余件天文仪器,并向监候官们说明天文观测的目的、方法和要求,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7个天象观测站,为编制新的历法而搜集着各种天文气象资料。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郭守敬招募匠工,按照他的建台设计方案,率众在“周公测景台”旁,动工建造自己的“观星台”。工匠们夜以继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与此同时,郭守敬还呕心沥血地研制和革新天文仪器。先后制造了简仪、仰仪、候极仪、高表、悬正仪等观测天象的仪器,除了自己应用外,并推广到全国各站去。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郭守敬的《授时历》颁行天下,各地司农官积极推广,农民群众使用后拍手叫好。
据《元史·天文志》上说,“从此,八十年间,司天文官遵而用之”,没有发生过差错。《授时历》竟准确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敬佩!他们计算的以365.2425日为一年,合今天是365日5时49分12秒,经现代天文学家鉴定,它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授时历》与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阳历(即格里高利历)完全一致,但“格历”比它却晚了300年。
5.汉武帝封将军柏
在登封嵩阳书院内有三棵“古柏军”,最小的称为“大将将军”,最大的偏称为“二将军”和“三将军”,将军柏名不符实,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段趣谈。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正月,汉武帝刘彻登游嵩山加封中岳后,又来到这里(当时叫嵩阳道观)游览,他一进门,看见一棵柏树身材高大,枝叶茂密,赞叹不已,说道:“朕,游遍天下,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柏树呢!”汉武帝面对此树仰望再三,感叹之余,信口赐封它为“大将军”。
封罢大将军,汉武帝在群臣的呼拥下,朝院内走去。来到正院,迎面又看见一棵大柏树,这棵柏树要比“大将军”大得多,汉武帝心中颇为懊悔。但金口已开,没法更改。最后,他还是拿定主意,指着面前的大柏树说:“朕封你为二将军。”当时群臣觉得加封的不合理,想向皇上建议,但又不敢直言,只好向皇上提示说:“这棵柏树比前院那棵柏树大得多呀!”汉武帝固执已见,大声斥责道:“什么大呀!小呀!先人者为主。”群臣吓得连忙叩头称“是”,谁也不敢再吭了。
汉武帝继续往前走,又见到一棵更大的柏树,他犹豫了一下,心想,怎么一棵比一棵大?可我已赐封在先,又不能改口,还是按先来后到次序加封吧。于是面对柏树说:“再大你也是三将军了。”群臣们面面相觑,再也不敢作声。三棵受封的大柏树,因皇帝封的不合理,都感到不是滋味。“三将军”柏认为自己是嵩山中最大的柏树,却封了个“三将军”,太不合理,又恼又怒,一气之下,枝叶枯萎,一命呜呼!现在游人已看不到它了。“二将军”感到自己比“大将军”大得多,却被封为“二将军”,实在委屈。它虽心怀不满,却不敢直说,一下把肚皮气炸了,现在树干下部还有裂痕,游人能置身里边往返。“大将军”也深感受之有愧,没脸抬头见人,因而经常低着头弯着腰,不敢见游客。久而久之,慢慢地变成了现在这样子。1985年10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此视察工作时,将“二将军”柏改称为“元帅柏”。从此古柏又多了一条趣闻。
6.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眭多,以弱胜强的三大著名战例机(宫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之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击败了孔融公孙瓒等人,逐渐拥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雄居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地广人众,兵多粮足,意欲统一全国。遂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亲率步兵十万,骑兵两万南下,欲攻许昌。曹操兵少粮缺,被迫以两万兵力的绝对劣势在中牟官渡与之相拒。
面对实力对比十分悬殊的不利局面,曹操审时度势,充分吸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利用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等有利因素,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于次年(公元200年)和袁军展开激战。曹军声东击西,救白马之围,设伏南坡,诛颜良、斩文丑,夜袭鸟巢,两次偷袭袁军后方,截其粮车,焚其粮。
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势全线出击,一举歼灭了袁军主力。袁绍仅率八百余骑逃回河北。此役曹操大获全胜,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变化,官渡古战场的许多遗迹已被湮没,但至今仍有曹公垒、草场、汉井等留存。
7.潘岳秩事
潘岳也叫潘安,字安仁,西晋人。民间喜欢称之为潘安而不是“安仁”,这里头有地方风俗的原因。中原人起名有不少单名名末尾用一个“安”字或一个“顺”宇,念的时候一定念作“安儿”、“顺儿”,舌尖往里一翘,加个儿话音,就显得格外的亲切,任你多高的身份,被这么一叫,立刻成为大家的宝贝。潘安是个在西晋文学史上有名的人,与《文赋》作者陆机齐名,史称“潘陆”。梁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潘岳此人可称“才貌双全”,而民间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貌。“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才华出众者可举出不同的例子,可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而天下第一美男子则非潘安莫属,如此舆论一律,足见我们这位郑州老乡的美名多么深入人心。郑州本来是盛产美女的,《诗经·郑风》有诗句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这里的姑娘像彩云那样绵连不绝,美丽多姿。这2500年前的郑州民歌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当我们又认识到潘安的价值时更是太长志气大长威风:郑州的小伙儿更漂亮!这是我们旅游界可以借题发挥大肆炒作的一个好题目、好素材。地方旅游部门的基本任务可以简单表述为两句话:一是当好警察,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一是当好导演,不断策划编导新的剧目,塑造地区整体形象,营造城市浪漫氛围,增强旅游吸引力,我们这些有导演职责的天下第一美男子的乡亲们如果不拿潘安做文章,把郑州搞得很浪漫很妙曼,却造成这一贵重资源的浪费流失,岂不被人数落?谁当郑州市旅游局局长不“启用”潘安,那他一定会被人讥笑为傻瓜蛋儿!潘安到底多美?《晋书》没有详细的描写,但有比详细描写更高明的表现方法:“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载以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故事,不堆砌辞藻,不乱戴桂冠,却十分到位地凸现了这位“大众情人”的民间地位、容貌标准和受欢迎的程度。潘安貌美,却不利用这个个人优势胡来,用情专一,与夫人杨氏感情很好,杨氏去世,潘安悲痛欲绝,做悼亡诗文,不经意之间成为名制,这些故事,对他当时在妇女界树立美好的形象得到一致认同一定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许以庙堂的观点和话语很难对潘安这个历史人物有什么不得了的评价,但是从江湖、从街巷、从民间的观点来看,潘安是一个应当认真回哞端详重新描摹图绘的形象。
8.达摩面壁
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来到这里,就把这个天然石洞作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入定后,洞内静若无人,飞乌竟要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什么叫做“入定”呢? “入定”是指坐禅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难念,外界的一切,对他都没有于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生活内容是:‘‘上班坐禅,困倦打拳,饥饿吃饭”。就这样,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了l0年(或9年),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l0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达摩面壁lo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佩。寺僧们将影石开凿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肇迹”。清顾嗣立《面壁石》诗云:一石独亭亭,中藏初祖形。千年神气在,何用著丹青。清道光年间,元吉在少林寺看罢达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随挥笔写了一首《面壁石赞》: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
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
祖佛成,空全身。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少林万古统宗门。
9.十三棍僧救唐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二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干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遍。寺主僧志操,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都说唐壬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要设法搭救那个郎中才是。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
来到“禁地”洛阳监狱那里,在距监狱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好碰上一个巡逻禁卒走来。普胜来个猛虎跳涧势,飞上去卡住了禁卒的喉咙,像提小鸡一样,毫无声息的将那个禁卒提到僻静之处,昙宗得到钥匙,又将那总管捆了手脚,嘴里填上东西,推到墙角暗处,昙宗开了监门,背起李世民跑出内监,智守、普胜紧紧跟上,三人一起离开了“禁地”。他们当即拿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于脆兵分两路,一路护送李世民出城,到洛阳桥头相等;一路人去捉贼子王仁则。在善扩带领下,昙宗、明嵩、善护等五人,穿过伊洛街口,见星光下三四个郑兵在一座高楼前游荡,便抓住其中一个让他领到王仁则院前,又想办法打开了房门。屋内的王/二则正奸淫—女子,忽见有人进屋,劈头就是一剑,昙宗来个金沙飞掌,拨过来剑,闪进屋中,两人就在屋内相斗起来。几个回合。昙宗伸手抓起一泡菜缸上的石磨照着王仁则砸去,只听“啊呀”一声,王{二则倒在地上。昙宗一脚踏在王仁则身上,让姑娘开门、点灯。明嵩进到屋里.用绳子将王仁则—绑,昙宗像扛粮食袋子似的,往肩头一放,五个僧人一同赶往洛阳桥。再说志操他们,在官马棚牵了十四匹战马,把李世民扶上马,破门来到洛阳桥头等候。昙宗扛着王仁则来到桥头,翻身上马,用胳膊夹着王仁则,十四匹战马直向西而去。不远遇见了李世民的唐营兵将,十三个少林和尚,把俘虏到的郑将王仁则和那块玉印,一并交给了李世民,便得胜回柏谷庄去了。唐王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之后,便封昙宗为大将军,其他十二个和尚因不愿做官,各自云游四方去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10.武则天封嵩山 中国的历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等多达七十二个帝王。登山封禅去的都是泰山。惟独唐代女皇武则天独树一帜,登山封禅不封泰山而封嵩山。
女皇武则天曾10次登嵩山。唐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5年)武则天登嵩山,改嵩山为神岳,封其为天中王,配有天灵妃。武后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她在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登嵩山峻极峰,加封中岳封天中王为天中皇帝,天灵妃为天中皇后并在峻极峰的东南边立碑一通。碑文的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名日“大周井中述志碑”,并在县城以西万羊岗建筑祭坛,举行祭祀少室典礼,同年又在嵩阳书院前建筑坛,封中岳后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朝贺。一番庆典之后又到阳城游乐揽胜。为了纪念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当年,武则天令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当年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元年”,后又改为“万岁通天元年”。到了公元700年.武则天再次携群臣在嵩山峻极峰投金简一通,内容为:“上言大周国主武望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名塑罪名。”之后,又携文武百官到石淙河欢宴。现石淙河已是旅游胜地。1982年5月,登封一采药农民捡到武则天当年投下的金简,这为研究武则天封嵩山提供了“黄金佐证”。金简现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第四篇:十大故事
和芝韵培训部
2011-4-13 和芝韵温补养生十大故事
1、水杯的故事
假如把我们的人体比作一个水杯,杯子里的水比作我们人体的阳气,杯子里的茶叶比作人体的垃圾。杯子里的水满的时候,代表我们的气血充足。大家看我手中的杯子,这个杯子里只有8分满的水,这就代表人体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况,身体的阳气不足。那要想让这个杯子里的水变满,又清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直接把里面的茶叶掏出来,把茶叶掏出来的同时我们会发现水位也降低了。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平常在美容院里用的泻法,泻法在祛除体内寒湿的同时也会耗人体的气血,这就是平时我们在美容院里做完刮痧、拔罐等泻法后人会虚弱的原因。第二种方法就是直接往里面加水,虽然杯子里仍有垃圾,但水位在不断的增加,此时对于人体来说这种方法叫补法。虽然体内暂时还会有垃圾,但气血充足了,人变得更有精神了。这就是补法跟泻法的区别。
大家再看我手中的杯子,如果此时的茶水只有半杯,你加一滴水进去能不能看到水位的增加?显然是不能的。如果我持续不断的,或者一次性加50毫升的水进去,你就能明显看到这个杯子的水变满了。这就说明了:当人体的气血能量亏损越严重,在做艾灸时的量也要随之而增多,才能出现想要的效果。否则顾客会觉得不痛不痒没有感觉。
第三,大家看看我手中杯子里茶叶是不是有的浮在上面,有的沉在底下。浮在上面的代表是你身体里表层的邪气,沉在底下的是身体里深层的邪气。当我们不断往杯子里加水的时候,里面的茶叶会不会不断的被冲出来?当然会。先冲出来的是我们上面的茶叶,当不断往里灌水的时候,底层的茶叶也会不断的被冲出来,你说当不断的往里灌水时,茶叶被冲出来是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当然是正常的,这也就是我们在做完艾灸后对于身体里有邪气的人会出现好转反应的道理一样都属于正常的现象。如果你的邪气藏得越浅、越少出来的就越快,反应越少;如果藏得深、多出来的就慢,时间就会比较长。好转反应出现的时间和程度是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和邪气深浅不同而反应的。
这个水杯的故事说明了三个问题:
1、补法与泻法的区别。
2、每个人的气血能量不同,所需要的艾灸量也不一样。
3、好转反应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症状。2、100—0的故事(健康与生病)
这个故事讲的是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也讲阳气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程度。100代表非常健康的人,也代表刚出生的孩子。80分代表阳气不足了,此时你的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了。如果此时你还不去及时补充阳气,阳气就会继续消耗,当你的阳气消耗到60分的时候,此时你就会发现你总是感觉不舒服,到医院去检查也检查不出问题。如果你的阳气只有59分的时候,此时你就发现你生病了,此时到医院去各项指标都超标了。如果你的阳气消耗到只有30分的时候,此时的你就需要上医院住院了。如果你身体的阳气继续消耗下去,到了10分,此时生命已经到了危机时刻,就要住进CCU、ICU重症病房了。在这个阶段阳气无法回复,继续消耗,阳气变成0 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人生尽头。
所以说阳气决定了人的生死,阳气的多少决定人体的健康程度。
3、钱的故事(阳气就是钱)
阳气就像是我们每天要用的人民币,阳气足也就代表一个公司里面的资金雄厚。公司里每个月都要给员工发工资,如果每个月能如期的发工资,而且工资发得多,大家都会很开心,而且会干活很卖力;如果老板给你发的钱少了,你就会不开心,此时你干活就会没劲,如果下个月再给你少发点钱,估计你就会直接罢工。你每天给自己的五脏六腑发足“工资”了吗?如果今天你给你的胃少发点“钱”,你的胃就帮你消化8分的食物,那有2分食物就会变成你身体的垃圾;如果明天你再给你的胃少发“工资”,它又偷懒,只帮你消化6分食物,又有4份垃圾堆在你体内了。而你身体的垃圾又不能及时排出去。在身体内堆多堆久了就会发臭、发胖、交通堵塞…..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而你总是视而不见(就像很多人已经有很多亚健康问题了,确不去管它的道理一样),久而久之,身体的五脏六腑就开始罢工,此时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肥胖等一系列问题,此时你再去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花加倍的钱了。钱如果少了,和芝韵培训部
2011-4-13 很多东西买不了,阳气如果少了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如果钱没有了就什么也做不成,而阳气没有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阳气的充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4、豆浆机的故事(气血)
我们如果想喝豆浆,首先要有好的豆子和水,还要有一台豆浆机以及稳定的电压,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喝到一杯好豆浆。如果豆子差点,但豆浆机和电压是稳定的,出来的豆浆依然不错,豆渣是最少的。这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辈们虽然他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美味的食品吃,可身体依然健康的原因。今天很多人是豆浆机不大好,或者电压总是不稳(情绪很难稳定,容易发脾气或抑郁)。试想:豆浆机坏了或是电压不稳定,加进去的豆子越多是不是豆浆机坏得越快?榨出来的豆渣比豆浆多?如果把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品比喻为豆子和水,豆浆机比喻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电压比喻为人体的气,那豆浆就是人体需要的气血,豆渣就是人体的垃圾。如果人体的脏腑功能不好、气不够,吃进去的食物越多越补(补品都较难消化),产生的豆渣就会越多,身体要把这些垃圾排出去,就会增加气血的消耗,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补气血”,而是“耗气血”了。所以在食补之前一定要先修理好身体的这部“豆浆机”哦!
5、木耳的故事(湿性体质就等于肿瘤体质)
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到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过了不久之后会发现木头会长出木耳,我们可能会去把木耳摘了,摘了不久它又会长出新的木耳,如果我们不想这个木头再长木耳,可以把木头拿到阳光底下去暴晒,木头就不会再长木耳了,甚至长出来的木耳会因此而被晒干、萎缩、脱落。潮湿的环境就相当于人体的湿性体质,湿性体质就等于肿瘤体质,木耳的形成过程就是人体肿瘤或癌症形成的过程,木耳长了可以随时摘掉,但人体长了肿瘤,就不可以随便把它切掉,即使在无奈的情况下摘了,但它还是容易长出新的肿瘤,这就是一旦发生癌症的人容易复发及转移的原因。木头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晒,我们的器官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暴晒吗?当然不可以此时就需要用到中医的温热疗法来解决人体湿的问题,而艾灸疗法是最好的温热疗法,可以帮我们把湿气排掉,可以改变我们的湿性体质,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6、水果蓝的故事(子宫癌的发展过程,及湿气对人体的危害)
湿气是往下的,就像水是往下流的道理一样。当人体湿气很重的时候湿气也同样会往下流,流就会流到我们的骨盆。我们的骨盆就像一个水果篮刚好把这些水给兜住了,而我们的“水果篮”里有什么东西呢?一个梨两个苹果。梨就是我们的子宫,苹果就是我们的卵巢。试想下,我们把这一个梨两个苹果泡在水里一天,能不能吃?勉强还可以。如果您有事出差了,放在水里泡了7天,请问7天后这个水果还能吃吗?肯定没人敢吃了,此时你会发现:水果变质了,一碰就烂了,水变浑浊了,出现一些难闻的味道了。对于人体来说,如果我们身体内湿气很重,到了这个腹部,就会出现白带变浑浊了,下身有异味了,稍微一劳累症状就加重了等等妇科问题。如果到了这个阶段您仍然不理会它,任这个水果篮继续放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你会发现水已经不再清,有些粘稠了,对于人体来说你的整个盆腔开始发生炎症了,你的盆腔炎就形成了,此时要去改变这个局面就很难了。所以盆腔炎是个妇科难题。如果到了这个阶段你仍然能熬就熬,这个水果篮的水果就会完全烂掉,水已经不再是水,而变成了淤泥,甚至干泥巴,此时就是人体内囊肿,癌症真正形成的时候了。
所以说湿性体质等于肿瘤体质。及时祛除身体的寒湿气就能预防癌症的产生。
癌症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常年累月的结果。当身体出现寒湿重的症状时就要及时祛除,否则癌症长成再解决就迟了。
而在纵多中医疗法中,艾灸疗法是最好的温热疗法,能彻底的帮助体内寒湿的排出,达到预防各种疾病包括癌症的功效。
7、下雨天的故事(湿症的表现)
想象一下下雨天你被雨淋湿的了,湿嗒嗒的衣服穿在身上有什么感觉?首先会觉得很冷,当人体有湿气时也会表现出怕冷,手脚冰冷等症状。湿衣服穿在身上感觉非常沉重、黏糊糊的,如果人体有湿和芝韵培训部
2011-4-13 气会觉得身体很沉重,没精神,容易困。爱走路,逛街,经常觉得两腿发沉,胀。只要能坐的绝不愿站着,能躺的不愿坐着。经常是做到哪手都是撑着头的。身上总是感觉不够清爽,特别是下半身总感觉粘乎乎的不舒服。湿衣服穿在身上还会有什么感觉呢?水是往下流的,湿气流到了头部会头重头胀;流到脸部会脸肿眼肿,流到舌头会舌胎厚有齿印,甚至流口水,流到了背上会感觉肩、背很沉很重很紧,甚至长湿疹,流到脾胃大便会不成形、拉稀、便秘;流到了子宫,白带会增多,有异味,月经推迟,有血块,甚至下不来,时间长了甚至会导致肿瘤的产生;流到了脚上脚会肿胀、长水泡、香港脚等。
衣服湿了,我们一定会脱下来洗好后,先拧干,再拿到太阳底下晒。拧干衣服就像在美容院里做刮痧、拔罐是没办法完全把“水”拧干的,晒的动作就是相当于对身体使用温热疗法。而艾灸疗法就是最好的温热疗法,是祛湿最好的中医物理疗法。
8、下雪天的故事(寒气在身体的表现)
下雪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冷。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第一个感觉就是怕冷,手脚冰冷。雪天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对于人体来说,就会有面色苍白的症状;如果雪一旦染上脏东西,看起来就会脏兮兮的,对于人体来说,就会显得面色晦暗。如果雪下得很厚,公路会被堵了,对于人体来说“寒则凝”,血液循环就不是很顺畅甚至发生堵塞的现象,不通则痛,就会造成各种痛症,如堵在头部就会头痛,堵在肩部就会肩部僵硬、肩颈痛,堵在背部就背痛,堵在腰部就腰酸腰痛,堵在肚子,就肚子痛,月经下不来等等。在寒冷的季节万物都凋落,种子种下去就容易被冻死,对于人体来说,就容易发生不孕不育症。
冬天很冷,我们一定会想各种方法来御寒,如多穿衣服、开暖气、烤火、晒太阳等温热疗法。要祛除人体的寒气也要使用温热疗法。艾灸疗法是最好的温热疗法,能帮助我们彻底的祛湿散寒,让身体达到温暖健康的状态。
9、公路的故事(养经络)
城市的交通枢纽是马路,如果有一天出现了交通意外,交通肯定会堵塞,这个时候如果警察来了,处理后可能会恢复通车,但如果这个马路出现了坑坑洼洼,警察有办法处理吗?没有,只有养路工人才能把路维修好、养好,我们的公路既要通也要养,和芝韵温补养生艾灸仪,既是马路的警察,也是养路的工人。
10、艾灸的起源
艾灸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
火,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自然资源,早在1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用它来吓退猛兽、烘烤食物和取暖,那时候的古人,既没有医,也没有药,可是一定会有病痛。在一次使用火的过程中,原来身体疼痛的部位不小心被火烫到了,可过后不久,疼痛也就因此缓解了。一次两次三次,古人的大脑里就会条件反射,火能产生热,热能缓解疼痛,当人们点了火把,有意识的熏烤疼痛部位的时候,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用来治疗和缓解疼痛的方法——灸发就正式诞生了!这一发现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第五篇:保健品营销史上十大经典案例分享
我国十大保健品营销经典案例
来源:快易捷药品交易网
日期:2009-09-1
4(共有0条评论)查看代理商信息
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保健品营销人才辈出,也在不断创造奇迹,更是监管的“重灾区”。回首风风雨雨,笔者按其操作方式,整理出十大保健品营销经典个案,回顾曾经逐鹿此间的群雄。
三株帝国:“证言”神话
一支15万7千人的团队,几乎每一个有人出没的地方都有其营销人员的脚印,从城市到农村,其所到之处总会刮起一股保健浪潮。在全国人民还没有弄清楚保健品是什么的时候,这支“铁军”已经用脚丈量了中国的一寸寸土地;在大多数营销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创意的时候,一支支“军团”已经出征,在市场上燃起滚滚狼烟,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所到之处捷报频传。
路演、试服、证言、买赠,这些后来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便诞生在这场摧枯拉朽的战争中,没有名目繁多的术语,消费者像迎接邮递员一样等着营销人员发小报;没有各种技巧的组合,一部专题中除了证言还是证言,观众们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拥挤过去,拿出自己并不多的钞票,抱一瓶三株口服液仿佛得到了玉露琼浆。80亿元的年销售额,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为自己的保健花了7元钱,这是一个让医药保健品营销人激动的数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这一切,都在济南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运筹帷幄,其辉煌的业绩成就了医药保健品营销界的“珠峰”。
后来人每每听到这段往事,仍然会兴奋不已。“三株帝国”,保健品界的真正骄傲,营销人的自豪。
汇仁肾宝:含蓄说“性”
凡进入补肾市场者都不得不仔细研读汇仁肾宝的传奇,其初期采取“人海”战术,凭着“飞机加步枪”的营销策略竭力强迫百姓接受产品信息,令汇仁肾宝开疆拓土势如破竹。汇仁肾宝在除西藏外的全国所有省份都建立了营销分支机构,覆盖全国2000余个县(市、区)市场,派出各级营销人员3000余人,所到之处大量投递宣传小报、折页,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条幅,将汇仁肾宝的各种广告贴满大街小巷、住宅区、电线杆及农村的大墙,细致的工作让人感觉汇仁肾宝无处不在。
1998年底,该企业已在全国建立了9个销售大区、74家分公司、1500多个基层业务点,完成了全国性的通路建设。除了地面广告,汇仁肾宝的高空广告也在所到之处的卫视台、城市台全面开花,一句“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强烈而巧妙地完成了汇仁肾宝“性”话题的诉求,说出了消费者的需求,让多少男女为之心动!
可以说,极具战斗力的销售队伍、高密度的销售网络、高频次的电视广告、持之以恒的地面宣传,造就了汇仁肾宝的传奇。创意的巧妙,高空与地面的无缝对接,成就了这个补肾产品的神话,相对于后来同类产品所用的“增粗”、“增大”、“延时”等词语,汇仁的广告创意值得学习。
红桃K:借鸡生蛋弱变强
血是红色的,桃是“面如桃花,寿比南山”,K则是“开门大吉”之意。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创业者的思想,6000元起家,1994年“拍着脑袋冒险花50万元买想法”,红桃K扩张时间之短、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产品的成功得益于资源整合,这种“借鸡→生蛋→创牌→建厂”的资本运营方式使产品迅速改变了基础薄弱的地位,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先弱后强,并后发制人。1994年,红桃K年销售收入达1700万元。仅仅3年,他们在全国建起了600多个营销子(分)公司、2000多个营销工作站,营销网络已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1999年起,红桃K开始搞多产业、多品牌经营。当年年初,还签下了刚晋级甲A的武汉足球队,冠名红桃K队。当年6月,湘鄂大片农村,路边小店、中小学校的墙上、电线杆上,一夜之间都刷上了红桃K生血剂的广告。而在红桃K总部所在地武汉,通红的招贴广告爬上了汽车、电车。同年,集团夏季全国市场工作会议期间,红桃K市场员工3000多人到会,300多台印有红逗号的大巴浩浩荡荡地接送员工。会场表彰员工,直接发现金每人3万元,4天会期极尽豪华。2001年,该公司花费数百万元,请来咨询管理公司,借外脑给红桃K度身订做改革方案。红桃K是以弱变强的典型,完美结合了咨询与智慧的力量。昂立1号:“无价”软终端 首倡“清除体内垃圾,维护人体生态平衡”理念的昂立1号多少有点地方保护的背景,在经历了“假广告**”后,1996年11月《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出台,对保健食品的标准和功能评价方法做了严格规定,产生了激浊扬清的效应。昂立1号如鱼得水,迅速崛起,1997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大关,一跃成为上海知名企业。
昂立1号的成功除了有吴氏父子的功劳之外,还得益于昂立终端建设的成功。在上海的每一家卖场、药房和便利店,我们都能看到昂立1号口服液的展示,最让营销人员不解的是昂立公司的客情关系,昂立1号的终端推荐率达到了70%以上,但公司并没有给营业员一分钱回扣,没有给营业员过过一次生日,营业员的推荐完全出于自愿,其原因除了该产品是当地品牌以外,只能归功于昂立1号终端宣传与投入的巨大,东方卫视与明珠卫视每天都少不了昂立的广告,有力的促销活动帮助终端拉动了大量的销售,“卖昂立就是能赚钱”已经在营业员心目中形成了定势思维,这种状态直到昂立事件后才有所改变。
这是一则软终端配合硬终端的成功案例,许多企业都在强调软终端的重要性,却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软终端需要以销售为基础,否则只能是“蜜月之后说再见”。
东阿阿胶:文号张弛有度
明朝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是名贵中药,其补血健身的效果明显,有补血“圣药”之称,自北魏或更早以前即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东阿阿胶公司因技术垄断,使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同行,又因产品优势占领了整个市场,且形成了品牌优势,最后还控制了上游资源。而东阿营销人巧妙地对产品进行了插位补位策略,利用药字号与健字号两种文号的区别,相互促进,一张一弛,相得益彰,药字号证明了产品的效果,健字号拓宽了适用人群,使阿胶神口服液销量大增。目前,东阿阿胶拥有国内市场的份额已高达75%,出口量占90%。东阿阿胶的成功是一种资源性的成功,更是一种文化营销上的成功,东阿阿胶销售的是阿胶文化及其载体,这种载体为东阿阿胶所独有,药字号与健字号在营销策略上的配合更是技高一筹,不用做过多宣传即占领了市场,并且牢牢占据第一品牌的位置。如果企业能进一步在文化营销上做足文章,深度挖掘阿胶文化与产品的内涵,把阿胶文化与养生文化融为一体,充分分析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必能创造出更大的销售业绩。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巧借广告“嫁衣裳”
因“腰好、背好、腿脚好”而闻名天下的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一度打开了骨市场的大门,牦牛骨髓壮骨粉也成了骨髓保健的首选产品。自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出现危机后,金日、康富来、万基、喜悦、人字等几大洋参类厂家也纷纷推出牦牛骨髓壮骨粉,但始终突破不了彼阳的销售数字。一个产品带动了一个行业,在医药保健品领域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哈尔滨红太阳公司一夜之间成了知名公司,大有与当时的哈药几个厂家一争高下之意,而市场回报也让彼阳人兴奋,销售数字一路攀升。
彼阳以高空广告为主的高投入营销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种财大气粗的表现,更是实力的展现。彼阳成功地利用了消费者喜大好高的心理,让只有七个字的广告语家喻户晓,其成功还得益于“众人拾柴”,当时配合彼阳一路摇旗呐喊的是一种补钙产品,也在腰、腿上做文章,大多数消费者分不清到底是哪个产品的广告,彼阳成功借助竞争对手的广告效应成就了自己的品牌,以至于后来的一些保健品形成了一种依赖,只愿意在睡眠、食欲、腰酸背痛上下大力气,但终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太阳神:品牌大过产品
多少年后,大家总会在耳边不时地回响起一句歌词:“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广东太阳神集团1988年推出太阳神口服液,至1993年以13亿元的销售额占据行业63%的市场份额,成为当时的霸主。
该企业成就辉煌的方式与同时代的其他企业截然不同。太阳神集团在中国企业中率先导入CI,创立了企业、商标、产品三位一体的太阳神标志,使太阳神商标在汪洋大海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企业采用别具创意和积极进取的推广策略,迅速在市场上成功树立了一个健康和关怀大众的企业形象,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分销网络,全国共有17个专业营销公司,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996年,《人民日报》在对全国消费者市场调查“国家品牌排行前十名”品牌中,太阳神品牌在营养口服液中的市场占有量、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均排行第一。其在广东省内获得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成为《财富》杂志1999年“整体最受赞赏”的55家企业之一。
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品牌,太阳神是第一个以品牌带动市场的例子。消费者可能不知道猴头菇口服液是哪儿出的,但他们知道中国有一家企业叫太阳神。而在营业员介绍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便会产生一种旧时相识的感觉,可以使产品在激烈的终端竞争中胜人一筹、快人一步。黄金酒:双剑合璧要重神
在岁末的最恶心十大广告片中,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几乎年年榜上有名。而黄金酒很明显地带有这种狂轰滥炸的烙印,“送长辈,黄金酒!”春节档期,黄金酒迅速占领了各种广告传播渠道。从“入口柔,一线喉”、“五粮液集团保健酒公司”、“想喝让你儿子买去”到“送长辈,黄金酒”,虽然其中并未出现巨人的一点讯息,但隐约中已能感觉到史玉柱的力量在幕后弥漫。
这是一个“强强合作”的案例,有观察人士认为,保健酒有望成为五粮液致胜的秘密武器。目前,五粮液和史玉柱联合推出的黄金酒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保健酒以每年超过30%的增长率超过了白酒的市场增长,预计2012年保健酒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130亿元,将超越黄酒成为中国酒水家族“五虎上将”的第四名。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黄金酒的营销方案中,五粮液文化与巨人文化仍然是两层皮,没有做到“冰水相融”的境界,所以笔者很是担心黄金酒的后劲。尽管如此,这种结合本身却给低迷的医药保健品行业指出了一条黄金大道——异业联合,这种跨行业联合只有做好企业文化的兼容,才能够双剑合壁,天下无敌。藏秘排油:“炒作”醒醒
百草减肥茶的变身藏秘排油在广告中极力推荐:“藏秘排油茶,3盒抹平大肚子。”宣传中多次出现的“亚洲藏茶医学保健研究所”其实是注册股本只有1万港币、注册地址找不到办公地点的私人公司。藏秘排油的广告不但有医学专家,甚至还有各类人士的现身说法,并夸大了原有的减肥和调节血脂的保健功能。虽然是央视“3•15”晚会将这个产品推到了风口浪尖,但其实这种策划方式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众多炒作类产品无不采用此套方式,藏秘排油不过是这种模式的“代言人”而已。
产品改一个名字,注册一个TM的商标直接销售,做几个国外机构,术语称之为“产品背书”,所谓研究所都是通过中间机构注册,让消费者证言产品效果,用专家讲理论,用营业员讲热销,已经成为了一个阶段的通用做法。央视的曝光是一种契机,希望能让保健品营销人从这种炒作产品的思路中清醒过来,不要靠这点伎俩来创造需求,而是要真正在产品本身与消费者需求上进行系统、科学、严谨、详实的分析,进行产品推广与策划,为保健品寻找一条光明大道。
健必依:穷人的“救命稻草”
在肿瘤保健品市场,由于受第一品牌的影响,后来者都认为肿瘤产品应该高价,这种认识给市场带来了更加残酷的竞争,而健必依“剑走偏锋”,给每一位住院病人递上一份贺卡,送上一支康乃馨,道一声新年祝福。
肿瘤产品总是在以同情消费者为核心,而健必依则以弱势的姿态出现,给肿瘤患者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用足了当时卫生部审核的具有“抑制肿瘤、免疫调节”的功效,在抑制肿瘤上做足文章,以低姿态出现,以高姿态服务,以低价格销售,以高效果承诺,这种“二高二低”策略让健必依在肿瘤保健品市场上站住了脚,毕竟肿瘤患者中有太多人还只能遗憾于“救命药”(中华灵芝宝)的天价。这个时候,他们抓住健必依这根“救命稻草”不失为“曲线救国”。
经过前期的病例积累和辛苦的市场耕耘,健必依在上海肿瘤保健品市场中拥有最多的服用人群,其平价策略也影响着1999年以后同类上市产品的价格,使得肿瘤保健品不再是高价者的天堂,真正让消费者从竞争中得到了利益。这是一种挑战,不成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批文救了这个产品,健必依的成功模式和中华灵芝宝一样无法复制,这是在挑战强者中壮大自己的一个经典。
结语:相同的营销,不同的方法,只要有一点点的改变,便会产生很大的不同。中国营销正处于一个转折期,这个时期需要的是英雄,更是团队,是执行,更是智慧,而且是深植于中国本土营销的大智慧,我们相信更多的奇迹会继续诞生在保健品的营销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