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班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通知
关于班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班组:
自生产服务工区成立以来,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技术层面上,各个班组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继续提高生产服务工区工作质量,同时健全和完善对岗位标准,营造良好的岗位环境,加快工区岗位建设,更好地为生产一线服务。经工区决定研究,决定对班组创新项目给予奖励,具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新内容:
1、小改小革
2、单元规划治理项目
3、管理创新
4、技术创新
5、节能省材
二、形式
1、小改小革参评范围
(1)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革新生产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明显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但尚未达到科技成果层次的创新项目。
(2)在设备维修、管理、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结构、零配件进行合理革新,明显降低设备损耗或减缓设备折旧,但尚未达到科技成果层次的创新项目。
(3)对有益于我公司安全生产及其它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经鉴定领导小组认可效果明显的。
2、单元规划治理项目
单元规划治理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组对岗位标准化治理,对某片区域的标准化整治,对自己的管理区域经行定制化管理、或者一些大型设备技术上的改进等等。
3、管理创新
主要指通过广泛的调研,深入思考,不断分析和总结及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为提升工区、煤矿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建议、方案,直接运用到工区、煤矿范围内某一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等范围,能促进、改善、填补或完善某一方面管理的规定、办法、制度等文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制度方面:制度改进、建设等方面创新;
2、组织方面: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流程改造等方面创新;
3、机制方面:各种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应用、引进、改进等方面。
4、技术创新
主要指通过学习、研究、发明、改造、创造和大胆实践等途径,积极自行组织研制或开发出来的新工艺、新流程、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工区创造更佳的安全效益、生产效益、成本效益、质量效益,被工区部分或全部采纳或推广的。
5、节能减材
主要指通过管理、技术、工艺及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目的,明显为工区增加收入或节约资金。
二、各类创新成果、节能减材成果的评定原则
1、坚持尊重首创精神,保护首创者权益的原则;
2、坚持首创者重奖,参与者(参加、支持、配合、帮助者、)轻奖的原则;
3、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场与实际成效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及时、高效、快捷的原则;
6、坚持创新项目突出“前所未有”的原则;
7、坚持创新成果与双增双节成果紧密关联或内容重复时取其侧重一项予以申报、评定原则。
三、奖励标准
根据项目的大小和施工难度给予适当的奖励
1、一等奖:奖励该项目500分,为项目主持、参与人颁发荣誉证书(项目主持、参与总人数不超过6人),同时对项目主持人奖励300元。
(2)二等奖:奖励该项目300分,为项目主持、参与人发放荣誉证书(项目主持、参与总人数不超过4人),同时对项目主持人奖励200分。
(3)三等奖:奖励该项目200分,为项目主持、参与人发放荣誉证书(项目主持、参与总人数不超过3人),同时对项目主持人奖励100分。
第二篇: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为了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厂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全公司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特制定本公司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1、总结表彰奖励:
1.1、每年召开一次技术创新表彰总结大会,对技术研发、引进创新、推广应用方面的优秀科技成果和为公司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标兵、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技术创新先进部门(专业组)进行表彰奖励;
1.2科技成果通过集团公司鉴定的项目,公司里实行重奖;出席集团公司以上的技术创新功臣、技术创新标兵,在评比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时重点考虑。
2、科技创新人员奖励优惠政策:
2.1、重视对科技创新人员技术培训,创造条件给业务技术骨干提供专业外培学习机会,由公司决定外派技术人员的学习费用全部由公司负担,按照有关规定补助津贴,个人工资奖金不受影响。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2.2.1半脱产学习期间,公司适当安排减轻工作量,学习期间个人工资奖金不受影响。
2.2.2脱产进修学习期间,学习时间两年以内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支付技能工资,学习时间两年以上发给必要的生活补助费。2.2.3获得专业技术毕业证后若继续为公司工作,其学费、差旅费由公司全部负担,凭专业技术毕业证一次性报销处理;
2.3、对外技术协作、参加技术交流会议等发生的一切合理费用由厂里全部负担;个人被邀请参加行业技术研讨会议,无论对本企业有无效益,经领导批准后可以参加,发生的一切合理费用由公司全部负担。
2.4、在国家级、省级技术刊物上发表技术论文论著或专业技术著作,根据论文论著或著作的影响力进行奖励。
2.5专业技术人员购置专业技术书籍,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并登记后实报实销,需要的专业技术书籍根据需求购置,原则上不受费用限制。
2.6、在公司进行科技研发,项目审定确立后,研发经费公司大力扶持,根据进度及时拨付。
第三篇: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吴江市滨湖新城管理委员会文件
吴滨管发„2012‟62号
关于印发《滨湖新城鼓励企业 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
经滨湖新城党工委会议讨论同意,现将《滨湖新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滨湖新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为引导、激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以牵头单位完成获批的“国家/行业标准”,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或其它国家级科技项目,成立“国家级技术中心”,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企业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每项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
二、企业获得各类省级科技项目,企业成立“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产品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或“江苏省著名商标”的,每项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
三、企业产品被认定“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荣获“省民营科技企业”,成立各类“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每项一次性奖励企业2万元。
四、企业完成苏州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鉴定的,每项一次性奖励2万元;完成苏州市级科技工业攻关指导性计划项目的,每项一次性奖励0.5万元;成立各类“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
五、鼓励企业及个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每件发明专利奖励500元,授权后每件奖励500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每件奖励3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奖励200元。企业专利的奖励额累计不得超过5万元。个人专利的奖励额累计不得超过3万元。获得吴江市专利示范企业的嘉奖1万元。
六、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对完成当年清洁生产企业给予1.5 万补助;对完成当年能源审计企业给予1万元补助。
七、生产型企业成功分离发展科技研发服务,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并经市分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确认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
八、对成功上市的企业或实施买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本区的企业奖励50万元,募集资金超过亿的每1亿奖10万元。
九、以上各类成绩的认定均以上级科技部门的批准文件或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书为依据。企业及个人在每年12月底前填写“滨湖新城(松陵镇)科技创新奖励申报登记表”,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报滨湖新城经发局内资二科、外资科、科技办核定,最后统一审核确定。奖励时间为下的第一季度。
十、以上奖励所涉及的项目,均需在项目申报时到滨湖新城经发局内资二科、外资科、科技办备案,否则一律不予奖励。
十一、本办法考核奖励每年一次,所有项目均必须为当所获得。本办法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如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主题词:科技 奖励 通知 抄报:吴江市科技局
抄送:滨湖新城(松陵镇)领导班子成员,存档
滨湖新城党政办公室 2012年9月14日印发
打印:沈建群 校对:彭晓芳(共印400份)
第四篇:兴化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解读
兴化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为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进一步调动和激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兴化。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范围及标准
本市范围内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申报科技创新奖励:
1、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称号企业: 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合作社,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批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奖励0.5万元。
2、获批泰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的: 首次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的,一次性给予企业50万元奖励;首次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20 万元奖励。对首次获批泰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实施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实施省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并通过验收的项目,实际财务投入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年新增纳税销售收入达到实际投入3倍以上(农业项目均按一半计算,经评审组评审和现场验收确认后,给予实施项目的企业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批并实施国家级、省级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批并实施省级专利实施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或列入省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4、认定为省级以上的新产品: 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通过省部级会议鉴定的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5、专利申请和授权奖励: 申请并获得受理的PCT(国际专利申请给予其申请费及实审费50%的资助(每件最高不超过2万元;申请并获得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给予其费用减缓后的申请费及实审费全额资助;获得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6000元、3000元、500元;单位或个人年内申
请专利总量30件以上(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在上述奖励基础上另行奖励2万元;单位或个人年内申请专利总量50件以上(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在上述奖励基础上另行奖励3万元。
6、优秀专利和泰州市级以上专利发明人称号获得者: 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专利,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获得“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泰州市十佳专利发明人”称号,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7、各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对获得本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国家级一、二等奖每项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省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泰州市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奖励1万元、5千元、2千元;本市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奖励5千元、3千元、2千元。
二、评审程序
1、兴化市科技创新奖每评审一次。凡是受奖的单位,其研发投入必须达到或超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即:5000万元以下占销售收入的6%以上,5000万元—2亿元占销售收入4%以上,2亿元以上的占销售收入3%。
2、申报科技创新奖的单位或个人按规定组织申报材料,整理后报送市科技局。
3、市科技局对申报的创新奖项进行审核并提出奖励方案。
4、市科技局、财政局对项目申报资料进行核查或到实施单位现场考核评审。评审以批准文件、认定证书等为重要依据。
5、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规定履行奖励审批手续。
三、经费安排及管理
设立兴化市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奖励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凡因弄虚作假套取奖励资金的,一经查实,立即追回,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附则
本办法自2010年月日起施行,凡是与本办法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奖励在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促进广播电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贵州省广播电视系统内的集体和个人及受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以下简称“省局”)委托进行科技工作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 科技创新奖由科技处归口管理。省局科技委负责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组织评奖工作。
第四条 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评审和争议处理等工作。
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由19-35人组成,主任由科技委主任担任,成员由科技委秘书处在省局科技委委员、专业委员、具有高级职称的省内外广电方面的专家中遴选,报省局审批确定。
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1年。第五条
科技创新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 奖项与奖励
第六条
科技创新奖的奖励范围包括:
(一)应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新的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等);
(二)在推广、应用已有的重大广播电视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四)在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广播电视科学技术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在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基础(标准、计量、科技情报)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六)为广播电视决策科学化与安全运行管理现代化而进行创造性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的软科学成果。
第七条 科技创新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按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三个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应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国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申报项目的10%且评审委员会评分不低于85分。
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申报项目的20%且评审委员会评分不低于75分。
获得三等奖的项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申报项目的35%且评审委员会评分不低于60分。
第八条 获得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省局授予奖状、证书,并发给一定奖金。其奖金额度为:
一等奖,奖金600元; 二等奖,奖金400元; 三等奖,奖金300元。
第九条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省局择优推荐申报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及其他上级单位所设奖项。
第十条 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项目须实际应用或实际实施一年以上(含一年)。凡属于标准的,必须在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一年以上。凡属软科学研究项目,必须被使用部门接受,并应用于决策和管理实践中。
第十二条 申报科技创新一等奖的项目,应经相关科技成果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管理办法验收、鉴定,并有相关验收、鉴定意见和专家名单。
第十三条 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项目的研发、应用、推广和建设等工作中提供技术、经费和设备条件,并直接完成该项目的基层单位。各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数不得超过3个。
第十四条 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项目的完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作为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一)提出和确定总体方案设计;
(二)在研制过程中直接参与并对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
(三)直接参与并解决在应用、推广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第十五条 各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数上限为8人,根据评奖结果,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分别为8人、6人、5人,按申报时顺序确定。
第十六条 申报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承担项目的集体或个人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至省局。
(二)各推荐部门负责审查和汇总申报项目,并对申报项目提出推荐意见。
(三)各申报单位和推荐部门须认真填写《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推荐书》(见附件),提交推荐书及相关附件纸质版一份(加盖公章),并通过“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和科技论文奖网上申报、评审系统”进行申报、推荐。
附件应包括:
1、立项报告;
2、任务下达书;
3、技术方案;
4、验收报告;
5、用户使用证明(或社会效益证明);6.其他可以佐证科技水平的材料(可选);
7、有国家部委授予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可选);
8、省局科技委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意见(可选);
9、有国家部委认证的查新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可选)。
申报资料中无7、8、9的项目,不能评为一等奖。
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应当按贡献大小顺序排列,由第一完成单位填写申报书。
(四)受省局委托进行科技工作的非贵州省广播电视系统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完成的项目,符合本办法的,可直接向省局科技处申报。
第四章 评审
第十七条 省局科技委收到申报材料后,对推荐书、附件、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等是否符合本办法要求进行形式审查。
第十八条 科技创新奖的评审方式为委托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由各专业评委分别对本专业项目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后,由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不记名评分,提出拟获奖项目名单。
终评以召开科技创新奖终评会形式进行,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评审委员到会。终评会对初评拟获一等奖、二等奖及有异议的项目进行评审,对评审的项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评审结果。
第十九条 接触申报项目文件的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内容负保密责任。
第五章 公告和异议处理
第二十条 科技创新奖评审结果于终评完成后,由省局科技委发文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如无异议,公告期满后,由省局正式颁布无异议的评审结果。
第二十一条 在公告期内,对公告项目有异议的,应当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对获奖项目有异议的,应以书面形式将异议理由、项目名称、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等报省局科技处。需要保密的,应当同时在函中注明。
(二)省局科技处接到异议函件后,应及时将异议意见通知获奖单位和申报单位;获奖单位和申报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答复意见;如在限期内未答复,视为放弃获奖资格。
与异议问题有关的任何一方,均需如实提供有关异议的旁证和补充材料。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依此进行审议和裁决,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有关各方。
涉及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或名次异议的,应在获奖项目公告后10个工作日内,由申报部门负责处理,并将结果报省局科技委审批。
第二十二条 发现获奖项目属于弄虚作假的,可向省局科技委提出,由申报部门负责调查核实,提供调查材料,报送省局科技委,经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复议,提出是否撤销奖励的建议,报省局审批。对于撤销奖励的项目,推荐单位要负责追回荣誉证书、奖状、奖金并退还省局。对于弄虚作假者,按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或向有关单位提出处分建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局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贵州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黔广科字[2003]128号)同时废止。
附: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创新奖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