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

时间:2019-05-14 02:0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

第一篇:影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影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 作者:刘 兵 高志红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企业组织模式的设定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组织模式的变革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章考察了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技术进步等三个重要因素对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影响,阐述了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对外界影响因素变化所做出的反应与调整。

[关键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1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几十年来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实践和成果,从近年来企业的管理实践变革、社会文化转变,及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总结出几十年来我国企业文化的大致发展规律。

关键词:企业文化;变革历程;主流模式;影响因素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外延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一个企业中所有成员充分认可并广泛共享的价值观。

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决定企业经济发展。

二、我国主要企业文化模式及其特征表现

通过对几十年中数十个中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归纳,可得出各行业占主流的几种企业文化模式:

(一)近期的模式

1.家族式

这一文化模式的企业内部有非常友好的工作环境,强调组织凝聚力和团队士气,重视关注客户和员工,鼓励团队合作。

2.层级式

这一模式由机械式发展而来,企业内部有着非常正式的、有层次的工作环境,各级员工的工作行为活动都有章可循。

3.平稳式

这一文化模式重视已有管理规范的程序化,习惯一切照章办事,不思创新,对如何随环境变化创企业新路缺乏动力,一切求稳渐进。

(二)当期的模式

1.市场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内部有一个竞争性十足的工作环境,关心声誉和成功,关注富于竞争性的活动和对可度量目标的实现。

2.活力式

企业文化为这一模式的企业内部有充满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员工勇于争先、创新和承担风险,鼓励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权。

3.风险竞争式

这是当期最受推崇的文化模式。它关注企业目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利益,其管理制度较为开放,倡导诚信、公平、规则、效率等一系列新观念,对新的管理理念采取不断吸收的态度,全方位引进竞争机制。

三、上述几种企业文化模式的适用性探讨

前文提到的企业文化模式分别在不同时代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另一种模式,只能说后者更加适应当时的内外部环境。

(一)初创期――稳扎稳打式、家族式

企业在初创期没有足够的实力在业内竞争,且很有可能亏损。此时,求生存是其基本的目标,大多数时间考虑的是能够暂时的获得利润,逐渐的积聚资金以便进一步发展。那么围绕企业目标建立起来的就是这两种文化模式。

(二)成长期――稳扎稳打式、市场式

企业进入成长期,知名度逐渐扩大,开始盈利且利润呈上升趋势。此时企业的目标是发展,所以就应建设市场式或稳扎稳打的文化模式。企业的领导者将慎重地采取各种策略,它的整个制度文化的建设的都具有稳妥又与市场同步的特点,在稳中求发展。

(三)成熟期――风险竞争式、活力式

企业进入成熟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当的实力,此时,企业开始在行业中跃跃欲试,其一切行为都具有竞争性。此时企业虽然也很关心未来的发展,但更注重的是企业实力的增长,更希望自己晋身领导者行列。因此企业文化从内到外都强调竞争和效率。

(四)衰退期――风险竞争式

企业进入衰退期,成本消耗逐渐增加,最终导致了利润的下滑。此时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再生,此形势下诞生的企业文化就是风险型的企业文化,它具有绝对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

四、影响我们企业文化模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除了刚才提到的企业生命周期之外,影响企业文化模式发展变革的还有以下因素:

(一)内因

1.企业的实力与前瞻性

很多企业经营者在实力不断壮大后加深对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视,而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一般都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实力强与弱是制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前瞻力与企业各项决策都高度相关,自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程度及强度的重要变量。

2.企业家及职工的素质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和领导者,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在整个组织的扩大化。而且企业家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方向、主流、品位和风格。

此外,职工队伍的年龄构成因素、学历构成因素、技能水平及其构成等,也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外因

1.商业环境的演变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商业环境的演变会不时反映在企业文化的发展变革中,而其中对企业文化起作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市场经济、效率效果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世界性文化因素的影响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不仅直接受到国内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国际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的间接影响。别国企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间接地影响到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和运作方式。同样,世界经济文化因素的重大变化,无疑也要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思想。

3.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企业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一般来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会产生“正效应”,特别是优秀民族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针对企业的实际,就会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反之低劣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副作用”。

结论

企业文化模式的建设与选择对于我们企业发展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在我国企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文化是和社会背景以及管理实践紧密相连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随企业的每一次新的选择、新的尝试而转化改革。每一种主流的企业文化模式都融合凝聚了当时当地企业和社会的鲜明特点。

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有很多,领导者需将其科学控制、利用。其所肩负的使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仅要推动技术创新,更要扩展为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欧阳新年.企业文化认知与塑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2003(4)

[2]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3)

[3]陈荣耀.比较文化与管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林钰阳(1988.11-),女,汉族,海南海口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张守红(1988.4-),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第三篇: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分析

``

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分析

常婵君 [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内容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将越来越频繁。然而,在并购实践中,企业的并购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为了了解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本文拟从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动因出发,分析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机理,从微观层面对影响企业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并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并购 协同效应 关键因素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即一家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如现金、股权和负债等)来取得另外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它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除兼并和收购之外,还包含合并、重组、接管之义。实施并购的企业(即买方)称并购企业,被并购的企业(即卖方)称目标企业。美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系统的企业并购活动,我国的企业并购始于1984年,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并购的规模还是并购的形式都有了新的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将越来越频繁。然而,在企业的并购实践中,有些企业的并购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应。为了了解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本文拟从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动因出发,分析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机理,从微观方面对影响企业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并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机理

(一)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并购的内在动因是什么?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不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吗?是的,这一观点确实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解释企业并购的动因,他们认为企业并购是以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

`` 企业并购总是合理的。然而,人们却看到,事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企业在实施并购后,利润不断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理论与实践上的矛盾使人们开始怀疑企业并购的真实动因是利润最大化。如1959年鲍莫尔首次提出了以销售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模型;马里斯于1963年提出了以资产增长为目标的厂商模型;威廉姆森于1964年提出了经理对工资薪金感兴趣的厂商模型。最为系统地认为并解释了企业可能存在不按利润最大化目标为行动纲领的理论,是60年代中期由莱宾斯坦提出的效率理论。效率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企业的内部并不都是有效率的,当一家企业的代理人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时候,他追求的往往并不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自身效用的极大化,这时这个企业就存在低效率。同时每个企业的管理层不同,他们的管理效率也是不同的,当一家企业的管理层比另一家企业的管理层更有效率时,这家企业的管理层就会认为将自己企业的效率“输出”到另一家企业会给自己带来效益时,就产生了并购的效率机制。

美国学者安瑟夫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提出了协同的理念,其含义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家企业原来的效益之和。他的解释比较强调其经济含义,即取得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潜在机会,以及这种潜在机会与企业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站在公司的角度,被认为企业并购能获得协同效应,合并后企业的绩效能被提高,这种提高一是来自于并购后企业能提高获取自由现金的能力,二是企业合并后联合企业的资金成本会降低,于是企业就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会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如规模经济、更高的管理效率、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和更强的市场控制能力等。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

许多学者对安瑟夫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将协同效应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三类。

管理协同效应是指并购企业在兼并目标企业之后,其剩余管理能力得以充分利用而产生的效益。可以看出,管理协同效应的前提之一是两个企业的的管理效率必须具有可比性,即并购双方必须处于同一行业,因此,这一理论被视为横向并购(即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是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理论依据之一;另一个前提是剩余管理能力能够转移。

````

`` 经营协同效应是指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它主要是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实现。规模经济是指产出在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增加递减的现象。要实现规模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实现经营协同效应的前提是企业在合并之前,其生产经营活动尚末达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增长的潜在要求。

财务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在财务方面产生的种种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不是由于经营活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它包括由于税法、会计处理规则及证券交易带来的内在规定作用所产生的货币效应,还包括由于企业资金运转的内部化、对外投资的的内部化等作用所带来的财务运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例如企业在并购之后可以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减少投资收益的纳税金额,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就是财务协同的一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实施并购后,如果两个企业在管理效率、经营效率和财务效率上存在着差异,则通过并购整合,可以使目标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率提高到与并购企业同样的水平,则企业并购就会产生协同效应。

二、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并购在宏观上可以实现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微观上,可以使目标企业获得管理、经营和财务上的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例如可使并购企业节省通过内部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的时间、降低市场风险、绕过某些行业的进入壁垒等。所以企业并购已被认为是公司开发和创造价值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然而,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并购并未产生理论上预期的协同效应。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企业并协同效应的因素很多,企业不可能把所有这些影响因素都找出来,同时各影响因素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不一样,变动的频率也不一致,企业很难准确去把握它们。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找到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因素的重点控制和把握来实现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

总的来说,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因素按来源不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因素,一类是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如经济环境的改变、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的介入等,这些都不是企业所能够掌握和控制的,所以在本文中并````

`` 未分析这些因素,只是就影响并购协同效应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使并购企业更好地运用好并购这一工具,提高并购的协同效应。作者参考了一些理论著作和实证资料,认为影响我国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因素至少应包括并购筹划、并购规模、并购金额和并购整合四大部分。

(一)并购筹划

一项理性的并购行为首先要确定并购战略,然后才是选择目标公司,并进行财务规划和具体操作。并购前的准备必须全面而细致,就选择目标公司这一步而言,并购企业至少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查分析工作:并购企业的自我评估、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并购依据分析、并购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等。同时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如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而有意隐瞒事实、企业潜亏或有债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或目标企业与中介机构或并购企业内部知情人员共谋,制造虚假信息,使并购企业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作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方并购成本增加,从而协同效应减少。所以并购企业要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找出自身和目标公司隐伏的问题,做好详细周密的战略策划,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二)并购规模

从效率理论中我们知道,企业横向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但是并不是企业规模越大越好,规模经济也有一个限度。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各方面的优势已充分发挥出来时,则进入最佳阶段。若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便进入不经济阶段。因为当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使得管理已不再适应需要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就会迅速扩大,同时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动性使产品的销售数量和价格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成为制约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因素。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并购规模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含义,即并购交易金额占并购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如果企业的并购比重偏小时,也不会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张德亮(2004)在他的《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的研究》一书中对我国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他指出:无论采用直线回归还是曲线回归,并购额占资产总额比重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率、主营利润增长率的变化率、主营利润占主营收入比重的变化率都呈正相关关系。如果由于并购交易金额````

`` 相对于企业资产总额来说比重不大,即便有效应,但就整个企业来考察,其影响并不大,效应也就不会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行业的集中度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来说非常低,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潜力应该是比较大的。

(三)并购金额

并购金额是指并购企业在并购中的出价,如果企业并购的价格过高,不仅会使并购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会拖累企业。因为并购中并购企业的股东并不是真正的赢家。西方学者通过对并购事件引起股票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非正常收益测算,得出并购中目标企业股东的非正常收益要远高于并购企业股东的非正常收益。目标企业的股东才是并购的真正赢家。从美国的情况看,G.A.Jarrell 和A.B.Poulsen对1963-1986年间的526件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后得出,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和并购企业的股东非正常收益分别是29%和1%。从英国的情况看,M.Firth对1969-1975年间的486件并购事件研究的结论是,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和并购企业的股东非正常收益分别是28%和-6.3%[2]。为防止企业并购陷入财务困境,并购价格不能过高,要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根据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价值确定最佳的交易成本。

(四)并购整合

虽然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但并不是说只要并购企业的规模扩大了就能产生协同效应。企业并购能否产生协同效应,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是否真正融为一体,是否对已有的经营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能否保证资源取得最佳的利用效果。可以说,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企业并购效应得以发挥的支撑条件。并购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它涉及组织结构整合、资产整合、业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这需要企业的高管一开始就有清晰的思路,从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把两个不同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协同效应。如海尔集团在并购中运用独特的企业文化----造物先造人,来盘活目标企业的有形资产,向目标企业培育和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规范企业行为,振奋职工精神,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激励职工积极性,确立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促使企业协调发展。海尔集团从1988年到2001年共13年时间里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5亿元的14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的资产。海尔成功的经验不仅为中国也````

`` 为世界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模式树立了典范。

三、对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一点想法

(一)要有与企业战备匹配的并购战略和全面的并购计划

企业从事并购活动前,首先应明确并购的战略目的,并购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展开,因而企业的并购活动应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并购应本着专业化为主的原则,不管是同类企业间的横向并购,还是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并购,都应该依据产业自身的内在技术、工艺或产品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相互关联来进行整合。对混合并购要谨慎行事,不要盲目进行。对任何一项并购计划,未来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明确,资金运用必须切合实际,收购金额不要太大,要进行力所能及的并购,不要借太多的钱,因为不可预期的贷款最容易导致并购失败。在并购计划里还要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

(二)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的预计和正确的估价

并购企业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并了解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现实中有不少因选错目标企业而导致并购失败的例子。对目标企业的分析着重要做好产业环境分析和财务状况分析。产业环境分析是分析目标企业所处的产业处于哪个阶段、该产业是否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产业的特征如何,深入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决定是否并购该产业中的企业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财务状况分析重点是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财务比例是否适当、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方法有无不符合规定的地方、有无潜在的亏损等,考虑企业能否通过整合达到预期的并购目标。

在并购过程是,还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的估价,不要因为对目标企业的收购价格过高或因为企业并购而使并购企业缺乏充裕的现金流而陷入财务危机。一般来说,企业并购价格过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市场的前景过于乐观,对未来的预期太美好。二是对协同效应的期望过高。要考虑到并购不仅能带来协同效应,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加管理成本,目标企业不良的资产状况可能会影响并购企业的信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协同效应的实现,影响到未来的预期收益。

(三)并购后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

````

`` 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整合得好,并购的积极性就显著,如果整合得不好,并购的效应不明显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成功的整合是把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纳入到并购后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卓有成效的进行全面整合。我们能看到很多企业成功整合的例子,如我国特大化纤骨干企业仪征化纤对广东佛山化纤的收购的战略整合、一汽的发展壮大的战略整合、可口可东公司的品牌重组整合、海尔集团的文化整合等。当然不成功的例子也不少见,如我国太原首例民营企业太原青龙实业有限公司兼并太原新华印刷厂的**就是因为在整合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对目标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善后问题,以至引发矛盾,打起了官司。许多研究表明,企业整合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不同企业的文化冲突,所以文化整合应贯穿于整个整合过程的始终。整合过程应该是在一个包含两个关键人物的协调小组的协调下进行的,这两个关键人物分别来自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这一协调小组将在不同的企业功能和文化环境之间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 《企业并购》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张德亮 《企业并购及效应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 [3]张秋生 周琳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与发展》 《会计研究》2003年6月 [4]初宜红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解释》 《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5]赵阳 《浅谈企业并购与协同效应理论》 《探讨与争鸣》理论导刊2004年第9期 [6] 蔡四平《论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

``

附作者简介:常婵君(1970-),女,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计,企业并购,管理会计。

The analyze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on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ordination Abstract:In our country, along with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maturity,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 effects are not perfect, and not achieved the anticipated effect.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embarks on the motive which effects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o analyze the theory and 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To explain the key factors from the microscopic aspect for the effects on the enterprise coordination, bring up my own view on the materializing for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ordination.Key word: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coordination;the key factors

````

第四篇: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因素

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

1中小企业成功转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1)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战略实施的必要环节,而实际上各项制度又是企业精神和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要防止制度的不配套、不协调,更要避免背离战略的制度出现。(2)资本运作。企业新的运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电子商务运营的日常支出,如员工薪资、固定费用、广告费用支出等。资本运作能力是指企业融入外部资本用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把资本运作作为一成功要素分析是因为电子商务运营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3)人才保障。“麦肯锡7S模型”中包含员工与技能两项软件要素,即企业的发展与战略实施需要合适的员工去实施,员工应具备相应的技能。本研究研究时把员工与技能合并为一个要素,即人才要素,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人才缺口在持续走高,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不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称为环境因素,是指那些与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施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运行及效果的因素,如政策、法律、安全、基础设施、信贷资金、物流等等。这些外部因素经许多研究人员验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5)电子商务成功转型能力。电子商务成功转型能力,本文用相关评价指标来代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成功的评价指标作了一定的研究。MarisG认为电子商务的成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市场占有率、生产率和竞争力以及资金回报率。考虑到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业界的公认做法,本研究在确立企业成功电子商务转型的界定标准时,把企业的经营业绩包含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金回报率作为主要指标。

2实证分析

2.1数据收集本研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组与苏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一起对苏州大市范围的传统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部分较大的企业进行实地访谈加问卷调查,其它企业

则通过电话、E-mail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08份,有效问卷为297份,占整体回应率的74.2%。样本基本反映了目前苏州市传统中小企业的特征。2.2数据分析笔者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采用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通过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1)信度与效度分析。根据SPSS17.0软件统计结果显示Cronbach’sα系数的值为0.743,可信度较高,据此可以断定6个自变量全部可以采信。效度分析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做了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712,显着性概率为零。因此,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2)相关性分析。本文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做相关性分析,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所有的变量具显着性(P<0.1)和在同一方向。所有的变量间相关关系较弱(小于0.5),所以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来对假设进行验证。(3)回归分析。将管理层态度、企业战略、商业模式、资本运作、人才保障、社会环境6个因素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经营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以下多元回归模型:Y=0.424+0.293M+0.103C+0.079B+0.264F+0.14P+0.052S,式中Y:电子商务成功转型(经营绩效);M:管理层态度;C:企业战略;B:商业模式;F:资本运作;P:人才保障;S:社会环境。模型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偏回归系数如表3所示。该结果表示,6个因素可解释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40.4%的变化,显着性概率p<0.001,模型回归具有统计意义。各要素的VIF值均小于3,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此为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社会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为: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

3中小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模式建议

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社会环境这六大要素协同作用,共同促成传统中小企业成功电子商务转型。(1)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转型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为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从本次调研可以看出,企

业管理层对电子商务战略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成功转型,而管理层的态度又受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资本运作也影响着电子商务成功转型,是因为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与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人员薪资支出等是分不开的。(2)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目前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转型影响不大,这一点是有别于纯电子商务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传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规模普遍不大,实施电子商务主要目的是传统营销方式的升级转型,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对企业发展定位、创新等因素要求还不高。(3)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转型影响程度最大,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法律、政策、支付、物流配送、网络安全等社会环境较以前大为改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子商务地区发展差异,本研究是基于苏州地区的统计结果,上述因素可能会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同时,由于企业自身条件和所面临的市场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在电子商务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关键成功因素的侧重点应作相应调整。

4结束语

本文对传统中小企业成功转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可知,通过实验分析结果可知,目前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成功转型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为管理层态度、资本运作、人才保障。因此,未来的中小企业在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型过程中,可以基于本文研究结果,重点关注这些因素,以便能够最大程度上地保证电子商务模式转型成功。本文只考虑了管理层态度等7个因素,接下来我们将考虑更多的因素,使得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细化地展开。

第五篇:中国电信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中国电信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作为企业简称通常意义上是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及其下属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港交所:0728,NYSE:CHA)、中国大陆南方21省区的电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中国电信北方公司和在北方10省区的分公司以及中国电信(美国)公司。中国电信目前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历史发展

中国电信的前身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邮电部,实行邮电合营、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信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电信业务蓬勃发展的需要,同时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也屡遭诟病。1993年,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作为中国电信的竞争者的形式出现了,中国大陆的电信市场首次出现了两家运营商的局面。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中国电信的垄断状况,因为中国电信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也是整个市场的管理者,这种情况被比喻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在此后几年,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网通)、中国吉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吉通)等纷纷成立,而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也于1999年被剥离,另行成立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2000年,中国电信结束了邮电合营、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5月17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作为一家完全的电信业务运营商成立,而电信市场的管理职能则交给了信息产业部负责,邮政业务则由邮政总局经营。

2001年,为进一步打破电信业的垄断格局,中国电信被南北拆分。其中南方的21省区的省电信公司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南方地区的主导电信运营商。而北方10省区的电信公司则与原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吉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2002年9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选举了周德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及首席执行官,常小兵为副总经理、总裁。11月,中国电信H股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ADS形式)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下属机构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部分资产重组后成立的上市公司,其H股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ADS形式)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31个省级电信公司:其中20个省区市的电信公司在纽约和香港上市 中国电信(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美国)有限公司:于2002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正式开业。中国电信(美国)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为美国企业提供中美间国际电话、专线、数据、电视传送和商用业务。

中国电信(欧洲)有限公司:2006年9月12日正式在英国首都伦敦挂牌成立。[1]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信元公众信息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经营范围

中国电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范围内经营除移动通信业务以外的各类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包括:

一、语音通信业务 包括固定电话本地通话、国内长途通话、港澳台通话、国际通话、IP通话。

二、数据通信业务 包括各类专线、主机出租等。

三、网络通信业务 包括宽带上网、窄带上网、ICP服务等。

四、信息服务 中国电信原先的114查号服务在转型后成为了综合性的各类信息提供者。

从这个组织结构图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中国移动是一家国资控股、海外上市、集团总部统管、子公司运营的通信运营商。其总部采取事业部制,制定全集团、全网内网络、市场、运营支撑、计划建设、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并督导各个子公司执行之。各个子公司根据行政区划,展开具体的运营工作,向所辖范围内的客户提供业务和服务。产业层面的运营结构:

根据09年暑假在盐城电信的实习经验得出,中国电信是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中国电信2005年将组织结构转变成独立的前端和后端结构:前端部门包括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以及个人客户部门,后端部门包括其他支持和行政单位。

我们理解中国电信仍维持“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意味着,任何重要决定在执行前必须得到所有相关部门的统一。我们相信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决策的适用性,并能得到更好贯彻,虽然代价是效率降低。与中国移动精简的结构,总部高效的管理及子公司层面执行的灵活性相比显然略逊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信没有发展的动力。

我认为中国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中将具有突出优势,因为这种结构将能更好地平衡前端市场的需求和后端资源的支持。尤其是在中国电信取得移动业务的经营牌照后,3G时代的到来,给了中国电信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电信利用它在全业务运营的优势很可能打一场漂亮的市场争夺战。

下载影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韩国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因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劳动关系之文化因素影响分析

    企业劳动关系之文化因素影响分析 企业劳动关系之文化因素影响分析2007-02-06 12:27:12企业文化:优胜劣汰还是融合进化?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组织中存在的管理方与雇员之间、管......

    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通过对跨国经营相关理论的回顾,深入分析了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发现经典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走出去”的所有因素,其中认识误区、人才短......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www.xiexiebang.com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从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出发,对小微企业的标准及其资金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影响我国......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解读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 本文从四方面对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回顾,分析国外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未来企业成长的研究思路。 一、知识、创......

    企业会计准则的变革及影响

    摘要:为促进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

    焦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库存状况是供求关系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贸易、消费者主要是根据焦炭价格的变化和......

    可行性研究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影响因素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

    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经济学中收益分配是指对利润的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财物资本的所有者,收益分配的形式有现金、其他非现金财物和股权等形式,都属于单纯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