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011.3.10
做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张伟① 钟杰仇念文 贺文娜
(山东农业大学 教务处,泰安 271000)
摘 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文章介绍了我校“四保障、三严格、二激励、一加强” 的工作举措,切实做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能力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Experiment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plans
Zhang WeiZhong JieChou Nian wenHe Wenna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Abstract: National College of innovative pilot scheme to the problems and issues at the cor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personal training is to develop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key personnel carrier.This paper introduces our school “four security, the three strictly, two incentives, one strengthening” really good job in the State College of innovative initiatives experimental project work and actual work to explore way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innovate.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pilot project;innovation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为基础,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教育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8年我校成为教育部立项资助创新性实验的高校之后,在深刻解读国家实施创新计划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在实施该计划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①我校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概况
2008年4月份国家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教育部批准的方式选定第二批60所项目参与学校。我校经过层层申报,严格审批,获得了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第二批实施高校资格。当年上报教育部启动实施了20个项目。2010年获批国家级项目40项。共获得教育部专项经费资助9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90万元,项目所在学院配套①*[收稿日期] 2011-00-00;修订日期:2011-00-00
[作者简介]:(1980,男,管理学硕士,实验室管理科 副科长,主要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管理)
电话:0538-8242378、EMAIL:zhangw@sdau.edu.cn
经费90.5万,参与学生近268人。“四保障、三严格、二激励、一加强”切实抓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各项工作
2.1 建立“组织、制度、条件、经费”四为一体的保障体系,确保项目有效开展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任主任,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科技处、计财处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为成员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委员会。分科类聘请相关专家,指导项目的实施以及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专利申请及奖励建议。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院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本单位计划的开展与项目的具体指导。
制度保障:学校出台了《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按照“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指导思想,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资助、公正合理”的原则和“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
条件保障:学校、学院为各项目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等方面支持;各类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面向学生开放;导师要为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创造条件、优先安排、提供指导;学校搭建实验项目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相关学术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经费保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设有专项经费,由教育部拨款、学校配套、教师科研经费或社会捐助等类别组成。资助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使用。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金,按照教育部拨款数额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小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资助经费额度人均不少于1万元,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2.2 严格“立项、中期、结题”三个重要环节管理,保证项目的研究质量
项目立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题、指导教师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选题等方式确定项目选题。学校为鼓励学生选题的原创性,优先考虑学生自主选题的项目。按照程序,申请人填写《山东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申请人所在学院,对申请项目及申请者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对推荐项目提出具体意见。通过筛选的项目报学校,由学校的专家组对各项目进行材料审核,确定立项项目。项目公布后,申请人要提交开题报告,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优化。
中期检查:项目研究时间过半,学校通过检查与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项目组填写中期检查报告书,上交实验记录本,项目负责人PPT汇报,接受专家提问,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打分。对项目执行较好的,适当进行奖励。学生通过PPT汇报,一方面展示其前期取得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中期检查,肯定完成情况较好的项目,并加大对其后期的支持力度;警告完成情况不好的项目,并对其后续的经费使用及工
作进度进行跟踪监控。
结题验收:项目结题前,我们将提前发出结题通知,要求各项目组认真填写项目结题申请书和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并要提交相关项目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设计说明书、专利)等材料。首先由学院的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初评,并写出初审意见上报学校。学校组织专家审议项目研究报告,对以实物为研究成果的项目进行现场测试,并要求每个项目的学生都进行结题答辩,通过结题评审的项目颁发结题证书,并给予记载相应的学分。
2.3 采取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激励政策,提升项目开展的积极性
为提高积极性,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采取了激励措施:项目组成员在项目验收结题后可获得一定创新学分奖励,并颁发结题证书;对取得优异实验研究成果的学生,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任务量和完成质量,对指导教师计教学工作量,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在职务评聘、评优评先时给予政策倾斜。
2.4 加强项目交流,注重项目的辐射作用
完善项目交流机制可以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增强跨学科交叉、融合和渗透,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创新热情。我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式,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学校通过召开师生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经验交流,及时总结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结合计划实施,开展项目成果展,集中展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吸引全校师生参与,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发挥辐射作用。加强网上互动,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QQ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学术问题、寻求协作帮助等,进一步活跃学术研究氛围,推动学术思想、观点、方法的交流与传播。②我校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并实施“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较早实施“第二课堂与创新学分”制度,将创新实验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自2003年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RT),7年来,共立项1448项,学校划拨专项经费150余万元,参与学生5300余人。创新性实验计划、SRT、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创新培养体系,它们相互促进,优势互补,构建了一个大的创新平台。
通过对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的调查,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除得到了规范的科学研究训练外,在实际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项目设计和研究中感受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启发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探求真知的精神和创造革新的欲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让真正有才学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具不完全统计,学生通过计划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另外,2009年10月,我校信息学院王国海同学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制”;动科学院张会娟同学的“鸡传染性法氏④③
囊病病毒分离株对普通商品肉鸡的致病性”;生科学院代新仁同学的“金雀花碱提取新工艺的研究”三个项目入选参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两篇论文入选论文集,并且王国海、张会娟同学在大会上做学术发言。2010年9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基于DNA-金纳米粒子的生物分子键盘锁的构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臧官胜同学的“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机器人导航系统的研制”两个项目入选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吴娜同学的学术论文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10篇优秀论文”之一,是山东省实施计划项目高校唯一获奖项目。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考
4.1以自主实验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过程不只是吸收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亲自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以学生自主实验为核心要始终贯穿在项目研究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勇于革新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搜集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项目研究方案的制定、项目选题的提出,再到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指导教师包办代替。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项目的直接实施者,通过项目来进行学习,把项目看作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同样创造着项目的本身,通过学习来深化项目,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洗礼,才能、素质得到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只有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才能真正地实现自主实验,达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的真正目的。
4.2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项目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项目研究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但也不是就否定了指导教师的作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则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学生。但是指导不等于包办,不等于统一要求。教师的指导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前提。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体会不到“重在过程”后成功的喜悦。
4.3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项目的实施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及经验获得,这样才能防止项目的“形式化”倾向,从而实现项目实施的真正意义。任何旨在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研究计划,都是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不仅仅是由于学科知识的欠缺而难以逾越的壁垒,更多的是来自非学术因素的⑦⑥⑤
影响,如文化差异、人际沟通、财务管理、团队合作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靠学生的智力因素和课堂教学所传授的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将是对学生们更大的考验。
参考文献 ①安勇.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37~138.②唐铁军;王平祥等.以创新教育培养现代农业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0.2:17~18.③周林;陈雨海等.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改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3~125.④吴曦.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2:200~201.⑤洪鲁鲁.浅析学习方式的转变[J].文教资料,2006.3:90~91.⑥陈曦;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12~13.⑦黄佩华.综合实践活动结题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5:9~10.
第二篇: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探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特开展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实验计划”)。为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实验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
二、立项原则
1.“创新实验计划”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收获。
2.“创新实验计划”遵循“兴趣导向、自主实验”的原则。参与计划的本科学生或创新团队成员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创新实验计划”注重实效,鼓励创新。重点资助选题科学、思路新颖、具有创新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有保障的项目。建立与“创新实验计划”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通过开展实验计划项目,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建立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项目申报与评审
(一)“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人原则上为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并符合下列条件:
1.四年制学生中1至2年级学生,五年制学生中1至3年级学生,医学长学制学生中1至5年级学生。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但不能作为项目主持人。
2.申请人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良好科研素质,指导教师已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所在院(所)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创新团队(2-5人),项目主持人为1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申报。
(二)学生根据兴趣,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研究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校有关重大研究项目或与行业结合紧密的项目;
2.开放实验室或创新教育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3.学生自主寻找的相关项目;
4.从课程学习和学科竞赛中引申出的研究项目;
5.社会调查及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三)评审程序
1.申请人须填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交所在学院;
2.学院“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学生申请项目进行答辩和初评,提出评审意见和改进建议;
3.学院将初评通过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
4.学校“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复评,确定入围名单;
5.学校“创新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批,确定资助项目;
6.公示评审结果;
7.管理办公室汇总学校专家组和领导小组的评审意见,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报教育部备案;
8.签订项目合同书,划拨经费。
四、项目运行
1.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经费。项目合同书签订后,下拔50%的研究经费,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使用研究经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项目实验、材料、书籍、论文版面、调研差旅等研究所需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2.每个项目都要进行一次中期验收。项目主持人可根据项目进展申请中期验收时间,不申请者进行统一验收,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布统一验收时间。院
级“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中期验收,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期验收合格者,继续投入另外50%的经费,项目完成特别优秀者可追加经费投入;中期验收不合格者,终止经费投入。不能按期完成项目者,可申请延期,延期时间不能超过项目主持人的毕业年限,否则取消项目主持人资格。
3.在研究工作中,有变更研究内容、变动参加人员、提前或推迟结题的,项目主持人应提出书面报告,并报学校管理办公室批准。
五、项目验收
1.由项目主持人认真填写《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报告》,对项目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结题内容包括:在项目资助内获得的与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中,有以主持人或项目组成员为第二作者以上发表的CSCD或CSSCI文章1篇(含录用通知),或国内一级学报(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论文1篇(含录用通知);或有主持人(项目组成员)参与的发明专利(或受理通知书)1项;或有通过省级及以上机构认定的新品种或新产品1项;或有项目主持人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等。以上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或第一排名单位)均为中南大学。
2.院级“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所有申请结题项目进行评审,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学校 “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结题答辩,并对结题报告进行评审,结果报教育部。
六、保障机制
1.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专项基金,提供经费资助。凡教育部资助项目,学校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少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二级学院也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助。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挪作他用。
2.全校所有国家工科教学基地、国家级示范性实验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全校各类实验室都是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基地,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
3.学校相关部门积极为“创新实验计划”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
4.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对积极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给予课外学分,在评优、评奖、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在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表现突出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或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5.定期评选创新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成绩突出的学院,在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评估中加分。
6.每年评选10~20项优秀项目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
米塔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
一、申报范围
凡在中南大学正式注册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高职生、研究生均可提出申请基金资助;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申请人必须是第一参与人;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立项申请人不能为毕业班学生。
二、申报条件
1.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能够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2.项目应有指导教师,执行期一般为12个月。
3.每人只能申报或参与申报一个项目。
三、评选程序及时间安排:
1.10月中旬将米塔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申报材料报送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室(2办公楼221室,联系电话:8877983)。
2.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将于10月下旬组织校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专家进行评审,并在11月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听取意见。
3.11月底前将有关材料报送米塔尔教育基金理事会。
4.12月公布资助项目。
第三篇: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教育部于2007年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针对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基本情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校院两级学生创新工作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于2007年制定了《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东大校字〔2007〕54号文件);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坚持原则,整合资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稳步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全面实施,效果显著。
1、组织机构建设
(1)成立校院两级学生创新工作领导机构。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资产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东北大学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和协调监督。各学院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聘任有关副院长和教师参加。具体职责是:负责全面规划本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立项申报工作,审查本学院申报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2)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
①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作为“计划”的管理服务主体。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配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学校于2007年9月创建了学生创新中心。学生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我校在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我校学生创新工作向专业化迈进。学生创新中心重要的工作职能就是把握和落实相关政策,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整合资源,追求实效,保障项目科学、有效地实施。
②成立“两翼”支撑机构。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专家评审和专家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两翼”。为此学校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和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制订项目评审细则,进行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工作,为项目公平合理实施和评价发挥着支撑作用。以创造学专家罗玲玲教授为首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会,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作用。
(3)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设施,提供学生必要的实验场地,我校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性和较大学科覆盖面的实验室命名为“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了研究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2、配套政策文件
学校于2007年出台了《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指导计划实施,明确了各部门职责,涵盖了项目申报与评审、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过程管理、激励政策、表彰奖励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1)公平公正的项目评审制度。为公平、公正做好项目评审工作,学校制定了《项目评审细则》。按照“自主选题、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依托学校专家委员会,制定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评审细则,保证公平、公正的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2)先定数后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在立项评审过程中,避免“说的好,做的差”现象,确保立项和实施的一致性,在政策上确定了先定数后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即在项目立项时,先定项目数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根据中期检查各项目实施情况再确定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给予不同的资助经费。这样准确把握学生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合理推进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
(3)有效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设立每年1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此项工作,为有效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充分发挥科研经费作用,学校制定了《财务管理实施细则》,针对花销范围、使用流程等内容做了详细说明。按照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在经费预算框架内,学生自行操作,指导教师认定,学生创新中心审核。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科学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4)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激励制度对计划实施至关重要。为激发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设置带导向性的评价因子。对于通过结题验收获得优秀的项目成员可获得保送硕士研究生资格。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成员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指导教师的工作等同于本科生教学工作,并获得相应的学时及课酬。建立与毕业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学生科研项目有阶段性成果和创新成果突出经学院和导师同意,按毕业论文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同时开展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学生科学奖、创新之星等评选,建立适用于不同年级、专业,贯穿于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之间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计划的实施。
(5)规范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为了系统把握我校学生科研项目发展情况,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我校建立《东北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档案》,分批次、分级别做好各项目的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书、中期检查报告书、项目结题验收书、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科研总结、项目成员的跟踪表等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准确登记项目成员变更、延期、终止等相关过程管理记录,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同时为促进、保障计划的实施,先后出台了《东北大学关于大学生创新学分工作的实施办法》(东大教〔2009〕17号)、“计划研究内容变更办法”、“计划成员变更办法”、“计划延期、终止管理办法”、“学术论文(专利)发表(申请)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保障了计划在我校科学、有效的实施。
3、实施程序
计划项目实施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选题、研究、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性。学校重点做好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加强过程管理。
(1)立项评审。申报人(或团队)按照“兴趣驱动”的原则自由选题,填写《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学生创新中心。学校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分三组,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两个环节,给予项目客观的评价,确定立项项目,下拨启动经费。
(2)中期检查。为及时了解和促进项目的科学实施,学校利用中期检查这一环节,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书面检查和答辩评审,并对项目下一步开展提出意见建议。按照“先定数后定级”的管理制度,根据中期检查情况,确定国家级、校级项目,签订《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下拨相应的第二期经费。
(3)结题验收。按照项目合同书的约定,在结题验收工作中主要采取网络评选、现场验收、书面检查、答辩验收四个方式,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创新网”上开辟专栏评选出“我最喜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果展,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项目。
(4)成果转化。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机械设计、信息安全等科技竞赛,实现项目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提高;利用项目成果进行技术创业,依托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推进项目成果的产业化;举办“双优推介会”实现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科研作品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其研究成果。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三年来,在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校园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创新效果明显。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科研兴趣,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
1、计划实施的成效
(1)形成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加快了本科生教学改革进程。
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形成了“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倡导个性化培养,贯彻研究型教学,实践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每年在项目实施前开展“责任、立德、成才”素质拓展营活动,明确为什么要做科研?如何做好科研?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掌握了方法,为做好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研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了敢于大胆怀疑和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提高了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竞争力。
(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软件开发、实物制作、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形式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效果显著。
三年来,我校累计支持创新项目308项,参与学生近千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撰写学术论文221篇,其中学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国内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2篇、国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5篇;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篇,EI检索论文28篇。申请专利47项。计划项目成果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机械设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多项赛事,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65项,实现项目成果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基本经验
(1)工作理念和实施原则,是计划实施的基本前提。在计划实施过程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整个原则贯穿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将原则贯彻执行,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管理体制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是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①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在校院两级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协调组织下,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围绕育人核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着重做好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计划的实施做好服务性工作。
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鼓励政策,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实施,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以致用,能够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
③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科研态度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和鼓励政策,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不仅扶一把、送一程,同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严谨的科研作风,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3)政策措施的逐步完善,是计划实施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持。① 严把项目筛选关,注重项目可行性和交叉性。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立项环节起到基础作用。首先,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同时要学有余力,在达到本专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精力、能力的范围内开展实验。其次,参与项目的学生选题要适合,鼓励学科交叉选题,可以自己选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
② 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人才质量。首先针对参加计划的学生开展“责任、立德、成才”为主题的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创新专家、知名学者、优秀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实现立德与立项并重的局面。其次注重对《科研日志》这一有效载体的检查,要求学生做到事事有记录、周周有讨论、月月有总结,监督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并适时召开项目经验交流会,加强沟通,及时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难题。再次建立假期项目汇报制,研究项目的开展更多是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能动性,每学期开学初组织计划实施汇报会,抽查项目进行交流。只有过程做好了,才能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③ 制定项目奖惩制度,调动师生积极性。建立一套贯穿于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之间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组织者、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对组织得力、实施效果显著的学院进行增加经费的支持,设置优秀工作者、优秀学生、学生科学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等同于本科生教学,为每一名指导教师计算相应课时及课酬;参与项目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与毕业论文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结题验收获得优秀项目的成员可以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
④依托网络技术,优化管理流程。依托“东大创新网”,实现项目通知、项目公告、项目管理资源网络化途径发布,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开通“学生科学奖”、“我最喜欢的创新项目”等网上评选系统,推动考核评选工作信息化,保证各种评选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制作财务报销管理系统软件,使日常财务管理通过网络化实现,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建立项目飞信群和QQ群与每名项目成员直接交流,快捷有效地了解学生科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定期利用飞信群发送“创新小贴士”,通过名人名言,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⑤ 建立“蓄水池”,做好学生科研可持续发展。针对本科生科研水平低、进入角色缓慢等特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吸纳低年级的学生作为预备成员,全程参与科研训练,了解科研动态、熟悉实验环节、培养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以便进入高年级可以自主申请计划,从而提高科研锻炼的效率,使科研项目得到持续发展、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4)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是对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力促进。
① 先定数后定级,合理推进计划的实施。在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计划确定立项项目数,在项目实施半年时间后通过中期检查,确定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这样就会用阶段的考核来指导项目的过程管理,将结题验收这一总目标进行分解,稳步推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理性看待项目结题,重在梳理总结。在按照合同书约定的计划结束后,能顺利实现预期目的,获得预期的成果和结果固然是我们都期待看到的,但也有个别情况,经过了辛苦的努力,实验只达到了部分实验目的,甚至没有得到预期的任何结果或者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过程实现了,学生体会到研究过程,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项目结束后的及时进行总结与交流,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需要对项目进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项目经验交流会,项目实施报告会,分享收获和经验。(5)多元化的助推项目成果转化,实现计划可持续发展。首先,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机械设计、信息安全等科技竞赛,实现项目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提高;其次,利用项目成果进行技术创业,依托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推进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学生专利技术社会化,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技术成果产权保护、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实际应用提供载体,提升成果的经济效益。最后,每年结合结题验收工作开展“双优推介会”实现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科研作品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与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对接,承揽企业科研项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项目经费配置不合理。计划的实施要求对于创新项目给与生均不低于1万元经费的支持,但是对于部分信息类、软件类、文科类的项目其经费花销,主要是购置一些书籍、或进行调研活动,经费花销较少,造成了经费的配置不合理。
(2)教育覆盖面需加强。通过三年计划的实施,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师生参与热情高。虽然我校对于教育部下拨的总项目经费进行了不低于1:2的配套,每年固定投入100万以上。但是面对师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每年还只能支持部分学生参与到计划中来,教育的覆盖面需加强。
4.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建议
(1)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政策上给予重视与支持。经过实践证明,计划的实施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动了重要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政策上缺少相应的支持,对于本科生的科研存在“课余化”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定位,应将本科生科研纳入到第一课题教学中来。同时应加大指导教师在考核方面的政策倾斜,减轻指导教师在教学、科研考核方面的压力,这样才能使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
(2)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扩大教育覆盖面。受资金情况的约束,每年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到计划实施过程中来,还有相当一部分有想法的学生被排除,教育覆盖面需加强。应加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扩大计划实施的覆盖面,吸纳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过程中。
5.案例 一种便携式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
软件学院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牛司朋、王珏、车新帅三名同学申请的“一种便携式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获得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资助,指导教师是软件学院的姜林颖副教授。
该项目探讨了一种应用于旅游景区的便携式智能导游设备,可以实现人力导游具有的语音讲解、路线引导等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景区景点预览、游览路线路线规划等功能。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主要涉及到全球定位、GPRS数据传输等技术。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项目组学生根据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利用GPS导航技术,研制出了一种便携式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截止项目结题,该项目组发表EI检索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两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此项目的实施成效显著,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熟悉了科研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其进一步深造和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经费支持。
一、项目选题的背景
牛司朋等3名同学,在学习了《计算机编程导论》、《操作系统》等课程后,通过选修“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对嵌入式应用技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对于基于wince6.0技术下开发ARM的应用程序,界面美观,程序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汽车导航、手机应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是当今主流的嵌入式应用产品之一。在学习了MFC技术、wince编程、串口通信等技术后,牛司朋等几名同学通过查阅和研读文献、对GPS有了更详细了解。自学新的知识,开始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请做准备。2008年3月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撰写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请报告,经过学院初审、学校的立项评审得到专家组认可,获得了项目资助。
二、项目成员的组成、分工及成员间相互协调配和情况、导师指导情况
本项目的申请由牛司朋、王珏、车新帅三名同学共同提出,并一直坚持开展实验研究。牛司朋同学身为项目组组长,主要负责系统架构的设计,GPS数据与图形绘制模块,撰写文档,以及处理好项目组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等。王珏同学主要负责GPRS无线输出模块和撰写文档。车新帅同学是2007级同学,作为预备成员,他主要负责完成部分功能模块的测试工作和文档的撰写。
由于此项目属于零基础项目,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开展难度很大,但项目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得到很明显的提高。项目组与指导老师每周五下午都要开例会,指导教师查看《科研日志》,对项目进度、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解决。同时利用电子邮件,“创新网”的交流平台与老师保持者有效的联系。指导老师在项目的开展中,对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都做得很到位,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研究深度,在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材料进行修改。
三、项目的创新点和特色
1、项目的创新点 准确提取GPS定位数据 巧妙采集、高效存储景点数据 完善处理游客位置显示
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解决了团体游客受约束问题 采用多线程及双缓冲等技术
2、项目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GPS导航技术近些年来在国内一直都是热门的研究话题,对旅游区来说,由于面积较小,电子地图制作成本不大,加之近年来GPS定位的准确度有很大提高,有着很强的实用性。项目中所提到的团队旅游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得到了高度认可,申请多项专利。
四、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及初步取得的创新成果
1、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
实现了语音解说功能,是在游客靠近景点时,自动的向游客讲解景点信息,并且可以按照游客的选择进行对同一景点是否重复收听景点讲解。该解决
方
案
撰
写
论
文“AnalysisandImplementationofPhoneticExplanationofSmartGuide”,并在2009年国际软件工程会议(WCSE2009)上发表。
对于团队旅游过程中存在的行动不够灵活,容易造成队员丢失等问题,项目组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智能导游系统解决团队旅游问题的方法”,该解决方案已经于2009年1月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10207.6。
项目组同学应用win32API绘图函数等,设计了可用于预览景点信息的使用方案,以及使用弗洛伊德算法等设计了一种可以帮助游客智能规划旅游线路的功能。该解决方案于2009年1月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1020。
图模拟器上运行的线路规划功能
2、初步取得的创新成果
基于ARM9开发板开发了一款智能设备,该设备可以初步实现在如景区、校园等地方进行景区信息预览、语音讲解、线路规划等功能。同时,若干台该智能设备间也可以进行互相通信。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撰写了发表了一篇IEEE国际软件工程会议(WCSE2009)论文,被EI,ISTP同时检索;两篇国内核心论文;申请专利8项,发明类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1、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需要知识的积累,厚重的理论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死穴,使学生对课题产生新的认识,理出新的方向,不能以无知去研究未知。在创新实践中产生的这种认识,促使课题组的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书店、上互联网、到图书馆、请教学长,去获取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实验台上一直放着在大学学过的每一本教材,遇到问题,随时查阅,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验证知识、巩固知识,不仅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体验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创新性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所谓创新,就是要求所做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要不同于以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所提出来的思想要新,而且要有可行性。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方案修改,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查阅资料、调研思考、跨学科交流,渐渐学会了如何全面地考虑问题、如何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如何从别人的设计中去提炼精华,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性实验计划给了学生们一个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实验过程中,由于资金有限,设计方案时就要反复推敲工艺是否合理,能否进一步简化,能否再降低成本,因此要进行各种实验;要自己动手搭电路,自己设计实验;要自己联系生产厂家,自己出去购买零部件,这样的实践经验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实践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创新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3、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强了信心与韧性
从立项之初时的无从下手,到结题时的成竹在胸、轻车熟路,增长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有同学们的信心与韧性。在创新实验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曾遇到了各种困难,沮丧、懊恼、争吵,甚至在一筹莫展时考虑过放弃,但他们没有被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吓倒,继续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共同奋斗,找出错误,一一改正,不断提高,最终一步步解决问题,逐渐完成整个项目。当完成了一件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信心,提高了韧性,养成了耐心、细致、注意把握细节的科研素质。
4、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面对这种知识面要求广、任务复杂的创新实验项目,单靠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特长,实现优势互补,这对独生子女出身的许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是,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能够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定期讨论、互提建议,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失意中相互鼓励,在协作中加深理解、增强友谊,在把创新项目做好、做精、做出水平的共同目标下,形成了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篇: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太空板蓝根所含元素种类及含量
项目编号:CXSY0814Z
梁锋周日鸣2010-4-26
一、创新实验理解
创新性实验是旨在引导、开发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实验,利于大学生开拓思维,进行创新性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性标准,在大学校园我们学到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有一个过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就给我们这个实践的平台,给我们实现自我的机会。
我们理解到,举办创新实验旨在探索和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模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同时,由于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中存在实践和教学衔接薄弱,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社会,还是读研继续深造,自主创新能力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心态,以便更好的和社会实践或者研究性学习相融合。这也就显示出了创新实验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二、实验过程中的感悟
举办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实验实践能力。这也就要求参与者有自主实验和创新的能力,在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自确定课题以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我们的实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本项目。通过这次参加创新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在参加实验过程中我们的体会。
1、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实验进度很慢,我们及时调整方案,先花一段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实验最重要的是把实验原理吃透,再对实验设计详细的实验步骤做出合理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没有这次创新实验,我们不会了解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也不会了解到太空诱变育种的特点,更不会有实现个人想法的机会。这就体现了创新实验的一个目的: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感悟到实验最根本的是把原理理解透彻,进而对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步骤做出合理合乎实际的设计就最为重要,有了坚实的理论的基础,最后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对本实验中元
素的测定的设计中深有体会。
例如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及干扰及消除方法的选择,都是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选择的,这也充分的说明实践是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3、创新实验最为重要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说我们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实验课程,进行各种类型的实验,但在对太空组和地面组进行元素的测定的时候,我们却深刻的感受到,对于新事物,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
例如,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预期的精确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让我深深理解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让我了解到自己动手能力有待提高,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在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板蓝根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多,因而在对比分析两组板蓝根的元素种类及其含量进而讨论板蓝根的药用价值及其生物活性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这一部分归因于我们的知识面不够广阔,也有组员太少、专业方向太窄的原因。另一个方面,由于本项目的申请经费只有2000.00,因此有部分工作需组员自己克服,努力完成实验项目。
三、项目总结
1、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独立完成的,发挥互助协作精神是必须的。学习中需要同学的帮助,社会工作中需要同事的协助,创新实验更需要成员的合作互助精神和能力。
2、创新实验项目的工作是步入科研工作的一种尝试,经历了本次创新实验后,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及社会工作中,将使我们获益匪浅。在这一年来的创新实验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对科研有了个基本的认识,掌握了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
3、做任何事情应该有恒心,尤其是科研,坚持到底就是最大的收获。科研是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还要有耐心。
4、态度决定一切。在实验中,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要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咨询老师,通过查找物理光学和药学资料等,最终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把课题按计划完成了。
四、本项目的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太空组板蓝根相对于地面组板蓝根所含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都有些变化,太空组板蓝根对矿质元素种类的主动吸收发生稍微的改变,太空组板蓝根对矿质元素种类的主动吸收发生了改变,太空组板蓝根中的Zn、Cu、Mg、K元素分别相对地面组减少了5.1%、37.0%、40.3%、31.6%,无Mn元素,同时Fe、Ca、元素提高了1.26、1.62倍,并新增加0.00065mg/g Sr元素。研究表明在清热解毒中草药中铁元素在其药效发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铁微量元素的存在, 可以达到强身健体, 提高免疫功能, 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板蓝根“太空种子”繁育的品种植株健壮、根系大、叶片厚,主根环径比同等生态条件下品种粗一倍左右,增产15%以上,同时只有明显的抗病抗逆优势,有效成也有所分增加。可以说太空板蓝根组具有更高的药用特性。
同一种属的植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富集某些元素的能力, 这是生物体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同时也与生长的土壤环境中各种元素的丰度密切相关。两组样品是在同一地区的土壤、同一种管理条件下种植收获的,但太空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却明显增加,应归因于板蓝根种子在空间搭载的过程中,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种子的部分遗传物质产生了变异所致。从植物生理学方面来看,这些矿质元素含量的大幅度增加,正是新品种板蓝根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如外观性状优良、产量提高、抗病能力增强等一系列明显的优异外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本项目实验结果可为阐明板蓝根的作用机制、改造和创制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筛选高产、优质、多抗的板蓝根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对太空育种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促进空间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的太空育种工作的进展。
五、本项目有待改进之处及建议
1、项目所得数据及分析仅基于元素范围,而中草药的药效基础是由有机物与微量元素构成的配合物引起的。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共同处在配合平衡体系中,相互协同或拮抗而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所以本实验有所局限。
2、由于本届创新实验项目是我校首次举行,无先例可依,存在项目实验规划不够完善及实验记录不够完全等有待改进之处。
3、本项目虽是利用我们专业知识,但需利用其他学院实验室来完成该实验,这给项目完成带来了不便之处,建议跨学院组建项目小组,以便更好利用我校人力、财力资源更加出色完成各种科研项目。
第五篇: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实践研究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实践研究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兴趣,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1]。南华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既是落实南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我校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成功转型的必然要求。我校自2008年起,开始启动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并建立了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加强了项目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过程管理,有效保证了项目的实施质量。学校共累计投入经费300余万元,资助各级各类项目390项,参与项目的学生高达2000余人。本文总结我校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工作体会。
一组织管理
南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全面统筹规划,学院具体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机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科技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同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有关校领导和各类学科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下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由各学院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体负责本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另外学校建立相关网站,网站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课题项目、开题立项、研究结题、研究成果等资料在网上公布)、学科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网站由教务处、团委、学工部共同管理。
二项目申报、评审、实施
1项目申报
(1)实验室公布课题。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室根据本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科研水平拟订《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题表》,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2)课题评审。学校组织对各实验室提交的项目课题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课题上网公布供学生选择。(3)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公布的课题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填写《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表》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并大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的研究项目的申报,在研究团队的构成上要求以老带新,以保证项目研究能持续有效地进行而不中断。
2项目评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评审工作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组织现场答辩,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学校专家组和领导小组的评审意见,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报省教育厅、教育部备案。
3项目实施
学生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管理条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各项任务。学校将严格按照以下几个环节组织项目的实施:(1)项目开题。课题负责人和团队详细的介绍研究计划、经费安排、研究进展安排等。(2)中期检查。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学校将组织中期检查,并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3)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结果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种。
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的团队项目在项目实施时间范围内应取得项目成果,项目成果的形式包括: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调研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等。
三激励机制
1指导教师
对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具有相应职称,一般应主持过校级以上科研或教改课题;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审查项目申请表、任务书,加强过程指导,审查原始数据、科研日志和实验报告,督促学生按期结题。
学校将按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项目指导教师依据指导的项目数量计算工作量,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定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2学生
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取得成果,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并作为大学生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的优先条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取得优异成果的,学校鼓励其利用学校现有的产业平台将其进行成果转化。
四开展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的益处
1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对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但对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较少。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国内当前的本科教育,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很少有机会去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查新论证、选题设计、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最后分析数据做出结题报告。由于这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环节与方法,学到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项目,从课题构思、任务分工、经费预算、申报书填写,到课题的具体实施等,都需要课题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共同努力。很多问题都要经过严谨、周密、细致的考虑,包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都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商讨,找到一个一致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完善措施
1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
要搞好本科生创新性科研活动,选择合适的课题是重要环节之一。选题需要兼顾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2]。选择的课题要以充实准确的科学研究事实作为基础,要做到难度适中,适合本科生操作,又要考虑到项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项目开展的意义。课题可以是指导老师课题的一部分也可以完全由本科生自主选择。我们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发现,一部分项目选题过大,学术性强,理论要求高,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部分项目只是指导老师课题的简单重复,毫无“创新”可言。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进行全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答辩评审,由项目主持人或项目组成员陈述,重点突出项目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项目的难点以及解决难点的方法;项目的创新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包括经费保障条件以及学院是否提供实验条件保障等),然后由专家组提问,项目组答辩,最后由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2完善和有效保障硬件条件
南华大学是教育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有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3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验室,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和10个省级实践教学中心。学校可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实验中心和开放实验室的支持,鼓励校内工科、医科大型公共实践平台及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方面要求各个平台积极提供条件和项目,同时也将各平台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作为考核上述平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单位的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平台作用,依托其有利条件和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创业训练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玉玲,王岚,李莉,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5-36.[2]程亮.本科大学生创新课题管理实践研究[J].安徽科技,2009(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