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论文
浅析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
徐忠-331080269
2013年4月28日
摘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具有典型的多学科合作、创造性和质量不可控因素增多等特点。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越来越被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所重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质量管理应当注重从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大项目成功率、增强企业可信度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
信息产业技术含量高,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常会遇到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和所处环境变化快速、人员流动频繁等情况,所以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更加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一个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成功不能仅仅从时间和费用上考虑,因为决定项目成功的最关键一点就是项目的质量问题。我们所说的质量,是看我们完成的项目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分析,如果项目在完成后,虽然运行正常,界面优美,但是不符合我们的需求设计。那么,这个项目也就是在质量上是非常失败的。
我主要从事通信相关项目管理,接触的单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很少。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该亦属于信息产业范畴。这里介绍一下我负责开始实施的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线路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的背景情况:通过有效的自动分析和报警机制,使铁路1142公里沿线的重要区段、重点目标得到集中监控,对异常情况及时了解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害行车事件和蓄意破坏铁路设施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可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和难度,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项目集系统设计、设备集成、软件开发、施工于一体,向业主提供整体的集成解决方案。
我现结合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线路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的实践浅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1、提高客户满意度。随着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环境变化,人们对“顾客——企业、项目利润的最终决定者”的认识越来越清,即项目和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是顾客。顾客第一的理念已经成为质量管理方法共同遵守的原则,如ISO9000:2005中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面质量管理(TQM)将“质量”定义为“满足及超过顾客的期望值”;流程再造(BPR)中第一条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导向”,站在顾客的角度策划流程;六西格玛管理中第一大主题就是“真正关注顾客”。所以,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创“一流质量”的永恒动力,同时也是项目的归宿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追求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比追求产品质量及其标准化更重要,标准也更高,它体现了顾客满意才是项目乃至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才是设计、生产和营销的主要驱动力,才是企业和项目质量管理的中心。一些国际著名公司甚至提出,客户的满意度只能说明质量及格,只有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才能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忠诚。
青藏线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由铁道部出资,青藏铁路公司负责管理。项目建成为公安、调度、公务和电务等单位和部门使用。也就是说这个项目的“顾客”更为广泛和复杂,要充分了解其需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还会出现各单位之间需求矛盾的现象。针对这种时间情况,我们加强沟通,多次反复征询项目需求,通过高规格的协调会“整合”矛盾需求。同时根据技术和经验,补充完善相应需求,努力让“顾客”满意。
2、选对质量标准。要确立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适当的质量衡量标准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前提性的关键性工作。根据企业在实施项目方面的整体战略规划与项目实施计划,实施项目的主体企业首先要确立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准体系。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准一般包括项目涉及的范围、项目具体的实施步骤、项目周期估计、项目成本预算、项目财务预测与资金计划、项目工作详细内容安排、质量指标要求以及客户满意度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项目质量指标体系一定要具备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实施各相关主体应该事先进行讨论与沟通,以保证其完整、无漏洞,又具备较强的可实施性。
企业在体制上需要采用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田口等人所创立的质量
管理理论,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则需要采用克劳斯比的理论,努力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与常规质量管理的区别就在于: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在验证了前一过程的质量以后,才会开始进行下一个过程。企业的项目实践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无论是软件项目还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在质量计划中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配置资源、确定各个项目阶段的验证标准。在实施中比照阶段的质量标准,验证项目阶段的质量状态和控制项目质量基准的变更。
我们企业通过了质量、安全和环境标准认证,有完整的体系,但我们在质量指标要求确定中遇到了问题。这个项目,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不能寻找现成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青藏这个特殊环境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的设备和附件都必需满足特殊要求。我们在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参照相关标准和专家经验基础上明确了质量指标。
3、注重过程管理。“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检查所发现的纠正代价”。就是将质量管理的关注点从结果检验转变为过程监控。这种过程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
a.在时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工作任务衔接的流程,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分析,识别和精简那些无效益的工作环节,理顺分工的接口,形成目标合力,减少扯皮内耗。在流程链条上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让每个工作环节的下游工序都变成上游工序的客户,依次对上游进行质量监督。
b.在空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各类资源的集成活动,通过对相互依存的组合要素的分析,识别并优化各类要素功能指标,在其衔接的接口处严格把关,加强沟通,分享信息和技术资源,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来监控项目的实际运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要求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观察、分析项目实施进程中的实际情况以便监控。为了达到有效监控项目的目的,可以利用的监控措施与沟通渠道包括正式的监控与沟通渠道,比如我们有:项目进度报告、项目例会、里程碑会议、各种会议纪要等;非正式的监控与沟通渠道,比如我们有:每天的碰头会、与项目小组成员或最终用户进行交谈与讨论,与企业管理层进行非正式的交流等。在这个环节上,要根据项目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与渠
道,全面、客观地跟踪与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4、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提高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其目的是改进质量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其核心的思想可以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概括。这里的“满足要求的能力”即为“质量”;“循环活动”是指PDCA(“策划——实施——检验——处置”)动态循环。所以,“持续改进”是为改进质量而不断进行的PDCA循环。
“持续改进”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项目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标;二是持续改进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效率、效益和更低的成本,让项目更成功。三是持续改进追求总体业绩增值,着力于提升绩效目标值、过程能力、服务质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持续改进一般通过PDCA动态循环来达到改进目标。
把追求质量精益求精作为组织永恒的目标,不断识别改进机会,不断提高质量目标,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质量的螺旋上升。
我们这个项目的软件开发就是一个多次改进,不断提高的例子。视频监控系统软件系统开发,包含终端访问系统和视频服务系统软件。著名软件工程专家b.w.boehm总结出了软件开发时需遵循的七条基本原则,其中最后一条: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地必要性。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走查、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都理解为PDCA中的C。为了这款软件更加成熟和贴近顾客,开发工程中就让用户试用,在这个过程中统计缺陷和BUG,同时征询包括功能和界面等意见,从而修改软件。
5、让管理层重视。体现了质量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说项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最高领导挂帅,才能决定项目的质量方针,才能制定质量计划并确保计划落实,才能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调动并配置资源,才能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驱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我们企业是国有制,文化的不良沉淀也就造成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这个项目最终争取到了集团副总兼任指挥长,公司副总兼任副指挥,得到了领导层的大力支持。
6、全员参与。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人作为施工的直接组织者、操作者、指挥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不断学习规程、规范和标准,以提高人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因此,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流程质量,促进项目质量。
质量问题不仅仅是质量检查人员的职责,而是人人有责。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认识自己的工作使命,加强内部沟通,识别容易出现质量风险的职责边界,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头上,并且通过培训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团队精神在项目质量管理上也要充分体现,成功的项目都比较强调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应该说,项目管理流程本质上就要求员工之间的互相协调和理解。
7、供方互利。指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放弃单纯以价格指标决定采购的政策和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开放与供应商的沟通渠道,相互信任,共享技术成果及商业信息,联手进行质量改进活动,在合作双赢的基础之上谋求双方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这个项目也充分证明这一点。可以这样说,该项目是目前这个领域的先驱。意义很重要,同时对于设备和材料等相关厂商也是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言!所以也更加必需相互的紧密合作,更多的问题需要供应方现场解决,当然也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例如:HP磁盘阵列在高原就出现了不稳定现象,他们要实验和处理,但高原的特殊情况又不允许更好的交通和医疗条件,我们义无反顾给予援助。我们的理解,项目的成功是大家的,以后的合作是愉快的!
8、使用恰当的工具。项目质量控制7工具是必须要熟悉的,包括在什么场景下应该使用何种工具。因果图(关照问题的根源),控制图(关注偏差),帕累托图(2/8原则关注关键问题),散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流程图,直方图和趋势图。
9、连续循环培训制度。在很多公司,通常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培训,员工们不知道何时才能正确的完成他们的工作。消除不适合的培训是非常困难的。质量管理大师Deming强调:只要工作成果还无法受到统计控制,并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好处的时候,培训就不应当被中止。
为了应用该原则,一个质量保证组织可以:
a.建立现代的培训辅助和实践;
b.鼓励质量工作者通过参加研讨班或上课不断的提高质量和测试方面的技术知识;
c.奖励工作者建立新的研讨班和特殊的兴趣小组;
d.使用统计技术确定何时培训被需要,并且何时培训可以结束。
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或实现项目既定的目标,让项目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满意。质量管理虽然不等于项目管理的全部,但它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项目经理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几个要点进行质量管理。同时,还要注意把项目的质量管理连同项目的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放在一起通盘考虑,成功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友生,田俊国,殷建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PMBOK-2008》PMI;
[3]《成功的项目管理》Jack Gido & James P.Clements(21世纪管理经典教材系列,张金城等译);
[4]《IT项目管理》Kathy Schwalbe(项目管理译丛 王金玉等译);
作者简介:
徐忠,男,1970年生,江苏泰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双学士。现有建设部颁发的壹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证、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格证,获得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通信行业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1991年开始工作,先后负责完成了沈阳地铁一号线通信系统工程、沈阳地铁一号线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沈阳地铁一号线公安通信系统工程、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铁通辽宁接入网及数字调度系统工程、山东高速信息管理系统二期竹园至东明工程、铁通广州至阳春管道光电缆工程、原网通沟帮子至沈阳长途管道光缆工程等。
第二篇: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1)硬件集成: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2)软件集成: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3)数据和信息集成: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4)技术与管理集成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5)人与组织机构集成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华润信息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第三篇: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验收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编 号;
系统安装/验收规范 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过程,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的各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安装调试项目; 3.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制定本规范;
3.2 技术部负责在信息系统集成安装及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 4工作程序
4.1.设备的外观检验
各设备包装完好齐全,封条完好,所附装箱单与设备一一对应无遗漏。各设备的表面涂敷应均匀、光滑、满足防腐、防锈的要求;所有喷漆(塑)零件的表面光滑平整、色泽一致、无划痕等脱离和破损,电镀零件的表面应有金属光泽,无裂纹、斑点、毛刺和缺陷。
见<外购设备验收记录>
4.2单设备性能测试
对单个设备按照生产厂家出厂说明书中所具备的各种功能测试,要求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应与系统要求相符合。
见<项目日志>及<验收报告> 4.3.线缆安装、测试指标标准
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信号线缆与强电线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 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室外埋地的弱电配管,应该套钢管敷设,埋深应不小于0.8m,并作外防腐处理,结构内预埋管可用PVC管敷设时,每隔0.8m处应同钢筋网绑扎牢固;
控制线缆长度如果超过该设备允许的距离(通常100m),则增加补偿器; 机房内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电路应采用铜芯屏蔽电缆,电源线尽可能远离弱电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
4.4系统联机检测 系统检测时,我公司将提前发出书面通知,有关在何处、何时进行某系统、的何种检测。
如经检验或测试不符合工程规定时,我公司将依照建设方的指示作无偿改善,并且由此引起的延误,不得作为延期的理由。
当建设方对设备的测试、检验感到满意时,应用书面认可通知我公司。如果测试、检验未能通过,我公司将组织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的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在测试、检验项目完成后的3日内,我公司会将测试检验证书和报告提交建设方。我公司负责提供检验的现场条件、设备和相关专用工具。
4.5系统初步验收
我公司将在初步验收之前提供下列文档: 系统的施工日志 系统的操作手册 产品手册 系统的调试报告 系统竣工图
5.相关文件 5.1 6.相关记录 6.1 <项目日志> 6.2 <工程竣工验收单>
第四篇:系统集成项目验收报告
xxx项目验收报告
2008年x月x日,在xx14楼2会议室召开了xxx建设项目(xxx渝xxx#)现场验收会。验收组听取了xxx作的项目工作报告和运行报告及项目实施方作的技术报告,并对该项目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和资料进行了认真地检查验收,形成意见如下:
一、集成商xxx有限公司提供的全部设备均为正品且是标准的、完整的,技术上是先进的、成熟的;元器件、材料、设备是崭新的;软件版本是成熟先进的,符合xxxx项目技术要求。
二、xxx项目中使用的服务器、三层交换机和无线AP控制器及其配件配置正确、合理,能够保证xxx办公大楼xxx的正常运行及访问控制需求。
三、集成商xxx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xxx项目的资料完整、全面,满足技术协议要求。
四、xxx局xxx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稳定可靠,满足正式运行的要求。
综上所述,xxx项目已达到该项目的各项要求,符合技术协议及商务合同规范,同意通过验收。希望xxx有限公司做好该项目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确保xxx安全稳定运行。
验收组人员签字:
xxx项目验收组
二〇〇八年x月xx日
第五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专题
考试科目1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2]
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1.信息化知识 1.1信息化概念 信息与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内容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
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应用集成 电子商务
1.4商业智能(BI)2.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2.1信息系统服务业 信息系统服务的内容
信息系统集成(概念,类型和发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必要性,概念,内容和发展)2.2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3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原则,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条件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 2.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的必要性,意义和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条件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3.1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3.2信息系统设计 方案设计 系统架构
设备,DBMS和技术选型 3.3软件工程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过程管理 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复用
3.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统一建模语言UML与可视化建模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3.5软件系统结构(软件架构)软件体系结构定义 典型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与评估 软件中间件
3.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 Web Service技术 J2EE结构.NET结构
软件引擎技术(流程引擎,Ajax引擎)软件及其在系统集成项目中的重要性
常用软件标准(COM/DCOM/COM+,CORBA和EjB)3.7计算机网络知识 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网络分类 网络管理 网络服务器
网络交换技术,网络存储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光网络技术,网络接入技术 综合布线,机房工程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4.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4.1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体系 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项目干系人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 项目管理专业领域关注点 4.2项目的组织
组织的体系,文化与风格 组织结构
4.3项目的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 项目阶段的特征
项目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 4.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V模型
原型化模型 螺旋模型 迭代模型
4.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项目过程
项目管理过程组 过程的交互 5.立项管理
5.1立项管理内容 5.1.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概念 需求分析的方法 5.1.2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方法 5.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 5.1.4招投标 招投标的主要过程 招投标的关键产物 5.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5.2.1立项申请书(项目建议书)的编写,提交和获得批准 5.2.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项目论证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交和获得批准 5.2.3项目招标
招标文件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招标评分标准的制定 评标的过程
选定项目承建方的过程和方法 5.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5.3.1项目识别 5.3.2项目论证
承建方技术能力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承建方人力及其他资源配置能力可行性的人系方法 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
对可能的其他投标者的相关情况分析 5.3.3投标 组建投标小组
投标文件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投标活动的过程 投标关注要点 5.4鉴定合同
5.4.1投标方与候选供应方谈判的要点
5.4.2建设方与承建方鉴定合同的过程和要点 6.项目整体管理
6.1项目整理管理的含义,作用和过程 6.2项目启动
6.2.1项目启动所包括的内容 6.2.2制定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的作用和内容 项目章程制定的依据
项目章程制定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项目章程制定的成果 6.2.3选择项目经理 6.3编制初步范围说明书 6.4项目计划管理
6.4.1项目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6.4.2项目计划的内容 项目计划的主体内容 项目计划的辅助内容 6.4.3项目计划编制
项目计划编制过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项目计划编制过程
项目计划编制过程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项目计划编制过程的输入,输出 6.4.4项目计划实施
实施项目计划所要求的必备素质
项目计划实施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可交付物的定义和可能的表现形式 项目计划实施过程的输入,输出 6.4.5项目计划实施的监控 项目计划实施监控的含义 项目计划实施监控的主要内容 项目计划实施监控所采取的技术和工具 项目计划实施监控的输入,输出 6.5项目整体变更管理 6.5.1项目更变基本概念 项目变更的含义 项目变更的分类 项目变更产生的原因
6.5.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6.5.3变更管理的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委员会(变更控制委员会)项目三方各有专人负责变更管理 6.5.4变更管理的工作程序 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 对变更的初审 变更方案论证
项目管理委员会(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 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 变更实施的监控 变更效果的评估
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经纳入正常轨道 6.5.5变更管理工作内容
严格控制项目变更审核的提交
对进度,成本,质量和合同变更的控制与协调 6.5.6变更管理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6.5.7变更管理的输入和输出
6.5.8变更管理与配置管理之间的关系 6.6项目收尾管理 6.6.1项目收尾的内容 项目验收 项目总结 项目审计
6.6.2项目收尾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6.6.3项目收尾的输入,输出
6.6.4对信息系统后续工作的支持 6.6.5项目组人员转移 7.项目范围管理
7.1项目范围和项目范围管理 7.1.1项目范围的定义 7.1.2项目范围管理的作用 7.1.3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过程 7.2范围计划编制和范围说明书
7.2.1范围计划过程所用的技术和工具 7.2.2范围计划过程的输入,输出 7.3范围定义和工作分解结构 7.3.1范围定义
项目范围定义的内容和作用 项目发文定义的输入,输出 7.3.2范围说明书 项目论证 系统描述
项目可交付物的描述 项目成功要素的描述 7.3.3工作分解结构 WBS的作用和意义 WBS包含的内容
7.3.4创建WBS所采用的方法 使用知道方针 类比法 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
7.3.5WBS创建工作的输入,输出 7.4项目范围确认
7.4.1项目范围确认的工作要点 制定并执行确认程序
项目干系人对项目范围的正式承认 让系统的使用者有效参与
项目各阶段的确认与项目最终验收的确认 7.4.2项目范围确认所采用的方法 7.4.3项目范围确认的输入,输出 7.5项目范围控制
7.5.1项目范围控制设计的主要内容
7.5.2项目范围控制与项目整体变更管理的联系 7.5.3项目范围控制与用户需求变更的联系 7.5.4项目范围控制设计所用的技术和工具 7.5.5项目范围控制的输入,输出 8.项目进度管理
8.1项目进度管理相关概念
8.1.1项目进度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8.1.2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活动和过程 8.2活动定义
活动定义与工作分解结构的关系 里程碑
活动定义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活动定义的输入,输出 8.3活动排序
8.3.1活动排序采用的技术个工具 8.3.2活动排序的输入,输出 8.4活动资源估算
8.4.1活动资源估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8.4.2活动资源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专家判断
按活动自底向上的估算
8.4.3活动资源估算所采用的工具 8.4.4活动资源估算的输入,输出 8.5活动历时估算
8.5.1活动历时估算内涵
8.5.2活动历时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专家判断,类比估算,基于定量的历时,历时的三点估算.最大活动历时 8.5.3活动历时估算的输入,输出 8.6制定进度计划
8.6.1进度计划编制工作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8.6.2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约束条件 8.6.3计划编制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关键路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历时压缩技术 8.6.4进度编制计划的输入,输出 8.7项目进度控制
8.7.1项目进度控制概念,主要活动和步骤 8.7.2项目进度控制的技术和工具 8.7.3项目进度控制的输入,输出 9.项目成本管理
9.1项目成本管理概念及相关术语 9.1.1成本与成本管理要概念 项目成本概念及其构成
项目成本管理概念,作用和意义 项目成本失控原因 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 9.1.2相关术语 全生命周期成本
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管理储备 成本基准
9.1.3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9.2项目成本估算
9.2.1项目成本估算的主要相关因素 9.2.2项目成本估算的主要步骤 识别并分析项目成本的构成科目 估算每一成本科目的成本大小
分析成本估算结果,协调各种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9.2.3项目成本估算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类比估算法(自项向下估算法),自底向上估算法 参数模型法
9.2.4项目成本估算的输入,输出 9.3项目成本预算
9.3.1项目成本预算及作用 9.3.2制定项目成本预算的步骤
将项目总成本分摊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各个工作包 将各个工作包成本再分配到该工作包所包含的各项活动上 确定各项成本预算支出的时间计划及项目成本预算计划 9.3.3项目成本预算的技术和工具
类比估算法(自项向下估算法),自底向上估算法 参数模型法
9.3.4项目成本预算的输入,输出 9.4项目成本控制
9.4.1项目成本控制主要内容
9.4.2项目成本控制所用的技术的工具 9.4.3挣值分析 挣值管理概念
挣值管理的计算方法
利用挣值计算结果进行整体控制 9.4.4项目成本控制的输入,输出 10.项目质量管理 10.1质量管理基础
10.1.1质量,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10.1.2项目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和目标 10.1.3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活动和流程 10.1.4国际质量标准
IS09000系列,全面质量管理(TQM),六西格玛(6σ)10.1.5软件过程改进与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CMMI
SJT11234/SJT11235 10.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10.2.1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包含的主要活动
10.2.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工具和方法 效益/成本分析 基准比较 流程图 实验设计 质量成本分析
10.2.3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工作的输入,输出 10.3项目质量保证
10.3.1项目质量保证活动 产品,系统,服务的质量保证 管理过程的质量保证
10.3.2项目质量保证的技术,方法 项目质量管理通用方法 过程分析 项目质量审计
10.3.3项目质量保证工作的输入,输出 10.4项目质量控制
10.4.1项目质量控制的意义,具体的实施过程与组织 10.4.2项目质量控制的技术,工具和方法 测试,检查,统计抽样
因果图,帕累托图,控制图,流程图 六西格玛
10.4.3项目质量控制的输入,输出 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概念 动机,权力,责任,绩效
11.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规定
11.2.1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技术和工具 组织结构图
组织分解结构(OBS)责任分配矩阵(RAM)人力资源模板 人际网络
11.2.2人员配备管理计划的作用和内容 11.2.3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工作的输入,输出 11.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11.3.1组建项目团队 人力资源获取 人力资源分配
11.3.2现代激励理论体系和基本概念 11.3.3项目团队建设 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 成功的项目团队的特点 项目团队建设的五个阶段
项目团队建设活动的可能形式和应用 项目团队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1.4项目团队管理
11.4.1项目团队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11.4.2项目团队管理的方法 11.4.3冲突管理
11.4.4项目团队管理的输入,输出 12.项目沟通管理
12.1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12.1.1沟通和沟通管理和含义及特点 12.1.2沟通模型及有效沟通原则 12.2沟通管理计划编辑
12.2.1沟通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 描述信息收集和文件归档的结构 描述信息发送的对象,时间,方式 项目进展状态报告的格式 用于创建和获得信息的日程表 项目干系人沟通分析 更新沟通管理计划的方法
12.2.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的技术,方法 12.2.3沟通管理计划编制的输入,输出 12.3信息分发
12.3.1常用的沟通方式及其优缺点 12.3.2用于信息分发技术,方法 12.3.3信息分发的输入,输出
12.3.4组织过程资产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12.4绩效报告 12.4.1绩效报告的内容 12.4.2绩效报告的主要步骤 12.4.3状态评审会议
12.4.4绩效报告的主要步骤技术和工具 12.4.5绩效报告过程的输入,输出 12.5项目干系人管理
12.5.1项目干系人管理的含义
12.5.2项目干系人管理的技术的工具 12.5.3项目干系人管理的输入,输出 13.项目合同管理 13.1项目合同 13.1.1合同的概念
广义合同概念和狭义合同概念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 13.1.2合同的法律特征 合同当事人自愿达成 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合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13.1.3项目管理中的合同模型及有效合同原则 13.2项目合同的分类
13.2.1按信息系统范围划分
总承包合同,单项任务承包合同,分包合同 13.2.2按项目付款方式划分
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 13.3项目合同签订 13.3.1项目合同的内容 当事人各自权利,义务 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的要求
建设单位提交有关基础资料的期限 承建单位提交阶段性及最终成果的期限 项目费用及工程款的支付方式 项目变更约定
当事人之间的其他协作条件 违约责任
13.3.2项目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 当事人的法律资格 验收时间 验收标准 技术支持服务 损害赔偿 保密约定 知识产权约定 合同附件
13.4项目合同管理 13.4.1合同管理及作用 13.4.2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合同的签订管理,合同的履行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档案的管理 合同管理的依据,合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合同管理的交付物 13.5项目合同索赔处理 13.5.1索赔概念和类型 13.5.2索赔构成条件和依据 合同索赔构成条件 常见合同索赔事由 合同索赔依据 13.5.3索赔的处理 索赔程序
索赔事件处理的原则 索赔意向通知与索赔报告 索赔审核
赔偿协商,裁决和仲裁 13.5.4合同违约的管理
对建设单位违约的管理,对承建单位违约的管理,对其他类型违约的管理 14.项目采购管理
14.1采购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过程 14.1.1采购的含义和作用 14.1.2采购管理的主要过程 14.2编制采购计划
14.2.1用于采购计划编制工作的技术,方法 自制,外购决策分析 向专家进行咨询
14.2.2采购计划编制工作的输入,输出 14.2.3工作说明书(SOW)工作说明书概念 工作说明书编写要求 工作说明书内容要点 14.3编制询价计划 14.3.1常见的询价文件 方案邀请书(RFP)报价邀请书(RFQ)询价计划编制过程常用到的其他文件 14.3.2确定对投标的评判标准 14.4询价 14.5招标
14.5.1招标人及权利和义务 14.5.2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代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招标代理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14.5.3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14.5.4招标程序 14.5.5投标
14.5.6开标,评标和中标 14.5.7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概念 招标人的责任 投标人的责任 其他相关人的责任 14.6合同及合同收尾 14.6.1采购合同管理要点 14.6.2合同收尾 合同收尾的主要内容 采购审计
合同收毛的输入,输出 15.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
15.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 15.1.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含义 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种类
15.1.2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管理的规则和方法 15.2配置管理
15.2.1配置管理有关概念 配置项 配置库
配置管理活动和流程 配置管理系统 基线 15.2.2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计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步骤 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 15.2.3配置识别与监理基线 配置识别的基本步骤
配置识别的常用方法和原则
监理基线的目的及其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5.2.4监理配置管理系统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的基本步骤 配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15.2.5版本管理 配置项状态变迁规则 配置项版本号控制 配置项版本控制流程 15.2.6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状态报告的内容 状态说明
15.2.7配置审核 实施配置审核的作用 实施配置审核的方法 16.项目变更管理
16.1项目变更基本概念 16.1.1项目变更的含义 16.1.2项目变更的分类 16.1.3项目变更产生的原因 16.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16.3变更管理组织机构与工作程序 16.3.1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委员会(变更控制委员会)变更管理设计的项目三方 16.3.2工作程序 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 对变更的初审 变更方案论证
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 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 变更实施的监控 变更效果的评估
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经纳入正常轨道 16.4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
16.4.1严格控制项目变更申请的提交 16.4.2变更控制
对进度变更的控制,对成本变更的控制,对合同变更的控制 16.4.3变更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变更管理与整体管理 变更管理与配置管理 17.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7.1信息安全管理
17.1.1信息安全含义及目标 17.1.2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17.2信息系统安全
17.2.1信息系统安全概念 17.2.2信息系统安全属性 17.2.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组织机构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 17.3物理安全管理
17.3.1计算机机房与设施安全 计算机机房 电源
计算机设备 通信线路
17.3.2技术控制 检查监控系统
人员入/出机房和操作权限范围控制 17.3.3环境与人身安全 17.3.4电磁泄漏
计算机设备防电磁泄露
计算机设备的电磁辐射标准和电磁兼容标准 17.4人员安全管理 17.4.1安全整治
17.4.2岗位安全考核与培训 17.4.3离岗人员安全管理 17.4.4软件安全检测与验收 17.5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7.5.1应用系统安全概念 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
17.5.2应用软件开发的质量保证 17.5.3应用系统运行中的安全管理 系统运行安全审核目标
系统运行安全与保密的层次构成 系统运行安全检查与记录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17.5.4应用软件维护安全管理 应用软件维护活动的类别 应用软件维护的安全管理目标 应用软件维护的工作项 应用软件维护执行步骤 18.项目风险管理 18.1风险和风险管理 18.1.1风险含义和属性 18.1.2风险管理含义
18.1.3风险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18.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18.2.1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 风险应对计划 等闲应急措施 应急储备
18.2.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方法与技术 18.2.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输入,输出 18.3风险识别
18.3.1风险事件和风险识别含义 18.3.2风险识别方法
18.3.3风险识别的输入,输出 18.4定性风险分析
18.4.1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 风险概率和影响的评估 风险(识别检查)登记表
18.4.2定性风险分析的输入,输出 18.5定量风险分析
18.5.1数据收集和表示的方法及应用 期望货币值(EMV)计算分析因子(DSMC)计划评审技术(PERT)蒙特卡罗(Monte Carlo)分析 风险(识别检查)登记表
18.6应对风险的基本措施(规避,接受,减轻,转移)18.7风险监控
18.7.1风险监控的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 分析监控的目的
执行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管理流程 采取应急措施 采取权变措施
18.7.2用于风险监控的技术,方法 18.7.3风险监控过程的输入,输出 19.项目收尾管理 19.1项目收尾的内容 项目验收 项目总结 项目评估审计
19.2对信息系用后续工作的支持 19.3姓名组人员转移 20.知识产权管理
20.1知识产权管理概念
20.2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20.3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发文和内容 20.4知识产权管理要项 2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1.1法律
合同法,招投标法,著作权法,政府采购法 21.2软件工程的国家标准 21.2.1基础标准
软件工程术语 GB/T 11457-1995 信息处理 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和系统资源图的 文件编辑符号及约定 GB 1526-1989 信息处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 GB/T 14085-1993 21.2.2开发标准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8566-2001 软件支持环境 GB/T 15853-1995 软件维护指南 GB/T 14079-1993 21.2.3文档标准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GB/T 16680-1996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T9385-1988 21.2.4管理标准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12505-1990 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 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GB/T 16260-2002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4394-1993 22.专业英语
22.1具有工程师多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22.2掌握本领域的英语词汇
2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考试科目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应用技术 1.可行性研究 项目的机会选择 初步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行性研究 2.项目立项 立项管理过程 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3.合同管理 合同及合同的要件 合同谈判 合同签订 合同履行 合同变更 合同终止 合同收尾 4.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的过程和技术 项目章程的制定 项目的约束条件 对项目的假定 5.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 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 6.项目实施
项目管理对项目管理工程师领导力和管理水平的要求 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工程师任务和作用 项目实施
7.项目监督与控制 项目监督与控制过程 整体变更控制 范围变化控制 进度控制 成本控制 质量控制
技术评审与管理评审 绩效和状态报告 8.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的内容 项目验收
项目总结与后评估 9.信息系统的运营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的意义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计划的制定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计划的执行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过程的监控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过程的程序改进 变更管理
10.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 信息(文档)管理过程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识别与建立基线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版本管理 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审核
11.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 信息安全管理计划的制定 信息安全管理计划的执行
信心安全管理过程的监控与改进
1.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知识;(2)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方法和工具;(3)熟悉信息化知识;
(4)熟悉系统集成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5)熟悉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职业道德要求;(6)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与安全管理体系;(7)了解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
(8)了解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等相关体系;(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掌握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具备管理系统集成项目的能力;能根据需求组织制订可行的项目管理计划;能够组织项目实施,对项目进行监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系统地监督项目实施过程的绩效,保证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既定的项目目标;能分析和评估项目管理计划和成果;能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制定并适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能协调系统集成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应用技术(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