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忽视音乐对心灵的影响
不要忽视音乐对心灵的影响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创造了音乐。鲁迅先生说过:“一切之物,都是历来的无名士所逐渐的造成。”“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此话也适用于音乐,是其起源的最好注释吧?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很多东西会影响我们的思想、看法、世界观、人生观等等,然而大家是否也注意到音乐对人们的影响力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音乐对人影响作用。
(一)谈古论今话音乐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音乐发展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起初的音乐还只能被称为“音响”,因为它是人们在劳动空闲时,通过敲打工具、石块而自娱自乐解除疲劳的一种形式,听起来既简单又枯燥。历史进入春秋时代,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井田制”的废除,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被称作“礼崩乐坏”的形式下,原来只属于少数贵族的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流到民间,这对音乐文化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音乐技术、乐器制作等方面都出现了惊人成就。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谈到春秋战国时的音乐,不能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把音乐看得十分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讲,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孔子还把音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他所教的“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音乐居第二位。这一时期音乐文化所获得的高度发达,无一不和我国这一时期思想大解放有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其中提出值得重视的音乐思想,主要有儒、道、墨三家。特别是儒家音乐观,从孔子开始,到荀子,其音乐思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肯定了音乐在日常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指出音乐是人类自然的需要;
第二、从这点出发,很自然的推出了儒家文艺批评标准;在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之间,前者第一,后者第二;在艺术形式中“和”为贵、“和”为美。
第三、儒家在指出“耳欲綦声”是人类正常的、自然的心理、生理需要之后,又把一般的欲望与艺术的陶冶、把自然的声音与艺术的声音区别开来,把音乐艺术看成一种认识真理、认识人生的途径。
由此可见,这些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们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就以非常成熟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东方,他们对音乐作用的认识程度,他们杰出的音乐理论,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无穷智慧之光。
我们说音乐之所以被称作人类“心灵的语言”,首先就由于其由诉诸人们听觉感官而带来的最能直接表现和激发情感的特征和缺少实在客体的抽象性。这也就黑格尔所说的“音乐就是精神、就是灵魂,直接为自己而发出声响,在听到自己的声响中感到满足。”音乐正是以声音形式去触到人的情感回忆,唤起人对美的体味、顾盼,表达人们的审美要求。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音响中引起多样的心理感应、精神体验乃至理性的沉思,以获得某种心理愉悦和精神陶冶。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大音乐家家稽康有不少重要、精辟的论述,他不但同意《乐记》上“故闻鼓鼙之音,则思将帅之臣”的说法,还做出自己相应的解释:“盖以声音有大小,故动人有猛静也。“他承认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乐声不同,听乐联想也不一。
近代中国,伴随着民族危亡时期的阶级大搏斗的历史条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当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代新乐风的出现是同特定的社会、政治作用密切相关的。以被称作”时代的号角”和“人民的歌手”的中国乐坛的两颗明星聂耳和冼星海为代表的新型革命音乐是构成“现代民族风格”的重要部分,它在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是值得人们给予充分估计与肯定的。纵观建国后几十年我国的音乐发展,每一时期都有一大批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问世。虽然这些音乐作品能各领风骚十几年、几十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很有代表性,能充分体现各自所处时期的时代精神,这些作品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乃至几代人。中国人民唱着《游击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吃着“红米饭、南瓜汤”唱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解放了全中国;面对一穷二白的壮况,面对美帝的威胁,伟大中国人民“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保祖国,卫和平就是保家乡”说起中国这几十年正象一首歌里唱得那样“我们唱着工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首歌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敬仰与爱戴。是人民大众的心声。
(二)、通俗歌曲有不“俗”的效果目前,通俗音乐流行之广是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它旋律优美,节奏性强,善于促动人的听觉感官和兴奋大脑神经,调动人的内心情绪,使人一听到它便想随之而舞。通俗音乐是针对严肃音乐或日高雅音乐而言的一类音乐形式的概述。它指最早肇兴于20年代以后陆续从欧美流入我国的一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裁和形式的统称,这和经常与之混杂使用却又含义不同的音乐术语“轻音乐”同样,并非是一个科学的精确的概念,换句话说它并没有严格的界定范围。它的语源来自英语“PoPular Music”,另一种译出是流行音乐。至今还有若干“约定俗成”的概念。通俗音乐中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深奥的技法,很容易欣赏,特别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从而使其在群众性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俗音乐广泛流传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拥有数以亿计的听众,是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自不例外。当20年代末30年代初,那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刚刚失败,一些人对前途失去信心,情绪变得消沉颓废;于此同时,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西方商品化音乐也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我国沿海城市的文化生活中。那时的音乐作品像《桃花江》、《毛毛雨〉、〈特别快车〉等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格调上都颇俗陋。对当时的青年一代起了严重的涣散斗志和腐蚀作用。
解放后,由于音乐政策中“左”的因素制约,通俗音乐这个名词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一度销声匿迹,它同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西方社会性质等政治问题相联系起来,至于创作、欣赏、传唱根本更无从谈起。我们现今所说的通俗音乐是在“文革”十年噩梦之后的70年代末随着整个社会日益进入正常发展轨道而兴起的。而今的通俗音乐与二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已有很大差异,它着重展现了现代人更执着的追求、宏大的胸怀和民族自尊,从总体上说是现代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完全属于广大群众的。一首好的歌曲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士气,例如我们在唱《风雨同舟》、《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时,就会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感到肩上的责任,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相反很难想象,青年人整天哼着《囚歌》、《过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会有什么积极效应。小平同志曾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为此,文化部曾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其中就包括要有一首好歌。精神教育、心理教育不能光凭大道理,也不能光靠书本上的教条,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人的教育效果有时往往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好得多,因为它的秘决就在于潜移默化的熏陶,寓教寓乐。军队是所大学校,军队
是所大熔炉。人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的退伍兵正是军队为地方培育的一批批有用人材。那么是什么,使这些初来部队时只有十八九岁地方青年转变为成一名合格士兵的呢?一方面,是靠部队铁的纪律严格的训练与管理,另一方面是靠我党我军的传家宝——政治思想工作。而谈到政治思想工作就不能不提到部队歌曲,我们不能忽视积极向上的歌曲对人心灵的净化与引导作用。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某学员队接到上级命令,早上四点半起床,而后急行军七公里去红塔村执行劳动任务,一直干到下午两点多钟滴水未沾,滴米未进,学员们又累又饿,在返回途中又遇天降冰雹,实在走不动了,怎么办?难道去一个个的做思想工作吗?不行,学员队干部提议,让三个区队互相拉歌,边走边唱。刚开始,由于饥饿劳累、浑身湿透,学员们积极性不高,可不服输是青年人的本性,最后歌声越唱越响,你拉我一首,我拉你一首,唱《团结就是力量》、唱《一二三四歌》、唱《咱当兵的人》------就这样,全队顶着冰雹、扛着工具、唱着歌,喊着番号,走回了队里。这凭的是什么呢?是歌声给了他们力量,是歌声激起了青年人心中的豪气。虽然又饿又累,顶风冒雨,但在歌声的感染下,革命战士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好作风得到了充分体现,“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
我们军队有许多歌曲传唱了几十年,可仍在军营中久唱不衰,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些歌曲代表了我党我军的一些优良传统,如:艰苦奋斗、尊干爱兵、官兵一致等等,这些歌曲传唱下来,也代表着这些好的作风一代代传了下来。可见,军营歌曲正是以其特有的魅力,特有的方式随时随地的无形中净化了官兵的心灵,提高了官兵的思想素质,使人民军队永远听从党的指挥、永远服务于人民,当然这里面也包括许多内容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可见,通俗音乐也有“不俗”的效果。
(三)、军队是否需要“流行”改革开放二十年给中国人带来了机遇,国门打开了,生活好起来了,军队的条件也改善了。再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流行音乐在军队是否能够“通行”。
现在的战士当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一方面具有年青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时代感强,喜好追逐新事物,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也想试一下。对歌曲也是一样。不知何时,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已悄悄步入军营。对此,很多带兵人视之如洪水猛兽,对此采取“扼杀”的做法,结果适得其反,不仅堵不住,战士们反而由“公开”转为“地
下”,几乎每个战士的床头柜中都有一摞磁带。人们生活需要音乐,而年青人则更喜欢音乐。战士们在劳动训练之余听听音乐,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是不是因为我们穿上了军装就应该固步自封、远离时代、远离潮流呢?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一名军人,就应该拒绝文明,害怕时髦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军队,我们应的确应该保持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但更要放眼未来,解放思想,一些好的积极的先进的东西我们更要吸纳。就流行音乐而言,经过多年发展其名目更为繁杂。近年来又先后衍生出摇滚乐、新摇滚、怡情音乐、乡村音乐、民谣音乐、节奏布鲁斯、迪斯科等。青年人朝气蓬勃,喜好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音乐,这是必然。在最近一个时期开始风靡军营的《军营民谣》就是部队音乐创作的成功典范。写战士的歌,唱战士的事儿,本身就贴近战士,再加上编曲新颖、简单易学、自然深受战士的喜爱。我们基层带兵人要在这基础上引导战士听好歌,唱好歌。其实流行音乐 中或者说港台音乐中也不尽是靡靡之音,例如当年张明敏演唱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刘德华的《中国人》等等都是一些不错的歌曲,既简单易学又健康向上,非常适合部队战士演唱。在众多的流行曲风中“摇滚”可算是一枝独秀,不少人把它视为怪胎,把它看成是判逆、毒品、暴烈的象征,然而现在为数不少的青年人偏偏喜爱摇滚乐。青年人有激情、喜奔放,面摇滚乐正迎合他们这种特点。其实不少摇滚乐组对当前各种重大政治事件能作出生动尖锐的反应。比如,1985年纽约的“芮蒙斯”乐组在电视中看到里根总统访德时,竟向纳粹士兵墓献了花圈,就创作并录制了歌曲《和尚去了比特堡》表示愤慨。再如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 花了四个晚上赶写了歌曲《天下一家》由著名的昆西-琼斯乐队配器并演奏,录成小样,分发给美国摇滚歌手,旨在援助非洲埃塞俄比亚饥荒。中国自崔建的一首《一无所有》后开始进入摇滚时代,92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七支摇滚乐队共聚秦皇岛参加了一部为《孩子、太阳、世界》的专题片拍摄,献给了“国际减灾十年”,这是由联合国倡导的全球活动的一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摇滚乐存在的前途与价值。可见无论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都要辩证的看,从中吸取好的东西,或者去听好的音乐,才会在心灵上得到净化与升华。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在不同肤色的人们心中产生共鸣。或许你没有注意到,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审美的过程。正如美国作曲家柯普
兰所言:“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理想的音乐听众同时置身于音乐之中,又置身于音乐之外,既评判它,又欣赏它,希望它朝一个方向走,却看见它朝另一个方向走------”。于是,心灵被指引着走向幸福快乐的彼岸。是音乐使我们充满希望,请相信:只要有音乐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最后请大家课后讨论一下:
1、军人该听什么样的音乐?
2、你听过贝多芬的作品《命运》后有什么感受呢?
3、流行音乐适不适合连队演唱?
第二篇:不要忽视每个人
不要忽视每个人
2011年1月 总263期文 /陶文钧
上周去一家营业额上亿的软件民企谈培训。该公司在一个小楼里,前台小姐把我们引领到楼上一个小的会议室里等候。正当我们打量这个会议室准备发表一些点评时,来了一位40岁左右女士,戴副眼镜,穿着裙子,身材苗条。她过来后问“你们要找哪位?”听了我们的回答后,她说“那你们可以到大的会议室嘛”,而且为我们开空调。我们谢了她,以为只是一个一般的工作人员。
一会儿,该公司副总和下属来了,我们谈了他们要的《执行力》和《员工职业化素质》等培训。临走时,我好奇地问了一下,刚才那个女士是谁?答曰:“是我们总经理,也是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呵呵,我们心里一惊,还好没有随口评论。
各位朋友,尤其是做销售或去办事的朋友,千万不要忽视了你见到的每个人。也许他没有名片,不代表他是无名氏;也许他其貌不扬,不代表能力差;也许他穿得很土,不代表没钱;也许他没有大老板的派头,但不可轻看,不能失礼。很有可能他就是决定你这件事成与不成的关键人物。一个秘书,可能左右你的命运;一个门卫,可能拒你于千里之外;一个司机,可能决定你的生死;一个上菜小弟,可能让你吃口水;一个委屈的裁缝,可以要了张飞的命;一个小孩,可能其父母能帮你很多;一个助理,也许会替你美言;一只恶狗,打的时候也要看看主人。
再看一个例子。有位台湾来的赖女士住在一个大厦里,同时兼营这个楼的房产中介。经她一番细心观察后,发现凡是对大厦有兴趣的买家,第一个总是先询问大门管理员,“最近有没有住户要卖房子啊?价钱多少呢?”
有趣的是,每次管理员的回答几乎是:“你去问住在八楼的赖小姐,她很熟悉房子,这样就不必再去找其它中介商了。”此外,该楼谁要钱急用要卖房子的消息也总是第一个传到她的耳朵里。也因此,赖女士在这个大厦一个物业上整整赚进100多万元。
为什么管理员愿意帮赖女士的忙?说穿了是她将任何人都当成家人般关心,她每天出入大门,必会向当日值班的管理员打招呼,出差返回也会顺道带些当地名产略表心意。所以说:先做人,后做事,再做生意。
不忽视每个人,正是很多大人物的处世之道。红顶商人胡雪岩,在经商几十年中,从不因别人地位不高而轻慢别人。当年的官员王有龄就说,胡雪岩的过人之处是“对事情看得透,眼光够远,从不轻忽小人物”。戴尔·卡内基先生说,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真诚地让他人感到很重要。Make the other person feel important, and do it sincerely.”他自己当年也在教室后的墙上,贴了一个标语:“每个人都一样重要”。提醒自己,要重视每一个培训学员。我们现在的老师,能做到这点吗?我们的老板呢,能重视每个员工吗?
还有一次,我去一家外资的室内设计公司培训,在和他们公司的老总谈话时,看到一个人走进公司门,前台暂时走开了,可办公室的人似乎都没看到他。这位老总眼睛的余光看到了,马上对旁边的一职员说,“MARY,让那个客人坐,接待一下。”这一幕,我印象颇深。我觉得,这个就是做老总的待人之道,不论对方是谁,高官贵宾,还是走卒贩夫,都客客气气,以礼相待。人在世上,广结善缘才能财源滚滚,左右逢源。祝大家新年发财、顺利!
第三篇:不要忽视孩子的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
平时,有的孩子总是喜欢有事没事的打“小报告”,一会儿,“老师,xxx拿我的橡皮不给我!”,一会儿,“老师,xxx搬我的椅子!”一会儿又“老师,xxx书包里有玩具!”„„类似这样的告状声基本上每天都络绎不绝,让我们也很为难。面对这样的告状声,有时我会教育孩子们:我们就快上小学了,一些能够自己处理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处理,不能够处理的再来找老师帮忙。
今天起床喝水时,我正在给第二组小朋友倒水,忽然又一个告状的声音在寂静的教室响起来:“李老师,你看邢磐!”“怎么了?喝水的时候也要专心,不要东张西望!”“不是!邢磐流鼻血了!”芳芳指着邢磐着急地说,我扭头朝邢磐望去,看到鼻血已流出鼻子一点了,我马上找纸巾给他擦干净,又拿水给他拍了拍额头,直到止住血为止。看到孩子没什么事之后,我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有时候孩子看似“烦人”的小报告,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信息。有很多时候孩子的眼睛比我们观察的仔细,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的“告状声”,从中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排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出正确的处理。
现在,孩子们的告状声每天仍然是络绎不绝,可我再也不会觉得不耐烦,而是细心倾听,从中发现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时做出处理。其实,有时候我们还真应该感谢孩子们无心的“小报告”呢!
第四篇:不要忽视工作中的细节
不要忽视工作中的细节
有人犯了错之后,往往以追悔莫及之态,再三承诺今后不会再犯。可是,在冗长的时间表里,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天衣无缝呢?是有把犯错几率降到最低的可能的。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总是幻想能退回到事发前的几分钟,就能扭转局势,改变错误的性质,或者寻找可以开脱的一个或多个借口,把一切都“移花接木”,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择干净,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圈外人”,却很少有人去真诚地反思自己的原因。不去分析是因为自己想事不周,做事不细,谋事不足,总用“侥幸”代替“理性”,用“点背”避谈“原因”,藐视工作中的细节,粗枝大叶,不能把发生变故的可能想在前、必要的措施做在前,也不能把问题矛盾化解在前,造成了既想不到又不想看见的后果。柏拉图说:“没有小石头,大石头也不会稳稳当当地矗立着”。我们犯的错往往是一些小事没想到或是想到了没重视,等这些发挥它们的“作用”的时候,也就触碰了“高压线”,见到了“棺材”,看到了“末日”,再临时抱佛脚也于事无补了。
《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大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就自己的事业,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一些微乎其微的细节。听领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德国有一家服装厂,每年生产许多手套。不久,他们得知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家专门生产手套的小厂,由于这个小厂销售量很小,对他们没什么明显影响,就没在意。但是,一年后,他们又发现自己的销售份额少了,而且那个小厂销售的份额占了市场的80%……原来,那个小厂生产的手套,即使同一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这种大小不一的手套,戴起来感觉更合适,正是4%这个微小的数字,使小厂获得了80%的份额。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像三鹿奶粉这样的公司企业一味盲目地追求金钱利益,仗着免检的招牌,而置人民的健康、生命于不顾,对奶源不做细致科学的检查化验,过分放松检查关口和环节,而是想当然,简化了程序,忽视了细节,造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毒奶粉”事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毁了大好前程。
一个单位总有领导安排任务的时候,任务有难有易。当面临难的任务时,总避免不了有的下属畏首畏尾、拈轻怕重,不能迎难而上,生怕干不好没有成绩不说,还坏了名声,惹得一身灰,自己是又窝心,又狼狈,抬不起头。可是当领导“赶鸭子上架”,进退无门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火线”。要知道毛主席有句经典的话: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所谓难就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去套,没有现成的资源去利用,感觉一切做起来都是陌生的,投石问路无门,开展起来就有些棘手。有时候决定事情的发展结果,往往不是有多难,架子有多大,而是你做事能不能稳扎稳打,细致周全。在德国,汽车零部件每个螺丝需要拧多少圈,烤面包中各种成分的比例,都有明确规定的,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事情铸就了企业良好的品牌和形象。我们只有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踏踏实实把小事做好做细,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科学客观地分析事情的性质,既重视关键因素,又不忽视小方面,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一步一步地展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就会觉得事情难而不难、任务重而不重了。
第五篇:求职,不要忽视面试细节
近来发现不少自身能力不错、综合素质较好的求职者经常遭遇面试不成功的窘境。求职者切不可忽视面试细节,有些面试问题看似简单,却很有可能让求职者一不小心就掉入面试官精心设计的陷阱。专家为广大求职者支招:面试官与你谈论缺点时,你要学会“避重就轻”;与你谈论个人隐私时,你要懂得把握分寸;与你谈论离职原因时,你不要褒贬旧职;与你谈论期望薪资时,你的回答尽量宽泛模糊。面试前应做充分准备,对将应聘的企业文化、岗位需求、综合环境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加上良好的心态,相信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典型案例
小顾曾经面试过一家三资企业的市场营销员岗位,面试中企业人事对小顾有了初步的录用意向,复试也进展得十分顺利,复试即将结束之际,面试官突然抛来一个问题:“你的女朋友在哪里工作?”小顾愣了一下,然后和盘托出。结果出人意料,小顾最终没有被单位录取,原因是面试官认为,在与人初步交往时,他没能保护自己的隐私,那么在日后的工作中又如何保护企业的形象和商业秘密呢?
专家建议
不少求职者总是抱怨不知如何准备面试,尤其对于面试中遇到的一些难缠的问题,令人不知如何招架。而且面试官的问题千变万化,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面试胜出的关键在于,事先对自己和应聘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有所了解,打有准备之仗。
其实,对于面试中考官的提问,还是要靠智慧,充分的准备加上灵活的应变,无疑能够帮助求职者在面试中获取成功。在面试时,如果你能让考官觉得这次交流非常轻松,那么你离得到这份工作就不远了。
当然,面试中的一些难题还是需要事先有所准备。比如“陷阱”问题,几乎在所有面试中都会出现,如“你在哪些方面最需要改进?”或者“你的缺点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你真实的回答或许是你不拘小节,或者是你十分腼腆,但是无论你回答什么,都不要把你的个人缺点和盘托出。相反,你可以找一个算不上是真正的缺点,甚至稍微接近理想化的个性特征来回答,譬如,“我喜欢把一件工作从头干到尾,而不是只做其中的一个环节,见不到完成的结果。如果不能经历工作的整个过程,我会觉得有点沮丧。”或者,“有时我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结果就承担了许多份外的工作。”如果你实在想不出什么话好回答,你可以尝试以下这句尽管有些过时的回答:“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所要改进之处是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并确信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