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学习习惯与学生发展》课题阶段性小结(定稿)
《学习习惯与学生发展》课题阶段性总结
(2009年1月—2009年12月)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但好的习惯需要一个引导养成的过程。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课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只是盲目地听或写,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不能把握重难点,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提高成绩。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效途径。下面将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一下:
一、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一)家长学校共同协作,创设良好预习时空。
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学生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和学校渡过的。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预习时空,我除了自己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预习现状并制定好课题计划,在班级中积极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外,还对学生进行全面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宣传预习在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动员家长参与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行列中来,尽可能让家长在家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预习空间。通过搭建良好的家校关系网结合双方力量,在落实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树立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想要学生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树立学生的预习意识。让学生知道预习绝不是可有可无,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现在有些教师根本不布置预习作业,认为 37
布置了也是假的,大部分学生不自觉,在家不肯预习,布置了也是空,还不如在课堂上多花点时间教他们。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教师能重视预习,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授之以“渔”,那么学生肯定会受益匪浅。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做到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一举多得,何乐不为。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好处多多。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学到更多的内容;初步了解了课题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从而更有效地学好语文;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树立了学生的预习意识,明白了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还应在行动上重视预习,落实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把预习当作一次硬性作业,规定学生认真完成,这样学生就必须完成。另外,为引起学生重视,也不想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始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只有一样预习作业,这样就使学生知道:预习作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作用很大,必须很好地完成。而第二天来的预习检查中,对预习好的同学大力表扬,更是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
(三)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学生通过几年来的学习生活,虽然已经初步懂得一点学习方法和经验,但是他们由于缺乏具体、系统指导,再加上因学习内容与要求有了校大幅度的提高而一时不适应。如果在这起步阶段就让他们直接去预习,自己寻找学习方法,靠自己的力量去综合提高阅读能力,会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学习畏难情绪。为此预习习惯的养成的前提是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安排几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2、开设专门的预习指导课,通过课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方法
指导。并结合具体的课例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
3、常规和重点相结合。当预习成为常态的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引导。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其内容可概括为读、画、查、议、记。
读:能读懂情境图,对于文本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问题画出来。
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尝试解答。
议:组织四人学习小组,由组长主持共同交流预习收获及讨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记:让学生认真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开始由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
另外,预习的形式也可多样化,除了一些常规要求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不同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变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四)注重督查激励、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督查激励这一步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督查激励。具体做法是:刚开始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老师亲自督查。对于完成的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会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对偷懒者则教育加批评并责令其补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已学会预习,预习习惯基本养成。此时,可在课前要求组长检查,上课时通过提问,学生讨论答疑,老师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扫除障碍、指引途径。并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课堂上让他们合作检查预习情况,互查互助。
(五)丰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乐于预习。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
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会更利于树立学生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预习将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发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自然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质疑环节,如果有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会追问:“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是怎么想到的?”学生答“我是在预习时认真动了脑筋,做了记号。”“你真会预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能自己解答出来,那你会更聪明。”学生如实的回答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引导,这种榜样的力量,大大激发了学生预习的愿望,今后会更积极主动有效地去完成预习作业。正因为学生课前充分地预习,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讲解时,学生对已懂部分会积极表达,对模糊部分会专心听讲,课堂上出现“争先恐后”的场面。而教师的表扬更是一味兴奋剂,使学生整节课都会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的也轻松,课堂效果自然会很好。其次,通过设立预习“星级评比栏”根据学生每次预习的情况进行评比加星,并定期评选出预习小能手进行奖励。
二、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性成果
1、学生方面:
经过一个学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做预习记录。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2、教师方面:
及时开展调查认真进行分析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相关的课题计划。平时注重学习相关材料,更加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能尽量结合学生的预习现状展开、设计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记录点滴收获。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1、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在指导学生有了初步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如何保持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及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主要打算从丰富评价方式和进一步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开预习方法交流会)等。
2、后进生的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在预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布置预习时如何做到更有针对性,使后进生乐于参与和顺利进行预习。主要准备从方式(如:小组合作式、教师陪同式)和内容上考虑。
3、如何更好、更及时的反馈和利用学生的预习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通过课前认真预设并多和其他教师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其次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的、有思想价值的、能引起学生预习兴趣的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制订出适合班级学生的相应的检查、落实这些预习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真正把语文学好、学活。
第二篇: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小结
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小结
方婷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自评互评的习惯。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动手操作的习惯。
“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人来讲,一种好习惯能使你终身收益。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学习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早读来了要自主读书,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 失彼、应接不暇。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什么叫认真听讲,他们根本就不懂。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光靠平时的讲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自觉性。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形象及言谈 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责,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要做到反复抓,长期不懈的抓,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用一颗爱 心,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包容他们的不足,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并与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坚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让学生将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李翠兰
我校自课题申报以来,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一主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课题实施以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实施老师的探索研究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将我校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情况简介如下:
一、领导重视
在课题研究开展之初,学校就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由校长牵头,教导处负责课题的实施,精选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研究队伍,组织开展此项研究活动,并投入相应的实验经费,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此项研究工作的重视。
该课题面向学校的全体学生,且不分学科,故全校大部分教师都可参与。校长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积极关注,亲临指导,我们挑选了本校的骨干教师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与学校行政一道,形成了从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科研网络。
二、塑造教师、打造教育科研的生力军
只有培养出了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有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生力军,为此,我们的首要工程是塑造教师。(1)树立教研意识
教师首先要树立实践科研的意识,清醒地意识到自身不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旁观者,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自己的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发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是研究的基础,每个教师只有勤于学习,读专业书、理论书,注重在课题研究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修养,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有力量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体学习、开讲座,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外出学习增长见识
只要有相关的研究活动、听课活动,学校尽可能多地让教师出外学习,通过这样的外出学习活动,不仅使教师长了见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因为他们在比较中更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三、具体做法
(一)抓计划的制定、成果的总结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对此我校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课题研究人员根据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的统一安排,每学期初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目标的达成。我校每月召开一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阶段分析会,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二)抓氛围的创设
1、明确全校师生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体。
2、加强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板块的宣传布置。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标牌等都要适当增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
3、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并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真正深入到课堂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抓活动的落实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设计问题,培养预习的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3)树立民主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鼓励支持,培养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5)管理与教学并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6)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7)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阶段成效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一年的时间,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获取了宝贵经验。
一是课题效果评估。大部分老师都认为此次活动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和时间利用习惯等,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改善。老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提高,令人欣慰。
二是课题研究氛围浓厚。试验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人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个个都能按时完成阶段试验任务。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将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课题研究在全校形成了浓郁的氛围。
五、存在不足
虽然此次活动得到大部分师生的肯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努力改善,也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1)课外活动的组织不够生动有趣,过于常规化,难以长期而稳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不够,学生自己规划和自我监控的培养力度不够。
(3)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力度不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巩固。总而言之,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成果,落实活动的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信阳镇第一小学
2016.9.4
第四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中期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中期总结
荣成12中课题组
荣成十二中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开展以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实践,使这项工作突显出研究特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态度、读写、思考、合作、创新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研究思路。现就这阶段的研究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亮点
1、探索模式,惯性运转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首次慢动,逐步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形成习惯。(1)首次慢动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第一次做不能性急,要慢,例如:写反思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只要写就行,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其余自学要求也都降低知识台阶,各种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台阶,大家都能攀登上。只要动起来就好。(2)逐渐加速> 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站的自学训练之后,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下一步就应该上一个台阶了。例如:反思日记要具有一个中心,写250字以上。
在加速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立足于自我竞赛,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今天的自己要胜过昨天的自己,这样能防止差生自卑和优等生骄傲。(3)系统计划< > 自学要效率,首要的环节即制定系统的计划。计划务必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外读什么,课内写什么都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4)控制时空>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的,要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5)进入轨道
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并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习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2、规范行为,制度保障
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的习惯,教师要首先养成良好的“教”的习惯。我们制定的“教师课堂教学十项要求”让每位教师找到了“法”,并且逐渐养成一种“乐教、善教、会教”的良好习惯。例如“十项要求”中有一项是实行“三级备课”:在借鉴了先进经验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备课方式,先集中共备,再各自分备,然后互相交流补充。这种备课不仅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尤其是重点突出在备课质量上。在共同探究的同时,保持了个性与创新,做到:共备对教材拓展有广度,挖掘有深度;分备要实用,互补有特点。教师在“教”上形成一种主动,目的在于带动和培养学生在“学”上的主动。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专门的制度,把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情况纳入学科带头人、优秀课等评选之中,纳入教师职务考核之中。
3、营造氛围,促进提高
(1)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学生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的讨论会,评比收集信息能手、记忆标兵、演讲标兵、认真思考奖、思维敏捷奖,观摩学生作业展评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发挥名人效应,引领习惯养成 在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3)建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展室。这里记载了我校习惯培养的点点滴滴;展览学生的各项作业,一篇篇方块字、记录反思本,让我们日后能看到每一名学生成长的一串串足迹。
4、要求明确,操作性强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对部分学习习惯养成的细节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只有通过细节的规范,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培养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脚踏实地,不浮躁、不敷衍。
例如:在一分钟方块字活动中,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具体操作要点:
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平时教学中以身作则,批改、板书书写规范,把此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一块内容,跟踪调查。
严格要求学生: >字要规规矩矩的写>;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写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
可以使用优秀方块字印章,举行班际书法比赛,举行全校优秀作业展览,举行全校方块字比赛,以次促进学生书写规范,端正。
5、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都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对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帮助其建立好习惯培养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调查其不良或良好的学习行为)。通过对比、认真分析综合,给习惯差的学生以榜样引领,再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多元评价,树立自信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运用“多元激励评价”反馈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这不但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既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加强了家校联系,它记录着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二、取得的成果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一年的时间,我们走过了不少弯路,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有:
1、制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标准》
2、制定了《培养学生记忆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听讲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习惯评价标准》等评价体系。
3、学生演讲、方块字、记忆等第一手资料
4、评选出了一批记忆标兵、演讲标兵、小书法家等
5、有刘文凤、刘晓红、闫海燕三位老师的文章发表于威海教育网。
6、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养成一项或几项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20%左右的学生矫正了不良习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氛围浓厚。家长也积极参与配合。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针对初中学生哪些习惯已经具备;哪些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少数学生没有具备;哪些习惯学生没有,需要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2、子课题的开展没有与相应的理论相结合。
3、有部分习惯的研究只与实验教师所教的学科结合,没有与所有学科相结合。
四、下一步的打算
1、去繁留精,科学整合
(1)>将七个一分钟调整为四个一分钟
我们原来计划中有“七个一分钟”特色养成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一分钟计划和“制定计划,有的放矢”习惯重复;一分钟唱歌对初中生不太必要;一分钟日记可以以记录反思的形式出现,也能达到写日记的效果;而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欠缺,读名人传记可以在演讲中渗透;所以最终调整为“四个一分钟”特色养成教育:一分钟方块字、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记忆、一分钟英语口语。>(2)将十个学习习惯调整为七个学习习惯:
●按照课前、课上、课后的顺序全方位地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忆的实质就是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克服遗忘。所以我们将记忆习惯和复习习惯整合为一个习惯。
●狭义的听讲习惯,包括坐姿,注意力等。广义的听讲,可以扩展到与同伴的合作,质疑问难、思维创新等,所以将听讲和思维整合为一个习惯。
2、系统计划,分层次培养
我们就针对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定出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在同一年级的不同阶段又提出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使良好习惯在一天天的加法中巩固,不良习惯也在一天天的减法中纠正。具体内容如下表:
3、深入调查,注重落实
每位实验教师重新研究子课题的调查问卷,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要通过数据分析出每个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习惯,有哪些习惯只有部分学生不具备,可以采用个别辅导,跟踪矫正的方法,还有哪些习惯学生是不具备的,急需培养。然后定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要求教师每天上课时,填写课堂观察量表,上完课后在自己的教案上写上几句反思,随时记录实验随笔。提倡学生人手一本反思记录本,每天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作业专项抽查,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交流。设计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科任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本学段的培养目标渗透“习惯养成方法”;课堂上有“习惯养成”训练环节;教师要进行示范或学生相互示范,开发这方面的校本课程,课程要就“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反思”五段学习法编写,涵盖“四个一”和“七个学习习惯”研究内容。
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正所谓:习惯是煦风,鼓起我们起航的风帆;习惯是扁舟,载我们驶向神往的远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只有每颗星星都发出璀璨的光,星空才能变得灿烂而美丽。
第五篇:养成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新课改的的要求下,整个教育界都在做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的研究,对此很多工作在教学一线得教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
第一,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转变观念,仍旧沿用着老一套“填鸭式”教学模式,控制着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不对等关系,是授与受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学生服从老师,老实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没有一点回驳的权利。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阻力。
第二,在教学中,虽然教师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习惯,但上了六年小学早已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学生,始终走不到自主学习的道上来。他们缺乏自我效能感,不懂得运用学习策略,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离开课堂和老师就不会学习。他们仍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所学的知识毫无兴趣,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应付老师,根本谈不上自主学习。
第三,从学生家长到社会,从教师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关注的是学生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教育过程的乐趣对学生成长得重要性。导致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无暇顾及。
当前初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和学校领导,也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的、有目的的去进行学习,已引发了众多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思考,也成为整个初中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 课题研究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好多教育界的佼佼者,在研究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的问题上做出了贡献,研究的内容也很丰富,但关于初中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的研究并不多,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薄弱。我们认为,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习惯或者是学习模式,其培养的关键是在少年儿童阶段。因此研究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一定能进一步充实、丰富自主学习理论,能够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1.调查和分析当前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
2.对初中学生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3.提出培养初中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指导策略。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内外很多教育专家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从齐莫曼提出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概念以来,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自主学习的结构与策略、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但学多方面还没有定论,比如学习成绩与自主互助学习
习惯之间的关系,国内有人指出在初二时存在非常积极地关系,但研究表明这种关系并不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般认为,自主学习的提出可看成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学习社会化的重要手段,而且由于它与认知和学习积极性的密切关系,更是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学科上进行过三者结合得成功尝试,但无论如何却给我们进行学科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1.实验班的选定:我校七年级共有四个平行班,从中抽取了8.3,8.4作为实验班,8.2,8.1作为对照班级。
2.实验老师的选定:刘春生老师负责实验班,秦克玉老师负责对照班
五. 研究内容
第一是注重自主课堂环境的研究,自主学习研究强调的是课堂上自主学习,研究的重点是在创立自主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能满足学生对学业与非学业的追求需要。与以往课堂环境不同的是,它特别强调在自主的课堂环境中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中关注自己的身份、态度、情感及自我调控的需要,它又能满足教师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创建这种积极地学生自主的课堂环境。
第二是注重自主学习技能的研究,重点放在自我调节学习技能技巧的培养上,主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包括培养时间、计划与管理能力、文章理解与摘要技能、笔记的技能、培养考
试预测与准备的技能,并注重在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责任,还要把自我调节学习引入课堂学习中。
目前,根据对我学校的具体情况的分析来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教师自觉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观和学生观是本研究的重点。
六. 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法
搜集的内容:主体性哲学理论,主体性教育思想,学习理论,特别是自主学习理论即一些与自主学习密切相关的教育理论及心理学理论依据。2.文献搜集法
电子检索,主要途径为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等普通搜索工具,搜索中小学学术期刊网、中国优秀课题论文数据库等。3.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从教师、学生、家长中详细了解当前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发展状况。4.实验法
依据自主学习理论,着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实验班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策略,而在对照班则仍按照过去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七.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月——4月
参与实验教师对研究内容的学习与培训、调查和初步制定并尝试各种教学策略,初步形成几个典型课例。同时为正式实施各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准备必要的调查与测试工具。
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及相关资料,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及新课改教学理念。使实验教师能够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上适应研究的要求,并使他们对自主学习理论、各种教学设计方法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二)试验阶段2011年5月——11月
尝试几种课堂教学模型,初步提出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结构,为正式进入实验准备条件。
(三)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
八. 研究预期成果
(一)成果的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1}前期准备阶段,成果形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和调查分析。
{2}实施阶段,成果形式主要为教案选编、个案研究报告及经验总结、{3}总结阶段,成果形式主要为研究报告。(二)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2011年12月,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
九. 课题组成员
刘春生 秦克玉 张凤娟 杨树强
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红河镇朱汉中学
刘
春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