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02:3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研究》。

第一篇: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有关情况的汇报

政府性投资项目规模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做好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工作,是当前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政府项目管理水平,现就我委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县不断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在制度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模式、项目融资等方面探索创新。就目前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临时型(即为一次业主)。通常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项目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由政府牵头,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一个临时基建管理工作班子(如工程指挥部)具体实施项目报批、拆迁安置、项目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在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基建工作班子相应撤出。

2.基建科室型。一些常年有基建任务的政府职能部门,都设立基建科室,专门配备人员,由其代替政府行使项目业主职能。

3.政府部门型。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的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由部门组织内部人员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班子,直接操作项目建设与管理。

4.项目法人型。一些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设立企业法人(如城市投资公司),由其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和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建成后,也由该企业负责运营与管理。

5.项目代建型。由使用单位和投资管理部门,招标一家代建单位,由代建单位完成项目前期及建设过程,项目建成后移交给政府或使用单位。

二、当前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前期工作粗糙,决策程序不到位

1、“三边工程”较多。目前我县中央、省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均按基本建设程序履行了报批等有关手续,但由县、乡两级政府实施的水利、市政、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部分项目均是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少数项目没有履行过审批等手续,导致施工过程设计变更频繁、设备选型和使用不合理。

2、决策程序不到位。根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政府性投资项目一般都要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审批这样一个决策过程。但目前我县多数项目只履行了例行的审批手续,项目不是在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完成后才确定投资规模和资金方案的,而往往是在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批准前就已经确定了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

3、项目投资超概算。有些项目单位往往是从尽量满足自身使用功能要求出发,很少能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和“合理确定规模再确定资金筹措方案”的原则实施政府项目,投资控制观念普遍不强,认为“工程先干了再说,资金不够可以向上争取”,从而导致投资超概,规模过度超前。

(二)部门管理难度大,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1、项目管理部门工作难度大。发改委作为履行县政府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部门,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管理,在职能、时序和手段上履行着重要职责,发改委的工作是基础,但难度大、也不被人理解。项目前期主要工作就是研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概算,这都是发改委的职责。但是在现实中,一方面,项目单位都要求压缩前期工作时间,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又涉及项目单位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使实际操作中阻力很大;另一方面,有些项目在前期工作或实施过程中受领导的干预和影响,同时,我委对项目监督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不到位,使得发改委难以有效发挥职能。第三,由于工程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发改委不能够全程参与,客观上影响了招投标过程投资控制的功能。单纯的靠财政部门的预算资金审核、资金拨付管理和审计部门的事后审计,已经难以有效控制项目投资规模和标准。

2、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虽然《***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违反项目管理的有关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有规定,但是具体的操作性和权威性不够,不能有效控制

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对超概算行为也没有有效地、明确地处罚规定。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前期工作体系

第一、完善决策机制。首先要科学决策。坚持决策方法科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分析结论准确;坚持决策依据充分,掌握国家有关政策、项目建设条件、技术发展趋势等全面信息,使决策依据科学;坚持数据资料可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注重数据分析,保证结论可靠。其次要民主决策。逐步建立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除了要求中介机构评估咨询、专家评议等环节外,还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投资决策的透明度。

第二、开展项目储备和深化前期。一是积极开展项目储备。由发改委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储备库,各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下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建议,经发改委初审,并邀请各方面专家专门研究后,编制下年度项目建设计划,报县政府批准。二是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每年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向县发改委申报年度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经发改委审核并报请县政府同意后,发改委下发年度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重大项目前期调研、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评审等工作目标开展前期工作。三是落实前期工作经

费。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所需专项经费,由各主管部门提出资金计划报发改委,发改委报经县政府同意后,拨付前期工作经费。

第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发改委依次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项目概算进行审批,其中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及项目概算需经专家评审,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和投资估算后,由发改委批复。对于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或者急需建设的项目,经发改委同意,可以直接编制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和项目概算。

(二)建立严格规范的投资控制体系

第一、推行限额设计制度。项目初步设计批准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概算要严格限定在可研报告批复的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10%之内;施工图设计的建设规模和预算投资要严格限定在初步设计批准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概算10%之内;项目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必须对项目现场作深入调查,把应该考虑到的情况都体现在设计之中,避免漏项;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使设计概算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各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概算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建设内容、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确需变更的,应由县发改委审查论证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县政府审批,履行相应的变更手续。

(三)建立严密防范的监督管理体系。

第一、严格执行“五制”。即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预决算审计制,所有政府性投资项目都必须按国家规定实行公开招标,严禁将工程转包或分包,纪委、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全程参与招投标活动,对招投标程序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规范建设,资金合理使用。

第二、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办法》。项目建成后,应当由发改委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按照批准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以及工程验收规范等文件资料,及时组织竣工验收。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政府性投资项目,还应当先由项目业主组织进行初步验收或交工验收。

第三、建立后评价制度。出台《***政府性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建立政府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选择地对重大项目进行后评价,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此对比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的差距,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改进以后项目决策、管理及监督提供经验。

第四、建立部门监督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的项目监管经验,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多层次、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由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组成项目部门监督机制,强化监管机构职能,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控。

第二篇: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手段,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起重要宏观导向作用,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协调全社会的重大投资比例关系,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检查力度和频率,发现了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如,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不高、决策程序不到位、预算约束弱化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势在必行。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特点

政府投资,即使用政府性资金进行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政府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投资资金、各类专项建设基金、国家主权外债资金及其他政府性资金,投资方式包括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贴息等。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政府投资为实现政府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须严格遵守科学、民主、公开原则。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主要特点:一是管理范围大,审批程序多。涉及到项目建设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申请报告)的编制与审批、初步设计、概预算审查、项目

法人单位的建立、工程招投标及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涉及部门多,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现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不好界定。二是管理机构大多数是临时性。如文教、卫生、政法等项目,大多是成立临时性基建办公室,在项目审批后,由政府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一个临时的基建项目管理团队。待项目任务完成后, 项目队解散。临时性太强,容易产生一些遗留问题,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利于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三是社会各界和舆论关注度高,管理压力大。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涉及到社会公众文化或生活的各个方面,又是使用政府财政资金(纳税人的钱),所以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容易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给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1、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不高,“重实施、轻前期”现象普遍。前期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中,很多项目单位对前期工作重视不够,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边决策、边设计、边施工,未能深化项目前期各项论证工作,各类评估流于形式。导致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频繁,设备选型和使用不合理,造成很大浪费。甚至有的项目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有的工程(如个别桥梁、公路)使用之日,就是维修之时。

2、决策程序不到位,管理部门工作难度大。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项目可研或核准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审批过程是一个决策过程。但有时候这成了一个例行的审批手续,是一个“虚”的决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研报告”变为“可批报告”,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没有认真审查,有的是审查了但没有权力提出变更。由于项目单位都要求压缩前期工作时间,同时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涉及项目使用单位最直接的切身利益,给发改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制造很大阻力。在审批项目时,有的处室在办公室里从“资料”到“资料”,对项目实地调查不够,把关不严。以致在稽察时发现,有的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因开工条件不具备,迟迟不能如期开工,有的是已建成的项目再包装,申请预算内投资资金,有的项目虚夸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套取国家资金。

3、项目投资“三超”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政府项目(市政设施项目除外)的建设单位,同时也是项目的使用者和直接的收益者。为了使项目立项得到顺利审批通过,在向领导汇报和有关部门申报材料时,偏面强调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故意少报投资额,其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不断变更、增加建设内容和规模,擅自提高建设标准,造成既成事实,使审批部门不得不同意追加投资。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超概算、超标准、超规模的“三超”问题。

4、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薄弱,缺乏责任追究

机制。按照项目管理要求,项目全部建成后必须进行工程验收,并由相应部门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实践中,还有一些项目未能按照要求实行竣工验收制,项目竣工后评价缺失现象也较为普遍。目前我省尚未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超概算行为也没有有效地、明确地处罚规定。

三、对策建议

1、优化项目形成机制,提高项目决策科学性。一是加强规划的约束性,发改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创新思路,科学规划,统筹布局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形成“课题—规划—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形成机制,并提高规划的约束性,没有列入相关规划或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受理。二是对关系百姓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要实行事前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项目决策科学性。

2、把好政府资金投向关,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价值。政府投资根本目的是实现政府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服务,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则,尽量减少一般经营性项目的政府投资,对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政府为进行经济调节,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化等,设置的专项资金,事先要深入研究投向和项目筛选条件,重点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领域,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

3、加强项目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严把项目审批关。一是要加强项目实地调查研究,杜绝虚报、假报现象;二是提高项目咨询和设计的质量,设计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通过建立相应的择优和责任追究机制,选择水平好、负责任的咨询和设计单位;三是深化项目评估论证工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深度评估,按照项目评估审查的环节,将具体责任划块分工,具体的环节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今后一旦出现问题,严格按照程序直接追究责任到个人;四是按照国家、省投资体制改革有关文件规定,严把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评批复、贷款承诺等重要关口。美国政府投资管理70%的要义集中在前期管理,尤其是设计和功能定位。一般的项目需要1-2年论证,有的大型项目需要十年、二十年,立项时间虽长,但效果明显,在美国随处可见几十年、上百年的政府工程。美国政府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4、严格执行“三算”控制,有效控制超概算现象。“三算”控制,即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环环相扣。为有效控制超概算现象,借鉴其他省市做法,建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报告)批准后,初步设计投资概算超可研投资估算5%以上的,须重新进行设计;初步设计投资概算超可研投资估算10%以上的,须重新编报可研报告;项目预算超过批准概算5%以上的,财政部门将预算退

回建设单位进行调整;确需调整概算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设计变更和额外签证,从严审批把关。

5、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克服“重审批、轻管理”现象。利用“861”行动计划信息平台,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库,实施重点项目月报制度、季度通报和督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省、市、县三级发改委联合,发改、国土、规划、环保、财政等部门的联动,共同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对建设进度慢的项目加大督查力度。同时,营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招投标环境,对招投标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包括从招投标工作的实施方案、招标公告、投标人资格确定,到事后的合同签订、工程变更等全过程。

6、完善政府项目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后评价”工作。浙江、甘肃等省已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议待国家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后,我省抓紧贯彻落实,研究出台《安徽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对随意扩大和浪费政府投资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在抓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项目后评价活动,通过对项目工程造价、资产交付使用率、建设周期、工程质量、环境影响等指标综合性分析,全面评价政府性投资

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验与教训等,总结和提升项目管理经验,为今后建设同类项目发挥借鉴作用,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服务。

第三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政府投资项目是一个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概念。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 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及用财政性资金作为还贷来源或还贷担保的借贷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随着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我国每年投入上千亿资金用于道路、桥梁等基础性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给投资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对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具有非常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近年来,*县不断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在制度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模式、项目融资等方面探索创新。分析*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项目投向,基本合理。十一五以来,*县政府投资基本上投向两大类:即城建、交通、水利等工程性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体育及文化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目前*县政府投资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项目建设的建设、交通、水利、教育等部门,另一类是非常年项目建设的卫生、文体、旅游等部门。

(二)资金拨付,方式多样。项目建设资金拨付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列入投资计划的一般性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资金拨到行业主管部门,再下拨给项目业主;二是重点建设项目,由项目业主向县政府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县政府领导批复后,财政部 门将资金拨到项目业主,再支付给施工单位;三是直接支付方式。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监理单位核实,项目业主确认,报财政部门审核后,直接拨付给受款单位。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中,经营性项目以银行贷款为主,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性资金承担。

(三)制度建设,探索创新。近年来,*县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上,无论是制度建设方面,还是项目融资方面,一直在努力创新探索。相继出台了《*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县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县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章可循。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工作不尽人意。前期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重项目数量、轻前期工作现象在*县政府投资领域普遍存在:一是决策机制不完善。项目决策在项目建设周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决策的正确与否,主要是体现在“四性”上,即把握投资机会的准确性、建设方案比选的全面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的合理性,而只有坚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能符合“四性”要求。从调查情况看,*县相当部分项目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不足,项目决策主要由各级领导研究作出,前期调研分析不充分,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全面,缺乏战略、综合和长远考虑。二是项目储备工作薄弱。目前*县项目储备工作存在“数量少、质量差、渠道窄、工作粗”等突出问题,数量少表现为未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规划编制,迄今为止没有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质量差表现为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即使有一些项目打算,但纳入规划的项目很少,绝大多数仅 停留在取项目名称大概轮廓上,缺少项目规模、建设内容和基本投资估算等内容,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储备资料;渠道窄表现为仅仅凭经验和感觉提出项目,而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多渠道的项目挖掘机制;工作粗表现为没有真正把项目储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未落实具体工作人员,未明确工作责任,只是为了应付就随便报几个了事,有的连项目名称都提不出来。三是投资计划严肃性不强。投资计划管理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重要内容,但部分行业主管部门每年所申报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不全面、不合理,往往出现执行偏差。有些未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往往临时动议拍板建设,而一些已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却得不到有效实施。

(二)项目管理模式落后。从调查情况来看,*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以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筹建处、基建办为主。这种临时性非法人建管机构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而临时组建项目管理机构,由于缺少专业人才,不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 难以开展专业化管理和落实责任。二是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这种临时性建管机构是“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典型模式,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利益密切相关,不利于相互制约,也缺乏控制投资的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同时由于大量采用临时性建管机构形式,分散了监管部门的力量,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容易孳生腐败。三是不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普遍存在“只有一次性教训形不成二次经验”的现象,一个项目建成后,作为一次性临时业主的工程建设 指挥部即行解散,难以总结项目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另一个项目又要重新组织一批人员进行建设管理,众多的临时性建管机构在为掌握和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而重复交学费,对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十分不利。

(三)建设程序不甚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是指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可破坏的先后顺序,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反映项目建设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是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的工作程序。正确把握项目建设中从课题调研、论证决策、前期报批、组织实施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一个根本原则。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县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很不理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三段式”管理的项目只占26.67%,33.33%的项目按前期计划和正式计划“两段式”管理,36.67%的项目是一次性批复,甚至有个别项目没有经过计划部门审批就擅自开工;也有个别行业主管部门仅以政府计划作为立项依据,未到计划部门办理项目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工程设计、银行贷款、合作签约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县相当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未认识到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大多数政府投资项目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有的即使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也都是上级发改部门有要求不得已而为之,根本不是为了项目的科学论证而开展。许多项目由于未进行可行性研究而达不到国家要求,影响了*县争取 新中央投资项目申报工作。有些规模不小的项目甚至连初步设计都不做就直接编制施工图纸,造成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无法确定项目概算。在项目前臵审批方面也同样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据调查,有约三分之一左右的项目以项目急于上马、前臵审批太复杂等为由而未能按规定办理相关前臵审批。

(四)项目控制力度不够。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从调查情况分析,“三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超概算成了投资控制的顽症。一个项目从投资决策到竣工投运,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影响项目投资变化的因素很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现象较为普遍。从调查情况来看,63.33%的项目存在超概算现象,平均超概算高达40.00%,大部分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质量不高,不能真实反映项目总投资全貌,失去了执行刚性,达不到控制投资的目的。超概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设计漏项。有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责任心不强或凭经验设计,在申报项目立项时,未进行全面设计,存在很多漏项,如有的只设计主体工程,而没有配套工程和绿化工程,也有的设计时漏掉设备或未包括装潢,只好在施工阶段予以补上导致超概算。二是设计变更。有些项目由于从立项到委托设计时间较短,设计单位急于赶任务而不作现场调查,匆忙完成设计,致使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与施工图阶段有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来的设计变更而增加投资。也有概算编制人员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算,用经济来影响设计,施工时产生设计变更;还有的项目业主在项目取得立 项批文后,不是按照计划投资规模进行建设,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标准,在工程实施阶段又随意添加一些建设内容。三是按审批权限确定项目总投资。如某城市道路项目按审批权限须报上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由于前期准备工作极不充分,上级投资主管部门很难批准,而项目却急于上马,只好按市里最大审批权限来确定投资概算(初步设计和概算也未编制),结果从实施情况看,超概算高达120%,绝对金额达200多万,是个十分典型的案例。

其次,拖工期成了进度控制的常态。进度控制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是确保项目按预定时间竣工投产的重要手段。据调查,*县政府投资项目进度与计划基本一致的占13.33%,略有提前的占6.67%,超工期的占80%,平均超工期117.25%。造成超工期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处理困难。约一半的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困难而无法按计划完成施工。二是资金紧缺。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是财政性资金,在近几年政府负债较重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造成施工工期拖延。三是设计调整。有些重点建设项目往往是领导十分关注的项目,有些领导会打破常规要求项目不断调整设计,致使项目实施不断延期。四是设备原因。有些项目在土建完成或基本完成后,由于无资金购臵或招投标的原因,造成设备不能及时安装,也延误了工期。

第三,能合格就算质量控制的标准。质量控制是项目实施的根本,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从调查情况来看,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创优意识、精品意识不强。政府投资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往往是百年工程、民心工程,应以建造精品工 程、优质工程为目标,虽然大多数工程质量都能合格,但争创优质工程意识普遍不强。二是为盲目赶工期而造成质量隐患。三是质量控制措施不力。存在诸如质量控制体系不甚健全,施工队伍素质不高,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阶段”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五)建设制度执行不力。按照国家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实行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等五项制度。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五项制度执行不力、好差不一。

首先,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初衷是要建立一种权责明确、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应能独立自主地对项目从立项、筹资、施工到竣工、投产乃至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实现上述目标,习惯以行政手段管理项目。

其次,招投标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项目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选择基本上未实行公开招标,设计方面直接委托的占56.67%,邀请招标的16.67%,议标的占6.67%,只有20%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确定设计单位;监理方面直接委托的占33.33%,邀请招标的23.33%,议标的占13.33%,只有30%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确定监理单位。二是擅自缩小施工招标范围。将招标范围限定于主体建筑工程,而依法应招标的一些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三是招投标具体操作不符合规定。相当一部分项目没有按规定进场招标,也未在指定媒体发布信息,有些不按规定范围发布信息,甚至没有公开发布信息。四是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由于招投标管理机构运作 不正常,县内招投标交易平台不健全,限额以上项目借助市里平台进行交易;有些项目由于土地、规划等种种原因无法立项,导致无法进市招投标中心交易,往往以政府协调会等非正常形式明确有关事项;有些项目施工招标往往采用政府采购平台进行招标,致使招投标工作规范性不足,随意性过大。

第三,监理制贯彻不到位。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重施工、轻监理,目前在*县开展业务的监理单位良莠不齐,有的监理人员(尤其是总监)到岗率不高,个别项目隐蔽工程未按规定傍站;有的监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甚至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有的监理责任心不强,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设计;相当部分监理人员协调各方能力较弱。也有些业主及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使监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困扰。

第四,合同执行不严格。从调查情况来看,无论设计、采购,还是施工、监理,基本上都签订合同,但在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合同主体不统一。目前建筑市场上施工挂靠现象成了公开的秘密,*县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招投标中同样存在借用资质和挂靠现象,一些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通过人际关系或上交管理费等方式,借用他人资质或挂靠高级别企业参与竞标,中标后,因施工企业本身技术力量不足,缺乏相应管理人员,同时施工装备也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其结果是工程质量大打折扣,埋下了质量隐患。二是合同款项结算不严格。如个别项目经招投标后,在承发包合同中重新约定按实结算,招投标只起到确定施工单位的作用;即使是一些包干工程,往往对包干 范围及调整条件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结果包干项目包不死,给工程结算留下了隐患。另外,有些工程物资材料采用暂定价,具体价格等实施时再协商,不利于工程款项结算。

(六)项目后期评价缺失。一是未开展项目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的重要环节,同时能为项目后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它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项目及时投产,发挥投资效益有重要作用。目前,*县政府投资项目大部分只进行交工验收,只有16.6%的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同时,项目业主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结算(决算)现象,一些项目投入使用后,长期不结算(决算),导致项目成本无法审定,拨款资金长期挂账,无法办理固定资产产权登记手续。二是项目后评价缺失。项目后评价指建设项目正式投产营运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对该项目决策、立项、实施、运行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目前*县政府投资管理项目未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项目的事后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发挥,表明椒江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还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管理好政府投资项目的对策

根据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面对*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实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努力按照“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前期工作体系、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优质公正的市场参与体系和严密防范的监督管理体系”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四大体系。具体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前期工作体系

第一、完善决策机制。首先要科学决策。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决策方法科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分析结论准确;坚持决策依据充分,掌握国家有关政策、项目建设条件、技术发展趋势等全面信息,使决策依据科学;坚持数据资料可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注重数据分析,保证结论可靠;同时探索项目不可行性论证。其次要民主决策。逐步建立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对*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除了要求中介机构评估咨询、专家评议等环节外,还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投资决策的透明度。

第二、开展项目储备和深化前期。一是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县计划部门建立县重大项目储备库,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可通过以下渠道挖掘政府投资项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延伸策划出一批项目,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资源比较优势发挥、现有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梳理出一批支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邀请各方面专家专门研究提出和向社会公开征求获得。二是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每年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向县计划部门申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经计划部门审核并报请县政府同意后,计划部门下发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各行业主管部门或主业单位按照课题调研、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四个阶段工作目标开展前期工作。三是建立队伍与落实经费。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前期工作队伍,为提高前期工作质量提供人力保证;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各自项目前期工作机构,落实一批素质高、业务 精、事业心强的人员从事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调查研究、方案规划、文件编制、咨询评估等前期支出。

第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要重视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工作,从全局出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和资金土地要素状况以及征地拆迁情况等因素,从县重大项目储备库和各行业主管部门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择安排(新开工的项目原则上初步设计已获批准),县计划部门会同先财政部门按照“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协调,在优先保证续建项目资金需要的前提下,提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初步意见,上报县政府同意后,由县计划部门向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下达投资计划。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政府投资总额或者增减新开工项目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县计划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县政府同意后,由计划部门下达调整计划。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需对已批准项目的投资进行调整的,由县计划部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拟定调整方案报县政府同意后调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第四、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规定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项目概算,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和质量要求;严格遵守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一是审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或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包括下列内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和其他事项。二是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依据经批准项目建议书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报告中应详细列明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估算;对于须实行项目法人制的项目,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计划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对一定规模的政府投资项目,由计划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咨询评估。三是审批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可研批复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编制初步设计,计划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初步设计和概算进行评审,通过后予以批复。四是施工图审查。建设单位依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及项目概算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编制项目预算。五是相关前臵审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项目审批的有关前臵审批规定。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

第一、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按照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改革椒江现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对现有工程建设指挥部等临时性非法人建管机构进行清理整合,并逐步减少。区别不同性质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项目法人制。经营性项目在项建书批复后,由行业主管部门组建项目法人充当项目业主,对项目策划、前期报批、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负责;项目法人按国家规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形成自我决策、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调动项目法人在控制项目质量、工期和投资的积极性。二是推行代理建设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建立具有事业性质的管理机构,专司非经营性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实现代理建设与专业化集中管理相结合;充当项目业主,全面负责投资、进度、质量“三控制”和合同管理等方面工作。第二种是专业公司代建。逐步推进项目代建制,可委托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专业公司代建可采用两种模式:即适用于投资规模较小或专业性强政府项目的全过程代建模式和适用于投资规模较大的前期工作代理、实施代建两阶段代建模式。三是提倡公共产品社会建设。在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公平的市场运行环境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界定公益性、基础性和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范围,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委托企业生产、经营公共产品,或者投资参股建设与经营。

第二、规范招投标行为。一是建立健全*县招投标监管机构和交易市场。争取市里对*县招投标工作的支持,理顺*县招投标工作体系。二是严格界定落实招投标的范围。要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等规定,除特殊性质项目外,都应公开招标;项目建设中的工程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达到规定要求的,一律实行招标;三是严格选择招标方式。提倡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竞争性招标,严格限制议标,杜绝假招标。吸引更多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四是规范招投标程序。坚持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严禁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对弄虚作假、规避招标等行为严加查处。五是治理挂靠现象。加强对施工企业人员到位情况的检查,检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和资料员等“七大员”的到 位情况;不任意提高资质要求,有利于本地企业参与市场的公平竟争,减少本地企业挂靠外地大企业的现象。

第三、加强投资控制。要确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意识,完善投资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出台《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工作实施意见》。从项目概算审查和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入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制度化建设。二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动态控制办法。根据施工合同及相关文件,建立以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相关责任单位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管理体系,实行动态控制。三是推行限额设计,提高设计质量。项目业主在委托设计时要进行详细的交底,设计单位必须对项目现场作深入调查,积累充分的数据资料,把应该考虑到的情况都体现在设计之中,避免漏项;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使设计概算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推行限额设计,即与设计单位约定奖惩机制,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项目规模、使用功能、质量与实施进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把工程造价严格控制在限额内;对超出投资额的,则按超出数额的大小扣减设计费;而对于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投资的,则按相应比例进行奖励。四是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概算进行建设,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建立严格的变更设计审批制度,落实项目变更设计的权限和责任,按照投资、质量、进度三者相统一的原则,确定项目设计变更;项目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要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必须经业主、监理、设计等多方联合事前会审,杜绝事后补签。

第四、强化合同管理。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 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环节,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各项目单位要制订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处于有效控制之中。招投标阶段要注意确定严格而又周密的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完备、逻辑周密、含义清晰以及责、权、利关系平等。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始终围绕质量、工期和投资三项目标进行合同管理,通过合同手段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

(三)建立优质公正的市场参与体系

第一、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提高勘察设计、咨询评估、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质量,将现行一些不宜由政府机构承担的职能转移给中介机构。积极引进信誉好、素质高、服务优的中介机构到*县开展业务,培育*县本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县开展业务的信用档案,开展信用等级评价,禁止违反相关法规和执业操守的人员在*县开展业务活动。

第二、探索项目咨询评估。积极引进和培育工程咨询评估机构,探索开展项目咨询评估工作,对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由计划部门委托咨询机构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独立评估。咨询机构从社会、自然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角度出发,认真分析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客观评价项目建设可能作出的贡献或造成的破坏,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项目可研报告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编制单位应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遵照客观规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编制可研报告。项目咨询评估要坚持“三性一维护”,即各类规划的符合性,区域内公共产品布局的合 理性,经济社会资源的节约性和维护公共利益。咨询机构应主动与业主单位、编制单位及区级部门沟通,把握项目的全面情况,避免评估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确保咨询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行性论证费用应由政府财政专项支付。

第三、创新项目设计理念,落实设计责任。政府投资项目设计要体现目前经济和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发展趋势。一是要求设计单位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运用先进的设计思想、表现手法和技术成果,创新设计理念,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二是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安全、能耗水耗等标准,积极采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措施。三是对较大规模的项目可由计划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概算进行审查,深入细致地分析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同类型项目的造价对比,并结合同期投资品市场价格预测,对项目概算进行合理、准确的审定,为以后的投资控制奠定基础。四是积极推进设计招标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设计单位挖掘技术潜能,综合分析后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与经济方案,保证项目建设“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第四、完善监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监理单位做到“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每个项目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业主要求,在合同中对监理工作作出约定。在完善目前普遍开展施工监理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勘察、设计及重要设备采购监理。要求监理单位和人员在监理过程中,遵循独立、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 监理单位派驻现场的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良好的协调能力,派驻现场的监理人员必须专业配套齐全,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监理单位的监理大纲应符合项目的要求,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监理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根据评估咨询和勘察设计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勘察设计强制性招标的项目范围和招标形式。建立信用机制,把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体系作为完善椒江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净化招投标市场,培育本地招投标代理机构,强化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

(四)建立严密防范的监督管理体系

第一、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出台《*县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办法》。项目建成后,应当按照批准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以及工程验收规范等文件资料,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项目业主应及时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竣工验收前,应先进行施工质量、消防、环保、绿化、市政等单项验收。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政府投资项目,还应当先由项目业主组织进行初步验收或交工验收。

第二、建立后评价制度。及早建立政府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选择地对重大项目进行后评价,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此对比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的差距,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改进以后项目决策、管理及监督提供经验。

第三、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制衡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的主体,制定出台政府投资责任追究相关的制度,明确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的责任,对不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造成重大损失和资金浪费的单位及个人,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四、建立部门监督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的项目监管经验,总结*县项目监管的经验教训,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多层次、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由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组成项目部门监督机制,强化监管机构职能,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投资主管部门利用职能优势并借助中介机构力量从项目立项审批、初步设计概算审查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监管;财政部门从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审计部门利用专业力量对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建设部门从工程勘察、监理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管,规划、国土、环保、水利和监察等部门按各自职权进行监管,行业主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环节监管。

第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建立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监督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与效果进行监督,发挥媒体对政府投资管理的监督作用,要求与政府投资相关的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社会发布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二0一0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张 涛

本文研究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代建制”管理模式,提出政府法定机构“集中代建”是主导发展方向。首次引入政府法定机构的概念,并对不同代建模式的风险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项目“集中代建”的优势,以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是指以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为投资主体,或者以政府财政担保由国有控投企业出面贷款而成为投资主体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的公共建筑和相关设施上,关乎社会的公共利益,很大程度反映了政府行政效能和形象。

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制”管理模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厦门等城市试点后,才逐渐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开来的,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彼此分离,互相制约,政府在投资、质量、工期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全国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中,已有37个开始了代建制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试点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然而不同的城市在推进政府项目代建制模式过程中,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了不同形式,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各有得失。我将它们概括为三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政府法定机构直接管理(“集中代建”),二、完全市场运作(市场化“企业代建”),三、国有投资公司下的企业代建模式(“企业代建”)。针对这三种“代建制”模式优劣,国内文献各持观点,莫衷一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近几年深入地研究、探索,并用经济学模型证明,政府法定机构代建模式无疑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主导模式,国有企业代建制模式是它的必要补充,并长期共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一、什么是“代建制”模式

代建制是针对政府按一定比例出资的建设项目,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代建单位或代建管理单位)直接管理或由该专门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格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负责项目全寿命周期内一定寿命段的建设管理,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或管养部门的制度。

上述定义有这样五层涵义:

1.该定义只对政府投资、或占一定比例的建设项目,项目投资中无政府资金的不在此范围内。该比例可以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情况来定。比如江苏省规定:“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且使用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或政府融资性建设资金占总投资额30%以上”属于代建范围。

2.行政机关不是直接的代建单位或直接的代建管理单位,而是由其成立专门机构,该机构可以是政府法定机构(公务局、署、处)也可以是全资的城市投资公司,这样从法律上和行政管理上理顺了关系。

3.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地位确定,明确了代建制模式行政职责的归口管理,一改有些地方由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的多头管理。本文认为发改委可以是“代建制”改革的倡导者和方案的制定者,实施过程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财政部门可以是每一项具体业务的监控者,资金使用的管理者,而不是代建行为的行政管理者,代建合约的直接签约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有其长期固有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人才配备优势。

4.全寿命周期中一定寿命段是指代建工作可以从立项开始到交付使用,也可以只做前期段,也可以只做工程实施段,根据业主的需要,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对项目的要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寿命段进行代建管理。目前以上各种情况兼而有之。

5.使用单位或管养部门,就很清楚了,交付的使用单位一般是指公共建筑,如医院、校舍等的使用人;管养单位就是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泵闸代政府管理的专业养护单位。

代建制能使“投资、建设、使用、管理”分离,优化社会资源和物化劳动的配置;代建制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集中智慧。专家论证,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意见;代建制可以更好规范各参建单位的行为,用合同、标准、行业规范制约,更好地控制质量、工期,合理控制投资,发挥项目效益。

二、政府法定机构与代建制

政府法定机构是指各级政府机关下设的受政府机构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各类事业单位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于各地代建制试行过程中,成立的机构名称不同,管辖内容尚有差异,单位性质也略有不同,我们将国内的建筑公务局(署、处)、建管中心、公益性项目中心等机构的共性抽象出来,统称为适应代建制管理成立的政府法定机构。此类代政府行使行政专业职能的机构,并非中国独有,只是称呼不同。性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美国、日本、新加坡普遍存在。

我们把政府法定机构这个概念引入就是要表明,经过多年的研究证实,政府投资项目依靠政府自己的力量管理,是行得通的,并不是什么都是市场化就好,这个领域市场失灵是最为常见的。而且,设立这样的法定机构,从法理上更好地解决了代建制双方的法律地位问题,无论是直接委托代建还是招标确定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都能很好地确立双方对等的地位,明确民事法律责任。避免了有些地方由发改委、财政局直接委托并签订代建合同的情况。

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城市生命线,应该有一个政府法定机构来负责,这种性质的单位一是人员稳定、职能固定。二是由于其性质决定了是政府的一个专门建设管理的执行机构,天然地没有其自身利益,只有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机构稳定的特点使得它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终身制不能免责,非常有利于全寿命期内的管理和质量追踪。

政府法定机构的发展模式,已经从根本上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进行了分离,回避了原来国有资产投资的自行建设弊端,也回避了指挥部制这种临时机构的弊端。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防止公共资源的滥用。从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证实,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关系民生的实事项目,影响本地正常运营的公益项目管理必须牢牢抓在政府自己手里,由政府法定机构进行直接代建,而一般性、非重要项目可以由法定机构通过市场招标形式委托有实力的代建公司实施,但是对政府投资的直接责任人仍然是法定机构,不能免责,这就避免了代建公司由于不稳定的问题而造成责任推诿,追溯无着落。

三、代建制模式发展的主导方向

按照市场方式选择代建企业签订代建合同后,代理双方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形式下的代建企业性质决定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代建企业为政府投资项目节约资金,降低投入天生动力不足,与政府项目管理有目标差异,而政府法定机构与政府在项目管理目标上天然地没有差异。那么,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目标上的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等必然存在两个核心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又称为不利选择,是指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交易的一方拥有对方不具备的某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对方的利益。为此,占据信息劣势方就有可能作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益会因此而降低,逆向选择客观上会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又称败德行为,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签订合同后,代理人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而且并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代理人隐藏行为,代理人和委托人有目标差异。

这里,委托人就是代建制模式中代表政府行使委托代建的机构,代理人就是代理企业。

实际情况是代建企业大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目标的驱使下,要期望它为政府把关是不合逻辑的,也只有政府法定机构才能真正担当起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这一社会责任。

政府法定机构管理项目是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发展的主导方向,它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它是一个政府行政机关下属的一个常设单位,承担投资项目管理,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二)由于它是财政解决运营经费的法定机构,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天然地没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利润追求,这是与代建项目管理公司的最大区别。

(三)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法定机构的存在使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相对稳定,充分发挥机构的人才集聚效应。

(四)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法定机构非常有利于发挥公共协调和决策优势。

(五)代建制模式下政府法定机构建立,有利于监察执法部门集中监督,更好地防止权力寻租,抵制腐败。

当然,政府法定机构模式为主导方向的集中代建模式,目前,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规章还不配套,还没有一部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的代建管理办法;项目管理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培育,项目管理公司良莠不齐;政府法定机构内部如何创新机制,等等。

总之,我国“代建制”模式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国家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和大部制改革之际,更需广大建设管理者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不断研究,尽快拿出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使“代建制”管理模式健康发展。

(作者系苏州市建设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第五篇:[调研报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调研报告

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白玉县项目促进中心 叶志国

政府投资项目是一个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概念。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 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及用财政性资金作为还贷来源或还贷担保的借贷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随着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我国每年投入上千亿资金用于道路、桥梁等基础性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给投资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对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具有非常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县不断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在制度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模式、项目融资等方面探索创新。分析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项目投向,基本合理。十二五以来,我县政府投资基本上投向两大类:即城建、交通、水利等工程性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体育及文化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目前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项目建设的建设、交通、水利、教育等部门,另一类是非常年项目建设的卫生、文体、旅游等部门。

(二)资金拨付。由项目业主向县政府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县政府领导批复后,财政部门将资金拨到项目业主,再支付给施工单位。

(三)制度建设,探索创新。近年来,我县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上,无论是制度建设方面,还是项目融资方面,一直在努力创新探索。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使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章可循。

二、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工作不尽人意。前期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重项目数量、轻前期工作现象在我县政府投资领域普遍存在:一是决策机制不完善。项目决策在项目建设周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决策的正确与否,主要是体现在“四性”上,即把握投资机会的准确性、建设方案比选的全面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的合理性,而只有坚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能符合“四性”要求。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相当部分项目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不足,项目决策主要由各级领导研究作出,前期调研分析不充分,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全面,缺乏战略、综合和长远考虑。二是项目储备工作薄弱。目前我县项目储备工作存在“数量少、质量差、渠道窄、工作粗”等突出问题,数量少表现为未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规划编制,迄今为止没有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质量差表现为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即使有一些项目打算,但纳入规划的项目很少,绝大多数仅停留在取项目名称大概轮廓上,缺少项目规模、建设内容和基本投资估算等内容,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储备资料;渠道窄表现为仅仅凭经验和感觉提出项目,而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多渠道的项目挖掘机制;工作粗表现为没有真正把项目储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未落实具体工作人员,未明确工作责任,只是为了应付就随便报几个了事,有的连项目名 称都提不出来。三是投资计划严肃性不强。投资计划管理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重要内容,但部分行业主管部门每年所申报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不全面、不合理,往往出现执行偏差。有些未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往往临时动议拍板建设,而一些已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却得不到有效实施。

(二)项目管理模式落后。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以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为主。这种临时性非法人建管机构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而临时组建项目管理机构,由于缺少专业人才,不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 难以开展专业化管理和落实责任。二是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这种临时性建管机构是“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典型模式,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利益密切相关,不利于相互制约,也缺乏控制投资的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同时由于大量采用临时性建管机构形式,分散了监管部门的力量,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容易孳生腐败。三是不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普遍存在“只有一次性教训形不成二次经验”的现象,一个项目建成后,作为一次性临时业主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即行解散,难以总结项目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另一个项目又要重新组织一批人员进行建设管理,众多的临时性建管机构在为掌握和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而重复交学费,对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十分不利。

(三)建设程序不甚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是指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可破坏的 先后顺序,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反映项目建设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是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的工作程序。正确把握项目建设中从课题调研、论证决策、前期报批、组织实施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一个根本原则。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不理想,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三段式”管理。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工程设计、合作签约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我县相当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未认识到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影响了我县争取新中央投资项目申报工作。

(四)项目控制力度不够。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金三角,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从调查情况分析,“三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超概算成了投资控制的顽症。一个项目从投资决策到竣工投运,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影响项目投资变化的因素很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现象较为普遍。从调查情况来看,超概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设计漏项。有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责任心不强或凭经验设计,在申报项目立项时,未进行全面设计,存在很多漏项,如有的只设计主体工程,而没有配套工程和绿化工程,也有的设计时漏掉设备或未包括装修,只好在施工阶段予以补上导致超概算。二是设计变更。有些项目由于从立项到委托设计时间较短,设计单位急于赶任务而不作现 场调查,匆忙完成设计,致使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与施工图阶段有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来的设计变更而增加投资。也有概算编制人员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算,用经济来影响设计,施工时产生设计变更;还有的项目业主在项目取得立项批文后,不是按照计划投资规模进行建设,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标准,在工程实施阶段又随意添加一些建设内容。三是按审批权限确定项目总投资。

其次,拖工期成了进度控制的常态。进度控制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是确保项目按预定时间竣工投产的重要手段。造成超工期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处理困难。约一半的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困难而无法按计划完成施工。二是设计调整。

第三,能合格就算质量控制的标准。质量控制是项目实施的根本,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从调查情况来看,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创优意识、精品意识不强。政府投资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往往是百年工程、民心工程,应以建造精品工程、优质工程为目标,虽然大多数工程质量都能合格,但争创优质工程意识普遍不强。二是为盲目赶工期而造成质量隐患。三是质量控制措施不力。存在诸如质量控制体系不甚健全,施工队伍素质不高,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阶段”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五)建设制度执行不力。按照国家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实行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等五项制度。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五项制度执行不力、好差不一。

首先,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 初衷是要建立一种权责明确、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应能独立自主地对项目从立项、筹资、施工到竣工、投产乃至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实现上述目标,习惯以行政手段管理项目。

其次,招投标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由于招投标管理机构运作不正常,县内招投标交易平台不健全,限额以上项目借助州上平台进行交易;

第三,监理制贯彻不到位。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重施工、轻监理,目前在我县开展业务的监理单位良莠不齐,有的监理人员(尤其是总监)到岗率不高,个别项目隐蔽工程未按规定旁站;有的监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甚至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有的监理责任心不强,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设计;相当部分监理人员协调各方能力较弱。也有些业主及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职责没有正确的认识,使监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困扰。

第四,合同执行不严格。从调查情况来看,无论设计、采购,还是施工、监理,基本上都签订合同,但在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合同主体不统一。目前建筑市场上施工挂靠现象成了公开的秘密,我县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招投标中同样存在借用资质和挂靠现象,一些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通过人际关系或上交管理费等方式,借用他人资质或挂靠高级别企业参与竞标,中标后,因施工企业本身技术力量不足,缺乏相应管理人员,同时施工装备也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其结果是工程质量大打折扣,埋下了质量隐患。二是合同款项结算不严格。如个别项目经 招投标后,在承发包合同中重新约定按实结算,招投标只起到确定施工单位的作用;即使是一些包干工程,往往对包干范围及调整条件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结果包干项目包不死,给工程结算留下了隐患。

(六)项目后期评价缺失。一是项目业主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结算(决算)现象,一些项目投入使用后,长期不结算(决算),导致项目成本无法审定,拨款资金长期挂账,无法办理固定资产产权登记手续。二是项目后评价缺失。项目后评价指建设项目正式投产营运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对该项目决策、立项、实施、运行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目前我县政府投资管理项目未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项目的事后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发挥,表明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还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管理好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的对策

根据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面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实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努力按照“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前期工作体系、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优质公正的市场参与体系和严密防范的监督管理体系”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四大体系。具体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前期工作体系

第一、完善决策机制。首先要科学决策。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决策方法科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分析结论准确;坚持决策依据充分,掌握国家有关政策、项目建设条件、技术发展趋势等全面信息,使决策依据科学;坚 持数据资料可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注重数据分析,保证结论可靠;同时探索项目不可行性论证。其次要民主决策。逐步建立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除了要求中介机构评估咨询、专家评议等环节外,还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投资决策的透明度。

第二、开展项目储备和深化前期。一是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县计划部门建立县重大项目储备库,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可通过以下渠道挖掘政府投资项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延伸策划出一批项目,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资源比较优势发挥、现有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梳理出一批支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邀请各方面专家专门研究提出和向社会公开征求获得。二是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每年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向县计划部门申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经计划部门审核并报请县政府同意后,计划部门下发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各行业主管部门或业主单位按照课题调研、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四个阶段工作目标开展前期工作。三是建立队伍与落实经费。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前期工作队伍,为提高前期工作质量提供人力保证;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各自项目前期工作机构,落实一批素质高、业务精、事业心强的人员从事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调查研究、方案规划、文件编制、咨询评估等前期支出。

第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要重视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工作,从全局出发,根据经济和社会 发展需要、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和资金土地要素状况以及征地拆迁情况等因素,从县重大项目储备库和各行业主管部门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择安排(新开工的项目原则上初步设计已获批准),县计划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协调,在优先保证续建项目资金需要的前提下,提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初步意见,上报县政府同意后,由县计划部门向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下达投资计划。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政府投资总额或者增减新开工项目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县计划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县政府同意后,由计划部门下达调整计划。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需对已批准项目的投资进行调整的,由县计划部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拟定调整方案报县政府同意后调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第四、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规定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项目概算,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和质量要求;严格遵守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一是审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或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包括下列内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其他事项。二是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依据经批准项目建议书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报告中应详细列明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估算;对于须实行项目法人制的项目,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计划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 查,对一定规模的政府投资项目,由计划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咨询评估。三是审批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可研批复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编制初步设计,计划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初步设计和概算进行评审,通过后予以批复。四是施工图审查。建设单位依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及项目概算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编制项目预算。五是相关前臵审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项目审批的有关前臵审批规定。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

第一、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按照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改革县现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对现有工程建设指挥部等临时性非法人建管机构进行清理整合,并逐步减少。区别不同性质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项目法人制。经营性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复后,由行业主管部门组建项目法人充当项目业主,对项目策划、前期报批、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负责;项目法人按国家规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形成自我决策、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调动项目法人在控制项目质量、工期和投资的积极性。二是推行代理建设制度。建立由县项目促进中心专司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实现代理建设与专业化集中管理相结合;充当项目业主,全面负责投资、进度、质量“三控制”和合同管理等方面工作。第二种是专业公司代建。

第二、规范招投标行为。一是建立健全我县招投标监管机构和交易市场。争取州上对我县招投标工作的支持,理顺 我县招投标工作体系。二是严格界定落实招投标的范围。要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等规定,除特殊性质项目外,都应公开招标;项目建设中的工程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达到规定要求的,一律实行招标;三是严格选择招标方式。提倡公开招标等竞争性招标,严格限制议标,杜绝假招标。吸引更多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四是规范招投标程序。坚持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严禁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对弄虚作假、规避招标等行为严加查处。五是治理挂靠现象。加强对施工企业人员到位情况的检查,检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和资料员等“八大员”的到位情况;

第三、加强投资控制。要确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意识,完善投资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出台《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工作实施意见》。从项目概算审查和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入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制度化建设。二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动态控制办法。根据施工合同及相关文件,建立以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相关责任单位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管理体系,实行动态控制。三是推行限额设计,提高设计质量。项目业主在委托设计时要进行详细的交底,设计单位必须对项目现场作深入调查,积累充分的数据资料,把应该考虑到的情况都体现在设计之中,避免漏项;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使设计概算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推行限额设计,即与设计单位约定奖惩机制,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项目规模、使用功能、质量与实施进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把工程 造价严格控制在限额内;对超出投资额的,则按超出数额的大小扣减设计费;而对于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投资的,则按相应比例进行奖励。四是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概算进行建设,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建立严格的变更设计审批制度,落实项目变更设计的权限和责任,按照投资、质量、进度三者相统一的原则,确定项目设计变更;项目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要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必须经业主、监理、设计等多方联合事前会审,杜绝事后补签。

第四、强化合同管理。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环节,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各项目单位要制订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处于有效控制之中。招投标阶段要注意确定严格而又周密的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完备、逻辑周密、含义清晰以及责、权、利关系平等。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始终围绕质量、工期和投资三项目标进行合同管理,通过合同手段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

(三)建立优质公正的市场参与体系

第一、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提高勘察设计、咨询评估、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质量,将现行一些不宜由政府机构承担的职能转移给中介机构。积极引进信誉好、素质高、服务优的中介机构到我县开展业务,培育我县本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我县开展业务的信用档案,开展信用等级评价,禁止违反相关法规和执业操守的人员在我县开展业务活动。第二、探索项目咨询评估。积极引进和培育工程咨询评估机构,探索开展项目咨询评估工作,对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由计划部门委托咨询机构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独立评估。咨询机构从社会、自然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角度出发,认真分析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客观评价项目建设可能作出的贡献或造成的破坏,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项目可研报告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编制单位应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遵照客观规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编制可研报告。项目咨询评估要坚持“三性一维护”,即各类规划的符合性,区域内公共产品布局的合理性,经济社会资源的节约性和维护公共利益。咨询机构应主动与业主单位、编制单位及区级部门沟通,把握项目的全面情况,避免评估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确保咨询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行性论证费用应由政府财政专项支付。

第三、创新项目设计理念,落实设计责任。政府投资项目设计要体现目前经济和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发展趋势。一是要求设计单位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运用先进的设计思想、表现手法和技术成果,创新设计理念,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二是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安全、能耗水耗等标准,积极采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措施。三是对较大规模的项目可由计划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概算进行审查,深入细致地分析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同类型项目的造价对比,并结合同期投资品市场价格预测,对项目概算进行合理、准确的审定,为以后的投资控制奠定基础。四是积极推进设计招标工 作。引入竞争机制,激发设计单位挖掘技术潜能,综合分析后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与经济方案,保证项目建设“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第四、完善监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监理单位做到“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每个项目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业主要求,在合同中对监理工作作出约定。在完善目前普遍开展施工监理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勘察、设计及重要设备采购监理。要求监理单位和人员在监理过程中,遵循独立、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监理单位派驻现场的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良好的协调能力,派驻现场的监理人员必须专业配套齐全,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监理单位的监理大纲应符合项目的要求,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监理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根据评估咨询和勘察设计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勘察设计强制性招标的项目范围和招标形式。建立信用机制,把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体系作为完善我县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净化招投标市场,强化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

(四)建立严密防范的监督管理体系

第一、开展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应当按照批准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以及工程验收规范等文件资料,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项目业主应及时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竣工验收前,应先进行施工质量、消防、环保、绿化、市政等单项验收。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政府投资项目,还应当先由项目业主组织进行初步验收或交工验收。第二、建立后评价制度。及早建立政府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选择地对重大项目进行后评价,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此对比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的差距,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改进以后项目决策、管理及监督提供经验。

第三、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制衡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的主体,制定出台政府投资责任追究相关的制度,明确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的责任,对不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造成重大损失和资金浪费的单位及个人,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四、建立部门监督机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项目监管经验,总结我县项目监管的经验教训,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多层次、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由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组成项目部门监督机制,强化监管机构职能,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投资主管部门利用职能优势并借助中介机构力量从项目立项审批、初步设计概算审查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监管;财政部门从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审计部门利用专业力量对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建设部门从工程勘察、监理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管,规划、国土、环保、水利和监察等部门按各自职权进行监管,行业主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进行环节监管。

第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建立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监督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与效果进行监督,发挥媒体对政府投资管理的监督作用,要求与政府投资相关的管理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社会发布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二0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16

下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滨海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滨海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滨海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科学、民主、公开、高效的政府投资管理机制,依据《国务院......

    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电信和电力的项目大都是国家投资的,以下...请看 摘要 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为投资主体的项目,它具有非盈利的公......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探讨与研究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探讨与研究 作者:杨晓春 王玉 2012-03-12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综合病房楼工程为例 摘要: 后评价是通过对项目全面的回顾、分析、评价,总......

    县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县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雷明俊(湖北省崇阳县审计局)当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政府投资审计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政府投资审计工作......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突出重点 注重结合 全力服务“和谐××”建设进程 ××县审计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政府投资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报告

    ***工程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审字【2014】179号 ******************************** 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报告 **县审计局: 受贵单位委托,我公司指派具有专业资格的造价人员根......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项目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建设经理制(CM制)。CM制是业主委托一称为建设经理的人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

    川府发〔2014〕56号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四川省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 川府发〔2014〕56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