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大国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定稿)

时间:2019-05-14 02: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中大国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中大国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定稿)》。

第一篇:发展中大国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定稿)

发展中大国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2010年底,包括马耳他主要报刊和网络在内的各国媒体纷纷转载美联社记者Elaine Kurtenbach的文章:《美国人还在讨论的时候,中国已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文章指出,当今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纷纷开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且规模愈来愈大。这些项目不仅反映出这些国家目前的需求,也将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美联社根据从各国政府、企业收集到的资料,选出了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30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15个项目位于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大国,12个位于发达国家,其余3个是连接西欧、俄罗斯和土耳其的能源管道项目。

这30个项目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造价1500亿美元,比美国入选的5个项目的总投资650亿美元还要高得多。英国投资1000亿美元的离岸风力发电场项目名列第二。日本5万亿日元的DainiTomei高速公路项目位居第三。

中国在水利、公路、铁路、隧道、桥梁、大坝和能源方面的投资高达3840亿美元。文中提到的中国项目除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250亿美元的三峡工程及中国高铁建设项目。巴西入选前30位的项目是:在建的184亿美元连接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高速列车项目和113亿美元的亚马逊支流Madeira河水电站项目;印度唯一入选的是刚与法国签约的93亿美元的核电站项目。非洲只有一个入选前30名的项目,即连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1216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项目,造价112亿美元。

美国主要有200亿美元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项目,140亿美元的新奥尔良防洪工程和位于佐治亚州的两个核电项目。

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近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美国2%,欧洲5%,中国9%。中国的项目决策迅速,建设时间短。当美国人还在讨论高铁的时候,中国的高铁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将达到1.6万公里。另外,中国还以资金换资源的方式帮助一些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按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估计,在未来20年内,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达到40万亿美元。全球经济增长的重点已经转移至中国和巴西这样的新兴大国。

不少人担忧这些大项目的建设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一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上的可持续问题;二是项目的经济效益问题;三是项目建设中伴生的腐败问题,部分豆腐渣工程甚至会带来重大危害。

尽管争论还将继续,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已席卷而来。

第二篇:建设人才资源大国

建设人才资源大国

摘要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6月8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正式公布,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愿景。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才建设和人的发展观念需要更新。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成为当今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蓝本,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才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全面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世界的26%,熟练劳动力占世界的17.5%。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熏陶和不懈奋斗的经历,造就了我国劳动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追求光明、奋勇前进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空前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们要努力开发人力资源,完全可以把我国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建成一个人才资源大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人才队伍与现代化建设需求明显脱节,在满足国内外需求方面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我们对更高层次的产品经营、管理和设计、加工方面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提出了新的定义,人才需求与人才素质明显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胡锦涛同志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继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些重大战略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其中人才强国战略是“制高点”和根本保证,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缺乏不竭的动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需要观念更新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的过程,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不进行理念上的更新,就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年代,人们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一种社会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优越性,认为随着事业的发展人自然而然会获得全面发展。这种理念对社会主义的进一步

建设和发展显得后劲不足,难以培养合格和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保持人才更替的良性发展。其次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落实不够。缺乏明确的法规和制度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就无法使得人才最终落实到各项建设中去,人才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伯乐识马”式的人才使用情况对我国的人才和事业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改进人才培养、使用方式、方法,改善和提高环境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才。

二、“人才强国战略”是对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具体贯彻和落实

人才强国战略重点提出了“从人才自身发展需要”这一创新性思想,不再一味强调人在事业中的奉献和服从,而是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创新中实现人才的价值,以人的创新思想、制度的创新来发展和巩固对人和事业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动态机制为人才建设注入了适应其本质的活力。在适应国际背景和国内市场变化的体系中,人才发展的规划也必须随之改进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人才和事业的发展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二者发展机制中寻找一个随时更新的、动态的平衡点,是解决二者之间矛盾、取得预期的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注重人才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协调,依据新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使得人才的发展具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基础性的条件,才能够使人才对社会、事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协调和统一。

人才强国战略注入了对人才建设的科学内涵。在过去,对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保护都只是一些笼统的提法和宏观的概念,没有从人才成长的环境、培养的过程以及人才造就的目标和具体人才的分类使用、培养上予以准确的细化和区分,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保护上出现了一些影响人才培养、发展以及人才外流的情况。

人才强国战略对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有更合乎当今时代要求的体现:首先是对人才培养和成长环境的优化。要求。改革体制,加强教育培训,用法规来规范人才建设系统的目标,使得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和发展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是对人才建设过程和目标的统一性。此外,对人才的合理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人才外流和人才的后继乏力。为此要发展各种教育、推进教育的社会化,开辟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教育的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形成整个社会自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最后是对人才队伍建设体现出专业化趋势。人才强国战略从总体上对各类人才的建设和目标进行详细阐述和划分,有了分门别类的指导,把各项人才建设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规划,在庞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能够对人的使用和发展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既能达到人的“术业有专攻”。

第三篇:大国建设感悟

大国建设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短短几句话,点燃了无数中国人民内心的激情。也就在那一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老一辈亲眼见证了国家从经历了战争摧残的满目疮痍到现如今的繁荣昌盛,短短几十年,他们用自己的血和汗,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让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向全世界。

从制造第一辆汽车,生产第一桶石油,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的国家,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

中国发展的速度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基础建设还是经济建设,都在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基础建设,除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建筑以外,高铁一直都是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车型从刚开始的“和谐号”到现在的“复兴号”也在短短几年之间发展完备,在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同时,更是给了乘客安全舒适的感觉,比如在窗台上立一个硬币而不倒,以此突出行驶过程的平稳。

以往几天的路程,现在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就连李白惊叹比上青天还要难的蜀道,如今也通了高铁,让出行更加便利。拥有世间第一高铁里程的我们,用短短几年时间,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中国速度”!

记得2013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发表演讲,其中一个话题是鼓励美国人民大力使用美国自主制造的东西,然而在演讲的时候,一阵风吹落了身后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遮盖的是中国振华重工的品牌标识,其尴尬程度不言而喻。

当时这件事情在网上转载了很长时间,成为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笑谈,可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由衷的自豪,中国的重工业制造,如今已经面向了全世界,我们不用在依赖进口,不用受到限制的使用进口设备,我们的基础建设,更是被其他国家称之为“基建狂魔”!我们用优秀的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中国制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更应该在祖国高速发展的同时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老一辈的人知道,我们并不是坐享其成者,中国在我们一代代人的手中,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努力学习工作,铸造自己的历史与辉煌!

第四篇: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

第二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P92---P94

邯郸市第六中学 史太康

第二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2.工农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读图、对比等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有关录像、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资料。●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老师讲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还应该知道巴西还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板书: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展示问题:读课本“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二战以前巴西的经济特点?

2、读巴西工农业分布图:巴西丰富的矿产?分布地区?

3、巴西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

4、巴西农业特点: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教学过程:

1、出示资料:二战前巴西的经济状况总结巴西二战前的经济特点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读图思考:电脑展示课本P93图9.22“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哪些?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什么矿产?巴西的能源矿产(煤、石油)不多,是如何解决的?你还有哪些建议?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些?分布在何处?(3)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哪些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哪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主要的农产区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5.讨论汇总:指导学生读图读文,并以学习小组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汇总大家的讨论结果,随时进行补充点拨。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铁、金、锰、煤、石油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煤、石油等能源矿产不足,解决的办法可以展示下列示意图以便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从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和建议,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追求完整,教师要多给予鼓励、适当启发和补充。如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保护节约现有能源矿产,开发探研新能源等。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

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邻近铁矿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板书:2.主要矿产与工业

在此也可补充以下资料,一方面说明巴西的电子、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说明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

(3)巴西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巴西的主要农产区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

板书:3.农业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6.提出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巴西的主要农产区和工业中心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课堂小结]

通过本段时间的学习探讨,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今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国。

●板书设计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一、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经济发展(1)历史时期——单一经济,十分落后

(2)独立以后——拉美地区最发达国家

2.主要矿产和工业 3.农业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第五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稳步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赵雨 刘艳丽 张丽娟 赵妍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2004 年以来的连续六个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重点支持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对农村水、路、气、电、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因此,在2010年初,由行政学院几名教师组成调研组,深入白城地区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等县市,对白城地区各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十五”期间,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展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的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始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了“一个调整、三个倾斜”。“一个调整”是: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三是坚持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据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现代农业建设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白城地区来说,干旱是制约白城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市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1999年到2008年十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为315.6毫米,干旱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由原来的“十年九旱”发展成“十年十旱”。全市1200多万亩耕地,半数以上缺乏井灌条件,依赖天然降水维持生产,受干旱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玉米单产为例,1999年以来,10年间平均单产为715斤/亩,比全省低20.2%。以粮食总产为例,2006年全市粮食产量为48.7亿斤,2007年为36.7亿斤,2008年则达到63亿斤,年季间产量波动幅度超过10亿斤。持续的干旱,还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自然泡塘干涸,过境江河断流,土地碱化、沙化、荒漠化加剧,不但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农民增收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所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更为紧迫。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农村的交通、电力、供水等设施不首先改善,就很难有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繁荣兴旺;如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就很难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不足

目前,金融支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本来源,资金支持不力是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以2007年为例,全省各市(州)平均农业贷款额为36.3亿元,而我市仅为28.6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基础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期投入资金相比,我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意味着用于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并影响到我市部分偏远农村的电网改造、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开展,也拉大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包袱重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另外,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卫生室、乡村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比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部分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低,严重滞后于城市。还有就是古建文物、特色民居、古树、大树和成片林地也同样缺乏保护。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需双方沟通不到位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属于程序“自上而下”的上级政府主导型,忽视了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意愿表达,加之农户分散经营利益的多元化趋向和对政府官员考核升迁的利益驱动,导致基层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上出现了重短期轻长期,重新建轻维护,重“硬”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投入,重表面轻实效的“四重四轻”现象,农民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不能及时优先实施,不切实际的“花园城镇”、“样板农村”,却花样百出。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制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类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监督制约办法》《农村基础建设公共招标实施办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处于国家“大一统”的混乱模式,各级政府对那些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确定位,也没有具体的规划,一味依赖上级拨款。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违法考核办法,拨款的“漏损率”过高,使用率不高,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针对今年春季降水少,抗旱形势严峻的实际,本着早动手、早安排、早行动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科学规划,迅速掀起了以打农田抗旱井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乡党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向上争取到40万元的抗旱水源井配套资金,村民自发筹集20万元,乡党委拿出40万元,计划新打抗旱井110眼,增加农田灌溉面积4400亩。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为确保打井工作的有序进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打井一线建立了现场指挥所。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安排一名副乡长级领导干部负责监管工作,对打井用的管材、滤料、井沙等各种材料严格把关,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跟踪监测检查,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验收,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每一眼井,截至到4月末,所有抗旱水源井建设工作全部结束。正是由于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把做好抗旱水源井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才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庄建设。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指导

各地新农村建设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特色也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白城地区是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传统农业区,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被农业部授予“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的镇赉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产量由2005年的9.9亿斤,增长到2009年的15.3亿斤,平均年递增1亿多斤。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够年年上新台阶,主要就是缘于镇赉县能够因地制宜,从本县实际出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镇赉县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和水,然而,滔滔南下的嫩江水,始终未能改变这个县大面积干旱的自然环境,大片土地盐碱化,大量的未利用耕地成了烫手山芋。长期实践证明,若引用江水开发水田,便可一举实现以稻治旱的多赢目的。为此,镇赉县制订了“双百规划”(百万亩水田和百万吨粮食)。2006年,贯穿镇赉县8个乡镇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给镇赉县实施“双百规划”提供了机遇。到2009年底,万亩示范种植获得理想收成,其中,轻盐碱地块平均亩产510公斤;中盐碱度的平均亩产423公斤;重盐碱度的平均亩产273公斤。137户示范种植户,共收获优质水稻175万公斤。所以,镇赉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分类指导方法,是他能够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物质保障。

(三)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白城地区地域广阔,各县市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序、建设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搞好引导服务,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压任务的做法,把政府支持与农民自觉自愿结合起来,由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五)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开展新农村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辛勤的劳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建设和谐农村。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生产,培育农村新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提高收入水平,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突出建设重点和优先序,坚持把国家支持和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要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下载发展中大国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中大国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监控,通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断降低扬尘、减少土地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项目重点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这为今后五年进一步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实施意见的通知日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XXXX年是XXX建校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工程持续高潮的一年。基建工程部全体职工满怀创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拚搏奉献,工作总结范文克服任务重,时......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远景设计研究院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研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

    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三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县基础设施经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交通运输、邮电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全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 机耕道建设是农村发展机械化农业的必要条件,是顺利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重要保障。没有必要的机耕道,就难以大规模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