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内容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特点和基本走向。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深刻地影响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在教学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 教学 引领
同样是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有所不同。在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基本内容大致相同的基础上,普通中学更加侧重于学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而职业教育则更加侧重于专业教学中的技能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特点和基本走向。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深刻地影响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在教学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大致可以概括为:按部就班,不偏不倚,稳扎稳打,差强人意。所谓按部就班,就是指实行规定学制,按照部颁教学大纲,执行统一教学计划,使用指定教材,采用常规教法。所谓不偏不倚,就是指既有文化基础课教学,又有专业理论课教学,还有实习和实训,几乎面面俱到,不偏不颇。所谓稳扎稳打,就是指文化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课快快夯实,规范教学,强化管理。所谓差强人意,就是指通过两年时间的课程教学,能够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大多数学生在应知应会上都有所收获。
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不少职业学校的教学发展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奇缺,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研究流于形式等等,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普教代替职教的倾向。其所造成的必然后果就是,学生走向社会后,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成为知识上的“巨人”、动手上的“矮子”,甚至于一切要从头学起。这种严重的不适应症直接导致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致使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从而动摇了职业教育应有的社会地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降低了职教吸引力。
根结何在?就在于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引领。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重点及特点
和其他类别的学校一样,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同样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既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它是校园文化中的有形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文化形态。在职业学校,物质文化应当在自然环境、规划布局、校园建筑、内外陈设、雕塑小品、绿化美化等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方面,力求凸显人文精神和某些企业文化特质。校园制度文化,就是指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即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大多以文约的形式出现,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好坏、是非、优劣的检验评判标准。职业学校的制度文化,更多的是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以及生产实习和技能操作的规范规定。校园精神文化,表现为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风、校训、人际关系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和社会要求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校训思想,培育文化心理,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教育师生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努力追求。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当是精神文化建设。比起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具有积淀性、隐渗性和持久性特点。职业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更多地强调学校精神和职业精神,更多地培植人文关怀理念,更多地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来看,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应当具备:⑴时代性。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时而动,因时而化,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节拍,无论是硬环境建设,还是软环境建设,都要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力求新颖、鲜活。⑵实践性。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中,应当关注和突出师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主体尤其是学生在自觉实践中含英咀华,心领神会,从而化为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⑶互动性。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学生广泛参与性,在软硬环境建设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广泛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就业技能。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如果说教学发展是箭的话,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弓,有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换句话说,如果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水的话,那么,教学发展则是舟,有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缺乏校园文化的正确引领,学校教学就难免失之低位,甚至迷失方向。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引领,学校教学就会方向明确,动力倍增,反过来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笔者以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上职业学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不情愿的。他们都是以中考失败者的姿态踏入职业学校。如何让他们重新鼓足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地面对现实、反败为胜呢?以人为本,是职业学校应当树立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应当热情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搭建合适的平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回自我、找回自尊、找回自信。由是出发,每一个教师也应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和热情,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认真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只有当全体教师都如是做了,学校的教学才会定位准确,评价学生的标准才会是公允而不偏颇。
2、育人理念:德育为先。毋庸讳言,职业学校的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缺陷。因而,职业学校育人理念理当将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会学生“要成才,先成人”。除了通过人文环境、规章制度和德育队伍抓德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主动渗透德育,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强化德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
3、教学理念:技能为核。学生上职业学校,不图别的,就是想学个一技之长,将来到社会上能够找个用武之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各科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上,大胆设计,合理安排,对教材删繁就简,对实践教学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4、发展理念:创新为魂。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着眼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业和创新精神的技能人才,而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善于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环境中开启智力,培养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行为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以任务为导向,整合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觉运用成功教学法、尝试失败教学法、顿悟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激励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学生的智慧火花。
第二篇:中层干部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定稿)
中层干部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摘要】 我国医院现行的领导体制是院、科两级负责制,科主任直接受院长领导,对院长负责。科主任是医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中间层,科室是医院实施医疗服务的主体,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科主任是医院的中层干部,是医院科室管理者,是科室业务活动的组织者,是科室学科带头人,是办院方向的体现者。科室是医院实施医疗服务的主体,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科主任作为医院中层干部,其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对科室管理水平高低、医疗质量的好坏、科室成果的大小、科室人才成长的快慢关系极大,所以说,医院中层干部在科室建设与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医院中层干部的地位与职能决定了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取决于科主任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就是决定于科主任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中层干部;医院;发展中;引领;作用
我国医院现行的领导体制是院、科两级负责制,科主任直接受院长领导,对院长负责,科主任是医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中间层,是医院的中层干部。科室是医院实施医疗服务的主体,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科主任作为医院中层干部,其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对科室管理水平高低、医疗质量的好坏、科室成果的大小、科室人才成长的快慢关系极大,所以说,医院中层干部在科室建设与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中层干部的地位与职能决定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医院中层干部的地位与职能决定了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取决于科主任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就是决定于科主任的引领作用。
1.1 中层干部是科室的管理者科主任(不论是临床还是职能)是科室的行政、业务的主要管理干部,对科室工作全面负责。科室的工作质量、医德医风、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病区管理、人员使用安排、贯彻执行医院工作任务、执行规章制度、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的工作计划、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评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主任的管理水平。
1.2 中层干部是科室业务活动的组织者科主任(不论是临床还是职能)要组织全科人员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工作,使科室工作紧张有序地正常运转。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负有领导、指导、培训和促进的责任。特别是临床科室主任,既要指导下级医生进行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又要做好全科专业技术培训工作,还要组织和直接参与查房、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和其他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因此,科室管理好坏、发展快慢取决于科主任的管理水平。
1.3 中层干部是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医院业务技术水平是全院各科室业务技术水平的综合。医院的业务技术建设一般依赖于科主任的专业水平。因为科室主任是本专业的技术领导,其专业水平一般也代表着医院该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如果某科主任的专业技术水平处于本地同类医院或国内领先地位,则医院该项专业技术在本地或国内的地位、知名度将相应提升;如果全院科主任群体专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则医院的地位、知名度也会相应提升。科主任的专业技术水平是科室也是医院业务技术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此,科主任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科室的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科主任就要认真思考,找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1.4 中层干部是医院办院方向的体现者科主任是科室的行政、业务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科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思想素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全科人员按照医院的工作要求,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医院的工作目标、目的得以实现。这些思想意识形成和指导思想的树立,完全取决于科主任的执行力,取决于科主任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
中层干部的工作特点决定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医院中层干部都承担着科室的行政领导、业务主管的双重职能,这一工作职能特点,决定中层干部在科室建设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1 科主任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执行者科主任是科室的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参与医院一些重大事务的研究与决策,特别是参与科室专业技术建设与发展的决策,同时又是医院指令在科室内具体组织落实的执行者。所以,科主任既是科室工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又是院长决策的执行者。科主任能否积极主动提出合理、科学的意见与建议,为院领导科学决策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否及时不折不扣地在本科室执行、落实医院的决定,都取决于科主任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2.2 科主任工作具有从属性和独立性科主任一方面必须领会、服从和及时传达全院性的计划、决策和指令精神,结合科室的工作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要在不违背医院规划、计划、指令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对本科室日常工作或科室建设进行预测、计划、决策、实施、协调和控制,以利推动和改进科室工作。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也是取决于科主任的工作能力。
2.3 科主任工作具有思想性和业务性科主任组织科室工作时,一方面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调动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伤病人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完成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处理科室的业务工作、学术研讨、医疗纠纷等业务性工作。一个科室医护、医患关系和谐,让全科医护人员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患者愉快地接受医护的诊疗,使所有的工作人员时刻都有一种工作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的良好氛围,取决于科主任的工作能力。
2.4 科主任工作具有管理性和技术性科主任是科室的主要管理者,对科室工作的好坏负有主要的和直接责任。主任对科室业务建设、医疗质量、科研教学水平、科室效益,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管理职能实行全过程管理,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亲自参加业务学习和业务实践,负责解决危急疑难等复杂的业务技术问题。所以,科主任的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科室的建设与发展速度。
2.5 科主任工作具有现实性和创造性科主任一方面要在现行的方针政策、体制结构、设施设备条件限制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不能满足现状,要开创性地开展工作,要放宽视野,勇于创新,所以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好坏,决定于科主任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层干部发挥好引领作用
中层干部怎样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是我们全体医院管理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和不断总结、改进的工作。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它一定不仅仅拥有一个智慧的高层决策机构,必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层管理队伍,才能带出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团队。在任何一个单位,中层干部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单位的兴衰。这也是一些管理学者们所说的赢在中层。因此,我们医院全体中层干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团结在院党委周围,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好自己在本科室的引领作用。怎样发挥好自己的引领作用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观念新则思维新,思维新则方法新,方法新则有所成。科主任如果观念陈旧,思维僵化,不能用改革、发展的观念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不言自身进步,必然影响科室的建设与发展。所以,科主任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坚持正确的发展观,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现阶段笔者认为,医院科室主任要具备几个基本观念。
3.1 全局观念从微观上讲,主任要引导、培养全科人员关心科室、关心医院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论是在科内人与人之间,还是门诊岗位与住院病房岗位之间,还是科室与科室之间,我们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观念。随着我院不断发展,学科会更加齐全,部门会不断完善,各科室、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互相依赖、相互促进提高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科主任在科室领导和管理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全院整体利益与科室局部利益的关系,只有全院整体利益得以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各科室、各部门、各专业、各学科的建设与协调发展,医院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从另一角度讲,我们的视野也要放在全局的层面上观察和分析局势,在业务建设与发展上把参照物的范围扩大些,标准放高些,这样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和与别人的差别,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措施,推动我们的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3.2 发展观念我们在事业上要有所成功,必须具有积极进取的发展观念。工作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居安思危,不断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告诉我们,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今天,我们选择了医院,医院也选择了我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全力谋划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不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所以,在科室发展工作上,既要有近期打算,也要有中、长期发展计划,要不断掌握、收集与本科室发展有关的信息情报,不断培养新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取得新成果,使本科的学科建设时刻处在领先地位,赶超先进水平。
3.3 时效观念对待时间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说法是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古人也有说法,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都是强调时效观念的。科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要体现时间和效率的观念,无论是在处理事情、决策问题时,要及时果断,不失时机,否则你就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你的新东西都是别人的旧东西,吃的是别人剩下的饭,啃的是别人嚼过的馍,既无味道,又无收益。没有时效观念的人永远是落后者。
3.4 信息观念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你要想跟上时代的节拍,必须重视信息,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信息是资源,信息是财富,因为了解情况、制定目标、作出决策、制订计划,进行指挥、协调控制、改善关系等都离不开信息交流。特别是在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情况瞬息万变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或提供新的机会,或出现异常和突变,如不及时掌握新的信息,就会坐失良机,使既得利益受损。只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交朋友、多辟渠道,才能随时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反馈各种有关科室建设与发展的信息,更好地为科室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推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3.5 竞争观念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主任要树立竞争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引导全科人员积极主动竞争。竞争能迫使我们为适应医疗市场发展,满足病人的需求,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改变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竞争能使科室充满活力,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病人至上和优质服务的观念。竞争能使人自觉地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工作气氛和学习氛围,从而促进科室和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3.6 民主观念科主任不论是在科内管理上还是学术上,要发扬民主,只有让科室全体人员参与科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和实践活动,才能增强全员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只有集中全科智慧,团结全科力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篇: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企业工会必须要进行职能创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辅导,以适应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关键词】工会职能,企业,职工
工会组织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工,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工会工作必须着力于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实事求是,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我厂目前正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面对困难,工会更应该从根本上发挥作用,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鼓励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团结带领职工参与企业技改,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
一、企业工会职能内容的移位和创新
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移位和创新,为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其职能内容必须有所创新。
(一)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新的形势下,公司工会在教育方面,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但现在的思想教育总是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效益、发展挂钩,主要是为了增强职工的觉悟及团队、企业的凝聚力,以便促进职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职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薪资、福利等。例如:企业工会可以在生产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会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灵活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创新自由创新的氛围。同时,工会负责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法治教育,组织开展以”凝聚力工程”为主体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职工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娱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思想教育与企业的凝聚力紧密联系起来,这正是新时期工会教育职能的创新。.(二)要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工会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职工双赢的重要途径。当前,工会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更具时代性,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特点,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要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与企业的科技、经营、流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相结合,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创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形式和方法,设计好载体,打造工会系统的名牌,在活动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晋职晋级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培训,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态度,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现代企业中,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员都己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人员素质、技术技能等各方面的支持。不仅如此,职工的就业能力、收入待遇、发展前途等,都与其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素质密切相关。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某企业将2005年作为职工的培训年,把职工的培训根使用、待遇直接挂钩,从而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了全厂的职工素质,我们就可以
借鉴该企业的做法。
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也是职工面对“失业”危机的实际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世界的经济规则实施并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实施产业结构性调整必然带来结构性“失业”。据有关资料表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5倍,以同样的投资计,小企业吸纳就业量为大企业的14倍,这就必然要求国企职工提高素质、技能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否则很可能面临失业。加入WTO初期,我国失业率有可能比目前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7%左右。在当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提高职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实际上是对职工就业权利、经济利益的维护。这也正体现了工会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的将教育职能从政治领域想经济领域移位和创新。
二、企业工会职能实现方式的创新
面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容,工会的职能,除了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外,在实现方式上也有创新的必要和可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一)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员工参与管理重要途径。当前的治理结构理论学者普遍认为,企业应该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员工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员工也应该参与企业的管理。由于员工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谈判力量不对等,管理者独裁,经济地位无保障(理查德·伊利),很难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员工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参与,途径就是与管理层沟通,迫使管理者接受员工的意见。这种沟通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如果员工没有统一的组织,单个的员工在管理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沟通时应该有统一的组织,形成强大的力量,迫使管理层重视员工的管理意见;由于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的意见并非都是合理的,需要一个组织对员工的提议进行管理;需要有一个组织对提出意见的员工进行保护。
某市对企业员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2.6%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愿望表达不够,有62.2%企业员工渴望提高自己的主人地位。企业员工对于没有充分行使做主人的权利表示不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如果这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就会感到不满,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对企业的发展不够关心,从而可能导致积极性下降的行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了。
(二)工会要积极的实施辅助职能
由工会职能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工会职能的移位,我们可以看到:工会参与经济管理,应该有一个限度,有些工作工会起主导作用,有些工作工会起辅助作用。对起辅助做也能够的,工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不能因为企业的委托代理式管理就否定企业员工的主人地位。所以本企业员工有对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作为“职业团体”,工会是工人阶级的自发自助组织,组建工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分散的员工组织起来,以使自己有力量代表替员工说话。员工参与管理在国外己经司空见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的移位,员工素质越来越高,企业员工也越来越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参与管理,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参与管理。但是,员工毕竟不是管理者,由于员工自身素质不够、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他们的意见未必都是可行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身为员工代言人的工会将员工组织起来,以企业一个强大阶层的身份参与管理。但是,这种参与只能起辅助作用。首先,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因为工会有维护职工权利的职责。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从维护职工权利出发的,员工参与管理的目的也在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旦超出这一范围,工会的工作就不合法了。其次,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各自的职能部门,工会不能覆盖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工会只能寻找维护职工权利这一切入点,辅助职能部门完成工作。
三、结论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是工会性质的基本要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会组织的基本宗旨。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会的一切职能和工作都应当围绕维护职工的利益,反映职工的意愿这个中心展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已经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工会作为企业的一个组成部门,有责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工会的职能定位和手段进行了探讨。参考文献
1、刘世锦.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定位”问题分析.改革,2008(5)
2、李剑铭.公司化改造以来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改革,2007(4)
3、卢嘉,时勘.如何调查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开发,2007(6)
第四篇: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骨
干
教
师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我县自成立师训股以来。文教局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今天,举行首批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让骨干教师每年都不断充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在培训期间或县举行的县级公开课、展示课上,让骨干教师承担点评任务,逐步培养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应用能力;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把一些名额指定给敢于承担重担的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给他们更多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奠定更多的实战能力。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是关系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大事。倡导在校本培训中发挥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形势下,骨干教师践行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弘扬的职业精神就是骨干教师引领方向和引领作用的所在。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应该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虽然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自2009年6月已开始实施,但是全县中小学教师对其了解和认识的不够深入,为此概述一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含义、教师的成长理念和十项基本内容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含义、教师的成长理念和十项基本内容。
1、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本含义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指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增加和强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使每个中小学校既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地。
2、教师专业成长理念
我们在座的骨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引领激励、自主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能力,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二)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我们在座的各位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后要制定和中长期专业发展目标及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
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就是促进教师“学用一致”; 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就是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实践知识水平,不断自我反思,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
高中小学教师职业伦理专业化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忠诚和持续追求,大力倡导教师职业的牺牲精神、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加强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例如: 郭玉梅同志是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教师,中共党员,今年34岁。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坚持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用心感染、合理引导,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的班集体。尤其可贵的是,8年中她经历了5次开颅的病痛折磨,在人生最宝贵的生命面临巨大威胁时,她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怀着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依然顽强地带病坚持在工作一线,从未被病魔吓倒,以忠诚和执着书写着生命的传奇。郭玉梅教师曾说过:“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对忘我和奉献的最好诠释。
为了大力学习和弘扬郭玉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激励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现将郭玉梅同志的事迹以附件的形式转发给大家,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
(四)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虽然我们骨干教师倡导教师职业的牺牲精神、责任精神和奉献精神,但更应该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六)构建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
(七)构建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
(八)建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我们在座的骨干教师要切实担当起本校及乡镇导师的重任,大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九)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
(十)构建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运行载体。
二、骨干教师的标准
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实际工作,骨干教师的标准大体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德,提倡为人师表,行为示范,提倡爱学生、爱事业,视学生和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提倡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二是学识和专业,要求专业知识精深,相关学科知识通晓,到达精一门,通两门,晓三门,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力,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为改变过去只单一实行国家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单
一、培养模式单一,影响了多层次、多元人才的涌现、桎梏了人的创造力发展的局面,为了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国家课程包括那些?地方课程包括那些?校本课程你们开发了那些?以后有什么打算?
国家课程包括:(初中)现在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现在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民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
(校本课程”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如:《安全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地方课程;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设置校本课程,如:《美丽的窗花》、《魅力顺平》等,可立足顺平桃花、王氏庄园、尧乡故里等,如:桃乡地理——桃乡历史——桃乡经济——桃乡人物——桃乡旅游——桃乡文化——桃乡特产——桃乡管理。
三是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和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骨干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四是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
型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五是注重积累和学习,有自己教学“ 理论” 和实践的升华,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在某一个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教师或者名人。(每月撰写一篇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研究实践等活动中发生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来引导教师追寻的足迹,提高教师自我反省能力和科研兴趣,培养教师研究自信心,养成写作的习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骨干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
现在我们呼唤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留下精彩的华章,留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而奠基呢?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国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专家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课程改革正是呼唤这样的课堂。
(一)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建构这样的课堂
(1)从形似建构这样的课堂。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造传统的课堂,已经提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程间整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让课堂互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通过观摩课例,研讨交流、亲自实践等形式,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教学人性张扬,场面热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方式的主角,互动、生成、体验、整合等教学策略成了教学的新宠,你真好、你真棒、你想说什么等教学用语让孩子找到了“自信。”
而当我们正在为自己的课改成果高兴的时候,一些学者专家和一些一线教师对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质疑:课程标准研制中,缺乏对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西方化”倾向严重,缺乏中国本土的内化,课程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教材城市化倾向严重,很多内容脱离农村学生实际。难道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问题吗?其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层面和实践层面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就是以说代练,以动代思,以整合代学科,以形式代本质-----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力普遍下降,学习的意志品质有所下滑。
(2)从神似中建构这样的课程改革的课堂。这种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实效的课堂,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积淀学习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课堂,这种课堂既有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又有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体现和落实。我们需要高水平的示范课(“磨课”是优秀教师的专利),更需要常态环境下的真实有效的课,为此我们提出了“常态环境下落实课改理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常态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以集体备课为引导,以教师个体设计为主角,建立的各学科较为优化、有效的,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这些理念、策略、方法等能够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借鉴或者复制,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份。
我们提炼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学生参与,体验生成-----信息反馈,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维提升----深化提高,拓展创新。
(二)课堂教学策略:
(1)、有效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提倡有效学习,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选择,处理好自主与接受、探究与结果、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不能够一味地自主、合作、探究。该讲评的老师一定要精彩地讲评,该总结规律、结论的一定要总结规律、结论,该独立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决不能够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2)、目标导向策略:教学要有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要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以过程和方法目标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有机渗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学生奠基未来生存能力的储备过程,然而价值观的形成、能力发展的共同载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就显得很苍白,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课堂教学在重视过程和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同时,也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某些学科甚至还要侧重一些。(举例说明)
(3)、学科为主策略:课程需要综合、整合,但是在学科教学的时候,应该有学科的味道,没有了学科的味道,还叫什么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学科教学以学科为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
是将来,都不会过时或者是错误,错误的是我们丢了西瓜,捡芝麻,有时连芝麻都没有捡起来,坚守住学科教学的主旨,把握住学科教学的特有魅力和规律,是学科教师教学的底线,一个连学科教学都教不好的人,还何谈学科间整合,以及课程的纵向综合。我们不否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突出学科教学地位重要的同时,也要给课程间的综合以及整合留有一席之地,这才是我们倡导的课程观。
(4)、“双主”教学策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格局,形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局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却理解为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喜欢方式或者心理需求为目标,学生做的对错都一味表扬,学生的判断有误也不加以纠正,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也不加制止-----,其实这是对主体地位落实的一种严重扭曲,其实真正的尊重主体,应该是表扬中有期望、鼓励中有扶持、合作中有独立----。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主导和主体相互启迪、相互提高,共同生成的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其实还应该加上这样的话,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者,是思维的引导者,差错的矫正者,是非的明辨者-------,唯有如此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才不会顾此失彼,成就了一些浮华之风,无论何时双主教学策略永远都不会成为被抛弃的教育智慧。
(5)、资源优化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现在各校有大量的资源,主要有图书室的文本资源(教学设计、课例、优秀教学论文、教学经验等)、光盘资源(每年购置几千元),卫星下载资源,由于受媒体中心论,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影响,在资源的使用上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不是从有利于教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角度选取资源、整合资源、而是从华丽、美观、热闹的角度选取资源,课堂教学成了电影放映,课堂教学结束学生记住的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自己的兴趣兴奋点,因此我们鼓励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跨越。
(6)、适度的练习策略: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就是讲练习和复习的重要,这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我们不能够抛弃,反而还要继承,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而今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将练习简化为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脑,很多教师甚至不设计练习、没有练习,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行为。为此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给练习应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要“学、讲、练”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反馈矫正,课外布置适量巩固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才是沧桑正道!
(7)、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我们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沉痛的教训。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教材为主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深度的解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智者,有
一句话讲与智者对话,自己也会变成智者。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对文本、对教材、对自己的超越,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校本课程,成为使用教材的智者,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基本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与探索,推出一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课堂,比如读书汇报课、思维训练课、学科整合课、作文指导课、综合实践课等,这些课活而不乱,思而不死,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舞台。
(三)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什么是好课: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为此,教师应清楚好课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意识地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切实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
(1)、好课有德。课堂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这样的境界。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的知识,其实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使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有德不是指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指:关注学生学习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学生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
(2)、好课有效。有效是衡量好课的重要指标,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3)、好课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但是动态生成还是要有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对游离教学目标较远的学生及时调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
(4)、好课求真。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优秀的学生。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几多“瑕疵”,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教师就是在挑战、疏漏、欠缺中不断反思与修正中进行专业成长,生成了自己的 教育智慧。
提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和鲜明的教学个性。
一名教师要想成为骨干教师,进而在成长为名师,就要走一条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磨砺的探索者之路,俗话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为名师更需要这样的磨砺和锻炼。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关注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聚焦课堂教学就是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地接近课程改革的理想和信念,让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天地中,尽洒智慧写春秋!
四、骨干教师要成为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中的引领者
(一)用学习之源奠基起进行研究之基
进行研究和所谓的中小学科研,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毕竟不是像课堂教学一样轻车熟路,驾熟就轻,可复制,可搬运,可粘贴,科研和研究毕竟是以解决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显性的“科研成果”为价值取向,为此进行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了解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掌握必要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提出假设并加以加以验证,进而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必要的成果,因此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积累,厚积而薄发,是进行研究和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必由之路。那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如何学习呢?
(1)骨干者,必是善学者。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师者”“学者”也。作为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将读书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就像女同志喜欢穿时髦的衣服一样,在不同的时令和季节读什么样的书,做一个有“功底”的教师。要读书,就要读好三类书: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这是“咬定”之本,“学问”之本,为实力;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这样“激扬”之本,“研究”之本,为“潜力”;读好文学修养类书,这是“超越” 之本,“学者”之本,为魅力。(如:《人民教育》、《中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与
实践》、《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新教育之梦》、《反思教育习惯》、《如何读一本书》、《与鲁迅相遇》、《美学四讲》、《生活的艺术》。
(2)骨干者,必是善行者。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要学习老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学习身边骨干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使自己在不断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
(3)骨干者,必是善实践者。大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专门机构的教育科研要“上天入地”,那么,中小学一线教育科研应当是“赤足走在田埂上”。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一要扬起旗帜,“让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内在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为各项改革和实验的弄潮儿;二要坚定步伐,“让教育科研回到基础教育的娘家”。
(二)在行动中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1、坚守工作学习化。用“大教育科研”的眼光看,教育即学习,学习即科研。因此,一线教育可开展的首要原则是“工作学习化”------把工作当作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教育当作科研,在科研中 14
教育。使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使“本是同根生”的“教学”、“ 教研”同步发展。
2、寻求问题课题化。“一线”的课题必须来自“一线”,并直接为“一线” 服务。让困惑凝聚成问题,让问题升华成课题。一线教育科研要的就是问题化的课题和课题的问题化。因为一线教育科研指向的是问题的解决。生成问题即生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问题解决。
3、提倡成果多样化。在很长时间,一谈到科研成果,就理解成狭隘意义上的写论文。其实生成成果的目的是要让教师激活研究因子,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学就是研究,教师与生俱来就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开发者、反思者、建设者,是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即能够“传言”又能够“立言”的思想者。有了这样理念,就应该允许并鼓励教师不拘一格进行“个性科研”、“另类科研”。对于骨干教师,给“空间就是给发展”。提倡“成长即成果”,不管何种形式,只要有利于发展,有益于改善教育状态,均认为科研成果。唯有如此中小学科研才能够呈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生动局面,才能真正成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伴侣!
我们骨干教师要通过四个平台(网络平台、展示平台、交流平台、科研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全方位保障,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形成教学素养。实施“八个一工程”,每位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 15
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
五、师徒结队引领,互助成长
我县自2008年9月与保定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文教局领导刘四代主席就顶岗实习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实习生与我县教育发展的双赢。不但为实习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的良好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顶岗实习的作用
(1)顶岗实习解决了所在校缺编问题。缓解了师资压力;(2)顶岗实习给所在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顶岗实习生的到来促进了所在校教研工作的开展;(4)顶岗实习生的先进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下面我就河口乡西河口学区两期顶岗实习生工作做一回顾。(李微微、刘晓琳;董世潇、崔月;耿小伟、刘红伟、张帆)她们都是怀着两颗心——恒心、爱心走进了课堂,负责三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并兼四年级英语教学。
我校坚持以“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精神,开展了实习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我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指导教师为成员的 16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顶岗实习生的督导、检查、管理工作。
二、教学管理
1、校长、教导主任及指导教师每周对顶岗实习生听课,做到了及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通过指导,我校李微微、刘晓琳;董世潇、崔月真正做到了从会学到会教、由教会到教好的良好效果。
三、成绩
三年级在本乡获前三名,董世潇、崔月、刘红伟都获得优质课荣誉称呼,董世潇的四年级英语在本乡获第一名。
总之,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师徒结队,不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去年,我县新招聘一批特岗教师进入教师队伍,为我县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为了使特岗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快速成长为合格的教师,以促进我县教育快速发展,我县文教局师训股和继管中心于2010年4月28日对62名特岗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在顺平县逸夫小学进行。本次培训以抓特岗教师基本功为重点,提高特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全面贯彻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通过说课、听课、点评、指导、讨论等手段,促进特岗教师业务文化水平快速提高。培训形式是专题培训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示范观摩与点评讨论相结合;任务驱动与实践相结合;说课、献课与专家讲座相结合。
本次培训是在文教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师训股周密组织、继管中心精心指导、逸夫小学积极配合下进行的。师训股崔新福股长亲自组织,周密安排布署;继管中心主抓业务的杨瑞良副校长和教务处李振栓副主任带领继管中心7名教师到会指导。培训开始,62名特岗教师按语文、数学、英语分三组听了逸夫小学三位骨干教师老师的示范课,分别是:薛丽娟老师上了四年级语文第19课《生命 生命》第一、二课时、吴雪娜老师上了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周丽娜老师上了三年级英语第18课《New and Old》;课后,按学科分组进行说课、点评、交流、总结等:首先由上课的老师从设计思路和意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本课的成功和败笔等方面进行说课和反思;然后由继管中心和教研室的老师从总体到细节、从三维目标设计到目标达成效果、从老师基本功到师生互动、从过程环节到时间安排、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方法、从课堂容量到课堂气氛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了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寻访;接下来所有听课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由师训股的领导进行总结,向讲课的老师表示感谢,对特岗老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本次培训,针对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训教师热情高,学习认真,受益匪浅,效果显著。通过培训,这些特岗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们也进一步熟悉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了解了说课、校本教
研、课堂教学等环节的基本实施方法。这次培训对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我县各科教学中坚力量起到推动作用。
新教师的成长迫切需要校内、县内成熟的有经验的校级、县级或省级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带教。因此,提倡由县或中心校真正启动“师徒结队”活动。由一位骨干教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骨干教师。在“师带徒”的过程中,采取“四课联动”引领的方式进行帮带,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甚至成为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
所谓的“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参与 “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速了成长步伐。
六、骨干教师要成为网络交流的引领者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让先进地区的的教育资源,通过国家构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传
送到最需要的边远地区,使教育资源达到“优质化”、“近距化”、“实时化”(指导思想)
文教局于4月20日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欲通过远程教育让教师掌握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和光盘技术,弥补教材,认知缺陷,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缩短城乡差距,减少资源浪费,达到资源共享。
骨干教师可利用有利时机在教育区域网开设交流板块,这样,骨干教师不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无拘无束在交流平台上,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体会,问题及困惑等与教师互动交流,还可以将吸引更多的普通教师参与,这样既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为骨干教师提供了一个与更广泛的群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个机会,有助于骨干教师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各位老师:我们既然是被教育部门认定的骨干教师,我们就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如此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践行的是为孩子幸福人生而奠基的事业,我们的心还小吗?我们发展的舞台还不宽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就让我们在顺平教育的蓝色之海中遨游!在顺平教育的天空中翱翔吧!竹杖芒鞋轻胜马,只管攀登不问高,当我们在教育的沃土上尽洒智慧和激情的时候,也就在此书写着自己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我校之所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作为调研课题,是因为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反映的是学校基础工作的两个侧面,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规范、群体作风无一不由校园文化所决定,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工作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缩影,是一面直观的镜子,能给人一种清晰明了的感觉,而学校管理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和精神环境氛围,我校自确定这一调研课题后,认真分析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将校园文化定位为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本学期在调研的同时,我校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现将本学期的落实情况向教育局进行汇报。
校园物质文化的营造工作
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校园物质文化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我校正值新教学楼施工期间,学校在物质文化的营造上主要以北教学楼为主,在进行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时,学校特别强调了文化意识,注重考虑如何发挥各种设施的隐性教育作用,使之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让文化建设为管理服务。如北教学楼正门的墙壁做的主体墙上就对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活动,如何对待事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走廊文化的设计也分了三个板块,一楼为规范廊,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儿童画的形式融入各种情景中,让新入校的学生通过对鲜艳的儿童画的理解,就知道自己将如何去做,二楼为成果展示廊,近年来各种大型活动、素质教育的成果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以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对提升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楼为成才廊,在楼梯口,悬挂着我能行的宣传栏,鼓励学生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行,走廊挂着各国科学家及名人的画像,时刻提醒学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才。走廊文化的设计力争使每面墙会说话,都为师生的发展服务。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后斥资添臵了铜管乐器,学校内架设了校园局域网,为教师查找资料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提供了保障。
校园制度文化的营造工作
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规范性、组织性,它是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本学期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我校对以前的规章制度进行了细致地梳理,废除了不符合学校实际地旧制度,根据课改的理念对以往的制度进行了修改,新修改和制定的制度严格中不失人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增强了学校管理的有序性,对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强有力和推动作用。本学期我校修改和制定了《班主任常规工作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升降国旗制度》、《班级常规制度》、《上课制度》、《备课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考勤制度》、《看护费分配制度》、《教育教学工作量化标准》、《总务人员工作职责》等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制度,同时加大了落实的力度,这些制度的出台使师生工作和学习行为有了遵循,营造了一个全面有效的在制度约束下的管理网络。
(2)突出了制度的文化性
没有制度的学校绝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校,但光有制度不追求现代管理的学校肯定是一所工作呆板、没有生气的学校。因此我校在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强调了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将其与具体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将“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规章制度,让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又能充分分享自尊,学校在执行奖励处罚时也注意到文化的因素。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经常性的学生、班级颁奖仪式等,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校园精神文化的营造工作。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在实践中,我校采取了:
(1)确定学校的办学宗旨
在机遇与挑战,改革与竞争并存的今天,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一所学校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面对市场竞争的大环境,我们确立的办学宗旨是:树立一个全新的学校形象,致力建设普通大众的高品位,有名望的一流学校。制定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培养目标。并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了五大意识,即忧患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同时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要树立五种意识:在群众之前的公仆意识,在群众之中的公民意识,在群众之上的领导意识,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实践证明这些理念对学校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通过主题活动、开设第二课堂活跃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学校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每周升降国旗仪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开设了管乐训练队,田径训练队、篮球训练队等,近一年来,我校参赛的合唱比赛、器乐比赛均在市里获一等奖;体育队在市中小学运动会上夺得两次第二名,由于学校采取种种措施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大家以校为荣,时时牢记为校争光,团结守纪,求实创新,爱国爱校,争创一流的校园精神正在我校逐渐形成。
(3)通过班集体建设,校园礼仪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班级是学校中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实践中,我们狠抓班集体建设,以“五爱”为基本内容,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由于老楼将要拆除,走廊文化建设无法投入,我校就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学生自办的小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园地,为学生增加阅读量的图书室角,为学生形成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刻苦认真、探索求知、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奠定了基础。
其次,通过班主任工作,周会、快乐十分钟广播站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值日师生在校门迎侯、互致问候;放学时学生排成路队出校门等也是沿袭形成学校文化传统,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在调研中发现,我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由于客观原因所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结合实际谈几点我们的想法:
(1)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制订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进与丰富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新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还没有全面系统地将其加以考虑,校园文化创建工作在实行时是看一步,做一步,缺乏理论的指导,缺少连贯性。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系统地规划和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指导今后工作,形成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创建工作的新思路,是我们今后所要考虑的首要工作。
(2)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均衡发展问题。
一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物质建设层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校园绿化工程在我校的启动,新楼的即将落成,今后,学校还要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整治和美化校园环境,在校园内兴建更多,更好的教学、生活和文化体育设施,以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品位、档次。
其次,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树立全员意识,完善政策导向,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和健全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教师的激励竞争机制,加强学生的道德纪律教育,形成教师严谨教学,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良好风尚,使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制度、精神三方面均衡协调发展,通过整体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随着新楼的落成学校还要谱写校歌,树立各种伟人、名人雕像,优化校园环境,从而使师生在这些稳定传统的熏陶下,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另外,还要抓住学校优秀毕业这一有力资源,宣传那些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的校友的事迹,造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让校风、校训、校徽、校歌、塑像等学校中的象征性事物发挥育人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这些学校象征深入人心,成为激励广大学生前进的动力。
(3)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
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锻炼和提高的大舞台,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超越第一课堂教学的范围,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指导。因此,广大教师要提高建设校园文化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努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的水平。学校管理层也要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在教师中物色和培养一批素质好、有才能、有组织能力的积极分子,使他们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带头人和组织者。这样做既可通过他们带动广大教师、学生参与活动,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可以使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锻炼成长。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无形资源,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属性的概括,是学校的管理之魂,其潜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是一种必须的手段和途径。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校园文化发挥其作用,才能使学校管理工作向更科学、更规范、更标准的目标迈进。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雪松小学 闫玉坤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