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器乐(口琴)教学在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浅谈器乐(口琴)教学在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内容摘要:
本文围绕二期课改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项基本能力,探索以口琴教学为手段,引领学生饶有趣味地参与音乐实践,获得正确而直观的音乐体验,勇于个性化地展现音乐才能,不断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口琴,音乐审美能力,引领,新课标。
正文: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个人的悟性固然重要,师傅的引领与点化则犹如画龙点睛般不可缺少。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就有这样一位好师傅——口琴。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而审美教育又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个体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必须依托于音乐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依赖于学生运用音乐独有的形式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从三年级起学会一件有固定音高的常用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正是把器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途径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手段。
教学乐器能否入选小学音乐课堂,主要受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和外部的社会环境的条件制约。通过实践,我选用了口琴进行教学,这不仅因为它价廉且便于携带,更由于它的“三性”——音准的稳定性、吹奏技巧的易学性、自身音色与学生演唱音色的协调性。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口琴作为学具,如同使用拐杖一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吹奏活动,体验演奏的乐趣。
二期课改摒弃了以往纯知识性、技巧性的技能训练,而把学生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宽泛地上升到音乐审美能力的高度。这并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丢弃基本技能,而恰恰是进一步扩充了“双基”的内涵。众所周知,离开了音乐固有的艺术语汇,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表达方式,我们根本无法欣赏和理解传承的经典,无法诠释和演绎喜爱的作品,当然更无法进行新的自由创作。所以,《课标》的总目标中清楚地把知识与技能定义为“音乐基础知识和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我在口琴教学的研究中,也致力于从审美能力发展的四个方面去发现其特殊的价值,发掘合理运用的有效方法,使口琴成为音乐课堂的神奇魔棒,能潇洒挥舞、点石成金。
(一)、作为音乐感知实践的一种有效载体,口琴在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成为学生形影不离的小老师。
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学习最基本的能力,是进行其他音乐活动的基础。在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有两点我觉得应特别注意:其一,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呈反复性、螺旋性地上升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才得以实现。而多样化的方式会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实践中。其二,音乐的感知是一种综合的审美能力,特别在小学阶段,各种感官直觉、想象力和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独立分割开来。根据这两点经验,从三年级开始我就用口琴来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我常利用口琴音高固定的特点做“听听、吹吹”的游戏,来加强学生对音高、节奏、和声方面的感知。
例如,按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情境,做听音练习,学生吹出听到的音高或简单旋律。由于配合了情景,内容常换常新,但具体方式仍因其延续性而较为简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吹出的音高总比唱出的音高更具音准效果,先听后吹,吹后再唱,学生对音高的把握力大大加强。
又如,用相同的音高、不同的节奏为不同的音乐形象吹伴奏,根据不同的情绪或不同风格的乐曲、歌曲而调整吹奏音色等。这些短句吹奏的难度不高,但加入了情感与形象后就忽然生动了许多,学生在较易掌握的吹奏中把音乐吹活了起来。较之技巧的掌握他们更多的是在感知音乐,口琴引导着他们由浅入深地感受和领悟了音乐的美。
不少音乐知识点的学习,用上口琴,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年级教材《黄昏》和《钟声》中轮唱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初唱时各声部的独立性常常会把持不住。用口琴带唱就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口琴的帮助,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卡农”形式,在反复轮奏熟悉后就能稳定地唱出轮唱效果。
(二)、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口琴也以其演奏拓展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评价。
在鉴赏的开始阶段,勿容质疑应采用静心聆听的方式,屏弃其他感官的打扰,以纯净的音响效果呼唤学生的情感共鸣。紧接着老师就将在不断地反复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音乐作品,最终内化为自身的审美经验。这个关键的转化过程,决不能局限于“听”作为唯一的体验方式。特别是现有的听赏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器乐作品。想要熟悉进而理解乐曲,熟悉主题旋律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环节如果采用口琴,就能较好地达到熟悉的目的。
较之于想象,吹奏更外化;较之于律动,吹奏更贴近主题;较之于演唱,吹奏更准确细腻;较之于言语表达,吹奏更接近音乐本质。例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我先指导学生吹奏了主题乐句。然后,通过看图伴奏的方式,引导他们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进行变化吹奏,模仿描绘乐曲中彝族青年们对歌、跳舞、狂欢等的不同场面,使他们在熟记主题旋律的同时体验了音乐情绪的变化,身临其境地融入到乐曲表达的内容中。由于自己要吹奏,学生就会更专著地去听;也由于参与了吹奏,学生能洞察到乐曲中更细微地变化,理解音乐的内涵。
当然用口琴吹奏乐曲,常常会涉及到调性和技巧的问题,所以运用时要注意因材因人适当调整。
另外,对于鉴赏涉及的内容,我认为应更宽泛地来看待。欣赏曲要鉴赏,歌曲及游戏的音乐旋律是否也有鉴赏的价值呢?我常在歌曲学习及完成课后练习时,利用口琴吹奏来进行歌曲处理和展示习作的效果。我觉得这同样是一次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好机会。通过相互的比较,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评价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反过来还能对歌曲的演唱和练习的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三)、在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发展方面,口琴凭借自身的魅力,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平时经常应用于音乐课堂上的唱、奏、舞、诵、演等表现手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唱与奏是最接近音乐本体的表演方式。因为只有它们不折不扣地依照着曲谱上音乐符号的原有含义,运用乐音的形态予以再现,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作曲家本来的意图。更胜一筹的是乐器具有人声所达不到的音域、力度、音色、和声等的表现力。所以在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中,乐器是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除了通过用口琴完整地吹奏歌曲、乐曲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口琴来吹奏歌曲的前奏、间奏以渲染意境、增添情趣,或者选用音响模仿、编配伴奏的方式降低技巧难度,提升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使各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的表现力都得以增强。比如在四年级教材《小老鼠找朋友》中,我就按学生的吹奏水平把歌曲的旋律划分成歌词旋律、间奏旋律,并安排在前奏中加入老鼠的叫声、啃咬声等音响模仿,任学生自己按能力与喜好选择吹奏。由于程度适合,学生兴趣昂然,热情参与,各段落都吹奏得惟妙惟肖,达到了较为成功的表演效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乐器演奏对学生间合作能力的加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多人齐奏,还是分声部合奏,口琴常常会在瞬间把同学们彼此配合帮助、相互谦让调整的团队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不断督促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吹奏出和谐而悠扬的乐声。
(四)、在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口琴更显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二期课改推陈出新的重要理念。《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并切合实际地把培养目标定为“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激励学生敢于创造,帮助学生学会创造”。从中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追求的不是有多少成功的作品,注重的恰恰是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发求新求异的兴趣,树立创造的勇气信心,掌握创作的语汇、方法,积累一些能把知识、技能、信息“重新组合”的经验。
作为一种具有固定音高的常用乐器,口琴以其简易的吹奏技巧和稳定的音准效果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操作平台。采用口琴进行创作实践,从其源头上起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音效条件,如同一位大家闺秀,系出名门,气质天成。鉴于口琴的特性,不管是音响探索、即兴创造,还是音乐创作、综合活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总是紧紧围绕着音乐本身,很自然地包含了音高、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
我对口琴创作的指导喜欢从细微入手,由小及大,由简到难。从学生拿到口琴,接触了一个八度的音阶起,创作实践就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最初,学生拿着口琴,最爱随性乱吹一气,我却并不横加指责,严令禁止,而是把它看成学生原始的创作冲动,巧妙地加以疏导利用。我经常在课上留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他们“乱吹”的成果,然后让其他同学各抒己见,比较、评论,最后老师根据情况稍加点拨、指导。有时,我还会提供些接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如《上学、放学路上》,《高兴的时候》,《电脑游戏》等,供他们自由创作。
看似不经意地吹,一旦有了表现、比拼的机会,就变成了有目的的创作。因为曲调不受限制,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很强烈,创作的短句、简曲也十分个性化,富有情趣。由此,他们不但大大提高了课后练习的积极性,而且逐步培养起了一种创作的意识和创造的信心。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点评,他们学会了分析、辨别,创作时开始尝试有意识的思考,并渐渐过渡到音乐构思,形成良性发展的状态。
“耳乐和声,为制金石丝竹以道之。”口琴虽极为简朴,却常能与人相随左右,终身为伴。把口琴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但让学生了解熟悉了口琴乐器本身,而且它引领着学生们自由驰骋在音乐审美的世界中,感受体验美的内涵,丰富完善美的表现,探索创造美的新形式,使之成为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美的追求者。
参考文献;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 《以情优教》卢家楣
上海人民出版社 《音乐美纵横谈》程民生等
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二篇: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意识
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意识
课标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学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告诉我们,音乐教师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者,不仅仅单纯向学生传授音乐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音乐能力。
器乐教学作为一种全方位的音乐教学活动,是眼、耳、手、脑的协调动作。实践证明,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试从就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的做一个浅显的阐述。
一、在器乐作品赏析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一)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无论欣赏器乐录音还是欣赏现场演奏,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去除任何杂音,让心安静下来。当然,这些习惯不是一日所能养成,需要在音乐教师精巧的设计之下,悉心培养才能完成。例如,有这样一节器乐欣赏课,教师让学生们欣赏器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师先在初听前给学生号角的音响,学生一下安静了,教师设计了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初听(乐曲中有些什么特别的音响,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有了目的后,仔细在音乐中捕捉,于是他们听到了号角声、听到了欢笑等等,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入乐曲名称进行更深层次的听赏。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器乐欣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音乐也不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器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二、在器乐演奏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一)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良好的演奏姿势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演奏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首先要结合器乐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演奏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歌唱的要求比较类似,要求站立垂直,精神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演奏,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另外,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掌握好缓吸缓吹、缓吸快吹、快吸缓吹、快吸快吹的基本演奏呼吸练习法。
(二)培养扎实的演奏技巧,打下审美基础 器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演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演奏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器乐表现力,进行演奏的基本技巧、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基本练习的重要性不能忽略。它除了提出学生位置及方法外,目的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教师就以饱满的激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趣的音乐氛围,并体现“情”字的诱导过程。即,练习曲的选用要与所学乐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相匹配,以便把学生的感情“领”入作品中,做到“情”字贯穿音乐课的始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掌握了断、连音相结合的演奏方法,还为演奏处理打下很好的基础。演奏得正确、熟练、每支练习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习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粗暴式演奏、不按指法规律、随意换气等演奏等问题,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当然,器乐教学过程中也不要过于强调技能技巧,重视演奏技巧是为了提升审美的演奏能力,教师同样要重视在演奏中以情带声。脱离了审美的器乐教学将会使乐曲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挖掘乐曲本身所存在的内涵来进行渗透教育,通过音乐旋律的色彩、力度和速度,去演绎每一首歌曲,使器乐教学真正达到审美的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在演奏实践中体会作品情感
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然而轻松地流露其真情的演奏,是教学中的真正难点。充分利用完整的音乐形象,以情激情、双情渗透式教学,将会使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音乐教学的最佳境界——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触动连觉,启发学生情感之源,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演奏示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引导其主动入境。他们不可以从教师的导言中了解歌曲的背景,还可以从教师演奏中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演奏听赏:如果说教师的第一次演奏其目的是感染学生,那么乐曲的再次听赏则是为更进一步地感动他们,使其更深一层地去体会音乐情绪,提高学生注意力。乐曲分析: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交流的最关键环境,也是一节音乐课中师生教学活动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学生体验、讨论、总结、归纳作品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旋律线的走向,最被感动的旋律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用意。根据乐曲所抒发的情感,选择哪种演奏方法、吹奏力度去处理,才能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意境,带领学生从中挖掘出较深的思想内涵。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启发、引导及以点带面的形式,发挥群体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够满意自我答复的良好条件,即启发、调空好问题的关键处,并对学生的看法做到不轻易否定,保护学生的自信,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促进师生之间以琴音之交、以心音之和的朋友式的关系。此环节的正确处理,在学生整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较长时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内在的情感体验,且它是隐蔽的、长久的、有效的。
三、在创编主题活动中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摆正自己的位置,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实践,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情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带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音乐是创造的艺术,教师要合理结合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创造活动,巧妙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形象地激发,抓住学生瞬间的直觉感,培养即兴创造,鼓励学生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精心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学生的直觉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器乐创编教学要的是孩子们对音乐瞬间直觉的创作灵感,而不是排练再排练的精彩表演。我看过成外附属小学的一节器乐创编课:教师用报纸、布条将自己打扮成原始部落的居民形象,课前请学生带来了各自准备打击乐器(自制沙锤、三角铁、石头),教师原始部落的形象,时而稀疏、时而密集、时而跳跃、时而沉重的鼓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围着教师,体会着,敲击者着,想象自己成了原始部落的居民在音乐中尽情的自由地舞动、敲击。教师演奏得陶醉了,学生舞得更陶醉了,这个场面十分闪亮。又例交大附小的另一名老师上的“爱劳动”单元,有一个学做的创造活动,教师找了一些扫帚、抹布、水盆、拖布等创设了一个劳动情景,然后请学生们考试大扫除,发挥想像,玩一玩,制作各种音响。于是玩着想着,创作结果是让人惊叹不已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法估量的,他们用扫帚和和拖布发出了的“刷刷”“嗤嗤”声,让水盆敲出欢快的鼓声,让抹布摩擦发出了“沙沙”等等。欢快而幽默的劳动场面顿时呈现在眼前。此时,教师真是无比佩服和赞叹。即兴创作之火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个高潮,留下了一个个教学的闪亮点。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我们在器乐教学中多思多想,就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培养造就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音乐能力。
锦州市义县九道岭小学
张 丽 梅 2010年6月12日
第三篇:中层干部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定稿)
中层干部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摘要】 我国医院现行的领导体制是院、科两级负责制,科主任直接受院长领导,对院长负责。科主任是医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中间层,科室是医院实施医疗服务的主体,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科主任是医院的中层干部,是医院科室管理者,是科室业务活动的组织者,是科室学科带头人,是办院方向的体现者。科室是医院实施医疗服务的主体,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科主任作为医院中层干部,其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对科室管理水平高低、医疗质量的好坏、科室成果的大小、科室人才成长的快慢关系极大,所以说,医院中层干部在科室建设与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医院中层干部的地位与职能决定了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取决于科主任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就是决定于科主任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中层干部;医院;发展中;引领;作用
我国医院现行的领导体制是院、科两级负责制,科主任直接受院长领导,对院长负责,科主任是医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中间层,是医院的中层干部。科室是医院实施医疗服务的主体,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科主任作为医院中层干部,其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对科室管理水平高低、医疗质量的好坏、科室成果的大小、科室人才成长的快慢关系极大,所以说,医院中层干部在科室建设与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中层干部的地位与职能决定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医院中层干部的地位与职能决定了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取决于科主任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就是决定于科主任的引领作用。
1.1 中层干部是科室的管理者科主任(不论是临床还是职能)是科室的行政、业务的主要管理干部,对科室工作全面负责。科室的工作质量、医德医风、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病区管理、人员使用安排、贯彻执行医院工作任务、执行规章制度、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的工作计划、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评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主任的管理水平。
1.2 中层干部是科室业务活动的组织者科主任(不论是临床还是职能)要组织全科人员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工作,使科室工作紧张有序地正常运转。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负有领导、指导、培训和促进的责任。特别是临床科室主任,既要指导下级医生进行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又要做好全科专业技术培训工作,还要组织和直接参与查房、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和其他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因此,科室管理好坏、发展快慢取决于科主任的管理水平。
1.3 中层干部是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医院业务技术水平是全院各科室业务技术水平的综合。医院的业务技术建设一般依赖于科主任的专业水平。因为科室主任是本专业的技术领导,其专业水平一般也代表着医院该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如果某科主任的专业技术水平处于本地同类医院或国内领先地位,则医院该项专业技术在本地或国内的地位、知名度将相应提升;如果全院科主任群体专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则医院的地位、知名度也会相应提升。科主任的专业技术水平是科室也是医院业务技术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此,科主任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科室的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科主任就要认真思考,找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1.4 中层干部是医院办院方向的体现者科主任是科室的行政、业务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科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思想素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全科人员按照医院的工作要求,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医院的工作目标、目的得以实现。这些思想意识形成和指导思想的树立,完全取决于科主任的执行力,取决于科主任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
中层干部的工作特点决定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医院中层干部都承担着科室的行政领导、业务主管的双重职能,这一工作职能特点,决定中层干部在科室建设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1 科主任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执行者科主任是科室的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参与医院一些重大事务的研究与决策,特别是参与科室专业技术建设与发展的决策,同时又是医院指令在科室内具体组织落实的执行者。所以,科主任既是科室工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又是院长决策的执行者。科主任能否积极主动提出合理、科学的意见与建议,为院领导科学决策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否及时不折不扣地在本科室执行、落实医院的决定,都取决于科主任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2.2 科主任工作具有从属性和独立性科主任一方面必须领会、服从和及时传达全院性的计划、决策和指令精神,结合科室的工作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要在不违背医院规划、计划、指令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对本科室日常工作或科室建设进行预测、计划、决策、实施、协调和控制,以利推动和改进科室工作。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也是取决于科主任的工作能力。
2.3 科主任工作具有思想性和业务性科主任组织科室工作时,一方面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调动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伤病人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完成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处理科室的业务工作、学术研讨、医疗纠纷等业务性工作。一个科室医护、医患关系和谐,让全科医护人员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患者愉快地接受医护的诊疗,使所有的工作人员时刻都有一种工作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的良好氛围,取决于科主任的工作能力。
2.4 科主任工作具有管理性和技术性科主任是科室的主要管理者,对科室工作的好坏负有主要的和直接责任。主任对科室业务建设、医疗质量、科研教学水平、科室效益,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管理职能实行全过程管理,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亲自参加业务学习和业务实践,负责解决危急疑难等复杂的业务技术问题。所以,科主任的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科室的建设与发展速度。
2.5 科主任工作具有现实性和创造性科主任一方面要在现行的方针政策、体制结构、设施设备条件限制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不能满足现状,要开创性地开展工作,要放宽视野,勇于创新,所以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好坏,决定于科主任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层干部发挥好引领作用
中层干部怎样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是我们全体医院管理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和不断总结、改进的工作。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它一定不仅仅拥有一个智慧的高层决策机构,必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中层管理队伍,才能带出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团队。在任何一个单位,中层干部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单位的兴衰。这也是一些管理学者们所说的赢在中层。因此,我们医院全体中层干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团结在院党委周围,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好自己在本科室的引领作用。怎样发挥好自己的引领作用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观念新则思维新,思维新则方法新,方法新则有所成。科主任如果观念陈旧,思维僵化,不能用改革、发展的观念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不言自身进步,必然影响科室的建设与发展。所以,科主任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坚持正确的发展观,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现阶段笔者认为,医院科室主任要具备几个基本观念。
3.1 全局观念从微观上讲,主任要引导、培养全科人员关心科室、关心医院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论是在科内人与人之间,还是门诊岗位与住院病房岗位之间,还是科室与科室之间,我们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观念。随着我院不断发展,学科会更加齐全,部门会不断完善,各科室、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互相依赖、相互促进提高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科主任在科室领导和管理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全院整体利益与科室局部利益的关系,只有全院整体利益得以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各科室、各部门、各专业、各学科的建设与协调发展,医院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从另一角度讲,我们的视野也要放在全局的层面上观察和分析局势,在业务建设与发展上把参照物的范围扩大些,标准放高些,这样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和与别人的差别,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措施,推动我们的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3.2 发展观念我们在事业上要有所成功,必须具有积极进取的发展观念。工作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居安思危,不断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告诉我们,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今天,我们选择了医院,医院也选择了我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全力谋划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不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所以,在科室发展工作上,既要有近期打算,也要有中、长期发展计划,要不断掌握、收集与本科室发展有关的信息情报,不断培养新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取得新成果,使本科的学科建设时刻处在领先地位,赶超先进水平。
3.3 时效观念对待时间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说法是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古人也有说法,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都是强调时效观念的。科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要体现时间和效率的观念,无论是在处理事情、决策问题时,要及时果断,不失时机,否则你就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你的新东西都是别人的旧东西,吃的是别人剩下的饭,啃的是别人嚼过的馍,既无味道,又无收益。没有时效观念的人永远是落后者。
3.4 信息观念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你要想跟上时代的节拍,必须重视信息,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信息是资源,信息是财富,因为了解情况、制定目标、作出决策、制订计划,进行指挥、协调控制、改善关系等都离不开信息交流。特别是在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情况瞬息万变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或提供新的机会,或出现异常和突变,如不及时掌握新的信息,就会坐失良机,使既得利益受损。只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交朋友、多辟渠道,才能随时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反馈各种有关科室建设与发展的信息,更好地为科室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推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3.5 竞争观念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主任要树立竞争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引导全科人员积极主动竞争。竞争能迫使我们为适应医疗市场发展,满足病人的需求,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改变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竞争能使科室充满活力,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病人至上和优质服务的观念。竞争能使人自觉地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工作气氛和学习氛围,从而促进科室和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3.6 民主观念科主任不论是在科内管理上还是学术上,要发扬民主,只有让科室全体人员参与科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和实践活动,才能增强全员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只有集中全科智慧,团结全科力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探讨口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探讨口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佛堂镇中
厉鹏英
摘要: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也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从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到现在多元化的教学,以及全国体艺“2+1”的开展,都为我们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先例。
关键词:音乐教育
体艺“2+1” 口琴
器乐教学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如何有效地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了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渐渐地,人们认识到艺术对于发展一个人的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就这样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黑格尔曾经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籍,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是的,其实音乐的作用远不及我们所说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还可以宣泄情感,因为音乐是从感觉器官打动人心的,是最直接的表现;音乐还可以协调各主课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劳逸结合。
二、体艺“2+1”
据了解,所谓体艺“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而提出的,就是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艺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是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2006年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起初,大家对于这项活动都二丈摸不着头脑,没有理解这项活动的意图。以为是在给教师增加负担。但是后来,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发现,这项活动确确实实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发展艺术的平台,也为以后各种比赛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鉴于此,我们音乐组的老师绞尽脑汁寻觅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和有发展前景 的项目。起初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声乐,因为毕竟上课的时候都要唱歌,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后来一想,声乐毕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学会唱歌和有表情地唱歌就可以了,要是有长远地发展并不是非常实际。后来我们想到了器乐。刚好寒假培训时,教研员给我们请了“反吹口琴大师”——刘曾源老师前来讲课。他那幽默的话语以及动听的音乐让我们记忆犹新。并且我们考虑到口琴这种乐器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入门较快,于是我们马上就确定了口琴为我们学校发展体艺“2+1”的音乐项目。
三、口琴的魅力
口琴那布满小方格的琴孔,通过你的嘴、舌和从丹田发出的气流可以变幻出无穷无尽的“琴”调,不论是步伐般节律的进行曲,流畅明快的圆舞曲,细诉衷肠的小夜曲,激昂、磅礴的交响乐曲,充满时代感的流行曲......你可籍以寄托一下缠绵的情思,寻找你对往事的断想,或是唤起你失落的心绪,或是点缀平凡琐事中的风趣和幽默,当然,有时不免要去表白命运中出现的低吟、哀伤、悲怆的叙说,总之,你都可以尝试着选择各类、各调的口琴去发挥、去效仿、去创作。正因如此,音乐确认项目的下达,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他们对于这件小乐器具有非常多的好奇。只粗浅地教了一些音阶,他们就已经狠不得马上就吹曲子了。因为口琴发出的清脆声让他们着迷。起初没有像样的口琴专业教材,于是就用到了音乐课本,让学生们用口琴去吹课堂上学过的曲子。这一“发明”为我以后的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
四、器乐教学体现先学后教
器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并且可以增加课堂的多元化教学。以前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着重关注学生的歌唱状况,于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演唱。殊不知这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对其产生极大地厌恶感,从而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兴趣。
而加上了课堂器乐之后,课堂内容以及形式也随之丰富起来。可以是整体演奏;可以是一半演奏一半欣赏;还可以是边演奏边唱歌等等。马上就觉得课堂这几十分钟根本不够学生学习的。
再者,学了课堂乐器之后,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识谱能力。本来要一一跟唱的旋律,他们可以自己在乐器上进行摸索,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马上能够把一首新歌的旋律掌握。这就给其他学习环节的能容挤出了时间。并且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每节课都会是一堂新鲜而充满挑战性的课。
第五篇: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内容摘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特点和基本走向。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深刻地影响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在教学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 教学 引领
同样是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有所不同。在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基本内容大致相同的基础上,普通中学更加侧重于学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而职业教育则更加侧重于专业教学中的技能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特点和基本走向。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深刻地影响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在教学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大致可以概括为:按部就班,不偏不倚,稳扎稳打,差强人意。所谓按部就班,就是指实行规定学制,按照部颁教学大纲,执行统一教学计划,使用指定教材,采用常规教法。所谓不偏不倚,就是指既有文化基础课教学,又有专业理论课教学,还有实习和实训,几乎面面俱到,不偏不颇。所谓稳扎稳打,就是指文化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课快快夯实,规范教学,强化管理。所谓差强人意,就是指通过两年时间的课程教学,能够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大多数学生在应知应会上都有所收获。
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不少职业学校的教学发展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奇缺,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研究流于形式等等,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普教代替职教的倾向。其所造成的必然后果就是,学生走向社会后,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成为知识上的“巨人”、动手上的“矮子”,甚至于一切要从头学起。这种严重的不适应症直接导致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致使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从而动摇了职业教育应有的社会地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降低了职教吸引力。
根结何在?就在于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引领。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重点及特点
和其他类别的学校一样,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同样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既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它是校园文化中的有形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文化形态。在职业学校,物质文化应当在自然环境、规划布局、校园建筑、内外陈设、雕塑小品、绿化美化等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方面,力求凸显人文精神和某些企业文化特质。校园制度文化,就是指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即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大多以文约的形式出现,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好坏、是非、优劣的检验评判标准。职业学校的制度文化,更多的是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以及生产实习和技能操作的规范规定。校园精神文化,表现为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风、校训、人际关系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和社会要求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校训思想,培育文化心理,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教育师生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努力追求。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当是精神文化建设。比起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具有积淀性、隐渗性和持久性特点。职业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更多地强调学校精神和职业精神,更多地培植人文关怀理念,更多地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来看,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应当具备:⑴时代性。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时而动,因时而化,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节拍,无论是硬环境建设,还是软环境建设,都要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力求新颖、鲜活。⑵实践性。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中,应当关注和突出师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主体尤其是学生在自觉实践中含英咀华,心领神会,从而化为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⑶互动性。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学生广泛参与性,在软硬环境建设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广泛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就业技能。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如果说教学发展是箭的话,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弓,有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换句话说,如果说校园文化建设是水的话,那么,教学发展则是舟,有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缺乏校园文化的正确引领,学校教学就难免失之低位,甚至迷失方向。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引领,学校教学就会方向明确,动力倍增,反过来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笔者以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教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上职业学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不情愿的。他们都是以中考失败者的姿态踏入职业学校。如何让他们重新鼓足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地面对现实、反败为胜呢?以人为本,是职业学校应当树立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应当热情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搭建合适的平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回自我、找回自尊、找回自信。由是出发,每一个教师也应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和热情,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认真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只有当全体教师都如是做了,学校的教学才会定位准确,评价学生的标准才会是公允而不偏颇。
2、育人理念:德育为先。毋庸讳言,职业学校的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缺陷。因而,职业学校育人理念理当将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会学生“要成才,先成人”。除了通过人文环境、规章制度和德育队伍抓德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主动渗透德育,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强化德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
3、教学理念:技能为核。学生上职业学校,不图别的,就是想学个一技之长,将来到社会上能够找个用武之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各科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上,大胆设计,合理安排,对教材删繁就简,对实践教学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4、发展理念:创新为魂。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着眼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业和创新精神的技能人才,而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善于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环境中开启智力,培养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行为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以任务为导向,整合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觉运用成功教学法、尝试失败教学法、顿悟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激励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学生的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