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第一篇: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内因、外因的含义;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关现实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运用实例说明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本框题主要讲述基本原理,为下一框题的方法论、人生观教育奠定基础,但在原理和事例的分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教育的内容,属于潜移默化式的教育。

教学重点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即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变化发展的? 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复习旧知识,使学生初步把握二、三、四课理论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导入新课

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第三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矛盾分析的方法。当我们深入分析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如: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外部,还是在事物的内部?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其基本的状态或形式?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怎样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毫无方向和趋势可循,还是有其总的方向和趋势?这些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课的学习中一一得到正确的回答。

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板书)(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引言部分。)

上面我们所列举的问题就是引言提出的问题。这也正是唯物辩证法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我们应当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第四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这部分内容的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本课知识体系框架结构。)我们首先来了解事物发展的原因。第一节 事物发展的原因(板书)

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板书)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纲阅读教材第l18页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分析讲解。)阅读提纲:

(l)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是不是发展?(是)

(2)要实现这个发展过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种蛋和适宜的温度)(3)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是什么关系?(缺一不可)

(4)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它们各起了什么作用?哪个条件是最根本的,为什么?

(前三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比较一致,教师随着发言、讨论的进行在黑板上逐步写出。最后肯定会集中到种蛋和适宜的温度在孵小鸡过程中哪个是最根本的,也就是说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上;在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第l19页至第l20页内容,然后进行重点分析讲解)

从大家的看书思考和讨论中,可以得出一个没有争议的结论:要孵出小鸡来,没有种蛋不行,没有适宜的温度也不行。种蛋就是受精卵,种蛋之所以在适宜的温度下能而且只能孵出小鸡来,是因为种蛋已经发育成多细胞的胚胎,胚胎本身存在着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在胚胎的遗传基因中存在着未来小鸡所有的性状的遗传信息,种蛋内部的这种矛盾是决定种蛋能够变成而且只能变成小鸡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

但是,没有适宜的温度,种蛋中的胚胎就无法正常发育,种蛋还是种蛋,而时间过长,胚胎就会死亡,就更谈不上孵出小鸡来。可见,种蛋与温度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是鸡蛋变小鸡过程中的外部矛盾。适宜的温度是种蛋孵出小鸡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可绘制孵化示意图,以利讲解。)

1.内因和外因(板书)(1)什么是内因?(板书)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所谓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2)什么是外因?(板书)外因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所谓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事物在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其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的力量处在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之中,一旦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便会引起双方地位的相互转化,于是新矛盾取代旧矛盾,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在鸡蛋孵化小鸡的发展过程中,种蛋是内因,适宜的温度是外因。种蛋和适宜的温度对于由鸡蛋孵化出小鸡的发展过程来说,都是同时必备不可缺少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孵出小鸡来。可见,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提问:能不能把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共同起作用理解为它们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相同的呢?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到底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2.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板书)

提问:在孵小鸡的过程中,种蛋和适宜的温度所起的作用是不是相同的?种蛋(内因)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l)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板书)

所谓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地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鸡蛋孵小鸡的过程中,种蛋本身的遗传基因中存在着未来小鸡所有的性状的遗传情息,种蛋能变为小鸡、只能变为小鸡的这个发展方向是由种蛋本身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决定的。而无精蛋或者石头,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下边决不会孵出小鸡来,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孵小鸡的内部矛盾即内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l19页第4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提问:

①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类杜会的事物,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内部矛盾即内因起着根本的、第一位的作用。所以,我们考察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时,一定要特别重视内因的作用。

提问:事物的发展能不能只有内因而没有外因?显然不行。(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板书)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内因虽然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使事物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鸡蛋之所以可以而且只能孵出小鸡,固然由种蛋内部的遗传基因(即内因)决定的,但有没有适宜内温度这一外部条件(即外因),对能不能实现种蛋变小鸡的发展结果影响极大。有了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会继续发育,长成雏鸡,实现发展;温度不适宜(或低或高)胚胎都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也就不能实现由鸡蛋到小鸡的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策120页内容。想一想教材第120页“想一想”小栏目中的问题。提问:古莲子为什么会沉睡千年?(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些莲子,坚实的果皮几乎是不透水的,而泥炭层中氧的含量极少,当地气温低、雨量少,致使这些莲子得不到萌发的条件、水分、氧、适宜的温度。这一事例说明事物仅有内因没有外因是不可能发展的。

可见,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提问:在事物发展中外因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外因能不能离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呢?请同学们思考。(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板书)

因为尽管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有时甚至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总是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内因)而起作用的。

在鸡蛋孵小鸡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适宜的温度对种蛋发生作用,促使种蛋内部胚胎本身的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的变化,加速了由种蛋变为小鸡的发展过程。如果适宜的温度根本不与种蛋发生联系,产生影响,那么它对种蛋孵小鸡这一发展过程没能起到作用,种蛋仍然是种蛋。可见,外因必须通过因内才能起作用,决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地起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一边阅读一边讲解、归纳。)

(在讲解教材第121第4自然段的事例时,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作以下补充,以提高兴趣,加深印象,帮助同学理解。起到激情导行的教育效果。)1962年夏天,郭老游览普陀山,不意拾到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了一副充满伤感语气的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郭老透过对联的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了一个悲观的心灵正在寻找慰藉。他立即设法找到了丢失笔记本的主人——一位两次高考落榜的姑娘。只见那姑娘神精颓丧,心灰意冷,对前途丧失了信心,甚至对生活也几近失去了勇气。郭老对她循循善诱,悉心开导,并把她写的对联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竟成”,横批是“春在心中”。与此同时,郭老又向那姑娘赠《薄松龄落第自勉联》一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位考场失意的姑娘在郭老的鼓励开导下,信心陡增,表示从此决不消沉,要从失败中奋起。在这里,郭老的回春妙笔(外因)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内因)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起作用的。

请同学们思考教材第121页“议一议”小栏目中的问题。

(教师可根据情况对孟子的话适当加以解释。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学生议论后,教师讲解、归纳。)

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是由坚强的毅力、清高的品格、无畏的精神等内在因素决定的。而富贵、贫贱、威武都是外因,对意志坚强的大丈夫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就在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孟子的这段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结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事物发展的原因

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内因和外因(1)什么是内因?(2)什么是外因?

2.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l)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二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应用化学1303班 何潇宇 150213032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统一、团结、联合、协作、吸引、肯定、平衡、凝聚、妥协、退让等等,都是矛盾的同一性的情形。它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维护、保持其相对静止、稳定及自身统一的方面。由于矛盾的同一性的这种作用,新生事物诞生之后,才有存在、巩固和发展及其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条件和基础。惟其如此。事物才具有质的规定性、发展的阶段性、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记忆在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现象中存在着客观规律性。

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指矛盾对立面的相互排斥、对立、否定、分裂、破坏、批判、辩论、克服、纠纷、变动等势态、趋向和情况。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使事物统一体中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东西由大变小,渐渐归于灭亡的东西,从而促成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引起旧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产生的方面。

然而,在事物的发展的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必然不是相互孤立、毫无关系的。任何一对矛盾之所以成为矛盾,就是因为其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既然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巳经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时接着又指出“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些论述都说明了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是矛盾的同一性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是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既然是两者“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两者就不是两股独立平衡的力量,不是两股力量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两股力量分阶段轮流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两者辩证地联结在一起,纽成一股力量推动事物的发展。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相互结合、共同发展,首先我想到最好的例证便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共产党与国民党可谓是我们历史中两个重要的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国民党曾经占据过中国大面积的土地,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解放祖国大好江山,两者在很多同学的眼中便是最大的敌人,但恰恰二者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的最好体现。首先谈谈同一性,在抗日战争时期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二者的矛盾对象是相同的,都是日本人,此时可以说是矛盾的同一性。而所谓同一性,正是从西安事变开始。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而相对于同一性,在同一一段时间后,矛盾的斗争性便有所体现。自1945年8月起,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战线深入中国腹地,以敌后战争为主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处于身处或接近日占区的有利战略位置,而相当大部分国民革命军主力则或有因或巧合地位于远离日占区的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介石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中国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部署下,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原日军占领区推进。但是,国民党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无视中共领导下所建立地方政权的存在,因此遭到中共所属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自1945年下半年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在中国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败退台湾。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且在斗争中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注意每一具体斗争的局部性、阶段性和暂时性这就是说,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这个阶段具有相对性。由于我党坚持了以矛盾的同一性为主、斗争性为辅的正确的政策,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与此同时,在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不同阶段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有主有从,相辅相成。当事物的量变阶段发展到临界点时,事物的发展就从第一种状态转变到第二种状态。这就是矛盾以斗争性为主的状态,即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这时,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对立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就起积极的、主导的作用。但是,事物的发展也并不完全排除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但其作用是为辅的,是服从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由于事物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上是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为主的,所以旧的矛盾的统一体被打破,新的矛盾的统一体开始诞生,从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在这个阶段,矛盾的斗争性具有绝对的意义,对于斗争性来说,矛盾的同一性变成相对的了。例如,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事物的发展从第一种状态转变到第二种状态,国共两党的矛盾就从以同一性为主、斗争性为辅,变为以斗争性为主、同一性为辅了。我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解放战争。虽然在斗争中也进行统战工作,但是,一切都是为了打破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这个矛盾统一体,建立新的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我们在明确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为主时,还必须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正确地处理实现“ 四化”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或矛盾,诸如安定团结与阶级斗争、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与解放思想、国民经济的平衡与不平衡、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政策的稳定性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当的变动性,等等。从而使我们能够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巩固、发展和保卫并推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地向更高阶段发展,使“ 四化” 的宏图在本世纪末变为伟大的现实。

第三篇:高二教案( 4.1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高二教案(4.1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

www.5y

kj.co

m

4.1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

①内因: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内因;

②外因:哲学上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外因;

理解:列举实例,分析说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⑴逻辑思维能力:本知识是第四课的第一框题,承担着与第二、三课衔接的任务,同时又为下一框题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本框题首先概括了前二课的内在联系,提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然后过渡到将要阐述的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最后指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知识点环环相扣,逻辑思维严密,通过这种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内因、外因的作用,分析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正确分析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批判形而上学的外因论,既不能否认外因的作用,又要反对外因决定论。

教学重点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即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议论——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变化发展的?

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二、三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第三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矛盾分析的方法。当我们深入分析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如: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外部,还是在事物的内部?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其基本的状态或形式?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怎样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毫无方向和趋势可循,还是有其总的方向和趋势?这些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课的学习中一一得到正确的回答。

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上面我们所列举的问题就是引言提出的问题。这也正是唯物辩证法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我们应当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分析。

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

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纲阅读教材第l18页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

阅读提纲:

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是不是发展?

要实现这个发展过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是什么关系?

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它们各起了什么作用?哪个条件是最根本的,为什么?

从大家的看书思考和讨论中,可以得出一个没有争议的结论:要孵出小鸡来,没有种蛋不行,没有适宜的温度也不行。种蛋就是受精卵,种蛋之所以在适宜的温度下能而且只能孵出小鸡来,是因为种蛋已经发育成多细胞的胚胎,胚胎本身存在着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在胚胎的遗传基因中存在着未来小鸡所有的性状的遗传信息,种蛋内部的这种矛盾是决定种蛋能够变成而且只能变成小鸡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

但是,没有适宜的温度,种蛋中的胚胎就无法正常发育,种蛋还是种蛋,而时间过长,胚胎就会死亡,就更谈不上孵出小鸡来。可见,种蛋与温度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是鸡蛋变小鸡过程中的外部矛盾。适宜的温度是种蛋孵出小鸡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1.内因和外因

什么是内因?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所谓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什么是外因?

外因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所谓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事物在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其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的力量处在此消彼涨的不断变化之中,一旦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便会引起双方地位的相互转化,于是新矛盾取代旧矛盾,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在鸡蛋孵化小鸡的发展过程中,种蛋是内因,适宜的温度是外因。种蛋和适宜的温度对于由鸡蛋孵化出小鸡的发展过程来说,都是同时必备不可缺少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孵出小鸡来。可见,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提问:能不能把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共同起作用理解为它们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相同的呢?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到底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2.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本课重点内容之一。因为这一问题在唯物辩证法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其他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一道理,对个人成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必须注意:

第一,搞清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内因,即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指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既包括内因,又包括外因。只有内因或只有外因,事物都不能发展。事物的发展是在各种外部条件影响下,促使其内部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断彼此消长,从而引起双方地位的变化实现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首先,我们应充分肯定内因的决定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基础、根据、源泉。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并且外因也只有作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才能发挥作用。其次,我们应注意,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性质上看,存在两种外因:,一种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促进作用;一种起延缓作用。从量的方面看,在不同情况下,外因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因,尤其是在内因根据具备,只差某种外因条件就能发展变化时,外因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问:在孵小鸡的过程中,种蛋和适宜的温度所起的作用是不是相同的?种蛋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谓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地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在鸡蛋孵小鸡的过程中,种蛋本身的遗传基因中存在着未来小鸡所有的性状的遗传信息,种蛋能变为小鸡、只能变为小鸡的这个发展方向是由种蛋本身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决定的。而无精蛋或者石头,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下边决不会孵出小鸡来,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孵小鸡的内部矛盾即内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l19页第3自然段至第120页第2自然段。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类杜会的事物,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内部矛盾即内因起着根本的、第一位的作用。

所以,我们考察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时,一定要特别重视内因的作用。

提问:事物的发展能不能只有内因而没有外因?(显然不行)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内因虽然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时,才能使事物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鸡蛋之所以可以而且只能孵出小鸡,固然由种蛋内部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但有没有适宜的温度这一外部条件胚胎都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也就不能实现由鸡蛋到小鸡的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策120页第3自然段至第121页第1自然段。想一想教材第120页小栏目中的问题。

提问:古莲子为什么会沉睡千年?

莲花

这些莲子,坚实的果皮几乎是不透水的,而泥炭层中氧的含量极少,当地气温低、雨量少,致使这些莲子得不到萌发的条件——水分、氧、适宜的温度。这一事例说明事物仅有内因没有外因是不可能发展的。

可见,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提问:在事物发展中外因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外因能不能离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呢?请同学们思考。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是教学的难点。“关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学生在大量的事例分析面前,一般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同样,在单独讲“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时甚至是重要条件”时,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不会感到困难。但在讲授“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时,疑点会很多。

对内外因的作用及外因是否“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问题,哲学界一直有争论。大体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因不仅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根据,常常直接起第一位的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内外因是相对而言的,此方的内因是彼方的外因,彼方的内因是此方的外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可以反过来说,即“内因再重要也必须通过外因起作用”,而不能一律强调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

教材在处理时,强调了“内外因共同起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并特别说明“外因有时会起非常重大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不能单独起作用”。因此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一限度,不必过多展开;同时要紧扣教材的观点回答分析学生的疑难问题。

因为尽管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有时甚至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总是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1962年夏天,郭沫若游览普陀山时拾到一个笔记本。靡页上写了一副充满伤感语气的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郭老透过对联的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了一个悲观的心灵正在寻找慰藉。他立即设法找到了丢失笔记本的主人——一位两次高考落榜的姑娘。只见那姑娘神精颓丧,心灰意冷,对前途丧失了信心,甚至对生活也几近失去了勇气。郭老对她循循善诱,悉心开导,并把她写的对联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竟成”,横批是“春在心中”。与此同时,郭老又向那姑娘赠《薄松龄落第自勉联》一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位考场失意的 郭沫若

姑娘在郭老的鼓励开导下,信心陡增,表示从此决不消沉,要从失败中奋起。在这里,郭老的回春妙笔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起作用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页第3、4自然段。

请同学们思考教材第121页“议一议”小栏目中的问题。

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是由坚强的毅力、清高的品格、无畏的精神等内在因素决定的。而富贵、贫贱、威武都是外因,对意志坚强的大丈夫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就在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孟子的这段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子 课堂小结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都强调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在西部开发中优先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项目。东部发达地区要继续帮扶西部地区··· 据此回答1—3题。

.这是因为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近年来,在对待西部地区扶贫问题上,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受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②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④内因和外因同等重要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将继续促进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力度。上述做法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基本目标之一

②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c.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www.5y

kj.co

m

第四篇: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设计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刚才一曲《隐形的翅膀》让我们不畏艰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一首歌尚且能让我们从中吸取力量,相信智慧的哲学更能带我们抓住人生的阳光,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哲学,一起来探讨哲学与成功人生的几个问题。大家请看大屏幕。这几个人,大家认识吗?可以说都是成功的人。那么他们之间可以互换角色相互替代吗?从大家的笑声中我们就知道,让不同的人相互替换,在现实生活中是滑稽可笑的。但是他们都是成功的人啊,为什么就不能相互替代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教材93-96的内容,找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对,因为他们都是不同的人,不同人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哲学上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探讨的哲学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里包括两层含义,哪两层含义呢?一是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二是矛盾事物的每一个侧面也各有其特点。那我们先来听一段很有特点的笑声。周星驰,喜剧之王,他的很多电影台词都成为了经典。比如这段。哪位同学愿意来模仿周星驰说说这段台词?大家觉得,这两个不同版本的演绎有区别吗?为什么同一段台词,不同人念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呢?从哲学上说是因为什么?对。这就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一点表现: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它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也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做好你自己,秀出你自己的特色,你终究会闪光,千万不能因为一味的看别人,而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人,去选择模仿别人,看来,对待模仿,我们大可以好好地来探究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它呢?我们的观点是:我们不反对模仿,但我们反对盲目的模仿,模仿的目的是要再模仿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正如刘德华的模仿者贺刚所说,自己终于明白了一位前辈对他说:你要走出自己的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就是实现成功人生的第一招:发现自我,秀出独特,点亮特色。

刚才通过哲学,我们找到了实现成功人生的第一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第二招吧。我们借用一下心理学的通常做法,也就是自我人生规划来为自己进行一次心灵的探索吧,假设一下自己可以活多少年,画一个时间轴,在轴上标出不同的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上,写出你想做的,你想实现的,或者是你想规划的。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人生规划?看来大家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我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我们再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时间轴,在时间轴上,比较一下,你每个阶段想做的,想实现的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同样的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你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正如有人这样形容我们的一生: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说,这就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二点表现: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它强调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其发展总要经历若干个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又都存在差别,区分这些不同阶段的依据,就是它们各自所包含的特殊的矛盾。那好,根据刚才所学的哲学原理“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结合刚才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大家思考一下,要实现成功的人生,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明确什么?很好,这就是我们实现成功人生的第二招:规划自我,把握阶段,明确目标。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特点,因而每个人的成功道路也不一样,关键在于要秀出自己的特色;在每个人成功的道路上,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做好人生的规划;而同时,在实现每个阶段目标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在每一阶段的优点和缺点。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再借用一下心理学上的自我认识法。大家再拿出刚才那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纸,把它翻过来,分别在纸的上下部分写出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来大家对自己的认识还是蛮清楚的。那好,大家再来看看刚才那张纸,上下比较一下,我们所写的优点和缺点是一样的吗?当然不一样了,因为优点就是优点,缺点就是缺点,他们之所以不一样,就在于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在哲学上,这就是矛盾的第三点表现: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它强调的是,事物矛盾中不同方面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优点与缺点作为矛盾的双方,它们的特点当然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成功,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接下来,为了实现成功的人生,我们又应该怎么去做呢?对,研究也表明,大凡成功之人,他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正视自己的劣势,改正自己的缺点,更重要的是,他们总能正确的发现,大胆的发挥,适时的展示自己的优势。所以,这就是实现成功人生的第三招:正视自我,反思优缺,扬长避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一起学习了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三个表现,并一起找到了实现成功人生的三个招数,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第五篇:《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设计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设计

【课题】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 第二节 【解读理念】 1.基本理念

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新知识,并通过运用、练习去掌握新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的转化能力和运用能力,陶冶情操,达到“以例明理,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效果。2.具体理念

通过讲授唯物辩证法的精髓——“矛盾的特殊性”基本原理,为学生掌握和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打好基础,从而易于学生掌握整个“矛盾观”。【解读学生】 1.学生生活实际

手机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已基本普及,学生获得的网络信息比较丰富,对网络信息资源较为感兴趣。2.学生原有认知状况

已经明确辩证法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和矛盾的普遍性。3.学生发展需要

进一步深入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事物的矛盾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读教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三个表现。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把矛盾特殊性通过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的过程,就是分析的方法;而把对矛盾的特殊性各个方面的认识联结起来、综合起来,形成对矛盾特殊性要领的整体认识的过程,就是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本框矛盾特殊性的学习,使学生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身边的实例,并且能正确认识手机网络,克服学生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培养学生树立“学哲学就是要用哲学的理念”。3.教学重点

矛盾的特殊性及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2.教学难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培根的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哲学家是培根。”培根全名是弗 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时,作为学生的他就已经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一次培根坐车去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做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正身患重病,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病情恶化,一个月后逝世。

师:同学们听完培根的故事你们心里有何感想?你们觉得支撑培根花尽必生心力研究哲学的动力是什么?

生:深为感叹培根对于学科研究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师:是对哲学的热爱,所以无论对一件事还是对一门学科要想做好它,首先要热爱它,哲学课也是一样的。[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教学法,每节课前花五分钟讲述一位哲学家的生平故事,以故事开始整堂课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故事情节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染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哲学,进而对哲学这门学科产生热爱。

师:培根生前说过一句名言相信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是什么呢?

生:知识就是力量!

师:好,培根还说过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句话隐含了一个哲学理论即: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那么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部分内容。(投影)第二节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出示多媒体图片——我国部分少数名族图片

师:同学们看图上的人物代表的是哪个少数名族?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生:根据他们的服装;根据他们长相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头饰; 师:同学们都能看到,他们的衣着打扮都有各自名族的特点,即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哲学上称之为“矛盾的特殊性。”

(投影)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师:同学们要把矛盾的特殊性和上节课学习的矛盾的普遍性区别开来。(投影)矛盾的普遍性是讲所有事物都有的矛盾,是所有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矛盾的特殊性是讲不同事物、不同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是讲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矛盾的特殊性。

师:理解了矛盾的特殊性后,那么,矛盾的特殊性究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投影)

二、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出示图片:

师:看到以上的图片,同学们是不是很兴奋,这是我们当下同学们很普遍使用的网络聊天工具,相信大家都有注册,对其各自的性能也必定很熟悉,那么,同学们说一下,QQ空间、微博、微信以及人人网它们作为网络社交工具,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会那么吸引同学们呢?老师上课时候都会有“嘀嘀嘀”的声音?

生:qq空间最方便,无论哪种型号的手机都有qq空间,方便实惠;新浪微博更受欢迎,能很好的体现网民的言论自由性;微信更好用,可以语音,节省话费;人人网更靠谱,真名真性。

师:同学回答的都很对,QQ空间有最好的普及性,微信有最好 的私密性,人人网有最好的现实性,微博有最好的开放性,它们各有特点。有人说微信很火热,可能会完全取代其他几种社交工具,在网络通讯界“独领风骚”,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可能性大吗?

生:可能性不大。

师:微信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语音功能,但是与QQ空间相比它具有只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局限性,与微博相比它没有很好的舆论性,不能起到舆论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在公开性和引流上也没有微博的作用大,与人人网相比,它的现实性远不如人人网。因此每一种社交工具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其他社交工具所不具备的风格,显然,微信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社交产品。

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矛盾特殊性的第一个表现: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它强调的是,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也正是事物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师:因此,像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它们都包含着相互区别的特殊矛盾,所以它们彼此都不可能完全被对方取代,才会如此受同学们追捧,但是,老师要提醒同学们一定不能做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具的“奴隶”。不要浪费你们现在宝贵的时间,微博、微信软件以后肯定会不断更新、升级,也会有新的更吸引观众的社交工具出现,但是同学们可没有新的年华和新的人生再重走一遍。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教学法和知识迁移法,以学生最感兴趣,也是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微信”等社交产品来引入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更能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社交产品。

(投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五年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计划—“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师:同学们想想,我国为什么要每五年制定一个经济发展计划呢?

生:因为每一年国家所面对的建设任务不相同,因此国家需“因时制宜”的提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规划,这样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师: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项长久工程,社会的发展在每一阶段都有其突出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党中央领导人必须在深刻分析每一阶段我国国情即我国每一阶段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恰当地提出各个不同阶段的任务,从而正确制定解决这些矛盾 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才能促使社会主义又好又快的发展。

又如,青年学生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各有不同,同学们想,你们现在处于高中阶段,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初中时一样吗?都有哪些变化呢?

生:自尊心增强;喜欢交朋友;开始有责任意识和担当;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高中相对于初中来说,情感的倾向基本定型,高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观念的形成,爱憎丑恶变得越来越分明,另一方面,但情绪的产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冲动性与爆发性。其次,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高中生没有初中时的坦率,喜怒哀乐常积郁于心中,不轻易地显露出来,不愿让人知道,但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强烈地自我表现的愿意,以期望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只是碍于情面与自尊不愿被人知道自己有这种愿望。最后,学习等行动的目的更加明确、现实随着社会知道的增加意志更加坚定,通常与自己的未来前途命运联系考虑。例如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竞争,便意识到只好好好学习,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以上两个事例我们明白,每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同的,大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小到我们学生身心的发展,我们往往通过同一事物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来区分它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二个表现: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它强调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其发展总要经历若干个不同的 8 阶段,而不同阶段之间又都存在着差别,区分这些不同阶段的依据就是它们各自所包含的特殊矛盾。

[设计意图]

通过我国“五年计划”与中学生心理变化特点两个事例分析,引导学生在了解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够自己总结出同一事物的发展在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方面组成,这两方面也各自有特点,只有明白矛盾的这两方面是如何对立,如何统一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才能在总体上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师:同学们,上图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菜市场”,说到菜市场,同学们已经想到了“讨价还价”对不对,它是买卖双方的活动。“买”和“卖”作为矛盾的双方其特点也不同,卖者总想尽可能抬高商品价格,多赚点钱,而买着总想尽可能压低价格少出点钱,他们双方各有其特点,也是对立的,但是终会通过“讨价还价”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那么这笔买卖也就成了,矛盾双方又达到了统一。

又如,就我们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如农民阶级 与地主阶级,他们作为同一阶级社会中的两个主体所有的性质、地位、特点是不同的。地主阶级是剥削阶级,他们攫取农民的劳动成果,想尽办法压迫农民的反抗;而农民作为被剥削阶级则尽可能的反抗摆脱地主的压榨,他们的斗争过程则体现了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主体各自的特点。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矛盾特殊性的第三个表现。4.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事例的论述了任何矛盾的双方有其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哲学理论,让学生在比较生活化的宽松氛围中学习哲学,以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尤存”的效果。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矛盾特殊性原理,具体内容如下:(投影)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双方也各有特点。【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事物,并举出一个能反映矛盾特殊性表现中任意一个方面的事例。【课后反思】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是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的内容,本框的知识点非常明确,但是又比较抽象,所以抽象内容的具体化是整节课的关键。

在《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导入中,我通过“教学热身活动”,在课前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述培根的生平级感人事迹,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对哲学课产生兴趣,又通过培根的一句名言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到所学内容上。为了使学生更积极、深刻地领会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表现这一知识点,我充分运用当下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例(如网络社交工具各自的特点)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我国少数名族的差异),使得内容具体化、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够相互区别,就因为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在讲解矛盾双方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时,就举了买卖双方的例子,买卖作为一对矛盾的双方就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对事物进行内省和体察,不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和观念。

下载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矛盾_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政国学院2011级学科教学(思政)邵志萍 201130200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企业工会必须要进行......

    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课堂。本课时,本人运用“情境—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教学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合集5篇)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

    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

    浅谈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如果员工的行为不受到一定的约束,大家随心所欲,想上班就来上班,不想上班就在家休息。在工作时......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课本内容: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两对......

    技术管理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

    技术管理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 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公司经济效益的好坏,公司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及在社会的影响力都取决以于技术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就能看出企业发展的快慢,技术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