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实施项目开发战略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2:2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实施项目开发战略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实施项目开发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县实施项目开发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项目开发是经济工作的中心,谁抓住了项目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我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这与我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分不开的。虽然我县在项目开发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用地难、用工难和引进项目档次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县实施项目开发战略的调查,对如何更好地做好我县项目开发工作提出几点肤浅的建议。

一、我县项目开发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过程中,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三个经济组团初具雏形。我县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编制了区域城镇体系和经济发展规划,确立了分别以县城、**、**为中心的轻工、重工、服务业三个工业集中区,并有针对性地全力开展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城关片区,已成功引进了鞋厂、玩具厂、家俱厂、服装厂、正通工业园等轻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服装、鞋业、食品业为主的轻工业集中区。二是***片区,一方面,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做大矿业经济,**实业、**水泥两家旋窑水泥厂已正式动工、投产;另一方面依托**工业园区,做强园区经济。引进了**钢业、**铸造、**机械、***车桥等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建材加工业为主的重工业集中区。三是**片区,**美食、**土楼群的开发、旅游公路的改造、旅游设施和旅游六要素的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餐饮等旅游配套产业为主的旅游服务集中区。

(二)传统产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县围绕做强做大“建材、煤炭、电力、旅游、机械制造、农林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思路,成立相关产业项目领导小组,做好传统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建材产业,**、**旋窑水泥厂的建成投产、**石材等的引进,大大地提高了工艺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2004年水泥产量189万吨,产值4.16亿元;石材行业生产荒料5万m3、板材250万m2,实现产值1.25亿元。煤炭产业,通过整治和联合改造,逐步走上了“规模、规范、安全、有序”发展,2004年,原煤产值实现12亿元,税收1.31亿元。电力产业,目前全县电力装机容量72 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为67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输变电有110千伏变电所3座、35千伏变电所10座,全县供电网络基本形成。2004年,电力工业实现产值2.64亿元,税收4200万元。旅游产业,北京慧点对**土楼的开发、**影视基地的开工建设,**狩猎场的签约,***国家森林公园的申报成功,为打造旅游强县奠定了基础。2004年,全县接待游客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机械制造产业,**机械、***车桥、**机电等生产性项目的引进,壮大了我县机械制造产业,2004年,机械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6175.1万元,实现税收210万元。农林产品加工业,农林产品加工有果蔬加工、木竹藤草制品加工等轻工业。重点企业有县**农业发展公司、**藤器企业有限公司、**竹木公司、**木业公司、***公司、**、**家具、**竹木等,2004年总产值近亿元。

(三)接续产业势头良好。在大力发展六大传统产业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三个接续产业,目前,三个接续产业项目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品牌服装。**纺织、**服饰、**服装、**工业园落户我县,品牌服装产业逐步形成。二是冶金产业。铁合金厂、**钢业、**铸造、**铅锌矿等企业已正式投产,**、**钼矿,**铅锌矿等有色金属正在勘探,将进入矿山建设阶段。三是电子产业。**电子、**达电子的引进,沿海电子产业逐步转移,我县电子产业已初具雏形。

二、我县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资源型经济模式尚未根本转变。我县有着独特的矿产和资源优势,过去一讲加快发展,往往局限于“发挥资源优势”,有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民间资本也往往投向资源型的产业上,比较忽视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全县工业经济中,资源型产业比重达75%以上,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二)园区的龙头作用还末充分发挥。虽然*8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入园企业不多,仅16家,规模不大,人气不旺。与**、**的工业园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如**腾飞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80家,解决3万人就业,实现产值约6.3亿元;**民营科技园区今年“双百”项目就有20多家企业入园。

(三)非资源型产业龙头、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不多。从签约的项目看,传统产业、资源型项目较多,非资源型、高科技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少。且非资源型产业大多数是中小项目,龙头项目较少、产业关联度较低、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规避市场风险能力薄弱,我县现有非资源型企业中投资1千万以上的仅**鞋业、**玩具、***制药、**藤器、***食品、啤酒厂6家;科技含量高、高精尖项目基本空白。

(四)“三难”问题依然突出。用地、融资、招工难是制约我县项目开发的突出问题。用地方面,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坡度在30°以下可供开发使用的山坡地极少,项目用地的“三通一平”成本过高;受农保区影响,项目征地和审批的相关手续办理难度加大;在部分规划区项目用地内,一些群众抢栽抢种、违章搭盖仍屡禁不止;有的项目选址在近城区的复杂地段或规划为商住区的范围内,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与群众的赔偿期望相距较大。融资方面,银行商业化以后,普遍存在惜贷、慎贷的现象,审批权限上收,担保机制不健全,给企业融资带来很大难度。用工方面,我县青年有“外出创业”的传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众多,近年新上的鞋厂、电子、服装、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出现用工短缺,特别是熟练技术工短缺现象。

三、对我县项目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全县上下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出谋献策,项目开发工作才会抓出成效,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得以全面推进。

(一)要围绕产业抓项目。在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我们要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精心做好发展规划,并重点围绕产业布局和重点产业的培育发展做好项目开发工作。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和 “培育三区、拓展两线”的要求,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一是充分发挥县城政治、文化中心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促进人口与产业集聚,以现有鞋厂、家俱厂、服装厂、藤器厂等轻工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龙头企业带动,努力培育以县城为中心的轻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交通便捷的优势,依托莲花工业园区,培育以**为中心的重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能源、建材、矿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业。三是充分发挥土楼、温泉等旅游资源和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加强旅游产业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不断推出旅游精品,营造旅游特色,打响“土楼”旅游品牌。打造以**为中心的服务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以旅游经济为主的服务业;同时,科学合理搞好**线、**线沿线乡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定位、功能设置、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建设好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依托三区的培育发展,促进资源优化与合理流动,辐射公路沿线乡镇的整体发展水平。在重点产业引导、扶持和培育上,全面审视我县的传统和优势产业,根据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确定那些是引导、培育、扶持的产业。一是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引导建材、煤炭、电力、旅游产业,促进规模生产和规范化经营,使其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壮大为支柱产业。建材行业以发展旋窑水泥和超薄型石板材为主;煤炭本着“规模、规范、安全、有序”的原则,加快联合改造步伐;电力以发展煤矸石火电厂为重点;旅游业要全力打造“****”旅游格局。二是以技术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扶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快速发展为主导产业。三是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为重点,培育医药化工、物流、电子信息、冶金等潜力产业,成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促使这些产业做强、做大。

(二)要突出重点抓项目。按照市委提出的“两个并举,两个大力”的要求,在发展好传统的资源型产业的同时,注重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优先把机械制造、纺织、医药、生物化工、新技术新材料、服务领域、旅游、农林产品深加工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及配套延伸,培育壮大一批有技术含量和比较优势的高新产业群,构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增长点。一是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非资源型企业。重点抓住厦漳泉发达地区“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做好沿海地区的品牌纺织、服装企业的小群体转移,通过新上一批象**纺织、**家具一样的品牌服装、藤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之路;以**纺织、**鞋业为龙头,带动服装鞋帽业的发展,以**、**等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做强做大竹、藤、草编织行业。以***、**食品等为龙头,带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二是全力发展技术型的非资源型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吸引更多的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户我县。**工业园区要接受新罗科技工业园的辐射,特别是机械制造业要积极与**及**机械制造企业配套服务,建设一批为省内外机械骨干企业配套的专业化生产企业,重点培育发展汽车和工程总成及零部件、环保机械及其配套产品,下洋电子工业小区与深圳、东莞电子企业对接,主动承接珠三角电子产业转移,建好电子工业集中区,积极引进电子通信设备及其配套项目,生产电子下游产品。同时,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健全产品开发研究机构,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三)要依托园区抓项目。工业园区是对内对外开放的主战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做强、做大工业园区,有利于工业向园区集中,体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做强,就是要增强工业园区的承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以“筑巢引凤”的观念指导政府资金投入的取向,在完善投资硬环境建设上下功夫,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方面,打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到莲花工业园区的大道,使两大工业园区联成一片,达到优势互补。兴建一定数量的标准厂房备租、备售,以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加强交通、电力、通讯、学习、休闲等硬件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竞争力,全面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工业园区。做大,就是在开发一块成功一块良性滚动发展的基础上,要做大工业园区的规模,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客商要求的用地。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区成本,努力完善开发区内部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机制,坚决兑现承诺和县政府在园区内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行“税外无费区”、“封闭式”管理等措施,创造A级投资环境,提高工业园区服务水平,构筑工业园区的竞争优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要面向社会,积极寻找有实力有能力的发展商来共同建设,如今年引进的众多客商投资兴建的标准厂房项目等,既解决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又利用他们的招商引资网络来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

(四)要破解难题抓项目。要立足当前抓紧做好适应性调整,进一步加大要素制约破解图谋。针对“用地难”,开展土地摸底工作,做好全县存量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校舍等有效资产的收储,积极开展规划调整,以新一轮土地修编为契机,留足工业用地,注重集约利用、节约用地,保障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做深做细征迁工作;针对“融资难”,加大政府奖金投入,用活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壮大两个“担保中心”的基金,建立健全担保机制,提高企业信用度(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大力调动全民创业的热情,激发民间资金参与项目投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用工难”,加大劳动力开发力度,以多种途径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要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对口培训、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实施外出劳工“回归工程”,有针对性地建立劳动力市场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实行劳务派遣制度,加强与企业的协调,建立健全工资保障体系。要营造好就业的服务环境,解决好就业者的户口、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建立健全外来务工者“把心留住”的机制,确保有技术专长的外来就业技术劳动力能多带来、留得住,解决县内企业用工难问题。

第二篇: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行动,它将引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加速前行。近期,仙桃市组织专班人员对郑场镇、三伏潭镇、西流河镇等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现状

调研发现,郑场、三伏潭、西流河等地都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扎实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6月6日,全市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正式启动,62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4名下派支部书记开拔赴任,为乡村振兴当好“领头雁”。郑场、三伏潭、西流河等地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擎激发乡村蓬勃发展动力,以“党建+生态+产业+文化”引领乡村建设,支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带领群众一起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

(二)“能”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西流河镇有120位回乡能人,市民下乡32人,共有152人回乡发展,形成153家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支持、资金投入、优选品种等方式开展网箱养鳝30000亩,稻鳝共作25000亩,小龙虾养殖22000亩,青蛙养殖1800亩,螃蟹养殖3000亩,蔬菜种植10000亩,中药材种植2000亩,无土育秧1个,提供技术指导服务10个等,创造农业产值3.2亿元。荣家湖村引进老板吴军,投资200万元养殖水蛭40亩,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周边农户养殖水蛭30亩;鲜码村同舟富硒花生生产合作社不断改进花生加工工艺,全村花生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1500亩。郑场镇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初具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

(三)示范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流河镇以洪渊泽水产为龙头,带动丰子垸等村发展稻鳝共作25000亩,以何口等村为牵引,带动全镇发展稻虾15000亩,以洪渊泽、易卫祥水产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发展黄鳝养殖面积30000亩,以西沟村为基地带动乐耕垸发展鳜鱼养殖10000亩,以仁盛岭等村为着力点推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以赵河等村带动蔬菜种植10000亩。三伏潭镇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永华食品带动龙虾养殖3500亩,楚福油脂带动油菜种植18000亩,万田米业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45000亩,仙康生物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3300亩。郑场镇以硒莱福公司为龙头,带动富硒大豆种植面积5000亩,以大圣桃业为示范,带动全镇连片硒桃种植面积1800亩。

(四)循序推动农村综合整治。西流河镇按照“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原则,确定中心集镇、鄢沟村、土坑村作为综合整治第一期示范点,其中中心集镇建设项目投资43107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2385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1942万元,农“四好”公路建设项目投资2334万元,村庄集并与土地建设项目投资2470万元,市场主体培育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全镇2018年植树42万株,清理河道33条,建设涵桥11座,安装路灯258盏。

二、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调研情况看,几个地方已开始研究和着手编制乡村振兴的初步规划,但乡村振兴规划的总体设计和行动计划尚不够完善,存在就事论事、定位不高、缺乏详细可操作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加之在以往的规划管理中,由于管理没完全到位,房屋参差不齐也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下步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部分村也未能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全村的发展作出一个合理的定位。

(二)农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农业开发主要是以点代面。西流河镇除洪渊泽、卫祥水产成规模外,小龙虾养殖、甲鱼养殖、鳜鱼养殖、蔬菜种植等还比较分散,没有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农业科技下乡,科技兴农与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依靠传统经验生产还是主要方式,农业生产防灾能力差。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农业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银行信贷困难。人才返乡下乡仍然局限,虽然出现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现象,但主要还是年龄偏大的群众回来养老,部分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回乡比例还是偏少。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甚至破坏,随意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杂物等现象依然存在。村、组缺乏必须的垃圾清运车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有的村组虽然配置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但运转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农村垃圾污水恶臭现象依然存在。在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乡村重视集中整治项目建设,却轻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往往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

(四)社会稳定隐患依旧存在。一是农村“三留”人员增多,治安隐患增大。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一些不法分子瞄准农村留守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实施偷窃、诈骗等不法行为,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惩威胁。二是各类利益诉求潜在稳定风险。农村地区因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冲突明显增多,稍有不慎,极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三是农村治安防控体系较为薄弱。农村地区物防、技防水平明显落后,同时,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易导致防范出现断层和盲区。四是全民守法意识有待提升。部分干部和群众法律意识欠缺,不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三、原因分析

从三个镇调研得知,当前,乡村治理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一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无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关键都要靠人来推进。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现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的人员显然无法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任。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虽然现在多数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已不成问题,但是保障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水、电等设备设施存在老化的问题,道路交通、垃圾处理、通讯网络和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还存在质量不高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也不足,成为制约振兴乡村战略的障碍。三是村民自治和创新不够。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的驱动下,多数农民从农村涌向城镇,使得农村社会的治理根基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不断创新村民自治的形式和内容,以推动乡村善治。四是乡村治理主体的参与度需要提高。乡村治理的主体主要分为人和组织两大类。从人这个角度看,表面上认为农民的整体教育程度提高了,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实践中,村民正在逐渐失去政治参与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在法治方面,存在公民法律素质不高、立法有待完善、执法仍需规范等问题。

四、建议

(一)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完善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规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二)破解振兴乡村短板。一是“引凤还巢”,确保农村外流精英归位。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创业推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加快致富”的思路,引导和扶持返乡创业就业思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政策优惠扶持创业、项目服务引导创业、财政信贷支持创业等良好措施,形成“创业有项目、就业有岗位、致富有路子、发展有保障”的良好格局。让更多的农民工自愿返乡创业,改变当前老、妇、少的不良现状。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力实施“组组通”公路,提高路网建设和管理水。

(三)促进乡村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建强头雁队伍,发扬头雁精神,锤炼头雁本色。二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着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建立道德约束机制。坚持德治为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四)抓好抓实法制宣传教育。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发挥法治文化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固定阵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作用,加强法治文化传播。进一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政绩指标与群众权益、上级指示与法治原则、权力行使与法纪约束的关系等问题,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还与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有重要关联。我们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目标、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从深度上和宽度上全力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武器作振兴乡村战略的武器和坚强后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盘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

盘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

吴显龙

〔内容摘要〕 盘县在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实行集中、连片、持续开发,加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组装配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 键 词〕 农业 综合开发 调查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 主任

盘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把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项目开发基本情况

1999年至2004,盘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别在刘官镇、旧营乡、板桥镇、水塘镇等四个乡(镇)实施,通过开发治理,累计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8.66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六年来,项目区完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水利措施方面,共新建和维修防渗引水渠道110公里,防洪河堤14.34公里,排渍排涝沟6.7公里,建设小水窖131口,项目区共新增灌溉面积9900亩,改善灌溉面积23080亩,改善除涝面积4400亩;在农业措施方面,共采取施用石灰和种植绿肥改良中低产田土41175亩,实施坡改梯工程8020亩,组织实施玉米制繁种基地1600亩,优良品种示范推广15000亩,采取骨干培训、普通培训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培训农民5万人次,农民科技意识有所增强,提高了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在林业措施方面,采用松、柏、竹等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32000亩,建设经济林3000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349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53万元,群众投劳投物折资937万元。

二、工程运行使用情况

通过对刘官镇、旧营乡所实施的水利工程、林业项目运行管理的调查了解,水利工程的完好率高,除1999发现个别工程有水毁现象外,其它工程没有水毁和损坏的现象,群众普遍反映较好,特别是干旱年景,效果十分明显。工程运行管理一般都是村委会统一组织维护,损坏程度小的由受益户投工投劳修复,水毁严重的由乡(镇)帮助解决材料费,村委会组织维修。1999旧营乡水利工程杨松灌溉渠和水口灌溉渠有两处在2004年的大雨中因泥石流和地质下沉出现倒塌,旧营乡政府以每1方浆砌石补助65元资金,由村委会组织农民修复;刘官镇董家坡村对水利工程管理纳入了村规民约,他们这样规定:“渠道管理,农忙之前由群众投劳清淤,损坏后受益户集资修建,谁损坏,谁负责”。1999该村大地头一条渠道,有两处因是软基经常出现下沉,是群众自发组织维修保证通水。对水保林的管理,旧营乡2004年以前管理是按自然村分片管护,2005年通过林业部门认定纳入公益林管理,每亩给3元管护费,通过现场了解,旧营乡水保林保存率在70%左右。刘官镇实施的水保林,2004年以前林业部门给了2万多元管护费,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都比较落实。2005年纳入国家公益林进行管理,每亩给5元的管护费。刘官镇实施的水保林因种植时采用的主要是营养袋苗定植,种植标准高,管理到位,成活率高,现在保存率在80%以上。

三、项目开发取得的成效

一是水利措施和坡改梯工程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大量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普遍提高。通过调查了解,在灌溉水源保证的情况下,水稻能实现提前栽插15天左右,能有效避开后期低温为害,每亩产量可增产100公斤以上。据刘官镇董家坡村的群众反映,灌溉渠道修好后,单产可增长50%以上,同时,可节约管水劳力50%;旧营乡罗家田村和平田村的群众介绍,2005年是特别干旱的年份,农发修建的沟渠保证了大面积的育秧和大田移培用水,在非项目区普遍减产的情况下,农发水利工程的灌区内还比往年有所增产。坡改梯工程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坡改梯能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普遍增产都在30%以上。盘县旧营乡大坪地村有100户人家,耕地全为坡耕地,通过2000年实施完成坡改梯500亩以后,由于耕地实现了“保水、保土、保肥”功能,这片土越种越肥,从原来的低产地变成了中产地,单位面积产量比1999年以前增长1倍以上,农户杨应录介绍,他家当年实施了3.5亩坡改梯,原来总产只收450公斤左右的包谷,2005年达到了1000公斤;坡改梯工程除了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外,还能扩大耕地面积,板桥镇灰窑坡村2001实施坡改梯1653亩,通过炸石扩土,新增的有效耕地面积就有95亩。

二是农业项目带来的增收效果好。种植绿肥和石灰改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亩可增产量50公斤以上;良种基地及优良品种推广种植示范带动能力强。盘县2001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在旧营乡、刘官镇、板桥镇实施玉米新品种示范3000亩,现已发展到2005年的4万多亩,所推广的盘玉2号、4号、5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农民欢迎,比原来的老品种单位面积增产幅度在30%以上;项目区从单一的种粮到引种示范经济作物,增效显著,农民尝到实惠。盘县水塘项目区2002从山东引种花生鲁花1号与玉米间作,在玉米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每亩生产花生100公斤左右,增收300元。

三是按规划区域组装各类项目,项目区综合效益好。盘县刘官镇和旧营乡的大部份土地面积属于朱昌河小流域,1999年到2001,在这个流域范围内的高官村、三十亩村、猴场屯村、三角田村、大坪地村、平田村和罗家田村等,规划实施了引水灌溉渠道43.24公里,防洪河堤3.9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除涝面积2000亩,实施坡改梯6000亩,种植水土保持林17469亩,修建机耕道和人行便道6公里,石灰改土6100亩,水田基本上做到了能灌能排,坡耕地实现了保水、保土,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四、主要做法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和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科技,择优扶持,注重效益,富裕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并做到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注重质量,突出效益。在工作中,加强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规划,形成了重点扶持和集中开发的工作思路,改变了过去项目布局分散,重点不突出,效益不明显的状况。

2、领导重视,层层负责,严格把关,狠抓落实。一是做到“四个到位”,即:参与规划选项到位,能严格按立项要求,尊重实际,尊重农民,尊重科学,突出效益优先,合理确定项目区和子项目;落实配套资金到位,把各年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在新项目区启动前,县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开工动员大会,讲解农发政策和实施要求;检查督促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督促,参与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做到“严把四关”,即:工程队伍选择关,实行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确定施工队伍,选择懂技术,会管理,讲信誉的施工队伍承建工程项目;工程质量关,农发办从领导到职工,分工负责,分片把关,严格技术要求,工程达不到设计不付工程款;工程进度关,科学调度工程进度,保证各项目平衡发展,做到工程不留尾欠,资金不留缺口。项目验收关,工程竣工后,认真组织验收,严格核实工程量和建设质量,不合格不验收。三是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行政措施落实,解决问题落实。

3、采取以“小区域”、“小流域”、“小坝区”和“旱坡地”为单元的治理开发模式,强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组装配套,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项目、单项措施治理而综合效益不明显的问题。盘县板桥—水塘项目区,按“小流域”治理开发,2002年至2004累计建设引水渠道70公里,防洪河堤13公里,坡改梯1653亩,种植水保林13584亩,建沼气池560口,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发展后劲增强。

4、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发项目的科技含量。一是在引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方面,采用了“U”型渠设计施工技术,盘县2003至2004水塘板桥项目区田间支渠全部推广“U”型渠设计施工技术,既实用实效,又美观大方,既保证了使用功能,又节约了工程造价。二是加大项目区优质品种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项目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盘县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加强了自主开发品种盘玉二号、四号、五号的试验示范,带动了面上大面积的推广普及,在水塘板桥项目区还开展了旱地分带轮作以及粮经、粮药、粮菜间作示范,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5、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一是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深入项目区认真调研,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二是严格执行批复计划,对上级批复的项目计划总是认认真真执行,超计划完成,没有出现擅自调资金、调项目、调规模的情况;三是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三专”管理和县级报帐,县级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上级有偿资金按期归还。

五、几点建议

盘县的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还存在着开发面铺得过大,资金投入比较分散,综合配套治理力度不够,生态治理措施较薄弱,旱地治理措施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优势农产品不突出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和利用好资源,建设可持续的山区农业,对盘县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在“综合”二字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对旱耕地的综合开发,进一步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九五”至“十五”期间,盘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在水作农业区,而大面积的旱地开发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旱地还存在着干旱、瘦薄、土壤偏酸和水土流失等限制因素,要提高整个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把开发重点逐步转移到“旱坡地”的综合治理上。二是拓展开发内容,要真正体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农业综合开发更要有新的思路。因此,在项目布局上,要进一步体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的组装配套,特别要重视林业生态措施,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在硬件建设上,着重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引水灌溉工程,发展旱地小水窖,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同时要完善道路建设,把项目核心区内机耕道路、田间步道和村寨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和农村沼气建设、改厕改圈结合起来,改善村容村貌;在软件开发上,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民技术培训,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大综合投入力度,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农发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其它资金投入项目区,加大投资强度,提高综合效益。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要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条件,规划实施好水土保持林,要做好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对条件较好的旱坡地,要因地制宜规划种植一些经济林木,使之在保持水土的情况下,让农民有一定收入。

3、把农业综合开发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结合土地治理项目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优质粮食品种、饲料作物、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区域特色农业。同时要提高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效益,把建设规模、实施质量和效益目标统一起来。要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要解决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搞好项目建设期全过程的管理,保证项目如期达到效益。

4、加强科技示范,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加大对各项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组织实施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引导作用的科技示范项目,发挥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上的重要作用。要重点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民吸收、消化、利用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能力;抓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提高优良品种在项目区的推广面积;搞好项目区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搞好各种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及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应用;加强节水农业示范和设施农业示范。

5、完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由于人员和机构职能所限,主要是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期间的管理工作,建议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将项目后续管理纳入行业部门的管理体系中进入常规管理。农业工程如沼气池、各类种植基地、农业服务设施建设等由农业行政部门安排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水土保持林项目验收合格达到成活率和保存率后,纳入林业部门进行管理,落实必要的管护费;水利工程由水利部门进行跟踪管理,积极推行用水者协会、有偿承包和受益农民自主参与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作用,组织农民投劳进行维护,摸清灌区内各家各户的受益面积,加强合理收费,落实管护责任,使水利工程的管护制度化、规范化,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建议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必要的经费对水毁严重的工程进行补助维修。

第四篇:浅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指出,发展仍为当今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必先行。在新形势下,我们将如何一以贯之,咬紧发展首要务、实施项目全带略、主攻招商总抓手,做到以时俱进、开拓创新。笔者拙见,在软、硬发展环境方面还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需”招商

项目是载体、项目

是财源、项目是人气、项目是后劲。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招商。招商,无外乎诸如网上招商、推介招商、洽谈招商、产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需”招商等。但网上招商、推介招商、洽谈招商、产业招商毕竟有它的局限性、盲目性、约束力和伸缩度,因此,成本偏高、余地不大、空间不多。而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需”招商却不同,它突出的是个“情”、所要的是个“感”、追求的是个“商”,因此,弹性大、可精雕细琢、自主发挥。一个项目、一项洽谈有时通过多方努力仍拿不下、谈不拢,但有时往往通过在与客商相处、洽谈、服务期间一次、一回不经意的小小一份独特“情感”,却能促使项目顺利成功,可见“情感”作用之大。而更为可喜的是,正是由于一份份不经意的珍贵客商“情感”的培养与小心呵护,加之客商企业自身开拓市场的需要,以及对客商“以商招商”者同样辅之于必要的激励因素,才使得我们的项目一个个相继谈成,才使得我们的客商感动不已、倍加“报恩”——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以商招商”良性大循环。此外,招商引资还应做到以“需”招商。一是摸清产业转移方向。发达地区什么产业会向我地转移、聚集,然后全力主攻我们急需而且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带动境外相关企业进入我地。二是摸清投资客商需求。投资客商想在什么领域投资,需要什么样的投资环境、资源和市场,然后结合我们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投资地点,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二、人人是环境个个讲服务客商是市民

“环境就是人气,环境就是生产力”。为此,仅有单位部门和干部职工讲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做到人人都是环境、个个都讲服务。通过广播、电视、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体公民和干部职工的道德和法纪教育,提高广大公民和干部职工的道德和法纪观念,努力营造浓厚的“重商、亲商”氛围,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讲环境、讲服务,要大到党委、政府视客商为座上宾,有朋自远方来;小到一般市民和普通百姓对客商的衣食住行等日常一切生活需用品买卖都不能欺诈、刁难。要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社会治安和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同时,我们要把孤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我地投资的客商老板当作是本地公民、本地子民,甚至是本地的荣誉市民,而不能有任何“种族”岐视行为,更不能出现扰商、坑商、害商和侵商现象,相反,我们还要对其“高看一格、厚爱一份”。

三、人人可投诉件件必受之内外均客商

经济要发展,内地、本地、外地客商老板和民营企业家在当地、来当地投资,均为客、都是商。对客人和商机,我们又岂能怠慢;鱼和熊掌,谁不想兼之。由于部门利益驱动,特别是服务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态度和质量不到位,内外客商、干部职工,甚至是当地一般市民和普通百姓,对服务职能部门单位的服务、支持和协调等方面不满者,人人均可投诉。执纪执法、投诉部门要件件一并受之,同等对待,严肃处理。

四、项目综治化城市科学化环境责任化

项目带动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做到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重大项目。对此,我们可把项目“综治化”,犹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首先,招商形式要多样化。要坚持领导带头原则,组建各类产业招商分队,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聘请各类招商代理。特别是要造就一支精干的招商队伍,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方法。其次,考核机制要量细化。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项目考评细则方案要量化细化,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工业、加工业及进园区项目要有所侧重;奖惩要兑现,奖罚要分明,“以项目论英雄”,要真正落到实处,不妨对不同岗位上涌现出来的“项目英雄”和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后进者,有几个就兑现几个,彻底搅动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第三,园区管理要规范化。园区规划布局要合理,要尽量做到高规格、高标准,错落有致、耳目一新。要严把入园关,坚决杜绝圈而未建、少用多占。要举全力破解供地、用工、融资、聚集、配套等难题。

好的城市品味、美的人居环境,是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中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一个无声的广告、一种内在的力量。为此,我们要精心做好、做大、做强“经营城市理念”这篇大文章,做到城市经营科学化、城市建设出精品。城镇土地政府要一级垄断,统一规划,扩大城镇人口规模,繁荣城市商贸集贸,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亮化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静、城更美、人更靓、商更旺。

整治优化经

济发展环境,要铁下心来、铁面无私,用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一是加大“源头治本度”。严格清理有关收费文件,慎重出台新的收费政策和标准。只有这样,从源头上加大治本力度,才能彻底净化我们的发展环境。二是实行“首办责任制”。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实行“首办责任制”,第一经办人要一抓到底,切实认真为企业、客商和群众提供最佳、最优的服务。三是推行“

公开承诺制”。各服务职能部门单位要将本单位的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承诺事项上墙公示,同时编印成小册发放到客商手中,使客商一目了然,自觉接受社会各届的监督。四是发放“征求意见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客商征求意见表”,并要求各服务职能部门单位要像人大、政协机关办理有关代表或委员“批评、建议和议案”一样,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特别是在每年部门形象测评或民主评议行风中穿插发放“客商征求意见表”,既可充实丰富大会的内容,又是客商代表们最好的“参政、议政”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双效。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除了实行环境管制、查办处理和充分发挥经济“110”作用外,还要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样,实行整环“责任追究制”,要一直追究到该单位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及上级分管领导,这样才有震慑力。

第五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发办课题组

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发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课题在调查分析丽水农业综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使农业综合开发更大程度上惠及山区百姓,作些探讨。

一、山区资源与经济状况

㈠耕地分布垂直差异大,低产田原因多样性。丽水市有耕地面积133.8万亩,其中水田121.1万亩、旱地12.7万亩。耕地从海拔6米到1400米都有分布,海拔高程250米以下、250-500米之间、500米以上耕地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耕地按坡度分,6度以下、6-15度、15-25度、25度以上大体各占四分之一。同一高程不同坡度耕地所占比例差异明显(表一所示)。由于丽水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垂直差异非常明显,客观条件决定山区农田低产原因多样性。主要表现:盆地耕性差,受侧渗水浸渍危害,土层浅薄,漏水漏肥。高丘低山区为抗旱能力弱,“靠天田”面积大。中低山区为冷水浸渍,灌溉水温低,土壤通透性差。

㈡小流域涉及面广,数量多。丽水市有瓯江、钱塘江、闽江、福安江、飞云江、椒江六大水系,溪流纵横,源短流急,纵向比降大,洪水暴涨暴落,属典型山溪性河流。据调查:瓯江流域涉及近80%的乡(镇、街道),约三分之一的农村、乡镇居民住在这些小流域中。而小流域多数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上游山区,自然环境恶劣,防洪能力低,20-100平方公里小流域有189条,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只有20%左右小流域防洪能力达到5年一遇,形成小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年年遇灾现象。有处州粮仓美称的松阳县20-100平方公里小流域16条,其耕地面积8.2万亩,占全县51%,人口9.13万人,占全县40%,集雨面积78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6%。遂昌县5-20平方公里小流域有55条,368公里,涉及全县90%的乡(镇)。由于山区小流域面广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丽水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5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4.84%,而疏林地水土流失面积达2217平方公里,占总水土流失面积86.36%。

㈢小型水库山塘多,病险库比例高。丽水市有小型水库山塘1558座,其中小㈠型水库49座,小㈡型水库203座,1-10万立方米山塘1306座。小型水库山塘100座以上有6个县(区),缙云县高达470座,占全市30%。丽水市小型水库山塘多数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大多为土坝,经多年运行已老化严重,绝大部分存有各种隐患,小型水库中病险库占

53%,山塘中病险库占60%以上。山塘水库病险原因有:坝体填筑土料质量差,造成渗漏;坝体设计,施工不够规范,坝坡不稳定不安全;溢洪道防洪标准不足;坝内涵管损坏;启闭设备损坏;内坝坡风浪侵蚀严重;白蚁危害等。

㈣经济林面积大,基础设施差。2004年丽水市有水果面积52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4.4亿元;茶叶面积27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4.7亿元;毛竹面积174万亩,其中笋竹两用林面积100万亩,毛竹采伐2300万支,产笋26万吨,产值5.2亿元。茶叶、水果、竹笋产值1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由于经济林基地建设投入少,标准低,路、水、电等设施建设差。据调查:松阳县水果面积7.6万亩,有机耕路的不到30%,有水利设施的不到20%,有输变电线路配套的不到10%。松阳县茶园面积7.8万亩,水利条件较好的只有1万亩。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竹林面积2万亩,需改造面积占90%。

㈤经济欠发达。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谓之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占全省六分之一。全市有九个县(市、区),19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250.66万人,农村人口194万人。2004年全市GDP264.57亿元,人均GDP10582元,不到全省人均GDP半数,有三分之二的县(市)人均GDP在万元以下,人均GDP最低的县只有6721元。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1.8%,尚有财政总收入不到亿元县。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21元,只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半数,不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半数的县占三分之二,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县只有2735元。

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实践

㈠基本情况。丽水市1996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至今整10年,由初期的5个国家级开发县发展到全市各县(市、区),现有6个国家级开发县,3个省级开发县。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从临时到常设,人员从少到多,人员结构得到改善,全市现有农业综合开发干部职工62人,其中专职人员43人。1996年-2004年丽水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4.6亿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投入2.96亿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1.64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87个,治理面积69.42万亩,新建修建山塘水库391座,新建修建溪流护岸46公里,新建灌排渠道1878公里,埋设地下管道78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11640处,新建修建机耕路1408公里,建设良种基地1.6万亩,造林6.5万亩,园地改造1.4万亩。建设产业化经营项目25个,其中种养项目10个,加工项目13个,市场流通项目2个。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360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

㈡主要特点。一是开发内容不断调整。1996年丽水市以建设30万亩旱粮基地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1997年提出开垦宜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1998年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2001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200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转到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为重点,2004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二是单项工程造价高。据5县(市、区)调查:新建溪流护岸每米单价658元,最高1112元。修建山塘水库每增加1立方米水单价8.6元,最高11.3元。新建机耕路每公里单价14.8万元,最高21.5万元。新建灌排渠每米单价106元,新建排渠每米单价最高703元。新建路渠结合型的每米单价214元,最高231.6元。且单项工程投资比例高。松阳县2000年樟溪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改造面积1.5万亩,其中新建2.3公里大型排渠,流量15.66m/S,投入资金136.2万元,占财政资金50.44%;龙泉市2003年源底溪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面积0.5万亩,其中新建修建溪流护岸10.5公里,投入资金214万元,占财政资金77.54%。三是库容越小造价越高。为考虑人工工资、原材料价格因素,将下表

3划分为2000-2001年、2003-2004年二个时段,下表说明新建山塘水库随库容增加造价减少。

四是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路渠造价高于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松阳县2003年湖溪畈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湖溪至白角外横路,路长526米,宽6米,造价7.28万元,每米单价138.4元,而2003年清源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泮村环开发山路,路长961米、宽5米,造价18.16万元,每米单价189元,单价对比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比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高36.56%。松阳县2004年望松畈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鸟井机井灌渠,40×50U型渠,长616米,造价3.8万元,每米单价61.7元,而2003年清源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黄坑源至岩西灌渠,40×50U型渠,长1690米,造价16.2万元,每米单价95.9元,单价对比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比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高55.43%。五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比重大。如丽水市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428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542万元,有偿资金73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占全市省补农业资金58.68%。㈢困难和问题。第一,补助标准偏低。新建溪流护岸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450元。新建山塘2000年每立方米库容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3.6元,按照现在人工工资、原材料价格,每立方米库容单价比补助标准至少高出10元;修建山塘水库增加每立方米水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5.6元。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耕地治理补助标准偏低。园地改造投入资金远高于补助标准。第二,工程建设存在缺位。如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民技术培训、扶持农技服务组织等科技措施不够到位,且科技投入少,全市2000-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投入只占财政资金4.9%。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园地改造有差距。近年来,山区冷浸田改造没有很好实施,土壤改良流于形式多,灌溉衬砌渠道6米以上难实现。第三,项目没有充分整合。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建成标准农田,2000-2002年全省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71.88万亩,而丽水市只有1.4万亩,占1.95%。2000-2002年丽水市土地整理面积25.16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9.88万亩,而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建成标准农田为1.9万亩,占9.51%。第四,总量规模小。据统计:2000-2004年全市6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市、区),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1.34亿元,占全省5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6.83%,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02亿元,占全省7.79%;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32亿元,占全省4.92%,均不到全省平均数。2000-2004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20个,只占全省7.52%,平均单个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扶持160万元,比全省少84.7万元,且全市没有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重点项目。第五,现行政策没有用足。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小流域治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坡耕地治理、沟道治理、小型蓄排水工程、成片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沼气池等工程。目前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对封山育林、沼气池建设工程未制定补助标准。第六,工作经费不足。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工程布局分散,立项调研,规划设计,踏勘测量等工作

量大,施工图设计编制量大、图多,且山区县市财政困难,安排事业费少,全省执行统一的管理费和设计承包费,对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其提取比例偏低。

三、思考与建议

㈠加大山区小流域治理力度。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丽水山区特点,必须加大山区小流域治理力度。强化规划。遵循防洪与抗旱并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各小流域调查研究,分析其自然环境条件,找出问题,明确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扩大治理范围。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必须开展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和全流域的开发性治理。因此,实施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不应受目前规定的流域范围20平方公里以下、单个项目治理面积5000亩的限制,应以条为单位,立足规划,全面治理,如果流域大,投资多,可一个规划分年分步治理。深化治理内容。要根治小流域洪涝灾害,提高抗旱能力,发挥小流域治理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治理内容上做好三个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加强中下游治水工程和上游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改田与改园相结合,加强田间工程和园地基础设施建设;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加强现有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水力等资源开发利用和村容村貌改善。

㈡着力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根据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结合丽水山区实际,为推进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水平,要重视农业措施,加强科技推广,强化支农项目整合。大力推广和应用多孔塑料波纹管改造山区冷浸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改善山区土壤理化性能。通过委托业务部门,邀请专家,结合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开展讲座、现场示范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业务部门签订合同或科技招投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试验示范,加快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通过经费补助,配备仪器设备,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和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更好地为项目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山区管道输水技术应用。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乡村康庄工程等项目相结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与省政府确定的100条小流域治理项目相结合,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水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

㈢拓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外延。丽水山区山多田少、发挥山区优势,挖掘山区潜力,关键要做好山上文章,促进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建议园地改造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果、茶叶、笋竹两用林是丽水山区农业支柱产业,面积大,涉及农户数量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这些经济林大部分在山上,基础设施建设差,效益不高,依靠农民自己改造园地,其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目前虽然园地改造已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由于受山区小流域治理范围,面积限制,园地布局影响,丽水山区大部分园地没有得到改造。因此,从山区实际出发,将水果、茶叶、笋竹两用林等园地改造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利于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议封山育林和沼气池建设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危害性大,将封山育林和沼气池建设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内容,通过以管促封和以改促封做好封山育林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生存条件。实施封山育林,建议每个封育区面积在500亩以上,封山时间5年,封山育林每亩补助财政资金50元,其中护林员工资每亩补助15元,农户每亩补助25元,林业部门管理费每亩补助10元。农村能源生态

建设,松阳、遂昌、庆元三县普遍开展,取得成功经验。实践证明,推广猪、沼、果(茶、菜、鱼)模式,推动“一池三改”工作(户用沼气池建成8-10立方米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对全面建设生态家园,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小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建议每个沼气池补助财政资金1500元。

㈣大力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树立发展意识,转变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财政有偿资金风险大,回收难,少发展不发展的观念,创新择优选项机制,选准选好项目,多报做大项目。突出发展重点。要围绕山区农业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工、流通项目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优良种子、种苗、种禽补助或赊销,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通过定单农业回收农产品,企业产生效益实行二次分配,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强化管理。既要积极报好项目,又要认真管好项目,在项目建设中,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帮助业主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保质保量尽快建成,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

㈤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提高补助标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性,施工条件差,交通不便,人工二次搬运费用高等原因,造成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造价高。为确保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实施到位,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上水平,必须提高补助标准。建议:新建溪流护岸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米补助200元提高到400元。新建1-10万立方米库容山塘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立方米库容补助5元提高到10元,新建10-20万立方米库容小㈡型水库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立方米库容补助5元提高到8元;修建山塘水库补助标准,从现在每增加1立方米水补助3元提高到6元,耕地治理补助标准应继续提高,且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应比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高出20%,园地改造补助标准,从现在每亩补助300元提高到400元。降低山区市县财政资金配套比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及省财政厅非常重视和支持丽水山区的发展,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补专项资金增加,对减轻当地财政支出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对丽水山区也实行低配套,但丽水山区经济欠发达,又都是革命老区,财政收入总量非常小,因此,为争取加大对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又不增加市县财政资金配套,建议继续降低丽水山区市县财政资金配套比例,由目前的20%降到10%,同时,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费,为做好、做深、做实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评估论证工作,配齐、配好办公设施,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应提高山区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承包费和管理费比例。

㈥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认识。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效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同时,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又是我市支农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和作用,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关心、支持、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作用。要经常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加强部门之间沟通、配合、协调,形成合力,多报、报好、做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合支农项目,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发挥有关部门、乡镇村干部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宣传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理解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充分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干部职工服务意识;要不断学习,加强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要充实人员,加强力量,与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相适应。

组长:潘建青成员:李小涛范成成执笔:金宝林

下载**县实施项目开发战略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实施项目开发战略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项目谋划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项目谋划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各地、各部门都在下大力气谋划和编制项目,把项目作为规划的重要支撑谋深、做实。回顾近年来的项目工作,我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谋划水平......

    关于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

    ——××的六大战略,最根本的战略是人才战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支撑是人才的支撑;——民生工程的落实,最根本的是人才储备、培养和使用工程的落实。××市发展靠的......

    开发单位项目实施总结

    篇一: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格式 附件1: 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格式 一、项目基本情况.(重点突出这是一项什么技术?应用在哪里?主要起什么作用?) 二、项目执行情况(.重点在于合作方参与......

    项目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5篇]

    项目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 甲方:联系人: 地址:联系人:夏洪 乙方: 地址:为加强项目开发的合作,推动甲乙双方各项业务发展,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

    软件项目开发战略合作协议

    项目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为加强项目开发的合作,推动甲乙双方各项业务发展,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结成战略合作......

    阳澄湖旅游景区开发项目战略策划的运营思考

    阳澄湖旅游虽发展多年,但是旅游品牌远远逊色于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自09年初成立管委会之后,开始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有序规划。中国浩远集团成为阳澄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批招......

    安定马铃薯营销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安定马铃薯营销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以来,“谷贱伤农”事件频频发生,农民增产难增收。面对变幻莫测的农产品市场,定西市安定区却将小土豆做得风生水起,产品卖到了全国,成为贫困......

    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思考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而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重要性并没有被普遍认识,更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