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提案
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
况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8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大力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 题 词:城市,水资源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城市中有约2/3缺水,约1/4严重缺水。我国目前的年用水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已超过承载能力。如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达76%,海河流域已超过了100%。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3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1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从理论上说,污水的处理量,就相当于再生水的生产量。这么大的再生水量,城市利用的却很少。据辽宁省环保厅介绍,目前辽宁省污水处理后作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只占污水处理量的十分之一,或更少。
据相关专家粗略估算,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城市污水排放入管网中,收集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利用。二者合计起来,即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变成再生水,回用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中,同时置换出等量的自来水,相应可增加城市一半的供水量,等于为城市开辟了第二个水源。
当前,水资源再生利用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各项标准衔接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水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实施的6个相关水质标准,相互间也缺乏有机衔接。
2.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目前,国家已明确了相关部门对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职能,但相关部门之间,仍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缺乏有机衔接与配合。
3.没有将再生水资源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对再生水资源仍未能与其它水资源一道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没能在供求关系之间架起一座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桥梁,导致再生利用的水资源销路不畅,甚至只好直排河道,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4.缺少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一套适合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包括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运行监管、水资源再生利用投入等在内的制度体系。
5.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主要是初期投资和处理成本较高,因此许多地方没能给予水资源再生利用以足够的重视和经济支持。二是缺少配套设施。目前,我国仍有一大批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未能同步建设水资源再生利用设施,排放标准偏低,没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在一些领域还不能直接利用,需要提标改造,配备必要的配套设施,进行再处理。三是管网建设没跟上。再生水经过再处理之后,还需通过输水管网向客户输水,而输水管网必须要求建设另一套给排水系统。但由于目前使用再生水的企业和住宅小区还较少,加之担心投资风险,导致相关单位积极性并不高。
6.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规模等问题所限,导致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成本偏高,再生水水价超过了任何水源;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因素所致,我国自来水价格偏低。这两个方面,导致再生水作为自来水在某些用途上的替代品时,价格高于自来水等其他水源,缺乏价格优势,丧失了竞争力。
7.公众意识欠缺。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缺水地区甚至严重缺水地区,公众甚至于部分领导同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意识仍很欠缺,对再生利用的水资源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甚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抵触。
为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率,建设“第二水源”,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立法进程。要加强法律法规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约束力度,规范指导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建设和发展。包括在城市规划的初始就规划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对适合使用再生水的行业,应强制使用再生水,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和车辆冲洗用水等;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惩罚措施等。
2.加强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统一管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上下游之间要实现管理资源共享,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要将再生水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其它水资源一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
3.加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体系建设。要尽快健全完善包括水资源再生利用标准、运行监管和工程投入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加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制度建设。
4.加大水资源再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要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如水资源再生利用管网等。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与水资源再生利用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新区开发必须实施分质供水,老区改造也要按规划实施分质供水。
5.确定合理的水价促进水资源再生利用。要合理确定水资源费与城市供水价格,科学制定污水处理费及再生水价格,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有较大的差价,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培育市场,增强使用再生水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如对再生水生产实行单一电价、免收公共事业附加费;企事业单位利用再生水的免征污水处理费;在进行景观规划、房地产批复时,优先考虑利用再生水的企业单位等。6.要不断探索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新途径。如建立再生水厂与用水大户企业之间的供需循环链条,既要保证再生水厂的稳定运行,也要确保用水大户对再生水的需求。可实行“一对一”服务,即分散建立一些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实行一个再生水厂为一家用水企业服务,使用水企业的污水实现就地回收处理利用,既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避免多区域回收污染类别复杂的问题。
7.大力开展水环境和节水重要性的宣传,普及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具体知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认识,解除公众对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心理障碍。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提案(范文)
关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33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办理 提 案 人:李君如 主 题 词:节水,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目前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根据几次全国性的水利调查,截至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不仅像北京、天津这些北方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南方城市里缺水现象也处处可见。2010年年初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以及2011年北方的大范围干旱,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缓解我国水资源困境已经十分紧迫。
我们与上海浦东能效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研究,注意到调水、蓄水、节水等传统的解决缺水办法只是对有限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而且成本越来越高,新问题不断出现。要解决缺水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开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困境的新途径,是必须实施的一个长期战略。由于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因此,“开源”,就是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要积极利用已经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向“海洋、地下、空气”全面要水。
具体建议如下:
(一)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7.3%,对人类而言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将海水淡化,就可以为人类提供大规模的淡水。它非常适用于我国渤海湾、东南沿海缺水较为紧迫的地区。海水淡化产业在世界范围里处于蓬勃发展期,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
1、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
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20余种,而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和反渗透法,总体上成本依然很高。从国内海水淡化建设项目来看,能源成本占海水淡化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为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关键就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积极探索研发更加高效的海水淡化新方式。如上海浦东能效研究中心正在发展的板式换热器海水淡化方法,热交换效率高于目前大规模应用的管式换热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积极推广小型海水淡化设备
使用灵活的小型淡化设备,不仅能解决岛屿居民的用水问题,同时可以带动无人岛的开发,对于捍卫我国领海主权更有长远战略意义。且小型海水淡化设备主要消耗能源为电能,也有利于新能源如太阳能等的利用。由于海水淡化产业的投资具有金额高、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建议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建设积极性,使海水淡化向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多样化发展。并强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开发和利用地下苦咸水。我国对于地下水淡水的利用已经开展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地下苦咸水的开发和利用还尚在起步阶段。农村一般居住较分散,多数地方水源也比较缺乏,应用小型的海水淡化设备可以将苦咸水淡化,即节省了大规模的管网建设投资,也能有效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国内已能生产5~5000立方米每天的各种规模的苦咸水淡化设备,可根据当地的水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特殊设计,力求做到高效、耐用。该设备还可适当增加装置用于处理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国家已有规划逐步解决苦咸水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议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苦咸水淡化集中供水站,分质供水。推动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有利于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利用设备进行空气制水。空气制水是通过冷凝空气中水份,进行过滤和消毒,使其能够达到饮用水的标准。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空气制水设备需要空气湿度大于30%可完成制水,当湿度大于70%时,运行效果最佳。可用于极度干旱地区、缺乏水源的海上油田、岛屿、边防哨所等。根据我国气象局的统计资料,我国各个地区包括大多干旱地区基本都能满足空气制水的湿度要求。空气制水不仅对于干旱地区有重要意义,对于城市同样有意义。假设我国30%的城市人口应用空气制水机,按每人每天需要2000毫升饮用水,那么每年将节约用水1.3亿立方米,大大减轻市政供水的压力。而目前空气制水机市场售价依然偏高,缺水的偏远农村地区无购买能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保证制水机的质量和用水安全;宣传使用空气制水机节能、节水、为市政减负、为家庭省钱的多重功能,提高用户认知度;将空气制水机纳入节能、节水项目,如同对节能汽车和家电下乡一样,对购机用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列入国家重点扶贫的严重缺水地区,可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一户一机”的慈善捐助活动。
寻求利用多种有效的水源开发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能避免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稳定人民生活。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来源: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作者:郭孟卓;黄永基 发布时间:2008.04.16
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年均受旱面积1.7亿亩,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增加了2.3倍。1998年冬至1999年1月27日,我国越冬作物受旱面积为1.42亿亩,受旱面积是九十年代以来同期最大的一年。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平方米左右。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并且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当前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水平。在水资源本已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也日益恶化,其主要表现在: 水体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1997年全国工业、城市污水总排放量为584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处理后的回用率更低,其余的大都未经处理或处理尚未达标就排入江河或用于农业灌溉。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其中海河达62.3%。据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大淡水湖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尤以黄河下游为甚。黄河下游自1972-1998年的27年中,利津站断流21年,共计1050天;其中90年代就有8年连续断流,共计859天,黄河断流的频繁发生、加剧了主河槽的淤积,导致了河道排洪能力下降;使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城乡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恶化了河口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区域性降落漏斗56个,漏斗面积87000平方公里,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辽宁、山东、河北等沿海一些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天津、上海、常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
缺水的两大原因(一)社会、自然原因。人均水资源少。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接近联合国公布的2000立方米警戒线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10个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1000立方米。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年际变化很大,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二)经济、人为原因。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防治水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情况也基本类似。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我国灌区大多是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灌溉用水中有近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损失掉了,进入田间的另一半水,由于采用大水漫灌又有近一半渗漏、蒸发了。也就是说,现在全国用水的大头是白白损失了。国外先进的国家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我国灌区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30-50年。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20-4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左右。我国城市生活用水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至少达20%。节水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年节水量偏小,如工业节水,1983年到1995年年平均节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年最大节水量也不到30亿立方米,而全国工业用水量已达900多亿立方米;生活和农田灌溉节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时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的节水也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节水工作在总体上对缓解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显得乏力。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缺水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已造成了影响,目前黄河断流日益严重,却每年平均调出90亿立方米水接济淮河与海河,因此,在当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基础上,对区域间的水资源的调配要依靠包括调水工程在内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局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虚水资源条件不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去一些地区工业的布局,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少耗水大的工业却布置在缺水地区;耗水大的水稻却在缺水地区盲目发展,人为加剧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矛盾。
新世纪我国水资源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低水平的人均供水量潜在危害,可能波及下个世纪。据分析,1980年全国人均供水量为450立方米,1997年为458立方米,近20年基本没有变化;1980年全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1998年也缺近400亿立方米,近十几年总体缺水形势几乎也未变化。从1980年到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一直是在很低的供水能力支持下实现的。人均用水量低而供水总量增长滞后,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潜在的影响将可能波及下个世纪。今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供水需求大幅增加,供需形势严峻。
据分析,在充分考虑节约用水的前提下,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为6988亿立方米,2030年8000亿立方米左右,2050年至少需8500亿立方米。分别需要比现有供水能力5500亿立方米增加1500亿立方米,2500亿立方米及3000亿立方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而且根据可能的供水工程布局,2010年供水增加到6670亿立方米,仍可能由于地区不平衡出现缺水318亿立方米,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据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废污水的排放量将急剧增长。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社会总产值每增加1%,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26%。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0%,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17%。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生产污水排放量会有很大增长。既要开源又要节流 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应按照水与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总体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力发展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规模,缺水地区应限制耗水量大的建设项目上马,建立科学的水资源论证制度。要把节约用水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完善计量、计划用水制度,建立节水考核的目标管理,对于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农业传统灌溉方式,要有步骤地实施淘汰,促进废污水的技术研究,加快废水处理、回用经济政策制定步伐。要不失时机地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局面。加强水资源保护。重点保护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饮用水源,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并严格管理。加强流域机构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河道排污口管理,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坚决贯彻“谁污染、谁承担责任,谁受损,谁得补偿”的原则。要加强面上的生态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要继续深化取水许可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推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制度。要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干旱期水资源应急管理预案,提出干旱期水资源分配的意见,并结合取水许可的计划用水监督实施。依靠科技进步,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结合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设备和技术,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第四篇:我国水资源状况调查
我国水资源状况调查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也许是生在水乡,感觉不到水的珍贵。事实上,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目前的660座城市中,有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同时,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2002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
倍;农业用水利用系数为0.4~0.4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另外,在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
专家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届时用水总量达到上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短缺并非危言耸听。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而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以河北省为例,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要解决现在面临的“水危机”,还应该首先了解一下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全国降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极不平衡。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差别悬殊,历史上水旱灾害极为频繁;二是用水量逐年增长。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
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三是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全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四是缺乏科学的用水定额和管理,生产耗水量大,水的浪费相当普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
40%。五是全国各地区缺水类型各不相同。总体而言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所以,水的问题在我国是很严峻的。
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中国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着五大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处于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1/3的耕地面积位于洪水威胁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引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的水旱灾害呈现加重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每年约1100万公顷,80-90年代约2000多万公顷,近5年来,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上升到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5%左右。1950年~2000
年的51年中,中国平均农田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937万公顷,而1990-2000年的十年间,年均受洪涝灾害面积为1580万公顷,因水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3%左右。
二是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1980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25%,而农业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全国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由1980年的88%下降到2004年的66%。
三是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
四是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200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80亿吨,比1980年增加了1倍多。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五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国约占55%的耕地还没有灌排设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全国灌溉面积中有1/3以上是中低产田,已建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工程存在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灌溉用水效率低,节约用水和提高土地粮食生产率的潜力还很大。
也许,你还心存侥幸,因为自己生在江南水乡。然而,“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尤为突出。江苏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而70%以上的河道湖泊污染严重,南京、无锡、徐州、南通等地的城市河流污染严重,河水发黑发臭,鱼虾绝迹;浙江的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杭嘉湖及宁绍地区经济发达,耕地占全省近一半,但水资源却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不到,而且河网与部分河流水污染正在加剧。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活用水都要求有稳定、可靠的供水。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
合效益,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严峻的水环境形势要求进一步重视水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和水害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提高人们的节水、护水意识和“水患意识”,确保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解决中国的“水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切实的行动。
第五篇: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与探讨
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与探讨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发挥的重要作用,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供着全球五分之一的电力需求,与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可再生等优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源资源,对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特征;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1.水资源定义与水资源特征
1.1 水资源定义
水资源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1.2 水资源特征
⑴ 持续性
水资源系统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维护水资源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适应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代际因素必须纳入这个系统之中,这不仅仅是伦理问题,也是人类延续的需要。
⑵ 自然属性
水资源系统的自然属性是由水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降水,径流,地下水,土壤水,蒸发等,都是一个自然过程,无论人类是否干预,干预强度如何,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⑶ 社会属性
水资源系统不仅涉及生产力方面,而且也与生产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如“三生”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流域间水资源调配关系等,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水资源系统具有社会属性。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www.xiexiebang.com
⑷ 经济属性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长期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分析
⑴ 自然原因:水资源人均量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
⑵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特别是海滦河流域尤为明显,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亩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这种不均衡分布,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⑶ 人为原因:水资源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下。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利事业取得了跨越性进展。
⑴ 有效地减轻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洪涝灾害损失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水平有所降低,干旱问题得到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基本上得到保障。
⑵ 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大局的水利基础设施,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⑶ 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黄河、黑河等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17个省实施了用水定额管理,10多个省实施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国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用水量下降了40%。
⑷ 是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比“九五”多31万平方公里。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依法加强取水许可、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www.xiexiebang.com
4.我国将采取五大措施改善水环境
⑴ 把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协调统一起来。统筹考虑城市防洪、排涝、供水、节水,通过污水深处理和回收利用,妥善安排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的用水需求。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⑵ 建立水务统一管理体制。现代城市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建立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成立城市水务统一管理部门,是现代城市统管水事的最佳模式。今后城市新建和改扩建的工程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用水、节水评估的内容。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⑶ 改造传统铺设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在城市建设中,为了美化环境,在人行道、停车场、林荫道、广场等地进行了地面硬化,铺装了大量传统的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由于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均为不透水材料,使得降雨产生的径流白白流失。所以对传统的水泥地面方砖或沥青油面进行改造,改用透水构件,达到蓄渗雨水、回补地下水、涵养本地水源目的。
⑷ 完善污水处理。城市水环境恢复的切入点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是促进城市用水的健康循环,恢复水环境的生命线工程。重新梳理老城区污水管网,实施“市区污水支管直接到户”工程。最终实现“雨污分流”--即污水入管、雨水入河;排污分类管理--“眉毛”、“胡子”分开抓。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发生污染河流、污染水环境事件。
⑸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量一般讲城市用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就多。在城市总体规划上要注入水循环概念;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使广大群众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