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老人与海_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精)(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0: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_老人与海_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_老人与海_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精)》。

第一篇:对_老人与海_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精)

科技信息

一、引言

“每一种文体都有超乎寻常的语言特点;每一个作家都在创作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风格。超乎寻常才能引人注目,超乎寻常才能体现风格”。《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是他赖以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代表作。他运用象征手法、巧妙的细节描写、简练含蓄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编织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新颖独特的具有双重审美层面的审美体,小说的“冰山顶部”峻拔易透,而“水面以下”的大千世界则深藏若虚,让读者去揣摩、联想、体会。

二、象征意义

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来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它可以通过意象来诱发欣赏者的经验和情感的表现,使文学作品产生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深知此道,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再让读者从具体的物象激发经验想象和情感的表现,去挖掘其中的意蕴。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局部修辞手段的象征手法来赋予这部小说的象征性。

(一故事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生命英雄”的象征。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以生命换荣誉、换尊严,从前所未有的角度震撼人心地展示了人的生命价值。在与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他以自信、勇敢、强悍的英雄形象奏响了一曲深沉低回的大提琴协奏曲。渔民以捕鱼为生,在茫茫大海上,孤独的老人划着小船连续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这真是“倒了血霉”,然而,老人并没有失去信心: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2](P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海水一样蓝的眼睛”跟那象征着厄运的破帆相对照,揭示出了老人圣地亚哥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特

征,透着老人乐观开朗,一如继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他决心在第八十五天“驶向远方”去钓大鱼,这是老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人类要征服自身懦弱的表现。在同大马林鱼的较量中,明知对方力量比自己强老人却表现出: Mine does not matter,I can contro1.But his pain could drive him mad.[2](P84 You did not kill the fish only to keep alive an d to sell for food,he thought.You killed him for pride and because you are a fisherman.[2](P101 语言铿锵有力,落地有声,气吞山河。同马林鱼的较量不仅是体力对抗,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精神力量的确信,这种精神力量是“生命英雄”为捍卫人的尊严,实现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海明威又将老人一次次地推向绝境。

面对“为所欲为”的鲨鱼,人是无法抗拒的,但老人用鱼叉、刀子、船浆、舵把、木棍等一切个人手段与之苦战,饿了就撕下一块生鱼吃。海明威这样描述道: He hit it with his blood mashed hands driving a goo d harpoon with all his strength.He hit it without hope but with resolution an d complete malignancy.[2](P98 He jerked the tiller from the rudder and beat and chopped with it, holding it in both hands and driving it down again and again.[2](P115 He leaned over the side and pulled loose fl piece of the meat of the fish where the shark had cut him.He chewed it and noted its quality and its good taste.[2](P102 圣地亚哥不断承受着不幸命运的挑战,而正是他的勇敢和强悍战胜了一次次的厄运。面对着不断被鲨鱼撕咬的大马林鱼残骸,老人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透过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我们再次领悟到“生命英雄”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

(二大海象征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社会的剪影。海明威并没有只是对大海作客观的描写,许多地方是通过老人圣地亚哥带有倾向性的默想、回忆、自言自语等形

式叙述出来的。那有毒的水母是海里最欺诈成性的生物,但却是海龟的美食: The turtles saw them,approached them from the front,then shut their eyes so they were completely caravel—paced and ate them fila-ments and al1.[2](P29 可是,那可恶的鲨鱼对海龟却残酷无情: It was these sharks that would cut the turtle’s leg and flippers off when the turtles were asleep on the stir-face.[2](P104 这海龟吃水母,鲨鱼吃海龟,还有那“在阳光下闪出银白色光的金枪鱼跳得很远地捕食小鱼”,小鸟被老鹰追捕时发出“微弱而凄惨的叫声”,于是我们便看到一幅从海底到天空的巨型画卷。在这幅画卷上到处是强者的追逐,弱者的逃奔,无处不隐伏着杀机,它所展现的是自然界中真真切切、自亘古又永恒的弱肉强食生存斗争的景象。这象征当时的美国社会,人们靠实力确定自己的地位,等级分明,没有平等、公正可言;有势力者高高在上,为所欲为,而芸芸众生则在社会底层受愚弄,遭鱼肉。大海暗示出只要出现本性同鲨鱼的统治者,哪里有他们,哪里就蒙受灾难。

(三鲨鱼主要代表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掠夺成性,制造灾难,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界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的象征。对鲨鱼的强壮、凶悍、残忍,作者这样描写道: He came like a pig to the trough if a pig had a mouth so wide that you could put your head in it.[2](P108 In the night sharks hit the carcasses as someone might pick up crumbs from the table.[2](P116然而,面对鲨鱼不断残暴地摧残死去的大马林鱼,老人圣地亚哥“感到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他想:“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这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界的殊死搏斗,更加反衬出人的伟大,同时也凸现了作者以斗争为乐的独特的“硬汉”性格。

(四作者通过多处象征性描写,有意识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在故事的全过程中,老人经历了两次被钉十字架的过程。如,当老人圣地亚哥看到星鲨(galanos时,不禁“Ay”[2](P103了一声。作者描述道:“这个词儿是没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声叫喊,就像一个人感到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木头时不由

对《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敏

[摘要]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赋予这一题

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小说以其独特的

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使作品充满着对有限的超越,对

无限的神往。本文主要分析并探讨这部小说及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关键词]《老人与海》文体象征语言特色 人文社科 89 —— 科技信息

自主地发出的那种喊叫声”。作者在这里暗示的“这一个人”就是“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最生动的一点是老人拖着那巨大的鱼骨架回来后,“肩扛着桅杆开始往堤岸上爬去”时,曾回头望那绑在船边的马林鱼的残骸。这一静止的镜头显示出老人作为一个基督正在开始另一次苦难的历程,而鱼作为另一个基督正被绑在十字架上。这些象征性的描写是在暗示在美国耶稣重又被钉上了十字架,基督精神死亡了。通过这种隐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国现实的极度悲观。

(五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

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小说的结尾“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2](P124这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回声,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道德理想,即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虽然他拖回的只是一副鱼骨架,但他在精神上却始终是个胜利者。

(六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he started to cry and all the way down the road he was crying”.[2](P119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孩子的“放声大哭”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心弦,甚至掩卷之后仍依稀可闻。这哭声包含着孩子对老人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同情。这哭声显然是孩子在老人的英雄气概感召下性格走向成熟的起点,象征孩子的回归。这一象征手法的处理昭示出他是在通过一条相当新的路子返回到他的起点,表达了作品的乐观主义倾向。

三、语言特色(一简洁的语言风格

无论是叙述事实,铺陈景物,对话,还是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语言是简洁的,而所表达的思想又十分深刻,引人深思;不仅揭示了文体的结构关系,也表现了现代艺术的走向和美情趣——

—“越少,也就越多”(Less is more;语言的表述方式简练客观而节奏迅速。如:

(1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nor of women,nor of great occurrences,nor of great fish,nor fights,nor contests of strength.nor of his wife.(2He 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 on the beach.(3They played like young cats in the dusk and he loved them as he loved the boy.(4He never dreamed about the boy.(5He simple woke1ooked out the open door at the moon and unrolled his trousers and put them on.(6He urinated outside the shack and then went up the road to wake the boy.(7He was shivering with the morning cold.(8But he knew he would shiver himself and that soon he would be rowing.[2](P18 这是海明威描写老人出海前的一段文字,共119个词。现从语音、词法和句法来分析以上这段文字的简洁之处。

1.从语音来看,其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竟有115个,而三个音节以上的词仅有四个。事实上整部小说也多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大量使用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使得这段文字读起来清新活泼、简洁有力。

2.从词法来看,①一词多义,如:wake(vi.醒来,vt.叫醒,shiver(vi.哆嗦,rt.使哆嗦.这种情况在书中俯拾皆是,如:ship(n.船,vt.把…放进船内,sail(n.帆ri.浮游.②词的构成,常用前缀un来表示做相反的动作,使读者能很容易理解其含义。除本段文字中unroll一词外,本书中其它地方,如: The old man unhooked the fish.[2](P67/Surely it will uncap to help my right hand.[2](P58/He had unleashed his effort and forced the hand of the negro down.[2](P64 书中除了用前缀un外,还常用后缀less来表示相反的意义,如:a fishless desert/needless temptation/his wings motionless 3.从句子结构来看,多用简单句(如句(1(2(4(5(6(7,句(3和句(8分别是并列复合句和复合句。可见这段文字结构并不复杂,文笔是简练的,直截了当的。句(1和句(2文字铿锵有力,干脆利落,作者七次重复“不再梦见”有力地烘托出老人对“那群狮子”的热烈追求,寄托着他的理想。由于梦狮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老人从梦中醒来,接着作者

用了三个简单句(句(5(6(7描写了老人一连串的动作,这些动作动词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感,仿佛看见老人怀着激切的心情去迎接新的战斗。

此外,《老人与海》简洁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用小词。如:good,great,so,then和and等,特别是good一词的妙用,以引起读者的联想。例如:(1He’s good for the night and so I.[2](P6

(2It was very good against all colds and grippes and it was good for the eyes.[2](P30—31 2.常用省略结构。从语法上分析,这种省略句结构不算完整,但从上下文看意义是清楚的,它使语言更生动活泼,更接近现实生活,表意更突出,能收到言简意赅的强烈效果。例如:(3I remember everything from when we first went together.[2](P5(在when前省略the time(4I better put a small line out with a spoon on it?[2](P93(在better前省略had,小说中有3次省略,见P79,93,113读完下面的句子,细细咀嚼,更使我们对海明威简洁的写作技巧称口叫绝:(5I can do nothing with him and he can do nothing with me, he thought.Not as long as he keeps them up.[2](P41(6“I shouldn’t have gone out so far,fish,”he said.“Neither for you nor for me.I’m sorry,fish”.[2](P106句(5中的“Not”不仅指前面的并列句,而且以“Not”一词开头,明白地告诉读者老人同大马林鱼的较量是谁也奈何不得,充分表达了老人此刻的内心活动,加强了语言表达效果。就句(6而言,从语法上分析,在“Neither”和“nor”后省略了good一词,这前后的省略表明了老人对这次“远海”钓到大马林鱼后的复杂心理活动。

3.含蓄也是这部小说简洁文体的一个特点。它对所提出的事实不加评论、解释,让读者从简洁平谈的叙述中去慢慢品味,猜想。且看老人是如何在清晨喊醒小男孩的:He took hold of one foot gently and held it until the boy woke.[2](P18这无声的语言意蕴着无限的温情,然而它丝毫无损于老人的“硬汉”形象,相反,它更充分地表现了老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刚柔共济,相得益彰。(二比喻手法

比喻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一大语言特色。海明威在描写人物、景物和鱼类时都大量运用这一手法,充分展示了他细腻、精湛、巧妙的语言修辞艺术和独特的写作技巧。通过比喻,折射出许多丰富生动的形象和深层的意蕴,增强了语言在小说中的表意功能,突出了主题。如海明威对老人圣地亚哥左手的比喻模写:(1His left hand was still as tight as the gripped claws of an eagle.[2](P58(2But his left hand had always been a traitor and would not 人文社科90 —— 科技信息

do what he called on it to do and he did not trust it.[2](P65句(1的比喻结构是as+adj.+as+名词(喻体,明喻。鹰是人们熟悉的凶猛的飞禽,“像紧抓着的鹰爪”比喻具体、形象,使人们产生种种可怕的联想。句(2是用一个名词“traitor”作隐喻,比喻他的左手总是不听他的吩咐,总是背叛他。这两句对左手背叛比喻的描写有更深层的含意。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的年月正值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横行,民主与进步力量遭到疯狂的迫害,某些一度左倾的作家“在拼命地向麦卡锡道歉”,告密者成为名利双收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海明威用含蓄象征的比喻手法表示了对这“叛徒似的左手”极大的鄙视。

海明威在小说中常用比喻手法的描写以景抒情,以景喻情,充满丰富的象征寓意。例如:(3He could not see the green of the shore now but only the tops of the blue hills that showed white as though they were snow—capped and the clouds that looked like high snow mountains above them-[2](P33(4He looked at the sky and saw the white cumulus built like friendly piles of ice cream and high above were the thin feathers of the cirrus against the high September sky.[2](P55 句(3的比喻结构分别由as though+从句和like+名词(喻体构成。那青山的顶峰仿佛积着白雪顶峰上空的云块又像是高耸的雪山,这顶峰积着的白雪和高耸的雪山与深蓝色的海水相映衬,显示出大海无比的壮美。这白雪象征着小说中那不可缺少的小男孩,老人像山,有了雪,山才显得更加深沉与伟岸。句(4的比喻结构分别由like+名词(喻体和名词(喻体+of+名词(主体构成。像一堆堆冰淇淋似的积云,像一缕缕羽毛般的卷云又一次展现了大海上空一幅美丽的景象,让人赏心悦目,意蕴着老人对大海的热爱。老人圣地亚哥同大马林鱼的搏斗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海明威作意对大马林鱼身体形象细腻的比喻描写则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例如:(5His sword was as long as a baseball hat and tapered like a rapier?[2](P57(6The wire must have slipped on the great hill of his back.[2](P46(7He could picture the fish swimming in the water with his purple pectoral fins set wide as wings?His eye is huge an d a horse,with less eye,can see in the dark.[2](P61—62(8The old man was afraid he would cut the line with his tail which Was sharp as a scythe and almost of that size and shape.[2](P43句(7、(8的比喻结构都是由as+名词(喻体构成,同时在句(7中,作者把大马林鱼的眼睛同马的眼睛形象地联系起来作了大小的比较。通过以上四句的比喻描写,一条凶猛的大马林鱼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的嘴像棒球棒一样长,然后逐渐细如轻剑,脊背像小山一样高高隆起,紫色的胸鳍宽如翅膀,眼像似马眼却比马眼还大,尾巴像大镰刀般锋利而大小和形状都和大镰刀差

不多。这些形象精湛的比喻喻体都是具体名词,能使读者唤起对客观具体事物的联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轻剑、大镰刀更容易使人产生可怕的联想。由此可见,这鱼不仅强大凶猛,而且美丽、高贵,这暗示着老人要战胜它是非常艰难的,是一次意志与力量的较量,是一场生死的搏斗。这些精湛的比喻也表明,凭着这鱼庞大的身躯、姿态、威力及美丽的色泽,谁也不配吃它,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它象征人们渴望创造奇迹,要达到的宏伟目标,甚至是要实现的远大理想。

(三重复手法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重复和略有变化的重复使用同一个词、短语或句子,一方面使得语句连贯文笔流畅,充满神秘的韵味,另一方面加强了语气和感情,突出了表达效果。例如: He let the line down,down,unrolling off the first of the two re-serve coils.[2](P36 随着“down”一词的不断重复,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和视觉感,仿佛看见老人向海里放钓索时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声,同时引起读者在猜想那咬着钓勾的大马林鱼不知正躲在大海深处的某个地方,让人感到鱼的狡猾,预示着同鱼的较量的艰难。伴随这“down”一词的重复所带来的节奏感,读者的心仿佛也跟着下沉,抛向那吉凶未卜、茫茫大海的深渊。

再如: If the boy was here,he would wet the coils of line,he thought.Yes.If the boy were here.If the boy were here.[2](P38,41,44,45,50这是老人同马林鱼搏斗碰到困难时常发出的内心呼唤,语气是虚拟的,这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孩子是老人的精神支柱,每次呼唤后都给他增添了极大的勇气和无穷的力量,正如“他爱那群狮如同爱这孩子一样”。因此,在同马林鱼较量的过程中,“1wish I had the boy.”或“1wish the boy was here.”在不同情节中先后重复了五次,由此可见,海明威运用重复手法的良苦用心。

(四自由直接引语

根据英文体学家利奇(G.Leech和肖特(M.short的理论,人的内心思想活动可用五种方式表达“直接思想”(例如:He wondered“Does she still love me?”、“间接思想”(He wondered if she still love him、“自由直接思想”(Does she still love me?、“自由间接思想”(Did she still love him?、“思想行为的叙述体”(He wondered about her love for him等对应名称来描述表达思想的几种引语形式。[4]现代小说正是通过展示第三人称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达到逼真的再现生活的目的。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中,作者要表现思想的随意性或潜意识性时,多采用“自由直接思想”或“自由间接思想”。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自由直接思想”出现约一百五十次,成为这部名著的一大语言特点。例如:(1I can do nothing with him and he can do nothing with me, he thought.Not as long as he keeps them up.[2](P41(2Remember,no matter how little you want to,that you must eat him in the morning.Remember,he said to himself.[2](P41,42这种比直接引语还要“直接的”引语可叫做“自由直接引语”(Free Direct Speech。它是现代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能使读者直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缩短了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四、结语

《老人与海》运用深刻的象征涵盖了整部作品丰富的思想主题,赋予老人圣地亚哥、大海、马林鱼鲨鱼、群狮、小男孩、老人那抽筋的左手等以丰富的象征和寓意。简练的语言风格使人于平淡处感到新奇,从一粒沙中看一个世界,从有限的文字中看到丰富的思想内容,所谓“言犹尽而意无穷”,让读者透过纸面表象去努力追求、解释、咀嚼。因此,简洁而深蕴的表达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完整体现,他给人们奉献了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永恒的艺术世界,构成《老人与海》这样一座完整而宏伟壮观的艺术大厦。小说中许多对比、对照、排比、反衬、交错配列句型、词序的变异等优美的语句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光环。掩卷沉思,海明威独特的创作风格所塑造出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提高了艺术欣赏的能力,欣赏由动情到移性,在不知不觉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2]Ernest Hemingway[美国].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3]董衡巽编选.海明威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4]Geoffrey N.Leech,Michael H.Short.Style in Fiction.London:Longman.1981.P.336-346.人文社科 91 ——

第二篇: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及象征意义

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及象征意义

【摘 要】《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20世纪 50年代的优秀作品。文章就该作品的词汇运用、句法特点、修辞手法象征意义以及极具张力的语言风格探讨作品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老人与海》;语言特色;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海明威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作品中主要人物桑提亚哥集中了海明威一生致力创作的“硬汉式”人物的基本特征:沉默寡言,富于内在的勇气和尊严,性格冷峻,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但桑提亚哥又是一个全新的形象,在他身上没有愤世嫉俗的浮躁,没有迷乱、挣扎的绝望情绪。他心境明净,宽厚稳实,像一位历经沧桑的彻悟者。

《老人与海》中的词汇使用多名词与动词,甚少使用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直接诉诸人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富有强烈的感性效果。从句法结构上看,段落短而均衡,句子结构简化,很少使用分词句和复合句型。句子简短有力,与所叙述的情节和表达的主题达到了高度一致。另外,海明威在书中用的比喻也独具特色。他的比喻所创造的意象不落俗套,清新出奇,感觉真切。海明威还通过象征性描写隐晦地表达了他对美国现实的极度悲观。他的语言迷人,富有力度,以至于他的语言风格形成了一种独具价值和影响力的文学现象。很多人认为,他简单、新鲜和干净的散文格式是其名垂不朽的真正原因。195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mastery of the art of narrative)为由,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海明威叙事艺术的最高评价。

本文试从词汇运用、句法特点、象征意义以及极具张力的语言风格来探讨《老人与海》的成功之处。

一、语言特色

(一)词汇运用

《老人与海》总字数27394个单词。其中所用字数最多的前20个单词是the(2429),and(1315),he(1172),of(559),I(508),it(193),to(461),his(456),was(441),a(399),in(384),man(304),that(298),old(286),fish(285),but(236),him(230),on(207),with(207),had(205)合计10875,占总字数的39.7%。

从作者所使用的这些代词、冠词、介词、动词和名词可以看出,海明威使用的语言是简单的英语。董衡巽在《美国现代小说家论》里说到:“这是现代的写法,最好的写法―英语就得这么写。坚持这么写,不要浮华花哨,不要赘言冗长。你想起一个形容词,就消灭它……形容词挤在一块儿,文章没力,离远一点就有力。一个人一旦养成好用形容词的习惯,或者写的冗长,花哨,就好比染上其他恶习一样很难改掉”。

作者大量的选择了名词和动词,很少使用形容词。例如,在曼诺林回忆起和桑提亚哥捕到大鱼的情景时,其语言声色俱备,给人以感官上的极大享受:

“I can remember the tail slapping and banging and the thwart breaking and the noise of the clubbing.I can remember you throwing me into the bow where the wet coiled lines were and the feeling the whole boat shiver and the noise of you clubbing him like chopping a tree down and the sweet blood smell all over me.”

在这里,“slapping” “banging” “clubbing”和“chopping”等词产生了不同的音响效果,诉诸人的视觉,“wet”,“shiver”,诉诸人的触角,而“sweet”一词又嗅觉。这段文字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伸手可触。

(二)句法特点

《老人与海》的句子简短,句法结构特别简单。从语法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老人与海》句子简短,平均长度仅为14.4个单词,明显低于语料库显示的一般句子的长度(17.8)。而且句法结构特别简单,非独立分句与独立分句之比仅为0.63?U1,大大低于语料库显示的标准样(1.63?U1),显然,文中有许多由“and”连接的短小陈述句,短小简洁的句子使叙述富于鲜明的节奏,动感强烈。

句子间的衔接手段非常简单。许多句子是由人称代词he或所有格his来连接的(38.3%)。“利用关联词连接的句子较少,而利用可替换的近义词来连接的句子只用两个。英语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可在《老人与海》中,居然有不少句子之间没有明确的衔接手段(9.2%),这使语言更简约含蓄了”。

综上所述,在语法和句子的衔接层次上,《老人与海》都表现出简洁、精炼的特点:句子结构短小,名词和形容词的出现频率很低,动词丰富而准确,再加以方向性副词的搭配以及简练的句子衔接。

二、象征意义

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像标示来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它可以通过意象来诱发欣赏者的经验和情感的表现,使文学作品产生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深知此道,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再让读者从具体的物象激发经验想象和情感的表现,去挖掘其中的意蕴。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局部修辞手段的象征手法来赋予这部小说以象征性。

(一)故事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生命英雄的象征。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以生命换荣誉、换尊严,从前所未有的角度震撼人心地展示了人的生命价值。在与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他以自信、勇敢、强悍的英雄形象奏响了一曲深沉低回的大提琴协奏曲。

(二)狮子是生命力与青春的象征。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桑提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桑提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作者在小说中五次提到狮子。

(1)“When I was your age I was before the mast on a square rigged ship that ran to Africa and I have seen lions on the beaches in the evening.”

(2)He 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 on the beach.(3)I wish he’d sleep and I would sleep and dream about the lions.(4)After that he began to dream of the long yellow beach and he saw the first of the lions come down onto it in the early dark and then the other lions came and he rested his chin on the wood of the bows where the ship lay anchored with the evening off-shore breeze and he waited to see if there would be more lions and he was happy.(5)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小说结尾(5)梦到狮子,这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回声,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道德理想,即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虽然他拖回的只是一副鱼骨架,但他在精神上却始终是个胜利者。

(三)老人的英雄气概唤回了孩子的回归

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he started to cry,and all the way down the road he was crying.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和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孩子的放声大哭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心弦,甚至掩卷之后仍依稀可闻。这哭声包含着孩子对老人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同情。这哭声显然是孩子在老人的英雄气概感召下性格走向成熟的起点,象征孩子的回归。这一象征手法的处理昭示出他是在通过一条相当新的路子返回到他的起点,表达了作品的乐观主义倾向。

《老人与海》运用深刻的象征涵盖了整部作品丰富的思想主题,赋予老人桑提亚哥、大海、马林鱼、鲨鱼、群狮、小男孩、老人那抽筋的左手等以丰富的象征和寓意。简练的语言风格使人于平淡处感到新奇,从一粒沙中看一个世界,从有限的文字中看到丰富的思想内容,正像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主角桑提亚哥口中所说,在人的生存与命运抗争中,“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he said“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这一深刻的信念揭示了本篇故事的主题,即结局是否圆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生存中不断挑战的精神及在失败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海明威.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2] E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3]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4] 杨大亮,邵玲,袁健兰.冰山的优美[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5] 曾晖.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对《老人与海》的文体学分析[J].新西部,2010(16).[6] 蔡凤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作者简介:冯勋波(1983.11-),男,汉族,宁夏人,本科,银川能源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第三篇:老人与海的语言分析

《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中“硬汉子”的经历揣摩小说的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对“硬汉子”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特点。3.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重点:结合文中“硬汉子”的经历揣摩小说的语言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对“硬汉子”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年伊始,我们都在互相祝福:“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马到成功”等等。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景罢了,生活难免波折,不可能不遭遇失败。一个人目标越大,他遇到的失败就会越多,所以我们更欣赏那种敢于面对失败,并在失败中坚强的站立起来的成功人,我们尊称这样的人为“硬汉子”。

要说“硬汉子”那就非《老人与海》的桑地亚哥莫属,因为他发表了男子汉的宣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今天我们就要来品析语言,看看作者是如何驾驭语言,塑造了如此鲜明地硬汉子形象。

二、通读课文,感受桑地亚哥的经历,概括语言特点

1、句子简短

2、简单、迅速的动作

3、大量的内心独白

小结:简洁 自然

三、具体分析语言特点

1、言由心生,追溯源头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2、句子简短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4、文中大量的独白

本文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四、总结:简单的背后亦是丰富

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于1932 年在他的短篇小说作品《死在午后》中提出来的。海明威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作品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是露在水面上看得见的部分,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是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部分。

《老人与海》很好地体现了他创作的冰山原则,用简洁的语言和文字塑造出个性鲜明的硬汉子形象,让读者领会到八分之一的故事描绘所暗示的潜台词原来是海明威所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其意义就在于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拚杀,蔑视痛苦和死亡。

第四篇: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东北小品。

关键字

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赵本山,他来自社会最底层,6岁丧母,8岁离父生活颠沛流离,无所依托,他铲过地种过田唱过戏。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他来需要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赵本山小品”。

从口语这种语言形式来讲,它可以分为方言语言、生活语言、包袱语言、修辞语言四种。

一.方言语言。赵本山小品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赵本山小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不会赢得这么多的观众。那东北方言是怎样成就赵本山的呢?

1.东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东北普通话尽管有自己的方言地域性,但同北方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更接近与标准的普通话。在字词的读音上与现在的汉语差别不大。语言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比较,把官话方言八个次方言区个选一个城市为代表,即北京、哈尔滨、烟台、济南、洛阳、银川、成都、扬州。比较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比较接近北京官话。因此,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更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么东北普通话小品也就更能被大众所接受。[1]

2.东北方言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东北广大的草原上世代居住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以游猎为主,后来清兵入关后,才涌入了大量的汉人。据历史记载,仅1920年到1930年间,移入东北的移民就多达600万,这些移民多是从河北、山东闯关东的难民。这些冲破禁锢来东北谋生的人又形成了东北特有的“关东文化”。另外,东北区绵长的边境线,与蒙古、俄罗斯、日本、朝鲜等东亚周边国家都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在长期的交往和贸易往来中,东北方言不仅吸收了周边国家的方言口语,也吸收了外来语的部分词语。东北方言不但包括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东北以南各地方言、还包括外来词,着充分说明了东北方言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又见证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也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因此,使更多的人对东北语言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猎奇心理,着也是赵本山成功的原因之一。

3.东北方言中质朴的乡音。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这与东北人的生理特点和性格特征相符,同时东北方言还有诙谐、幽默、俏皮等特点。平时口语中的“疙瘩”、“恩哪”、“唠嗑”、“忽悠”、“贼好”等方言,一旦形成语体,用到小品舞台上就会使人感到因为实在而幽默,因为质朴而诙谐,因为质感而亲切,它能最大限度的再现生活、表现生活、贴近生活,使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从而传达出浓浓的乡音。

二.生活语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赵本山小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生活语言,再经过艺术加工,使这种语言更具艺术穿透力和传播性,同时又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鲁迅说过:“名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名言,往往有些名言出于野老村夫之口。”赵本山小品的生活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俗言俚语随处可见。在赵本山小品里俗言俚语的运用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如口头禅、顺口溜、打油诗、歇后语、谚语、俗语等等,这些语言来自民间,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不隔心,不隔音,平易自然,清晰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集中体现了东北农民质朴、幽默、乐观、风趣的特点。[2]

(1)

顺口溜:如《昨天 今天 明天》中:“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撵跑,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国外比较乱套,整天勾心斗角,今儿个内阁下台,明儿个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这段整而不齐,看似通俗随意的顺口溜却包含了对民情、国情、民心、军心、国家和党的政策几方面的概括总结,并且读来琅琅上口,容易记诵。

(2)

歇后语:如《拜年》中:“产房传喜讯——人家生(升)了”,“耗子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了”,“小家雀儿落电线杆——玩意儿不大架子不小”,“高压锅煮鸭子——肉烂嘴不烂”,“老母猪带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老脸”。这些语言不但让人忍俊不禁,而且还带有几分戏谑与调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们的笑神经,达到预期目的。

(3)

俗语:如《卖拐》中“大忽悠”、“我不会忽悠,你自个儿整得了”、“你别在那儿叭瞎”。《拜年》中“你别老跟着瞎掺言”“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昨天今天明天》中“就是人长得坷碜点”,“你让大伙瞅瞅,你那张脸长的跟鞋拔子似的”,“这咕噜掐了噢”。《红高粱模特队》中“人是衣服马是鞍,一看长相二看穿”。这些俗语本身就有很强的表现力,再运用到舞台小品表演上,那就似锦上添花,魅力无穷了。

2.不同语体风格词语交叉使用。由于特殊的地域与历史,东北方言包含了丰富的语言体系。在小品语言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表演者会把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语言加以运用,形成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班驳陆离的语言特色。[3]方言、普通话,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平实语言、艺术语言、汉语、英语、日语、洋泾浜语,随意组合,任意发挥,使这些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生命力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说他们感情出现过危机的一段话:“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我们俩盖起了二层楼,这楼盖完了,屋多了,突然跟我提出来要分居,说搁一个屋睡耽误她学外语,完事呢说感情这个东西是距离产生美。结果我这一上楼,距离是拉开了,美却没有了!天天吃饭啥的,也不正经叫我了,打电话通知我,还说外语,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后面还有“赵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这段话包含了以上各种语言,由一个半百老人突然说出“分居”、“距离产生美”、“ hello,ok,咪西”、“心中偶像”、“梦中情人”之类的话,本身就带有新鲜与滑稽,怎能不另人发笑。又如《说事》中“谨以此书献给闹心的小崔,愿你看完此书一觉不醒,白云大妈雅赠。”“闹心”属于方言,“雅赠”又属于书面语,这二者的结合,既让观众感到亲切好笑,又让他们体会到了东北小品语言的活泼与独特。

3.超常语义组合。小品语言中常冲破语法和语义的限制,形成一种超常组合,从而造成一种新鲜感。这种“求新求异性原则贯穿在交际活动的始终。”[4]“具有新奇性的词语和说法才能流传的迅速而广泛,对常规表达的反叛能使语言素材焕发奇异的色彩。”[5]因此赵本山小品的灵活创造性给小品带来了新鲜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感,发挥了语言材料潜在的话语功能。

(1)不受任何语法限制,口语随心所欲。

例如《说事儿》中“她剪完了就禽流感了第二天”,这表现了口语的灵活多变性,不拘泥于为语言所设置的条条框框中。又如《昨天今天明天》中“小伙长得比较帅呆了”,按常理,应该用“小伙长得比较帅”或者“小伙长得帅呆了”,可是赵本山却把这两句话合二为一,造成了一种新型的喜剧效果。

(2)打破逻辑与常规,凸现新型性。

例如《终点工》中把老年人分为几个类型:感情失落型、内分泌失调型、老年痴呆型、屋里憋屈型、没事儿找抽型、没事儿吃饱撑着型,这种分类从逻辑推理到词语搭配都突破了词语常规,挖掘了词语的表义潜质和语用潜能,话语表达大放异彩,实现了新颖化。

在赵本山语言中对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上的运用都是灵活而富于创造性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来调整话语习惯,这也是他小品长盛不衰的成功之道。

4.语言中的讽刺警示和耐人寻味。

赵本山小品中最能代表这一特点的就是他的“忽悠”系列,如《卖车》《卖拐》和《功夫》中讽刺那些贪图小利的人,同时也告诫人们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现象。另外,他又能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些现象。如《钟点工》中,赵本山一出场就说:“睡得腰生疼,吃得只反胃,脑袋只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这就把一个从农村到城市里居住,百无聊赖的寂寞老人。从形貌到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都纤毫毕现地刻画了出来,从而给更多的人以警示。

因此,我们不仅从赵本山小品里感受到了他的睿智,也让我们明白了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中人生的 无常和戏剧性,更让我们认清了今天社会中趋炎附势的浮躁和人性的弱点。

三.修辞语言。

“就赵本山语言的创意来说,也颇符合文学语言信息构成的对立美学原则,即有意违背语言规范,造成语言的链条某些环节缺失,引发观众欣赏时的创造性,一受到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效。”[6]

为此,小品尽可能调动语言的修辞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在赵本山小品中更是把这种修辞艺术运用的恰到好处,下面万亩来举例说明:

1.比喻:如作品《昨天今天明天》中,“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好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的这家伙跟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把薅完羊毛的羊比喻成葛优,不但具体形象,而且用大家熟知的公众人物作喻体,这就更加强了他的喜剧效果。又如“我一开门,木桩子似的,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我,偏要给我朗诵诗歌。”把一个人比喻成木桩子,更显出了这个人的憨直可爱,比喻也就更能显出效果。

2.飞白:如《钟点工》中,宋:“你就拉到吧,你就搁家整个网上网。”赵:“都多年不打鱼了,哪有网啊?”《昨天今天明天》中,“秋波是啥玩意儿你怎么都不懂,怎么这么没文化呢?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红高粱模特队》中“基功不是带来的,基功就是基本功„„就是猫步。”“猫在散步?”由于小品中文化修养不高的 主人公在不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时,按自己的理解意会出来形成的解释往往使小品的情节妙趣横生。

3.押韵:如《牛大叔提干》中“刚才我一进门,好几个人把我给围上了。有的递烟,有的点头,有的哈腰,有一个女的长得挺漂亮个挺高,说啥要给我当秘书兼保镖,说着话眼睛还冲我瞟,把我心瞟得乱七八糟。”“腰,高,镖,瞟”这句整齐得押韵,在谈笑中道出了人的种种丑态,极富喜剧效果。又如《昨天今天明天》中“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的。”这句话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让人感受到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4.双关:如《说事儿》中,赵:“你就飘吧,说不定哪天风大,把你这多朵白云给飘走了!”宋:“你黑土有能耐也飘呀。”赵:“我飘起来是沙尘暴!”这里把“白云”与“黑土”的表义与潜义都表现了出来,让观众回味的 时候又忍俊不禁。又如《三鞭子》中,范:“我这是平镜。”赵:“车都开你这样,还平静啥呀?”把“平镜”理解成“平静”,从而反映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从而达到了表现的效果。双关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词只有仔细品味才能得出它的真谛。

5.顶真:如《三鞭子》中,“那时对付日本鬼子那是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老坑中有水,水中还有钉,下去就没影。”尽管不是很整齐但是也有定真的风格,读起来也有一定的趣味。

6.仿词:如“挖社会主义墙角”仿成“薅社会主义羊毛”,“倪萍出本书叫《日子》,我这本是就叫《月子》”,还有后来的《月子2》,仿词就是利用前面的某个语素,构成新的词语用于后文。这种看似随意的摹仿中。实际却包含了很多笑料。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这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新颖性和深刻性,同时又能使语言滑稽,风趣幽默,使观众在大笑中品味生活的乐趣。

四、包袱语言

别林斯基曾经指出:“任何矛盾都是可笑性和喜剧性的源泉。”赵本山正是捕捉到了今天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的各种矛盾,发掘出它们的可笑性和戏剧性,从而为我们抖开一个又一个令人爆笑的包袱。赵本山的许多语言包袱直接来源于二人转的说口和东北民间口头文学。他将许多方言俗语糅合在一起,经过提炼整合,再经过他丑角化、夸张化的表演就独具一种情调、一番风味。他的这种包袱可分为以下几点:

1.调侃开涮,即拿自己或别人的缺陷作笑料。

如《昨天今天明天》中,宋:“我年轻的时候那绝对不是吹,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我都乐意瞅。俺们隔壁那吴老二,瞅我一眼就浑身发抖。”赵:“哼,拉倒吧,吴老二脑血栓,看谁都哆嗦。”又如:《说事儿》中,“过去你那张脸,都哭笑不得的,现在跟紧急集合似的。”再如:《我想有个家》中,“我们俩结婚不到二年,她突然向我提出一个非常严肃而且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实在让我难以接受,说我缺乏男子汉气派,越看越象老太太。象吗?象点又有什么呢?这说明我长得超俗脱群,充分证明了那句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么。”这些调侃甚至戏谑式的语言,一经抖出,便会造成全场哗然。

2.追赶时髦,套用当今流行的时髦话语、歌词等制造笑料。

如:《功夫》中,“说来话长啊,记得那是2003年的第一场雪,比2002年来的稍晚了一些”“这是什么造型啊?挺别致啊,非常6+7啊,这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忽悠怎么落到这步田地了?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天使大姐给我出的这口气啊!猪撞树上了,你撞猪上了吧,追尾了是不是?”又如《说事儿》中,“绯闻!绝对的绯闻„„没有新闻的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名老女人„„难。”再如:《策划》中,“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在小品的语言中,引用大家所熟知的流行歌词、流行广告语,赋予其新鲜含义,一般能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还能使观众倍感亲切。

3.脑筋急转,前面说话很正常,后面突然来了一个违反逻辑的使人意想不到的结尾。如《拜年》中,高:“你今天去银行明天跑科委,你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毁”赵:“还给寡妇挑过水,全乡都知道这事儿。”又如《我想有个家》中赵:“本人正像你在欲寻找的当中所提的那样,经历坎坷、心地善良、身体健康,有一定特长。请看这是证书。”黄:“六级木匠。”赵:“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再如《卖车》中,赵:“说你家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呢?”范:“因为我家小狗讲卫生。”赵:“错,媳妇告诉他原因。”高:“狗只能生狗,生不出别的玩意儿来。”赵本山小品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包袱中把观众的好奇心一步步引向高潮,从而带来无限欢乐。

4.移花接木,把本不属于着一时代的语言移用过来,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

如《昨天今天明天》中:“这家伙把我们家里男女老少东西两院议员全都找来开会,要弹劾我„„后来经过全家人的举手表决。大家一致认为我给人陪礼道歉”。就这样把严肃的政治术语“议员”“弹劾”“举手表决”“陪礼道歉”移用到口语中,在增强幽默感的同时,有产生了亦庄亦谐的效果。

现在我们来谈谈赵本山小品中非口语的因素:

1.人物形象:有人说赵本山的长相本身就带有很浓的喜剧色彩,再加上他上场时十几年不变的装束,更是别有一番笑料。如他那一身蓝色的军服和军帽,就与现代的生活产生一种脱节,给观众造成一种空间与距离上的独特的视觉效果,从而引人发笑。他的搭档宋丹丹的出场也是别具笑料,两颗掉了的门牙,一个圆头棉帽,上面宽大下面收口的裤子,再加上一双旅游鞋,真是滑稽得不得了。另外还有憨直而略显笨拙的范伟,主动而且热情似火的高秀敏都给赵本山小品增加了很多搞笑的色彩,因而也让他的小品赢得那么多的观众,而且经久不衰。

2.肢体语言:赵本山有个招牌摔跤,如《三鞭子》中他从那架象征轿车的椅子上摔下来,《红高粱模特队》中从台子上摔下来,《拜年》中从炕上摔下来,《昨天今天明天》中从椅子上掉下来,《说事儿》中他没有掉下来,倒是宋丹丹一声吼,把小崔吓得掉了下来。这种频频出丑的现象,也是一种搞笑的因子在赵本山小品中起着不小的作用。还有它们动不动就脱鞋,盘腿来几近夸张的展现东北农民的特色,也有很大的趣味性。另外,宋丹丹的“走了”也是一种招牌。《火炬手》中因为自己不是选中之人而哭着要走,《钟点工》中由于自己的工作不能被理解就说“伤自尊了,走了。”还有《策划》中宋丹丹知道鸡被媳妇炖了的时候的“晕倒”和后面事情被赵本山搞定后的“复活”。这些都极具喜剧色彩,可以说没有这些优秀的搭档,就不会有赵本山的今天。

总之,赵本山的小品可以说是把中国的下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那根植于泥土的充满哲理的 质朴语言,给全国亿万观众带来了欢笑。在他的小品中凡是能够主题思想的各种语言手段,他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仔细品味赵本山小品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景都会让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体味到里面的精妙绝伦,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种真谛也许就是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真谛。

参考文献:

[1].刘勤 说长道短--东北方言小品的得与失

剧作家

2005.5

[2]金景辉

赵本山传

沈阳

辽宁画报出版社

2000.[3]赵贤德

[4]王希杰

[5]李海英

[6]徐建华 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

修辞学通论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风格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修辞艺术

2002.6 2003

第五篇:《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莫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本文试着从作品的、象征手法、语言风格和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其艺术价值。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小说,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 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作品丰富的象征寓意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例如:

《老人与海》,这一标题本身就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年迈、孤独的老人,驾一叶扁舟搏击于充满险风恶浪、茫茫无助的大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此时的桑提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硬汉精神,而它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在困难面前坚毅不拔的毅力、冰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

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它象征着人们所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老人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对于一名作家而言,大马林鱼则离意着一部非凡的杰作,是作者不屈不挠、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

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孩子心痛地哭了,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和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孩子的“放声大哭”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心弦,甚至掩卷之后仍依稀可闻。这哭声包含着孩子对老人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同情。这哭声显然是孩子在老人的英雄气概感召下性格走向成熟的起点,象征孩子的回归。

二、简洁朴实的语言风格

《老人与海》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高度被评价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简约、准确、流畅而客观的叙述,正是《老人与海》重要的艺术风格。早年新闻记者的经历,对海明威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形成有不可否认的影响。而这一语言风格,在《老人与海》中,更是不乏体现。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词汇、句式、语气、对话模式和语法等运用了他个人的偏好,显示了他的电报风格语言特色。海明威倾向用英语中最核心、最普通的词汇。从《老人与海》的用词和句子结构不难看出,文章的用词很简单,很少用表示抽象意义的人词。

冷静客观的叙述是《老人与海》的一个重要叙事风格。读完全篇,老人在海上搏斗时的艰难、痛苦、希冀、喜悦、优伤、孤寂仍清晰可见。在故事中,我们的心随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搏斗的历程。而起起落落,然而,掩卷深思,我们似乎找不到作者感情充沛的抒情、议论,找不到作者对老人情感变化的夸张描写,而映人眼帘的却是作者对主人公行动的客观冷静的描写。

简洁的语言,凝练客观的叙述,使读者在作者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受到震撼,使《老人与海》更具艺术魅力。

三、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运用意识流手段,多角度刻画人物心理,成功塑造主人公艺术形象,以深刻地表达作品主题,是《老人与海》的另一个重要艺术手法。在《老人与海》中成功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桑提亚哥老人在海上漂泊了两天两夜,在这段时间里小说大量运用意识流来表达老人的心态。在海明威笔下,老人的思维活动有些是有秩序,有条理的。如想到捕鱼前应做的准备,到海上去碰运气等。而有些思维活动则是缺乏逻辑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动性,如在全力与鲨鱼搏斗时他突然想起垒球大赛,又想起老年的孤单,甚至想到被捕到的大马林鱼的可怜。在这里,海明威不仅颠倒了事物的空间和时间顺序,而且还频繁地变换叙述和描写的角度。依靠人物的联想,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坚毅及寻求支援的孤独感,所有心理描写都体现了老人在逆境中人的尊严,人性的力量,“重压下优雅的风度”,以及坚持在肉体上可以被消灭,但在精神上必须战胜敌人的信念,有力地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不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

作品根据人类意识活动所具有的常变的、流动的及过度的等特点,不采用表明因果关系的线性结构,不按情节的逻辑关系安排事件的发展,不再着重塑造桑提亚哥表层形象,而是遵循其心理时间,通过自由联想的形式将其理性意识与非理性意识,梦境与现实,回忆与想象,感觉与幻觉穿插重叠起来,立体地多层次地认识生活,展示人生,表现了桑提亚哥面对痛苦所表现出来的优雅风度及顽强的斗志。这种于主题思维层面内,即于故事梗概中X光般地透视老人内心深处的写法即意识流手法。这对内外一直地立体地多方位地塑造老人的形象,加大作品容量与深度,突出主题,具有重大意义。

总而言之,《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海明威以简约的文体风格向读者塑造了一个坚强的“硬汉”,更体现了“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人师的高超的艺术手法。《老人与海》可以说是一部剔透玲珑的艺术精品,对《老人与海》艺术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下载对_老人与海_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精)(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_老人与海_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精)(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5节 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第5节 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一字点评古诗文 南宋学者李耆卿在《文章精义》里,用一字评点古人诗文,十分精妙。你能猜出他是怎么评点的吗?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一字,然后考虑为什......

    舟山特色语言

    舟山特色语言 称呼 阿爷、阿娘(祖父母) 阿爹、阿姆(父、母) 晚爹、晚娘(继父、继母) 大大(叔叔) 阿婶(叔妻,父亲弟弟的妻子) 姨爹(母亲姐妹的丈夫) 老绒(妻子) 老头(老年丈夫) 小娘婢(小姑娘)......

    对商业街特色化的分析

    对商业街特色化的分析探讨商业区的特色化,不能不谈到产品的特色化。国外有许多因为规划和设计的精彩而吸引了无数顾客的商业街,但是在中 国这样的产品还屈指可数。以下我们以......

    《中考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及应对策略》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及应对策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辨识议论文语言特色方法 2. 学生掌握议论文语言特色角度分析 3. 学生掌握议论文语言特色应对策略 学习重......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及形式

    广告语言的特色及形式 “广告”的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诱导于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和汉语中“广而告之”的意思相吻合。因此广告也就具有了告知、说服和......

    如何分析句子或文章的语言特色

    如何分析句子或文章的语言特色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有分析价值的得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 形容词词是形容事物的形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