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时间:2019-05-14 21: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第一篇: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据此可知 A.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两极格局瓦解 B.两极格局终结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C.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 D.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D 【解析】冷战时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全球化实质上属于半全球化,苏联解体之后,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打破,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所以说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两极格局对于全球化的制约作用,故D项错误。

2.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性的为伯舅、叔舅。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分封制一般分封的是周王的同性家族,同性和异性的称呼体现出血缘关系的远近,实质上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下中央很难实现对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夏朝启的时代,故D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3.汉高祖刘邦时期,规定女子到15岁还没有结婚,每年必须缴纳120钱“单身税”。其子刘盈即位后,“单身税”由120钱变为600钱。汉初这一做法旨在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贯彻夫为妻纲的儒家思想 C.实现人口的快速增殖 D.鼓励增加劳动力发展生产 【答案】C 【解析】汉初由于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人口大减,为了快速增值人口,实行征收“单身税”的政策,故C项正确;此时汉朝经济比较凋敝,对农民实行免税措施,显然不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收税的目的和三纲五常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鼓励女子出嫁,不是增加劳动力,故D项错误。

4.唐代节度使掌握着士兵的生杀、赏罚、升降等权利。宋初节度使名号用来礼遇罢政后功臣故老和宰相,让其出守外地。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B.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C.官吏选拔制度成熟 D.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答案】A 【解析】唐朝节度使权力较大,而宋代节度使只是名义上接待作用,显然节度使的权力在宋

C.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D.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答案】B 【解析】1913-1920属于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的下降,正说明民族资本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列强此时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就是明例,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的比例下降,并不是丧失,故C项错误;此时属于民族资本发展较快,政府并不是大力发展实业,故D项错误。点睛: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背景是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影响下,大放“卫星”夸大产量导致的巨额粮食征收,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锅饭”造成的农村粮食短缺,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同时,由于左倾思维和民族本位的思想,导致当时的领导人拒绝苏联和美国的粮食援助。各地出现严重饥荒,进而导致工业发展也严重滞后。8.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B.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 C.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 D.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 【答案】A 【解析】日本侵华期间,为了保持足够的战争资源,适应长期战争需要,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故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地区属于解放区,不是国民党统治区域,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措施主要是满足战争需要,不是打击根据地经济,故C项错误;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不是材料中的目的,故D项错误。

9.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这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 C.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5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抑君权,伸民权”,谭嗣同(1864-1898)在《仁学》中提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君末也,民本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这种类似法国革命先导卢梭“民约论”的思想,在谭嗣同的论著中不止一处谈到。梁启超说:“彼辈当时,并卢梭民约论之名亦未梦见而理论多与暗合”。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谭嗣同社会契约思想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主张的异同。【答案】答案要点:

(1)卢梭: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启蒙运动在英法两国兴起;法国君主专制制度日趋强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

谭嗣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说在中国的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2)相同:人民有权选举和罢免最高统治者;反对君主专制,认为最高统治者和各级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

差异: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重视法治建设。谭嗣同:没有完全突破君主立宪制的范畴。

【解析】(1)卢梭的背景结合生活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角度思考回答;谭嗣同的思想背景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等角度思考回答。

(2)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主权在民”“人民随时可以委托和撤换他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以及材料二“于是共举一民为君”等信息归纳回答;不同点卢梭思想从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以及重视法治建设回答;谭嗣同思想从没有完全突破君主立宪制的范畴角度思考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故秦始皇始一海内,而李斯、蒙恬之属,皆以游士擅政,秦之子

8一个军从这座城市的北面进攻,另一个军从这座城市的南面进攻。德军围攻部队渐渐处于被包围的危险之中。苏军以巨大的钳形运动包围了德军。1943年2月2日,苏军发起总攻,保卢斯元帅率部12万人投降,德国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消灭德军的同时,又在这条战线上的其他地方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到3月底时,他们已收复1942年丢失的全部领土。

——摘编自【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时世界反法西战争的战略态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闪电战破产;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北非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北非战场形势恶化。

(2)消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打击了其侵略气焰;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增强了苏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迅速收复了大片沦陷的国土。【解析】(1)依据材料中“1942年7月初”的时间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以及德国、苏联以及美国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中“德国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消灭德军的同时,又在这条战线上的其他地方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到3月底时,他们已收复1942年丢失的全部领土”的信息从消灭德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点以及收复国土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意义影响型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的设问要求,进行知识定位,明确此题考查的知识范围。

2.要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把握好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影响型设问还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确定答题关键词,回答意义类试题要选择好恰当的关键词说明。关键词主要依据教材语言。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80年郑观应对比西方政制与中国政制的优劣后,提出“君民共主”的主张,他认为“欧洲诸国土地、人民均不及中国却能横行天下”,“其治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而中国之所“欺藐于强邻悍敌”是因为“一人秉权于上,而百姓不得参议于下”。“泰西政事举国成知,所以通上下之情,期措施之善也。”他认为西方这种政制“颇与三代法度相符”。所以他期盼中国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

011-

第二篇: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这一变化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 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 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据此说明 A.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 B.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 C.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 D.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 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 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租佃关系的规定,即佃户不能随意在中途退租,地主也不能随意强占佃户的土地,需双方协商解决,该诏令的颁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紧张,A正确;佃户是相对独立的各题,不是隶属于地主的,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D“缓和了”说法过于绝对。

4.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答案】B 【解析】明代删除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的动作,是因为崔莺莺的做法违背了儒家伦理纲常思想,其原因在于当时理学影响较深,B符合题意;A材料无从体现;C只是现象而非本质;D与材料主旨不符。

点睛:理学强调的封建伦理纲常思想,满足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求,被统治者采纳,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了人性,材料即是体现。5.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A.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人中国 【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民族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使用机器生产,体现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D正确;A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诱因,但“影响深远”说法不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不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之后,C不正确。

6.下图是1900年德国礼和洋行使用的商标。画面上面文字是“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据此可知,礼和洋行

A.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B.营销的手段最为先进 C.注重印染技术创新与使用 D.受到了中国民众喜爱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清末德国礼和洋行带来了上好的靛蓝色,所以商标上有“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画面左右两侧还写明:“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意思是说,这种颜料是我们首创的,顾客可以放心使用,至于具体用法,罐里有说明书可参考。由此可知礼和洋行比较注重技术的创新和使用,C正确;材料所述是礼和洋行的商标,而不是广

本金计算,尚未还请的本金,分三年偿还;并规定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名由平民充任。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A.债务奴役制正式被废除 B.平民在斗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 C.贵族失去了司法垄断权 D.平民开始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对农民欠款停止付利息,和执政官员中必须有一名农民,说明农民的地位有所提升,反映了平民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B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不是废除债务奴隶制,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法权的归属问题,C不正确;D“开始”说法不正确。

10.有学者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这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完善 B.政治制度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688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其完善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1721年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直到1928年英国才实现了全民普选,因此说英国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反映的即是英国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连续性,D正确;A表述不全面;BC说法与史实不符。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白一个道理,即任何制度的确立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的进行调整,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亦是如此。

11.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答案】B

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人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答案】答案要点:

(1)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传统封建地主收入减少,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对英、法等国来说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加速了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外贸易出超;国内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价高于国际市场;政府税收征银;白银自身的优越性;纸币易伪造、易贬值。

影响: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过度依赖白银进口不利于政府财政的稳定。

【解析】(1)由材料“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展,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导致地主阶级实力下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据材料“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相关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同时还应该从新旧货币自身的特性上加以考虑。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

他在雍正元年下诏宣布,从此废除预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办法,改行密建皇储的制度。即在位皇帝将在诸子中选定的继位人名单预先亲自写好,保藏在乾清官正中高悬的“正大光明”扁额之后面。被选的人不分嫡、庶、长、幼,唯以具有统治才能,能胜任皇帝之任。如在位皇帝发现不妥,亦由皇帝本人更改调换。这些密旨要等到皇帝去世后才公布。这是对2000年来历代王朝立嫡长子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的一次突破。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影响。

【答案】(1)认识到了嫡长子继位制的弊端和危害;汲取了康熙诸子争夺皇位的深刻教训;加强皇权,保证政局稳定的需要。

(2)否定了皇位继承上长期实行的嫡长子继位制;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确保了未来皇权不会旁落;激励了诸子的上进之心,避免了皇位继承上的纷争;适应了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解析】(1)据材料“对历代王朝沿用的嫡长子继位制的弊端和危害,已有较深刻的认识”、“皇族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亦难遏止”、“历代宫廷丑事,特别是乃父康熙的家庭悲剧,当然是前车之鉴”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据材料“被选的人不分嫡、庶、长、幼,唯以具有统治才能,能胜任皇帝之任。如在位皇帝发现不妥,亦由皇帝本人更改调换。”、“这是对2000年来历代王朝立嫡长子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的一次突破。”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反抗德国人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在西线上,双方都用重兵防守,深挖战壕,无法使用1870年普法战争中行之有效的新战术,4年中战事进展极为缓慢。1916年6月英军进犯索姆河,损失更为惨重,整个战役英军伤亡人数高达42万人。从1916年5月政府为扩充武装部队而实行不得人心的征兵令之后,到1917年,即使完全不算其他因素,诸如从工人组织中征兵入伍,以及俄国布如什维克革命提出把国外战争转化为国内革命的口号,十足的厌战情绪终于扩展开来。一些团体如基督教和平主义者寻求和平谈判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影响。

一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牛津英国通史》

展为世界大战提供了工具;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不满。

(2)一战后,梁启超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弊端,主张用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破除对西方文明的迷信;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吸收西方近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意义等角度加以考虑。

第三篇:2018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2018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12.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由6.6399震荡上调至6.4574。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

①进口美国汽车在国内市场价格下降 ②国内旅行社到美国旅游报价会上浮 ③不利于推进我国企业对外资产并购④从事美国商品代购的微商获利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17年12月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推进租购同权。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①平衡住房供给与需求,稳定住房价格 ②调节住房需求,使住房回归基本属性 ③使租赁成为保障居住需求的主要途径④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2018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金融业改革开放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业,应当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要以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开放要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的监管能力相匹配。下列措施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

①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外资股份占比限制②建立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③规范房贷资格,降低银行房贷不良率④大力促进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材料回答15-16题。

15.2017年,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中国吸收外资136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的原因可能是

①我国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②中国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 ③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带来投资机遇④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聚焦国际经济合作,不搞地缘利益争夺,“一带一路”成为广受世界欢迎的公共产品。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奉行的是共商、共建和共享。共商,就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好事大家商量着办;共建,就是各施所长,把各自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惠及各国人民,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的态度表明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平等互利 ②中国尊重他国平等发展权,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 ④我国积极融入多极化进程中,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7.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将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意在

①弱化政府职能,推进科学决策

②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运行效率 ③强化社会监督,保障人民利益

④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水平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2018年3月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举行了庄严而又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自宪法宣誓制度施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国家主席进行宪法宣誓

①是公民积极履行公民基本政治义务的体现 ②是对宪法原则的恪守,对宪法精神的弘扬 ③从制度上保障宪法至上,推进了依宪治国 ④利于传播宪法精神,用宪法凝聚社会共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作为中国在海外创建的第一家文化中心,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已30年,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中国文化的当地人。该中心主任松雁群认为“让当地人来讲中国故事,比我们自己讲,发散范围大得多,效果好得多。”当地人讲中国故事

①使当地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提升了两国文化交流效果 ②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促进了中华文化创新 ③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本土化表达,推动了中华文化传播 ④在推动本土文化发展的同时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8年3月14日,伟大的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霍金解开了许多宇宙的奥秘,为人类贡献了他的智慧。从“天圆地方说”到“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理论,再到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推进。上述事实说明

①人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类不断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③每一历史时期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④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发展推动了宇宙的变化发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共享经济,无疑赢得了这个时代的美名,但如果共享只是创意匮乏下的随意“挂靠”,是资本病急乱投医的结果,难免陷入“非理性繁荣”,造成资源浪费而不再经济。这告诫我们

①要根据事物固有属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有其共有的规律 ③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④发展共享经济应该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2.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明

①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②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是新时期改革的出发点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三个始终”把“人民”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坚持“三个始终”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②贯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振兴农业关键在科技创新及转化。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业发达国家为80%左右,我国每万人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不到2人,发达国家为40人。农村劳动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4%。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至40%,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至85%。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研发项目大约有7000个,真正面向市场且能够让农民广泛应用的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技术成果仅仅占总数的10%左右,农业技术需求供给矛盾突出。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中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14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年来,虽然我国监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监察体制引发的监察对象范围过窄、监督盲区过大、监察机关监察权力分散、监察机关定位不清、独立性不够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为此,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在将要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宪法修正案中,整合国家监察力量,成立并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使监察机关作为专门监察机关成为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平行的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需要修改宪法,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以及设置监察委员会的重要意义。(12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把古诗文给唱出来”,201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主创人员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产生新的先锋文化,通过不同文化形式和不同传媒形式的结合,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自2018年2月16日播出后,赢得了不错的收视和口碑,达到了该节目“让经典再一次流行”的目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字的《苔》一夕之间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仅3天,微信客户端与《苔》有关的阅读量就超3000万。《经典咏流传》真正做到了“在价值引领中创新传播,在创新传播中彰显文化自信”。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当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节目是怎样做到了让“经典再一次流行”。(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主创人员积极创新取得成功的原因。(10分)

(3)经典重在传承,而传承的重点在于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并发扬下去,请就学校如何开展经典诗词传承活动提两条建议。(4分)

2018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CCADB

6-10 ACDBD

11-15 ACBCB

16-20 CBDDA 21-25 ABADB

26-30 CADAB

31-35 ACBDC

二、综合题

36.(20分)(1)贵阳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2分);冬季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阻挡,易形成准静止锋(2分);贵阳东侧多位于冷气团一侧,降水多(2分)。(共6 分)

(2)贵阳市靠近我国南方地区几何中心,便于链接南方各地;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且廉价;气温适宜,便于设备运行;森林覆盖率高,环境好;破坏性地震风险极低,少洪水,受灾风险低。(任一点2分,共8分)

(3)城中地租高,适合布局付租能力高的商业(2分);城郊地租低,交通通畅,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2分);城外交通便利,便于货物集散,适合布局大物流业(2分)(共6分)。

37.(26分)

(1)延长产业链,提高橡胶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橡胶产业升级。(任答2点得4分)

(2)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适于种植橡胶的土地少;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冬季易受寒潮的影响;台风等气象灾害多发,影响橡胶生长;其他经济作物挤占橡胶种植空间,橡胶供应量少;橡胶用途广泛,我国产业规模大,经济发展快,橡胶需求量大。(任答4点得8分)

(3)与非洲相比:东南亚地区邻近中国,运输成本较低;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多,文化差异较小;多数国家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经济联系较密切;东南亚地区橡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更丰富;东南亚地区经济环境较好,基础设施更完善。(任答4点得8分)

(4)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农田施肥结构,(使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缓解环境压力。(6分)

38.(14分)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人员占比及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4分)农业科技有效供给少,与市场脱节,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2分)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面向市场,优化农业技术供给,满足农业发展需求。(8分)

39.(12分)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党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提出修宪建议;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修宪建议体现了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代表人民意志提出修宪建议,代表和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明确监督责任,落实依法治国,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提高监察效率和效果;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6分)

40.(26分)(1)积极推动经典诗词的创造性转化,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让经典诗词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重新发现古诗文在当下的价值,使经典诗词作品所表达的文化情感能穿越时空,引起观众的共鸣,契合了大众文化需求;创新传播方式,依托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增强节目吸引力;为传统诗词融入时代精神使节目既具有文化价值,同时具有审美价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增强了文化自信。(12分)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要求既要保留和改造,又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4分)《经典咏流传》节目主创人员在挖掘并保留经典诗词文化中对美好追求、对生命感悟的“共同情感”的同时,(3分)立足当代文化实践和人民文化需求,为其融入时代精神,实现了传播方式的创新,推动经典诗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取得成功。(3分)(说明:本问后6分只要结合材料答出继承、保留和创新两方面即可得分)

(3)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比赛;举办经典诗词文化普及讲座;办经典诗词文化宣传专栏,打造诗意校园。(4分)

41.(25分)答案要点:

(1)卢梭: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启蒙运动在英法两国兴起;法国君主专制制度日趋强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7分)

谭嗣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说在中国的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兴起。(6分)

(2)相同:人民有权选举和罢免最高统治者;反对君主专制,认为最高统治者和各级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6分)

差异: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重视法治建设。(4分)谭嗣同:没有完全突破君主立宪制的范畴。(2分)42.(12分)示例:

论题一:中国古代不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3分)

阐述: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无论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还是科举制,官员选拔权在礼部和吏部,并不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国家机器的运行有一套客观的法则,甚至包括继承人的选任,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历朝实行的谏官制度对皇权专断产生了有效的制约和牵制。(9分)(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二: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3分)

阐述:皇帝集最高立法权、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科举制,把官吏选拔权从地方收归中央。(9分)(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三:对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的评价,应在特定环境下辩证看待。(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同等给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43.(任意5点给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对外和内部的交通通达度。②发展酒店业、餐饮业等,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③加大景区建设力度,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活动参与度,提高旅游活动的质量 ④整合附近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⑤限制核心景区游客数量,既保护景区环境,又增加游客旅游获得感。⑥利用新媒体加强景区宣传和对外沟通。44.(10分)根本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4分)

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清洁燃料技术;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法律法规,实现达标排放(6分)

45.(15分)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旧的军事体制存在弊端;中央对国际形势判断发生了新变化;增强国防和部队现代化的需要。(9分)

(2)节省了开支,改善了武器装备;优化了各兵种结构,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促进了军队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6分)

46.(15分)答案要点: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闪电战破产;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北非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北非战场形势恶化。(9分)

(2)消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打击了其侵略气焰;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增强了苏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迅速收复了大片沦陷的国土。(6分)

47.(15分)答案要点:

(1)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弊端日趋显现;中外交流增多,西方政治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资产阶级产生;清朝专制制度日趋腐朽。(9分)

(2)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启迪了近代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启蒙;未能完全摆脱“尊君崇上”的传统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6分)

第四篇:2013-2014学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考高三理综答案

2013-2014

学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考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CDADC 6-10 BBABD

请注意 物理第18题没有答案所有考生该题均得分

第五篇:河南郑州一中2016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

恒谦教育研究院

郑州一中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1至41题是必考题,42至48题为选考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25.《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 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

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 26.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颂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它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A.励志入世救民

B.批判重利轻义

C.固守儒学传统

D.倡导经世致用

27.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28.美国学者普拉提在其著作中说: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中国恢其在19世纪时在世界上应有的位置。„„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千丝万缕的纠葛。”()A.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

B.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 C.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

D.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29.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樊锥(1872-1905)形象的大地球比作一个有血脉、有神经的人体。而近代的交通、电邮则有调神养血的功能。这反映出维新派()A.认识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大体把握了当时科技走向 C.意识到蒸汽时代已经降临

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城

30.近代某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科学、制度、道德和法律规范等都是从早先更原始更低级的形态发展而来,而这一发展是经由适应和淘汰过程而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个体特性也会做出相应的调适。此观点()A.是对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解释

B.为“人民主权说”提供了逻辑起点 C.促进了浪漫主义在欧洲的产生

D.为列强瓜分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31.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A.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 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

32.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5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1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A.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B.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D.平等是自然法核心

33.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全面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的一切核武器试验。西方部分政治家和学者认为该条约签订的目的是“减缓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武器试验造成地球大气中过量的放射性尘埃。”该条约的签订()A.使美苏争霸格局出现实质缓和

B.加强了美国与欧共体各国之间的合作 C.恶化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34.在加入欧盟后,英国议会只是在一些小问题上 ,同意让渡部分权力 ,但是在事关国家主权的大问题上 ,寸步不让,甚至不惜以退出欧盟相威胁。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后来所说:“有些事情我们是不能同意的。我们不能同意放弃在像安全、税收、条约更改和对第三国公民的边境控制等关键领域内的否决权。”这说明()A.英国致力于阻止欧洲一体化

B.欧洲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C.欧洲一体化损害英国的利益

D.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坚持民族主义 35.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式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度,没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有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1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1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1729年 设“军需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2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表中能够反映清代中央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该趋势的历史原因。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 ,国势日衰,特别是代德时期,中央权阉横行 ,地方藩镇跋扈 ,使朝政日紊 ,皇权不振。永贞元年(805 年),唐顺宗即位。在其周围聚集了一批志在革除贞元弊政 ,重振大唐帝国雄风的仁人志士。在顺宗的支持之下 ,以王叔文、王 为首的革新派雷厉风行 ,大胆改革。其内容有五 :制宦官 ,抑藩镇 ,擢贤良 ,收财权 ,革弊政。改革内容切中时弊 ,如果能长期贯彻执行 ,其效果自 不待言。可惜好景不长 ,顺宗在位仅及七月,即被宦官及部分守旧官僚赶下台来,革新亦告失败。宪宗登基 ,面临的是与顺宗时同样的社会问题 ,颇有抱负的宪宗一上台 ,遂遵循了 永贞党人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 元和国策 ,从而完成了 永贞党人的未竞之业 ,并因此成就了“中兴”之美名。

——贾艳红《论唐宪宗对永贞革新之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永贞革新”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贞革新给唐朝带来的影响。(7 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为道德的延伸,参政是道德精英——儒生、君子的特权;所以当20世纪初引进西方新政治体制势在必行时,在未经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 识分子中,“共和”显然比“民主”更有市场……1900年后,新一代知识分子出现了,这 些受新式教育培育出来的新青年,不再属于绅士阶层。在他们看来,推翻帝制之后仍然由 绅士阶层垄断政治和文化是不可接受的。故当民初共和政治面临危机之时,新知识分子立 即发起批判绅士阶层和儒家伦理的新文化运动,从此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1)材料中所说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有何特点?(9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民初共和危机以来,“新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影响。(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4年9月,罗斯福给蒋介石的电报:如果你不给你在缅甸的军队补充兵员……你必须准备承受后果并承担个人责任……我确信,为了防止日本人达到他们在中国的目标,当前你唯一能做的是立即增援你在萨尔温江的部队,并要求他们发动攻势,同时立即授予史迪威将军指挥你全部军队的权利,并不加限制。我现在要求你采取的行动将有利于我们做出决定……即保持并增加对你的援助……如果再拖延下去,你们和我们为挽救中国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摘编自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1944年10月,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致罗斯福电报:“除史迪威外,在您和蒋介石之间并不存在分歧……我的意见是,如果在目前的争论中支持史迪威将军,您将失去蒋介石,并将可能因此是去中国……如果我们让中国崩溃,如果我们不能让中国军队继续参战,那么……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失败……我谨建议您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任命另一位美国将军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指挥在中国的一切防空部队。”

——摘编自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赫尔利建议罗斯福解除史迪威职务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二战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8分)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3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48.(15分)【中外历史任务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被段祺瑞誓师镇压。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 ——摘编自好搜百科(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9分)(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6分)

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试题 参考答案

历史:24--35A AD CA BD CC CD D 40.(25分)(1)特点: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双向流动。(答出3点给6分,答出4点给7分)

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政府的控制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自然灾害频繁等。(答出其中4点即可,8分)(2)原因: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孕育了大量职业官僚人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新贵族;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形式的文化运动,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分子。(6分)

共同影响:促进新的经济因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4分)41.(12分)

示例一趋势:清代前期中央机构改革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清代后期中央机构改革呈现出近代化趋向。(4分)原因:清代前期,为了保证农耕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法家中央集权理论的历史影响。清代后期,列强侵华;清廷条约外交的形成与发展;西学东渐的深入和政治改革的推动。(8分)

示例二趋势:清代前期中央机构改革频率不大,中央机构职能相对稳定,而清代后期中央机构改革频繁,中央机构职能变化较大。(4分)原因:清代前期,列强侵华使民族危机加深,君主专制遭受质疑;西学东渐的深入,清廷条约外交的形成与发展。(8分)(任答一种即可)45.(15分)(1)以皇权为中心进行变革;改革内容切中时弊;革新力度大;改革的时间短暂。(8分)(2)打击藩镇和宦官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4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唐朝中后期弊政(2分);为唐宪宗时期的“中兴”提供了政治借鉴(2分)46.(15分)

(1)不属于绅士阶层,而是代表新兴阶层;是新式教育培育出来的新青年(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反对封建帝制和儒家纲常伦理,建立并捍卫民主共和制度。(每点3分,共9分)(2)他们发动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在近代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分)后来,他们内部发生了政治分歧,一部分人继续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部分人成为中共早期领导人,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一部分人附和了国民党右派的独裁统治。(仅答出分歧中的一支只给2分,答出分歧中的两支及以上的给3分)(若仅答出“他们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没有其他阐述的只给1分 47.(15分)

(1)原因:中国战区作战不利;蒋介石与史迪威矛盾不断激化;美国需要继续维持与中国的同盟关系。(7分)(2)评价:合作是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中美合作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合作中一度出现分歧和矛盾,对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8分)48.(15分)

(1)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如迫使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镇压张勋复辟等),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如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拒绝与日本人往来等)。(6分)同时他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对于民国初期的混乱政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分)(2)段祺瑞的临终遗言,向后人提出了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求学)之道,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巩固国防等等,这些在今天有借鉴意义。(6分)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5页

下载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