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案件证据的收集容易发生的疏漏及对策分析(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21: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受贿罪案件证据的收集容易发生的疏漏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受贿罪案件证据的收集容易发生的疏漏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受贿罪案件证据的收集容易发生的疏漏及对策分析

受贿罪案件证据的收集容易发生的疏漏及

对策分析

受贿罪是受贿人与行贿人权钱交易的一种渎职犯罪。《刑法》对受贿罪构成要件做了明确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对此犯罪客体的规定是侵犯国家机关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国家廉政建设制度。对主体的规定是国家工作人员。对主观要件的规定是直接故意。特别是对客观要件的规定比大多数罪名要复杂,既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又有“以非法收受财物为实质内容”;既限于“索要、收受两种形式”,又限制受贿必须“为他人谋利益”。这些法律上的要求在办案中都要有证据一一证实,漏掉任何一方面的证据都无法定案。特别是当前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这种钱、权交易极容易被所谓正常的、必要的,合理的应酬或不正之风等现象所掩盖、所混淆。如果收集证据时出现疏漏,往往造成全案或部分犯罪事实被否定,致使犯罪分子逃避了法律制裁,直接影响到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就此,对受贿案件在收集证据上易发生的疏漏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收集客观要件证据时的疏漏及对策

办案实践中,在收集客观要件上的证据时最容易出现两种疏漏:

一是证据收集不全。主要表现在证明客观要件的某一方面欠缺证据。如:虽然有了“收受他人财物”的证据,但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证据;或虽有了“为他人谋利益”的证据,又欠缺“利用职务便利”的证据,等等。证据不充分,显然无法认定犯罪。

二是证据的证明力弱。主要表现在所收集的证据有不确定性,没有最后“敲死”。如:行、受贿双方利益交换不明确;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证明犯罪事实,必然会给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或狡猾抵赖,或拒不供认,或以假象掩盖犯罪事实真相,或供小不供大,或供了又翻。是非难分,罪与非罪难定。对此,在办案中应注意两个方面:

其一:正确认识受贿罪客观要件中的犯罪数额与其他构成条件之间的关系,把收集证据的侧重点放在犯罪数额以外的其他基本条件上,围绕“利用职务之便”收集和固定证据。所谓客观要件的其他构成条件就是法律规定的“以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益”、“索要、收受形式”等。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客观要件中的其他构成条件,索要、收受财物的数额才在认定受贿罪方面有实际意义。我们在收集和固定证据是要突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个重点,凡是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利用职务之便的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悔过书、检查等都要依照法定程序加以收集。在办案实践中,有的办案人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很清楚,往往一接触犯罪嫌疑人,便急于挖出受贿的数额,而忽视了收集与其他构成条件相关联的证据。这样做,实际是欲速则不达。比如索要型受贿,如果只注意收受财物多少,而

忽视了“利用职务之便”的前提条件,那么,就是收受财物再多也构不成受贿罪。

其二,正确认识行、受贿双方利益交换关系,把收集证据的注意力放在区分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上。“两高”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同时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才能构成受贿罪。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由此可见,收受型的受贿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构成受贿犯罪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受贿人没有给行贿人谋利益,其行为就不构成受贿罪。所以,收集证据时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上,诸如此类能够体现犯罪嫌疑人犯罪特证的证据都应注意收集和固定,如,日记、电话记录、便条、合同、会议记录、证人证言、讯问笔录及相关物证。当前,有些行贿人往往借受贿人婚丧嫁娶或生日庆寿、子女上学入伍等时机,以人情往来为幌子送财物,这给区分罪与非罪带来不少困难。对于这类行为,首先要查明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即查明“送礼”人是否有行贿之动机、目的:“收礼”人是否为“送礼”人又有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人谋利之行为,就符合受贿罪的客观要件要求,达到数额较大,即构成受贿罪。

二、收集主观要件证据时的疏漏及对策

受贿罪在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过失不能构成受贿罪。这种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贿赂或为他人谋取利益而非法收受贿赂,是一种损害其职务行为的廉洁

性、侵犯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的行为,而故意地实施这种行为,目的是为了取得他人的财物。受贿人的直接故意,可以从其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表现出来。在索贿场合,行为人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或故意用各种手段给对方施加压力,迫使对方行贿;在收受贿赂的场合,或事先与对方通谋,先使对方获利,然后收受财物,或事先接受他人财物,两者均具有以权换利的性质。因此,在受贿故意中,不仅包括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故意,而且包括为他人谋利益作为非法收受财物的交换条件,即权钱交易的故意。在收集主观要件证据时最容易出现三种疏漏:

一是只收集犯罪嫌疑人收受财物的主观故意,而忽视了为他人谋取利益主观故意。如在办理一单位厂长邢某受贿案件时,犯罪嫌疑人邢某的学生为了承包犯罪嫌疑人单位的养虾池,给犯罪嫌疑人送去五千元钱,由于收集证据时只注重收集犯罪嫌疑人收到其学生送来五千元钱的主观故意,而没有收集好犯罪嫌疑人为其学生谋取利益的主观故意,使此笔未能认定犯罪。

二是证据收集不明确。有些办案人员在收集受贿罪证据时只注重收集犯罪数额和客观要件,往往忽视主观故意要件,缺乏对主观要件证据收集的重视。证人证言和讯问笔录关于主观方面一笔而过,甚至在犯罪嫌疑人笔录中看不出明显的主观故意供述。主观故意不明显,给犯罪嫌疑人造成以后翻案的可乘之机。如,我们办理某单位一名局长受贿案件时,在收集主观故意证据时,虽然某局长有收受他人的人民币十万元的客观事实,但因犯罪嫌疑人故意掩盖他的主观故意,以

亲属、子女收取的、本人不知道为由,规避法律。办案人员未注重深挖其主观故意,使这笔十万元钱未能认定。

三是索要故意不体现。索贿犯罪不需要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条件,只要是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犯罪。在办理受贿案件时,有的案件明显表现为犯罪嫌疑人是向当事人索要的财物,而办案人员不收集索贿的主观故意,往往都体现为一般受贿犯罪,因缺乏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结果未能定罪。

在侦查受贿案件时收集主观要件证据要注意做到:

一是既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收受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又要收集受贿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主观故意,做到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二是收集主观要件证据要达到十分明显的程度。因为犯罪嫌疑人在无法掩盖犯罪事实的情况下,往往想方设法在主观上做文章,从而推托罪责。我们收集主观故意证据必须要达到十分明显程度,才能使受贿案件稳定性强,成案率高,否则,在执法环境复杂的今天,很容易使案件流产。收集主观故意证据一般都是通过犯罪嫌疑人供述来体现,这就需要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律宣传和政策教育,促使其认罪伏法,彻底交待问题,同时也要收集辅助证据,通过大量的客观要件证据,反映主观故意,达到主客观证据的完整统一。

三、收集主体要件证据时的疏漏及对策

行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由于受贿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除了与国家工作人员合伙成为共犯外,都不能认定为受贿罪。在办理案件时收集主体证据十分重要,但在实践中收集主体证据时也有疏漏,造成案件退查补查,影响办案效率和成案率。收集主体证据主要疏漏是,调取主体要件证据不规范、不全面,缺乏证明力。证明主体身份的证据主要有干部档案、任免文件,班子会议记录及其它能反映国家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相关资料。有的不是国家正式干部,在档案中反映不出来他的主体身份,而只能通过任命文件来证明是被委托的干部,或其它依法从事公务人员。有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不正规,档案资料不全面,无任命文件,只是通过班子会议研究任命其职务,所以,我们必须调取领导班子会议记录,同时要调取相关领导的证人证言来加以辅助。在办案实践中,有的办案人员疏漏收集主体相关证据,影响案件质量,往往在收集主体身份证据时,只是调取了干部档案,而不调取任免文件,或者是调取了任免文件,而不调取干部档案,或者是调取一段时间的主体证据而漏掉犯罪时期的主体证据。如我们在办理某单位一个厂长受贿案件时,这个厂长是一个农民出身,由政府聘任他到这个企业工作,在后来由于工作成绩显著才被转干,转录为国家正式干部,由于办案人员调取了一个阶段任命文件的证据,忽视了调取犯罪期间主体身份证据,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做了主体身份不够的辩护,造成案件补充侦查。由于主体证

据收集不好,造成受贿案件定性不准或流产也不乏其例,因此,调取主体身份应做到,详细全面,能收集的证据都要收集,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犯罪期间的主体身份的证据材料必须详细调取,即要收集干部档案,任命文件和班子会议记录,又要调取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供述,保证主体身份的准确无误。蒋淑兰·徐正秀

第二篇:法律案件_证据分析报告

证 据 分 析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依照刑法、刑诉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并结合本案具体案情,认定王某、徐某抢劫罪的证据如下:

一、认定王某、徐某犯罪主体的相关证据。

刑法中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与单位。只有行为主体具备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才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凡是年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故以下证据可证明本案中王某、徐某的犯罪主体资格:

1、王某、徐某的居民身份证;

2、王某、徐某的户口簿或户口底卡档案;

3、王某、徐某的医院出生证明;

4、入学、入伍等登记中及个人履历表中有关年龄证明;

5、出生地同一区域邻居中同年、月、日出生者的父母或其他亲友证词;

6、王某、徐某的供述及其亲属证词;

在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上述证据过程中,由于实践中经常发生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友通过涂改犯罪嫌疑人年龄的方法逃避刑罚的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边缘年龄的查证,仅依据身份证和户籍材料是不能完全认定其犯罪主体资格的,故应取得上述证据中的第(三)、(四)、(五)项,以形成一证据链条,互相印证。

通过对上述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能够证明本案被告人王某今年26岁,被告人徐某今年39岁,在犯罪时均已满14周岁,具备《刑法》规定的抢劫罪所要求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故两被告人均为适格的犯罪主体。

二、抢劫罪主观方面的相关证据。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态度。在主观方面,抢劫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故意的内容必须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关于认定本案两被告王某、徐某抢劫罪主观故意的证据有:

(一)、证明王某、徐某抢劫罪主观故意的直接证据为两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1、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各被告共同实施犯罪进行了计划分工并且各人分别实施了相应的具体犯罪行为。

首先王某提出,寻找一个住人少、能包夜嫖宿的饭店,到深夜时抢劫“小姐”和饭店老板,并商定由先王某一人事先嫖宿在饭店内,到深夜时分另给徐某、李某发短信,并打开屋门让两人进屋,3人共同实施抢劫。选定目标后,王某入住饭店,并给另外两被告发短信,3人到王某嫖宿的房间,由徐某持一把刀看住阿芳,王某、李某两人则来到饭店老板孙某夫妇的房间,由王某把刀架在孙某的脖子上威逼其拿钱。

2、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证明被告人实施作案有动机、目的。

即三个觉得打工挣钱太少,手头拮据,于是想找一个省力又挣钱快的门路,由此想到劫取饭店以获取钱财。并且被告均认识到劫取钱财会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并且在压制其反抗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但为了非法获得钱财的目的,仍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这就具有抢劫罪的主观故意。

3、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证明各被告人对共同实施抢劫行为事先进行了商量,并且达成了共识。

王某提出,寻找一个住人少、能包夜嫖宿的饭店,到深夜时抢劫“小姐”和饭店老板,徐某和李某均欣然同意,并且共同商量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4、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证明各被告伤害被害人的时间是在抢劫行为当时,其目的是为抢劫排除障碍,而不是为抢劫完成后而实施伤害行为。此证据可证明行为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压制被害人反抗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主观要件。

(二)在以上所述直接证据的基础上,、以下间接证据可进一步印证各被告的主观故意。

1、被害人陈述、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

2、事先踩点场所的现场证据即现场勘查笔录、证人证言、辨认笔录,证明被告人已按计划的内容准备工具、踩点,、印证其主观故意的心理态度。

3、提取的物证:西瓜刀、手机,能证明被告人在预谋时主观上就有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准备,以及积极按照事先预谋实施抢劫行为。

上述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证明:

(一)作为自然人,被告人王某、徐某主观上具有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该结果的发生。

(二)对于共同抢劫犯罪,作为共同犯罪参与者,各被告人在主观上都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共同犯意支配下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的组成部分。

三、各被告犯罪客观方面的相关证据。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的表现,具体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犯罪客体进行了侵犯,以及这种侵犯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的事实特征。

在客观方面,抢劫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犯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最显著特点。

证明本案被告抢劫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有:

(一)、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证明预谋中及在具体实施犯罪过程中使用暴力方法排除被害人反抗进行抢劫,被告人徐某持西瓜刀压制被害人阿芳,王某则使用西瓜刀这一作案工具架在孙某的脖子上威逼其交出财物,并在孙某的右手臂上狠狠地戳了一刀,以此威胁其拿钱,后孙某的妻子刘某在李某的威逼下告诉两人的钱在抽屉里。

(二)、被害人、现场目击证人、旅社其他服务员的证言。证明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威胁的手段压制被害人反抗而强行劫取财物。

(三)案发现场或从各被告人身上或指认处提取的物证:西瓜刀、手机作案工具,以及搜查笔录、辨认笔录。

(四)鉴定结论。物证及其附着物上的血型鉴定、指纹鉴定、DNA鉴定、药物鉴定。

(五)作案工具等物证来源的相关证据:

1、同案犯的言词证据;

2、证人或同案犯与本案各被告人的相互辨认笔录;

3、鉴定结论,从来源处提取的同类物及物证所作的同一鉴定。

(六)抢劫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

(七)书证:伤情检验,证明被害人的伤害部位、伤口特征与各被告人的供述、证人证言所证明的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的行为及所使用的凶器能否对应。

(八)书证:医院病历资料,证明伤情检验结论的科学性。

(九)住宿登记的笔迹鉴定。

通过上述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可以相互印证证明:

(一)各被告人使用了伤害他人的暴力方法相威胁;

(二)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指向的直接对象是被害人本身,而非直接指向被害人的财物;

(三)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和当场取得财物。

四、关于犯罪客体方面的证据要求。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往往造成人身伤亡。侵犯复杂客体,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侵犯财产罪或者一般的侵犯人身权利罪的主要标志。

证明本案被告人实施抢劫犯罪客体方面的证据主要有:

(一)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1、户籍证明、身份证;

2、物证,提取的被害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及其提取笔录;

3、书证,被害人的伤情鉴定;

(二)被害人的财产权利。

1、目击证人的证言;

2、被害人陈述;

3、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

4、书证,勘验笔录;

5、物证,现场照片。

通过上述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侵犯了双重客体,即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第三篇: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叶祖怀

关键词:受贿案件 证据特点 证据收集 审查判断

多年来,集中力量查办贿赂犯罪案件,一直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总的来讲,贿赂犯罪大要案上升的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犯罪形式日趋多样化,犯罪手段也更加隐蔽。因此,如何准确认识受贿犯罪案件证据的特点,正确收集证据并对获取的证据进行甄别和运用,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

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证据,亦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刑事诉讼活动赖以正常进行,并最终实现刑事诉讼任务和目的的基础和根据。它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刑事证据是由犯罪事件本身造成的,是犯罪分子在进行犯罪过程中,由于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使外界事物发生某种变化而引起的必然结果,具体表现为各种痕迹、映象等。它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刑事证据最本质的特点——客观性。揭露和证实犯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取、收集和审查、运用证据的过程。

在受贿案件中,犯罪分子索取贿赂或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也必然会使客观外界事物发生某种变化。但是,由于受贿犯罪案件在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加之目前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受贿案件证据在来源、种类、证明力等方面,越来越凸显出与其他案件不同的特点。

1、证据的单一性

受贿案件本身的特性,导致物理性证据缺乏。虽然受贿犯罪行为也会引起外界事物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却不象其他案件那样,会明显地外化为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并留存下来。如盗窃、抢劫案件中的作案工具、对人身、财产造成的损害,贪污案件中大量存在的凭证、单据,一般来讲均是有形的,易于提取。受贿犯罪的过程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权钱交易”的过程,由于犯罪方式的特殊性,它往往只对交易的双方产生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又是“无形”的。作为犯罪对象的赃款赃物虽然是有形的,但作为一种间接证据,往往无法直接和单独地对案件事实起到证明作用。所以,相对其他案件而言,受贿案件中有形的、具有物理性的证据十分缺乏。

2、证据的隐蔽性 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由于受贿犯罪分子大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他们在犯罪前后,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各种反侦查措施,如收受贿赂时不能有第三人在场,不留下任何文字或音像资料,收受贿赂或者案发后订立攻守同盟,赃款赃物异地藏匿等,因而犯罪证据的隐蔽性较强。这就使得受贿案件的证据不仅种类和数量少,而且不易提取和收集。

3、证据的易变性

大多数受贿案件的认定,主要依赖于言词证据,如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有时甚至仅限于言词证据。但是,言词证据本身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个人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主观差异性、记忆的有限性、语言表述的不确定性等,都会影响到言词证据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证人作证时,大都具有复杂的心态。犯罪嫌疑人归案后,慑于法律的威严,为了得到从宽处理,可能会部分或全部供认犯罪事实;然而,因为对可能受到的法律惩罚怀有恐惧心理,或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又可能推翻原来的供述。证人作证时,因出于对受贿人的愤恨或害怕自身受到法律追究,会如实作证,而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言词对犯罪嫌疑人可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在受到外界的威逼利诱时,又很可能改变证言。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这种复杂心态,往往造成言词证据的反复,给准确认定案件造成极大的困难。

4、间接证据的决定性

由于受贿案件的直接证据基本上仅限于言词证据,而言词证据又具有不稳定性,那么,间接证据的大量收集和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间接证据虽然不能直接和单独地对案件事实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但是,不仅对直接证据真实性的判断要依赖间接证据的印证,对有些只有行贿人证言而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案件,形成证据链条的大量的间接证据就决定了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这就是间接证据的完全证明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的间接证据具有系列性,与受贿犯罪的过程相对应,每个环节均有相应的间接证据予以证实,而由所有的间接证据形成的证据链条,推导出一个唯一的、具有排他性的结论,证明了受贿行为的存在。所以,间接证据在受贿案件认定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受贿案件证据的收集

证据的收集,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了解并取得证据的活动。一般来讲,收集证据应当遵循主动及时、客观全面、深入细致、依法取证等原则。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受贿案件由于在证据上存在种类单

一、不易提取、稳定性差等特点,再加上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办案人员在收集证据时一定要确立“证据意识”,即证据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证据是正确认识案件的基础,是正确定罪量刑的依据。侦查人员必须通过收集各种证据,将已经发生过的案件事实准确地反映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收集受贿案件证据时,就要遵循收集证据的一般原则,并针对受贿案件的特点,认真提取各种证据材料,并重视对证据的固定。

1、收集证据要依法进行

在办理受贿案件中,无论收集何种证据,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受贿人因其具有的特殊身份,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甚至相对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分子,心理上更具脆弱性。因此,取证时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样才能提取到真实有效的证据,降低受贿人将来翻供的可能性。取证时采用过激的、非法的方式,如单独审讯、长时间轮番讯问、逼供、诱供等,不仅降低了证据的证明力,甚至使证据无效。提取证人证言时,也要给证人如实和全面作证提供条件,否则就会影响证言的真实性。总之,办案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收集到了证据,而是要收集到真实有效的、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为正确认定和处理案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

客观全面,就是要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并如实地加以反映,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能歪曲或捏造。全面,就是要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对能够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的证据材料均应加以收集。但在办理受贿案件收集证据时,真正做到客观全面却并非易事。在调查中不是使主观认识符合案件的客观实际,而是要案件的客观实际符合主观的推测和想象;只愿听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不愿听取无罪或罪轻的辩解;不给证人提供可以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取证时断章取义,取我所需,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证据,均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案件事实,极易造成冤、假、错案。因此,要做到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必须防止和克服先入为主、偏听偏信。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注意倾听其无罪或罪轻的辩解,并与其它证据相比对,认真加以分析;在询问旺人时,也要让其真实、全面地提供证据。

3、收集证据要深人细致

所谓深入细致,就是要注意证据材料的各种细节。注意那些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事物和其它一切可疑情况。鉴于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在收集证据时,既要抓住主要的犯罪事实,又不能放过关键细节。对于证据在细节上出现的矛盾,要分析这种矛盾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是否足以影响对主要犯罪事实的认定。有些细节只有行贿人和受贿人才能提供,在查明案件事实时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微不足道的物体或物质痕迹,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和分析,往往成为查明案件的重要依据,与其它证据相印证后,又可能成为认定案件不可缺少的间接证据。所以,在收集证据时,要保持对证据的敏感性。

三、受贿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

从公诉人的角度对证据进行的审查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判断是否符合运用证据的标准;二是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看其是否达到了确实充分的程度。实际上,审查判断证据与收集证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而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对发现的矛盾和疑点,也要通过复核或收集新的证据加以解决和排除。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

l、以事实为根据,审查判断证据的客观性

证据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在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时,就应一切从案件的实际出发,看其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应把办案人员的主观推测、想象、判断和假设推理作为定案的依据。要着重审查证据来源的可靠性。提供证据的人员受到客观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的限制,要通过对提供证据人员的身份、与案件的利害关系、主观倾向、辨别、记忆和表述事物的能力等情况的分析,判断证据的可信程度。如果其提供的证据是传来证据,还要考查被传闻或转抄的次数,综合判断其可靠性。

2、以法律为准绳,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

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是保证证据具有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使证据具有充分证明力的保障。任何一种证据,既使可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但因收集程序非法,也会使其失去证明力而无法使用。对于不合法的证据,应否定其证明力,重新调查取证,如果原始证据是不可再生的,则必须完备相关的法律手续。

3、结合案件事实,审查判断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证据与证据之间应存在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性。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性,是其对案件具有证明意义的必然要求。而证据之间,只有经过相互联系、相互印证,才能对案件事实起到证明作用。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对每个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判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审查判断案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的过程。依据“证明体系”的要求,审查全案证据与证据之间,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间,全案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证据与案件的每个主要情节之间是否完整统一【1】如果据以定案的每个证据都查证属实,案件的每个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实,且排除了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证据与证据之间的重大矛盾和疑点,全案证据相互关联、相互印证,形成一个严密的证据体系,就可以必然地、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一个具有排他性的结论。

(二)逆向思维方式的运用

审查案件的通常做法是,按照起诉意见书载明的事实及认定的罪名,通过对案件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案中证据是否已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这是审查案件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然而,针对受贿案件的特殊性,在运用顺向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应当恰当地运用逆向思维方式,即:在审查证据过程中,将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辩解及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加以综合,并假定其为真,尔后,将案中其它证据与之对比、鉴别,并判断出其真伪。结果有三:(1)其它证据确实充分,并能推导出另外一个具有排它性的结沦,则证明被告人的辩解等为假;(2)其它证据不仅无法推翻被告人的辩解及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在客观上反而能加以印证的,则证明被告人的辩解等为真;(3)其它证据与被告人的辩解等存在难以排除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应找出矛盾的症结所在,通过复核证据或对案件进行补充侦查,去伪存真,解决矛盾。

充分运用逆向思维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案件质量,还可为将来的出庭公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一对一”受贿案件的认定

所谓“一对一”受贿案件,是指直接证据只有行贿人的证词而被告人拒不供认或开始供认后又翻供的受贿案件。贿赂案件之所以常常出现证据“一对一”的现象,主要是由贿赂案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有侦查工作方面的问题。【2】正确地认定和处理这类案件,对于准确打击受贿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严格意义上的“一对一”受贿案件,是无法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要对案件作出正确的认定,就要打破证据“一对一”的局面:在向被告人人和行贿人收集证据时,注意对证据的固定;通过收集大量的间接证据,印证直接证据的真伪。

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的证据进行审查,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受贿案件证据的特点及证据的收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1、传来证据,从其证明力上讲也属间接证据,只要审查清楚其来源可靠,并与行贿人的证言相互印证,在“一对一”受贿案件中往往会起到关键作用;

2、被告人与行贿人之间存在权钱交易的可能性,双方存在可以相互利用的关系;

3、行贿人与被告人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排除诬告陷害的可能性;

4、有证人或书证证明行贿人用以行贿的钱物有可靠的来源;

5、赃款赃物确已为被告人占为已有,且已通过法定程序,将其固定在某种状态。

注释:

【1】参见《中国刑法杂志》,2002年第2期,第125页。

【2】韩先清、许先华,《如何解决贿赂案件证据“一对一”的问题》,载《法学》,1993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王国枢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樊崇义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四篇:当前村官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及对策

当前村官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0-10-15 11:25:54

浏览次数:253

程广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腐败案件的高发期,反腐败的形势不容乐观。从我县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村干部即村官腐败案件仍处于高发态势,基层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频发,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当前村官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对于促进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总体情况

从我县近三年来查办的案件情况来看,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总体呈高发态势,案件数量不断增长,违纪违法方式不断翻新,侵害集体和群众经济利益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把手”和会计违纪违法问题比较严重。

1、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总量居高不下并呈上升态势。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我县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49件,其中村官违纪违法案件86件,占全县查办案件总量的19.2%。其中,2008,我县查办违纪违法案件144件,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为27件,占全年查办案件总量的18.8%;2009,我县查办违纪违法案件150件,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为27件,占全年查办案件总量的18%;截至2010年9月30日,我县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155件,其中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为32件,占全县查办案件总量的20.6%。

2、村官违纪违法方式不断翻新,经济类问题仍占据主体地位,失职渎职案件日渐增多。从我县立案查处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发现当前村官违纪违法方式无奇不有、花样不断翻新,但是涉及经济方面的案件仍在违纪违法案件中占据主体地位,其次是失职渎职案件。近三年来,我县共查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86件,其中违反财经纪律类案件24件,受贿、职务侵占、非法占有、挪用资金案件34件,失职渎职类案件8件。由此可知,在我县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经济类案件占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总量的67.4%,居第二位的失职渎职类案件占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总量的9.3%。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会进一步壮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保护,在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中的,经济类案件、失职渎职类案件仍将一定程度地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农村财经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类案件中,村官违纪违法的主要形式仍将以职务侵占、非法占有、违反财经纪律等为主,直接侵害的主要是村集体的资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由于村官权力有限,受贿类案件占比较小,在以农业为主业的经济薄弱村尤其如此。村官经济类违纪违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工程建设上捞取好处。近年来,各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村容村貌,兴建了不少乡村道路、上马了不少水利工程等。有些村官通过多开材料费发票、多填写人工工资单、虚增工程量捞取工程款;有的村官则利用工程施工矛盾协调、给付工程款之机,索取或收受工程老板的贿赂。(2)在专项资金上动脑筋。有的村将土地开发费、补偿款、租赁费,各种拆迁补偿款,粮食直补资金农网改造资金等专项资金截留不入村帐,有的被挪着他用,还有部分村官从中直接私分或经手人侵吞。(3)在返还款上想办法。在村里完成乡镇交给的征收自来水开户费、有线电视开户费、各企业征用土地、购买泥土及公益设施建设等各项任务后,有的村官将上级或协作单位返还的部分奖金、手续费或协调费,不进村财务账,有的直接私分,有的在账外坐支。(4)在招待费上做文章。自从村级取消招待费后,村官为了招待上级来人和村官自己的吃喝,以虚开路砂、水泥洞、公用工的形式变相报销招待费或者将村营收入不入村财务账,村官从中捞取好处。(5)在处理集体资产时做手脚。为了增加集体收入,有些村变卖或承包集体财产,村官就在处理集体财产、物资上大做手脚,将集体的资产以低价出让给他人或自己的亲戚朋友,将集体企业、房屋、鱼塘、土地以低价承租给他人或自己,村官从中捞取好处,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3、村官违纪违法,“一把手”占比较大,会计腐败问题不容忽视,窝案现象比较普遍。从我县查办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其中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在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把手”村官伙同村会计腐败问题不容忽视。近三年来,在我县查处的86件村官腐败案中,村支部书记违纪违法案28件,村委会主任违纪违法案件13件,“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共41件,占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总量的47.7%。村会计腐败案件23件,占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26.7%。由此可以看出,“一把手”案件和村会计腐败案件就占到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总量的74.4%。查处村官腐败案件,往往一查一大窜,窝案现象比较普遍,这是村官腐败案件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2009年3月,在查处我县孙庄镇孙庄村村干部职务侵占案过程中,村委会主任许某、村会计朱某、村民调治保主任唐某均牵涉其中,三人都严肃查处。2010年5月,在查处城东镇韩洋村村干部违纪案过程中,发现村支部书记吴某、村委会主任杨某、村会计王某、村支部副书记毛某、村党支部副书记韩某、村委会副主任吴某均涉案其中,整个村领导班子几乎全军覆没。

二、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

(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

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村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法纪观念淡薄、制度缺失、监督形同虚设、村务公开落实不够到位、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还不够大是主要的原因。

1、部分村官素质不高,法纪观念极其淡薄。据统计,我县210个行政村有村官1261人,平均年龄46岁,其中高中以下学历732人,占村官总人数的58%,村“两委”班子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109人。村官群体总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法纪意识淡薄,小农思想较为严重。有相当数量的村官一干就是十几年,长期在一个村当村官,形成了“一个人”说了算的工作作风,法纪观念极其淡薄。由于当前村官待遇等实际问题的存在,在我县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尤其是有文化的,掌握一技之长的年轻人不愿当村官。近年来,尽管陆续有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但是大学生村官能不能扎下根,工作上能不能独挡一面还有待观察,目前村官中农民占主体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

2、制度缺失,监督管理不到位是村官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核心原因。从客观上讲,村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份多数是农民,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约束国家公职人员的条条框框、法律法规,大多对他们不适用。村官管理制度的缺失是新时期加强村官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监督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用权缺乏有效监督。村官权力过于集中,常集领导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于一身,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在监督上上级太远,同级太软,下级不敢。以至作案时有恃无恐,导致腐败;二是对工作机制缺乏有效监督,特别是财务正规化管理跟不上,账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三是上级缺乏有效监管。一些乡镇对村官重使用、轻管理,导致一些村官素质下降,自律能力降低;四是现行法规对非党员村官的监管形成事实上的空当。非党员村官由村民选举产生,不是党员,党纪管不了,也不是监察对象,行政监察对其无效,只有司法机关可以监管,但由于立案等法律上的问题,也往往不了了之。

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从我县查处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来看,经济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占到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总量的67.4%,显然居于主体地位。有些乡镇和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对财经纪律宣传教育不够,财务制度不落实,财务监管难到位,对专项资金的处置监管缺失、乡镇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资产监管不到位,这些都在客观上为村官经济方面违纪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到位,部分村会计难司其职,“一把手”村官掌握财经大权,削弱了会计职责和监督作用,会计的职能无法实现,“一把手”想怎么入帐,村会计只能照办,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更有甚者,“一把手”村官伙同村会计共同违纪,共同侵占资产、损害群众利益。有些村多年不清账,村官手中有大量的“白条帐、包包帐、胡涂帐”,还有些村官脑袋是帐本,口袋是银行,这就成了贪占村集财产的黑洞。有的村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村级财务失于监督,财务公开走了过场。

4、村务公开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这些年我县村务公开工作逐步完善,比较规范,但还有少数村避重就轻,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特别是对经费支出不如实公开,甚至把村务公开栏变成村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和弄虚作假的盖头,没有起到公开的真正作用,村务公开要做到公示与公开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合、事前与事后相结合。

5、对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村官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党员村官一般属于乡镇纪委监督管理的对象,但是乡镇纪委工作人员偏少,办案力量薄弱,对村官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难以加大。而县级纪委对村官的监督管理也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这严重制约了对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严肃查处。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2008年至2010年9月,被查处的86名村官中,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查办案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村官违纪违法的主要危害

群众利益无小事。村官尽管“干部”不大,有时金额也不大,但是违纪违法的危害大。具体来说,村官违纪违法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1、直接侵害群众利益,给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少数村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占、私分、挪用公款的行为,其后果是坑害集体、损害群众、肥了自己。个别村干部作风霸道,以“一支笔”为名,独揽财经大权,在资金使用上随意操作,盲目拍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一些村官大肆挥霍,造成严重铺张浪费。

2、引发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稳定。由于村官不廉洁、不民主等问题,导致群众信访举报增加,牵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很大精力,甚至投入很大人力物力来解决问题,直接危害农村稳定,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3、直接损害党群政群关系,影响基层政权的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面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纽带。村官工作在最基层,同群众的接触最直接、最广泛,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官的违法违纪行为,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痛恨。村官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久而久之,群众对党和政府就会失去信任,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

4、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削弱了农村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措施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的发展稳定,是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础。村级组织直接做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官拥有广泛的权利,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有离心力的腐败。”加强村级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农村党员干部腐败行为,建立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抓好村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堡垒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经中央批准下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素质。村官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从根本上说,还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要针对村级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一定范围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以达到提高村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继续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给村官队伍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改善村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有效提升村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公开,就谈不上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面真实。二是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钱帐分管、民主理财、会计委派、村帐乡管、定期审计等制度。三是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村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决不能个人说了算。四是民主评议制度,村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都要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五是加强党内监督,要利用党支部大会、支委会和各种民主生活会,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健全村官监管法规,并重点针对村官特别是非党员村官违法违纪的处理办法作出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规定,以弥补村级制度建设上的不足,确保对村官的监管有法可依。

3、切实加大村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村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监督形式。通过审计,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官任内遵纪守法、廉政勤政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村官违纪违法行为,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损失;有利于对村官的缺点错误早发现、早提醒,促其改过,最大限度地教育和保护干部。实行村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但为选拔村官提供了依据,还可以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调动和保护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干部的积极性。

4、加强监管,加大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各级执纪执法机关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形成合力,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作风粗暴、称王称霸、欺压群众的案件,弄虚作假、浮报虚夸、欺上瞒下、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的案件。乡镇纪委要充分发挥最直接、情况清的优势,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把握好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创新办案模式,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严惩违纪者,使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5、改善村官待遇也是预防违纪的又一举措。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村官待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有些村官干了好几年拿不到工资,或者完不成乡镇下达的工作任务,只能拿到一部分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村官工作的积极性。有些村官认为自己工作很辛苦,就想方设法从集体收入“吃一点、占一点、拿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村官违纪的一个客观原因。因此,要从改善和提高村官待遇方面多想办法,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村官考核管理机制,使用好农村转移支付资金,让完成工作任务的村官能及时领取报酬,对工作出色的给予奖励,从而调动村官工作积极性和廉洁从政的意识。

第五篇:风险分析及对策

风险分析及对策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一、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应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从本公司创立来看,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应对策略:

(1)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公司的独特优势,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应对策略:

现代市场经济已步入以顾客为核心的3G时代(顾客、竞争、变化),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飞速变化,公司需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包括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络化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推进集团化管理;发展加工中心,强化生产/质量管理等等。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与供应商流程、数据集成,密切供应商联系,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

(7)实现业务与工作流整合,流程推动业务,提高办事效率。

(8)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单、销售、竞价、状态查询、资金结算。

(9)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能力,确保战略实施。

(10)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现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而对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的不确定影响。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接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的大小.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应对策略:

(1)实行严格的资金借贷和运用审批制度,根据公司发展情况和资金市场成本变化,调整资本结构;

(2)使投资项目尽快产生效益,提高资产盈利能力,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对业务收入、业务支出、日常现金等的管理,在保持较高的流动性的基础上,减少资金占用,为公司扩大投资提供现金流;

(4)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构筑和拓宽畅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资金供应建立稳固的渠道,为公司的发展不断输入资金,同时完善公司自身的“造血”机制;

(5)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财务预决算制度;

(6)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把可能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7)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风险,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火灾、战争、政策变化、人为事故等。为避免企业在发生意外及其它各种不可抗拒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将在财务预算中拨出专款,购买各种保险以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

四、管理风险

公司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周期,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在这期间如果出现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将会大大影响项目的进展或收益。

订单接收成功后,相应在项目管理、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对合作公司均提出了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诸如成本控制、人员变动、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为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如何减少管理风险是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

应对策略:

(1)订单接收成功后,吸收具有丰富投资管理、运营管理方面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管理层;

(2)规范公司治理,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股东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管理人员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4)推行目标成本全面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5)倡导组织创新、思想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五、技术风险

大多数成长型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自身问题和技术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又是根本性的问题。而人才优势技术的关键,如果企业缺少人才就会使公司生产能力和整理竞争力降低,造成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缺少经验等。最终导致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短,性能不稳定,不能使顾客满意。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应保持人员的稳定性,还需要不断招聘专业人员,维护并开发新技术.应对策略:

(1)拓宽对人才的招聘渠道,主要以网络招聘、招聘会、内部推荐、报纸刊物为主。

(2)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

(3)向广大客户征求意见,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增强竞争力。

(4)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团队,保持农业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并以分配股权的方式,共同发展。

下载受贿罪案件证据的收集容易发生的疏漏及对策分析(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受贿罪案件证据的收集容易发生的疏漏及对策分析(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件协作、衔接工作现状的分析及对策Word 文档

    对当前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协作、衔接工作 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2009-11-24 09:34:16 来源:南城县人民检察院网站 浏览:277次 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是当前我国开展反腐......

    乡镇财政所违纪违法案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5篇

    乡镇财政所违纪违法案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辖区内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乡镇经济迅猛发展,广大乡镇财政干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乡镇......

    危险化学品案件执法的难点及对策分析[推荐阅读]

    危险化学品案件办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珠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根据我们的执法实践经验,目前危险化学品违法违规行为越来越隐蔽,当事人规避法律制裁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法律......

    涉油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油田进入我乡,致使我乡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乡共辖13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2272户,10555口人。油区开发村12个,辖区1个油田作业区,7个输油站点,生产油井274个,水井88个,输油......

    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爆发了一些比较大的案件,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风险大都集中在操作环节也就是基层网点上。案件的曝光反映出商业银行......

    涉农案件执行难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及对策

    历年来我院受理的各类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为农民的占较大比例,2007年我院共受理执行案701件,其中涉农案件596件,占85%,除以债权凭证形式结案及裁定终结执行外实结238件,未结实数35......

    浅析民间案件执行难原因及对策

    浅析民间案件执行难原因及对策 当前,法院的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执行案件数每年大幅度上升,标的额越来越大;当事人履行能力差,加之有能力拒不履行义务、肆意对......

    违纪案件查办的难点及对策

    违纪案件查办的难点及对策 对违纪案件的查办是《党章》赋予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党的十六大和中纪委六次全会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件查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