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执行力的学习体会—程福波
关于执行力的学习体会
周四的管理能力培训主要讲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在视频中余老师结合案列详细讲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执行力,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把意图、规划化为现实的具体执行效果好坏的体现,其强弱程度也直接制约着公司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企业发展起来,相应的机构、部门和流程显得更为繁琐与复杂,因而其执行力通常显得更弱,尤其在公司与事业部的层面上,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企业如何提升分公司执行力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而执行力对于个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个人,执行力就是把目标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对于一个组织,是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个人和集体的成功都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当既定目标和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尤为关键。
这次培训让我深有体会,要想达到目标,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必须有较好的执行力,首先,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只有将大的目标细分到一个个小的点,才能一步步接近目的地,千里之行太远,把这千里远的目标化成一步步来走,每一步都有具体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第二,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可以细分成一段一段,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甚至细分到这一时刻做什么,下一时刻做什么,第三,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目标是合理的,正确的,能够实现的,而不是虚无飘渺的假象,第四,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每一阶段的目标不能完全脱离了原本的目的,一步步紧密相关,第五,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要给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一个截止期限,不能随意,随性而为,不然,难以调动自身积极性,这样,自然就不能提高执行力。
从我做起,提高自身执行力。执行力也是责任感上进心的一种体现,是一种面对日复一日单调、枯燥、机械的重复工作,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沉下身、沉住气、耐住寂寞,力求把工作做到完美的姿态;是一种面对突如其来的顺境或逆境,都能泰然处之,胜不骄,败不馁,以自强不息的信心对待问题,以永不言败的决心战胜困难的姿态。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不要总是认为这是小事,其实工作无小事。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只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做小事中得到认可,赢得人们的信任,我们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结论就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要设立明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这个目标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不可模棱两可。再者,目标一旦确定,一定要层层分解落实。每项工作都应确定一个具体的负责人,找到合适的人,并发挥其潜能。执行的首要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因为最终是人在执行组织的战略,并反馈组织的文化。要选择那些“训练有素”的人来承担任务,即要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在下发目标和安排布置工作时向具体工作人员交待清楚,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效提高执行效果。
在提升执行力的过程中,沟通是前提,协调是手段,反馈是保障,决心是基石。提高执行力就在于用心工作、毫不犹豫、不折不扣、创造性地执行。有“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胜利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执行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从这次的学习中,对执行力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它是工作能力的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提高个人能力,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更好地完成公司的既定任务和目标。
信息中心
程福波
2014/6/14
第二篇:程波论文
心系民生,不变的灵魂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周年
程 波
(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宿迁,223800)
摘要:建国六十二年来,心系民生是党领导下国家发展的思想与实践的主旨,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岁月的高尚品格,是党的灵魂的集中体现。灵魂不变,民生的追求亦不变。正是因为这一不变的灵魂,我们党从幕后走到台前,从稚嫩弱小走向成熟强大,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长卷上书写了光辉的业绩,实现了中国社会民生的巨大变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
民生
灵魂
作者简介:程波(1986-),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与开放教育系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联系方式:电
话 ***;E-mail chengbosq@163.com;通讯地址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城合欢路2号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与开放教育系 邮编 223800。
“新中国”的“新”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新”,是全方位的“新”,其核心是在新的思想理论的指引下,在新的政党的领导下,揭开全新的发展篇章。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心系民生,使之逐渐成为党执政理国的核心理念。灵魂,对于事物而言,一般意指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或是事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对于一个政党而言,灵魂就是关系党的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就是一个党在事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高尚品格,是一个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党与党之间相互区别的本质依据。
一、中国共产党的灵魂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有学者认为是创新,有学者认为是与时俱进。诚然,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一种变化,与时俱进就是坚持与时代同步的变化,坚持始终结合新的现实来创新。变与不变,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来说,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绝对,然而不变却是相对的。细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史,回望中国共产党执政下新中国走过的六十余载春秋,看上去创新与变化是一条十分明显的主线,创新让我们收获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这些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在笔者看来,这些巨大变化的背后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始终未变的特殊本质,那就是以民为本,心系民生。
心系民生是党的灵魂,从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理论中可以窥见。主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的重要着眼点,也就是说,无论是判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效,还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水平,都要以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否作为重要的标准。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全体党员的再教育和再要求,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脱离人民群众,我们党就失去了历史优势和传统本色,党的执政和事业就会面临危险。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体党员和干部要把“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精神贯彻到发展社会民生的具体实践中。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心系民生的灵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灵魂是生命,党的生命深刻根源于人民的信任。自古以来,人心向背关乎政权兴衰,人民群众支持谁、选择谁,归根结底是看一个政党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其行为又是什么样的,而行为则无疑更具直观性,也最有可能成为普通百姓判断的依据。普通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生活状况,因此,执政党的思想和行为究竟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多大福祉,成为政党及其政权生死存亡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其次,灵魂是品质,党的品质充分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品质是人民群众笃信的基石,心系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建立和积累起信任基础,更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予以巩固和发展,民生无疑是重要的依托和载体。再者,灵魂是精神,是不断追求探索的强大推动力。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革命的胜利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无不源于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特质。民生是最大的现实,是最真切的实际,牢牢抓住这一实际是党的事业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的精神保证。
二、中国共产党心系民生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使中国人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追求更高水平的社会民生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执政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探索,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首先实现了吃得饱、穿得暖,解决了温饱问题,然后,又从温饱一步步迈向小康。小康建成后,接着开始建设更加全面、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民生和谐力促社会和谐的构建。从根本利益到具体利益,从物质到物质和精神,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的内涵不断深化、拓展,不断从思想观点变为政策制度,再进一步得以贯彻落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民生从匮乏到富足,从简单到全面,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切都源自于党与人民的高度统一,为民即是为党,民生利益与党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发展历史也正是始终关注民生、深化认识民生、坚持发展民生的九十年。在追求民生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以诞生,不断发展壮大。
(一)心系民生,中国共产党为民而生,因民而立。
在旧中国,外无独立自主,内无民生民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许多有识之士都试图改变现状,去完成这两大任务。为此,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民主、民生的“三民主义”,领导创立中国国民党,在寻求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进行了尝试。然而,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主观因素的制约,加之客观环境的影响,未能在破旧立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中国历史的进程必然要由另外一群人来指引和主导,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在旧中国需要变革,在中国革命需要正确而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历史背景下,在致力于民族复兴和关心民众生活疾苦的历史使命的驱动下,中国早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团结奋斗的时代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也为中国百姓民生的变革与发展创造了前提,带来了期待。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关心劳苦大众的疾苦是中国共产党党诞生的内在源动力。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目标任务,决定了把人民群众的一切作为立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立党之本。在性质方面,党代表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先锋队”强调了引领和主导。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为广大工农群众谋福利,必须成为发展社会民生的先锋队。宗旨关乎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宗旨方面,一个政党的宗旨是其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是其奋斗追求的根本目标与方向。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地为百姓民生而谋划、奋斗,党的这一宗旨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社会民生的关切,这也就决定了党自成立开始就以民生为己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不断破解民生难题,改善和促进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全部使命和责任。
(二)心系民生,中国共产党为民而争,因民而兴。
自诞生之后,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思想理论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心为民的本色。20世纪初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旧的生产关系和国家制度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制约百姓生活改善的本质因素,中国共产党人也深刻意识到,欲改善民生必先推翻旧的制度,建立全新的国家。所以,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首先通过革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为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经历了挫折,也收获了经验,最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且,在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革命成果惠及百姓,通过土地问题的解决来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放手发动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投身革命。这一时期,党和人民的追求达到了高度统一,在为革命明确了为民的方向的同时,也为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和工作实践中,积累形成了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即群众路线。所谓群众路线就是党的全部工作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群众路线也是民生路线,民生路线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
为民者,民拥之。中国共产党竭力为人民谋利,也为自己赢得了信任和支持,党自身不仅得以生存下来,还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群众基础不断加强,拥有一支听党指挥的革命武装,开拓出广阔的战略根据地,逐渐成长为能够影响中国政局的现实政治力量。历经革命,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政权,领导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心系民生是我们党从诞生到成为执政党的成功经验。建国后,党在新的起点和平台上开始了发展民生的进一步探索,也开启了党的事业的新征程。
(三)心系民生,中国共产党为民而变,因民而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于自身、对于执政、对于民生的认识。国富民强必须依靠正确而强大的党,国富民强又必然促使党走向成熟、强大。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主动求变,转变工作中心、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工作方法,实现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社会民生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理论、作风、组织、执政能力等的综合建设,提高了党促发展、保民生的素养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民生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党在为民谋利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自身,进一步赢得了民心,进一步巩固了执政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发展壮大。总结起来,围绕民生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民生与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文革”前后的一段时期,我们党一度偏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十年**,乱了生产,乱了民生,也乱了民心。“文革”过后,我们党认识到没有经济发展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民生也就失去物质基础。要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民生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发展生产力,不遗余力地推动经济建设。为此,我们党及时将工作的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社会财富不断积累,民生的物质基础日益强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显得底气十足、游刃有余,也为未来民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将民生与加强执政能力、抓好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把握人民的需要,不断地抓好自身的建设。努力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和帮助人民群众一起解决问题、共创美好生活。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关注和改善民生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核心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围绕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社会民生来抓好自身的建设。同时,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党的各方面的本领,尤其是发展社会民生的能力。
三是将民生与突出社会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民生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的滞后影响到民生问题的解决。为此,党中央提出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建设,以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以社会建设促进民生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要讲道理”,我们党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社会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站在社会民生的角度,发展追求的不能只是一路飙升的经济数据,而应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各方面切身利益。经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要更多地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
三、小结:向着民生,再踏新征程
从民不聊生到民生殷实,一切的改变离不开党的矢志追求。民生无止境,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业已走过的九十年是为民生而奋斗的九十年,新中国走过的六十多年是大力发展民生的六十多年。长期以来,从理论思想到实践行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求变,一切的变化只为不变的民生追求。长期以来,从国际环境到国内实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不变应万变,一切的不变只为满足变化的民生诉求。概括来说,就是立足于社会民生的党性本质没有变,而是对民生的认识更加全面而又深入,追求民生的目标更加高远而又具体,实现民生的手段更加多样而又切实。兴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心系民生都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灵魂。
党的十七大业已绘制出美好的民生蓝图,提出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且,随着社会及人的发展,民生需求不断扩展,民生要求不断提高,必须立足科学发展,建设更加全面、更高水平的民生。“十二五”规划中,民生成为绝对的主题,怀揣民生之心,中国共产党踏上改善民生的新征程,面对一系列现实客观的民生问题,我们党必将延续不变的灵魂,在发展社会民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敏杰.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及其社会政策体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1(5).[2]文魁.党魂: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J].新视野,2002(3).[3]戴涛.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与关注民生在宪政理念上的内在统一[J].理论月刊,2010(6).
第三篇:《执行力》学习体会
学习《执行力》心得体会
所谓“四个一”活动:
(一)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提高执行力讲一堂课。
(二)开展一次提高执行力“大家谈”活动。
(三)面向管理或服务对象集中听取一次意见。
(四)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或一线工作人员身份体验一次服务。
现在我就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执行力”讲一讲体会。
第一,不能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去寻找方法。具有高度执行力的人,总是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体现自己不凡的价值。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去为寻找借口而浪费时间。
第二,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干部不是一名好干部。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千万不要利用自己的功绩或手中的权力来掩饰错误,从而忘却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要有锲而不舍、奋斗不止的敬业精神。我们对于任何一件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始有终,完美地将它做完,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能轻言放弃,要一直不断地努力下去,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四,要开拓创新,灵活主动地做到服从。服从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在工作中去无条件的遵从上级的指示,是自动自发的服从,是自信的、主动的服从。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应该明白自身的发展和团队的发展是一致的,只有在工作中懂得服从,才有圆满地成自己的任务,才会有所发展。
第五,结果导向,结果决定一切。不要责怪领导太看重结果,任何事情都是讲出来是容易的,但要身体力行地把它做好,却不太容易。作为机关干部要准确定位,要想体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必须要牢牢把握住一点,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折不扣地,很好的去完成任务。
第六,要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完成工作,完美的执行。要视自己的岗位为生命,要守住自己的岗位,珍惜自己的岗位,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要努力,要尽职尽责,无论自己的工作与期望相差多远,无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无聊、单调和乏味,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努力工作,要对工作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因为态度的不同,同样的工作会干出不一样的效果。
第七,努力勤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逸使人堕落,无聊令人退化,只有勤奋才会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在工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为自己的现在努力,要用更加多的时间去领会新知识,培养才能,这些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要养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并且还要以快乐的心情去工作,怀着热情去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松懈,尽心尽职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以上就是我学习《执行力》的心得体会,希望各位领导、同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谢谢大家。
二O一O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执行力学习体会
执行力学习心得体会
姜鑫
寒假前的几天教职工培训,我感到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一些
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确实使我受
益非浅,特别是黄校长的《执行力》讲座,学习之后,我深有感触。
执行力简单的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对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诚实、负责、敬业的精
神。结合到我们平时的工作,我谈几点认识。
一、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加强学习,更新
观念,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的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在执行某些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
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不怕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
方百计消灭问题,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不思进取,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不会完成,反思对待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问到,同是一项工作,为什
么有的人能够做的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
识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大地
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始终
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我们要认识到,任何
一个事物的发展,不仅仅是战略决策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级人员的执
行能力。
二、提高执行力就要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
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工作实际出发,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做
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发现问题中主动思考,最终把学习体会和
工作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对问题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对上级的指示和下达的工作任务,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要性,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对,甚而随意降低执行的标准和要求,认识到
位,是我们提升执行力的原动力,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高度上来,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各项指令,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凡事都要等到万事俱备,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怕有闪失,怕犯错误,怕负责任,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忧心忡忡,在等待观望中失去良机,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没做好,四、提高执行力就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我们常说,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一个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联系到我们平时,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人员,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这样才会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诚实认真地执行好领导的每一项决策,要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要视服从为美德,工作中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对待工作,不要说不行,有时困难重重,也要坚决去执行,别人不会干的,自己要能干,别人会干的,自己要更会干。
五、提高执行力就要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总是说,我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戒骄戒躁和诚实谦虚的表现,但也同时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绝不是最终的,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还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勤于思考多学多干,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我将这次学习作为起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一细节,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执行力学习体会
学习《如何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
不会干今天没有饭吃 不会学明天没有饭吃!
如何提高执行力,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现实中的企业,提高执行力都很重要,一个有着强执行力的企业或者个人,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财富都远远超过其他执行力不强的企业和个人。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李宁太老师《如何提高执行力》的视频,重新审视了自己一遍,发现了自身的很多缺点和不足,无论是人生目标的定位、目标的分解、目标的细化以及目标的执行都更加的清晰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学习如何提高执行力的心得体会。
首先,更加明确的了解了什么是执行力?对企业而言,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对个人而言,所谓执行力,指的是按照个人预定目标,不折不扣完成预定目标拿到结果的能力,它决定了个人的进步、成长速度,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
然后,对为什么企业和个人都严抓执行力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能够理解并接受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企业和个人严抓执行不放松呢?我们还是先从企业谈起:企业的灵魂是什么?是信誉还是品牌?是凝聚力还是以人为本?上面这些都是对的,但归根结底,企业的灵魂是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灵魂,有句话说的很好,企业一年获利靠机遇,三年不败靠领导,五年成功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无论是信誉亦或是品牌,无论是凝聚力亦或是以人为本,都是企业文化。那么企业文化和企业执行力有什么关系呢?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在任何一个企业,一项新的规章制度的推行,没有严格的执行力是难以贯彻的,公司的每一个决定,没有严格的执行力是很难贯彻执行的,百年基业长青的规划,没有严格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企业而言无论是新推行的一个规章制度,亦或是公司高层的决定,亦或是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都包含在企业文化之内,所以我觉得,执行力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保障,没有执行力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发展长远的,所以任何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严抓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改写一个人的人生。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是否对自己的梦想有过清晰的规划,你是否对细分的每一个小计划都严格的执行并实现他们呢?不要每天活在借口下,要为成功谋出路,不为失败找借口,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有执行力的那个人,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一步一步的走,最终拿到了想要的结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没有执行力的人,遇到困难就妥协,最终一事无成,所以,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
最后,应该如何提高执行力?从李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对自身而言,每天下班总结一天的工作完成进度并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跟踪检查,没有完成的加班也要完成。强化自身的梦想,每天为自己加油打气,为实现理想,做好每天的计划,实现每天的目标。遇到困难,想妥协的时候,拿出自己的笔记,看一遍李宁太老师所讲的内容,增强自身的信心和决心,去搜集信息,去学习,解决遇到的困难。在我们企业,我感觉到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在张董事长和张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贯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及各项考核,我们的部门的业绩也在稳步的增长,相信我们电子商务部会越走越远,越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