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郎山公墓简介
二郎山公墓简介
一、规划背景
陇县位于是宝鸡北部,地处陕甘交界,全县共辖10镇5乡1个管委会,158个行政村,100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50227人。
推行殡葬改革发展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型新农村,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陇县目前还有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火化场及陵园,严重制约了陇县的殡葬事业发展。陇县县政府及民政局多次提出议案,筹建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及陵园,推动全县的殡葬改革发展,为2015年陇县撤县设市做积极准备。
为了更好的落实政府提案议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改革相关方针政策,大力倡导文明丧葬新风,促进社会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陇县人民办实事,拟在陇县城区东侧,二龙山区域修建一座适应现代殡葬服务需要的殡仪馆、火化场及公墓“三位一体”的园林式陵园。
二、现状用地与建设状况
规划用地西侧以水银河为界,东侧以二郎山山体为界,总用地面积约352亩。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规划区内土地未建设,主要由水银河西侧的少部分耕地、河滩地、少量的砂石场用地及二郎山部分山坡地组成。其中,耕地约为80亩,山坡地约为230亩。规划区北侧,宝汉高速公路从二郎山隧道穿过。
地形分析:规划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二郎山最高峰顶比地面高约103米,地形起伏较大。水银河西侧河谷地宽约150米,地形较为平坦。
水银河沿规划区东部自南向北流入北河(北河为千河主支流,千河为渭河支流),河长16.8公里,发源于陇县河北乡。
综合评价:规划于位于县城近郊,自然环境优越,交通较为便利,属于典型低山丘陵,四周山峦叠抱,形成山间小盆地,是较为理想的陵园建设区域。由酝本区地质资料缺乏,在建设中应当边勘探边建设,避开不良地段,保证安全。
三、功能定位与分区结构
1、功能定位:二郎山福址园是经陇县人民政府批准,由陇县民政局负责规划建设的县级大型社会公共场所,是陇县民政局“十二五规划”中为本县广大民众生活后安排的永久安息地;是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山水观光陵园,是逝者的后嗣子孙及亲朋好友瞻仰祭祀、缅怀追念的祭祖胜地。同时,根据规划要求,陇县殡仪馆也位于该园区南侧。
2、分区结构:根据规划总体构思、用地条件及功能需求,将整个规划区分为四个功能分区,九个小组团:
1、殡仪馆区,2、陵园管理服务区,3、墓园区,4、生态绿地。殡仪馆区(殡葬组团):为长期解决陇县殡葬用地紧缺的问题,杜绝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改善丧葬过程中的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陇县民政局在确保全县殡葬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为提高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决定于二郎山新建陇县殡仪馆。近期建设按三级馆建设,远期发展为二级馆,项目服务能力稳定在每年火化900具左右。新建殡仪馆区是为全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其功能是人们在殡仪活动中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倡导文明、健康、进步的殡仪活动,起到移风易谷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同时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新建殡仪馆位于陵园区南侧,占地约34亩,分别由停车区、室外人流集散区、业务办理区、殡仪区、火花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及附属用房组成。规划设计注重“生与死”的分隔,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关怀和平气氛,功能合理,交通畅流,建筑风貌注重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陵园管理服务区:(入口管理组团)
本区包含停车场、陵园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及入口广场几个部分。主要为陵园行政管理及业务办理提供场所,并提供配套烧纸、香火、小卖等零售服务。
墓园区:墓园区因地就势,划分为6个墓地组团:墓地组团A、墓地组团B、墓地组团C、墓地组团D、墓地组团E、墓地组团F。组团通过道路连接,可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区段,设置经济型墓地、一般型墓地、普通型墓地,设置不同收费标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为保证其公益性,一般普通型墓地所占比例应达到80%以上。墓地园区总面积约250亩。生态绿地:(绿化组团)
保护与利用二郎山自然山体,完善其自然植被。殡仪馆区与陵园区过行绿化隔离,形成区域内较大规模的生态绿地。
四、道路交通规划
1、主要道路分级与布局
规划区道路分为三级:城区干道、园区主要道路、园区次要道路。其中:城区干道(园区个围滨河及黄崖村公路)是陵园及殡仪馆对外联系的交通干道;园区主要道路是联系陵园区主要功能组团的内部道具路,在园区中形成环形路;园区次要道路分别位于园区南北两侧,各自形成一个小环,与园区主要道路连接。
滨河路规划红线宽度25米,双向二车道,沿水银河设置10米宽绿化带。黄崖村公路红线宽度30米,园区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7米,园区次要道路车行道宽度4.5米。
2、人行步道及人流集散广场
主要人行通道位于陵园区东西主轴线,台阶式步道,宽度10-20米。组团内部,人车分流,车行道沿组团周边开设,组团内部依地势设置人行步道,重要地段并增设人流集散广场,人行步道宽度1.5—3米。
3、停车场设置
全区分设两处停车场,一处位于陵园区出入口,一处位于殡仪馆出入口。其中,陵园入口停车场4950平方米,采用绿化停车场形式,规划容纳120辆汽车停放;殡仪馆停车场2800平方米,规划容纳90辆汽车停放。
五、绿化与景观规划
1、绿化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采用“小分散、大集中”的手法,依托公共开放空间,通过滨河路绿化带、人行林荫道、节点绿地、大面积生态绿地等形成点线面相合的绿化体系。规划沿水银河西侧设置8米宽防护绿化带,一方面保护水银河生态环境,一方面水银河蓄水成湖后,形成在空间上对中心水面的有机衔接。
在陵园区,沿主要道路及人行通道设置林荫道,形成一条条“绿色通道”,美化园区的生态环境。
在殡仪馆周边与陵园区交接出设置较大面积的生态隔离绿地,一方面起到隔离的作用,以保持其各自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改善美化其所处的周边环境,营造一种温馨、平和的氛围,可以缓解工作人员及参与殡葬活动人员的压抑心里。
2、景观塑造与控制、规划主要通过对二郎山和水银河的改造利用,把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入到整个园区。
一是改造水银河,修筑河堤并拦河筑坝形成湖面,沿河岸绿化带内布置小品、凉亭、柱廊等设施,并通过和园区入口广场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园林式、具有较大不面的环境优美入口中心。
二是以二郎山为背景,以水银桥东西轴线为园区主要景观轴线,通过地势高度的变化,空间的对比,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气势宏伟的视线通廊。同时,以进入园区的第一个广场为起点,向北偏移45度,以二郎山制高点为终点,规划另设置一条次要景观视觉通廊。
三是在重要节点,通过设计手法的变换,设置不周的景观素材,在营造引人入胜的景点的同时,深刻的体现本地区文化内涵及民俗风情。四是整个园内的环境设计,力求突出“人”,考虑到人在使用中的生理需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尽量做到景为人用,气氛平和、步移景异。
六、分期建设计划
陇县二郎山福祉园开发建设将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道路。在保证园区区完整性的同时,力求组团划块规整,便宜于分期建设。规划分为三期:
第一期:完成陵园管理服务区及墓园区A、B、D三个组团的建设,初步形成一个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社会公共场所。第二期:结合水银河的改造,以殡仪馆区为建设重点,提高陇县县城的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改善丧葬过程中的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合理引导消费。
第三期:以墓地区C、E、F三个组团及生态环境治理为建设重点,改善整个园区的环境,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追思、缅怀、传承、更生、生态、休闲等综合性功能的山水观光陵园。为积极适应我县建设宝鸡副中心和撤县设市的战略目标,节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丧葬消费需求,经报请县政府同意,我县启动实施了二郎山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二郎山公墓建设项目位于距县城东北约3公里处的城关镇黄家崖村二郎山,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52亩,规划修建墓穴3.5万座,估算总投资2400万元。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而和“三位一体”(殡仪馆、火化场和公墓)的建设思路,自2010年项目启动以业,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先后完成了墓区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台田整理、道路硬化等基础性工作,今年重点完成了陵区内排水、水银河大桥及景观牌坊、休息凉亭等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20万元。开挖修建了第一批200座土葬墓穴也已全部竣工投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郎山公墓总体建成后,将成为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观光陵园,从根本上解决陇县城区群众“安葬难”的突出问题。
第二篇:二郎山森林公园导游词
二郎山,素以地理位置险要,自然景观奇特而享有“川西屏障、康藏门户、绿色瑰宝”之誉。因二郎神仙游在此修炼得名。经过二郎山林场林业工人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这里的景色已更加秀丽,1994年四川省林业厅批准在此建立了二郎山森林公园。
这条盘山公路,就是五十年代,为了打通通往康藏的通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艰险修筑的川藏公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此而谱写的一曲《歌唱二郎山》曾唱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我相信现在诸位或许都还会唱这首歌我们能否一起唱一唱(领头唱歌)到了1996年,党和国家又投资6个亿,修建了我们刚才路过的的长4176米的二郎山遂道,自此天堑变通途,这条路也就成了我们的一段游山道。
这里昔日曾是:“枯树荒草满山野,巨石满山冈’的荒凉景象,而现在您们看到的却是二郎山林场林业工人三十多年呕心沥血编织的绿色幔帐。诸位看,棵棵青松直指蓝天;枝叶交织,微风拂来;绿波荡漾,是否有如浴绿海的感觉,若您信步林中,您就会发现您行走于一张又松又软、金灿灿的松针铺就的金色地毯之上,那镶嵌在金色地毯之上的各色蘑菇、草莓绽开笑脸,喜迎贵宾。侧耳倾听,远处溪水叮咚,近处百鸟争鸣。好,我们现在就去林中散散步。
现在进入了二郎山杜鹃园,二郎山天然杜鹃园面积50多公顷,除此之外在圆宝山腰还有一个7公顷的大叶杜鹃园。小叶杜鹃、康定杜鹃、水仙杜鹃、疏叶杜鹃、大王杜鹃、圆叶杜鹃、芒剌杜鹃等三十六种杜鹃在不同海拔段分布。草甸上小叶杜鹃蔟状分布,冠幅4—8米,或在崖畔呈不规则线状分布;沟槽内以大叶杜鹃为主,大多高4米左右,冠幅6—8米,十分繁茂。所以二郎山春夏季,到处可见杜鹃倩影,红、黄、白、紫点缀绿海之上,或花团锦簇掩映一方蓝天,现在请大家尽情欣赏这杜鹃花的海洋。
这路边众多的岩棚石洞,就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野营客栈,昔日从事边茶贩运的人们常在棚、洞之中喝茶歇憩或小住一宿。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岩洞,据说是二郎神仙游修炼地之一,它高宽约15米,深10米,是气功爱好者采气炼功的良好场所,诸位不妨去打坐片刻,作一回修炼仙人又何妨。
看看山下,大渡河水宛若玉带蜿蜒南流,川藏国道悬空盘转,冷碛古镇恍若世外田园,二郎山梁如游饮苍龙,极目远眺,群山峻岭中,海拔7556米的贡嘎雄峰红光映着白雪,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第三篇:二郎山五年工作总结
二郎山村(2006-2010)五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村在办事处党工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现将过去五年主要工作作总结如下:
(一)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 万元,比2006年底增长62.36%,年均递增 万元;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每年,比2006年年底增长 %、年均递增 元。由于我村本来经济较为薄弱,负债较为沉重,但每年也能顺利完成了办事处党工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支持了村经济的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在05年底我村,占地5亩,成立了我村第一家绒山羊养殖基地,辐射带动了52户群众发展绒山羊养殖。5年内共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初步形成了种草养蓄产业链。2008年起年均种植地膜玉米500亩,年收入5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乡容乡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村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交通、教育、便民、水利、村部阵地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达 万元。一是积极完善交通条件,在采油2处的帮助下我村完成了龚老庄至许洼道路的路面硬底化及铺建工程,其涉及道路总长度为 1500米。李良自然村村民自发集出资出力修成了驿马石家塬至李良村2公里道路,大大便利了村民的出行。二是向上争取资金69万,群众集资4万元,在李良设臵水房1处、张湾2处、许洼2处、许川1处,解决了许洼、大坪、二郎山、许川、龚老庄5个自然村群众饮水难问题。
三、争取电力局项目资金230万,群众集资70万,共投资100万完成了龚老庄、王老庄、周老庄、李良、许川五村的电网改造工程。
四、投资5万元维修村级活动阵地,大大改善了村办公环境。
(三)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村始终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村村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帮村民就业创业。五年来,我村成立了劳动服务站帮助600多村民实现了就业,帮扶了10多名村民实现了创业梦想。二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心”服务理念,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保障必要投入,抓牢主体指标,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率,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和村民自治工作,抓好流动人口管
理,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政策,成功实现了创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全村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8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0,自然增长率为7%0,三是深入开展了“整脏治乱”,建立健全了村的卫生管理机制,使得村内脏、乱、差现象有明显改善。四是平安村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五年来,我村始终按照坚持和完善综治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管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发案少、治安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四是民政救济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民政优抚、低保和特困户救助政策得到落实。有效帮助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确保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
(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再创佳绩
五年来,党建工作遵循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树立形象、惠及人民的思路,行之有效地开展了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多项活动,使党建工作与群众利益融合在一起,成为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访农户”等活动。我村还开通基层党支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使我村基层党组织现代化教育再上新台阶。组织建设树立了新形象。我村党组织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头创业、引导群众致富蔚然成风。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五年共发展新党员 人,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作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按照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村干部自身作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开展学理论、树形象、比奉献、创特色等多项活动,村党员干部成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了重大事项决策和吸纳新党员的公示制度,强化了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拒腐防变的自控力。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使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第四篇:村公益性公墓: 公墓园简介
**村公益性公墓:公墓园简介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落实惠民殡葬政策,转变人民群众的丧葬习俗,落实国家“集中安葬、节约用地、减少污染、生态文明”的殡葬管理目标。固镇县**乡党委、政府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殡葬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皖政办秘〔2013〕189号)精神,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通知,并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研究决定在村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公墓园。
**村公益性公墓:**公墓园正式启动施工是从2016年2月,计划总投资额:200万元,已完成投资额:32万元。投入资金主要来源有固镇县民政局按照有关殡改政策办理以奖代补资金,**乡政府补贴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等。墓地规划占地面积2330平方米,规划建设墓穴450座,已建成墓穴15座,预计2016年底将完成墓穴新建30座、墓区道路新建1.5公里、墓区整地垫高、绿化、建焚烧地、停车坪、电路架设等工程。
公墓园位于固镇县**乡**村孟庄组以西,八丈沟以东。距离唐封公路800米,进出墓区道路畅通方便,阴雨天不影响安葬,墓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尽力为逝者家庭营造温馨的丧葬环境。墓区划分为四个主区,覆盖村所辖6个自然庄以及周边**村、**村、**村等村居,覆盖人口达到10000人。
**公墓园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为辖区常驻过世公民提供安葬(安放)骨灰、坟墓迁移的社会福利设施,公益性公墓必须做到“四个严禁”严禁委托承包给个人或其他单位经营管理;严禁对辖区和服务区域范围以外其他人员提供墓穴安葬;严禁建造超规格、豪华、家族墓地;严禁炒买炒卖墓穴和骨灰格位。墓地墓穴使用周期为20年,到期需要继续使用的须办理续用手续。墓主不得擅自转让和买卖墓穴。公墓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乡政府委托村村委会运营管理。
**公墓园墓葬、墓穴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由物价部门核定,全县实行统一收费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采取收支两条线的办法进行管理,收入用于公墓建设、维护、管理和其他公共项目支出。
**公墓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墓区的管理和维护;墓区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满足群众丧葬需求。
第五篇:南陵山公墓简介(欧阳老师)
南陵山公墓简介
南陵山公墓于1998年经遵义市红花岗区民政局批准建立,属遵义市红花岗海龙镇上坝村集体所有制公墓。南陵山公墓建于上坝村鹰落山,规划占地500余南,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剧中心城区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殡葬服务的公益性公墓。
南陵山公墓开发秉承因缘寓意,以弘扬“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的忠孝思想为己任,致力建设逝者安息,荫蔽后世,家财两旺的福泽宝地,为谁会繁荣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南承乌江蒸腾之瑞气,北连娄山缭绕之祥云,云雨丰沛四季分明,峰峦叠翠河流纵横,四面环山相联,明堂开阔,层层叠叠,环绕四周。明乃至前来采风观光的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水大师,无一不交口称赞,认为此地“灵山佑百世,福地旺千秋”。
两岸的大小龙山隔江相望。状若双龙戏水,此地经风水大家考证,为“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经典风水格局,墓区其山脉稳健,如龙腾宝座般秦然自若,呈天然龙椅之象,尽享“前有照后有靠,左右环抱”之绝佳风水,公墓整体规划布局,具有气势恢弘,庄重古朴之黄陵气派,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座可利益人天福禄子孙的福泽神地。南陵山公墓彰显了天人合一、古今文汇的文化内涵,进山公路两旁矗立着12生肖的图腾,映衬着生命轮回的庄重与肃穆,八百米壁雕表达了佛、儒、道三教文化的巧妙遇合,昭示传统文化至臻完善与现代人文艺术至美在此融汇,完美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流传。
请大家与南陵山员工一道“尊重生命、礼敬英灵”共同努力为往生者打造一个宁详和的人生后花园!
南陵山公墓真诚祝愿:珍惜生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