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广工思修考试复习
思修
1、单项选择10*2分
2、判断10*2分
3、多项选择10*2分
4、主观题
a.案例分析 b.主观论述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①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 常常被称之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③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的含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类型: ①从性质和层次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时序上划分,理想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③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④从内容上划分,有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宪法规定即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有哪些 劳动、受教育
刑事主体资格、民事主体资格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民事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在我国,民事主体主要是指自然人和法人, 国家在一定的情形下也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第二条民事法律调整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总则(草案))公民(自然人)(一)公民和自然人的概念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只有具备了权利能力,才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或主体资格,才能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承担民事义务并享受权利。权利能力为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提供了可能性。A、18周岁以上的公民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童工)(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A、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草案))B、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十九条不满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草案))B、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①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③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①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型原则;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b.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②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原则;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所以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也是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 中西传统道德的比较
爱国主义 的时代价值(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②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③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法律机器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道德的本质: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什么是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定义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①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观的内容与核心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人生观核心:为人民服务
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驾驶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宣告死亡的法律效果 B、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下落不明满四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时间,从失去该自然人音讯之日起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自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四十四条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或者判决确定的日期视为其死亡的日期。(民法总则(草案))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死亡宣告撤销的后果(民法总则(草案))第四十七条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撤销,其配偶未再婚的,夫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任何一方不愿意自行恢复的除外;其配偶再婚的,夫妻关系不自行恢复。
第四十八条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不得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第四十九条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其财产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应当返还原物;无法返还原物的,应
当给予补偿。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当返还原物外,还应当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共同犯罪
网络生活在道德和法律上的规范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价值与途径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 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总则(草案))
4、形式合法 犯罪构成的分析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第二篇:思修复习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
二、辨析题;
三、论述题;
四、材料题;
五、案例题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重点
理想、理想的类型、信念、信仰
第二章重点:
全章都要仔细看
第三章重点
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特征、人生价值的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重点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重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第三节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第六章重点第三节
恋爱、婚姻、婚姻法、重婚、离婚
第七章重点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八章重点:民法、刑法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不考试的内容
第五章
第三节138页第(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140页第(三)《环境保护法》
第六章职业家庭
第一节 153页与《公务员法》相关内容
第二节实体法律
223页《合同法律制度》
224页《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25页《商事法律制度》
226页《行政法律制度》
229页《经济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备考提醒:
一、认真通读两本教材,明确主要的章节和概念。
二、到公邮下载各类法律条文,阅读并适当理解。
三、回顾课堂所涉猎过的案例和视频。
四、在试卷问答中注意:
第一,寻找与题目相关的道德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和法律依据(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法等等)。
第二,回答问题要有一定的条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从主观上说、从客观上说;从道德层面、从法律层面;一二三)。
第三,回答主观题一定要尽量填写完整,多表述一些文字,切忌空白。
第三篇:思修复习材料
绪
论
1、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3)
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创新的概念(5)
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认真学习,善于思考、掌握、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还要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勇于开拓,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将来的创造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
第 一 章
1、理想的含义(15)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大学生为什么树立理想信念(18)
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3、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体系
第 二 章
1、爱国主义概念(39)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理论是什么(4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民族精神(48)
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52)
4、做忠诚的爱国者(55)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
5、国防观念的概念(59)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6、新的国家安全观(61)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第 三 章
1、人生观定义(65)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人生目的的定义(66)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价值(74)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因此,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第 四 章
1、道德的概念(90)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起源(90)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和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
3、道德的功能系统(91)
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4、道德的社会作用(92)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5、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95)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99)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虚无论,另一种是复古论。虚无论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复古论对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和糟粕都缺乏科学辨别,刻意拔高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主张以传统道德代替社会主义道德。二者都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
6、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0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第 五 章
1、法律的定义(120)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24)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25)
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定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4、法律运行的过程(128)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5、宪法的特征(130)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6、宪法的基本原则(131)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4)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37)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144)
宪法是中国特色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54)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论述题
1.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律维系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校园生活是重要的公共生活它具备了公共生活的开放性、透明性等特点,大学生在公共生活中要自觉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某某同学不遵守规定,不服从管理说明该生„„作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应该有序参加公共生活。2.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座位大学生应将爱国情感转化为行动,作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学生应该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与**集团作斗争,保障西藏安全。以中华民族为己任,做忠诚的爱国者。3.
人生价值的概念: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人生价值的作用
结合材料,XX的行为感动了老百姓,受到了人民的认同可,通过他的贡献,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XX是我们的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辛勤劳动、为人民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4.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应该自觉培养诚信美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XX同学违反„„作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五种方法:学思并重的方法(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明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省察克治的方法(通过自我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医治和克服)慎独自律的方法(没有在监督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做事)积善成德的方法(积累善行或者善德)知行合一的方法(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
第四篇:思修辨析题(复习)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的涵义: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的涵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3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2)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应,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3)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4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2)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明文规定的行为;
3)调节方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5总述
道德和法律是味,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表现形式、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的涵义: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律为重要依据和手段处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特点: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其关系,强调他律,以强制性为基础。
2以德治国的涵义:即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主要依据和手段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重要的道德基础。强调道德内省与实践磨练的统一,强调个人修养和集体修养的统一,强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人们行为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断发展完善的统一。
特点:以说服力与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其关系,强调自律,以自觉性为基础。3区别
1)治国方略上的差异:法治主要侧重于先治“法”,德治侧重于先治“人”。治人是治法的依托,治人有助于更好的治法,要实现法治的理想目标,还必须把依赖点放在治人上; 2)法治是他律之治,德治是自律之治。法律只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而道德不仅仅约束外在行为也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
1)法治与德治密切联系,互相支持,互为关系,彼此缺一不可;
2)法治与德治有着共同的精神——秩序;
3)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理想的涵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区别
1)理想的稳定性低于信念;
2)信念比理想传播的范围要广,也可以说,理想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信念具有同一性。4联系
1)理想是信念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2)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与信念缺一不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3)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4)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证
四、民法与刑法的关系 1民法的涵义: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涵义: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联系
1)民法和刑法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法和刑法都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3)民法和刑法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制定; 4)民法和刑法都符合法律的假定、处理、制裁的原则。4区别
1)二者的基本原则不同:民法讲究主体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自愿原则以及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刑法讲究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以及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2)二者实质不同:民法注重调整并解决问题,通过仲裁的方式,而刑法注重犯罪与刑罚,追究犯罪,用强制力实施制裁;
3)目的不同:民法目的在于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刑法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
4)主体不同:民法主体是公民法人或者可以说是当事人,刑法主体是三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5)程序不同:民法是申请、受理、审理、执行,刑法是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5总结
民法和刑法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社会经济文化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二者在原则、实质、目的、主体、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五、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1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2刑事行为能力是指刑事主体独立实施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3区别 1)范围不同
民法: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18周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16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刑法:
完全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 相对无刑事行为能力(14~16周岁)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14~18周岁) 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14周岁以下)2)目的不同
民事行为能力用于处理民事法律关系,刑事行为能力用于处理刑事法律关系 3)条件不同
民事行为能力:有相对适应的行为能力、不违背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真实
刑事行为能力: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4)9个特殊行为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爆炸、强奸、贩毒、纵火、投放危险品 4联系
1)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都是法律赋予的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权利;
2)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行为能力的目的都在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家庭和谐。
六、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3联系
1)二者都是我国程序法律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二者都规定了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4区别
1)二者程序不同:民事诉讼 申请、受理、审理、执行;刑事诉讼 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2)二者管辖范围不同:民事诉讼分为级别管辖、专属管辖、裁定管辖三大类,刑事诉讼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两大类。
3)主体不同民事诉讼主体是公民法人(当事人),刑事诉讼主体是三法机关。
第五篇:思修期末复习
思修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的形成。.......
3.道德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其最突出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③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⑤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4.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规律是什么?
答: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5.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最基本的要求?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6.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
7.请列举中国古代格言中能体现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精神。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9.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
10.享乐主义人生观的表现有哪些?
答: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和理论。
1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12.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效力上有何特征?
答: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3.什么叫政体,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什么;什么叫国体,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答: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组织形式。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三条?
答: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多选
1.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称为道德修养。....................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4.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5.大学生必须树立哪些学习理念?
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促进哪些方面的和谐?
答: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7.什么是社会功德?
答: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8.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9.恰当地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应坚持哪些方面的统一?
答: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0.人生观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得以体现?
答: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11.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正向态度来对待人生?
答: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12.当代大学生应当反对什么样的负向的人生观?
答: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13.道德的功能系统中重要的功能包括哪些?
答:认识功能、调节功能。
14.大学生应采取哪些方法来提高道德修养?
答:
㈠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㈡ 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㈢ 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㈣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简答
1.什么叫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什么是社会公德,其主要内容。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职业道德,它包括哪些方面?
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和意义。
答: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5.大学生在婚恋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的道德规范?
答:
㈠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不能误把
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㈡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
里团结。
6.人生价值的评估尺度是什么,评价人生价值还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7.身心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 合理调控情绪。
④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8.什么是诚实守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答: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大学生应该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9.为什么在公共生活中需要公共秩序,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如何遵守公共秩序?
答:因为:
①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③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应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论述
1.爱国主义的科学含义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包括哪些方面,大学生如何
做到成为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①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④ 增强国防观念
② 促进民族团结 ⑤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③ 维护祖国统一
2.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当代大学生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
制理念。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②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③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④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① 树立法律信仰。
②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③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案例:
1.2.3.4.5.小悦悦事件。(道德、法律)2014.3.1 昆明暴恐事件 三鹿事件。北师大教授董藩4千万身家事件。(人生价值观)复旦大学林森浩毒害室友黄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