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村腾地田野新——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时间:2019-05-14 21:0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迁村腾地田野新——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见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迁村腾地田野新——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第一篇:迁村腾地田野新——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迁村腾地田野新——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见闻 小小彭墩出了名。

在湖北省经济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罗清泉说起它,喜形于色。他说:“彭墩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典型。这种迁村腾地的方式值得推广。” 自此直后,一拨一拨踏访者慕名而来。

记者驱车到达彭墩村时,恰巧荆门、钟祥两级组织部的70多人正在村里考察。人们探寻的眼睛,品味着这个小小村庄的蜕变。迁村腾地,节约土地资源,小别墅羡煞城里人 小别墅,白墙黛顶。

一进彭墩村,清新悦目的色彩,扑人眼帘。

两层楼,小台阶,大庭院,新车库,宽露台,错落有致,26套小别墅竖向排开。路边,新栽的香樟树、柑橘树,吐纳绿意。

别墅的主人,不是城里人,不是有钱人,而是土生土长的彭墩村村民。

“搬进新房过年!”正在给新房铺地坡的胡正洲,赶紧给城里来客递烟,满脸喜悦。小别墅占地400平方米,造价12万元,胡正洲和村民只花4.5万元,就买下了。“老屋,新房,哪个好?”来客打趣地问。胡正洲指着不远处一排红砖平房说,那是他的老屋。

地占了10多亩,但没水、没路,这就是“雨天一滩糟,晴天一把刀”的黄泥岗地。如今,小别墅水电路样样齐全,还装了宽带网,庭院旁的厨房、猪圈、农机房、沼气池看着都舒心。

家家户户不再竖烟囱、生炉子烧水做饭,而是用沼气供热照明;污水不再横流,而是排到污水净化池;垃圾不再四处堆放,而是进了新建的垃圾处理厂,生活方式和城里人没啥区别。

村委会副主任黄启胜说,这个村4组30户人家共有26户搬进了别墅,一下子腾出300亩宅基地,土地资源就这样节约出来了。如今,整理出的500亩岗地已建成了大棚蔬菜基地,新增的300亩土地已建起养殖场。

“4组搬新房了,我们呢?”4组人在乐,其他组村民眼羡得慌。

他们纷纷缠着钟祥市国土资源局王平局长,要求尽快在他们组实施迁村腾地项目。“别急,一个一个组来。”王平局长胸有成竹地说,5年内,全村9个组317户都将迁进小别墅。那时,彭墩将新增耕地3000亩。

水在村中,村在林中,友好环境舒展生态文明 一条水泥路,通往彭墩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路,在美丽的林中,蜿蜒曲折地延伸。

林子里,百年以上的大树,棵棵被标上“身份”,悉心呵护。昔日1000亩的荒山、乱泥地,被平整后种上经济林,新成为路边一道宜人风景。顺着路,向前。

6栋落地玻璃门的别墅典雅别致,那是彭墩村特意为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修的专家楼。对面,占地20亩的音乐广场上,亭台阁楼,华灯环绕。晨曦里,暮色中,村里的姑娘嫂子们在这里扭秧歌、唱小曲儿。

再往前,一库灵秀的清水,眼前豁然开朗。

轻风,在水上皱起万叠微波。芊芊芳草,青青树林与1800亩晶莹水库相依相偎,温柔而恬静。

水在村中,村在林中。走在路上,来客仿佛置身于乡村里的都市,却分明又是在都市中的乡村。

随着小路一起延伸的,还有彭墩村的产业链。

22栋崭新的灰色鸭舍临湖而建。那是投资1100万元、占地3万平方米的种鸭基地。同时,投资1200万元的孵化厂、投资8500万元的肉鸭分割加工厂也正在建设中。

2007年3月,引进种鸭;9月,提供鸭苗,每年鸭苗供给量可达2000万只;彭墩周边17个乡镇将拥有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统一供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的养殖模式;肉鸭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只。

养这么多鸭,会不会污染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人们担心起来。

“鸭子不下水,鸭粪收集起来,种植3000亩有机蔬菜。”黄启胜如是回答,彭墩发展要走环境友好的道路。

农企共赢,彭墩站着一个企业家坚定的身影

12万元的小别墅,村民出4.5万元,余下的100多万元谁出? 建鸭舍、建孵化厂、建分割厂,上亿元投资的钱哪里来? 踏访彭墩的人,不时打听。

村里人晓得,大把大把的钱出自一个人,他叫张德华,现任彭墩村村委会主任,老人们总是亲切地唤他“德华”。张德华,何许人也?

荆门当地人大多听说过他响当当的名气:连锁餐饮店“苏州府”的老板,荆门餐饮业大王。生于彭墩,长于彭墩,张德华对彭墩有一份特珠感情。

2003年春天,时任钟祥市石牌镇镇长的鲁昌元邀请他回彭墩投资时,他欣然前往。于是,村民种菜,他也种菜;村民种树,他也种树;村民养鱼,他也养鱼。村民养猪,他也大建猪舍。从2003年至2006年,他不仅亏本1200多万元,还落了一个非法占地的罪名。何去何从?张德华重新定位。他赴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学习考察。高点起跳!一个宏伟的蓝图开始在他心中描绘。

正当张德华进退两难之时,高产农田建设的春风刮到石牌镇,于是他跨进市国土资源局的大门,找到局长王平要求在彭墩村搞迁村腾地试验,并表态在试点期间,企业愿意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条件是整理后的土地交给农民。然后农民以土地入股,发展规模农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

在村委会,张德华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养鸭一项,肉鸭45天出栏,如果一个农户一批养5000只肉鸭,一年可养6批,每年可养30000只。除去成本,每只肉鸭农民可赚1.5元,一年一个农民就可增收4.5万元。企业家当然不愿作亏本的买卖。

张德华自己创建“苏州府”连锁店7天就要消费2吨肉鸭、数吨蔬菜,投资农业,等于为餐馆建了一个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拉长了产业链。种鸭基地每年提供鸭苗2000万只,一只鸭苗赚1元,他每年赚2000万元;建年加工能力达2000万只的肉鸭分割加工厂,一只鸭还是只赚1元,他每年又可以赚2000万元;1800亩水库养鱼,一亩赚7000元,一年又可赚1260万元。也就是说,300亩养殖场一年可为公司赚回6000万元.张德华说完,又从口袋掏出了彭墩新农村经济建设规划。他说,5年内彭墩9村迁村腾地项目竣工,他的3000亩精优水稻、3000亩精品蔬菜、1000亩养殖基地、年产1500万斤精优蔬菜净化分装厂建成,企业年收益在2亿元左右。

多出耕地3000亩 多了新居多了钱

多出耕地3000亩 多了新居多了钱

来源:半月谈

在湖北省钟祥市彭墩村,一项迁居腾地的计划正在实施之中。按照这项计划,村民住上联体别墅楼,全村新增耕地3120亩,还要建多个高效产业园;村民既是产业园的农业工人,又是自己土地上的农民,实现大幅度增收。由村委会主任、返乡企业家张德华带领村民实施的这项计划,目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旧屋换新居

多出耕地3000亩

站在彭墩村四组的高地上一看,这个村的地,浅丘岗与平地相间,老宅多在丘岗地上,一占一大片,属典型的“小户大院”丘陵模式。全村317户人家,1159人,宅基地达3700亩,户均11.67亩,人均3.19亩。围聚在丘岗地周围的田地,高低错落,质量参差不齐,缺乏配套水利设施,产出不高。

高地上,新修的水泥路旁,一批新楼已经建成。挖掘机隆隆施工,挖土填坑,一批新楼正在拔地而起。张德华说,农民以地为本。新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迁出旧屋,腾出宅基地,平丘连田,打造出6000亩“田成方、林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农田。

按照“民主定点、科学规划、以点带面”的原则,村里请专业人员编制整体规划,并开展“迁居腾地”试点。新居只需要580亩的宅基地。首批第四村民小组的26户村民已住进了统一规划、集中建造的楼房,腾整出土地300亩。张德华说,整个迁居计划将在两年内完

成,能使全村新增耕地3120亩。

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改善。新楼房每户占地400平方米,主楼和副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175平方米、88平方米,还有宽敞的院落。屋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有使用沼气供热的厨房和卫生间。污水不再横流,统一排到污水净化池;垃圾不再四处堆放,而是倒入新建的垃圾坑。村民黄启胜说,我家老屋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又破又旧,和新居没法比。

出门就打工

收工就返田

彭墩村有农田3000亩,开荒地3000亩,再加上旧宅地,差不多就有上万亩。然而守着人均近10亩的土地,村里农民还是受穷。在国家免除农业税费时,当地人均纯收入才2000多元,不少农户外迁,由400多户下降到317户。

张德华出资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沿海地区农村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在改变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中寻求致富路。经商量,并请专家规划论证,勾画出了彭墩村土地利用的新蓝

图。

腾出的3120亩土地,按亩数再调整,相对集中,组建土地合作社,合作社下建蔬菜种植产业园和养殖产业园,合作社70%的股权归集体,其余30%按村民腾出土地面积的比例

分配给村民。

另外,还组建了一个农机服务合作社,为所有可以采用机械化作业的种植业服务。农机服务合作社现已有插秧机10台、旋耕机8台、收割机2台,计划再购插秧机2台、收割机6台,备齐后还有富余能力为其他村服务。

张德华说,仅合作社,就可以安排800多个劳动力,而全村现有劳动力不足600人,就算全部用于合作社都不够,还需要吸纳外村的劳力。这样一来,彭墩村民可以出门就打工、收工就返田了。到工地上打工,每天工钱是50元,一家如果有2个劳动力,用农闲时间打

工,一年少说也有2万元的收入。

返乡创业,与村民共建新农村

当过兵、进过厂的张德华,经商多年,在荆门办了当地颇有名气的连锁酒店。酒店一年要进2000万元的原材料,张德华最初只想在村里为自己建农产品基地,并为此成立了青龙湖农业发展公司。见村民们很穷,便开始做好事,很受村民拥戴。

2006年,张德华被选为村主任,2007年入党,下决心和村民一起共建新农村。市里对张德华的工作很支持,从组织部派了一名干部到村支部任职,还安排了一名大学生给张德华

当助手。

由于张德华将彭墩村作为酒店的原材料供给和农产品外销基地建设,大部分项目投资包括兼有公益效果的投资都由企业承担,累计投资已达4500万元。在新居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中,村民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各自承担部分资金。

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地块的调整、人员的搬迁,发展项目的确定,都涉及众多利益关系。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村干部都和群众商量,并做到村务公开,村民的满意率达到100%。第四村民小组首先搬迁,考虑到村民的承受能力,村民出资部分实行了分期付款,但这个小组的30户人家中,仍有4户或因刚建了新房,或因没有积蓄不能出资,不想搬迁,也不勉

强。

钟祥市的干部在给记者介绍情况时说,类似彭墩村这样的现在已不是个别现象。不少外出创业有成的人员,都想通过适当的方式回报乡里,只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就能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记者 周晓农 郭嘉轩)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三河口镇人民政府迁村腾地项目自查报告(最终版)

三河口镇人民政府迁村腾地项目自查报告

三河口镇位于麻城的东北部,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全镇辖38个行政村,版图总面积402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镇总人口5.2万人,耕地面积2767公顷,仅占总面积的8.5%,农民人均耕地0.08公顷,其中80%的可耕地为坡地。由于山区地形复杂,群众因缺水少地而分散居住,生产环境差加之信息不通,部分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约利用闲置土地,镇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号召,经过详细调查摸底,科学制定了迁村腾地项目实施方案。到目前,我镇迁村腾地项目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程概况

本次拟定的迁村腾地项目区为黄土咀村塘凹垸和刘家河村南垸,两处施工面积分别为 亩和13.8亩。工程要求将两处立项面积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和附着物进行拆除和清理,最终将现有闲置、废弃、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为耕地。同时要保证项目区范围内无杂物,土壤达到规划设计标准,路、沟、渠及其它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到位。

二、工程标准

1、将项目区现有房屋拆除并将废弃物(建筑材料等)运至村庄外(由村委会指定倾倒地点),将所有附着物清除干净,保证项目区内无杂物。

2、将项目区内的土地整理为耕地,项目区内可根据地势因地制宜做出多个平面施工,要求每个平面内高度相差10厘米。

3、项目区内因地制宜地设计一条生产路,路宽2米,高出田间38厘米,基础以素土夯实,以砂砾石铺面8厘米。

4、项目区内田间排水沟顺生产道路开挖,或依原自然垸的水沟排放,排水沟的大小由村委会根据该区域排洪水量大小确定;兴修生产路应按项目区实际设计,生产路若跨排水沟,应在生产路下埋涵管。

5、必须将项目区内的树兜树根挖起,进行平整,并回填沃土30厘米,回填土壤需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及种植能力。

6、工程设计兴砌石岸和挡土墙的,应由专业人员施工,确保所砌石岸坚固和感观良好。

三、工程进度

2011年10月5日,镇政府组织土地、城建、规划等部门,联合黄土咀、刘家河两村村委会,对项目区内相关村民房屋结构、现状及附属结构一一登记造册,并将迁村腾地相关政策、方案宣传到户。经调查确定黄土咀村项目区内拆迁45户,刘家河村项目区内拆迁17户。

2011年10月15日,镇政府再次组织土地、城建、规划部门到村开展工作,挨家挨户丈量房屋及附属物面积,并就有争议的问题逐一协商解决。根据补偿安置方案,最终确定黄土咀村拆迁补偿29户,刘家河村拆迁补偿10户。

2011年11月10日,本次迁村腾地项目施工方进场施工,对项目区内建筑物和附着物进行拆除和清除,并平整耕地,完善路、沟、渠等配套工程。其中黄土咀村拆迁45户,拆迁房屋面积6160.31平方米,附属物面积786.92平方米;刘家河村拆迁17户,拆迁房屋面积2078.13平方米,附属物面积648.37平方米。

2011年12月5日,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村委会、部分村民代表对项目施工进行现场自查,经查两项目区工程施工均符合规划设计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可以申请上级验收。

第四篇:**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计划通过建设**村新农村示范点,实行以点带面,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把我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为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21亩,旱地面积580亩,全村林地面积10933亩。二○○五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村委驻地距离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近年来,**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村的优势,大胆探讨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程村组属北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村委会北面2公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全组52户185人,有耕地面积500亩,全组经济发展以种养为主,程村组在北楼村经济发展中始终走在全村的前列。该组村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市场意识,能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密切配合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全组现有桑园230多亩,果园(柑橙类)80亩,早熟板栗100亩。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全组村民根据饲养瘦肉型猪经济效益好和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纷纷实行牲猪品改。目前,全组有瘦肉型母猪60多头,牲猪存栏220多头,水产养殖15亩。

近年来,程村组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全组群众兴起了自觉投工投劳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村级篮球场等,到目前为止,全组52户中新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砖混钢筋结构房屋38户,户均80M2,全组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该组的用电入户率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52%。

程村组全体村民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村风民风,科技学习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稳定,无赌博、迷信、吸毒等不良社会丑恶现象,总的来看,程村组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党委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全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目标

从2005年2月开始到2006年8月,力争完成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达标,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工作起点,以“‘五通’、‘五化’、‘六有’”为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标准是:

1、“五通”,即村通路,户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2、“五化”,即农民住宅内外墙批灰粉刷涂料美化;从行政村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和村庄内主干道路铺设混凝土硬化;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村庄设立垃圾池、人畜分离、排水系统完善净化;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之间、农户庭院绿树成荫绿化;村庄主要道路挂路灯亮化。

3、“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子,有功能齐全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体育娱乐活动场地,有标准的宣传栏。

四、方法步骤

(一)、抓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调查测算、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3月中旬前完成。村庄规划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三清三改”,规划拆除闲置旧房,集中规划建设猪牛栏,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接受。村庄规划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要求在月底前组织国土资源所及规划所设计人员,根据本村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测算与规划设计,在经

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并修改后,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图。并且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

2、实施阶段:从2006年3月中旬起至2006年8月止。

(1)通新村道路建设: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完成由国道321线通往新村的主干道路及环村路建设,总长1.2公里,计划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路基宽4米,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设错车道及安装路灯亮化。

(2)住宅外墙粉刷:组织动员群众争取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38户混凝土住宅户外墙批灰粉刷涂料工作。

(3)“三清三改“工作:

①清垃圾、清路障:根据规划设计图,建设垃圾池,并组织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路障。实现村中心无成片暴露垃圾与路障。

②清淤泥:充分利用今年成立的北楼村古排河用水者协会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交纳水费与投工,主要清理从新村旁边经过的古排河水利渠道的淤泥。并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现渠道三面光工程。涉及的渠道总长约1.2公里,清淤泥约需投工100个工日。

③改厕、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余下的10户沼气池与卫生改厕、改厨工作。

④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为使全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计划在屋背岭修建一个自来水池,总投资约25万元。该项工程可解决250多户1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建设养殖小区: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由国土部门统一调拨土地,农户自建方式,统一养殖场地,统一排放污水,全村养殖小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家禽区、畜牧区。

(5)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①村级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争取上级包村单位的支持,在村中心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村级篮球场,并按规划设计要求,在篮球场边(古排河渠道面)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村民议事室。篮球场及道路两旁、住宅旁实现花草、果树绿化。

②宣传栏:计划在村级篮球场边建设一面宣传栏。主要用于党的有关政策法规、法制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及精神文明宣传等。

③实现农产品信息入户工程:争取电信与广电部门的支持,实现互联网宽带到村,闭路电视到户。

(二)抓好新农村的产业开发

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本村实际,着力抓好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村种养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桑蚕产业:要充分依托本县龙头企业的带动,北楼村作为梧州市桑蚕专业村及当前蚕茧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种桑园面积100亩,并在新村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建立起一个50亩以上的优质桑种植示范基地,使得全村人均拥有约2亩的桑园。仅此项可使人均增收80元。

2、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市级瘦肉型母猪专业村的带动,抓好瘦肉型母猪的养殖,计划每户年出栏瘦肉型肉猪10头;同时发展养牛,计划年发展户均养牛10头以上5户。

3、做好山上发展文章,重点抓好早熟板粟的种植。充分利用新村靠山傍水的优势,开发山地,在抓好当前现有的早熟板粟的管理外,要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板粟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抓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力争三年内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1、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电视、电脑、宣传栏及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新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年至少培训农民5期,重点围绕村发展项目如桑蚕、板粟、瘦肉型猪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围绕桑蚕、水果、瘦肉型猪建设1到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并设立基地简介和牌子。利用基地带动全村的科技种养。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等外出人员返乡期间,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认真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内的各类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倡导新风尚

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村规民约,按照新村规划,重点抓好新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建设文明新村。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文明户”“信用户”等评比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3、团结互助,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全村要形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在全村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好风尚。

五、工作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村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五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服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要积极支持各村及示范点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包村单位的大力支持,搞好各项建设服务,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细化方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3、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扶持。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向上争取资金,要捆绑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4、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示范点建设目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时间紧,建设任务重,全镇要细化建设项目,落实好具体责任人与责任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

5、加强督查,严格考评。镇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各村、包村干部目标责任考评。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

第五篇:建设新农村:关于凤墩村社区实习报告(推荐)

姓名梁建省专业年级社管1002学号 20106276授课教师 王珩党晓虹分数

建设新农村:关于凤墩村社区实习报告

梁建省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青岛 20106276)

摘要: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已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要以农村社区重建为平台,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优化农村社会管理,以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社区治理;社区建设

大场镇凤墩村把城市管理的理念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搭建起了农

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平台。

1、从参与人群上划分,可以分为面向大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和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的活动。

2、从活动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活动。[1] 凤墩村社区里有社区购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和办公中心。社区敬老院里,20名五保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感受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为村民提供健康查体等上门服务,社区村民不仅享受到了城里人一样的购物条件,而且还能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为培养社区村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人翁意识,凤墩社区还建起了农民议事厅、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厅、社区休闲广场和社区警务工作站等,营造起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一、大场镇凤墩村:文明之风进乡村

凤墩村,全村494户,1755口人,土地1650亩。创建文明村庄以来,凤墩村

按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民宅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规划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投资280多万元兴建了凤墩社区服务中心,建有敬老分院、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巡勤警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等,提高了村级班子服务群众的能力,方便了群众生活,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营造了舒适的人居环境,代表胶南市迎接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现场会。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全

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在全村展开了争创“文明信用村”“文明庭院”“文明信用户”“文明工商户”等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村里经常组织人员对社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清扫,严禁乱倒乱放,村民的文明意识、信用意识、卫生意识不断增强,新建垃圾池70个,顺利通过了胶南市的“五化”验收。近期,该村对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又进行了专项整治,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畜禽乱跑、粪土乱撒的现象,实现分片到户管理,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为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奠定了基础。

二、农家书屋已成为大场镇农民致富增收的“加油站”

(1)大场镇凤墩村的文化中心阅览室是村帮扶单位胶南市水利局帮着筹建的。水利局为此提供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书籍1000余册充实村文化中心。"有了这个阅览室,村民们在生产生活方面方便多了,建设新农村真正把新农村书屋建成了惠民工程。新农村书屋”使农民不出村就能读到所需要的出版物,成为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

社区精神文明是指社区成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一种精神生活的积极、健康、充实的状态。[2]大场镇凤墩村 “新农村书屋”开放以来,阅览和借阅的村民越来越多,书屋成为了农村读者汲取精神食粮的好去处。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注重社会联动,搭建援建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市文明办要求市级文明单位开展农家书屋对口捐建,组织、安排协调结对帮扶工作,常年开展送图书,送资金,送物资下乡。鼓励、发动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发动民营企业,工商业主和返乡成功人士冠名支持书屋建设,有效完善了部分书屋的软硬件设施。

(2)新农村书屋”建设管理模式统一采用由专人设计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新农村书屋”形象标识。按照图书馆馆藏要求对装备图书进行统一编目,制订统一的书屋管理制度,如《书屋借阅制度》、《书屋管理与服务制度》、《书屋日常维护办法》等。统一做好后期维护工作,定期更新图书、定期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与读书相关的各类活动。

三、胶南大场镇:春风细雨润新村[3]

1、福利制度:新农村建设不忘老人,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村两委还没有忘记村里的老人,投资30万,建设一所敬老院,以解决本村及周边村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同时“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可以基本实现“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实现“养老无忧”的目的。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确定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2、特色产业:凤墩村充分利用靠近镇中心的大好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加大租赁形式。凤墩村利用地处镇中心的地理位置,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完善了以务农为副、以务工为主的布局。

逐步形成了农工一体化的群体。

3、奖励政策:凤墩村自1984年开始对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每逢佳节,进行物资慰问。至2005年,村里自1983年—2006年实行奖学金制度。2004—2005年村里每逢春节每人发放50元节日费。为了更好地培育人才,实施考学奖励制度。每考上大学本科,每人奖励现金300元。考上中专每人奖励200元。

四、结论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以自然村或中心自然村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4]农村社区建设是指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和依靠村社力量,强化村落功能,解决村落问题,深化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把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为六个方面:政治民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为达到这个目标,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一要坚持服务群众的原则。以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最基础的事情抓起,一切为群众着想,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农村社区建设成果的标准。

二要坚持村民自治的原则。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提升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一切依靠群众,增强社区凝聚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

三要坚持广泛参与的原则。从尊重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实际需求出发,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农民群众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广泛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去,把干部群众的良好愿望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引导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四要坚持整合资源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做到资源共享,对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和各方的物质帮助进行整合,使之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要坚持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集镇中心村社区、偏远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创新农村社区服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社区服务》》。。。。。。。。。。。。。高桂贤、罗晓蓉(电子工业出版社)

[2]《《社区管理》》。。。。。。。。。。。。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赵哲)007年11月20日16:28

[4] 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农村社区——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县人防办李鸿金

下载迁村腾地田野新——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见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迁村腾地田野新——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新农村建设见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一、夹皮沟村基本情况××沟村位于市区西南侧,沿303国道与××市交界处,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属于山区地带,距市中心8公里,全村辖13个行......

    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抓产业促发展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xx村位于腾冲县西北部,是xx镇的南大门,距镇政府12公里,距腾冲县城41公里,东连马站乡,西接永兴村,南至中和乡,北通......

    *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侧记

    文章标题:*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侧记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树绽放着幽幽醇香,醉人的芬芳弥漫在__桥村的空中。沿着宽阔、整......

    吴名镇吴名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平川镇芦湾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2008年5月16日平川镇芦湾村现有4个合作社,361户,1459人,耕地面积3051亩。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社区党支部,老年党支部,蔬菜协会党支部)有党员......

    XX镇XX村星级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XX镇XX村星级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XX镇XX村星级村新农村建设,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强班子、重宣传,合理规划、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全村星级村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汇报如......

    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201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州、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醒狮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枞阳镇新楼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材料

    枞阳县枞阳镇新楼村新农村建设 先进事迹材料 新楼村地处城郊,现有人口2739人,辖3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100亩,水面300亩。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从06年开始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村支两......

    2007上半年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总结

    2007上半年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总结 整理 我镇根据省、市、区的部署,认真抓好X村和X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积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