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同步测试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同步测试(无答案)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对西周时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
B. 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 C. 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D. 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 3.你认为在夏商西周时社会地位最低等的阶层是()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
4.《墨子》一书中写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说明()
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6.下列阶层中,属于夏商西国家的统治阶层的有
①天子
②诸侯
③卿大夫
④士
⑤平民
⑥奴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二、填空题
7.夏商西周时期,中华大地上活动的主要少数民族有、、、等,对中央的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
8.周初共分封
国,其中同姓诸侯有
国,占据了富庶地区、战略重地和交通要冲。
9.西周实行依据
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以此为原则进行。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填图题
10.下图为“夏商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你知道当时各阶级阶层分别是哪些人吗?把每一等级的身份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四、动脑筋
11.考古新发现----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①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夏商西周时的什么事实?
②你知道当时奴隶怎样的生活处境吗?
12.西周统治者是怎样统治国家和人民的?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样治理整个国家?
维度C 探究应用
五、我看历史 13.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祭祀,是把酒、牺牲、稻黍和玉帛等物品奉献给崇拜对象,以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灾的一种仪式。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自然神灵为主。周朝发展成维护政治统治的、严密的宗庙祭祀制度。其中,祭祀社稷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祭祀祖先则成为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强化血亲意识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礼的原义是祭祀祖先、天神的仪典。西周初期,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问题:
① 你知道古代社会里是怎样规定尊卑等级身份的?
②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礼仪规范?
③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对于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你想要说些什么?
第二篇: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课程标准〗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封制”和“礼仪教化”,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周初分封略图”,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历史短剧演出法,小组竞争与合作法。〖板书设计〗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实行目的2.主要内容3.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军队和刑法 2.礼仪教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生答,教师板书)
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夏商西周时期„„”一段楷体字,然后悬挂“周初分封略图”。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广大,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又极其落后。因此,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广大的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地区,就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制度。周王在总结夏商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板书)
师:在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那么,分封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实行目的(板书)
学生回答略。
主要内容(板书)
师:下面,我们请六位同学为大家模拟表演周王分封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两个问题:“周王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投影)
学生课本剧表演2分钟。场景一:周王分封嫡长子;场景二:周王分封其余诸子;场景三:周王分封功臣;场景四:周王分封异姓贵族。对话主要内容:周王分封;受封者表示效忠)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周王对自己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异姓贵族进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叫做“授民授疆土”,同时还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就是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治理好自己的侯国和保卫周王;不仅周王能进行分封,诸侯也可以在侯国内进行分封;周王、诸侯等的地位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周王进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须履行义务。(板书)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级进行的。
投影“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并适当讲解。引导学生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找出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而且这些诸侯国国名同今天的一些地名也有联系。之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学生回答略。
作用(板书)
请学生齐读“通过分封制„„文化发展”一段,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板书)
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员有贵族、平民与奴隶,他们组成了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有关内容分析和想像一下,贵族、平民与奴隶各包括哪些人?他们在当时各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分成四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第一至三组分别想像贵族、平民、奴隶的生活;第四组主要谈对这样的社会有何感想。时间2分钟,可以讨论,想像要合理,语言要精炼。(在学生发言时,注意用平和的语气纠正学生想像不合理处)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都属于贵族。贵族管理国家和人民,可以对人民判刑甚至处死他们,但人民却不能这样对贵族。全国的土地和财富都是贵族的,贵族根本不用干体力活,这些都是平民和奴隶在做。
“平民”:被大大小小的贵族统治着、剥削着,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工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绝大多数都很贫困。但他们属于自由人,多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利和私人财产,比起奴隶还是好一些。
“奴隶”:来源于战俘或犯罪的人,完全属于他们的主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丝毫财产,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最差又少得可怜的食物,所有劳动成果都归主人,是“会说话的工具”。被主人任意买卖、打骂,即使被随意处死了,主人也没罪。
“感受”:奴隶社会中,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平民和奴隶,贵族是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是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过着悲惨的生活。但也正是平民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了解了贵族、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后,下面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幅“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具体要求请看屏幕。
(投影“设计要求”:①包括所有阶级;②区分出阶级地位;③各阶级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网络;④简明、美观)
四个组集中讨论和设计,3分钟后展示各组的成果。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设计的示意图,并根据设计要求加以简单点评:各组设计得都不错,只是还有些粗糙,请课后各组认真加以修改,我们将把它贴在教室里。教师可展示自己设计的示意图供学生参考。
师: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和平民也必然要进行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主又怎么办呢?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板书)
在本目中,主要用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军队和刑法(板书)
师(提问):建立军队的目的是什么?夏商西周统治者建立起强大的军队,目的就是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平民、奴隶的反抗。当时,周王的常备军队就在14万人以上,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支庞大的军队。
从夏到西周,都制订了非常严酷的刑法,而且越来越严密。那么,刑法主要是处罚哪些人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从夏至西周,统治者制定的刑法主要是针对平民和奴隶的,而贵族犯法只要徼纳相当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这就叫“刑不上大夫”(副板书)。还有一句话叫做“礼不下庶人”(副板书),什么叫“礼”呢?
礼仪教化(板书)
师:大家还记得商朝灭亡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略。
师:因此,西周统治者非常注意吸取商代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军队、刑法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教化民心,进行“礼”的教育,让人民驯服地接受统治。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读一下课文中的有关楷体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礼”指的是合乎尊卑等级身份。
由此可见,所谓“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合的事,也就是下级顺从上级、人民顺从统治者的统治。(副板书:顺从)这和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礼”的含义一样吗?(学生举例说明古今“礼”的不同)
这种礼仪教化在当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教化民众、凝聚宗族、巩固统治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
教师可进一步小结:西周的统治者吸取商亡的教训,注意治民之道,系统地提出了“礼、乐、刑、政”一整套治民之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礼”和“刑”。西周的礼仪制度和暴力镇压互相配合,共同成为统治人民的手段。在西周,“礼”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刑”则专门对付和镇压平民、奴隶,所以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通过今天这堂历史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时,教师在黑板上作简单的记录,如了解了分封制,学习了用示意图的方法表达观点,知道了一些今天地名的历史渊源等)
课后要求学生重点复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各组把“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认真设计、修改,第二天进行展示。
课堂练习略。
第三篇:夏商西周与中国国家性质演变
夏商西周与中国国家性质演变
丁浩植PB10013010
提要:
夏商西周作为中国文明的开始阶段,有着特别的地方。我们从考古学来看它们的历史,看中国特色的国家性质演变。我们现在需要一个中国特色的学说来解释中国的历史。
关键词:
夏商西周部落联盟国家封建制度中国特色
现在一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始于夏王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本纪第二篇就是夏本纪,史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1]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我们知道禹应当与黄帝是一个部落的。禹的儿子启结束了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国家的发端和中国文明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日本人所认为的四千年中国文明就是从夏开始的。
中国古代典籍对夏的记述很多,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之外,五经中的《尚书》也收录了夏王朝的文献。如启讨伐有扈氏时所作的《甘誓》等。但是这些古籍最早成书也要到西周。[2]所以夏的历史存在很大疑问。部分学者认为夏的历史是周人的臆测(见参考资料3),甚至是周人为了为自己篡夺商的反叛行为辩护而编造了夏王朝的历史(见参考资料5)。而最让人疑惑的就是迄今为止没有文物可以直接证明夏作为王朝的存在。一般文明的佐证就是文字,而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毫无疑问就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是商朝的产物,而且喜欢夸耀战功和祖先的商人并未在他们的甲骨或青铜器上记述有关商汤灭夏的事件。所以从考古学上看,关于夏王朝的历史都是可疑的。
但是夏王朝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1959年在河南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碳十四测定可以确定大约在1850BC—1520BC(数据取自参考资料6)。这个大约与夏王朝的中后期同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群。从其规模上看,学者大都认为这是都城性质的遗址。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夏王朝时期,中国中原地区的确有一个农业发达,建造手段高超的国家或具有国家性质的部落联盟存在。夏王朝的存在应当是毫无疑问的。但它的真实历史还是一个谜。
夏王朝之后就是商王朝,史载商王朝的先祖契在舜帝时代是司徒,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于是“契封于商”[3]。商的国号应当也是由封地而来。关于商王朝,其存在毋庸置疑。民国十八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在河南安阳的发掘将那个辉煌而独特的王朝展露在人们面前。西方人认为商王朝是来自西亚的文明,他们认为商青铜器上的某些纹饰,如螭龙,饕餮等,是来自西亚的纹饰。对此,李济先生在安阳发掘报告中讽刺地翻译并引用了西方一位学者的话:“这问题好些方面尚不可解,尤其不明了的,是假如那些铜器真正是周朝的话,那时代要比
西伯利亚兽形装饰的盛期要早好些时候,何以反受了北方的影响咧。”[4]更何况那些纹饰不是周朝的,而是更早的殷商的。安阳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和部分的陶器青铜器。据后来的统计和研究,甲骨片存世约15万片[5],约有4500个字,其中已辨识三分之一[6]。这证明商王朝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文字体系,而同时这种文字体系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文字的使用,人们交流的信息量大幅增加。交流的增加也促使社会发展。同时青铜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幅上升。可以说,商王朝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一个进入青铜文明的国家。
对于夏与商的关系,各方有不同意见。居司马迁的《史记》,夏商两个部落应当同时存在[7]。夏大约分布在伊洛地区,而商大约在黄河下游靠近海的地方。[8] 但夏王朝时,商是臣服与夏室的。商汤甚至被夏桀囚禁过。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周人根据自身和商的关系臆测的。(见参考资料5)居史书记载禹时万国来朝。由此可以认为,禹时,夏后氏至少是部落联盟首领。而从二里头宫城的规模来看,夏所实际可以掌控的领土应当有一定规模,比原先部落时代所控制的范围要大的多。同时,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有海贝,[9] 说明夏至少与海边的部落交易过。从夏的活动范围和贸易范围来看,夏与商应当发生过接触。史书上又有着有虞氏收留少康的记载,说明当时“共主”的地位并不如后来商和西周的“共主”们的地位。由此可见夏和商的关系可能并不是史书上所说的那样是君臣关系,很有可能是夏与商是两个并行发展的部落联盟,开始夏大于商,尔后商所统领的联盟逐渐蚕食夏所统领的联盟,最后夏为商所灭。商灭夏可能不是以臣弑君,而是一场争霸战。
至于西周,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完全的“信史时代”。也就是说史书上对西周的记载大部分是可信的。从史书上看,西周是一个来自西北的部落(据史记说是从中原迁至西北)。周朝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西周的青铜器较商代没有太多变化,但纹饰有变化。同时从出土的青铜器上看,西周鼎上的铭文更多[10],其中最为著名的因该就是毛公鼎了。同时青铜器的种类也变多,用途更加丰富。其中就有青铜乐器,如编钟等。[11]在西周中国的青铜文明达到了顶峰。同时铁器也在西周晚期出现,1990年在虢国贵族墓地中发现了一柄玉柄铜芯铁剑,被确认为中国人工冶铁第一件。铁器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也标志着天子可以控制的地域更大。同时西周出土的陶器更加精致,而瓦也开始使用。同时,从西周出土的文字载体看,西周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体的转变。[12] 文字逐渐从描形的“画”,转变为表意的“字”。文化开始丰富起来。
对于西周和商王朝的关系,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而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证明了周灭商。商王文丁曾命令周人首领季历自杀;商王纣下令杀死九侯让周文王很不满;而周文王本人也曾被囚禁过。这说明商王对诸侯的控制比夏时期要强很多。商王已经不再是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了,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共主。商可以说是首次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作为商的臣属,联合了一些不满殷商统治的诸侯国,推翻了商的统治,这是以臣凌君,对于鼓吹君权天授,君权神圣的西周王室是一个污点。这也不难理解有学者怀疑商汤灭夏是周人杜撰来为自己遮羞了。
对于西周的国家形态,是很明显的封建制。领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也得到了明确,虽然这时王权已经得到了强化,周公封侯时一半诸侯是周天子的同姓。但天子并不是拥有绝对权力的,封建制度束缚的不仅仅是下级,还有上级。史载周宣王试图决定鲁国的继承人,但遭到诸侯反对,结果他“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13]。它的另一个著名政策就是宗法制。这让王权的继承有了法理上的依据。
夏商西周三代,夏王朝大概是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部落联盟。在商王朝建立之前,夏与商更像邦联,他们是松散的组织,王权和诸侯的权利相近,王在此时更像霸主的角色。而到了商王朝建立,商王对诸侯的控制力明显增强了,此时的商王朝是封建制的雏形,但封建制度不成熟,而且没有宗法制的保护,导致诸侯离心以及长时间的“兄终弟及”制导致内耗。到了西周,封建制正式确立,并且有宗法制的保护,封建制度才得以昌盛。带宗法的封建制度的确立,让人们自觉的保护这个制度,周幽王曾试图破坏宗法制,但遭到了诸侯的一致反对,并最终身死。
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封建制度直接脱胎于氏族部落。自夏之后,中国的封建制度不断的得到完善。这和西方国家形态演变和马克思历史观都是不同的。中国自始至终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中国的封建制度脱胎与氏族部落而不是奴隶社会。由此可见,中国是独特的,我们应当搞一套中国特色的历史观。
注释
1: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2:《逸周书·度邑》
3: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4:原文是来自Boravka
5:数据引自胡厚宣:《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5期;《90年来甲骨资料的新情况》,《中国文物报》1989年9月1日
6:数据来自中国社科院网站
7:据《史记殷本纪》,“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8:据《国语》,“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以及二里头遗址和殷墟遗址及黄河改道历史。
9:杜金鹏许宏《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10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11: 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2009.1 ISBN: 978780232199
112:见孙鹤曾广开《秦简牍书与西周文字的传承关系》
13:柳宗元《封建论》
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史记》
2,西周《逸周书》
3,Sarah Allan.The Shape of the Turtle: Myth, Art and Cosmos in Early China.纽约州
立大学出版社.1991年.ISBN 978-0791404591(英文).4,东周孔丘《尚书》
5,李宏飞.“夏商世系探索”.《甲骨学110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1日 6,杜金鹏许宏《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7,傅斯年等《国立中央研究院安阳发掘报告(一、二、三期)》北平民国二十年六
月
8,胡厚宣:《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5期;《90年
来甲骨资料的新情况》,《中国文物报》1989年9月1日
9,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2009.1 ISBN: 9787802321991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思路
一、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二、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绘制“金字塔”式的表格,增强感性认识。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三、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已4—6人为一组,就这一问题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把自己在预习时查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如夏桀或商纣残暴之处的具体表现,历史记载、小故事等都可以。或是当时人民群众的反抗情况如何。然后说出他们自己对这些材料反映事实的看法。统治者如此残暴,要对他们痛恨,但有要想到反抗的有效形式,起义或法律形式等等。初步树立历史责任感:你的统治不合理,我就要反抗,争取我的权利;增强是非观念。
讨论之后,各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表演历史小短剧,有人演暴君,有人演平民。暴君强迫平民不分昼夜地劳动,为其建造豪华的宫殿,衣不敝体、睡眠不足极度虚弱的平民终于不堪压迫,纷纷破坏劳动工具。或是暴君抓来平民,驱使他们在烧红的铜管上行走,许多人倒在火上被活活烧死,等等历史剧。同学们越发的痛恨这些暴虐无道的国君了。也可演当时平民共商反抗大计的情景。甚至可以为暴君平反,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出于某些正当的原因的。这些小问题都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同时树立为权利而战的思想。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虽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是非感和其为权利而战的思想,但基础知识仍是需要掌握的,至少是应该有一个大体了解的。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探究讨论
“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在本课中你喜欢哪些历史人物,不喜欢哪些历史人物,说出你的理由。”“请你比较一下武王伐纣和商汤灭夏有何相同点?”这是三个能力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当然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言之有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六、开拓视野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是学生对材料把握程度的一个汇总。根据本课的学习,搜集资料,联系现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学生可能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从网上得到多种图文资料,但如何辨别真伪,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能力增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
第五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推荐)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教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新课讲授
导言部分:
1、中国古代的朝代:
2、关于专题序言的处理:首先让学生阅读专题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并相机诱导、指正。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宋加强,元明清顶峰。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权力的高度集中
导入新课:
导入1: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五千年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但是对于远古的历史,我们只是从史书上得来,在以前,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前841年这一千多年是怎样更替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对中国史学界是一个考验,甚至有外国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同学们知道这项伟大工程使我国确切的历史年代往前推了多少年吗?从2800多年推到4000多年前。这项工程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解决了历史的悬疑问题。历史的发展也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例如在民国初年,我国考古学的严重落后,至使华夏文明的起源都有东来说,西进说等众说纷纭。你想了解夏商周的具体年代吗?你想知道四千多年年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吗?可以说,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那么夏商周的国家运作机制是什么呢?著名的史学家钱穆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我们不能一谈到封建制度就觉得不如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实中国的考试选官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到后来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最早学习这一制度(西方是政党选举制度);户口调查制度,中国自周代以下,直到清代初期,都有户口调查一项;文武分职,军人不干政的制度,在中国又是古已有之,亦属中国旧制中一项优良的传统;宗教信仰,政教分离,又是自古已然,并亦极少有因民间信仰冲突而酿成宗教战争的。
导入2:同学们,你们的回老家的时候有没有去过祠堂,清明节有没有在祠堂参加过祭祖活动,如果有同学参加过请你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同学介绍)那么皇帝祭祖则是在课本上见到的插图太庙。那从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这样的活动呢?(夏商周)那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有关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原始社会末期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2070——1600年,那时已经出现管理部落族人和其他部落的臣民的公共权力或者说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一政治
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带有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
商:商部落首领成汤于前1600年带领部落族人灭夏,又征服周围的小方国,这样以商部落方国为中心统治周围的小方国,建立了一个方国联盟(即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存在于前1600——1046年。
请考虑几个问题:
1、假设你是商朝国王,你对本族部落和对其它部落小方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王权?(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就是商内部区域的管理制度,外服就是其他方国的管理制度。)
2、商与其他方国是什么关系?(从殷卜辞反映的情况看,殷王国与其他方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一方面是相互平等关系“比”,另一方面殷王国又凌驾于其他方国之上“令”,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其他方国交贡物,巡狩盟国,促裁争端,惩罚方国。控制力是有限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发生战争。)
3、为什么商朝充满神权色彩?(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方国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殷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王既是人,也是神,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4、现在让时间老人把我们带回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假如当时河水泛滥,良田被毁,饥民如潮,商王心急如焚,而你又是当时的一名官员,请你设计一句在早朝时的对白或一个动作。由学生各抒已见
5、二、封邦建国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国联盟——周王国。就大局而言,周王国与殷王国的不同主要在于“共主”的换替:周由小邦上升为“共主”,殷由“共主”沦落为普通的邦国。可初建的周朝出现了动荡,周公平定了三监叛乱,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才得以稳定局面。那么首先采取什么制度以克服商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呢?即分封制。不管哪一种制度,周王一个目的是巩固王权和本族势力。
大家首先清楚西周的基本情况,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那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当时没有先进的联系和交通工具,你可以做什么?(分封制)把什么进行分封?(土地和人民)
提问讨论: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受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后,迅即与既存的方国确立了联盟关系,后人将此一过程称为“褒封”。《史记·周本纪》说:“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当时,这样的方国极多,可见,所谓“褒封”不过是周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与既存的异姓方国建立一种名分关系,组成新的方国联盟。分封异性功臣贵族是为了奖赏其功勋,并使其继续为巩固统治效力;分封先代帝王后裔是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周王只分封异姓邦国,那便与商代没有两样了,他们的区别在于,与此同时,周王还“封建”了一批同姓邦国。周人为什么分封同姓方国?传统的说法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也与部族人口的不断衍生相关。)(内容: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要继续分封。)
3、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开疆拓土,开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4、(选择)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结果。)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新的生命诞生,自然就和他们的父母、长辈、兄姝、晚辈之间建立了同宗关系。“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种种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的,再则有兄弟姊妹。既长,则有夫妇,有子女;而宗族戚党亦即由此而生。„„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79~80页,学林出版社,1987。)
人类最初的权力是用强力取得的,是原始人群中的强者取得管理权,宗法制是人类告别动物时代的文明产物,是老幼有别、尊长有别、父子兄弟有别的产物。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黄帝时代是华夏族人口大爆炸时代,也是政治制度--宗法制社会管理方式的延伸爆炸时代,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扩张,完全自然的大宗管理小宗的宗法制已不能有效地管理华夏族,因为大宗不一定发展得最好,不一定最有管理能力,血缘关系的自然权力取得形式发生了变化,禅让制产生了,这就是尧舜禹时代。禅让制是承认华夏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内成员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的产物,或者说,华夏族成员品德既好,又有管理能力的人都可以当领导。禅让制是领导提名的代议制公推公选制度,由于推选范围的局限性,领导提名的局限性,随着华夏族人口群的进一步扩大,用禅让制取得领导权的方式,已不能使许多枝族信服,由于通讯和交通的限制,又不能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同为华夏族的各枝族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开始了,夏启第一个夺得最高领导权,宗法制政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代,政治制度的宗法制主要是确定继承权力的一种制度,如嫡长子继承制度等。这种继承制度由于以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确定,划定等级地位,防止了同族对于权力、地位、财产的争夺。
正是因为有了分封制,才会有宗法制,在讲述宗法制之前,先请同学们当一回青天大人,判决一件遗产案件。此案是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学生阅读后进行分析,爵位应该归妻子生的儿子,家业主要也留给妻子生的儿子,大儿子也能有一定的家业。从而让学生理解嫡长子孙继承法则,并理解这是因为分封之下的产物。因最上层向下分封,下层为上层进行保障。你认为这种做法合不合理,如果是现在,刚才的遗产案又怎样判?(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体现平等和赡养义务)。的确,在宗法制下,就是因为你是出生的不同决定你不同的命运,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也有人试图改变这样的现状,你知道有什么例子吗?(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二子,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而成为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抢到皇位)虽然宗法制有不足之处,但他还是有很大作用,请你分析一下其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所以宗法制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提问:
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制)
3、结合课本11页的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解释大宗、小宗。
4、宗法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5、纳说明宗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什么关系?(在周代,周天子(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央最高领导人),王位(最高权力)由嫡长子继承,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最高家长。其庶子被封为诸侯,爵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等为氏。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位,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族内为大宗,以官名、辈份、采邑名为氏。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各级嫡长子都称为本家族的宗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统治领地内人民。)(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6、宗法制怎样来维护?(贡赋与礼乐制度。)
7、讨论:西周的封国和商代的方国有何不同?
最后通过学习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请同学们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早期的政治制度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同时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