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发[2006]115号《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问题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1:2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人发[2006]115号《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问题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人发[2006]115号《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问题的通知》》。

第一篇:黑人发[2006]115号《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问题的通知》

黑人发[2006]115号《黑龙江省人事厅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问题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人事局、财政局,省直各部门人事(干部)处: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4个文件的通知》(黑政办发[2006]75号)精神,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年终一砍性奖金问题通知如下;

一、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实行前,年终一次性奖金暂按原发放办法执行。

二、机关事业单位中年度考核在称职(合格)及以上的工作人员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合格)、不称职(合格)及不确定等次人员。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

三、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标准为本人当年12月份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机关公务员为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二项之和,机关工人为岗位工资与技术等级(职务)工资二项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二项之和。中小学教师、护士的奖金还应包括基本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

四、机关事业单位中当年1月1日至6月30日离退休人员,发给本人离退休时当月基本工资的50%;当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离退休人员,发给离退休时当月基本工资。

五、年终一次性奖金要在年度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在下年度的1月份发放。

六、年终一次性奖金所需经费按现行渠道解决。

七、审批办法。各单位要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审批名册》、《增加工资基金审批表》(各一式三份)。省直机关需携带年度考核相关备案材料报省人事厅审批,省直事业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批。市(地)、县(市)单位的,由各市(地)、县(市)人事局确定。

第二篇:黑龙江省人事厅、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伤认定及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事厅、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工伤认定及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

黑人发[2008]22号发文日期:各市(地)、县(市)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省直各部门:

为做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伤认定及抚恤工作,准确掌握政策界限,根据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函[2004]334号)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其工伤认定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工伤认定工作,省直机关报省人事厅审批;市、行署机关报市、行署人事局审批;县、乡机关报县人事局审批。申请工伤认定的申报时限为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其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伤残抚恤金标准、补办评残手续和伤残抚恤关系转移等,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的伤亡抚恤工作。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牺牲,批准为烈士的条件,参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执行,按照现行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和病故的确认,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执行(不享受现役军人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者死亡时增发抚恤金的待遇),具体计发标准,仍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工伤认定、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伤残抚恤金标准、补办评残手续和伤残抚恤关系转移等,按上述规定执行。

七、本通知下发前,已经纳入工伤保险的国家机关,仍按照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民政厅、财政厅下发的《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黑劳社发[2007]84号)规定办理。

八、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四日

第三篇:《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机关事业单位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

一、政策法规依据

1、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死亡之后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人险[1997]109号)

2、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鄂人[2002]30号)

二、核准对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三、审批程序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实行复审制度。首次办理,由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象提出局面申请,由死亡职工的所在单位填写《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通知单》一式三份,由主管部门审查后连同死者的《死亡证明书》(因公去世者需附有关证明)、补助对象的身份证、年龄证明(复印件)报人事局工资福利科审批;复审的带上上审批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通知单》原件报人事局工资福利科审批。

四、办事时限

材料齐全,随到随办。

五、收费标准:免费

《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鄂人险[1997]109号1997年7月9日

各地、市、州、县(市)人事局、财政局,省直各单位,各大型事业单位: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在职人员的工资普遍进行了调整,离退休人员也相继增加了离退休费,但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了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死亡抚恤待遇偏低。为适当解决职工遗属的生活困难,保障其基本生活,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丧葬费

1、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丧葬费不分职务级别,一律按1500元发给其家属包干使用,结余归已,超支不补;由单位负责安葬的亦在包干经费中按此标准开支。

2、丧葬费主要用于死者服装制做、整容、遗像放大、遗体运送存放、火化、购买骨灰盒及其安放等殡葬开支。

二、一次性抚恤金

因病或非因公死亡的按本人生前10个月的工资;因公死亡的按本人生前20个月的工资;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按本人生前40个月的工资标准发给。

2、计发基数

(1)国家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的人员死亡后,以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技术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之和;普通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及按国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之和为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基数。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以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之和为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基数。

(3)一九九三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休、退休、退职的人员死亡后以本人在职时最后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为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基数,还包括:以国发[1979]245号文件规定发给的每人每月5元副食品价格补贴,国发[1985]6号文件发给的每人每月17元生活补贴费。鄂人

[1991]67号规定离休人员增发的15元及退休、退职人员增发的10元生活补贴费(以下三项补贴仅限于未参加一九八五年工资制度改革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国发[1989]82号文件规定增加的离休、退休费;有地区类别的工龄、护龄、教龄津贴;[1991]财综字第44号文件规定的每人每月增加的粮油补贴6元;国发[1991]74号文件规定的按离休、退休前实际工龄增加的离休、退休费;国发[1992]28号文件规定的离休、退休人员增加10%的离休、退休费;按国发[1993]79号和国办发[1993]85号文件规定增加的离休、退休费等项目。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一九九三年工资制度改革后增加的离休、退休、退职费均作为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基数。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1、补助对象:系批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下列直系亲属和其他亲属:

(1)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周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2)母(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五十周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3)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者前失所生子女)年未满十八周岁,或已满十八周岁还在学校(不包括军队院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4)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十八周岁,或已满十八周岁还在学校(不包括军队院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1)遗属居住省辖市(不含直管市)以上城市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20元;居住其它城镇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00元;居住农村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80元。

(2)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及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省直副厅(局)长、行署副专员以及相当这一职务(含经批准享受这级待遇的)以上的干部和建国前参加工作并取得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死亡后,其配偶无固定收入的,居住城镇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40元;居住其它地点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30元。

(3)因公死亡的工作人员,其遗属居住省辖市(不含直管市)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40元;居住其它地点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20元。

(4)上述遗属补助对象系孤身一人的,可在本通知规定的标准基础上再增加10元。

3、有关问题:

(1)职工死亡后,其配偶再婚,不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子女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可以继续享受。

(2)夫妻双方都是国家职工,一方死亡后,死者父母及其对方父母确系生前供养的,符合遗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可以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3)多职工家庭,如有两个以上职工先后死亡,其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对象只能享受一个死者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4)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后,肇事单位、个人或保险公司(指办理了人身保险的)已给一定数额补偿费的,死者遗属如果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仍可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5)职工死亡后,其遗属当时不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以后符合了,可从符合规定之月起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其遗属当时符合遗属困难补助条件,享受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以后不符合了,应从不符合规定之月起停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6)死者生前参加工作不满五年,其遗属不能享受生活困难补助费。

(7)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的经费内支付。

四、本文从下发之月起执行。以前我省有关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规定,如与本通知相抵触的,应以本通知为准。

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费标准的通知

(鄂人[2002]30号)

各市、州、县(市)人事局、财政局,省直各单位、各大型事业单位:

根据近几年各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有不同程度提高的实际情况,为解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遗属的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经研究决定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标准。现将调整后的标准通知如下:

1、遗属居住城市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可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110%的标准重新确定。

2、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及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省直副厅(局)长,市(州)副市(州)长以及相当这一职务(含经批准享受这级待遇的)以上的干部和建国前参加工作并取得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死亡后,其配偶无固定收入的,居住城镇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可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115%的标准重新确定。

3、因公死亡的工作人员,其遗属每人每月补助标准可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120%的标准重新确定;

4、上述遗属补助对象是孤身一人的,可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依据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按上述比例算帐,尾数1─5元,进到 5元,•6─9元,进到10元。

今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时,各地可按上述比例自行调整。居住农村的按居住城市的80%确定。

5、遗属补助的对象和有关政策仍按鄂人险[1997]109号文件规定执行。

湖北省人事厅

湖北省财政厅

二00二年七月八日

发布部门:湖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2年07月08日 实施日期:2002年07月08日(地方法规)

遗属困难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及安葬费审批程序图

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审批工作有关要求

及说明

一、丧葬费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丧葬费不分职务级别一律按1500元发给家属包干使用,结余归已超支不补。由单位负责在安葬的亦在包干经费中按此标准开支。

二、一次性抚恤金

1、计发标准

因病或非因公死亡的按本人生前10个月的基本工资;因公死亡的按本人生前20个月的基本工资;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按本人生前40个月的基本工资标准发给。

2、计发基数

(1)国家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的人员死亡后,以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技术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之和;普通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之和为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基数。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以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之和为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基数。

(3)一九九三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休、退休、退职的人员死亡后以本人在职时最后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为计发一次性扶恤金的基数。他们工改后增加的离、退休、退职费均作为计生一个性抚恤金基数。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1、补助对象:

系指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下列直系亲属和其他亲属。

(1)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周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2)母(包括抚养死长大的抚养人),满五十周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3)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者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满十八周岁,或已满十八周岁还在学校(不包括军队院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4)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十八周岁,或已满十八周岁还在学习(不包括军队院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2、补助标准

(1)居住在城镇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35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10%),居住农村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10元(城镇的80%)。

(2)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参照革命工作的干部,其配偶无固定收入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40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15%)。

(3)因公死亡的工作人员,其遗属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145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20%)。

(4)上述遗属补助对象系孤身一人的。可在规定标准基础上提高10%。

3、其它有关特殊规定

(1)职工死亡后,其配偶再婚,不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子女已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可以继续享受。

(2)夫妻双方都是国家职工,一方死亡后,死者父母及其对方父母确系死者生前供养的,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可以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3)多职工家庭,如有两个以上职工先后死亡,其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对象只能享受一个死者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4)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后,肇事单位、个人或保险公司(指办理了人生保险的)已给一定数额补偿费的,死者遗属如果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仍可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5)职工死亡后,其遗属当时不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以后符合了,可从符合规定之日起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其遗属当时符合遗属困难补助条件,享受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以后不符合了,应从不符合规定当月起停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每年审批一次,就是为了及时进行调整)。

(6)死者生前参加工作不满5年的,其遗属不能享受生活困难补助费。

(7)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的经费内支付。

四、办理手续时需提供的材料

(1)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报告(根据鄂人险[1997]109号文);

(2)死者火化证明;

(3)符合条件的死者遗属户口所在地证明;

(4)死者生前工资情况(特别是在职副科以上人员);

(5)编办减员通知单(带编制卡两份到编办办理减员手续);

(6)每年初各单位应根据死者遗属增减变动情况(包括无变动人员)报人事局工资科审批。

第四篇: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黑人发(2008)111号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黑人发〔2008〕111号

各市(地)人事局,省农垦、森工总局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 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我省各级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编制,其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参照执行。

3、纳入实施范围事业单位(包括参照执行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实行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岗位设置,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见附件1)。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和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2)专业技术岗位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6、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7、全省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总体控制标准:

(1)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2)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应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各市(地)、省直有关部门可根据上述控制标准和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8、根据我省实际,管理岗位分为八个等级, 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级到十级职员岗位。

9、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0、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十三个等级,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三级为初级岗位,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11、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原则上省属单位可设至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市(地)、县(市、区)属单位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人事厅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

1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对高级比例的控制,原则上省属事业单位要高于市(地)属事业单位,市(地)属事业单位要高于县(市、区)属事业单位。

14、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

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5、对单位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7、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左右。承担科学研究、创新实验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任务、高技能人才密集且一般性劳务工作已经实行后勤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比例可适当高于其他事业单位。

18、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的覆盖面。凡是已经实行或者有条件可以实行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一般性劳务工作,可以不再设置相应的技术工或普通工岗位。

(四)特设岗位和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

19、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为完成某项工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经一定程序批准而专门设置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视具体情况确定。

20、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报市(地)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21、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或我省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4)其他确需设置的。

2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其人员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三类岗位基本条件

23、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24、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25、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和我省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及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的岗位条件,由主管部门、事业单位按照本《实施意见》以及国家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综合因素制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27、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是: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程序和审核

28、岗位设置按下列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见附件2);

(2)报主管部门审核,市(地)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

(4)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29、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实行核准制度。

(1)省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省人事厅核准。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人事厅核准。

(2)市(地)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市(地)人事局核准。市(地)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本市(地)人事局核准。

(3)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市、区)人事局审核后,报市(地)人事局核准。县(市、区)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市(地)人事局核准。

(4)省政府直属机构中垂直管理的,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人事厅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30、经核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申请变更:

(一)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二)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三)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31、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按照岗位条件,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

32、事业单位应按照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33、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4、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已经达到或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都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采取适当方式平稳过渡。

35、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的聘用,由用人单位推荐,经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事厅确定。

36、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并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7、被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需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3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9、各地、各部门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相应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高等级岗位和一、二、三级工勤技术岗位的设置。

七、组织实施

40、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有序进行。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41、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2、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市(地)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可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

43、各市(地)、省直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4、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省人事厅备案后组织实施。

45、本《实施意见》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修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

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修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

粤人发[2008]129号

各市、县(区)人事局、财政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为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的基本生活,经研究,现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一)纳入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因公死亡人员、工作年限满5年以上的编制内正式人员、离退休人员、按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办理退职人员。

(二)参加工作不满5年的非因公死亡人员以及其他临时聘用人员,其遗属原则上不实行定期补助办法,确有特殊困难的,由死者生前单位酌情给予临时补助。

(三)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死亡后,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按社会养老保险部门的规定执行。

二、补助对象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象,是指无经济来源,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下列直系亲属:

(一)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60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二)母(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50周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三)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再婚子女)年未满16周岁,或年满16周岁尚在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学习以及在高等学校进行全日制本 科及以下学历层次学习,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四)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16周岁,或年满16周岁尚在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学习以及在高等学校进行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层次学习,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三、补助标准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其遗属每人每月定期生活补助标准,按略高于遗属户籍所在地政府确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执行。可按高于保障线标准 的30%掌握,并随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调整相应进行调整。

(二)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遗属,除按上述补助标准发放外,可另外增加补助费(同时符合两项以上条件的,按最高一项标准计算补助):

1、对经组织确认在保护、抢救国家财产或在对敌斗争中因公牺牲的工作人员遗属,每人每月按补助标准增加50%。

2、离休老干部遗属,每人每月按补助标准增加30%。3、遗属为孤儿、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每人每月按补助标准增加30%。

四、有关问题规定

(一)死者配偶有固定工资收入或者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其子女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规定补助标准的50%发给。不足部分由死者配偶负担。

(二)死者配偶户籍在农村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原则上应负担一个子女的生活费。仅有一个子女的,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规定标准给予补助。

(三)夫或妻主要靠配偶生前供养,配偶死亡后,如其子女有稳定工资收入(含离退休金)或稳定经济来源的,无论子女是否与父母一起居住,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均由死 者生前所在单位按规定补助标准的50%发给,不足部分由其子女共同负担。

(四)父母主要靠死者生前供养的,如其他子女有稳定工资收入(含离退休费)或稳定经济来源,无论父母是否与子女一起居住,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规定补助标准的50%发给,不足部分由其他子女负担。

(五)经组织确认在保护、抢救国家财产或在对敌斗争中因公牺牲的工作人员,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死者单位按

规定标准足额发放。

(六)死者生前符合省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生育的子女,可按规定给予补助;违反计划生育超生的子女,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七)死者配偶再婚后,其原来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子女,仍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规定标准补助。

(八)遗属的生活地或居住地发生变化后,生活困难补助费按户籍变动后所在地的补助标准发给。其中,考录到大中专学校学习但未迁转户籍的,在规定学制时间内,可参照 学校所在地的补助标准发给。

(九)遗属户籍所在地未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参照遗属户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规定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执行。

(十)原享受生活困难补助的遗属,凡已出境定居或自费出国留学的,不再发给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十一)死者属违法犯罪被杀或畏罪死亡的,其遗属不能享受定期生活困难补助。

(十二)对享受定期生活困难补助的人员,各单位要做好登记核对工作,定期查验相关证明。其中,年满16周岁仍在校学习人员由就读学校按学期出具证明,年龄超过60岁人员由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按出具生存证明。对经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遗属,单位按时定期支付生活困难补助

费。

(十三)享受定期生活困难补助的遗属死亡,由单位一次性发给6个月的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作为丧葬补助费,并核销供养补助关系。

五、审批权限与列支渠道

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的审批,属省直单位的,由所在单位申请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属市县单位的,由各市县人事局审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用,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在行政、事业费项下“职工福利费”中列支。

六、本《通知》从发文之月起执行。过去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下载黑人发[2006]115号《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问题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人发[2006]115号《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问题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