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业余合唱团历史的回顾

时间:2019-05-14 21:2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业余合唱团历史的回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业余合唱团历史的回顾》。

第一篇:中国业余合唱团历史的回顾

中国业余合唱团历史的回顾

摘要:合唱是是一种集体演唱的多声部音乐作品体裁。回顾中国短暂的合唱历史,早期基本上是群众歌咏的形式,而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声部复杂的合唱体裁。本文将从中国业余合唱艺术的历史,以及上海地区的业余合唱艺术发展历史,对上海地区乃至中国的短暂的业余合唱历史作出回顾,其目的是从合唱艺术的历史论述合唱对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所起到的意义。

关键词:群众歌咏 合唱团 分声部合唱 精神生活

合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起源的艺术种类,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的艺术门类。作为当代演出最多、最广的一门艺术形式,合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对中国业余合唱历史的回顾,从而解析合唱艺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种类,人类音乐起源于劳动,其最早的形式可能就是群体演唱。据《吕氏春秋》中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描述的就是古代部落葛天氏的音乐,演奏的形式是三个人拿着牛尾,踏着脚来唱八阕歌,这种形式其实就是群体演唱,也就是合唱艺术早期的雏形。

我们不仅可以从文献中找到石器时代就存在着群体演唱形式的证明,也可以在先人留下的艺术作品中找到石器时代群体演唱形式的印记。《贺兰山岩画》是古代匈奴、鲜卑、突厥等北方少数民主生活场景的描写,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人民娱舞歌唱的情景,并且大多数情景都不是独舞,而是几个人一起跳着相同的动作。由此可见,距我们万年之久的石器时代就已经有群众歌咏的形式出现了,并已广泛应用在他们的生活之中。

尽管群体演唱的形式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齐唱,直到1914年李叔同先生所写的学堂乐歌《春游》这首四声部合唱的问世,才标志着我国合唱艺术开始进入了多声部时期。此后,中国的群体演唱形式有了多声部,但是业余合唱艺术的水平提高不快,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歌咏的形式上。

合唱可以说是最容易被人接受,受众最多的一门艺术门类,其原因是它比其他艺术形式容易参与,是因为它不像器乐那样,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才可以演出。合唱并不需要参与者的嗓音有多么的特殊,只要演唱团体的整体效果好即可,这为很多音乐的业余人士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回顾中国的历史长河,合唱一直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春游》这首作品于1914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当时正处于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学堂乐歌时期,这个时期的声乐作品都是把外国的曲调填上中国的歌词演唱,基本上是单声部齐唱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群众歌咏。五四运动的开展,使中国合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合唱作品的创作在作曲技术上逐步成熟,并取得了较好的合唱效果。例如黄自先生创作的《旗正飘飘》等一批优秀的合唱作品问世,但是这些作品并非合适业余的合唱团全体演唱,业余合唱团体基本还是演唱一些单声部的作品,演唱水准依然是歌咏队的状态。

建国初期,群众歌咏活动开始蓬勃发展,合唱作品主要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歌曲,比如《歌唱祖国》《接过雷锋的枪》《我们走在大路上》《打靶归来》《工人阶级硬骨头》《社员都是向阳花》等等,这些歌曲无论从演唱难度还是歌曲的题材都合适当时具有歌咏意义的业余合唱团演唱。作品决定了演出,因此从这些歌曲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合唱主要是在歌咏性质的基层层面进行。但改革开放以后,民众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加之外国合唱团体大量进入中国演出,这就使我国业余合唱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由于业余合唱团体的水平提高,一些具有演唱难度的合唱作品也成为业余合唱团队的演唱曲目。从此中国业余合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从歌咏向合唱的转变的阶段。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大城市,从上海开埠以来就与国际交流紧密相接,因此业余合唱团在全国的历史中也是最为悠久的。目前上海的业余合唱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论述中国业余合唱历史时必须要提及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抗战时期,刘良模、司徒汉等爱国指挥家就在街头指挥大学生合唱团演唱着救亡歌曲,唤起一代人投入救亡的运动。可以说街头合唱团在抗战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唤起了许多热血青年走上抗日的战场。这个阶段合唱作品与合唱的水准基本属于歌咏性质,作品也基本是单声部的齐唱。1949年以后,上海的业余合唱活动没有停止,无论是街道、工厂、部队,群众性的歌咏活动依然蓬勃发展。但是从演唱的曲目看,依然是群众歌曲,比如《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的专业合唱团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群众歌咏活动,反而发展迅猛。此时的合唱形式已经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群众歌咏大会频繁举行,但是演唱的水准反而下降,演唱曲目没有艺术价值。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他们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而最接近民众的精神生活追求的形式就是艺术,而艺术中最能被大家所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就是合唱。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各个区、县、街道甚至居委会都成立了合唱团。笔者以及同学对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合唱委员的秘书长王铁龙老师进行了采访,基本了解了上海市业余合唱团的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练时间增多以及大量外国合唱团的介入,使得上海的业余合唱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当一部分白领和年轻人加入合唱团,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知识分子也加入了业余合唱团,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技术以及对音乐的接受能力都非常之高。同时,专业的指挥也加入了业余合唱团,对业余合唱团进行辅导,因此业余合唱团的演唱水平迅速提高,上海的业余合唱也从歌咏真正的转化为合唱。此时原本属于专业团体演唱的曲目也写入业余合唱团体的节目单。比如《雨后彩虹》《毛泽东诗词五首》《黄河大合唱》等具有演唱难度的合唱作品成为业余合唱团的常演曲目。

合唱作为一种容易普及的艺术形式,是非常善于表现人类的情感,许多专业人士认为:“任何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不如合唱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纵览中国合唱的历史,中国最早的专业合唱团是从国立音专之后,三四十年代后才成立的,但在此之前,业余合唱团就早早的出现在了人民的生活当中,并已经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在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当代,精神生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儿童,在校生,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加入了各类的业余合唱团,不仅这些业余合唱团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参加合唱团的团员们的精神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我们也期望着未来业余合唱团能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建立更多更专业更成熟规模更庞大的业余合唱团。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上海大学2014年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中期成果,项目编号:CXSJ-14-179。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2]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阎宝林.合唱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映[J].艺术研究,2003,(01).[5]田玉斌.改革开放三十年合唱艺术谱新篇[J].人民音乐,2009,(02).

第二篇:文化馆业余合唱团规章制度

文化馆业余合唱团规章制度

一、业余合唱团的性质、宗旨

文化馆业余合唱团在文化馆领导下开展活动,是全区歌唱爱好者自愿组成的业余群众合唱团体。是唯一的区级业余合唱组织。宗旨是按照业余、自愿、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原则。在自娱自乐的同时,有领导、有计划地提高整体声乐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的演出及文化活动。

二、业余合唱团的组织

1、团的领导成员的产生,由团部在广泛征求队员意见的基础上,团部讨论通过,报请区文化馆商定后,向全团公布到职。合唱团实行团长负责制,团的领导成员要树立公仆意识,根据合唱团的性质、特点开展工作。处处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2、四个声部的声部长,由团部提名,经团员同意,公布任职。

3、团员:团员要树立爱团思想,维护团的声誉。团员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声乐素质。

4、吸收团员的条件是:全区歌唱爱好者,思想进步,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声乐水平,年龄男65岁以下,女55岁以下(特殊情况年龄可放宽)新团员入团要如实填写入团申请表,经测试,团部审查批准后为正式团员。本团编制为80人。其他的区县具有音乐专长者也可个别吸收入团。参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或与之有关者不得加入本团。

三、合唱团的规定和纪律

1、每周按规定到区文化馆集中活动。活动时间为每天早6:30至8:00。周三上午8:00至10:00,为集中辅导培训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2、遵守上课、演出的规定。上课时要尊重指挥,认真学习;有演出任务时,无论走台、彩排或演出,均要积极参加,并按要求着装。

3、遵守考勤制度。长期不参加活动,又不请假累计超过3次者,视为自动退团,经团部批准除名。连续请假两个月的不得参加演出,连续请假半年的视其具体情况酌定。

4、团内的服装、设备、经费等要有专人保管,开支要经团部研究批准后支出。

5、团员在参加本团上课、排练、演出期间及往返途中,如因自身原因发生疾病或其他意外情况,本团不承担连带责任。

6、为加强团的管理工作,保证合唱团的学习和演出任务,本团团员参加其他合唱团,必需以本团活动为主,服从本团安排。其他组织的艺术团、合唱团、模特队等的人员可参加本团,但必须以本团活动为主,如有冲突,必须服从本团活动。

7、本团团员参加非本团组织的歌唱活动,需事先向团部申请批准。8、团员来自不同工作岗位,在原有岗位都有不同贡献,团员之间要相互尊重,搞好团结。

四、本规章制度自公布之日执行,文化馆保留对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

年月日

第三篇:中国汇率改革历史回顾

我国汇率体制改革

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五十多年来的演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保持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也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起伏回升阶段。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但因建国之初全国通货膨胀形势严重,各地区物价水平不一致,因此各地人民币在中央统一政策和管理下,以天津口岸的汇价为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公布各自外汇牌价。1950年7月8日,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全国财经统一制度的建立,人民币实行全国统一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

(1)从1949年到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并大幅度调低。当时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在“统制对外贸易”的原则下,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扶植出口,积累外汇资金,购买主要进口物资,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方针是“奖出限入,照顾侨汇”。奖出即奖励出口,保证75—80%的大宗出口物资私商获得5—15%的利润;限入即限制奢侈消费品进口,并照顾华侨汇款的实际购买力。由于国内物价猛涨而国外物价稳定甚至下跌,汇率大幅度波动,1949年3月人民币汇率为600旧人民币/美元,至1950年3月调至42 000旧人民币/美元,期间汇率调整达52次之多。

(2)从1950年到1952年,人民币汇率逐渐调高,起伏回升。1950年3月全国财政经济会议后,国内金融、物价日趋稳定,而国际市场物价上涨,为保障外汇资金安全,加速进口物资,汇率政策由“奖出限入”变为“进出口兼顾”。从1950年3月至l951年5月共调高15次,从42 000旧人民币/美元调至22 380旧人民币/美元,升幅46.7%。

总之,这一时期,国家用汇需求很大,但由于外国的经济封锁,外汇资源紧缺,进出口渠道不畅,侨汇汇率阻塞。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建立外汇集中管理制度,人民币汇率主要作用为调整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制定的主要依据是物价。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1972):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阶段。

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内金融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世界经济中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能发挥作用,维持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度。鉴于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1964年起还采取了对一部分进口商品加成的办法,即外贸为用货部门的进口商品作价,按进口成本加价103%,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不需要再用汇率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在这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上,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汇率已适当照顾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收入,也无调整必要。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有利于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价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只有在外国货币发生升值或贬值时,才作相应的调整。l95

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19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l994年初,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国务院推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综合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在外汇体制改革方面,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人民币官方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币/美元下浮至1994年1月1目的8.70人民币/美元。实行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形成是以市场供求状况为基础,改变了以行政决定或调节汇率的做法,发挥市场机制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并轨后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外汇的银行结售汇制,作为一项临时性措施,对经常性项目设立台帐制,取消国内企业的外汇调剂业务,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并以银行间外汇市场所形成的汇率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人民币汇率的基础。此后人民币汇率结束了长达16年的贬值过程,开始稳中趋升。12年来人民币汇率运行基本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制”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1996年7月起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1998年12月1日起,关闭外汇调剂中心,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全部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此外,对境内居民个人因私用汇大幅度提高供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超限额货超范围用汇,经外汇管理局审核其真实性后由外汇制定银行供汇。至此,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尚存的其他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基本消除。我国1996年12月1日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所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这是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资本帐户方面,我国虽然刚引入了QE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一些准入制度,但是总体而言管制仍十分严格,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还有相当差距。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

代宏观调控体系的健全,资本市场的成熟,利率、汇率作用的改善等条件,都有待逐步创造。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在运行机制上,在对外贸易、外商投资以及对外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上都受到严峻考验。特别是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东亚各国家日本、韩国货币也不断下跌,而人民币汇率却在国内通货紧缩和外汇储备充足的前提下保持了货币稳定的态势,由银行间统一外汇市场形成,并接受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对亚洲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

我国已在汇率改革的路上走了很远,现在走在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考虑的因素和新的环境下的有新的政策和目标如下: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

1、对居民和企业的外汇交易行为的限制,如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货币可兑换,银行对个人和机构客户的结、售汇制度安排等;

2、对金融机构外汇交易市场的组织安排,比如确定指定外汇经营机构,建立和完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规定金融机构持有周转外汇资金的比例;

3、汇率体制安排,包括实行浮动汇率制还是固定汇率,是单一盯住还是复合盯住;

4、宏观经济当局的汇率政策,这主要指货币当局对国际储备资金的运用以及外汇买卖活动影响来外汇市场供求总量,从而影响汇率水平及其变动。

二、改革原因(引自发改委体改所研究员张海鱼)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于1994年。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12月1日,我国接受

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通过强制结售汇、外汇指定银行的头寸上限管理、外汇市场上严格的浮动区间限制,以及资本账户的严格管制,有效地控制了企业、银行和个人对于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保证人民银行对汇率波动的有效控制。根据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这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9年调整其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制”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于促进贸易、引进外资、保持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说,上述汇率制度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佳选择。然而,今天再来看这一制度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注定存在着冲突。我国的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1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4033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20倍。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又激增了2066亿美元,达到6099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相当于我们向发达国家输出了很多资本。对我们这样的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而且,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我们也会被动的遭受损失。

其次,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中国货币政策失去很大的独立性。央行出于维护汇率稳定的考虑,必然会经常干预外汇市场,被动参与外汇买卖,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出现较大的波动。比如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宏观调控要紧缩货币;另一方面是外汇大量占款,外汇进来后商业银行留了头寸,剩下的卖给央行,央行相应的就要给它人民币,于是货币就这么放出来了。

同时,维护汇率稳定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央行在外汇市场频繁的吞吐,增加了市场操作成本;对资本项目严格的管制,延缓了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增加了改革的成本;随着资本的自由流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将更为复杂,央行管制定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回笼货币,央行2001年开始发明了银行票据,也承担了大量的利息支出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此外,现行的汇率政策使汇率风险不能分散于各微观经济主体,而主要由中央银行承担,不利于企业风险意识的树立和增强。而且,名义汇率随着美元被动升值和被动贬值,也增加了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与矛盾,恶化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

三、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扩大对外贸易活动,增强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帮助中国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目标增强经济基础。

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外汇和汇率体制的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增加人民币的对外可兑换性;第二是提高人民币汇率和体制的灵活性;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能帮助缓解外来冲击的不利影响,并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一个方便的工具,另外,也有利于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健全的外汇市场体系,促进对外贸易活动,提高经济宏观调控能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改革也伴随着风险,主要由市场预期的不稳定性、货币投机行为的蔓延、大量资金转向短期性货币市场导致。

从操作上看,高程度灵活的汇率体制和可兑换性的结合比固定汇率制和货币可兑换相结合容易,面对冲击时,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会调整来缓解冲击效应,而不需要依靠货币政策的实施。

综合以上原因,在政策上,我们可以考虑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可兑换性结合起来,让其相辅相成,让汇率体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篇:中国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内容提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从基本稳定到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

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双重汇率时期;

三、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 汇率制度 沿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客观考察与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及其目标,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汇率并轨为分界点,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统一平衡,国内价格长期保持稳定水平。与之相适应,当时人民币汇率是官方制定的固定汇率,只是作为编制计划和经济核算的标准,保持了稳定的方针,只在外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作相应调整,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联系并不密切。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但因建国之初全国通货膨胀形势严重,各地区物价水平不一致,因此各地人民币在中央统一政策和管理下,以天津口岸汇价为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公布各自外汇牌价。1950年7月8日,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全国财经统一制度的建立,人民币实行全国统一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1)从1949年到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并大幅度调低。当时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在“统制对外贸易”的原则下,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扶植出口,积累外汇资金,购买主要进口物资,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方针是“奖出限入,照顾侨汇”。奖出即奖励出口,保证75—80%的大宗出口物资私商获得5—15%的利润;限入即限制奢侈消费品进口,并照顾华侨汇款的实际购买力。由于国内物价猛涨而国外物价稳定甚至下跌,汇率大幅度波动,1949年3月人民币汇率为600旧人民币/美元,至1950年3月调至42 000旧人民币/美元,期间汇率调整达52次之多。

(2)从1950年到1952年,人民币汇率逐渐调高,起伏回升。1950年3月全国财政经济会议后,国内金融、物价日趋稳定,而国际市场物价上涨,为保障外汇资金安全,加速进口物资,汇率政策由“奖出限入”变为“进出口兼顾”。从1950年3月至l951年5月共调高15次,从42 000旧人民币/美元调至22 380旧人民币/美元,升幅46.7%。

总之,这一时期,国家用汇需求很大,但由于外国的经济封锁,外汇资源紧缺,进出口渠道不畅,侨汇汇率阻塞。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建立外汇集中管理制度,人民币汇率主要作用为调整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制定的主要依据是物价。

2.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l972年底(1953—1972):人民币汇率处于基本稳定阶段。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内金融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世界经济中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能发挥作用,维持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度。鉴于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1964年起还采取了对一部分进口商品加成的办法,即外贸为用货部门的进口商品作价,按进口成本加价103%,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不需要再用汇率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在这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上,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汇率已适当照顾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收入,也无调整必要。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有利于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价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只有在外国货币发生升值或贬值时,才作相应的调整。l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如图1)。

3.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1973—1978):人民币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

1968年我国在国际结算中试行人民币汇价结算,人民币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外商品的价格、外汇收支和外商的盈亏。同时,由于国际货币体系中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制岌岌可危,1971年8月,美国停止各国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3月,西方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汇率波动日益频繁。在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背景下,为了避免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推行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保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相对稳定,促进对外经贸的正常开展,我国采用钉住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选用与我国外贸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组成“货币篮子”,再根据“篮”中货币浮动情况及我国政策进行调整,货币篮子的种类及其权重多少由国家统一掌握,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加以变动,其中,美元、日元、英镑、西德马克、瑞士法郎等在货币篮子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由于选用货币和权重的变动,该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调整了61次之多。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1971年12月、l973年美元两次贬值,以后美元汇率又持续

下浮,在1972年人民币汇率偏离2.46人民币/美元后,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l979年达到1.49人民币/美元的水平,汇率高估现象不断趋向严重。这种“钉住汇率制”的汇率安排,操作简便易行,在很大程度上抵御或减少了国际汇率波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预测及减少汇兑风险。但该种方式却因篮子货币的币种选择和权数确定客观依据不足,而使汇率水平的合理制定失去可靠保证;同时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严重背离,汇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逐渐消失,蜕化为外贸会计核算的标准,贸易和非贸易价格与世界市场拉大,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间矛盾加剧,从而影响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

纵观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由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成为计划经济的调节工具。但高度的计划性决定了市场力量对汇率几乎不起到任何作用,汇率水平无法真正反映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为合理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并逐步使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我国改革开放后便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中的经济转轨时期1979年起,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其中下放外汇经营仅,实行分散经营,使得由于汇率高估所造成的出口亏损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由此拉开了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序幕。

1.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1981—1984)。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严重高估,长期以来的贸易与非贸易单一汇率制度已无法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扩大出口不利。表1为1975—1979年间我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与人民币官方汇率。如1979年我国出口1美元的商品,全国平均换汇成本为2.41元,而出口企业按银行牌价只能得到1.555 0元人民币,因此每出口1美元,企业要亏损0.855 5元,从而造成出口越多亏损越大,而经营进口反而赚钱的不合理现象。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外贸体制,包括打破外贸垄断经营、建立外贸企业自我运行机制、改革进出口和外汇管理体制、消除价格和汇率扭曲等。为促进出口,平衡外汇收支,我国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即对外贸易单位和出口生产企业把收入的外汇卖给国家,国家按一定比例拨给他们相应的外汇留成。而且,自1981年1月1日起,试行人民币对美元的贸易内部结算价,规定贸易内部结算价按照1978年全国平均换汇成本2.53人民币/美元加上10%的出口利润计算出来的,计算出来2.8人民币/美元。1981—1982年由于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变动不大,贸易内部结算价没有变动(如图2)。同时公布牌价,仍采用“钉住汇率制”的计价原则。这样人民币汇率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牌价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贸易内部结算价限于进出口贸易外汇的结算,而官方汇率主要适用于旅游、运输、保险等劳务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下的侨汇等外汇结算。

贸易内部结算价的采用,解决了外贸部门出口换汇成本过高以至于出口亏损的问题,加上当时国内物价较为平稳,而美元汇率因采取扩大财攻赤字、紧缩通货等政策处于升值状态,西方国家经济走向复苏,我国的贸易收支明显好转,外汇储备明显增加。1984年外汇储备年末累计余额170.42亿特别提款权,为历史上和20世纪80年代最高水平。但实行内部结算价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它影响了非贸易部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使外贸亏损增大,在对外经济中陷入被动,造成了外汇管理的混乱,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实行内部结算价注定成为一个过渡时期的应急措施。

2.取消内部结算价,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从1985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内部结算价,官方汇率应用于贸易结算和非贸易外汇兑换。为了消除汇率高估,使人民币汇率同物价的变化相适应,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1985年至1990年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我国多次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1985年1月1日至10月1日由2.80人民币/美元逐步调整到3.20人民币/美元,下调12.5%。l986年7月5日调至3.70人民币/美元,下调21.6%。1990年11月17日调至5.22人民币/美元,下调9.6%。这几年人民币汇率的下调主要是依据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上升的变化,汇率的下调滞后于国内物价的上涨。

为鼓励出口,在人民币汇率下调的同时,1985年国家又一次提高外汇留成比例,采取按出口商品收汇金额比例留成的办法。1985年12月我国改变由中国银行多年举办外汇调剂业务的模式,在深圳成立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调剂市场汇率日益成为补偿出口亏损、促进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贸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并对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91年外贸由补贴机制转向自负盈亏机制,取消财政补贴。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人民币汇率成为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人民币官方汇率虽然经过1981年到1990年汇率制度的改革,几次大幅度的下调,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这一时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汇率依然偏高。同时,鉴于前几次一次性大幅度下调人民币汇率对国民经济和物价影响较大,企业难以承受,因此从1991年4月9日起,官方汇率的调整改为小步缓慢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官方汇率,难以解决外贸核算问题。所以从1988年3月起各地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增加留成外汇比例,扩大外汇调剂量,放开调剂市场汇率,利用市场利率,解决出口亏损,鼓励进口,限制非必需品进口,实行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制”。官方汇率从l990年11月的5.22人民币/美元小步调整至1993年底的5.70人民币/美元,下调9.6%。调剂市场汇率按照市场供求状况浮动,波动较大。1988年至1993年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汇求大于供,市场汇率不断下跌,由5.70/美元贬值为l993年2月的8.20人民币/美元。为了限制汇率投机性上涨,一度实行限价,造成外汇流向场外交易。1993年5月取消限价,市场汇率骤升至11.20人民币/美元。1993年7月以后,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进行干预下,到1993年底市场汇率回落到8.72人民币/美元。

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计划汇率向市场汇率过渡的形式,双轨制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过,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存,造成了人民币两种对外价格和核算标准,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9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l994年初,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国务院推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综合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在外汇体制改革方面,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人民币官方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币/美元下浮至1994年1月1目的8.70人民币/美元。实行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形成是以市场供求状况为基础,改变了以行政决定或调节汇率的做法,发挥市场机制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并轨后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外汇的银行结售汇制,作为一项临时性措施,对经常性项目设立台帐制,取消国内企业的外汇调剂业务,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并以银行间外汇市场所形成的汇率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人民币汇率的基础。此后人民币汇率结束了长达16年的贬值过程,开始稳中趋升。12年来人民币汇率运行基本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制”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1996年7月起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1998年12月1日起,关闭外汇调剂中心,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全部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此外,对境内居民个人因私用汇大幅度提高供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超限额货超范围用汇,经外汇管理局审核其真实性后由外汇制定银行供汇。至此,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尚存的其他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基本消除。我国1996年12月1日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所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这是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

在资本帐户方面,我国虽然刚引入了QE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一些准入制度,但是总体而言管制仍十分严格,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还有相当差距。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宏观调控体系的健全,资本市场的成熟,利率、汇率作用的改善等条件,都有待逐步创造。

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在运行机制上,在对外贸易、外商投资以及对外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上都受到严峻考验。特别是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东亚各国家日本、韩国货币也不断下跌,而人民币汇率却在国内通货紧缩和外汇储备充足的前提下保持了货币稳定的态势,由银行间统一外汇市场形成,并接受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对亚洲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

第五篇:谷歌中国的历史回顾

谷歌中国的历史回顾与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10级01班201000620

导读:2000年9月12日,Google宣布在Google.com增加简体及繁体两种中文版本,开始为全球中文用户提供搜索服务。2006年1月26日,Google正式启用中国大陆版Google专用域名“Google.cn”。2010年1月13日,Google公司作出声明,称他们将考虑取消Google.cn的内容审查,引发中国互联网对“谷歌退出中国”的大讨论。本文将介绍短短几年内谷歌中国的开端与发展,踌躇与退出。

一、历史回顾

1、起步

2006年9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62.1%的中国用户最优先选择百度为其提供搜索服务;与此同时,谷歌的首选率仅为25.3%。由此可见,对谷歌而言,在其进入中国之初市场占有率大大低于百度的,而百度作为中国的搜索引擎“老大”,在与谷歌的竞争上一开始就处于优势地位。由此造成了谷歌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发展状态不佳的局面,因而说谷歌中国的发展开始是处于艰难发展的阶段的。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从谷歌自身来看,中文搜索质量不佳是主要因素。从中文搜索的历史来看,谷歌中文搜索虽然最早在2000年上线,但在进入中国之前,谷歌美国总部只有一个五六人的小团队负责中文搜索,服务器在美国,使用全球统一网址。而其他几个搜索引擎公司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很大的团队,它们更理解中国的国情和法律。在这样艰难的阶段,谷歌中国的策略是专心做好搜索业务。那时,每天都有很多有关提高搜索质量的会议在清华科技园大厦召开,谷歌内部的监测系统每天都在对各家搜索引擎作出比较,他们评估搜索相关度、网页索引大小、即时更新能力和对垃圾网站的识别性。直到2007年初,谷歌的“粉丝”终于认识到谷歌搜索的巨大进步,发出“谷歌中文搜索变好了”的声音,这种肯定很快便蔓延到整个互联网。而谷歌搜索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2008年的逐渐回升,正体现了网民最大程度的认可。

2、发展

经过2006年一年的修炼,从2007年以后,谷歌中国鼓励员工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于是员工开始利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20%时间”是一个来源于谷歌总部的“神奇的管理方式”。所谓“20%时间”,就是员工可用80%的时间来做已经设定的项目,而另外20%的时间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想法、灵感来创造产品。这是工程师们“百花齐放”的一年,谷歌中国陆续推出包括春运地图、灾区亲人搜索、物资地图、图书搜索、谷歌地图、热榜、导航、谷歌拼音、谷歌生活搜索、贺年短信搜索、论坛讨论搜索、中文版谷歌翻译、MP3音乐搜索等多款本地化产品。谷歌还通过入股、收购、结盟等方式来增加合作伙伴,同时不断进行本土化的工作,比如谷歌2007年新发布的24项产品和服务里面,谷歌拼音输入法、热榜、生活搜索、265网站导航服务均是针对中国用户推出的服务。另外,谷歌中国所有在中国推出的产品100%由本土团队决定,不需要美国批准,几乎像本土公司一样运营。

发展多元产品的另一边,谷歌仍在王牌的搜索引擎上不懈努力。当用户在搜索信息的时候,谷歌要“一次到位”地把所有相关内容都罗列出来,并且做出精准的排序。“整合搜索”这个概念的提出对搜索体验的提升不言而喻,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体验到在谷歌搜索信

息时,信息变得更多元化、更智能化和更个性化。据艾瑞中国的另一份调查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有21.2%的用户最常使用谷歌搜索引擎。该数据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5个百分点。反映了谷歌影响力的提升。

2008年百度依托对中小企业广告主数量拓展,以及面向大企业广告主的品牌专区广告,市场营收份额相比2007年提升3.1个百分点。而谷歌中国通过完善其代理机制,吸引了更多东部沿海企业广告主,同时发挥全球化优势,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营销提供协助,营收占比比2007年则大幅增长6个百分点,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16.1%增长到2008年的27.3%,2009年的31.0%。

3、退出

2010年,谷歌撤出中国市场的谣言四起,其发展又开始处于艰难的阶段。

2010年1月12日,Google公司声明称受到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并将与中国政府谈判,要求取消谷歌中国搜索引擎的内容审查,否则谷歌中国会退出中国市场。事件引起了关于网络自由、言论自由、以及“谷匿”事件背后真正原因的的争论,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3时零3分,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至此,暴炒了两个多月的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以域名跳转至香港而告终。

至此,谷歌在中国的旅程暂时告一段落。

二、观点概览

在谷歌退出中国的事件中,各方都有不同意见,以下是一些观点:

1、谷歌方面认为受到攻击将重新评估中国市场。

由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执笔的官方博文“新的中国策略”指出,谷歌业务系统遭受到来自中国有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知识产权被盗,谷歌在2006年进入中国,是为了让中国人能够在更加开放的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基于这种理念,谷歌可以容忍部分审查,但谷歌会密切注视中国新的法律对谷歌服务的限制情况,现在谷歌已经确认,谷歌已经到了重新考虑评估中国业务运营可行性的时候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互联网言论自由的限制已经完全突破了谷歌的底线,谷歌公司已经决定,不愿再审查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

2、谷歌遭到中国市场淘汰。

在2006年,百度以56.6%的市场占有率稳坐第一,而谷歌只能以32.8%屈居第二。但更让谷歌大受打击的是,谷歌的这32.8%的市场份额中的99%是由Google.com贡献的。根据中国CNNIC的在2009年9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仅有12.7%的中国网民将谷歌作为搜索网站的第一选择,比2008年大幅下降3.9%,而中国本土的百度被高达77.2%网民作为第一选择。

3、谷歌违背了中国的法律,其退出并非中国经济环境不佳,而是文化冲突造成的。《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也应是在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前提下的自由。因此为了遏制过于自由而导致的“不自由”,通过对信息传播途径设置的审查制度应运而生。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第二 大世界经济体,国外企业在中国接受互联网审查是肯定的,合法的,合理的。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互联网审查是基于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个人利益的维护,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放弃履行这样的职责。互联网是一个会将每一个使用者的信息在同一时间传递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特征决定了个人的言论、出版自由得到了极大地扩张,在这样的前提下,违背了国家利益(如反动的信息、宣扬恐怖主义等信息)、违背了

公共利益(如淫秽信息)就会得到极大地传播。因此基于以上理由,对于互联网进行审查显得尤为必要。在中国,有三分之一的网络使用者为青少年,如果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暴力,血腥,以及色情等内容,这是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的。随着微博,博客,微信等一系列互联网通信聊天平台的流行,转载成为了十分流行的行为。作为国家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督管理的机制,那将会导致各种虚假信息泛滥,以至于威胁到个人,公共和国家利益。当前,中国互联网上的管理有一些争议,但怎么改,每一个企业都要充分尊重中国现状,也要以中国社会的承受力为基本判断标准。中国政府的互联网审查制度对谷歌来说,是一个不能自我超越的门槛。

4、谷歌退出中国是自绝中国市场。

起先,谷歌抱怨的原因是服务器受到“攻击”,后来,竟演变成要让中国取消“网络审查”。从互联网安全的一个普遍问题,跳到了要要求中国改变法律。这一跳真是让中国人吃惊。谷歌究竟是在做商业,还是在搞政治?如果是商业,那就应当限定在商业范畴。有纠纷不要紧,可以通过商业的途径来解决,但要是想通过商业行为来影响中国政治大局和社会改革进程,那可就完全改变了事件的性质。谷歌要中国取消网络审查制度,其结果只能像美国“Mashable”网站的一篇文章所说:“如果有人幻想中国会改变政策,让人无限制地接触反动、淫秽图片等内容,那纯粹是无稽之谈。”许多中国民众都愿意使用谷歌的搜索业务。没有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可能会暂时影响到一些中国人的网络生活。所以,我们欢迎谷歌留下,但留下来的谷歌必须要做出调整,也要适应中国的法律。如果谷歌坚持要退出,没什么了不起。退出,是自绝于中国市场。

5、谷歌公司扮演一个政治公司,沦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谷歌最初成立的时候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到资助。而且谷歌目前与美国所有的情报机构都有联系,这已经是公开的事实。谷歌披着道德的外衣,其真实目的路人皆知,即利用网络颠覆或者控制中国。中国人没有理由将信息控制权交给谷歌,控制信息比子弹更有力量。

三、影响分析

1、谷歌退出中国事件是其在华业务的转折点

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个商业公司,不管其具备多么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力,在对抗政治意识强烈的国家管控体系(政治、法律和政策措施),永远不可能成为胜者。或者说,基于一个商业公司的文化诉求,来对抗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法律管制,是及其幼稚的想法。谷歌表达退出中国的意向,或许会给谷歌在华业务带来更多的阻力。中国处于特殊的国情,而在这种发展阶段,稳定和和谐是必要的。对于中国来说,驱逐一家市值达1870亿美元的公司不符合中国利益。而谷歌所引发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或许会给中国政府的网络管理带来一些未知变数和反面的影响。1月14日中国重申了政府监控互联网的立场,表明面对谷歌退出中国的威胁,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妥协的迹象。如果此事件没有进行更好的善后,或将成为谷歌在中国的最后的呐喊。

2、将推动中美政府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3、将导致中国在美企业遭受更严格审查。

在此之前,包括中国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在投资美国、争取美政府项目或销售被视为易于暴露安全漏洞的产品时,已经遇到种种障碍。曾任克林顿政府司法部副部长、现为威凯平和而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杰米•戈雷利克表示:“在涉及国家基础设施的领域(包括科技),美国此前就已对涉及中国的交易大力审查,而谷歌一事将加大美方的审查力度。” 对许多已打入美国的企业来说,谷歌退出事件显然造成了极其广泛的负面影响,它会恶化中国企业在美国所处的环境。

4、竞争对手将趁势反击,掠夺谷歌已有市场。

其一,百度股价会上涨,毕竟没了直接对手。我们看到谷歌在博客上宣布考虑退出中国

之后,百度虽然遭遇黑客攻击,但是股价仍上涨了7%。这也说明,股民和外界对谷歌离开中国所产生的冲击波之巨大的认同。

其二,腾讯搜搜、搜狐搜狗、网易有道可能会迎来机会。搜搜从使用谷歌搜索结果,到自己研发搜索,已经有一年之久,现在谷歌如果真的离开,那腾讯的搜索计划就没白忙活,因为有了市场空间。而一直安于一隅的搜狗估计也能有出头的机会,而有道也能抢得市场空间。

5、谷歌关闭在华业务对中国网民影响有限。

正如前面述及,中国网民上谷歌其实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中文站点Google.cn,另外一个就是谷歌的全球网站Google.com。而后者才是中国网民进入谷歌网站的主要途径。Google.cn本身对中国网民无关紧要。即使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其实也就是关闭 Google.cn,再多就是关闭在华研发。这对网民影响并不明显。更不是有些文章恐吓说:谷歌关闭中国网站会让中国网民孤立于互联网之外。当然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至少还有极少部分中国网民在用Google.cn网站。收到波及谷歌的Gmail服务业完全可能被中国政府切断,但Gmail的电邮服务的替代者多得数不胜数。总之,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只是退出在中国的经营,并不代表中国成为互联网的孤岛。

资料来源:《谷歌中国发展历程报告》,《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争议与思考》,果壳网,百度。

附:谷歌中国大事年表

2000年9月12日,Google宣布在Google.com增加简体及繁体两种中文版本,开始为全球中文用户提供搜索服务。

2004年9月10日,Google.com推出简体中文版Google新闻。

2005年,Google中国部门从位于北京建国门外的新华保险大厦搬至清华东门边上的科建大厦;在那里,Google租用了两层楼。另外,Google在北京财富中心还有一个办公点。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加盟Google,正式出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同日,Google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2006年1月,简体中文版Google新闻改名为“Google资讯”。

2006年1月26日,Google正式启用中国大陆版Google专用域名“Google.cn”,当时的大陆版Google网站与Google国际中文版相比,少了Google网上论坛和网页目录的搜索,同时也没有当时新推荐的学术搜索。

2006年2月,路透社报道,Google在中国没有ICP牌照、涉嫌非法经营。原因是当时的Google.cn是和“赶集网”一起使用同一张ICP证(京ICP证050124号)。Google回应指,Google通过与赶集网达成的合作协议,获得了运营Google.cn的(ICP)授权,故“借用”ICP证并不违法。而且,“借用”ICP证在其他外资网站中已有先例,例如雅虎中国和易趣等。同时,《华尔街日报》预测,“或者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Google.com国际中文网页的检索请求最终将全面被导向Google.cn网站„„”。Google中国方面的人士当时表示,出于对现实的考虑,这一预测有很大的可能性。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全球CEO埃里克·施密特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为“谷歌”。Google正式进入中国。

2006年6月24日,Google.cn和MSN.com.cn均被域名挟持到“买麦网”。

2006年9月4日,Google正式启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清华科技园里面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科建大厦,作为谷歌中国的总部。

2007年3月起,中国大陆用户在使用未修改cookies的简体中文版浏览器里输入

Google.com会被自动转向到Google.cn。若用户直接在Google.com搜索,会出现提示“目前无法访问,搜索结果来自、Windows Live Search和雅虎搜索引擎再次遭到域名挟持,本次是被挟持到百度。

2007年10月30日,谷歌中国正式宣布Google.cn正式启用简短域名:g.cn。而此域名原由上网导航网站265.com总裁蔡文胜所有。当时有传闻指谷歌中国将会收购265.com,而当中原因就是要得到此域名。

2007年11月1日,Google.cn被加入网页快照功能。但部分网页快照会显示“本网页可

能涉及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无法通过google.cn缓存访问,请返回google.cn。” 2008年4月24日,由纽约和上海的Google工程师共同合作开发的谷歌财经中国版正式发布。与此同时,Google也宣布推出了重新设计的Google财经主页。

2008年5月8日,谷歌中国与金山软件公司发布金山词霸的免费互联网版本《谷歌金山词霸合作版》。

2008年5月23日,谷歌宣布已透过关联公司“Google爱尔兰”购入了265.com的域名,但双方都没有透露交易的具体金额。对于有消息指谷歌开价2000万美元用于收购265的传闻,均遭到双方否认。

2008年8月5日,谷歌中国与巨鲸音乐网联合宣布,在Google.cn推出谷歌音乐产品,所有可供免费下载的歌曲均得到正版音乐授权。但有消息称,谷歌音乐并未获得滚石唱片的授权就擅自大量提供该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的音乐文件。亦有人发现,其实谷歌音乐提供的音乐文件内嵌了版权信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免费音乐,下载使用这些文件仍然有版权纠纷的隐忧。

2008年8月19日,谷歌推出中国版公交搜索。

2008年11月10日,谷歌中国在Google.cn推出中国版iGoogle。中国版iGoogle是以Cookies技术记录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且并不能像国际简体中文版iGoogle那样支持用户帐户登录,故用户在更换电脑后需要重新设置页面。

2009年1月,北京市海淀法院审结了“北京谷歌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法院判令“北京谷歌”停止使用企业名称、变更企业名称,并赔偿“谷歌中国”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支出共计人民币10万元。

2009年6月18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文《强烈谴责谷歌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称“对‘谷歌中国’网站进行强烈谴责,要求其对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进行彻底清理,并建议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罚,希望广大网民继续予以监督。” 该消息同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出。同日下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召见“谷歌中国”网站(Google.cn)负责人,对“谷歌中国”网站大量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进行执法谈话,宣布对“谷歌中国”网站的处罚措施,暂停该网站境外网页搜索业务和联想词搜索业务,并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彻底清理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25日下午7时左右访问正常。

2009年9月4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正式宣布离职。杨文洛和刘允接手谷歌大中华区工作,分别负责工程研发和商务运营。

2009年12月,央视指责在国际版Google.com上搜索色情信息很容易。但按照遵守服务器所在地法律原则,Google.com遵守的是美国加州的法律。

2010年1月13日,Google公司作出声明,称他们将考虑取消google.cn的内容审查,引发中国互联网对“谷歌退出中国”的大讨论。谷歌中国总部员工的内部消息基本证实Google即将退出中国。

下载中国业余合唱团历史的回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业余合唱团历史的回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回顾-中国房地产30年大跃进

    历史回顾:中国房地产30年大跃进 2010年,中国的房价疯了。 这一年,北京望京地区“地王”边上的一套64平方米的住房,一个星期里总价涨了34万元。 房价令人们变得极度懊悔。有时......

    广播体操历史回顾

    广播体操历史回顾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

    中国聋人事业五十年辉煌历史回顾

    中国聋人事业五十年辉煌历史回顾 在旧中国,大多数聋人读书无门,就业无路,受人歧视,生活凄惨。二十世纪40年代前后,民间曾自发组织过“中华聋哑协会”。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不久夭......

    办好业余合唱团的一些体会_赵登安

    办好业余合唱团的一些体会 赵登安 业余合唱团金融爱乐合唱团10周年《金色的光》中外经典作品音乐会很成功,得到了专家及大多观众的好评。总结这10年的学习、排练的过程,我感到......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展望 摘要:从1978年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起,我们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前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经济政治实力,文化素质水......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专题辅导材料 一、 建党纪念日的由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

    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

    党章的历史回顾

    党章的历史回顾 党章在党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党章的性质、内容及其产生程序所决定的。首先,从性质来说,党章是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普遍行为规范。它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