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思考
关于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思考
领导班子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班子成员都是班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成班子整体的系统要素。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并不是领导成员个体能量的机械相加,是班子这个有机体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协调运转发挥出来的整体效能,发挥出来的能量是任何一个单独要素的简单组合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班子效能发挥如何,关键在于构成班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科学合理、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协调运转。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对于提升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领导班子结构配备存在的误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有力推进了各项事业深入发展。但领导班子结构配备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重外在结构轻内在素质的片面认识。许多地方都很重视班子成员结构问题,但在操作上往往只重视班子成员的民族、性别、年龄等外在结构,对班子成员内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气质类型等方面研究不够,分析不够,重视不够,忽视了领导班子内部不同职位角色所需要的领导者性格、个性、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相宜性、匹配性,因而造成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志趣不投、情操相悖、风格迥异等方面的摩擦,抓不住班子结构配备的实质问题,导致了班子内部不团结、不协调。
(二)选人用人上存在重结构轻素质能力的极端做法。一些地方就班子结构而抓好班子结构,片面强调班子结构,在换届时对班子结构提出强制指标,作出硬性规定,结构配置过于刚性,诸如班子成员必须要有一名女干部或者一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等规定,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对干部能力素质的需要,过于强调领导班子在性别、年龄、党派等构成上的要求,与遵循班子建设改善结构、增强功能的内在规律存在距离,把一批优秀人才排除在人选之外。同时,为了满足班子结构配备要求,不得不降格以求,把素质一般但符合结构要求的人选拔上来,让德才不佳的人选进入领导班子,降低了班子整体素质,打击了一批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三)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干部来源过于单一。按现行的选拔机制,党政领导干部人选绝大多数只能产生于党政干部系统自身,用人视野比较狭窄,没有真正打破人才界限和身份限制,不利于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不畅,领导干部不能正常退出,致使部分职位被挤占,可供调控的职位较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受到极大限制。实践中存在重选拔任用轻培养管理的问题,各地在在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上都很重视,但平时的干部培养管理做得不够,有针对性地培养急需人才方面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导致选拔任用时没有适合人选,不得不降格以求的现象。部分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结构
单
一、气质类型搭配不合理、运转不协调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基本内容
优化班子结构,核心在于优化班子内在结构。领导班子的内在结构包括年龄结构、阅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等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就是要对不同素质的领导成员进行合理配置。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梯次的年龄结构。领导班子的梯次年龄结构,是指由老、中、青干部合理组合,形成不同区段的年龄结构。一般讲,年轻人精力旺盛、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最少保守思想,但缺乏经验,考虑、处理问题欠稳妥;中年人知识、经验日臻丰富,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是人的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它是领导班子的中坚力量,但负担较重;老年人经验丰富、深谋远虑,处事稳重,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方向,但体力减弱,容易主观、武断。如果领导班子由同一年龄区段的干部组成,呈现为平面的年龄结构,那就可能出现同步老化、精力不济等现象,或者经验太少,处事困难。而三者的有机结合,既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最佳效能,又使班子的整体效能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实现领导班子梯形年龄结构,有利于进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交替,新干部在领导实践中成长,改善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又可以保证领导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良好的智能结构。所谓的智能,主要是指在工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等等。领导班子较好的智能结构,是指具有不同类型智能的领导成员间的构成状况和协调组合。领导班子成员应有与工作职务相适应的较高智能。知识是重要的,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在组建领导班子时,既要充分考虑领导成员间智能水平的合理搭配、更要充分考虑领导成员间智能类型的合理搭配。由同一智能类型的领导成员构成的班子,它的整体智能仍然是单一的,不是好的智能结构。只有不同智能类型的领导成员合理地组合起来,才能构成智能结构较强的领导班子,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在一个领导班子里,既要有富于远见卓识,善于分析综合,有决断魄力的主要领导者,又要有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的智囊人物;既要有善于做宣传鼓动能力政治家,又要有善于做组织管理工作的;又要有充沛活动能力的实干家等等。这样把不同智能类型的领导成员按比例有机地配合起来,就可能组成一个多功能和高效能的领导集体。
(三)互补的专业结构。领导班子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指将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领导成员,进行合理组合,达到互相补充,使整个领导班子成为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群体。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化,要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班子,实行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专业知识的领导成员的合理搭配。具有不同的业务知识、技能和专业经验 的领导成员按其所担负的职责,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构成。在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内部,既要有懂经济的领导成员,又要有懂政治的领导成员,既要有善于谋发展的领导成员,又要有善于保稳定的领导成员,既要有善于综合协调的领导成员,还要有精通相关业务的领导成员。在调整配备领导班子中,应搭配各类不同专业特长的干部,特别是要注重培养选拔复合型干部,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形成配套。
(四)完善的气质结构。气质是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俗语所说的性格、脾气秉性。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实践的影响,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一般分为坚强型和软弱型;理智型和情绪型;外向型和内向型;顺从型和独立型四种。个体间的气质不同,使每个人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领导班子协调的气质结构,是反映具有不同类型气质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协调组合。完善的气质结构,有助于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而气质不协调,往往导致一班人不团结,使群体力量内耗,整体战斗力削弱。领导班子成员具有不同气质类型,又能协调一致,合作共事,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这样的领导班子才是多功能和高效能的。
(五)丰富的阅历结构。阅历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理解方式。阅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经验,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处事风格、处事能力等有重要影响。重视优化领导班子的阅历结构,是实践第一观点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一般来说,经过多岗位历练特别是基层
磨练,眼界和思路会更开阔,观察和分析问题会更全面,推进工作和解决矛盾的经验也会更丰富。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既需要知识又需要经验,从基层的实际情况看更缺的是经验。一个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既要有在过上级机关工作、熟悉政策法规、领导经验丰富、理论功能深厚的成员,也要有来自基层一线、熟悉群众工作、掌握基层实情、具有实干精神、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成员,还要有从事过不同行业工作,熟悉不同行业业务工作的成员,最大程度地实现阅历互补。重视优化领导班子经验结构,既可弥补班子成员实践历练不够的缺陷,又可形成机关干部到基层去积累实际经验的导向,对干部队伍建设都大有益处。
三、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对策措施
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是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完入手,善体制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加强领导人才的开发培养。育人是用人的前提。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必要条件。要建立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的才人培养机制,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校等教育培训基地,办好各类主体班次,着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考核、教学评价等
制度,建立干部晋升资格考试制度,把干部的学习效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调动干部自觉学习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树立领导干部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开发培养后备领导人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健全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遴选干部制度,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制度,制定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加大领导干部岗位轮换、挂职锻炼力度,有计划地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上级机关任职,安排上级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任职,安排年轻干部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工作,加大各行业、各系统干部的交流任职力度,让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切实拓宽领导干部来源渠道。在干部的来源上,要坚持多方位、多领域选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人才壁垒,积极探索从企事业单位中选拔领导干部渠道,注意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中,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党政领导职务。构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库,采取推荐、交流、挂职、试用、公开选拔等方式将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进行互通互动,实现领导干部资源共享,使每个领导职位都具有较宽的选择面。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范围,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把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吸纳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广聚人才。领导班子调整,要优先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本地、本部门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通过交流解决,对特别优秀、有发
展潜力的,要大胆破格提拔重用。
(三)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完善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表决等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要树立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导向,加快完善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更多熟悉基层情况、善于做群众工作、经过多岗位锻炼、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降职制、交流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的常态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畅通出口,形成干部的有序上下和合理进出,实现领导班子结构的不断优化。
(四)科学合理地设定班子结构。要增强班子结构指标的科学性,班子结构的设置要更加注重内容结构,尽量减少或取消外在结构,在年龄结构、民族结构、党派结构、性别结构等外面结构方面取消刚性指标,注重研究领导班子目标结构、智能结构、职能结构、性格气质结构、经历阅历结构、潜能结构等内在要素,准确把握每个结构类型的内涵及要求,尽可能考虑各个要素平衡。配备领导班子时,必须考虑领导成员个体特征与班子结构的有机结合,按需选优,择优组合,实现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五)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选准用好干部,使领导班子形成优化的结构,为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但是,要使领导班子在单位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还必须在深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工夫。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素质、党性修养、民主作风、勤政廉政等诸多内容。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干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划,维护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整体效能。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增强敢闯敢试的勇气、昂扬向上的锐气、追求卓越的志气。
第二篇: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的素质影响党的形象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我国党员数量已经达到8260万,其中农村党员2483万,农村党员数量庞大,但是普遍存在着“老、旧、弱”等现象,所以,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不断的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党员人数分布不合理。现在党员是多了,但又不是各行各业各领域普遍都多,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农村而是相对很少,以大庄镇为例,目前共有人口6.8万人,其中共有党员1644名,仅占人口的2.4%。党员队伍还有一个结构的问题,现阶段党员不但人数规模过大,而且结构还不合理,是个倒金字塔型的,越到高层,党员数量越多;越到基层一线,党员越少。尤其是在一些“非公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两新组织”,党员力量却十分薄弱。但是在党政部门和机关,党员又遍地都是,极个别部门甚至达到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党员,已经没有“先锋队”和“大部队”之分了,没有党员和群众之分了,失去了党员作为先锋模范的意义,而在农村一线,由于党员占比例较少,难以带动群众,引起规模效应。
二是党员人员结构老化。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年轻党员、能人党员严重缺乏,党组织建设相对弱化,部分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党组织功能发挥较弱,以大庄镇为例,目前共有党员1644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党员298名,仅占党员总数的18.1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83名,占党员总数的23.30%,其中还包括常年在外工作的大学生党员,党员结构老化明显,学历水平偏低,而农村老党员普遍存在接受新事物过程慢,创新能力不足等缺点,严重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而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这就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党员较为分散,导致党员的教育管理较为松散,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很多仅仅注重空洞的理论教育,不符合农村实际。二是对年老党员、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大学生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进退机制,一是有的农村支部书记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路子”搞关门主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积极分子想入党被拒之门外。二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三是“出口”关没有“疏通”,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好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对一些明显违法违纪的党员不及时处理,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如何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为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拓展党员发展渠道、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的有效手段就是将优秀青年纳入到组织视野,进行重点联系、引导和培养,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以生产第一线骨干为对象,把视线瞄准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专业户、个体经营者以及各类企业中的生产骨干和乡土人才身上,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既不盲目追求数量也不忽视新党员质量。在各行各业中为党吸收人才,补充血液。
二是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提升基层党员的文化素质。各基层党组织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以电教学习和专家讲座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用技术教育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对年终培训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的奖惩挂钩,通过科学的培训,使他们既“挣票子”(挣钱致富),又“富脑子”(思想进步),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三是建立科学的进退机制,给变质的党员、不合格党员、不发挥作用党员形成一种压力。毛泽东曾说过:“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2013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专题
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党员管理,建立规模适度的党员队伍,并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这是具有远见的战略举措。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要有一套科学的设计,特别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不把这些人推向党的对立面,而是积极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再次入党。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山东寿光市综合运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登记等手段,建立起以“
半年一分析、一年一评议、两年一登记”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体系;湖南隆回县在建立不合格农村党员“出口”机制过程中,科学区分情形,建立起一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的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科学评价体系等,完善党员退出机制具有双重目的,既是教育和警示退党党员,更是教育和警示在党党员。
第三篇: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12年至2015年现金运行进行梳理,剖析了影响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因素,围绕由市场供需决定流通中券别结构,更好发挥人民银行调控券别结构的作用,提出了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发行基金;券别结构;人民币流通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6)-0093-04
在实现现金供应总量满足的前提下,优化流通中现金券别结构对促进支付流通、维护人民币信誉、提升人民币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陕西为例,通过对2012至2015年现金运行进行梳理、分析,进而提出优化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建议。
一、总体情况
受非现金支付普及不够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12至2015年陕西省发行基金投放、回笼逐渐出现下滑态势。发行基金投放拐点出现在2013年,其后两年虽然持续下滑但降幅趋缓,三年来发行基金投放总量年均下降2.11%。这期间,回笼总量年均下降1.34%,其中,完整券回笼年均下降4.22%,残损券回笼年均增长3.58%。虽然回笼总量也在下降,但由于年均投放总量下降幅度大于回笼总量,致使净回笼逐年增加,净回笼年均增长28.43%。经济新常态不仅影响了现金总量,也对券别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从2012至2015年陕西发行基金投放看,大面额(100元、50元)投放占比分别为96.07%、95.89%、96.43%,中面额(20元、10元、5元)投放占比分别为3.50%、3.64%、3.15%,小面额(1元及辅币)投放占比分别为0.43%、0.47%、0.42%,三年加权平均,大、中、小券别占比分别为96.13%、3.43%、0.44%。
(一)大面额券别占比稳中有升,结构发生变化。陕西省发行基金投放依然延续以往的券别结构,大面额投放量年均占比96,13%,继续呈现绝对主导的特征。2015年与2012年相比,尽管大面额投放量下降5.14%,但占比却不降反升,由2012年的95.30%上升为2015年的96.43%,三年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大面额占比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对大额支付功能的需求较为稳定。大面额券别构成中,又以100元券为主,其年均投放占大面额投放总量的90.69%,但10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其占比由2012年95.55%下降为2015年的90.68%。反之,5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逐年上升,从金额看,5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4.45%上升为2015年的9.32%;从投放张数来看,50元券与100元券之比由2012年的1:10.74上升为1:4.87。这表明50元券由于兼有大额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所以在市场总体需求下滑时,其功能优势有所凸显。
(二)中面额券别占比下降,支付功能弱化。传统上,中面额券别兼具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支付功能弱化,致使所占份额减小。数据显示,中面额人民币投放平均占全部投放量的比重为3.43%,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4.24%降为2015年的3.15%。三年来中面额人民币投放年均下降11.37%,其中,20元券、10元券、5元券分别年均下降4.91%、12.38%、19.45%。与此同时,中面额残损券回笼年均下降1.38%,其中,20元券、10元券、5元券分别下降0.89%、1.06%、3.24%。
(三)小面额券别占比稳定,硬币回笼正在路上。近三年来,陕西持续加大对小面额的投放力度,使小面额券别占比围绕在0.44%小幅波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城市交通助力硬1元增长。在占小面额投放量66%的1元券投放中,纸1元投放年均下降5.46%,硬1元投放年均增长68.31%,致使硬1元与纸1元投放之比由2012年的1:102上升为2015年1:18。其主要是由于,陕西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加快了西安地铁的快速发展,因此市场对硬币尤其是硬1元的需求逐步攀升。其次,单一投放促进硬5角投放增长。为实现2016年硬5角的单一投放,2015年,陕西省内各地逐步加大了5角硬币的市场占有量。硬5角与纸5角投放之比由2012年的1:424.81上升为2015年的1:62.85。统计数据和市场调查均显示,券别大小与回笼多少呈密切正相关,其中硬币表现尤为凸显。在流通中硬币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硬币循环不畅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反,纸1元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中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的主力角色。
二、原因分析
影响陕西现金券别结构变化的原因较多,既有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行为驱动,以及人们持现偏好等,所有这些都直接间接的影响了流通中人民币的券别结构。
(一)大面额券别占比上升的因素分析。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特别是收入增长是影响现金发行以及大面额券别投放的最主要因素。“十二五”时期,陕西gdp年均增长1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城乡人均收入增长不仅跑赢了cpi,更跑赢了gdp。经济增长持续在高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高速增长,必然对现钞货币特别是大面额券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二是消费能力提升。近年来,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陕西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加大对现金的需求,而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则直接导致对大面额券别的需求增加。如法定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前,货币投放量大幅增加,而节假日期间及收假之后,货币回笼量又大幅增加,就是大量现金尤其是大面额券别消费后的集中体现。而50元券占比上升,是因为50元券兼有大额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所以在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的找零功能弱化时,部分替代了中面额券别的找零功能,所以市场需求旺盛,占比有所增加。三是支付创新滞后。尽管近年来非现金支付发展较快,但在除西安之外的地市,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现代支付手段远未普及,加之不断爆出的电子支付欺诈案件,增加了人们使用电子支付的恐慌心理,特别是在县域,支付手段还非常落后,使得个体、私营企业不得不大量使用现金特别是大面额现金。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现代支付手段创新的相对滞后,无疑加剧了肩负主要支付功能的大面额券别的使用量。目前,各商业银行对atm机加钞基本以100元为主、50元为辅进行券别结构安排,50元以下的中小面额现金基本不具备自助设备存取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面额券别占比居高不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人们用币偏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现金结算方式费用低及避税、规避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在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存在大量的用大面额现金支付交易的现象。同时,人们普遍具有明显的“喜新厌旧”、“喜大厌小”的习惯偏好,喜欢持有和使用大面额新钞,不喜欢小面额旧钞,这在春节前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致使春节前大面额原封新券集中投放,节后又会在短期内密集回笼。此外,一些偏远地区,大面额券别还常被作为主要的贮藏手段使用。
(二)中面额券别占比下降的因素分析。一是购买能力下降。一般来讲,中面额券别兼具支付和找零的功能,在人民币券别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的支付功能明显弱化,这是导致其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陕西物价水平始终控制在2%左右的温和增长,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食品类价格却大幅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食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往人们到超市采购用中面额券别就能够满足支付,但现在购买一定的食品、蔬菜就必须支付更多的现金,在加剧流通中现金券别结构趋大现象的同时,减少了对中面额券别的使用。
二是银行服务缺位。在现行现金流通体制下,是由人民银行通过金融机构将现金投放至社会公众,流通后再经金融机构回笼至人民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处在现金投放与回笼的一线和枢纽环节。但人民银行不断加大的中面额券别投放,往往由于一些商业银行从节约成本的自身利益出发,冷落了对中面额票币的领用与交存,导致中面额券别难以进入流通领域,投放出去的货币常常在短期内回笼。有些商业银行柜员在现金兑换方面,更希望使用流转快、占库少的大面额现金进行收付,规避个人及单位考核影响,而对收付耗时、费力且易发生差错的中面额券别,则较少甚至不愿提供相应服务。商业银行现金自助设备“投大舍小”,加钞基本以100元为主、50元为辅进行券别结构安排,使得中面额现金基本不具备自助设备存取功能,这种功能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制约了小面额券别的投放,加剧了市场中券别结构的失衡。更有甚者,一些商业银行为减少现金库存积压,通过银行间同业存取款账户,使中小面额票币徘徊在市场外、循环在银行间。
三是市场供需错位。从人民银行来讲,由于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不能得到商业银行对中面额券别需求的及时准确反馈,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面额券别投放计划,进而满足市场对中面额券别的投放需要。从商业银行来讲,无论是机构布点还是实际投放,一般都能满足行政单位、重要优质客户对中面额券别的需要,但这些行政单位、重要优质客户往往并不需要很多中面额券别,而对急需中面额券别的县域及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却往往得不到满足。
(三)小面额硬币循环不畅的因素分析。一是社会环境限制。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和货币流通的普遍规律,但硬币的大规模使用需要配套的社会服务设施、完备的商业银行整点机具等社会流通环境。国内外经验表明,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程度与经济发达水平和环境友好程度高度正相关,在不具备相应社会流通环境,加之有替代作用的等值纸币流通的影响,硬币化受阻有其必然性。
二是携带确实不便。对商业银行来讲,硬币搬运麻烦、缴领成本高,投放和回笼没有积极性;对使用者来讲,硬币不便携带、难以保管,在没有收藏爱好和特别需要时,人们一般排斥和使用硬币。
三是传统习惯使然。“喜纸不喜硬”既是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的习惯偏好,且这种观念、偏好根深蒂固。在养成使用硬币的习惯之前,硬币或作收藏用,或“束之高阁”,结果导致硬币“有投无回”。
四、对策建议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在货币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流通中现金的券别结构一般呈现大面额和小面额所占比例较小、中面额货币所占比例较大的“橄榄型”特征。距离这一特征,陕西完善券别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应该让市场供需决定流通中券别结构,更好的发挥人民银行调控券别结构的作用,尽快形成以大面额货币为主体、中面额货币为辅助、小面额货币为补充的立体票面结构。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心组织,探索建立科学的投回模式。首先,人民银行应及时、准确把握地方经济运行状况,顺应经济新常态,将各券别功能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相联系,针对陕北发展高效、特色化能源化工产业,陕南发展绿色经济与大规模移民搬迁,以及关中建立国家创新示范区、“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阶段性现金投放、回笼计划,准确制定销毁计划。其次,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通监测的范围,不仅考虑商业银行、大型企事业单位,还应包括现金需求满足度差的居民个人及小微企业,掌握其对现金需求的周期规律与结构分布,通过人民币券别结构的科学配置与管理,满足市场主体对不同券别的需要。第三,组织商业银行搭建小面额票币调剂平台,畅通投回渠道,引导小面额供需双方进行有效对接,在减少中间环节的基础上盘活中小面额资金,减少现金沉淀。
(二)完善机制,夯实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完善机制、强化监督与考核,督促商业银行切实履行“首兑责任制”,主动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畅通银行零钞兑换和残损币上缴渠道,增强商业银行服务社会的职能。首先,商业要加大残币币兑换、回收力度,不断提高市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加大对小面额人民币的投放力度,解决市场小面额短缺的问题。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信息反馈与定点监测机制,准确掌握市场对各券别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及时向人民银行反馈。第三,拓宽渠道,尽快增设小面额自助设备,增加中小面额人民币投放渠道,提高现金收付的质量与效率。
(三)多管齐下,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互联网+”带动战略的实施,拓展了西部信息服务新业务,推动了信息消费持续增长,也为推广非现金支付带来了重大契机。因此,我省应借助此契机加大结算手段的创新,带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推广与宣传,提升银行卡、银行票据,特别是新兴的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手段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信息较落后的偏远地区,改变其对现金的较大偏好,减少市场中现金尤其是大面额现金的使用量,在降低钞票印制、流通、回流、销毁成本的同时,提高货币化程度,显著改变当前大面额券别占绝对主导的现金券别结构。在推进辅币硬币化的基础上,将现金供应的侧重点放在中小面额上,注重提升中间面额现钞承上启下的作用,逐渐形成较为科学的“橄榄型”现金券别供应结构,减少乃至消除旺季大量现金投放带来的大面额新钞“一次性消费”。
参考文献
[1]陈宝山.现钞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唐双宁,陈宝山等.人民币现金总量与结果需求预测[j].中国钱币,2000,(1):3-9。
[3]闫向阳,王志勇,经济新常态下做好货币发行工作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5,(3):35-38。
[4]陶寒晗.优化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建议[j].上海金融,2013,(4):101-103。
[5]左运光.人民币券别的合理化配置与结构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13,(4):79-81。
第四篇: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优化领导班子队伍结构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中共肃北县委组织部
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是提高班子执政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肃北县委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新时期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的需要,从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有力措施,合理配备领导班子,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为肃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领导班子结构状况
肃北县地处河西走廊西段,是甘肃省唯一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防县。全县辖3个乡镇26个村,总人口11503人,其中蒙古族4447人,占38.6%;汉族6778人,占58.9%;回、藏、满、裕固等其他民族278人,占2.5%。截止目前,全县有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89人,其中县级领导干部有23人,科级领导干部266人,其结构特点如下:
年龄结构:35岁以下干部30人,占10.4%;36岁至40岁干部61人,占21.1%;41岁至45岁干部90人,占31.4%,46岁至50岁干部66人,占25.95%;51岁及以上干部33人,占11.4%。36岁至45岁干部占52.2%,中青年干部逐渐成为全县党政领导班子的主体,基本实现了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
文化结构:大学及以上学历156人,占53.9%;大专104人,占37.2%;中专及以下26人,占8.9%。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到89.9%,领导干部的学历有明显提高
三方面干部结构:少数民族干部141人,占48.7%,女干部67人,占23.2%,党外干部23人,占7.9%。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所占有一定提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优化思想政治,领导班子素质进一步提高 政治思想素质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属于首要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五好班子”为抓手,突出思想政治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
一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结合肃北实际,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以及提高应急能力、处臵突发事件等设臵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乡村干部、后备干部、科级干部等集中培训主体班,扎实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系列专题,在人事、财政、卫生、教育、司法、农广校等部门、单位安排专业资格、专业技能、行政能力、疫病防治等培训班,培训各类干部、专业技术人员1815人,培训率达到100%。
二是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结合“五好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领导班子民主议事和管理决策制度,大力开展“弘扬铁人精神,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全县县级干部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企业、走进牧区,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促进了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和领导班子的团结。在全县科级干部中深入开展“我为肃北建设献计策”活动,切实把全县党员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到谋划发展、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三是强化干部的实践锻炼。坚持把关键岗位作为领导干部增强党性、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创造业绩的实践基地,每年选派素质好、有潜力的领导干部进行培养锻炼,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培养立体、复合型领导干部为目标,采取“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干部培养模式,派出22名乡镇及部门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优化干部配臵,领导班子功能进一步增强
县委在选配领导班子时,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的需要、班子结构要求和年轻干部、“三方面干部”个人成长要求,以少数民族干部为主体的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形成。
一是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严格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制定了《肃北县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培养规划》,把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列入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明确提出年轻干部队伍总量稳步增长,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任务,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提供机制保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及时把具备一定领导素质的年轻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在科级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科级干部 占到11.3%,文化程度均在本科以上,年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保证了年轻干部选拔使用的需要。
二是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了《肃北县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划》,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规划,使民族干部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确保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健康发展,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统战、民族宗教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民族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走出去看”和“订单式”等培训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民族干部。几年来,共培训民族干部1479人次,选派145名民族干部参加省内外和市直机关培训,选送6名民族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锻炼。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扩大就业的实际,举办蒙古族传统奶食品加工、特种设备安全等培训班9期,共培训人员404人。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充分考虑民族干部比例,全委会民主推荐干部、研究干部、调配干部和使用干部中,蒙古族干部、汉族干部等其他民族干部各占一半,使一批德才兼备的民族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经过合理配备,主要党政部门正科级领导干部中,民族干部占53.8%。2010年以来,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中,民族干部占了48.1%。
三是重视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大胆使用的思路,研究制定了肃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意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等意见和办法,加强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采取确定比例、空出位子、公开考选等方法,将德才素质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潜力较大的女干部、党外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目前全县科级以上妇女干部占科级干部总数的24.1%,比2009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9%,比2009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全县妇女后备干部占后备干部总数的37.3%,党外后备干部占后备干部总数的15.6%。
(三)优化选人用人制度,干部选拔民主程度进一步提高。县委以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为目的,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肃北县《县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投票表决制》、《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初始提名推荐科级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培养选拔和管理党外后备干部工作制度》等11项制度和文件,落实干部推荐署名制、干部考察责任制、干部任免票决制、试用期制、任前谈话制等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方法和操作规程。
一是强化竞争择优机制。我们着眼班子长远建设,把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来抓,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坚持公正公平,严格规范操作。2010年放宽身份限制,在全县公开选拔了6名年轻副科级领导干部,今年在公安系统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有22名年轻干部竞聘为科级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工作,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干部作风转变,极大激发了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完善考察机制。完善了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察办法,围绕德、能、勤、绩、廉和推荐使用建议等方面,确定各 项具体评价要素,并进行量化打分,增强考察标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改进考察方法,通过任前考察、换届考察、试用期满考察,实现组织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能力,进行动态管理。坚持依据考察结果对干部实施升降奖惩,坚决避免考察结果与选拔任用相脱节,增强考察制度的整体效应。
三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干部交流工作的整体规划,全面落实培养锻炼性交流、回避性交流、任职期满交流的各项措施,以党政正职、优秀年轻干部、新提任干部和关键岗位为重点,加大基层与机关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干部交流的力度。2010年以来,调整交流干部128人,乡镇与部门之间调整交流19人,充分考虑了党政主要领导的性格相融性,进一步加强了乡镇领导班子力量,优化了班子结构。
三、当前领导班子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一)领导干部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从统计数字看,我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并不低,但由于教育、文化基础较周边县市薄弱,相当部分领导干部特别是民族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与现实需要还有差距。
(二)领导干部的配备比例需进一步提高。我县各级领导班子中民族干部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但总量与省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培训还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领导干部分管工作多,工作任务比较重,有重工轻学的现象,学习成效不大,干部参加培训的预期目的没有达到。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全面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民族地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少数领导班子和成员作风不够扎实,工作精神不够振奋,主动工作意识不强,深入调查研究不多,掌握情况不具体。有的部门和乡镇放松对下属单位和基层班子的教育管理,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不利。
四、对策和措施
今年,县乡党委将集中进行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这次换届将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目标,这从体制上为优化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深化对领导班子结构优化问题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建设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真正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突出理论武装,为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提供思想支持。民族地区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抓学习。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臵,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头脑,要着力解决放松学习、忙而忘学、以干代学的问题,结合我县的发展实际和工作重点,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理论、项目建设、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突出能力建设,为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提供素质支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着力提高四种能 力。一是抓经济工作的能力。我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及欠发达地区,依靠项目带动、依靠投资拉动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把我县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项目开发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财源项目,用项目支撑发展。二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遇到急难险重工作,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妥善处臵。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努力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四是提高维护团结的能力。民族团结是国运所系、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各级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三)突出教育培训,为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提供智力支持。按照中央《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的要求,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业务知识层次和能力素质。一是要抓好政治理论培训。要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指导,特别是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国际、国内的形势政策的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要抓好专业知识培训。从适应岗位职责的需要出发,分别开展科技、经济、法律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层次和能力素质,从而在动态的继续教育中不断完善 和优化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班子群体素质的协调、性格相容、智能互补,专业、年龄互补的格局。
(四)突出队伍建设,为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提供人才支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来源,把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艰苦环境去担当重任,帮助其提高全面工作能力。要科学制定规划,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近期和中远期需要,建立动态的、多层次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始终保证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的后备人才队伍。要通过严格筛选、跟踪培养、加强考核,及时把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放到领导岗位或重要岗位上使用。研究制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解决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长效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五)突出作风建设,为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提供环境支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各级部门领导干部是具体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部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成效。各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群众观念,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树立“团结谋事、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和支持,为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学校领导班子结构优化调整征求意见会议讲话
学校领导班子结构优化调整征求意见会议讲话
各位老师: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学校更加适合未来教育发展的导向,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班子运行效率,经长期酝酿和慎重考虑,又经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并报理事会同意,现决定对学校领导班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向大家征求意见。
参加我们今天会议的,有党支部书记xxx同志、支部委员会的同志、全体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共计40余人。下面我就这次班子结构优化调整和人员配备的相关问题,做以下五点说明。
一、现代学校运行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从班子结构优化着手,来提高运行效率。
所谓的结构不够优化用制度来弥补,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用会议来弥补,倒推着来理解,一个单位会议过多,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而制度落实不到位,根源就是班子结构有问题。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结构,虽然也经过了一些调整,但大体上还是基于历史遗留班底,受制于多种历史原因的制约,进行的细枝末节的调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班子成员的工作。因此,结合学校实际,参照现代学校运行机制,对我们学校的领导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凸显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是这一次进行班子结构优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领导干部调整的历史循迹,教导处承担了过多的职责,导致中心职责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为此,我们成立教研中心,专门负责学校的教研规划、教研实施、教研评价考核。这是现代学校,尤其是疫情后,南方很多发达地区学校普遍的做法,通过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提高教研质量,提高课堂改革效率;通过提高教研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提质减负”。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三学四动”课堂教学改革,“双减”政策下作业的设计、管理、评价,各专业教研组组长队伍的培养,专题教研的顶层设计,盐湖区教育局教研沙龙龙头校等工作,都仅仅停留在规划阶段或者浅表性的实验阶段,亟待深耕、提升,形成我们的软实力。为了凸显教研中心的核心位置,我们将原来教导处的工作中事务性、日常性、常规性的工作,全部归到新成立的教务处,将管理和研究分开,将设计和执行分开,将规划和评价分开。
三、着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的领导班子,是我们多年来一直秉承的理念,但是囿于种种客观和主观的限制,我们落实得并不好。
这次班子结构调整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对班子成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我们要通过专业的引领、跨界的资源,提升班子成员的个人素养、管理水平、综合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明确的责任和职责划分是前提。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班子结构优化调整后,经过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能够达到提升整个班子队伍素质的目的。
四、同样是奔着凸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的目的,我们将原来归教导处负责的教师成长中心,调整到政教处。
教师成长中心除了要承担起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还要承担起教师考核、教师成长档案的建立、教学业务之外的教师管理工作。教研中心、教务处分别负责教师专业考核,包括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结果评价,同时协助教师成长中心建立起完整的教师成长档案。
五、严格遵循“因岗设人”的原则,不是为了安排人而安排岗位,而是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先设置岗位,再考虑人选,是我们这一次班子结构优化所遵循的一条政治原则。
在确定了班子结构以后,配备管理人员方面,我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不再额外增加新的中层干部,因为我们的中层干部队伍已经不小了;二是打破只上不下的潜规则,我们要倡导一种纵向上能上能下、横向上能跨科室的灵活机动的用人机制,当然这只是一次尝试,也是一种导向;三是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给每一个人留下提升的空间。从整体上来说,是奔着整个班子结构优化的目的去的,具体到某一个人,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但是这也在所难免,还是要看到大的方向、好的方面。有的人没有动,并不见得就是一种否定;有的人往上动了,需要更加谦虚谨慎、积极进取;有的人为了服从大局,做了横向调整,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各位老师,同志们,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情,往小了说,可能会影响到大家的日常工作状态和效率,影响到工作的心情和效率,往大了说,会影响学校的发展。请大家谨慎思考,拿出你们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我相信在学校严谨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优化班子结构的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