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时间:2019-05-14 21: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在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大学形象的设计与传播无疑是树立“大学品牌”的最佳途径。大学形象通常指社会公众对一所高校内部与外部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总体看法与评价,包括环境建筑、教学状况、师资力量、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水平等等。现代大学在努力完善自身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形象建设,以提高竞争力。大学形象融大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呈现,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集中展现,又是校园文化、行为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外在统一,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可见,大学品牌建设更注重其总体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大学标识的建设也就愈发重要。

一、大学标识是大学形象外化的一种手段

当建立起完善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系统后,大学形象的面目也就逐渐清晰起来,其中行为识别是指自我认识后确定的理想,进行一种视觉符号的展示,而其符号的创造,不仅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而且具有适度的信息再生空间。“而在符号传递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手段的文化转换,同时实现了文化的凝固,以获得文化的认同。”而行为识别是以理念为发展原则,1

以人为基本要素进行的一种行动。当这种发展理念真正外化为全体人员的行动时,则意味着一种成为共识的价值观已经真正渗入到了这一特定的组织中,成为一种强大的粘合力,并由此提高学校的综合校力。“这种价值观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实现总体价值(以形象为中介)对于个体价值的整合,并在特定空间向外拓展向心力的作用范围,导致更多社会资源的流入”。如代表学校形象的各种标志,主要包括校名标志、校徽、校歌以及有本校特色的办公用品、校服、旗帜、环境设计、广告用品等等。不同的高校办学理念和历史传承,使大学特色更加生动鲜明。也可以说,大学标识文化是大学形象的转化形式。

二、大学形象决定标识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功宣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基本的条件和保障,它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使领导及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形成良性循环,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为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大学标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征、专业特点、行为模式等抽象语言转化成组织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视觉方案,准确 2

地传达给公众,良好的外观形象有利于公众的认知、技艺、认同,也能提高师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因此,大学标识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大学形象的积极作用。

(一)良好的学校形象具有导向功能

师生员工各种道德观点、价值观点的确立、行为方式的选择总是参照着一定的学校形象所包含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个性的发展也总是参照着一定的学校形象所包含的规范。明确的教育办学理念、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这种氛围形成之后便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它不仅对师生员工美育修养、思维品德等方面起到感染、激励、熏陶的作用,对师生的行为及其人格的提高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良好的学校形象具有凝聚功能

全面广泛动员进行标识建设,各种标识文化的建设向广大师生渗透艺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全校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当良好的学校形象树立后,他就可以成为一种黏合剂,成为师生员工认同和追求的目标,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使学校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师生员工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服从大局,服从群体,每个学校成员对学校群体都有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志和 3

荣誉感,从而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科研任务和学习任务。

(三)良好的学校形象具有整合功能

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教职工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基地,更是师生员工塑造自我、全面提高素质的熔炉。他们的形象是学校形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某些场合中学校领导或教师展示出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所产生的感染力,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学校的形象。良好的学校形象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学校的校风决定了该校全体成员的心理定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员工通过耳濡目染,就会自觉接受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所固化。总之,全体师生特别是领导者应成为章法的模范遵守者、维护者、执行者和宣传者。时时处处为学校形象着想,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行为中体现学校精神,为学校形象添光彩。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规范化。良好学校形象的约束、整合功能使得学校的优良传统作风不断继承,经久不衰,不因人员更替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持久的整合作用。

(四)良好的学校形象具有激励功能

通过良好的学校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从而形成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环境,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教学环境,严谨 4

治学、孜孜以求的心理环境,井然有序、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提升师生员工的思想品质和艺术修养,从而对形成内容健康,讲政治、讲正气、讲文明、讲道德、讲纪律、讲艰苦奋斗和拼搏向上的校风及虚心好学、敢于创新的学风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肯定和强化形成与学校良好形象相符合的行为和习惯,对与学校良好形象相违背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具有抵制作用。

(五)良好的学校形象具有宣传展示功能

良好的学校形象的设计和塑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能提高学校在全社会的知名度和赞誉度,增加学校的无形资产、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打出高校品牌,易于大众进一步了解学校历史和发展前景在高质量生涯的招录、社会的理解、认同与资助等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良好的大学形象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大学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环境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建设,它促使大学文化与世界文化进一步交流与融合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它使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立足学生、教学和科研体现以人为本的大学精神;在人文环境和校园景观上不断发掘与丰富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的高校借VIU建设之际,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种设计征集或比赛活动,既加强了师生的理解和参与兴趣,又活 5

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作为校园文化的直接表现,大学标识对外提供了整个校园最为基本的形象信息,对内则提供了整个校园最为直接的形象感知。它是他人对高校的首因效应的生成点,也是高校光环效应的起始线。先进的校园文化将是十分注意对外形象的校园文化,它会要求整饰高校的校园布景与景观建设,关注高校大门、主教学大楼、图书馆等标志性建构景观,同时还要统一校名印刷体、设计校徽图案,规范对外的宣传用语,这样通过高校在色彩和风格上的合理和谐配置,而将高校最为良好的风貌和形象通过各种方式展示于社会公众面前。

三、大学标识与校园文化互相促进和完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UIS战略,对大学形象进行全方面的构思与设计,对各种校园形象要素进行设计整合、形体塑造、结构优化和修饰维护,从理念、行为与视觉上将形象整饰过程统一化、系统化,可以明确办学理念和目标、凸显高校特色、内化校园价值观念、弘扬校园文化精神,全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事实证明,建立完善的大学标识系统,有助于大学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大学文化内涵的表达,有利于大学品位的提升。但归根结底,良好的大学形象离不开“一所高校的师资水平、科研实力、学生素质、校友成就、学校规模、校园环境、时代精神、历史风采以 6

及国家政策和高教体制影响等十大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内在素质和外部环境,同时也决定了学校的整体形象。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大学的文化品位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名师出高徒”,只有作为实施教育的主导力量的教师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才能使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则是要进一步发挥学校整体环境的育人作用。这里,不仅有教师群体,还有服务人员群体以及学生群体的参与,因为学校的整体环境、文化品位是靠师生群体来共同营造、维护和体现的。因此,大学标识文化建设是深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的,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使大学文化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篇: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针对政治稳固,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世界大国,其文化更应当随着自己的国力强盛而影响全世界。

实际上,我们从现代社会普遍现象中都不难看出,当整个信仰发生了雪崩以后,新的信仰没有建立,对民族的信仰不能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不能建立,对人与人的信任不能建立,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愚昧的时代。有一段时间大家在网络上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可能也就是一种文化缺失的原因。老人摔倒了不敢扶,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信任;有毒食品屡打不禁,是最基本的道德丧失。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只顾着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忽视了文化建设,以至于导致“腰包鼓了,思想空了:钱袋子鼓了,脑子却被掏空了”的现象,远离了现代文明。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演变,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人们不仅主动地购置文化商品,1 如看戏、看电视、逛书店、卡拉OK等,而且对商品、服务、环境、管理等也萌生了更多的文化诉求。他们不仅在文化活动中消费文化,而且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追求和品味文化。文化需求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一切选择的逻辑起点。在文明状态下,一切行为都是文化行为,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一切财富都凝结着文化价值。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理论。当同一领域的相同、相近的观点,形成具有某种结构的理论体系的时候,它就在文化上成熟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 2 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文化是人类的互作用。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物质基础,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和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向,相的物质形态;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政治形态;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精神形态。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当今,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世界各国特别是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对文化的价值、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提高。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等方面。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知识水平的制约。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导引,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文化以科学、知识、信息的形式,直接物化到劳动过程和物质产品中去,渗透于从设计、生产到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促进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当今时代,以知识、技术、智能为特征的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 3 组成部分,其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还是一种强力的黏合剂,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它不仅将共同地域、共同历史背景、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可以超越地域、风俗、语言的界限,将国内各个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历史悠久、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是联结中华各民族的纽带,使中华儿女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奋斗。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可以借鉴的资源。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保青春与活力。因此,即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又不能全盘照搬,食洋不化。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历史的眼光,开放的意识,平和的心态,宽容的精神,借鉴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又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在人们对于文化的看法和社会的道德水平上。作为国家新一代的创造者,我们要 4 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肩负自己的使命,做好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让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推动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

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中,更具艺术神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主办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说明会开到了美国洛杉矶,迪士尼、华纳兄

弟、环球影城、百老汇等美国著名文娱“大鳄”都来了,上海在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近20个文化发展项目引起了“大鳄”们的强烈兴趣,张江高科技园区与风险投资机构美国中经集团当场签署了共建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合作备忘录。在平移整修之后的上海音乐厅里,新成立的上海爱乐乐团在首场演出后,艺术总监陈佐湟望着“整旧如旧”的音乐厅,他感叹道:“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上海做到了我在国外几十年都不曾敢想的事情,这是上海独有的魄力和活力!”

金秋十月,一部名为《在灿烂阳光下》的电视片,更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关注。在这部电视片中,记录了市委领导亲历亲为,带头参加群众歌咏活动的一个个动人场景;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和风貌在优美的旋律中不断提升:一座城市的神奇不再遥远,一种生活的绚烂就在眼前。

在建国55周年全市42支合唱队献

演的《祝福您,伟大的祖国——上海群众歌咏展示主题演唱会》上,由陈良宇等6位市领导领唱,市委办公厅合唱团献演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创作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市委领导倡导下,群众歌咏活动参与者达数百万,男女老少携手,干部群众比肩。指挥家曹丁说得好:“上海的群众歌咏有今天的风采,是城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好写照。”

深化改革,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

任重道远。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上海今年以来已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制定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和方案。从转变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入手,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构建,到从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入手,推进文化市场微观基础的塑造;从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入手,推进文化市场环境的培育和改善,到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的解剖,推进文化观念 的创新,为文化发展开辟更宽广的视野。

今年11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印刷有限公司完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的第一步,两家国有文化企业已经改制成国有多元投资企业。

世纪出版集团去年获得上海科技出版社等7家出版社的配置资源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一套聚集集团13家出版社之力的巨大出版工程“世纪人文出版规划”已正式启动。

上海电影集团改制进程也在悄然推进,目标是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能够适应当代影视一体化的现代影业集团,形成以电影、电视剧、动漫创作、影视声录和电影频道栏目为核心的综合性华语影视制作主要基地。

一系列加快改革的措施,有效地释放了文化的能量,构筑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上海文化未来的发展,创设了更加优化的体制和机制条件。

浦江之水滔滔东去,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

努力和奋进。在陆家嘴每一个夜晚灿烂的夜景之后,带给世界的是这座城市更美好的新的一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坚持以人为本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作出的伟大价值选择,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发展为了谁,体现着它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是它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这个价值原则贯彻和体现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第一位的是要把文化 的焦距始终对着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脉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树立大众情怀,强化大众视野,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体会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体察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际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生动展现劳动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创作出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

——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充分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出发,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在想些什么、忧些什么、盼些什么,从文化视角思人民之所虑,急人民之所难,帮人民之所需,谋人民

之所求。今天,我国正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安康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提供舆论支持和社会引导。

——关照人民群众的情趣。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有一个在文化表达方式上主动从人民群众的情趣爱好着眼的问题,有一个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便于接受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人民大众的文化,应当而且必须彻底摆脱那种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阴影。如果把社会主义文化弄成让人民大众看不懂、听不进、品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原则的背弃。所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依照他们的

品味和情趣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艺术,努力把深奥理论通俗化、抽象思维形象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和传输精神食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成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实现人民群众的价值。文化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路径。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加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度,更好更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体人民有效实现并不断提升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重要之点,就在于引领人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励和帮助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价值中不断升华自身价值的境界。社会越是发展进步,文化在实现人民群众价值方面的作用就越是显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上,突出弘扬思想道德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

质,为实现全体人民的价值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至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作用,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自己喜欢什么。社会主义文化愈是依靠人民来建设来发展,就愈能为人民创造最鲜活、最亲近的文化产品,提供最体贴、最温馨的文化服务。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

文化的历史性超越。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包括创造自己文化的先进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也就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开辟了现实道路。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当家做主权利进一步实现,从而使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动有了更好的政治保障。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极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这些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民教育不断扩展,新兴媒体广泛应用,等等,都为人民文化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我们党

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原则。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开拓和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历史经验和政治优势。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阐明了依靠人民发展进步文化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和确立了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文化领域的贯彻运用,是自觉依靠人民发展文化的伟大创举。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就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提倡和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和支持人们大胆进行探索,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精神得到空前焕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双百”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

享的文化,而“共建”的目的在于“共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必然归宿,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价值原则。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是属于人民的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属性,也就意味着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由人民共享的文化,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由少数人享有的文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同富裕原则在文化领域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如果人民不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性质就空洞化、虚无化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作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的“政治底线”来把握。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目的的必要条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实现这一目的,与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道是:读什么样的书,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必须充分享受到读书的权益。以文化人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们享受和消费文化成果的过程。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能具体汲取先进文化所提供的精神营养,才能在灵魂深处与先进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直接“对话”,其品格情操才能真正受到先进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所以,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完全一致的。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越广泛、越充分,就

越能更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获得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能否自觉焕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满怀激情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能否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难设想,如果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则被排斥在文化发展成果享有者之外,那就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就会导致文化建设事业的委顿。相反,只有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才会自觉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始终以火一般的热情投身到文化建设中去,努力把社会主义文化这块“蛋糕”做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发展繁荣。

第四篇:工商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工商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近年来,工商系统围绕“如何建设工商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培育了一批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启发了一些思路。本文旨在总结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认识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工商文化建设,作一个粗浅的探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工商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工商文化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自身职能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统括而言,工商文化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建设好工商文化,对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推进文化发展,建设文化长廊,红方块文化长廊的设计理念,秉承整体主题大把控,细节小处做文章。以工商法治文化为主线,分区展示了法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工商局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几大展区包含了法治文化概述发展历程、工作指导方针、忠诚履职光荣事迹、文化建设成果展示、领导关怀等多个模块,内容充分详实系统,形式美观多样实用。制作上采用了最新德国技术速捷文化展具,铝型材轻便坚固,质感细腻。并融合浮雕壁画工艺,视觉上更加立体化且有吸收噪音,兼顾了美观和实用。安装方便灵活,可拆卸组合重复利用,工期可缩短百分之七十以上,极大的减小了施工过程中对单位正常工作的影响。能为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作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正确决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好工商文化,能够增强工商部门的凝聚力,促进工商干部个人价值观与工商行政管理价值观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关系,而且红方块的文化建设工程,也深的工商系统的信任和推崇。红方块展览展示作为第一批成为商务部许可的具备国际展览主办资格的专业展览服务公司。从事文化建设、展览设计行业十五年,公司秉承“以市场为导向求创新,以创新为思路谋发展,以发展为使命共成长”的经营理念。殊荣卓著,业务遍布全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激励每个干部为共同目标而积极努力工作。

三、建设好工商文化,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有规范与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工商队伍整体素质,能够将工商行政管理价值观、精神内涵等转化为具体的准则,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从而有效引导和约束工商干部的行为,及时规范和校正干部个人活动,使干部个人行为符合工商部门整体的价值标准和工作需要。

四、建设好工商文化,能够为工商部门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供前提和基础,进一步融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努力建设符合时代特征、富有工商特色的工商文化:

一、要建设工商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精神导向。

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突出核心价值观,强调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尤其要以人的教育、人的素质提高为核心内容,以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目的,从而达到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二要符合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把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工商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广大工商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形成积极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规范干部的工作行为。

三要符合工商工作精神的要求。以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提出的“忠于职守、执法如山的敬业精神,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执法为民的公仆精神,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等“五种精神”为指引,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全面实现“四高”目标,认真落实“五求”要求,不断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充分展示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新形象、新面貌。

二、建设工商文化,必须坚持多层面、稳步推进。

1、打造统一规范、特点鲜明的形象文化。从大量的实践来看,特定且统一、规范的单位标识、办公秩序、办公环境等,有利于体现单位精神、理念,启迪干部思想,规范干部行为,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当前,要进一步推进落实cis的设计理念,从牌匾、标识、指示牌,到信封、信纸、名片,全部采用统一的背景、色调、字体、标识进行设计;从办公场所的布置、宣传栏的设计制作、工商车辆的外观形象,以及其他办公场所的零星点缀,凸显工商特有的形象标识,体现工商部门的文化氛围;统一规范干部的着装规范、服务模式、文明用语等等。要通过抓好形象文化建设,充分展示新时期工商部门的崭新形象,以更富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升华工商部门的文化底蕴,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工商队伍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打造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的品牌文化。工商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形象文化的层面,而应以工商职能的充分履行和队伍形象的持续提升为抓手,赋予工商文化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鲜明的部门特点,并使之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誉的一种行政文化。推进品牌文化建设,要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要树立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部门形象。注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树立秉公执法、高效执法的形象。同时,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优质服务、文明服务的形象。要通过有为有位,使工商部门真正成为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代名词”。其次,要打响富有鲜明工商特色的工作品牌。这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当前要紧紧围绕工商部门服务、监管、维权三大职能,着力打响服务、监管、维权工作的品牌。其中,打响服务品牌,要着力在落实优惠政策、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举措上下功夫;打响监管品牌,要着力在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能、促进执法规范上下功夫,当好“红盾卫士”;打响维权品牌,关键要提升“12315”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推进维权网络建设,进一步增强维权合力、提升维权实效。三要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工商队伍。按照“三个过硬”、“四个忠于”的要求,大力推进各级班子建设、机关建设和基层工商所建设,持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同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三项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创新、高效廉洁、文明和谐的工商队伍,使工商部门始终在当地保持一流的形象。总而言之,在部门形象、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工商部门都要拥有响当当的“名片”,为打造工商部门特有的品牌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打造充分体现和反映工商文化精髓的制度文化。工商文化重在借助文化的力量,运用共同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这些都需要以制度文化作为依托和支撑。制度文化建设,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突出管“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按照“规范、高效、有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业务工作、队伍管理、内部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按制度管人管事,推动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比如,要按照“四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的工作行为;尝试制定干部《个人工作手册》,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流程、标准、要求,做到因岗定责、因责管人,确保每一工作岗位、工作环节,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要突出管“人”,优化干部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优化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完善选拔和任用优秀干部的工作机制,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平者让”,为工商事业发展提供优裕的人才保障。三要突出“管理”,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强化“管制度的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工作激励奖惩措施,着力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以高效、有序的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建设工商文化,必须不断丰富创建载体和形式。运用适当的文化载体和形式,是新时期工商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一要创新载体。要改变传统说教式、直接、刻板的单一化文化形式,大力倡导诱导式、间接、生动的多样化文化形式,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工商文化建设的活力和感染力。比如,可以通过举办315文化节、举办演讲比赛、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召开系列研讨会、座谈会、举办主题书画摄影展、举办“红盾杯”系列文体活动等形式,不断赋予工商文化新的表现方式。同时,要注重内部环境的营造,可以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科室”、举办兴趣小组、征集“金点子”、廉政书画上墙等活动,不断丰富工商文化创建的内涵。二要注重宣传。进一步在宣传观念、媒介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力求创新,更加突出工商特色、更加重视主题策划、更加强调集中宣传,充分展示工商文化的先进理念和丰富内涵。比如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阵地,开辟工商之窗、红盾在线等专栏,加大对工商工作的专题宣传力度。同时,还要积极拓展户外媒介和互联网媒体的宣传空间,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要典型引路。在学习、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同时,更加注重从系统内部发现典型,培育典型,以干部群众身边鲜活生动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促使工商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加快转化为干部的内在性格和习惯。充分重视和发挥工商干部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工商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干部队伍。同时,只有广大干部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工商文化才能富有生机活力,并发挥其作用。

一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学历教育、业务培训、鼓励自学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夯实文化基础、完善知识结构、健全人员梯次,不断提高队伍的理论、业务水平。同时,要更加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干部敬业奉献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培育团队精神。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上下级之间、干部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解、消除隔阂,发挥好工商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要重视培育和发扬团队精神,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引导全体干部参与管理等各种途径,促进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切实增强整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结合干部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做到科学选人用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四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基层生动、鲜活的实践特点,认真汲取、提炼其中的创新、创意,不断丰富和完善工商文化的创建载体、形式,使工商文化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影响干部。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远安县洋坪中学吴国清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因此,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科学中的研究课题,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我校在2005年初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就如何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培养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在教育现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现实反映。我们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而过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只重集体忽视个体;只重共性忽视个性;只重理智忽视情感的做法,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学校班级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效应。一是具有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

求和期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来品质较差的学生,调入一个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班级里,班主任对他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他的散漫言行却逐步有所收敛并渐渐改正,能够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就是班级文化导向性在起作用。二是具有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强烈愿望。三是具有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对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如很多班级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四是具有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五是具有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六是具有激励性。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二、立足于学校、学生和教师个性,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其他文化的移植,也不是其他文化的翻版,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班级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立足于学校的个性,班级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首先立足于学校的个性。就是要充分借助学校优良的传统校风、学风来建设班级文化。我校有多年的办学历史,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个性教育的特色,学生以自己是学

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校所具有的这种精神物质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和发展的源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鼓舞学生确定精神上的自尊和自信,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重要立足点。其次是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师的某种独特的气质,特殊的才能,专长和爱好,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特殊才能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来建设班级文化。第三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班级文化的建设必然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才能找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基础,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如班级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特殊才能等,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如有的班主任注意开发利用学生的特殊才能,成立班级合唱队、运动队、舞蹈队等,组织开展活动,从某些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发展成为班级特色。

三、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从而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因此,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以“四构建”文化建设为抓手,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空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

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二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三是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亮点之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一点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亮点之三: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首先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就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这一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一种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得好的一句口号就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他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身心愉悦,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句口号设计,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亮点之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

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式舞台,创设张扬个性的天地,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合适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首先是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

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台上正反方针锋相对进行辩论,台下学生不时穿插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支持自己的辩手。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文化建设主题,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把握班级舆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三是开展有益有趣、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小巧手比赛,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还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各项学科活动“趣味数学竞赛”、“感受书籍,享受阅读”、“小牛犊闯关显神通”、“酿蜜与学习”等,既让学生尽情表现,又能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第四是延伸班集体活动的空间,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班级成立雏鹰假日小队,请家长作指导帮助,组织开展春秋游活动、野炊活动、美食活动,到敬老院、小区为民服务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调查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读书活动,帮扶互助结队活动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雏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熏陶着孩子的心灵。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进一步做好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工作,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下载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是指企业员工间形成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今,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教育的过程、方法、手法、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过去被人们忽略、遗忘或加以反对的一些方式、......

    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公安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各项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打造......

    加强企业感恩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企业感恩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感恩文化的内涵 感恩对于个人是感恩心态,对于社会就是感恩文化。企业感恩文化,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长期实践所积淀起来的企业......

    浅析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浅析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

    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局党组高度重视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把加强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明确提出要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作为烟草行业先......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嫩江县财政局住址:嫩江县财政局家属联系电话: 杨宏英 0456 8594095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廉政文化是指人们......

    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张少刚 赵全来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 宁夏银川市 750026 ) 摘要:单纯依靠传统的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