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从江)
关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以从江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为例
中共从江县委党校:陈黔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依法治县精神的出台,为我们依法治县指明了方向。然而当下农村依然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农民的法律意识不高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对建设新农村,创建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以贵州省从江县农村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了解从江县农民法律意识, 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农民法律意识较低的现状。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分析,希望能找到一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创建和谐的法治新农村。
【关键词】从江县 新农村法治建设 农民法律意识思考
【 abstract 】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ural legal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eighteen requirements to promote the policy of governing the county spirit, governing the county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us.The village is still there are many legal problems, however, the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high also affect the society as a whol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law, improve the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o create a good law environmen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ntryside.In guizhou province congjiang county rural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 understand the congjiang county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low status quo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peasant.For other poor areas to improve the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hoping to find a way to improve farmers' legal consciousness, create a harmonious rule of law, the new countryside.【 key words 】 congjiang county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peasant
一、新农村法治环境建设与农民的法律意识
(一)新农村法治建设
新农村法治是指在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的各项事务,以保护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广大农民的正当权益,进而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法律保障的社会法治子系统。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农村;无论是政府对农村的调控,还是农村经济组织、农户和农民的各 项活动,都应纳入规范化的法制轨道。”
【1】
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与农村的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农民法律意识较低从而影响了农村法治环境的建设。新农村法治建设就是把农村建设成法治的农村,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农村法治建设要求必须提高农民们的法律意识,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是法治建设的前提。
(二)农民的法律意识及对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影响
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农村”的迫切需要。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建立健全的农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前提,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是一个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农民法律意识提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和谐法治新农村。农民法律意识低下不仅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造成农村的混乱,不利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和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怎样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对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新农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的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民的权利意识不强
农民的权利意识不强是农村法治环境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而目前他们的权利观念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利的缺失方面:言论自由、平等意识、民主政治、有限政府等对他们来说还是新东西,如在村干部选举上没有认识到自己权利的重要性,有些甚至放弃了权利,对村干部的某些行为不满也不敢提意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甚至认为什么事都与自己无关,有的遭到丈夫殴打也只敢怒不敢言,缺乏对自己权利的保护。在农村,结婚的男女好多都没有进行结婚登记,只是按当地的风俗摆喜酒就成婚,当遇到离婚纠纷时很难走法律途径。现在的农民们有时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权利受损,也知道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觉得法律离自己很遥远,往往消极被动的对待法律,却没有看到法律也赋予自己很多权利。这与农民的法律意识不高有关。农民不能充分有效的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农民虽然认同法律,但对权利认识不足,导致其法律行为选择存在偏颇。农民实现自己权利的行为选择反映了对法律的不了解和不信任,怀疑法定权利的真实性,其权利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第一,许多人仍对权利义务分的不是那么清晰,认识不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第二,不知道自己到底享有那些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对权利的内容存在片面认识,多数农民简单地将权利等同于金钱利益,对权利的广泛性知之甚少如配偶权、继承权、相邻权等;第三,对权利的实现缺乏自信,认为有权有钱才能办事,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法定权利转化为合法的现实利益。农民权利意识不强对农村法治建设是一大阻碍,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增强他 2 们的权利意识,认清自己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三、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南两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接壤。2015年末总人口35余万人。主要以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为主。全县辖13个乡和8个镇(其中民族乡3个):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往洞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自治乡、加榜乡、秀塘壮族自治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自治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其中29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3个社区,2225个村民小组,1031个自然村寨。现在有侗族、苗族、瑶族、汉族、水族、壮族、彝族等民族分布。以从江县农民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能够从局部到整体的原理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2013年-2014年通过到西部月亮山区开展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发问卷和走访的形式,问卷共500份,收回452份。进行调查的是刚边乡、秀塘乡、加鸠乡、光辉乡等几个乡镇。调研过程中考虑到村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及不平衡的情况,故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中男性251人,占总比的51%,女性241人,占总比的49%;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60岁以上26人,50到59岁128人,40到49岁150人,30到39岁104人,18到29岁84人。受教育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未上过学的占24.8%,上过小学的占30.7%,初中文化水平的占27.6%,高中文化水平的占12.8%,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占4.1%。从我的调查来看,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高中和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则较少,这反映了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民文化程度低,学法、知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也较少。农民的法律意识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素养整体不高
农村法治建设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农民仍以传统道德观念和村规民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村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整体的法律素质普遍偏低,远未形成村民普遍知法、守法和尊重法律这样一种社会氛围农村地区。从江县是贫困山区,农民很少与司法人员打交道,对法院的性质和职能的认识少,甚至存在偏差,农民的法律知识十分缺乏,法律素养有待加强。守法意识是农民法律素养的直观表现,农民的法律素养高,就会主动遵守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从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可知,影响农村治安的行为普遍存在,其中最为普遍的偷盗行为占56.8%,占农村违法行为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打架斗殴行为占39.2%,赌博行为占40.6%,这三种违法行为比较突出,还有流氓行为、家庭暴力、抢婚等。农民在遇到违法行为侵害合法权益时,很少借助法律的力量来维权,大多是采取暴力,村委会来协调,族老协调等,这从客观上难以节制农村不法行为的蔓延。严重的话使农村造成混乱,更不用说建设好和谐的法治新农村。
(二)无讼意识根深蒂固
无讼在农村表现的很突出,农民的无讼意识根深蒂固,“能忍则安”的观念很浓厚。因对“无讼”理想的追求,形成了民间的纠纷主要采用了惯例处理的解决方式,没有人想到用法律的途径来解决。诉讼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最权威的途径,也是捍卫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根本途径,但农民们不知道怎样进行诉讼,也不想找麻烦,在访问知道他们认为诉讼是找麻烦。诉讼意识是社会主体的诉讼行为态度和诉讼价值观念的总称,反映了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农民遇到纠纷还不习惯运用法律走诉讼维权之路,首先想到依靠权力管制、人情关系,或者是采取“忍”的态度,要么干脆采取“武力”措施,还有不少农民认为“找熟人疏通关系”、“上访”比向法院起诉打官司更有效,更快捷,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会选择诉讼,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主动用法律来解决纠纷的。而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出高达81.9%的人没有经历过诉讼,只有18.1%的人经历过。农民很少涉诉,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合法权益没有被侵害过,而在于农民群体习惯借助调解或私了等方式解决纷争,息事宁人的心理与对诉讼的排斥行为,使得农民对具体诉讼法律和程序缺乏起码的认知,对诉讼具有遥远感。
(三)人情“面子”意识依然浓厚
人情与法理孰轻孰重,是探讨农民法意识是否提高的不可不考察的问题。农村很看重情义,有时后情义是他们互相信任的纽带。农民们热情好客,虽然亲人、朋友间有矛盾或利益冲突,为了面子他们不会轻易说出来,而是闷在心里,人情面子在农村很突出。被问到在“当您抓住偷自家财物的人,您会怎样?”这个问题上,选项设置相同,但人们因受人情观念的影响,小偷是陌生人和小偷是同村人的行为选择结果有较大差异。当小偷是陌生人时,选的最多的是向派出所报案,占58.0%,其次是交给村委会处理的占18.5%,没人愿意不了了之,即使私了也得赔钱的,占15.5%;8%的人大打一顿了事。当小偷是同村人时,人们更倾向于交给村委会处理,占46.7%,其次是赔钱私了的占22.8%,还有14.1%的人会碍于情面不了了之,只有14.1%的人主动向派出所报案。当问到“如何看待亲友借钱写借条?”信得过的亲友可以不写的占43.5%,认为写不写都可以的占4.3%,觉得不合情理的占3.3%,说明还有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借条的法律约束力,以情代法的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理所当然,应该写借条的占26.1%,借款多的应该写的占22.8%,这反映出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农民的法律意识较以前有较大提高,但人情面子对他们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四)法律信任度比较低
农民对法律的重视与信任度虽然有所提高,但对法律仍有遥远感和不认同感,对法律缺乏信任。从农民对权与法关系的认识能够反映出其现代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从问访的情况可知,农民群体对权与法关系的看法。当被问到“您认为法大还是权大?”有高达53.9%的人认为权大,而只有32.7%的人 4 认为法大,还有13.4%的人说不准,认为权大和说不准的人加在一起占到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远远超过认为法大的选择人数。这足以说明,农民“权力至上”的人治传统观念依旧浓厚,农民对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缺乏信任。在认为“权大”的人群当中,问到“如果您认为权大,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认为打官司须找关系的占54.3%,政府部门执法缺乏监督的占19.6%,还有13.2%的人认为是法律的低效无用,12.9%的人是凭感觉这反映出,基层法律运行环境较差,执法、司法不公与权力滥用严重影响了农民对法治的信仰。基层执法与司法人员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能正确处理言与法、情与法、权与法的关系,不能严格依法办事的行为,一定程度破坏了法律在农村社会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不容乐观的法治环境使得法律在农民眼里执行走了型,更不用说在用法律来维护合法权益了。
(五)法律知识获取渠道狭窄
农民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法律知识,并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是提高其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看农民获取法律的渠道,主要来自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占到了83.7%,这与目前中国各种媒体通过开办各种法制宣传栏目来加大法律的宣传教育有关;有34.8%的人是听别人说的,说明村民之间有一定的法律交流,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关注度;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法律知识的占28.3%,这表明,农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法律的时候才会主动学习法律,只有22.8%的人是从普法教育中获得法律知识,这与基层开展多种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可见普法教育收效甚微。再看普法方式,当我们问“您村在做普法宣传时有哪些方式”,选普法标语的占45.7%,如“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还有32.6%的人认为村里没有进行过普法,其他宣传方式中发放宣传资料和广播宣传的都占了22.8%,播放法律影视资料的占12.0%,大会宣传的占13.5%,设点集中宣讲只占11.4%。基层普法方式比较单调,字面宣传多于口头宣传,这说明基层普法缺乏与农民群体的互动与交流,灌输性、形式化普法比较严重,还有像“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这种标语使农民产生惧怕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当被问到普法日是哪天时,好多农民都不知道,着说明了很少有人到村里进行法律宣传。
四、对阻碍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分析
农村地区父权思想仍然存在,都是一家之主说了算,妇女权益受到侵害了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有农民认为天高皇帝远,根本就管不了他们,所以农村还出现抢婚现象,重男轻女现象等。尤其是看到现实的强势人轻压弱势群体的情况,更让他们觉得法律的无助。宁愿信天而不信自己,不信法律。在农村地区大多都是用乡规民约来解决法律问题,或大多是用当地习惯来解决,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不到法律的重要性,致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得不到提高。
五、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农民观念变革 改变自己以往对法律不信任的观念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观念变革的目的是将现代法治精神转化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律意识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民族法律主观世界的伟大的创新过程,其目标是创设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现代法律文明体系。从这个意义来说,传统的法律文化和法律意识是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革命对象。”
【2】
实现农民观念变革是引导农村形成法治文化,实现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关键。农民群体观念的变革应树立“法律至上观念”,法律至上“要求法律的权威高于任何个人的权威,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要求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坚决排斥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要求通过法律机制促进公民的权利,并且要创造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条件,使个人的合法愿望和尊严能够在这些条件下得以实现。”
【3】
法律至上体现人民意志,是将法律作为最终的、最具权威的价值判断标准。农村社会欠缺法律至上的文化底蕴,树立农民的法律至上观念就是让农民信仰法律、尊重法律,法律至上对于农民的价值在于“法无禁止即自由”。农民群体观念的变革还应树立“法治观念”农民的法治观念是促成中国农村现代法治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典型的人治文化,实现农民法治观念的变革就要摒弃等级服从观念、家族宗法观念和畏法厌诉观念等陈旧、落后的传统“人治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观念,即“转变权力至上观念,树立法律至上观念;转变人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转变重刑轻民观念,树立刑民并重观念;转变义务本位观念,树立以权利为本,实现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途径。
(二)优化法律服务,增强农民对法律的亲切感
农民需要法律服务,法律的权威性、崇高性和亲切性的确立,最直接、最具有说服力的途径就是让农民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关怀。优化农村法律服务,逐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的主动化、制度化、多元化,尤其要加强农村的法律援助力度,引导农民正确理解法律,树立现代诉讼意识和准确运用法律来解决矛盾纠纷。据调查,农民最希望在家庭纠纷、经济纠纷、人身伤害纠纷、与政府部门的纠纷、邻里纠纷等方面得到法律援助,可见农民对法律援助服务的需求较大,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基层法律援助机制,从物质利益入手来主动帮助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积极主动的法律服务贴近农民,了解人民,真正为农民服务,逐步增强农民对法律的亲切感以及信任感。让人民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好,感受到法律的实用性,这对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新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
六、结语
对农民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为新农村的法治建设提供依据,提高农民的法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是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前提。建设新农村要对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认识,农民的法律意识高低直接影响法治的建设,农民的法律意识高可为农村法治建设,6
【4】
改变观念是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国家法治建设提供基层基础,可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的新农村。农民法律意识低不仅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农村”的迫切需要。通过对从江县农民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找到一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出路,建设和谐的法治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昌麟等:《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2]刘旺洪.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动力[J].法学家,2002,(2):10.[3]公丕祥.当代中国的法律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77.[4]魏佳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律意识的构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8.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思考
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桥头堡。xx乡是陇上江南的代表乡镇之一,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抓好该乡新农村建设,彰显其山水人文、特产和区位优势,把该乡建成我县美丽的后花园,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实现两翼带动战略意义重大。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作为包乡单位领导,在全县经济工作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多次深入xx乡,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就其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有x个行政村,xx户农户,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公顷,其中耕地x亩,人均占有耕地x亩。201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x万元,农民人均均纯收入x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亩、粮食总产量x吨,现有花园面积x亩、茶叶产量x吨。总体来看,该乡除茶叶产量较好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土地等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茶叶和外出务工。由于该乡属c重大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大部分村社为移民搬迁重建村;有相当部分农户沿212国道线两岸就地利用零星建房;灾后重建时,高山农户易地建房到沿川地带,造成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区远离。因此,人多地少村落散、住房耕地 两分离是该乡农村的突出特点,这为村民发展经济带来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对xx乡的7个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其中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各1个,达标村5个。这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我县东大门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继县经济工作等重要会议后,我于3月5日召集人大办、粮食局、广电局、县农行、大鲵保护站等联乡单位领导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实行联乡单位包抓责任制,其中人大办包抓中坪、肖家沟两村,广电局包抓余家湾、侯家沟两村,粮食局包抓联丰村,县农行包抓后渠村,大鲵保护站包抓肖家坝村。要求联乡单位要一把手负责,抽调具有独立一面能力的干部蹲点工作;人大办主任xx负责各联乡单位和包抓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掌握各点的整体工作动态,对各包抓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汇报。同时要求各联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对整体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明纪律,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吃在食堂,住不超标。随后,组织联乡单位进驻中庙乡,与乡党委、政府进行衔接沟通,在深入村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特点,综合考虑计划资金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在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后,已在各村试点启动。目前,候家沟村风貌打造完成一样板房,周家山启动
户,余家湾村启动
户。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乡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第一年实施。该乡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捷,农户住房多为灾后重建砖混结构;住户集中的村社建筑规范,街巷整齐。这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因素。但也同样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点多量大,建设任务重。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共
53村,xx乡建设任务为x个村,建设村占全县总任务的x%,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社占全乡村社的x%。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比例。
2、乡情特殊,遗留问题多。由于xx乡是近几年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移民搬迁安置和灾后重建重点乡,在过去移民安置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建房土地置换、农田复垦、安置补偿、援建房分配等工作,历史原因,形成上访案件多、遗留问题多,社会矛盾复杂,既是和谐稳定的隐患,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阻力。
3、村情各异,基础条件差。x乡人多地少,土地瘠薄是共性。除整体搬迁的x住户较为集中外,联丰、后渠等村社,农户住房沿公路零星散布。农户集中的村社,有利风貌打造,但亮化、美化和环境整治难度大;住房分散村环境整治和美化难度小,但风貌打造难见效果,同时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量大,耗资较多;
4、农户分散,统一标准难。新农村建设的风貌、道路、环境等各项内容有统一标准。但x乡的相当部分村社农户分散居住,其住房大多因地就势而建,建筑风格各异,其道路硬化和村社亮化及小景点打造难以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5、经济薄弱,产业发展难。x乡的大部分良田为库区淹没,可用土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以茶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因受土地制约和投入不足,更兼 分散经营效益不高,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难度大。要达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6、缺乏经验,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项目在x乡是第一次实施,乡村干部和农户均无经验可言,要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不断完善,工作难度的确不小。
7、资金不足,确保效果难。按照全县今年下达的建设农户数和质量标准要求来看,户均投资较去年明显减少。面对量大面宽任务重、投资有限标准高的现实状况,看米下锅,既要全面完成任务、又不超过投资规模,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尚存在不少困难。
8、劳力缺乏,农户热情待激发。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造成劳力缺乏。农业耕作主要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她们同时负担看管留守儿童重任。因而,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参与的热情不高,要完成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做细致的群众动员工作。
三、工作思路和对策
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分析现状困难。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乡情综合考虑,要打好中庙乡新农村建设漂亮仗,实现县委、政府的惠民工程,应采取如下对策。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九个结合”。
1、统筹谋划,项目实施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农村是社会矛盾的集中所在。乡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前沿阵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落实,面对广大群众面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顺利完成中庙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必须统筹谋划全局工作。尤其是中坪村灾后重建援建房分配;麒麟寺、余家湾村移民安置、土地复垦,联丰村灾后建房土地置换和肖家 沟等村水毁道路、护村河堤及人饮工程恢复等工作,要同步着手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以缓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赢得群众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因村制宜,建设标准与具体村情相结合。
鉴于各村基础情况不同,按照新农村建设内容要求,综合考虑村民共同利益要求,各村的建设内容其侧重点各异。即:中坪、余家湾两村以风貌打造、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进行产业开发、小景点打造等。肖家沟、候家沟两村以风貌打造、亮化工程为主,结合开展小景点打造、环境整治和特色产业开发等。肖家坝村以亮化工程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开展风貌打造等。后渠、联丰两村以沿公路线开展风貌打造、亮化美化为主,结合开展便民桥建设和道路硬化、环境整治。
3、标本兼治,完成当前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整治脏乱差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工作。建设符合新农村标准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抓好现状整治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建设统一垃圾处理设施,配备环卫专职人员,定点定时统一收集各投放点的垃圾,维护好日常环境卫生。三是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由环卫工人监督执行。四是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推行环境卫生模范户和黄牌警告户制度。让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使赃乱差现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4、循序渐进,分户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为使实施方案更加完善,风貌打造达到预期效果,并力争避免返工或超投资标准,对既定的各村先行打造一至二户样板户,进行核算成本、评估效果、完善设计后,再行在全村全面推进。
5、注重宣传,村民投劳与政府奖补相结合。
鉴于建设资金不足,在合理用好政府奖补资金的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官民互动、齐心协力的要求,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另一方面动员群众投入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使政府投入的有限资金得到放大。
6、加强领导,民主决策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是为百姓美化家园的工程,农户是主体,尤其是风貌打造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要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同时,由于工作量大面宽,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乡党委政府一把手双重总责制,推行各点领导和包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组建由乡、村、社和联乡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把关审定实施方案,与施工队鉴定工程建设合同,做到责任明确,阳光操作,依法有序,管理规范。
7、深化改革,特色产业与土地流转工作相结合。x乡目前的特色产业有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和小花生等。但由于受土地和投资不足的制约,均未形成集约式规模化经营,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特色不特、精品不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为此,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用好村民自治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大力培植各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在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将有限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论证筛选适合乡情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进多元投资体制,一方面争取国家扶持,另一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壮大规模、打造精品。成立以乡村社领导、当地贤达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五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农户增收、有利确保农户长远利益、有利壮大产业规模、有利精品打造、有利吸引客商和能人大户加大投入,以实现双赢增效目的,研究出台适合乡情的土地流转公约,以同村同地价格同、同方流转利益同为基本原则,制定土地流转程序和基本地价标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8、创新方法,群策互助与利益引导相结合。
x乡新农村建设的各村村情和户情不同,建设内容既有公共基础设施,又有住房改造和太阳能热水器配置等个体利益项目,有积极参与的农户,也有热情不高的农户,有劳力充足的农户,又有劳力缺乏的农户。要使整体建设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就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开展邻里互帮、亲朋互助,帮助劳力缺乏的农户完成建设任务。对计划数量有限,但农户均愿配置的太阳能热水器发放,采用谁积极、谁优先,谁对公益建设投入大、谁享政府奖补资金多的有奖配备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利益引导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9、彰显优势,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美丽家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山青水秀、生活环境好,三省交界、战略区位重要,物产独特、具有江南特色是中庙乡的三大突出优势。
因此,x乡的远景发展,尤其是产业布局要借鉴过去碧口工业小区建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验,要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综合考虑,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业项目在此落户。x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应围绕山水和地利优势做文章。其指导思想应 为: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依托特色资源,突出“四大产业”(生态农业、仓储物流业、库区水上风光和茶园观光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建设“六个基地”(茶叶、魔芋、玫瑰油、食用菌、油桐、油橄榄生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即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把该乡建成经济繁荣、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民安居的现代新农村,使之成为体现文县特色的靓丽桥头堡和美丽后花园。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二要编制远景规划,建设有章可循;三要整合项目资金,满足投资要求;四要筛选论证项目,使之有序推进;五要加强宣传工作,争取多方支持。六要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招商引资。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定稿)
授课时间:2012.12.18
授课地点:四楼会议室
授课人:田志兵
授课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
一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法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扎实稳步推进。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法治问题(1)农业生产方式粗放;(2)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缓慢;
(3)农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4)耕地用途改变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潜伏着危机
(二)农村发展的法治问题(1)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尚未破除;(2)农村市场培育的法律机制比较欠缺;(3)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缺乏充分的法治保障;(4)乡村治理机制有待创新
(三)农民权益保障的法治问题(1)农民权益“空置”和“落空”并存;(2)农民土地承
包经营权的保护不充分;(3)农民收入的提高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 新农村建设对法治发展的新要求
新农村建设必须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要靠政策,更要靠法律,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进行积极的回应,基于这一思路,新农村建设必然要对法治发展提出一些要求。
(一)必须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需要通过
法律加以确认和维护,才能或得稳定长期的保障。
(二)必须把国家对农业的干预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必须构建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法治环境
(四)必须关注农民的正当权益保障
三 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制度;
(二)农村产权法律制度(1)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关系、(2)充分保障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
(三)农村市场交易法律制度;
(四)农村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五)农村分配法律制度:
(六)农村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第四篇: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保证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十一五”期间我党的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传统的产业生产还没改变,从产业化的要求看,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上差距很大,生产力水平处于低层次,效益比较差。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收缓慢,长期增收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
第二、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从总体上看,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农民住房无序拆建,进村入院入户道路也没有得到硬化,农民畜禽圈舍乱搭乱建,禽畜散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现象普遍存在,给人一种脏、乱、差的现象,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
第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由于历史原因,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保守,开放度不够,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担。另外,农民“等”、“靠”、“盼”思想严重。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投入的缺乏,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村级无集体经济,更没有能力投入和运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靠上级财政投入。
第五,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明确目标定位。科学规划是合理推进新农村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规划要遵守自然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农村的产业基础、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规划好本地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新农村的目标,要把新农村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卫生、民主政治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农村。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之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捐赠、受益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确保农民增收。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要不断引进新品种,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新收入。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努力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四是加大农村技术的培训,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队伍。
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
六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一是要结合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诚信”的良好风尚的教育。二是要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和“文明村庄”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增强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三是要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图书室、文化活动站、文化中心户建设的农村文化活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传播有益文化,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闲人游荡
2012年7月10日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闽清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农业人口23.36万,占全县人口的78%,耕地面积25.7万亩,林地面积170万亩。近年来,闽清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卫星县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积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传统落后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向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正逐步迈向规范化、法制化。一是农民收入不断提高。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41元,年均递增6.2%。全县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人以上,贫困人口中已有80%左右实现脱贫。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水产、畜牧、茶果、食用菌、林竹、蔬菜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XX年的7家发展到19家,销售收入达5亿元。三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中小企业逐步向工业集中区集聚。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73.3亿元,年均递增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8亿元,年均递增17.9%。四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深入。“平安乡镇”、“平安村居”、“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好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一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就业门路窄,农村巩固扶贫成果和彻底脱贫难度大,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高山、偏远乡村财政比较困难,农民收入低,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力度和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极为有限,与平原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近年来我县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且多年来农业水利设施修复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许多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四是农副产品加工水平滞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企业规模偏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和商品化程度低。五是农村发展用地紧张。我县山多地少,发展工业大多只能“种在山上”,工业用地成本高,招商引资难度大。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89%,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受到了用地的严重制约。六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薄弱。
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从当前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和各级各部门的深入持续帮扶。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闽清做为山区农业县,目前80%以上的行政村没有稳定的村财收入,相当部分的村是村财零收入的“空壳村”,而且大多数村民也还不富裕。建设新农村仅仅依靠村集体和村民投入是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需要按照国家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政策,加大各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出资出力共同参与建设,才能实现较快改变农村面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资金投入使用上,要致力于为农村办实事,循序渐进,逐年逐村的为农村办一些实实在在可改善农村面貌的实事项目。在项目建设上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强求地方财政以及村集体和农民的配套投入。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选择一些发展条件较好的村进行的试点示范,作为总结推广经验典型,但不能只做“面子工程”,只办“锦上添花”和“扶优扶强”的事,在资金投入上要适度公平,要避免在本县本乡农村之间形成农村环境以及贫富上的巨大反差,影响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二要合理调整农村发展用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都需要有一定的发展用地空间,要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和及时调整土地使用性质。对我县耕地保护区保护率达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问题,要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新农村都将难有大的作为。如我县白中镇结合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提出了建设三大项目(1000亩工业集中区、XX亩蔬菜基地、3000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措施,把集镇所在地规划成工业集中区、蔬菜基地、商贸区三个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改变目前集镇建设和工业企业布局混乱问题。但要实施这些发展项目,都涉及到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问题。如果白中镇基本农田保护区无法调整,盲目保护着这几百亩位于集镇和企业包围中的耕地,镇村下再大的力气,各级政府再多的投入,也将难以有大的建设成效。
三要着力化解村级债务。村级债务重不仅会影响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许多行政村由于村集体所欠的陈年旧帐,影响了信用村的评定,村民发展生产就难以得到信贷支持。从我县村级债务的来源来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用社发放给村集体用于扶持贫困农民发展生产而无法收回政策性贷款;二是九十年代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盲目要求部分行政村修建村办小学所欠的工程款;三是在早期实施“村村通”等工程中由于财政补助标准低,要求村级予以配套,修建村道等基础设施时所形成的债务。这些债务的形成相当程度上都有国家政策性的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应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协助化解村级债务。如对信用社的政策性扶贫贷款,国家可在给予信用社适当补助的基础上予以注销相应村级债务;对“普九”建设和“村村通”工程造成的负债相关部门可考虑追加项目补助资金用于村集体还债。
四要加强农村招商引资。我县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卫星县这一区域定位,发挥对台优势,加大农村农业发展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梅台农业合作。在生产发展上积极引导台湾良种、深加工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闽清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新农村建设上,对具备条件的乡村,可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农业生态旅游村,对全村进行全面规划和搬迁改造,提高新农村建设档次。
五要建立村级工作激励机制。村级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充分调动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建设强有力的基层组织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作。要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健全村级民主法制,引导和扶持村中的能人、发展经济的带头人担任村主干。要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各方面素质,提高村级管理水平。要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对长期担任村主干的离任后适当给予经济补助,对于年轻、有文化且在村级组织中工作出色的村主干要为其创造考干机会,充实基层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