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大学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中山大学工会
中山大学第三届女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共165人)
中文系(1人)
柯倩婷 历史系(2人)
于
薇 吴利静
哲学系(1人)
王燕芳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1人)
张斯虹
岭南学院(3人)
刘
虹 扶
青 周天芸
外国语学院(2人)
许东黎 常新萍
国际汉语学院(1人)
欧燕华
翻译学院(1人)
欧阳芳晖 外语教学中心(3人)
王 芳 张维真 傅晓玲 法学院(2人)
刘 诚 卓冬青
管理学院(3人)
梁
琦 樊峰会
戴红晖 教育学院(2人)
邹智敏 樊莲香 社会科学教育学院(2人)
李 萍 林 滨
传播与设计学院(1人)
龚彦方
资讯管理学院(1人)
韦景竹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人)
张俊玉 程月华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人)
邓少芝 赵福利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4人)
古小红 汪 丽 汪 波 张 —2 —
艺 生命科学学院(5人)
庄诗美 张
雁
陈月琴 庞
虹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人)
刘 洁 杨 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人)
王雪梅 郑 慧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3人)
袁
媛 彭
青 游
燕 工学院(2人)
包 芸 李熙莹 中山医学院(6人)
杨
霞 汪雪兰 罗栩怡 侯春莲 公共卫生学院(2人)
马
静 苏晓梅
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3人)
吴国芳 林丽婷 凌均棨 护理学院(1人)
尤黎明 药学院(2人)
方
绵 黄志纾
姚
楠 夏
丹 —3—
黄俊琪 医学部(2人)
周慧明 韩
玲 附属第一医院(21人)
马育璇 王大清 伍淑文 刘悦新 阳 晓
吴丽霞 何金云
闵运兵 张映芬 陈
虹 郑 莹 柴丽萍 黄建明 黄美娟 黄惠莲
梁碧宁 曾
讯 谢
文 谢小兰 詹
红 廖培娇
孙逸仙纪念医院(12人)
邓爱华 叶 梅 冯晓玲 伍俊妍 刘 宇 刘晓红 严
励
吴燕峰 陈岱佳 赵婉文 翁雪玲 曹 岩
附属第三医院(14人)
马列凯 苏晓璐 李巧兰 李建英 吴 坚 余 婷 邹 玲 张献玲
陈妙霞
邵 霞
范建辉 孟晓春 侯红瑛
陶
玲
中山眼科中心(2人)
吴素虹 潘云华 肿瘤防治中心(7人)
王晓丽 刘继红 辛明珠 张秋艳 曹蔚玮 蒋蓉蓉 覃惠英
附属第五医院(7人)
于翠香 伍 卫 宋丽青 陈桂兰 侯丽君 谢丹红 蔡素玲 附属第六医院(5人)
叶新梅 成文利 何
毅 姚
军 曾伟玲
—4—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1人)
诸
华 珠海校区(1人)
穆翠玲 机关(21人)
王兰平王
劲 龙李汉荣 李
桦 杨罗春荣 周云 骆离退休处(2人)
吴京洪 陈雯桦 后勤集团(3人)
钟穗燕
姚明月 董产业集团(2人)
方淑琼 黄
静 南方学院(1人)
刘 媛
新华学院(2人)
丁艮平张华英
波 成霞 云
吴晓枫 腾 徐
瑶 零
吕雅璐 陆
缨 徐翠丰 刘小芳陈丽娥唐
燕刘
梅 国亚萍 谢曼华
—5—
第二篇:李萍副书记简历 - 中山大学工会-教职工之家
李萍同志简历
李萍,女,广东蕉岭人,哲学(伦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伦理学会会长。1975年高中毕业,同年7月下乡海南岛定安县龙门公社农场,曾任农场副场长,11月借调定安县知青办任知青专职干部。1978年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留校,先后在思想教育研究室、德育研究所、理论部、教育学院任教。历任研究室秘书、副主任、主任。1987年晋升讲师,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1985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1989年3月至6月在上海第二外国语学院培训部强化外语学习;1990至1991年在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教育学院作访问学者(系思想理论教育战线首批国家公派访问学者);1994至1997年攻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研究生,199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受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邀请做高级访问研究(10月至2004年2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校德育与比较思想道德教育、比较伦理、生命伦理等。近年主持省部级上项目: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两种‚利他‛主义德育价值观的比较研究;现代社会伦理变迁与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一届百名优秀‚两课‛教师荣誉称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山大学教学名师、主持《思想道德修养》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思想道德修养》获教育部社政司‚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广东省高等学校第一、第二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优秀奖、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1998、2001两次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1993年和1998年分别当选中山大学第八、九届党委委员,1999年8月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1年10月担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7年7月担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校长。2008年3月至今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第三篇:中山大学工会教代会工作总结
2016年中山大学工会、教代会工作总结
2016年是学校全面铺开“双一流”建设宏伟蓝图的开局之年,校工会在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在学校党政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日益进取,扎实苦干,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大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精诚守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和教职工合法权益,在推进“四个建设”——学校民主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工会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切实有效的工作。
一、切实行使教代会职权,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监督 自1980年4月召开首次教代会以来,我校30多年来坚持以教代会制度建设为平台,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配合学校全面综合改革的步伐,畅通民主沟通渠道,动员鼓舞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主动适应学校办学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化,共同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竭尽所能。
1.开好“双代会”大会,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在2016年1月份召开的“双代会”上,罗俊校长在总结学校2015年工作的基础上,从重点工作和民生事项两方面谈了2016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他强调当前在改革发展中所产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大学的发展应该放在30年、50年乃至100年的尺度上来看待;鼓励大家脚踏实地,鼓足干劲,齐心协力,创造中大更美好的未来。“双代会”代表深受鼓舞,针对学校的发展蓝图展开了热烈讨论,建言献策。根据“双代会”的讨论-反馈机制,校工会于2016年3月初组织召开了“双代会”代表团讨论情况汇报会,各代表团综合代表们的发言,围绕学校发展和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内容涵盖学校综合改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园综合环境治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会后,校工会整理各“双代会”代表团提交的会议纪要和代表团团长的发言,形成汇报材料呈送学校党委。
2.贯彻常态监督机制,助力校园综合改革
在“双代会”闭会期间,校工会努力搭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平台,积极与职能部门合作,使“双代会”代表能分批分期参加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政策出台前的听证,2016年共参与了4次听证会,涉及教职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2016年8月底的深圳校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评审会更邀请各二级教代会代表团代表投票,听证机制大大有助于各职能部门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教职工呼声,优化工作程序,为师生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从而推动校园综合改革的顺利开展。
3.坚持代表巡视制度,深入开展小家建设
教代会代表巡视活动迄今已坚持10多年,2016年5月,校工会组织教代会代表和工会干部赴附属医院及东校园开展巡视— 2 — 工作。代表们参观了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六医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等单位的“教职工小家”,认真听取了单位相关负责人所作的“建家”经验介绍,并就小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经费、场地、活动内容、文化内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巡视深化了我校工会、教代会干部对工会工作及小家建设的认识,有助于在学校全面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教职工小家”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建家”促和谐发展,增强工会组织活力和教职工队伍凝聚力,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4.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落实基层民主
校工会在党政领导下做好学校层面教代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二级教代会制度建立和完善。通过二级教代会这个平台,使院(系)务公开工作得到落实,让广大教职工更好地参与学院(系)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016年我校新建立教代会制度的单位11个,全年共有34个二级单位召开了教代会,听取领导报告,共商发展大计,讨论通过规章制度,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随着高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各二级单位党政领导对本单位教代会的作用高度重视,将二级教代会作为院(系)务公开的最好平台,特别是将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如人才人事、薪酬津贴分配等提交教代会,与教职工充分沟通,并讨论通过,较好地发挥了教职工的参政议政作用;同时更完善了制度,凝聚了人心,为学校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铺设了良好的基础。
— 3 — 5.贯彻“女代会”制度,提升参政水平
我校从2003年率先建立了女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至2016年已坚持14年召开“女代会”。2016年3月28日,校工会召开了中山大学第三届女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邀请人力资源管理处骆腾处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校近期的人事人才工作情况,表彰了在省市获奖的女教职工单位和个人,并请获奖代表现场作经验交流,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与沟通交流作用。“女代会”制度的贯彻落实,对于切实推动女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提升女教职工的参政议政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做好党的群团工作,既要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又要“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我校工会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一方面拓展各种宣教渠道,凝聚学校发展正能量;另一方面关怀群众疾苦,调集多方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满足教职工多方面需求,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1.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宣传教育、传播凝聚正能量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我们充分拓展各种宣教渠道,一是用先进群体的事迹感召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推荐有代表性的教职工个人和单位参与国家和省的五一奖评选,中山眼科中心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 4 — 状,肿瘤防治中心获颁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宝军教授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校工会通过内刊、网页、宣传栏等对获奖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广为宣传,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激励鼓舞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和谐校园氛围;二是坚持编印工会内刊《中大教工》并与200多家兄弟高校工会进行宣传刊物交流,通过网页、刊物、宣传栏、微信等多种媒介弘扬高尚师德医德,扩大我校工会、教代会工作的影响力;三是紧密配合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与校纪委联合举办以“书情画韵•正气歌”和“美时美刻•莲花正开”为主题的书画、摄影比赛及四校园巡展,并选送作品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在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校园氛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充分调动原中山医科大学的专业优势,举办了与教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血压、血脂、血糖管理对心血管病防治的意义”健康讲座和紧贴国家最新计生政策导向的“二孩生育的心理和生理准备”知识讲座。实践证明,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更能源源不断地为各自的业务工作输送正能量。
2.开展丰富文体活动,凝聚学校发展正能量
为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学校发展正能量,校工会以举办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抓手,为教职工舒缓压力,愉悦身心,振奋精神:一是举办首届
— 5 — 教职工气排球比赛、“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暨庆祝中山大学成立92周年晚会”、第八届教职工游泳比赛、中山大学运动会环校长跑等18次全校性文体比赛,免费放映电影30场,参与会员人次超过3.5万,大大活跃了校园生活;二是由校工会管辖的教工活动中心常年为教职工提供文体活动场地,开设文体健身等课程,2016年共开设800多场次文体课程为超过16000人次教职工提供服务,广受师生欢迎;三是新创“精品立项”机制,鼓励二级工会和教职工体育协会承办校区级文体活动,全年共开展了气排球精英赛、珠海校区趣味运动会暨手工技能大赛、医科教职工摄影比赛、东校区工科青年学术论坛、瑜伽课、游泳培训班、珠宝玉石鉴赏与评估、5人制足球联赛、乒乓球赛、医学趣味历史知识展览等10项活动,充分拓展了文体活动的丰富性和参与度;四是坚持每年为新入校教职工举办联谊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集体凝聚力;四是从女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女教职工特色活动为载体,陶冶情操,拓展素质,增进交流,2016年开展的教职工厨艺比赛和海珠湖摄影采风创作活动都广受好评。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多方关怀排忧送暖
秉承学校人文关怀传统,校工会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服务资源,努力为教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一是大力推广女教职工安康保障计划和广东省职工互助医疗计划,为教职工的健康提供更实惠的医疗保障。2016年为377名女教职工办理“女— 6 — 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新保续保589份,为3名患病女教职工办理赔付金4.5万元;为727名教职工办理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新保续保1304份,为4名教职工办理赔付金4万元;并组织1687名教职工参加在职职工住院综合和津贴互助保障活动这两项“住院二次医保”活动,为27人次办理住院自费补贴4.63万元。为1名参加广州市妇女儿童福利会主办的“广州妈妈爱心互助计划”(第二期)的患病女教职工办理赔付金1万元;二是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心劳模的相关政策,在新年、五一等节日前夕做好对我校劳模、先进工作者的慰问工作;三是为特困、重病等亟需关怀的教职工群体雪中送炭、排忧解难送温暖:向24位特困教职工发放了8.1万元慰问金,向14位教职工发放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37.6万元;四是向孩子在14岁以下的单亲会员母亲送去慰问和温暖,鼓励她们快乐生活。各二级工会也把帮扶慰问作为日常性工作,投入了相当经费,做了大量实事,让广大工会会员感受到“教职工小家”的温暖,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三、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新一轮扶贫工作的要求,校工会在2013年按照学校党委部署,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了学校定点扶贫工作的牵头发动和组织协调。三年来,扶贫开发帮扶工作步步推进,学校在2016年动员各方力量筹措帮扶资金超过316万元投入到云南省凤庆县和广东省连州市扶贫项目中。
— 7 — 1.云南省凤庆县:按照我校与凤庆县签订的《中山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凤庆县框架协议》,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教育培训、捐资助学、医疗义诊等各项工作:2016年赴凤庆开展调研考察53人次,其中部级干部3人次;直接投入资金237.11万,引进资金22.64万。在我校为凤庆县干部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41人次,来校进修学习医护人员12人。赴凤庆县医疗义诊技术帮扶2批次,免费义诊1765名患者,培训医护人员700多人次,进行眼科手术186台,其他手术6台,免除费用超过130万元,赠送眼镜61副,药品2万余元。
2.广东省连州市柯木湾村:完成83户贫困户的入户核查和建档立卡,做到“一村一簿,一户一档”。投入帮扶资金97.6万元(待支付59.6万元),各挂户帮扶单位筹措资金18.3万元。完成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26盏,道路硬底化工程3公里,危房改建3户。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1.3万元/年稳步增加到4.3万元/年。
四、提升工会履职能力,完善工会自身建设
为适应工会工作的新形势,校工会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健全完善组织建构,提升干部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开拓新途径,提高工会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为切实增强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提供坚实保障。
1.规范组织管理,加强小家建设
— 8 — 为切实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的要求,特别是因应学校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根据院系调整和机构改革力度较大的新情况,校工会在完善二级工会组织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引和支持,编制了详尽完整、操作性强的办法程序和文件模板,保证2016年13个二级工会成立、11个二级工会换届、8个二级工会委员增补、6个二级工会更名、6个二级工会撤销的顺利完成,使基层工会工作得以顺利过渡和持续展开。
同时,校工会深刻认识、高度重视“教职工小家”作为基层工会民主载体、服务载体和活动载体的地位,大力推进党政工齐抓共管建家工作,2016年适应学校院系调整力度较大、新成立单位较多的新形势,出台了《中山大学二级工会“教职工小家”建设资助管理办法》,给予二级工会小家建设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将工作重点下沉到基层、支持各二级工会自主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多经费保障,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推动各二级工会充分发挥“教职工小家”在校院发展过程中凝聚人心、维权维稳、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2.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制度
完善制度建设是推进工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也是近年来我校工会致力推动的重点工作。目前实施的工作制度共30项,涵盖“双代会”规程、民主评议、提案工作、组织建设、工会经费使用规范、社团管理、扶贫济困、女工工作等业务领域。
— 9 —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制度建设的宗旨,2016年校工会坚持对主管业务领域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审查,查找问题并分别做出立、改、废、释的处理,草拟了17项、修订了8项、废止了6项制度,其中草拟了《中山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章程》和《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工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了《中山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和《中山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并由校党委印发,为我校工会、教代会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我们也非常注重制度的梳理汇编,在2016年7月将上一届“双代会”的相关工作制度汇编成册,较好地保证了我校工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履职水平
一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调研、研讨等途径,丰富和完善工会干部的知识结构,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并坚持实行二级工会联络人、会员系统管理员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推动办公自动化进程和信息化建设,至2016年已完成工会会员组织管理系统、省职工保障互助计划信息管理系统、教代会网上提案工作系统的成功开发,目前正着手开发工会会员管理微平台,这些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既提高了工会工作效率,又减轻了二级工会组织工作负担,对于扩大工会服务范围、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重视理— 10 — 论研究和交流互进,由校工会干部撰写的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高校工会论坛和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工会工作会论文集,全年校工会还接待了武汉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惠州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7个高校工会来访,通过参加全国性会议及开展日常交流互访,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劳动关系的新特点、教职工队伍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举措,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总的来说,我校工会、教代会工作在2016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还有差距,在参与民主管理、监督的制度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在联系、服务教职工方面还需要继续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力度,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提高会员积极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今后,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总书记关于党的群团工作系列讲话的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发展中心任务,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不断开拓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工会作为群团组织的独特作用,凝聚正能量,提升精气神,团结鼓舞全校教职工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学校建设,共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 12 —
第四篇: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闭幕词
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闭幕词
各位代表:
在县教育工会,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和全体教职工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临颍县实验小学第六届二次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马上就要闭幕了。在此,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向县总工会和教体局教育工会领导、全体代表和特邀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是充分发扬民主,统一思想,开拓进取的大会,真正体现了全校动员,共谋发展、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促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我代表学校校委会对大会的圆满成功和胜利闭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大会审议通过了xx校长的学校工作报告,xx主席的工会工作报告和xx校长的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提案。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学校工作,充分体现了教职工主人翁的地位。
各位代表,随着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考虑,做好内功,厚积薄发。为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自己的贡献!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xx小学的发展再创佳绩、再创辉煌!
现在我宣布,xxx第六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2009.5.16
第五篇: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材料之一
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
表大会材料之一
“>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材料之一2007-12-25 16:17: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材料之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材料之一(2)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同心协力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0—2005年学院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院首届教代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现在,我代表院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学院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专升本”五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我们遵循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办学宗
旨,落实科学发展观,凸现德育首位,强化教学中心,启动科研和学科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学院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目前,我院本专科教学秩序稳定,科研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人才培养质量初步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声誉逐步提高。经过两轮本科教学实践,我们已经构建起一个比较科学、完整、有效的本科教育体系。这些成就是广大师生员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实践创造的结果。在此,我们向全院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五年来学院事业发展主要体现为:
(一)办学规模跨越发展,办学资源迅速扩充。从2000年到2005年,学生规模从4071人发展到10538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491人;固定资产从5474万元增加到目前的实际资产亿元;职工总数从649人增加到1094人,其中教师人数从288人提高到440人;教学设备总值从1053万元提高到3423万元;校园建筑面积从万平米增加到万平米。办学
资源的迅速扩充为本专科教学提供了基本条件,为评估奠定了基础。(二)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加强,教学秩序稳定,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是立院之本,是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学院先后两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不断强化本科意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迎评意识,并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落实。全院目前有20个教学系部,23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14个本科专业已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基本形成了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体,本科与专科教育并举,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始终坚持从严治校,对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建立校系两级教风学风管理体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室专家经常活跃在教学一线,投入40余万元迎评资金对教学资料实行规范化管理;学院注重专业和课程建设,两次调整本专科教学计划,建设30门院级重点课程、5门院级优秀课程和1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坚持“411”顶岗教育
实习,建立大批实践教学基地,两年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确保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质量;学院积极推进多媒体网络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信息密度和教学效率,在“四系一部”全面启动案例教学改革;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并通过学术报告、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教书育人。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得到社会的初步认可,学生就业和考研均取得较好成绩。2004年首届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1%,考入南开大学等重点院所研究生95人;今年本科生考研143人达线,录取率将超过去年。
(三)科研意识逐步升温,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初见成效。在本科建设初期,学院明确提出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同时启动科研和学科建设。学院设立院级科研基金和纵向课题配套资金,实施科研奖励办法,遴选了古典文学等五个院级重点学科。五年来,先后投入近50万
元资助80余项院级科研课题,承担省部级立项课题32项,争取到纵向科研经54万元,省重点扶持学科建设经费30万元。目前,全院多数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均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顺利实现科研启动。2003年学院投入100万元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各重点建设学科的基地建设、梯队建设和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学院两次举办学术活动月和教学科研成果展,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科研和学科建设专项考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行学术讲座310多场,对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起到了良好作用。学院的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20余篇,其中40余篇理科论文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并被SCI或EI收录,发表国家级和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70余部。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在本科办学之初取得的科研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院确立
了“立足培养,大力引进,多种形式聘任”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先后招聘150多名青年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47人;派出青年教师130人攻读定向、委培博士、硕士学位,150多名教师参加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进修。目前学院共有58名硕士学位获得者,4人获得博士学位,另有约120名教师可望在2007年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评聘高级职称,教授人数从2000年初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17人,副教授由60人增加到100人,并外聘40余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学院实施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三级教师梯队为主体的“名师
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