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险管理理论依据资料
2.1 风险与风险管理
2.1.1 风险的界定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意义上,风险可看作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但是,对于这一基本概念,在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决策理论家和保险学家中间尚无一个适用于他们各个领域的一致公认的定义。尽管在风险管理领域没有在风险的定义上面达成一致,但所有的定义都有两个共同点:不确定和损失。二,风险类别的主要内容
风险类别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风险,战略风险,财务核算风险,账款回收风险,资金管理风险等39种风险类别。
三,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识别的第一步就是获得尽量多的关于企业及其经营情况的信息。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生产流程分析法,财务表格分析法,保险调查法。
其中,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3.1.1生产流程分析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列举法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3.1.2财务表格分析法
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3.1.3保险调查法
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
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2.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管理主体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置,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使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如何确认、评估与控制风险。
一、风险确认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的确认。风险确认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是企业明确其面对风险的性质和暴露于该项风险的程度。工作。风险确认工作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l、风险确认的方法
在企业中风险确认和量度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它要依赖企业自身活动的帮助才可以实行。一般而言,风险确认方法是避免损失和控制风险的一部分。在处理风险之前,我们必须先确认风险,然而传统的风险确认方法却是观察已发生的损失,从而寻求防止类似损失再发生的方法。
2、风险确认的工具
风险潜在于模糊的地方,所以并没有一个确认风险的最好方法,而风险确认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步骤。一般而言风险确认的工具包括风险分析问卷、项目检查和保险列项等。企业在风险确认时,并不能单靠一种确认工具,风险管理学家常常同时提出多种工具以供使用,同时结合利用公司内外部资料文件做出更全面的分析,从而取得所需信息。
二、风险评估
当风险确认后,接着要做的就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确认所存在的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度量,分析这些风险可能对组织产生的负面影响,即风险衡量。然后再作进一步的管理,从而将公司的损失降至最低,及将其控制至可接受之水平。风险评估通常是以重要性排序,而排序在损失暴露的案例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损失的可能程度和可能频率或损失几率。
“暴露”一词是指某人(企业)、地方或物件暴露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的第一个定律是:不要冒一些无法承担损失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时,我们需要了解:(1)度量风险损失暴露的程度,据此决定风险重要性的分类排序。(2)衡量风险可能损失的幅度,来决定应对风险的具体策略。
风险损失有两类,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例如一家公司的仓库发生大火,直接的代价就是被烧毁的货物和财产损失。除此之外,该公司的正常运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而受损失的公司商誉、公司员工士气等,可归类为间接代价。在评估一些财务以外时,直接代价是最为明显的,但对于间接代价也不可忽视,因为间接代价也可成为直接代价。因此需要全面的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损失的程度、风险发生的连带损失、风险发生的频率、风险发生事件的长短等。
三、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的含义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整个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而风险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公司怎样避免风险、避免损失、降低损失的程度,以及当损失已无可避免的时候,务求尽可能降低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每一家公司采用的风险控制方法各有不同,它取决于各家公司所要面临的风险的性质。控制风险的工具通常有:风险回避、避免损失、降低损失程度、信息管理、风险转移,以及风险保留等技巧。
2、风险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确认
风险管理理论明显而又具体的把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部分:风险确认、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在理论上,每个部分都有其完整的概念以及独立的功能,但在实际
应用上,这三个步骤地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确认了风险的存在以后,很自然的便会评估它的重要性和严重程度。在风险确认和评估的过程中,对风险的确认和获取的资料已经为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例如,一家公司通过风险确认发现其在营运过程中,员工有受伤的潜在风险,跟着会做得便是对这种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而风险评估所得出的结果可能是员工受轻伤的机会比较大,又或者是结果相反,受重伤的机会大于轻伤。无论如何,这些资料可使公司及时了解究竟如何控制此项风险。例如,是应该选择用财务性风险转移工具来赔偿受轻伤的员工,还是通过风险的控制以避免员工受重伤。从这个例子看,风险管理的三个步骤是一气呵成,并且非常连贯的,绝不能对其分割独立处理。
2.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经营效果的不确定性,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2.3 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风险规避即控制的基础。任何风险事件的发生,都是在外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因此,需要在对风险事件进行预测中,需要综合考虑考虑到这些不确定的、随机的因素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风险预测是指在工作之前对工作过程中以及工作结果可能出现的事物异常进行预测制订对策从而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措施.目前有一种典型的观点即认为通过完善“五防”装置功能并且增加其强制性能避免误操作事故即完全从技术角度杜绝误操作事故。
第二篇:浅谈行政监督的理论依据
浅谈行政监督的理论依据
我国的行政监督产生四十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现已形成由行政组织的外部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自体监督有机组合构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系,成为我国监督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行政监督的实施,提高了行政效能,制约了行政权力,遏止了腐败现象,落实了民主行政,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此,深入了解行政监督的历史渊源,全面理解行政监督的理论依据,正确把握我国行政监督的现状,对于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体制,提高行政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行政监督的理论基础
(一)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
近代西方行政监督思想丰富而深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民主权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另外影响较大的有法治论、有限政府论和自由主义监督观。
1、人民主权理论:杰斐逊认为,理想的民主共和政府的首要条件即是人民能够控制政府;洛克根据当时英国的情况,认为人民主权要由议会来行使;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至高无上且不允侵犯。这些观点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立宪、建立民主共和制及主张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
2、分权制衡论:分权作为一种政府组织结构的原则,是由洛克在总结应该政制基础上明确提出的,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还提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和协调。而孟德斯
鸠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实行职能性分权,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理论。而汉密尔顿在美国的建制中,提出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只是相对的分治,在某些场合和某些时候可以允许权力间的局部的必要的混合。分权制衡论现在是西方国家监督制度运作中的框架结构和核心理念。
3、法治论:法治是与专制、人治相对立的,在法律和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凡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都是法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都对此有论述,而启蒙思想家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将法治和近代的民主自由相联系,注重公共权力行使的法定范围、法定程序和滥权的补救,注重公民权益的保障,呼吁依法办事、行政公开和司法公正。
4、有限政府论:启蒙思想家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用个人权利、自由财产权和宪政自由来约束和抗衡政府权力。现成为近现代权力制衡和社会监督得以 发生和形成的理论渊源。
5、自由主义监督观:自由主义者宣扬管治得最早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同时也主张要对执掌权力的人进行监督,防止他们权力滥用。
(二)当代中国的相关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监督理论:人民民主监督的思想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就有论述,如议行合一、公开性和普选制、取消特权和实行低薪等。列宁的探索主要有:坚持和完善俄共领导,建立严格的党内监督(监察委员会);改组工农检察院,形成党政监督合力、特别关注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
2、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监督理论:严格中共党内民主生活中 的各种监督制度;在党际关系中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党政职能适当分开,加强中共对国家机关的政治领导性监督;在建立健全专门监督机构的同时,把各种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关键在于加强对中国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完善人民监督的有效方式。
二、行政监督制度的源流
1、雅典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制约
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定期召开40次,一般议案举手表决。其职责一是商讨并决定与城邦生存发展有关的内政外务要事,二是选举和监督(如听取高级官员的述职报告)。五百人议事会是重要的行政机关;公民陪审法庭有法官和陪审员组成,是司法性裁决机关。陪审员抽签产生,任期为1年,不得兼任其他公职,不得连任。其职责主要是审理除杀人案外的一切公私诉讼,审理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渎职案等。
古罗马: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元老院由卸职的执政官和其他有权势的贵族组成,是最高权力机构和监督机构。罗马政体是一种混合制的宪法,各种势力互相牵制合作,对后世的分权学说和分权制度影响很大。
2、中国古代御史监察机制
中国古代御史监察机制创建于秦,完成于汉。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确立了御史监察。汉承秦制,推进了监察的严密、规范和灵便:形成了从上至下的三级监察(御史府监察中央级官员;州刺史监察州郡两千石官吏;督邮代表郡太守察访属县长官的善恶);由若干互不统属的监察机构共同对中央机关的官员予以监督,有御史
府、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由御史府在每一州设一名刺史;监察手段灵活多样,如现场检查和巡视,利用民谣纠劾不法官吏。唐宋时期监察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代在御史任命上,由唐时的宰相决定改为了由皇帝亲自任命。明清时代,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并从极端的强化走向消亡。明代改御史台为督察院。从汉唐到明清,监察权作为皇帝用来抑制相权和百官权力的耳目,在皇权和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矛盾中不断得以调整。从总体上看,在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监控系统相互关联,监察灵活性和法制性相互配合,既有垂直独立的监察范式,又有谏议作补充的强化封建专制的行政监察体系。
三、我国建立行政监督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就在政府机构中专门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负责严肃政纪和反对腐败的工作。根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专门在政务院下设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负责协助总理“监察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否履行职责”,它以《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试行组织条例》为工作准则。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制定并颁布后,人民监察委员会改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组织简则》为工作准则。在此期间,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监察工作的法律规范,它为在我国建立和健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行政监察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从50年代末期起,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国家监察部门被撤消,直到1986年才根据《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恢复。近年来,新的国家监察部成立后,我们在建立行政监察制度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
一,加强了行政监察工作的组织法制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到1988年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监察体系,国家行政监察机构的组建工作也已初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第二,明确了依法实施行政监察应是我国行政监察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即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是否依照我国各种行政法律规范办事,即是否坚持依法行政,是否廉洁奉公,实施行政监督;第三,重点抓了廉政工作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法制建设,有关肃贪倡廉方面的法制建设正逐步完善起来,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四,拓宽了新的历史时期开展行政监察工作的渠道。主要有探索“两公开,一监督”的活动;建立了群众举报制度;加强了信访工作,逐步建立和健全了行政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等;第五,抓紧制定《监察条例》的工作。经过多年研究,开展行政监察工作的最主要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条例》已作为国务院的一个重要行政法规于1990年通过并开始实施。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已形成了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内容广泛,监督具有统一性,自体监督和异体监督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较为完整的呈网络格局的行政监督体制。实践证明,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较强功效的体制。四十多年来,它为保障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督促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政勤政,预防和纠正工作的失误和偏颇,促进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并完善这一制度,没有必要也绝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
第三篇:识字兴趣理论依据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课题。自从参与到字理教学的课题研究之后,发现字理知识其实可以在教学中得到较广泛的运用。例如,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探索汉字的文化底蕴,也可以通过美妙的字形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与字理相关的发现等方面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我们的祖国是个文明古国,汉字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瑰宝。学习汉字是每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汉字的学习集中在小学,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显得尤为
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课改实验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重要。那么,怎样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第四篇: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1.“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的,儿童的发展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在教学与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由此他还提出了“教学最佳期”的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和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学应当走在儿童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儿童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了解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及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是自己能独立解决的,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超前于发展并应到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核心竞争力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使培养儿童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可能。儿童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体,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依赖于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教育的最高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调整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形成适合儿童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氛围,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发展水平,不断为他们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只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教育目标就有可能实现。维果茨基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现实可塑性,而且指出了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明确途径:教学不能只是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积极地创造最近发展水平,让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将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形成不断推向前进。
2.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不仅提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时间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具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加德纳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他认为,人类至少有八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八种以上的智力潜能,每个人的能力是八种智能的结合,但每个人在这八种智能的拥有量上不同,因而每个人也显示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每种智能都能用于创造发明,但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展现创意,因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社会做贡献。每个人的智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智能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智能的各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因而在现实中,每个人表现出来的能力优势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优势能力,也存在水平高低的不同。因此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能力优势,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各方面的能力有机整合,形成每个人的核心专长和独特优势。
3.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布鲁姆所建树的理论业绩——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理论上克服了教育界长期以来只能笼统地提“掌握该门学科的基本内容”之类的模糊不清的教学要求或其他同样难于实际测量的概念,以具体的行为和方式确定教育目标,实际地贯彻、评价,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广泛地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布鲁姆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对老师来讲,通过这样测验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某章达到了何种程度,以及未能达到目标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超越每个学生达成类型的不同,发现其共同的学习难点,为教师采取补救措施,为课程、教材的编写、修订提供了依据。对学生则:
(一)从形成性测验的结果可以确认自己目标达成的状况。
(二)从外部确认学习成果的强化作用。对已达到目标的学生会产生出成功的满足感,因而可以期待他们更积极地参加下单元的学习。
(三)诊断学习上的问题,获得纠正学习的“处方笺”。
4.“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或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毛主席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选二卷522页)孔子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他的反动政治立场,是应当受到批判与否定的;但是他在两千年前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采用或提出了某些合理的教育做法,是值得珍视的。比如,他曾经分析与评论他的学生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太卤莽”)。有一次,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冉求也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有些疑惑,便问孔子:“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答复相反。我有点糊涂,想来请教一下”。孔于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要压阻他”)。可见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孔子认为“天生德”、“上智与下愚不移”,这是一种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他承认个性的差异,主张“因材施教”,则又是一种不回避矛盾与讲求实际的见解。以上理论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个体差异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层”的概念。
4、分层次教学适应新课标准。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
5、从学生的角度看 学生个体之间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整体素质不齐,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一,如果不实行分层教学,搞大家齐步走,无论怎样,学生的发展都会受到局限。
6、从教育实践来看
首先,学校“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说学校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相应的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特征,使每个受教育者受到应有教育,从而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平等性”。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个体需求的教育,才是公正、平等的教育。
再次,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为整齐,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而事实证明,如果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同样的教育教学,对多数学生来说,势必拔苗助长,这不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心灵也易于受到伤害。
7、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也要有差异。
8、教师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要以人为本,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内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发展潜能的。在教学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
9、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为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要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10、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为此,必须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1][3]区别教学决不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帮助。
第五篇:风险管理
6风险管理
6.1风险分析
6.1.1宏观环境风险
(1)国家政策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会制定出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可能有一些会对本公司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经济环境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压电陶瓷片可能会被其他产品所取代,我们的现有技术也将失去发挥作用的余地。
(3)税收风险
国家的税收政策、国家对高新企业、高新科技园企业的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影响公司的正常盈利。
6.1.2行业风险
(1)支付风险
由于不同公司的企业发展观存在差异,本公司和厂家可能难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难以将已建立好的良好关系维持下去,这将严重威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2)竞争风险
由于公司的盈利几乎全部在于节能服务创新,公司的运营成本不高,可能会出现许多同类注册公司,致使公司处于激烈竞争中。
(3)吸引厂家风险
虽然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但由于难以将技术宣传出去等种种潜在原因,可能导致我们难以吸引甚至吸引不到厂家与我们合作。
(4)市场风险
进入市场是我们服务的最终目的,尽管在进入市场之前,我们做了全面的市场调查,但市场总是变化的,如果我们公司的技术服务与市场不匹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可能给我们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
6.1.3企业内部风险
(1)技术风险
由于现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致使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我们的技术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所取代,技术先进性丧失。此外,技术专利被盗、新技术向工业化生产和新产品转化难以成功等会给公司带来风险。
(2)人力资源风险
因为不可避免地存在内部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的地方,公司可能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此外,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对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3)财务风险
由于我们公司的资金来源于外来风险投资和团队成员自备资金,所以公司无法避免地存在融资风险和资金流断裂风险。
(4)管理风险
因为我们的管理体系不可能十分健全,所以可能存在现实与预期不一致、决策稍微超前或滞后等管理风险。
6.2风险对策
6.2.1宏观环境风险对策
(1)国家政策风险策略
本公司的服务属于资源节约型项目,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对本公司不利的国家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小。况且,在当今形势下,国家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鼓励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应该不会出现对企业发展的限制。尽管如此,我们仍需紧密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预测国家政策的方向并准确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2)经济环境风险策略
增大公司技术开发投入,加强开发力度,开发出新的作用范围更广泛的更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3)税收风险策略
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以此适当调整公司的税务策略,制定出最适合公司的税务筹划,使公司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减少纳税额,确保公司的健康运营。
6.2.2行业风险对策
(1)吸引厂家风险策略
利用当今社会各种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多渠道的将我们的技术宣传出去,尽可能地让厂家了解我们技术的发展前景的广阔性。(2)支付风险策略
① 对厂家进行前期的调查,尽可能的了解该厂家的情况,制定出最适合双方的合作方案。
② 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厂家对项目运营的意见和建议。③ 建立针对厂家的激励机制,让厂家切实体会到与公司合作的好处。④ 制定收账政策,降低坏账风险,对于未履行自己义务的厂家,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3)竞争风险策略
① 利用价格优势抢占先机,辅助营销策略以吸引客户,建立本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②组织、规划、建立覆盖面广的信息网络,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信息,在不断了解、比较中契合应对策略。
③ 强大的超前意识,不断开发具有特色的新技术,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以建立技术壁垒为依托,提高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④加大公司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服务,在竞争中稳固原有市场并以此拓宽市场覆盖面。
⑤在技术投入市场前用SWOT 分析法分析本公司的优劣势、风险机遇,以便
在进入市场时有的放矢,快速占领市场,以及之后的公司战略调整。
(4)市场风险策略
① 随时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求,对市场进行调研,收集数据,分析的数据,对市场潜力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 不断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扩大技术的作用范围,吸引多样化客户,占据多元化市场。
③ 结合投资方和客户的意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挥公司年轻人才的力量,抓住国家相关政策的优惠,不断创新,积极进取。
6.2.3企业内部风险策略分析
(1)技术风险策略
① 与某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和科研人员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在他们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同时选派企业内优秀的研发工程师参与研发工作,跟踪最新发展,开发最尖端产品。
②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研发队伍的建设,提高整体研发能力,尽量缩短新技术的更新周期。
③ 聘请大师级的压电专家做技术顾问。对技术发明改进进行奖励,实行提成制和任务制,使企业保持良好 的研发力量。
④ 增强保密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做好保密工作;与掌握专利技术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确定有关专利秘密保护的条款;要与知悉或可能知悉企业专利技术的员工签订同业禁止协议;对专利技术尽可能减少涉密人员;通过以上措施防止技术专利被盗。(2)人力资源风险策略
① 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
② 加强对本公司人员的管理,更大程度的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③ 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不定期的从社会各界引进高技术人才、高管理人才,为公司注入新的血液。(3)财务风险策略
① 控制初期投资,在公司成立初期,设计合理的筹资渠道,充分利用自有资金,不盲目追求公司规模,争取在资源最佳合理利用下,降低运营成本。
②公司在筹建初期将极力争取与有兴趣的风险基金、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同时签订有约束力的投资意向合同书,以避免因股东撤资而引发的项目后期无法进行下去的风险。
③加强企业的资金预算,有效安排资金。保持公司资产负债的比率处于安全
区域,防止公司因过度负债而导致财务风险,使公司获得良好的财务稳定性和经营安全性。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决策,防止资金链断裂。
④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决策管理系统。
⑤加强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应收账款管理力度,尽量避免坏账的产生,将应收账款抵押给担保公司或直接卖给投资公司,盘活现金流量,减少应收烂账风险。(3)管理风险策略
① 聘请专业人士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成功人士,对我们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② 规范和健全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业绩评估和激励机制。
②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监督。③ 建立强大、全面的专家顾问团队,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咨询。
④ 采用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使得企业的决策层不断优化,以降低决策中的失误。
⑤ 加强内部交流,在组织结构设计中除了纵向的职能部门还要有横向的任务小组。
⑥ 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每周五下午进行轮批次的工作交流会,用于进行一周的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并对一周内所遇到的问题统一解决处理。
⑦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6.3
风险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