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资料台账

时间:2019-05-14 22: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资料台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资料台账》。

第一篇: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资料台账

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资料台账

风险管理工作强化以台账管理,台账分类为管理类和技术类(技术方案/保证措施)

1.与施工组织设计同步的进场标段的风险评估报告/每年一份剩余工程风险评估报告(如果施工单位对标段内重点工程进行过专家咨询,请将咨询内容和咨询报告单独列出)2.风险清单总表

3.XXX工程高度和极高风险清单表

4.与风险清对策措施表(高风险与中低风险分开,并以单位工程区分)5.残余风险评估

6.根据高度和极高风险台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工程应建立专项档案管理。

7.根据每月的高风险台账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和按专项方案技术交底 8.根据高度和极高风险伤害和损失类型,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9.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编制风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风险管理制度 10.建立与每月与施工计划配套的风险台账/表

11.每月根据风险管理形势和下月施工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总结当月风险管理成绩和漏洞,分析下月风险管理关注点,对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12.风险事件原因调查/伤亡和损失统计/处理措施/事件总结报告/制度

13.风险工点检查记录/整改记录 14.工点包保办法/制度/包保责任状

风险管理建议

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目的:通过风险评估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对策,规避/降低/转移/留存风险,将工程损失降至最低。施工阶段主要风险管理内容就是决策的形成和落实管理。

1、风险管理应建立领导小组,要有决策小组,分工程进展阶段/工期推进阶段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对策和保证措施;

2、日常管理要落到实处,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资料不能穷于应付;

3、要认真学习贯彻相关文件,国家的强制法令法规/部/局/公司/地方相关文件,及时更新改正相关文件,调整相关决策;

4、风险管理不能孤立于安全管理,也不只是简单的安全要素管理,工程管理中,对水环境、植被环境都应该纳入管理中,特别的,工期风险/投资风险在方案管理中应切入其中;

5、风险管理重在工前预测,只有超前正确预测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风险管理是将不利的风险因素数字化(也就是概率可能性),从两个侧面来突破风险管理——风险伤害程度预测的预警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以及概率和后果交叉预测的风险等级(极高、高度、中度、低度)。

6、对于铁路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内容,根据现行铁路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第三方等风险。根据铁建设2007-200号文说明,安全风险为重点。在此特别注意的是,水资源/生物环境风险现在由于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应纳入特别重视范围中去;根据工程特点,还要特别关注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要妥善处理规避风险,对于极高风险要先规避,后对策;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降低/转移/留存风险。

第二篇: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开展铁路隧道风险管理技术及应用研究,有利于施工时进行科学的决策、规范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文章以乌岩山铁路隧道施工为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分别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控制措施等方面对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铁路工程;隧道施工;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施工风险管理技术

自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领域中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而细化到铁路隧道施工领域中也呈现出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施工难度不断提高的态势。针对这一局面,在当今的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更为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最大程度降低施工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施工单位完成工程目标,同时达到最大化经济利益的重要措施。

1工程情况简介

乌岩山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境内,隧道总长度为6208m,根据列车行驶速度200km/h的规格开展单洞双线铁路隧道施工。隧道通过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断层破碎带较多,裂隙水发育,软弱围岩所占比例较大,造成施工的难度及风险巨大。该铁路隧道穿过丘陵低山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辅有平缓的褶皱构造,主要岩体有凝灰岩、泥岩和花岗岩等,隧道最大埋深为480m。除断层带外隧道进出口各300m范围围岩等级较差。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新奥法”作业,该方法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的方法和原则。为了保障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方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并指派相关人员开展了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该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使用的风险管理办法

2.1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的识别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是促使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损失幅度增加的因素,风险识别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确认和分类,工作中应以收集各工序的风险作为主要途径,以相关经验及资料整理作为辅助途径。根据工程开工前展开的施工调查揭示,在该工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较突出的问题。

2.1.1该铁路隧道洞身横穿了多条地域性断层岩层并受此影响,在隧道内施工过程中,隧道岩体非常容易发生碎裂现象,并且该种岩层十分易于水的贮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有发生坍塌和突水突泥事故的可能。

2.1.2因为该工程当中最大深度为480m,按照相关理论公式进行推算,在隧道最深处的温度可能达到34℃以上,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给技术人员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1.3相关勘察人员分析,在此工程中存在有泥岩地质结构,含硫化氢地层,因此在隧道洞身可能存在有天然气气体的聚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2采取的风险评估办法按照《铁路隧道风险判定和管理办法》当中建议使用的风险评估办法,并结合该铁路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使用了下列风险评估办法:2.2.1风险打分。风险打分是按照铁路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状况,把铁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归纳成设计类、地质类、施工方法类等多个部分,对这些部分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评分的方式进行风险判定,最后根据总的评分结果,对该隧道的整体风险进行全方位评定。

2.2.2专家分析法。专家分析法是施工方和相关工程方面的专家取得联系,并对该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向专家进行询问,并让专家对工程中的风险给出判定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使用归纳统计的办法把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的意见全部进行考虑,很好的避免了其他风险评估办法中涵盖面不全的弱点。使用此办法的流程有以下四个方面:(1)把该项目工程的基本状况和施工方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给专家;(2)以成立调查组的方式提出个人意见,分析时对各方的意见进行整合;(3)将整合的结果返还给专家,专家就所整合的意见再提出自己的看法;(4)重复以上过程多次之后,意见就会趋于统一,这便是施工范围在后续施工作业中进行决策的根据。

2.3铁路隧道的风险评估程序

2.3.1针对起始风险进行判定,相关技术地质勘探人员列出该工程当中的潜在风险表,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工程层次模型。

2.3.2使用层次分析与专家调查的方式对潜在风险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系数进行判定。2.3.3由专家对起始风险中所指出的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进行评定,并分析这些风险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后果,最终得出各大起始风险的等级。

2.3.4施工单位根据收集获取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与后果,商讨出与之匹配的施工方式和解决方法。

2.3.5施工方还需要针对该项工程开展一次再评估,分析可能出现的其他潜在风险。

2.4工程中主要风险等级认定

2.4.1隧道起始阶段的风险。在起始施工阶段,重点要求做好各项检查准备工作,针对此次风险判定的核心内容也正是关于安全风险方面,并将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作为最重要的风险判定目标。在对该工程风险判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岩层极为破碎,岩层自稳能力极差,所以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风险判定上,等级为极高风险。

2.4.2隧道入口处的风险。在该铁路隧道的入口处,山体是剥蚀中低山型地质,这种地质存在风蚀断裂的地层,在自然环境中,该地势的坡度大约在50°~60°,并且因为植被的发育,导致这些地区的岩层较为松散,覆盖层薄弱,围岩变形大,施工安全极为不利,所以该段落风险等级定为高度。

2.4.3隧道洞身段的风险。经相关地质人员进行勘察,在该工程铁路隧道洞身当中,岩层因为受到风化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具有较高的完整性,施工环境较差。同时,在隧道中含有水,一旦操作不慎,很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该段落中断层破碎带以及可能的天然气涌出地段定为极高风险,其他段落定为中度风险。因此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尤为重要,重点做好钻爆施工、支护方式、衬砌类型、通风排水等方面的工作。

2.4.4隧道出口处的风险。该铁路隧道的出口处位置在斜坡之上,地形极为陡峭,并且斜坡之上覆盖有厚度为0.5m左右的粉状黏性土壤,在粉状黏性土壤之下为砂岩性岩层。因此在隧道出口处,地质环境增加了施工难度,整体施工安全形式严峻,该段落风险等级定为高度。

2.5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

开展铁路隧道施工的前期,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是工程管理当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在项目开展前,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条例,对该工程开展现代化的风险管理。针对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部门管理人员,开展对应的责任划分,以求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3减少该铁路隧道工程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

3.1总体措施

3.1.1在施工过程中,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针对之后开展施工的区域进行地质环境的预报工作。对该铁路隧道工程中可能发生坍塌、突水突泥、危险气体过高的区域,施工方在开展施工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处理预案,以保证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1.2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开展正式施工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发生事故之后的自救应急教育。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需要为工程施工人员添置相关的安全设备,保障施工的安全开展。

3.1.3在该工程的高危地段,提高一级支护等级,进行不间断监测,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力求最大程度降低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3.2具体办法

3.2.1对全体施工及管理人员进行各专业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岗位工作,坚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设备运行保养良好,建立完备的人员考核、设备登记保养制度。

3.2.2该工程的铁路隧道出口位置由于地理环境较差,施工较为困难。因此在开展施工之前,在该地段的临时边坡处进行了相关防护施工,同时增强坡顶处的排水作业,以求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2.3在隧道出口和入口处进行开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并未使用强爆破手段,而是加强管棚支护及预注浆处理,避免了发生隧道坍塌的可能。3.2.4指派了专业勘探人员对施工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全方位预报,全过程建立预警机制,在断层破碎带、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地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加强围岩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防止坍塌等事故。

3.2.5富水地段采用“以排为主”,“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裂隙水发育和水环境要求严格的地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组织施工。3.2.6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先期预兆时,果断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组织撤出。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对于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建设各方的综合利益有着显著的意义。因此铁路隧道施工时,应准确地分析与评估出各类风险问题,编制切实有效的防控计划,并将风险监测、监督管控、查漏纠偏等工作进行循环改进,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保证,并始终贯穿于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才能使工程安全质量得到较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夏润禾,边玉良.山岭地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以贵广铁路客运专线金宝顶隧道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0).[2]贺志军.山岭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3]李明,王占龙.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探索[J].铁道标准设计,2010,(S1).[4]李明.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探索[J].隧道建设,2010,(2).

第三篇: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施工

综合接地系统

1综合接地系统设计原则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的作用是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何设备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距离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中。

3.距离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因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和引接线等构成。

6.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7.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8.沿线电力变、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及建筑物。构筑物按照各专业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后,可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隧道综合接地原则

1.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施工。

2.隧道内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隧道衬砌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4.隧道内兼有接地功能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不小于120mm2;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应

不小于200 mm2。当钢筋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使总截面积不小于120mm2或200 mm2。

5.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要求可靠连接,保证电气连接。

3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措施

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2.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综合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络来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3.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

①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络保护接地钢筋; b.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②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③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4.隧道接地极设置:

①IV、V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作为接地极; ②Ⅲ级围岩隧道,利用系统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接触网基础接地);

③Ⅱ级围岩隧道,利用隧道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最为底板接地级;

④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在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⑤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型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5.接地钢筋间的连接:

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再通过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接地端子设置:

①隧道内均采用桥遂型接地端子,不锈钢材质。

②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设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③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④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设备及设施接地。

⑤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⑥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每隔约300m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长度小于300m隧道预留1处(每处预留2个),具体位置详见接触网相关图纸,接地端子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⑦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接地端子也可根据设备、设施的接地需要来确定预埋的里程,以达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实施和管理。

⑧隧道内接地钢筋、接地锚杆、接地钢拱架(钢网片)、接地连接钢筋间均须可靠焊接。

7.隧道内各专业接入综合系统的地线种类

①信号:沿线信号设备(所有相关金属设备外壳)的安全地和屏蔽地、工作

地等。

②通信:沿线漏泄电缆悬吊钢索、通信电缆金属外皮等的屏蔽地线,通信设备接地,避雷器的安全接地。通信站、微波站、无线基站在满足综合接地总体设计原则时,可介入综合接地系统。

③电力: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屏蔽地线,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及设备外壳接地线。

④电气化:接触网的回流线(或PW)接地。

⑤其他:沿线信息化系统设备的安全地线和屏蔽地线、工作地线、无蹅轨道板、隧道内非预应力钢筋接地;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金属构件的防感应接地。

8.工艺要求

①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16%、Ni≥5%、Mo≥2%、C≤0.08%,如GB00Cr17Ni14M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空塞,方便开启。

②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上应配两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1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不小于200m㎡(Ik>25KA)或120m㎡(Ik≤25KA).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K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接线。

③引接线和设备的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用螺连接时应采取防松措施。④贯通地线采用35 m㎡铜缆,其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制“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压接并栓接。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⑤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型、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⑥接地钢筋间应采用搭接焊工艺。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焊缝厚度不小于4㎜.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4㎜(IK≤25KA)或16㎜(Ik>25KA)的“L”行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⑦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外涂沥青,外包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带的方式。

⑧安装有避雷器的接触网支柱,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不与其共用接地点,强、弱电设备接地点间隔要求不小于20 m。

4隧道内预埋槽道施工措施

1、预埋槽道设计说明

①接触网悬挂安装采用锚杆槽道形式进行预留。

②在悬挂预埋的断面内,槽道的锚杆应与结构钢筋或结构加强钢筋焊接固定。

③所有槽道的预埋金属体应接地连接。

④预埋点具体里程与隧道施工缝统一布置,同时应满足接触网悬挂点跨距等布置要求。

⑤预埋槽道分别位于隧道拱顶,两侧拱腰及右侧边墙,同时分为弧形和直形槽道;长度为1.5m和2.5m不等。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块前后两端等距布置。

2、预埋槽道安装

①槽道定位准备,检查槽道内的发泡填充物的完整状态。

②根据台车模板上槽道的设计要求位置,在台车模板上开螺栓二次定位安装长孔,槽道两端各设一个固定点,隧道顶部槽道设置三个固定点。尽量减少模板开孔数量,开孔位置尽量避开台车支撑固定点、结构连接处,严格控制与台车边缘的距离。

③绑扎第二层钢筋后,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出槽道预埋位置,于钢筋网外侧将事先焊接好的成组槽道就位。槽道后锚杆与短钢筋绑扎在钢筋网上,且与隧道接地钢筋焊接牢固,锚杆与钢筋网发生冲突时不得随意切割锚杆。随后将槽道与模板固定点位置(开孔位置)的发泡填充物扣除。

④衬砌台车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二次定位孔,找到并调整槽道位置。一根槽道用一个顺线路开孔,一个垂直线路开孔固定及进行调整。

⑤将“T”型螺栓穿过二次定位长孔,放入槽道,旋转90度,开孔封堵的钢板安装在“T”型螺栓上,拧紧螺母,让槽道紧贴模板,进行二次精确定位。模板上的二次定位孔需封堵密实,确保衬砌混凝土浇筑质量。

⑥衬砌脱模:“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脱模。槽道固定点处重新回填发泡填充物,做好后续工作养护。

第四篇:安全管理资料台账

安全管理资料台账

一、工程概况

二、中标通知书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四、安全报监书

五、中铁十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中铁十局企业资质证书

七、中铁十局安全生产许可证

八、项目经理资格证书

九、专职安全员资格证书

十、安全生产十项技术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十二、其中吊装“十不吊”

十三、电焊、气割作业“十不烧”

十四、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十五、防火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十六、工地义务消防员名单

十七、工地卫生保洁员名单

十八、工程施工平面图

十九、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十、安全协议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资质)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台账

一、南通项目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南通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书(安全协议书)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记录

五、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目标管理管理台帐

一、南通项目部2011年安全目标

二、南通项目部安全目标分解及考核办法

三、安全管理目标考核

专项施工方案台账

一、回旋钻施工方案

二、临时用电施工组织

三、起重吊装专项安全方案

四、承台基坑降水排水专项方案

五、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六、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七、承台基坑开挖

八、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方案

九、墩身施工脚手架搭设

十、梁体混凝土浇筑专项方案

十一、连续梁支架施工方案(两份)

十二、冬季施工方案

十三、预应力张拉专项方案

十四、防撞防栏及桥面铺装施工方案

安全技术交底台账

一、焊接加工安全技术交底

二、起重吊装安全技术交底

三、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

四、钻孔桩安全技术交底

五、装载机安全技术交底

六、挖掘机安全技术交底

七、基坑开挖安全技术交底

八、高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九、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

十、模板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十一、木工安全技术交底

十二、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安全技术交底

十三、预应力孔道压浆安全技术交底

十四、砼工安全技术交底

十五、碗扣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十六、钢筋加工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检查管理台账

一、日常检查记录表

二、月检查、周检查记录(通报)

三、专项检查记录

四、整改通知单

安全教育管理台账

一、安全教育制度

二、职工花名册三、三级教育登记卡

四、教育记录及试卷(另附档案盒)

班组活动记录管理台账(另附档案盒)

安全事故管理台账

安全奖罚管理台账

特殊工种管理台账

一、特殊工种花名册

二、特殊工种报验单

安全验收台账

一、碗扣式脚手架搭设验收表

二、模板工程验收记录

三、模板工程拆除申请单

四、临时用电工程验收记录(漏保试跳记录)

五、木工机械验收记录

六、钢筋制作机械验收记录

七、自制吊篮月验收记录

机械设备管理台账

一、安全防护用具使用管理制度

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三、劳动暴露用品发放记录

四、机械设备清单

五、机械设备进场验收表

六、机械设备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七、机械设备进场报验单

安全会议纪要台账

安全日志台账

安全费用管理台账

动火审批管理台账

重大危险源管理台账

应急预案管理台账

监理通知单管理台账

农民工业校管理台账

文明工地管理台账

第五篇:风险隧道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格库铁路新疆S6标项目经理部

风险隧道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编制:

审批: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格库铁路新疆S6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二月 风险隧道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一、总则

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施工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本项目管理的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风险是指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项目部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本办法适用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格库铁路新疆S6标项目部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二、隧道工程安全方针与目标

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2、安全管理目标

2.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2.1.1杜绝死亡事故、遏制重伤事故; 2.1.2负伤率小于10‰; 2.1.3杜绝重大交通、火灾事故; 2.1.4杜绝一般事故; 2.1.5尘肺检出率小于5‰; 2.1.6急性中毒发生率小于4‰。2.2环境管理目标:

2.2.1杜绝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2.2.2施工污水、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其 他环境因素控制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三、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1、洞口工程

1.1、洞口开挖前,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剂侧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疏通排水沟渠,排除积水。洞口边、仰坡上方的天沟应及时施作,对土质天沟隧挖遂作,不使水冲刷坡面。

1.2、仰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严禁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门端墙处土石开挖应结合地层稳定情况、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进行。

1.3、洞口开挖的土石方应避免因弃渣堵塞造成排水不畅、过大土压力引起山体滑坡、坍塌,以及对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

1.4、处于陡峭、高边坡的洞口应增设安全棚、安全栅栏或安全网,危险地段应采取加固措施。

1.5、当采用大管棚、注浆、地表锚杆等措施进行洞口地层加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棚施工时应遵循钢管吊装和使用时的起吊安全规程,并严格按钻机操作规程程序进行作业;

注浆作业时,应加强对注浆软管和接头的完好性和可靠性检查,施工人员应有完好的保护用品,堵管处理应采取先减压再处理的措施。

地表锚杆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卡钻,注浆人员要佩戴好防护用品。施工脚手架和作业平台应搭设牢固,设扶手栏杆,并有安全检算。

2、洞门施工

2.1、洞门应避开雨天和严寒季节施工,应及早完成。

2.2、基础必须置于稳定的基础上,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时,必须结合具体条件采取加固措施。

2.3、洞门脚手架不应妨碍车辆通行。

2.4、洞门完工后,其周围边、仰坡受破坏的地方应及时处理。

3、超前地质预报

3.1、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时应防止2.:工作面坍塌、找顶不彻底、作业台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突水、突泥等。

3.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纳入现场施工组织统一管理,并应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的安全保障措施。

3.3、对于地质复杂和较复杂的隧道工程,应选择有经验的队伍承担超前地质预报,3.4、对位于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根据区域地质勘探资料,选择以钻探法为主,结合物探法、地质调查法的多种不同原理的预报方法,并对所测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达到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提高预报准确率。

3.5、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必须经过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3.6、特殊地层及存在高地温、地应力的隧道进行地质预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含有可燃气体、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地段的隧道及存在高地温、地应力等地质问题的深埋隧道,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分析判断。

对含有瓦斯和天然气的隧道,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隧道地质预报时,必须先检测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应加强通风,符合标志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面。

3.7、通过煤系地层、金属和非金属矿区中的采空区时,应查明废弃矿巷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分析评价其危险程度及对隧道的影响程度。

3.8、地质预报工作应在找顶作业结束后(高应力区隧道应待工作面支护完成后)进行。开始工作前应观测空间上方、周围有无危险,特别是钻探工作面有。无危石存在,确保预报人员安全。

3.9、超强地质预报当使用台架时,设备应安装牢靠,操作人员应遵循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3.10、采用钻探法预报时,钻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编制钻孔作业指导书,开钻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采用电动驱动的钻机,施工用电由持证上岗的电工负责;孔口管必须安设牢靠;钻机使用的高风压、高压水的各种连接部件应符合要求;钻机前方应安设挡板,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区域。

3.11、在可能发生突水突泥的地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斜坡和反坡地段施工,当其处在富水区时超前预报应做好钻孔突涌水处置方案,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必须安装孔口安全装置,并将孔口固定牢固,装上控制阀门,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钻孔;当地下水压达到一定数值后,应在孔口管上焊接法兰盘并应锚杆将法兰盘固定在岩壁上;对软弱围岩破碎带,应设置止浆墙;钻探过程中发现岩壁松软、掉块或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上报处理并排人监测水量;当发现情况紧急时,必须立即撤离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12、严禁在残孔内加深炮孔进行探测。

4、洞身开挖

4.1、隧道开挖前应编制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开挖方法、工艺流程、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隧道开挖应根据地质情况、断面大小、施工设备、工期等条件的变化,选择开挖方法;

4.2、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控制循环进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并不应对初期支护、衬砌结构和施工设备造成损伤。

4.3、开挖完成后,找顶要彻底,开挖作业平台防护措施到位;爆破作业防护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4.4、隧道开挖接近贯通面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与统一指挥,当隧道开挖工作面距离接近100米时,必须采取一端停止作业并撤走人员和机具的措施,在安全距离处设置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

4.5、隧道开挖使用的作业台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检算,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台架四周必须设置安全栏杆。4.6、隧道找顶必须在通风后进行,并有专人进行指挥,照明应有充足的光照度,找顶后必须进行安全确认,合格后其他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作业。

4.7、隧道在开挖下一循环作业前,必须对照设计检查初期支护施作情况,确保施工作业环境安全。

4.8、采用全断面开挖隧道时,应控制一次同时起爆的炸药量,减少爆破对岩石的影响

4.9、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隧道时,必须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并控制循环进尺。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根据情况及时变换适宜开挖方法。开挖爆破后,先用机械找顶,然后用人工找顶。

4.10、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时,应根据岩石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

4.11、当围岩地质较差、开挖工作面不稳定时,应采用段进尺或三台阶错开开挖或预留核心土措施,必要时采用喷射混泥土或玻璃纤维锚杆对开挖工作面加固。台阶上部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并不的大于1.5米。

4.12、当围岩地质较差、变形较大时,上半断面开挖后立即施作锁脚锚管(杆)、扩大脚、临时仰拱等措施,控制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台阶下部断面一次开挖长度应与上部断面相同,不得超过1.5米。开挖后必须及时喷射混泥土进行封闭。当有钢架时,必须及时安装钢架并喷射混泥土,严禁拱脚长时间悬空。4.13、仰拱应控制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5米),开挖后应立即施工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4.14、钻孔前,必须由专人对开挖作业面状况和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4.15、钻孔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湿式作业,严禁在残孔中继续钻孔.钻孔作业中应注意工作面有无异常漏水、气体喷出、岩石变化等情况.4.16、凿岩台车工作前,必须检查泵、空压机、管路与接头有无漏水、漏油、漏气现象,确认各部位操纵杆、控制装置机仪表处于正常状态;4.17、装药作业前应对钻孔情况逐一检查,并检查开挖工作面的安全状况;装药时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和机具撤到安全地点,作业人员禁止穿戴化纤衣物;4.18、使用电雷管时装药前电灯及电线应撤离开挖工作面;4.19、装药时应用投光灯、矿灯照明,开挖工作面不得有杂乱电线;严禁钻孔与装药同时进行;4.20、装药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清点火工品数量,剩余的炸药和雷管必须由领取炸药、雷管的人员退回库房;

4.21、爆破前应明确指挥人员、警戒人员、起爆人员,并统一指挥;所有人员、设备撤离到安全地方并设置警戒标志.4.22、爆破后必须经充分通风排烟,15分钟后安全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主要检查有无盲炮、有无残余炸药及雷管、顶板及两帮有

4.23、无松动的岩石、支护有无变形火开裂灯,当发现盲炮、残余炸药及雷管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5、装渣与运输

5.1、隧道内装渣与卸渣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围岩失稳坍塌;洞内照明光度不足;找顶不彻底;作业区机械、车辆对人的伤害;出渣车留车、倾翻、挂碰;粉尘及有害气体含量超标.5.2、隧道爆破后应及时进行通风排烟、照明、找顶和初喷混泥土等工作,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装渣作业.5.3、装渣作业应遵循下列规定: 装渣机械作业时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装渣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发现松动的岩石或有塌方征兆时,必须先处理再装渣;装渣时发现渣堆中有残留的炸药、雷管应立即处理;向运渣车辆中装渣时应避免偏装、超载;机械装渣的辅助人员应随时观测机械的运装情况,防止挤压.5.4、弃渣场应按设计进行施工,满足安全作业及环境保护要求。自卸汽车卸渣时,必须将车辆停稳制动,不得边卸渣边行驶,不得在坑洼、松软倾斜的地面卸渣;卸渣后应及时复位,严禁举升车厢行驶, 5.5、运输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危害因素: 隧道运输最小行车限界不能满足或临时设施、支撑侵入限界;警示标志、联络信号设置不当,或有缺陷;进出洞人员不走人行道,不遵循有关规定;运输线路不按规定设置和维护;车辆装载不合理,超限、超载、偏载、捆扎不牢,人货混装;车辆运行时发生碰撞、檫剐、挤压等车辆伤害事故;

载人车辆缺乏安全保护措施车未停稳上、下人员.5.6、应在洞口、台架、设备、设施等位置设置信号和标志予以警示.5.7、运输车辆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不得人货混运,行驶过程中随时观察道路有无障碍和洞内其他设施、设备、临时支撑等有无侵线。

5.8、进出人员必须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强行搭车.5.9、车辆运输时,机械设备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使用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保持机械状态良好与与运输安全;施工机械应采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械严禁汽油机械进洞;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施工作业地段的行驶速度不得大于5公里/小时;隧道洞口、平交道口、狭窄的施工场所应设置慢行标志,必要时设专人指挥交通;车辆接近

或通过洞口、台架下、施工作业地段以及前方有障碍物时,司机必须减速了望并鸣笛警示;在隧道内倒车或转向必须开灯鸣笛或有专人指挥.6、支护与加固 6.1一般规定

6.1.1、支护与加固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工作面光照度不足;找顶不彻底;围岩变形超限失稳、上循环支护强度不足、工作面坍塌;高空作业台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施工机具失稳及安全性能缺失、下降。6.1.2、隧道支护工具作业面用电应符合临时用电要求,其照明应满足安全作业的需要

6.1.3、隧道支护每道工序施工作业前均应对作业面进行检查,清除松动的岩石和喷射混凝土块;

6.1.4、隧道支护必须按初喷、架设钢架(钢筋网)、复喷、锚杆的程序施工。在爆破、找顶后,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

6.1.5隧道支护施工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超前支护应在完成开挖工作面的加固后进行,每循环之间应有足够的达接长度与初期支护有效连接。

6.1.6施工作业台架应按要求设计、检算与审核;台架应牢固可靠、四周应设置安全栏杆、安全网和上下工作梯,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1.7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采取超前支护、预加固处理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6.1.8、应重点检查下列工作:

施工作业台架的设计、检算与审核程序; 各类工作台架使用前的验收程序; 审批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 锚杆数量与施工质量(砂浆饱满度、抗拔力);

验收喷混凝土厚度、强度,钢筋网及钢架垂直度、间距;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的施工质量;

预注浆加固围岩与止水的效果。6.1.9、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和工艺流程施工,负责各工序的安全检查,每次支护作业。6.2管棚和超前小导管

6.2.1、管棚和小导管施工前应检查作业台架安全性能,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

6.2.2、管棚和小导管施工前应检查钻机、注浆机及配套设备、风水管等施工机具的安全性能,施工过程中应确保钻机稳定牢靠,注浆管接头及高压水管连接牢固。

6.2.3、管棚和小导管施工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对开挖工作面进行安全观测。

6.2.4、管棚和小导管施工中应按作业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钻进、安装、注浆工作。

6.2.5、管棚作业换钻杆及超前小导管作业顶进钢管时,应防止钻杆、钢管掉落伤人。

6.2.6、管棚作业其吊钻杆及其他物件时,应指定专人指挥,统一口令,起吊范围内任何人不得进入。

6.2.7、进行管棚施工时应记录钻进的各项技术参数,观察钻渣排除和孔内出水情况,并于超前地质预备的结果核对。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6.2.8、管棚和小导管在运输时应根据运输机械、洞内临时存放场地大小、各类作业台架下净空限界确定运输长度和重量。6.2.9、管棚和小导管在作业台架上临时存放时,应根据平台设计荷载及安全性能检算结果确定存放高度和数量,同时应防止其滚落、滑下的防护措施。在洞内空地堆放除应采取防止其滚轮的措施外,还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6.3喷射混凝土

6.3.1.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清除工作面的松动的岩石,确认作业区无塌方、落石等危险源存在。

6.3.2.混凝土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并避免直接接触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6.3.3.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正在进行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嘴前严禁站人。

6.3.4.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如发生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投料、送水和供风。

6.3.5.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经常检查输料管、接头的使用情况,当有磨损、击穿或松托时应及时处理。

6.3.6.在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渗漏水进行处理,应将分散的渗水集中引出,严禁采用防水布或铁皮等遮盖材料大面积引水,造成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分离。喷射混凝土中采用特殊添加材料在有水地段直接作业时,应进行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推广使用。6.4、锚杆 6.4.1.锚杆的设置应沿隧道轮廓法线方向,倾斜岩层应与岩面或围岩主要节理面垂直。锚杆施工时应根据锚杆设置及围岩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锚孔角度及采用合适的钻杆和钻进方法。

6.4.2.钻孔钻进作业时,应保持钻机及作业平台稳定牢靠,除钻机操作人员外还应安排至少一人协助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帽、防护眼罩等防护用品。

6.4.3.锚杆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中空锚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中空锚杆技术条件》的规定。隧道拱部不应采取从杆体中空进浆的普通中空锚杆。各种锚杆必须上垫板、带螺帽,垫板与锚杆间不应采取焊接连接;垫板应紧贴孔口混凝土,并随时检查锚杆头的变形情况,及时紧固垫板螺帽。

6.4.4.在围岩破碎、自稳时间短、地应力较大地段,应采用早强砂浆锚杆或早强中空注浆锚杆,亦可采取增加锚杆数量、选用高强锚杆、加大锚杆长度和直径、加大钻孔直径、提高粘结材料的粘结性能等措施。

6.4.5.全长粘结型锚杆应抽查锚杆的砂浆饱满度;预应力锚杆应抽查预应力施加情况。

6.4.6.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在锚固材料终凝前不得悬挂重物。

6.5钢架

6.5.1.型钢钢架应采用冷弯工艺加工,严禁采取气割、烧割等损伤母才的弯制办法;格栅钢架应采取胎膜焊接;所有部件连接应焊接牢固;加工的成品验收合格方可使用。6.5.2.隧道内搬运钢架应装载牢固,牢定可靠,防止发生碰撞和掉落。6.5.3.钢架提升设备应有足够能力,埋设吊点应牢固。架设钢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得利用装载机作为安装作业平台。

6.5.4.钢架节段及钢架之间应及时连接牢固,防止倾倒,钢架背后的空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严禁背后填充片石等其他材料;钢架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施作锁脚锚杆,并与之连接牢固,钢架底脚严禁悬空或至于虚渣之上。

6.5.5.钢架的垂直度必须控制,不符合要求的钢架应返工重做。6.5.6.当钢架侵入限界需要更换时,应采取逐榀更换、先立新钢架后拆除废钢架的方法,严禁先拆除废钢架后立新钢架或同时更换相邻的多榀钢架。

7、衬砌 7.1一般规定

7.1.1、衬砌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

临时用电不符合规定,作业面光照度不足衬砌时机选择不当,与开挖工作面距离过长,高处作业平台失稳、安全防护失效;施工机具安全性能缺失或下降;电线路短路,防水板施工引发的火灾及有毒、有害气体

7.1.2、衬砌作业面用电应符合临时用电的要求,其照明应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

7.1.3、一般地段隧道施作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和围岩变形稳定后进行;在浅埋、偏压、围岩松散破碎等特殊地段和洞口段应尽早完成。7.1.4、在软弱、破碎、高地应力、大变形的围岩地段,仰拱应随开挖面及时施作,尽快形成封闭环,并超前于墙拱衬砌,同时应合理确定与开挖和衬砌作业面的距离。

7.1.5、衬砌作业台架下预留通行作业人员、施工车辆以及安设风、水、电线路或管道的净空,应满足洞内车辆和人员安全通过的要求。

7.1.6、衬砌作业台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衬砌台车、作业台架组装调试完成应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7.1.7、衬砌作业台架、仰拱施工栈桥的移动,应有专人指挥,慢速移位,作业区严禁非作业人员和机械车辆通行、停留,非作业人员、设备、材料、工具等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7.1.8、衬砌作业台架、作业平台四周应设置安全栏杆、密闭式安全网、人员上下工作梯,衬砌台车及防水板施工作业台架还应配置灭火器,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1.9、衬砌作业台架、作业平台上的各类用电设备应有绝缘保护装置,电线路还应符合洞内临时用电规定要求。

7.1.10、运输机械应按规定线路及行驶速度要求,过往台架、栈桥时应加强瞭望,倒车作业应有专人指挥,驻停时应有制动措施及安全警示标志。

7.1.11、每项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消除安全隐患,保持作业场所清爽、通行无碍。7.2衬砌台车

8.2.1、衬砌台车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7.2.2、衬砌台车的组装、拆卸应在洞外宽敞、平坦、坚实的场地上进行;当条件限制,必须在洞内组装、拆卸时,应选择在围岩条件较好和洞身较宽阔的地段进行。

7.2.3、埋设衬砌台车各类吊点、吊具应牢固可靠;组装、拆卸的吊装作用应符合起重作业要求。

7.2.4、衬砌台车组装完成后,应由专业人员检查台车个连接部件情况,确保各连接部件牢固可靠,支撑系统、驱动系统应经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2.5、就位后应按规定设置防溜车装置,按设计高程、中线调整台车支撑系统,液压系统应有锁定装置。

7.2.6、使用台车进行混凝土作业时应安排专人检查台车支撑系统安全性能。7.3防水板

7.3.1、防水板的临时存放地点应设置消防器材及防火安全警示标志,并由专人负责看管和发放。

7.3.2、防水板的铺设地段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7.3.3、施工时严禁烟火,钢筋焊接时,应设临时阻燃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灼伤防水板。

7.3.4、防水板作业面的照明灯具严禁烘烤防水板,其防水板间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

7.3.5、防水板作业时应指定专人进行观察安全状态。7.4钢筋 7.4.1、从事钢架加工和焊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7.4.2、隧道内运输钢筋应根据作业台架下净空、洞内设施情况进行装载并捆扎牢固,固定可靠,防止发生碰撞和掉落。

7.4.3、衬砌钢筋安装过程中,应采取临时支撑系统等防倾倒措施,临时支持应牢固可靠并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作业人员与过往机械不得踩踏、碰撞。7.5混凝土浇筑

7.5.1、泵送混凝土管道安设及连接应符合规定,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其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管道的稳定性。

7.5.2、泵送混凝土管道堵塞时,应及时停止泵送,并逐节检查确定堵塞部位。堵管处应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违章作业。

7.5.3、衬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控制浇筑速度,浇筑压力不得过大,并保证两侧对称浇筑。

7.5.4、衬砌台车端头挡板与防水板、台车间接触面应紧密,挡板支撑应牢靠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检查挡板与支撑的安全状态和止水条安装位置。

7.5.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由专人检查台车受力状况,当台车出现变形等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作业平台,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恢复作业。

7.5.6、仰供应分段一次整体浇筑,并根据围岩情况严格限制一次施工长度,作业区应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7.5.7、仰拱施工应配备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栈桥等架空设施。仰拱施工栈桥基础应稳固,应进行防侧滑处理。栈桥两侧应设限限速警示标志。

8、监控量测 8.1一般规定

8.1.1、监控量测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

监控量测方案不合理,元器件损坏,采集数据失真;

监控量测工作面不找顶,支护不及时。照明光照度不足;作业平台防护不到位,个人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

施工安全性评估不准。

8.1.2、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在开工前做好技术交底,提供工程监测项目有关的技术参数,科学指导现场施工的监控量测工作。

8.1.3、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将监控量测纳入正常的施工组织管理并在监控量测工作前编制实施方案。

8.1.4、监控量测人员必须经过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掌握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8.1.5、监控量测时应配置安全员,在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应设有安全岗哨。

8.1.6、监控量测作业区照明的光亮度必须满足数据采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的需要。8.1.7、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妥善保护收敛的元器件,并有显著的安全标识。在岩爆地段埋设量测元器件,必需对岩爆妥善处理后进行。

8.1.8、隧道内观察应在开挖面和施工地段分别进行,开挖工作面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和绘制地质素描图、进行数码照相,详细填写地质情况记录表,并于勘探资料对比,隧道内施工地段应随时观察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得工作状态。

8.1.9、隧道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浅埋洞身段。洞外地表观察应记录地表开裂与变形、洞口边坡与仰坡稳定状况等情况。

8.1.10、隧道穿越浅埋地段时,必须做好控制爆破和地表监控量测设计,并加强地表下沉观察和地面爆破震动观察。

8.1.11、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地址素描及支护状态,地表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描述,应每掘进循环一次记录一次,必要时对地表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

8.1.12、使用的作业平台等必须安设牢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8.2施工安全性评价

8.2.1、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施工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

8.2.2、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适时分析和阶段分析。每天根据监控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原则上按周、月递交报告,当情况特殊时必须紧急报告。检测实施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并迅速处理。

8.2.3、根据量测结果,必须按施工安全评价流程开展工作。8.2.4、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应按施工安全评价分等级进行管理。8.2.5、根据施工安全评价确定的管理等级,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8.2.6、地表沉降基准控制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

8.2.7、当出现变速加剧、应力和应变急剧增大并接近控制基准值,以及通过观察发现结构开裂与渗漏水异常、钢架压曲等情况时,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实施结构加固和补强措施,必要时可暂停施工。

9、施工排水 9.1一般规定

9.1.1、施工排水作业区应考虑下列危险源、危害因素: 富水软弱围岩、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排水设备不足或损坏、排水能力不够;

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散地段,施工用水浸泡地段;洞口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

有水地段电缆线破损漏电;

施工排出的水质不符合标准,污染环境。

9.1.2、隧道施工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涌水淹没洞室,危及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9.1.3、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预计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情况,估计水量,直到排水措施方案。

9.1.4、施工前应对地表水进行处理并及早修建洞口排水设施,防震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及危及结构和施工安全。

9.1.5、洞内施工排水沟应经常清理,保持畅通,防止淤积。9.1.6、洞内反坡排水应采用机械排水,并符合下列规定: 排水方式应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线一次或分段接力排除洞外;

积水坑容积应按排水量合理确定,其位置应减少施工干扰;配备抽水机的功率应大于排水量的20%以上,并应有备用台数;

9.1.7、在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散地段,应铺砌水沟或用水管槽排水,洞内施工用水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9.1.8、对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岩溶等有涌水突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防突水专项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批后实施。

9.1.9、隧道内有水地段的高压线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铺设,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及防水灯头和灯罩。施工现场用电线、电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确保绝缘良好。

9.1.10、隧道内排水应重视环境保护,经过处理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排放。9.2斜井排水 9.2.1、斜井施工时,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保证抽、排水设备的完好。

9.2.2、斜井掘进排水,应采用边掘边排的方法。当遇到涌水量较大的含水层、断层或裂隙涌水时,应采取分段截排水的措施。

9.2.3、斜井的井底应设排水泵站,采用相应扬程的抽水机将围岩裂隙水和施工污水经管路排出井外。排水泵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设在铺设排水管的井身附近,并应与主变电所毗邻; 洞室应能满足水泵、排水管、起重设备安装及运输要求; 泵站应留有增加水泵的余地,必要时,应辅以局部堵水、综合治理或选择潜水泵排水等其他治水措施;

9.2.4、斜井井下排水泵站的水泵及排水管,应根据隧道设计涌水量、水质和扬程等因素确定。

9.2.5、排水管的管材应根据水压、水质和敷设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水管沿斜井敷设,当压力大于1MPa时,不应采用铸铁管。

10、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 10.1通风与防尘

10.1.1、通风与防尘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供风量不足,通风不畅;隧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粉尘超标;通风系统破坏。

10.1.2、隧道施工掘进长度超过150m时,必须采用机械通风。10.1.3、隧道施工通风应纳入工序管理,成立专门的通风班组,由专人负责管理。通风方案应经过专项审查,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10.1.4、隧道施工应保证对每一作业人员供应新鲜空气不小于3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应小于3m3/(min〃kW)。

10.1.5、隧道施工通风的风速,全断面开挖时不应小于0.15m/s,在分部开挖的坑道中不应小于0.25m/s。

10.1.6、长及特长隧道施工应有备用通风机和备用电源,保证应急通风的需要。

10.1.7、通风机、通风管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通风机控制系统应装有保险装置,当发生故障时应自动停机;通风管沿线应每隔50-100m设立警示标志或色灯;人员严禁在风管的进出口停留;

通风管安装作业台架应稳定牢固,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10.1.8、隧道施工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并配备专用检测设备及仪器,按规定时间测定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

10.1.9、隧道施工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洞内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保障健康。10.2供风

10.2.1、供风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空压机附件失效;高压风管管材不合格,高压风管使用中有破损、漏风。10.2.2、空压机站应有防水、降温和保温设施,并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10.2.3、空压机的使用、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储气罐、安全阀、压力表应按规定进行检验;使用前应检查空压机的安全状况,确认完好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维护,确保安全运转;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并作好交接班记录,值班人员不得随意离岗;运转过程中不得随意松动、拆卸任何管路附件和接头,防止设备内带压的气液混合体溢出伤人;检修或维护时必须停机、切断电源并排尽压缩空气,同时将配电箱锁闭,并悬挂“严禁合闸”警示牌,防止意外启动导致人员及设备的损伤。

10.2.4、高压风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压风管的材质及耐风压等级应满足相应要求,不得采用伪劣或不合格管材;

高压风管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当有裂纹、创伤、凹陷等现象时不得使用,管内不得留有残余物和其他脏物;

洞内高压风管应敷设在电缆、电线路的相对一侧,不得妨碍运输和影响施工。

高压风管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风管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风管拆卸必须在空压机停机后进行。

10.2.5、供风系统使用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对漏风管路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10.3供电

10.3.1、供电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作业地段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隧道施工照明不足; 高压输电线路距人行道安全距离不够; 电缆线破损或线头裸露; 电工作业人员防护不当。

10.3.2、隧道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供电线路应采用380V/220V三相五线系统;

照明电压:作业地段不得大于36V,成洞地段可采用220V;低压线路末端的电压降不得大于10%。

10.3.3、隧道内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用绝缘良好的塑料绝缘导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应采用橡套电缆,并应挂设在临时支架上;竖井、斜井应使用铠装电缆;

照明和动力电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必须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应为:电压380 V时不小于2.5m,10kV时不小于3.5m;

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以及斜井内的电气装置应采用双回路输电,并有可靠的切换装置;

V低压变压器应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输电线路长度不得大于100m;

动力干线上的每一分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装置。严禁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设施。10.3.4、在隧道内设置10kV变电站,应符合下列要求:

变电站应设置在干燥的避车洞或不使用的横通道内,变压器与周围及上下洞壁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

变电站周围必须装设防护遮栏和警示灯,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或“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安全警示牌;

变电站应采用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或相同电压等级的油开关柜,不应使用跌落式熔断器。低压应采用成套组合电器或带有断路器的低压配电盘。

10.3.5、隧道施工用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双电源或自备电源。自备发电机组与外电线路必须电源联锁,严禁并列运行。

1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 11.1一般规定

11.1.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质隧道施工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专项项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开挖方法选择不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分析判断不准确,初期支护施做不及时,支护强度不足;量测数据失真,信息反馈不及时;瓦斯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未按规定配备,瓦斯浓度检测工作不到位,通风效果差。

11.1.2、隧道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11.1.3、隧道施工前必须针对不同风险源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施工中应有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储备。11.1.4、隧道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并根据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及时调整隧道施工方案。

11.1.5、隧道施工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11.1.6、每道工序作业前,应由当班安全员用班前安全讲话的形式,将作业风险和安全措施告知所有作业人员,并按安全措施执行。11.2富水软弱破碎围岩

11.2.1、隧道施工前,必须根据地质条件、埋深及地下水情况,选用地表注浆、超前帷幕注浆、降低地下水位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评估

达到要求后方可开挖。

11.2.2、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现浑水、携带泥沙、顶钻、高压喷水、水量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2.3、隧道施工时应按设计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加强初期支护的强度,尽早闭合成环。

11.2.4、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及时埋设监控量测点,并取得基准值,按要求开展监控量测;及时根据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性,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11.2.5、衬砌背后的排水盲管必须顺畅地连接到隧道排水沟,防止地下水在衬砌背后积聚对其形成压力。11.3风积沙和含水砂层 11.3.1、隧道通过含水砂层时,应将防水工作放在首位,可采用注浆、冻结等方法止水、固结。

11.3.2、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积沙隧道开挖应遵循“先加固、后开挖”的原则;含水砂层隧道开挖应遵循“先治水、后开挖”的原则;

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根据其断面大小,应采用台阶法开挖,并应控制一次循环进尺长度;

开挖后应及时监测拱部支护的实际下沉量,当预留变形量过大或不足时,应及时调整。

11.3.3、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采用注浆方法固结砂层,以插板作超前支护;

支护应及时,边挖边喷射混凝土封闭,遇缝必堵,严防砂粒从支护缝隙中漏出。

11.3.4、含水砂层开挖地段,应采用排水管或其他设施将水引至已二次衬砌地段排出洞外。排水时,应采取过滤措施,防止砂粒被排走引起坍塌。

11.3.5、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早施作。11.4岩爆

11.4.1、对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施工中,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特性、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11.4.2、中等以上岩爆隧道,应选择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施工方案,采用凿岩台车钻孔,用机械手喷射混凝土。11.4.3、岩爆隧道应根据岩爆强度大小进行分级,并针对岩爆级别分别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

中等岩爆地段,应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的边墙及拱部,钻设注水孔,并向孔内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强烈岩爆地段,应采用即时受力锚杆,同时挂设钢筋网和柔性防护网,防止岩爆落石。应在开挖工作面上钻应力释放孔或掘进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的开挖;应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锁定开挖面前方的围岩。

11.4.4、岩爆隧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岩爆地段的具体情况控制,并不应过大;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使隧道周壁圆顺,降低岩爆发生的强度;

采用机械手进行网喷纤维混凝土;

在拱部及边墙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挂网喷射纤维混凝土。11.4.5、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理措施:应停机待避,待检查确认安全后进行开挖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

增设摩擦式锚杆(不能替代系统锚杆),锚杆应装垫板; 及时增喷混凝土,厚度为5-8cm;

施工机械重要部位应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岩块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11.5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 11.5.1、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断面可采用圆形断面椭圆形断面。11.5.2、膨胀性围岩浅埋地段,对于地表低洼集水处,应先采取充填黏土隔水,并形成流水坡等措施措施处理,快速排走地表水。

11.5.3、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机械、人工等非爆破开挖方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和炸药用量,同时应确保开挖断面轮廓圆顺;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支护,封闭暴露的岩体,施作临时仰拱或横撑,支护应尽早封闭成环。

11.5.4、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具体情况加大20-30cm的预留变形量,避免因侵入限界而造成初期支护的拆除;

初期支护应做到“先放后抗、先柔后刚”,并可分层施作、逐层加强; 膨胀性围岩隧道开挖后应尽快初喷混凝土封闭岩面,控制含水量发生大的变化;

应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喷纤维混凝土、长锚杆和钢架组合的支护结构。初期支护应与围岩密贴,保证初期支护城河与围岩同步受力和变形。

11.5.5、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时,应控制施工用水,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防止岩面被水浸泡。

12、逃生及救援 12.1一般规定 12.1.1、隧道施工前,对下列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或应急预案: 隧道内火灾、坍塌等风险,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其他自然灾害(大雨、强风、雪、雷、地震)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12.1.2、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简述工程概况;预测、辨识和评估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对内、外部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要求;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制定具体详细的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应急措施。

12.1.3、参建各方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12.1.4、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12.1.5、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12.1.6、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12.1.7、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保证光照度符合要求。

12.1.8、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须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置警报设备的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使用电源的警报设备应配备备用电源;警报设备应采用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旋转灯、广播设备用的扩音器及其他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保证其性能可靠。

12.1.9、隧道施工期间通信系统必须保证畅通,必要时应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必须在现场各应急组织相关部门、洞口值班室、开挖工作面及其他必要的地方设置通信设备;使用带电源的通话装置应配备备用电源,保证停电时不影响使用;通信设备应采用洞内有线电话,并保证其性能可靠。

12.1.1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必须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桌面演练或模拟演练。演练前应结合施工环境改变和以往演练的情况制订计划,演练后应及时评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12.1.11、隧道内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培训。应急救援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熟悉应急救援程序;掌握必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各种避难急救场所位置;了解各种警报含义,掌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的使用方法。12.2应急救援

12.2.1、当隧道施工中发生险情时,应迅速作出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并按响应级别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同时根据下列各项要求,迅速开展事故的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值班人员和安全负责人应立即通过警报装置通知隧道内所有作业人员紧急撤离;现场最高管理者应负责指挥疏散撤离,各级调度人员应坚守岗位,保持通信畅通,及时反馈人员撤离及险情出现情况等信息;应及时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 做好相关配合工作;现场应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收集事故物证,调查引发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工程处理措施,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和相关单位,按批复的方案对事故进行处理。

12.2.2、隧道内发生爆炸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切断洞内所有施工及照明线路电源;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确认人员伤亡情况;立即报告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并及时上报相关单位;派专人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组织人员现场勘察,立即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非救护队成员不得进洞抢救,救护队在执行任务前,必须了解事故性质,并制定侦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可进入事故区进行侦察,救护队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可供临时处置的供氧呼吸机、清洗器具、急救箱、担架等医药卫生设备及时到位;救助受困人员至安全地带、撤离施工设备;事故处理救护基地,应设在安全区附近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带,对受伤的人员进行临时处治,防止伤势恶化;应立即与当地医疗单位联系,将受伤人员就近转送医院治疗;事故调查及处理。

12.2.3、隧道内发生突涌水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突然遇到大面积渗漏水时,应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同时应对出水部位、水量大小、变化规律、水的浑浊程度等进行观测记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上报监理;在爆破作业后突然发生特大涌水,当洞内设有防水闸门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关闭防水闸门,按既定的逃生路线进行洞内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撤离,并利用防水闸门处安设的大功率抽水机对突涌水段进行抽排水;当洞内未设防水闸门时,作业人员应按既定的逃生路线立即撤出;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发生特大突涌水,开挖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沿逃生路线迅速向洞外或避难所撤离,同时启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迅速切断电源,启动应急照明,当涌水量较大时,人员可利用事先准备的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突涌水保持稳定后,利用大功率抽水设备进行排水;在涌水量及水压降低后进行机械设备的急救;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涌水进行封堵及事故处理。12.2.4、当隧道发生塌方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必须按事故分级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单位报告,并立即启动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组织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参建各方必须在调查清楚塌方发生的部位、规模、被困人员避难位置等具体情况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防止二次灾害发生,可选择从联络通道、隧道另一端、隧道侧面、洞顶等处快速开挖一个断面合适的小导洞,将被困人员尽快救出;在开挖救援小导洞的同时,应利用高压风管等现有条件继续与洞内被困人员保持联系,并向洞内供风、供氧、供应食物及药品等;被困人员救出后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事故调查及处理。

12.2.5、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及时启动报警系统;起火初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应运用平时培训演练的技能,就近采用灭火器、水管等消防器材,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火扑灭;当火势失去控制时,应判明方向,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组织作业人员按逃生路线向洞外或附近避难所撤离;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事故调查及处理。

12.2.6、在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施工时,应有计划地采取下列相应的措施: 随时收集气象和地质资料。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警戒检查并采取防护措施。

在警报解除后,应确认无危险源方可进行作业。为防止大雨造成的灾害,隧道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 1)当洞口地质地形可能因降雨引发泥石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机械设备应尽早向安全场所转移或进行拆除,防止水淹、倾倒;3)可能发生漫水、沉陷或垮塌的地方,应进行加固处理,并设警示标志。(1)在遇强风、暴风时,对各种大型机械应采取防止倾倒及滑跑措施,对临时设备、脚手架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2)在跨冬季作业时,为了防止雪灾,施工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施工设施不应设在可能发生雪崩的地点;2)必须对相关道路和施工用地进行除雪,保护车辆及人员安全,防止临时设施倒塌;3)对道路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3)为防止雷击造成的灾害,应设置雷电报警器和避雷针。当有雷击危险时,隧道洞内外应立即停止爆破作业,作业人员应退避到安全场所。

(4)为防止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灾害,应关注预报信息,加强避灾演练。地震发生时,应迅速组织作业人员退避到安全场所。

下载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资料台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资料台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施工阶段监理资料的管理

    施工阶段监理资料的管理7.1 监 理 资 料 7.1.1 施工阶段的监理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合同文件及委托监理合同; 2 勘察设计文件; 3 监理规划; 4 监理实施细则; 5 分包单位资......

    施工阶段监理资料的管理

    施工阶段监理资料的管理 一.建设单位需提供资料: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拆迁手续4、地质勘察报告及设计图纸5、工程施工承包......

    施工阶段监理安全台账内容

    施工阶段监理安全台账内容: 1. 2. 3. 监理安全监督方案(细则)。 监理部向参建单位的安全交底(由施工单位签收)。 总包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及安全管理方案A3.2(省监理用表)。 4. 5. 6. 总包......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 1、前言 当前,随着新一轮铁路客运专线的开工,长大隧道和高风险隧道的修建将会越来越多,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引起施工设计的高度重视,采......

    铁路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新模式

    铁路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新模式 来源:《人民铁道》报作者:李庆安 段宏杰发表时间:2010-01-14 16:19长期以来,出于成本等考虑,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隧道施工中大量使用农民工施工,这......

    高风险隧道风险管理报告

    高风险隧道风险管理报告 一、高瓦斯隧道工程进展情况 标段内有极高风险瓦斯隧道一座(####隧道),高风险隧道一座(####高瓦斯隧道)。 ####隧道全长m,起讫里程,为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办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这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部党组提出的安全工作新思路。通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铁路安全风险管......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定稿)

    盛光祖强调推进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强化过程控制 2011年12月26日 08: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铁道部网站消息,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日前召开。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