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与执政能力提升经验材料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政之道,要在得人。”近年来,区委围绕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宏伟目标,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和“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思想,着力构建科学的“选人、育人、管人、用人”机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1、扩大民主,择优选
拔,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1)扩大民主方面:在选人用人主体上,由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制度选人转变。在干部的考察、酝酿环节注重广泛听取相关领导、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决策环节由区委常委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等额或差额表决。在民主推荐过程中,扩大参加推荐人员范围,明确规定推荐区直部门、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人选,参加人员不少于30人,不足30人的,按系统推荐;推荐乡镇街领导干部人选,参加人员不少于50人。在推荐人员范围上,除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外,扩大到区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机关、基层干部群众。
(2)择优选拔方面:注重实绩,重点解决选什么样人的问题,把择优选拔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积极推行差额考察制,正确处理尊重民意和推荐票数的关系。对会议推荐票数相近的人选,实行个别谈话推荐。在确定拟提拔人选时,对于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更看重谈话推荐的结果。在谈话推荐中,既看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更看重班子成员及本单位中层干部的意见。对未经民主推荐的人选或在民主推荐中赞成票达不到一定比例的人选,组织部门均不列为考察对象。
(3)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方面:积极推进上下交流、横向交流、回避性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干部交流。充分运用干部激励机制。对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领导班子,当干部职数出现空缺时,优先提拔班子内的副职领导干部或部门区管后备干部;被评为优秀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或交流到重要岗位;被评为一般或较差的领导班子,原则上不在本部门提拔干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的领导班子要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对在民主测评中基本称职率和不称职率之和在30%以上或不称职率超过20%,经过组织考核确属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领导干部,分别给予调整交流、告诫、诫警、改任非领导职务直至降、免职处理。
2、完善考核,强化监督,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
(1)完善干部考核工作程序,改进考核工作办法。实行干部考核工作责任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评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日常考核。同时,围绕一定时期内全区的中心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跟踪考核。考核测评工作中,实行部门干部、群众评,区级领导评,部委办局、乡镇街之间相互评,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促进领导干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有效配合,促进领导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意识。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一是在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和部分区直事业单位实行党政交叉任职制度,重点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二是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审计结果作为明确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主要依据,作为评价、任用、奖惩和教育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领导干部诫勉制度》、《领导干部回复群众反映本人重大问题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完善干部培训机制。
根据领导干部自身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土地法规、外经外贸、招商引资、领导科学等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在充分发挥党校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到国内外学习考察、选派区管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国外境外参加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干部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党政领导人才总体素质的提高。
二、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较高层次党政领导人才数量不足,专业性领导人才结构性短缺。
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中,存在学历层次与知识水平不同步,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懂经济、善管理,具备较强的驾驭全局能力的复合型领导人才数量不足;经济类、法律类和管理类领导人才相对短缺,适应综合经济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各类人才需要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
2、党政领导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在党政领导人才的培养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整套目标明确、方式创新、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人才观的要求,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如何有效地运用物质激励、事业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人才选用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人才选
用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干部选拔作用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优秀年轻干部和“三种类别”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流不动、引不进”的现象仍旧存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
三、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干部执政
能力的几点设想
1、以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
一是拓展培训渠道和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不断加大党政人才到不同机关、上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交流挂职的力度,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
三是打破片面强调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把自主培养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把人才“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开放、竞争、平等的人才政策体系。
2、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推进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制度,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党政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形成能位适应、适才适所的新局面。
三是切实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和“三种类别”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要利用领导班子调整和换届等时机,抓紧选拔充实一批这样的干部。
3、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保障,完善党政领导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权责对应的党政人才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将绿色gdp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去,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升级评价手段,力求干部量化考核工作科学周密、简便易行。
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群众威信高、能力出众、实绩突出的党政领导人才给予奖励,予以重用。对于群众意见较大、实绩较差的领导干部予以诫警,限期整改。对于不胜任现职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予以降免职。通过设置奖金、津贴等办法,提高做出突出贡献的党政领导人才的待遇,并以此为突破口,体现党政领导人才竞争的要求,促进党政领导人才价值机制的形成。
第二篇: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中共津市市委组织部
为加快我市“十一五”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兴市”战略,最近我们成立调查组,采取下发调查问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法,对我市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客观分析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市“十一五”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作了一些思考。
一、我市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现状
以在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担任科级领导职务口径统计,我市现有党政领导人才349人,其中,女干部60人,少数民族12人,中共党员323人。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的40人,31-35岁的52人,36-40岁的115人,41-45岁的70人,46-50岁的69人,51-54岁的3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11.5%、14.9%、33%、20%、19.8%、0.8%;学历结构上,大学本科135人,大专170人,中专38人,高中及以下6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38.7%、48.7%、10.9%、1.7%,其中原始本科、专科仅占各自总量的1/4和1/3;专业结构上,多数党政领导人才第一学历学的是文史哲、理工、党政管理等专业,而学经济管理、外经外贸和金融专业的仅占人才总量的15%左右,第二学历学经济类专业的也只有40%;能力表现上,驾驭市场经济、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揽全局五种能力不强者分别占人才总量的71.5%、57.1%、39.3%、47.4%、23.6%。
二、我市“十一五”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结构不优。年龄结构不优,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不到36-45岁中壮年干部的1/2,部分领导岗位出现了断层和青黄不接现象;文化知识结构不优,我市党政领导人才文化程度虽有明显提高,但62%的党政领导人才的文凭是通过成人教育取得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且熟悉社会科学的偏多,熟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偏少,知识趋同无法引起思想激荡,难以实现风险决策、科学决策。
2、能力不强。大多数党政领导人才分析和把握形势的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不全,想问题、作决策过于简单化,在驾驭快速发展的经济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在复杂局面面前无所适从,特别是对群体性、突发性问题的处理既不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又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少数领导干部专业知识不精但主观性较强不能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用长官意志掩盖不同声音,履行职责不能较好地做到依法行政。
3、储量不足。从现有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看,素质高、能力强且能担当重任的不多;从党政领导人才后备队伍看,受编制、身份、地域、经济等因素制约,后备干部储量明显不足。目前,我市30岁以下、具有广义干部身份和大专以上文化的后备干部约100人左右。近年来我市面向社会和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招录的国家公务员大部分处于成长期,且人数有限,加之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蕴涵量较少,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亦难以改变我市党政领导人才来源比较单一,可供选择余地不多的状况。
4、意志不坚。我市党政领导人才主要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后,普遍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磨练,党性修养不够过硬,意志毅力不够坚强。部分干部敬业奉献精神不强,把事业当作谋生方式,过分看重待遇享受,顺境中尚能开展工作,取得成绩,逆境中往往缺乏自信和坚韧。
(二)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滞后。人才标准僵化、单一,存在着片面化和极端化倾向。片面强调文凭而不看实际水平,把高文凭与高层次人才等同起来,造成了有些党政领导干部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手段甚至权力捞取所谓高文凭、高学历,而并非因需所学,从而给“假人才”以可乘之机。在用人理念上,缺乏时代感、紧迫感。论资排辈、迁就照顾、求全责备的观念,封闭式神秘化的“伯乐相马”的观念,干部“下”就是处罚、犯错误的观念,还有一定的市场,真正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开放的人才观还没有建立起来。
2、党政领导人才流动不通畅。由于地域、部门、行业在收入分配和发展基础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干部交流在心理上不平衡、待遇上不平等、竞争上不公平,加之党政领导人才更易受到社会观念的感染,导致了流动不合理、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五易五难”:由下向上流动易,由上向下流动难;向条件好的地方流动易,向条件差的地方流动难;“冷门”单位向“热门”单位流动易,“热门”单位向“冷门”单位流动难;企事业单位向行政部门流动易,行政部门向企事业单位流动难;锻炼流动易,回避流动难。
3、党政领导人才配置不科学。一是过分强调专业知识,把不适宜从事行政管理,缺乏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使之勉难而为,既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专业特长,又不能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二是过分强调协调管理能力,对专业性强的岗位,忽视其专业技术要求,选任普通行政干部,难以妥善处理技术性行政事务,把主动权和岗位职责下移,实际上难以履行职责。三是技术性行政能力强的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因工作需要和本人特长能力,难觅替代人选,长期在同一岗位从事同一项工作,出现岗位心理疲劳现象。四是把党政人才队伍年轻化误解为青年化,强套年龄、性别、非中共党员等专门指标,在注重一个导向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其副作用。
4、干部人事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干部人事工作的一些具体环节上,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制度规定,如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干部实绩考核问题、用人失察失误认定标准问题等。个别制度规定缺乏严密性,在细节和操作环节上,有的还不够科学、规范,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如何改进考试和测评方法,甄别能考能说但不善办事的人等还缺乏好的办法。国家公务员凡进必考的规定,使一部分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制度性门槛较高。
5、党政领导人才培训培养提高机制不够有力。由于行政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党政领导人才培训主要依赖党校集中培训,难免效益不高,加之个人自学缺少压力,通过理论培训来达到提高水平能力的目的难以实现。对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也未能取得突破性成效,在机制和激励措施方面都制约了其进一步成长。
6、党政领导人才流失重引进难。受岗位、职数等限制,部分党政领导人才对提拔重用无望,加之我市经济收入偏低,区位劣势明显,去意强烈。机构改革以来,我市有近30名党政领导人才通过公选、进修深造、辞职等途径流向外地。2003年我市拿出三个科级领导职位面向社会公选,在宣传发动上费尽心思,结果仍有一个职位无人问津,一个职位降格以求,就是开考的两个职位竞争也并不激烈,引才日趋艰难。
三、加快我市“十一五”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党政领导人才资源。针对我市现有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结构的实际情况,要制定和组织实施符合本市市情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规划要体现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坚持重点培养更重开发的原则,实现由平均重数量增长向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发挥潜能的结合开发转变。对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结构调整要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移,即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人才储量等方面对现有结构作战略性调整,使之成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化程度较高的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党政人才信息库,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合理配
置党政人才资源,同时,积极引才改善党政领导人才结构,近5年内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新增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必须达到50%以上。要打破人才地域、单位、部门、身份、体制等界限,建立有利于市内外党政人才交流机制,使一些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人才转到更能发挥特长的领导岗位上去,开创新的事业。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政领导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构建规范、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各类党政领导人才高素质的标准体系,完善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和干部培训学习与使用相结合制度。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培训内容、培训管理、培训方式手段,建立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继续实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和“12345”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工程,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到市属骨干企业服务、到基层实践锻炼、外出谋职创业和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向培训,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益和党政领导人才能力素质。
3、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疏通从企业、农村、社区、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机构中选拔党政领导人才的渠道,每年选拔一定数量高知识层次年轻干部以及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党政机关。全面推进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增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活力。
4、严格考核监督机制,加大对党政领导人才的日常管理力度。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提高考核质量,强化考用结合。健全干部工作监督网络,理顺干部管理监督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举报受理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改进传统干部监督方法,提高干部监督成效。
5、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拓宽视野,大力改进后备干部产生办法,广泛发现优秀人才,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使领导班子有充足的后备人选。要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后备干部人选产生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努力创造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要大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强化理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继续实施党政后备人才培养“四个一”工程,挑选一批优秀后备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谋职锻炼;一批优秀后备干部到乡镇、街道任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助理;一批优秀后备干部到村、居委会挂职;一批优秀后备干部到市直综合部门跟班学习。坚持备用结合,真正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后备干部在拟进班子人员中的比例。
第三篇:国企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国企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河北XX集团是集XX建设、开发,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以及投融资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是河北省首家布局A+H股双资本平台的国有企业。XX工人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是我省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河北XX集团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大力推进XX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XX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维护XX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巩固XX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制定印发《河北XX集团有限公司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担任组长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从顶层高度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门设计和部署,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落实落地提供切实保障,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XX产业工人队伍。
一、打造“三个基地”,激发产业工人内驱动能和创新活力
一是构建思想教育高地。
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教育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创新开展“理论通读”,组织职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设“大学习课堂”“学习之声”“学习风采”新媒体专栏,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国劳模张海波走进电台直播间讲述学习心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伏玉在省总大学习空中课堂谈实践体会,股份公司工会“大学习课堂”“学习之声”荣获秦皇岛市优秀“大学习”课堂和优秀职工诵读活动。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我和我的祖国”诵读会、“诗韵河港咏颂家国”诗词大会等系列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夯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二是打造工匠培育营地。
完善先进评选工作机制,制定《标兵评选办法》,评选“XX标兵”、“XX工匠”、“最美工人”,壮大先进典型队伍,全国劳动模范张海波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并于2019年国庆期间,受邀到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李伏玉被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推动产业工人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体面。依托劳模、标兵先进打造技术创新导师队伍,建立“一对一”“多对多”导师带徒体系,组织集团“导师带徒”活动,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传承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名,省劳动模范12名,河北省大工匠1名,河北工匠2名,市级劳动模范23名。三是打造精神弘扬阵地。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主旋律,形成新导向。举办春节慰问暨标兵颁奖文艺演出,劳模先进座谈会,拍摄先进人物宣传片,实施关爱劳模行动,组织劳模宣讲团,持续不断地为产业工人发声正名,增强广大职工为实现集团宏伟目标共同奋斗的责任担当,努力造就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XX产业工人队伍。二、构建“三个平台”,彰显新时代XX工人主力军突出作用
一是构建职业培训平台。
积极落实产业工人培养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入企即入校”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建立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主、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职工教育中心(河港工匠学院)获批省人社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定点培训机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成为中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会员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燕山大学、秦皇岛技师学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多角度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作,将企业内外培训平台深度融合,相互补充。今年,为了助推复工复产,克服疫情影响,探索开发线上培训课程,将产业工人安全培训、技能培训以录播课的形式投放培训平台,既缓解了线下授课的疫情风险,又实现了产业工人对技术技能知识学习的随时化、常态化。近年来强化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举办“大港工匠研修班”“劳模学堂”等培训班,实现五大XX主体工种培训全覆盖。注重职工文化培育,实现各级工会职工书屋、图书角全覆盖,目前集团共有3家全国级职工书屋,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每年投入1000万元左右经费用于职工培训,设立自学成才奖励基金,三年来,奖励自学成才职工近800人次,奖励金额达300余万元,形成了学技术、提素质的浓厚氛围。二是构建技能竞赛平台。
围绕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等开展“一十百千”劳动竞赛,即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贯穿全年,推动十个重点工程(项目)立功竞赛、一百个班组劳动竞赛,千名职工岗位比武竞赛。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一体化技能竞赛机制,形成了“大赛集团年年有,小赛基层不断线”工作格局和班组、厂队、基层单位、集团公司四级竞赛体系。近年来,集团公司工会高质量承办了河北省国资委电动港机装卸机械司机比赛、秦皇岛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技能大赛钳工比赛,同时积极打造集团技能大赛升级版,吸收秦唐沧三地职工参赛,形成环渤海跨港联动的技术比赛新机制,不断扩大影响力。大赛状元除给予6000元奖励之外,直接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破格申报工人技师,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纳入职位职级晋级的要素得分。第二名到第六名也在奖励之外晋升一个技术等级,极大提升了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练本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三是构建岗位创新平台。
集团高度重视技术引路、创新驱动。建立“一室(创新工作室)一站(技能提升工作站)一网(职工网校)”创新工作体系,形成“选题、立项、攻关、评审、转化”的创新机制。制定集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创新工作室专项资金,加大先进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奖励力度。与神华集团黄骅港务公司合作建设“秦唐沧”劳模联合创新工作室。加大企校合作,与燕山大学、秦皇岛技师学院等开展联合创新工作室建设。谋划建设集团“智创空间”,为产业工人创新人才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目前,集团共有30个创新工作室,其中国家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创新工作室10个,近四年来研发创新成果近1500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1亿元。张海波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全总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在全省创新工作室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检测公司“多维创新工作室”在疫情期间研发了无人机消毒、无接触测温门等多项成果,为防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河北工人报、人民网等媒体均与报道。三、完善“四个体系”,全面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一是完善职位管理体系。
全面推行员工职位体系管理,改革传统职业发展路径,结合产业工人技能特点、意愿和岗位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破大锅饭,尊重技能和劳动,建立“纵向可升降、横向可转换”有序贯通的产业工人职位晋升体系,形成了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的管理闭环。科学设定职位任职资格标准,将XX产业工人岗位分为技术工种和普通工种两大序列,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价值度,每类工种又分不同职类,分别设置了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辅助工等职位,横向两大序列九大职类,纵向18级,分别对应不同的职级薪酬,产业工人可结合自我的职业规划和企业生产需要,系统规划职业发展。首席技师作为秉承工匠精神、技艺精湛,在改革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高级技师职位人员与所属单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职级相当,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可度和岗位价值。2020年XX集团完成了9066余名产业工人的职位认定工作。二是完善职工激励体系。
2020年集团全面实施了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在发挥薪酬基本保障作用的同时,充分凸显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与劳动付出,依据岗位设置和职位体系设定生产操作序列18个等级,做到一岗一薪、易岗易薪,XX主体工种首席技师职位的产业工人的薪酬与所属单位中层正职职位薪酬相当。薪酬待遇真正实现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真正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形成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良性激励机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突出贡献技师李伏玉等25名产业工人还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竞聘到大型厂队副职职位,在企业经营管理岗位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产业工人看到了以技术为本的成长路径,激发了产业工人队伍的人才活力。三是完善技能认定体系。
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人才评价中的“指挥棒”作用,作为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建立XX主体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坚持职业能力考核和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帮助产业工人通过技能等级晋升,实现职位晋级、增加薪酬。目前,按照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要求,正在进行五个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前培训,完成培训即开展认定,届时将产生首批等级认定的XX产业工人。四是完善权益保障体系。
建立兼职副主席制度,推选5名基层优秀工会干部和一线劳动模范担任集团工会兼职副主席,扩大工会领导机构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坚持以职代会为基础的民主管理制度,制定《职代会实施细则》,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坚持企务公开,从源头上保障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实施职工提案常态化、职工提案面对面等制度,改善产业工人劳动条件,定期安排职工体检,建成职工心灵驿站,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职工团体人身福利商业保险等多类保险,设立职工互助基金会、工残基金、特困职工帮扶基金,为全体职工投保秦皇岛市大病医疗保险,构建多维立体、互为补充、协同促进的大保障格局。建立工会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专业人员为工会法律顾问,为工会解疑法律问题,为职工释惑法律难题。建立职工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实现了维权网上网下联动。建设手机端平台“掌上法宝”,让法律服务从“网上”到“掌上”,也使工会服务从“掌上”到“心上”。工会法律顾问制度获评河北工会系统十大法治事件。“掌上法宝”获评省总创新工作成果三等奖。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河北XX集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XX产业工人队伍,释放“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正能量,团结引领产业工人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2013-12-0
5医疗卫生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发展就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医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学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为了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迎接新的挑战。
1人才队伍建设对医院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发展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各级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促发展,以科技创新促发展,坚持用人才队伍建设促发展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发展。打造医院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医院的必然要求。
1.1医院竞争力
严格地讲,医院竞争力是指医院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要成为竞争力,必须具备:第一,充分的用户价值,即它必须能够为患者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第二,独特性,在医疗的某一领域有专长。如果医院的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这个专长就不能给医院发展提供持久的保障,它就不是竞争力。第三,一定的延展性,即它应该能为医院打开市场提供支持,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2拥有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医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意味着在医疗市场上拥有了优先话语权,强大的竞争力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医院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首先,它超越了具体的医疗和服务以及医院内部所有的单位,将医院之间的医疗(或服务)竞争直接升华为医院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医疗和医疗单位的发展战略,更能准确地反映医院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医院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
其次,竞争力可以增强医院在相关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医疗市场上的胜败,对医院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强大的竞争力不仅提高了医院本身知名度,也增强了医院相关科室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第三,医院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竞争力的打造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需要具有绝对优势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创新性组合。这些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不可复制性。在打造竞争力中领先的医院,往往很难被赶超。
1.3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决定一个医院竞争优势的要素有三个:设备、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人才队伍建设。自古就有“得才者得天下”的说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从医疗质量管理还是医院的持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如果一个医院缺乏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不但能为医院带来所在领域的经验同时也能带来其智慧,为医院源源不断地创造效益,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谁获得优秀的人才,谁就能获得在行业中竞争优势。可以这样说,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医院。
怎么样才能做好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等管理工作,合理利用人才资源,避免人才流失,在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升医院竞争力,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2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给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西部地区的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与现代医院的整体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要和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医院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所需的高、精、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与新形势下医院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流动等管理创新需要不相适应等缺点。主要表现为优秀的医护人员短缺;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轻视;思想不够解放;知名专家稀少,技术单一;部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受教育近似,不利于竞争。
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医院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梯队没有形成,部分科室人才出现断档现象,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医院急走下坡路,失去了社会竞争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医院的振兴,医院应从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准入关”,改革用人制度,引进优秀人才,注重梯队建设、专科建设,改变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使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高。
3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创建医院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医院文化应该是医院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较为鲜明特色的文化观念与历史传统,是医院在实践中形成起来的员工们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独特的企业文化将引领全院职工统一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共同团结奋战,使医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医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实力逐步提升。就医环境的改善,使职工每天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位健康需求者。
3.2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
改革人事制度,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制,打破以往干部管理上论资排辈、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优化管理队伍、任用人才提供了进取的空间和平台,充分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劳动用工制度,自主招聘选拔新毕业大学生签订派遣协议,通过考核优胜劣汰,打破以往新员工教育相近,不利竞争的局面,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行评聘结合,合理使用人才,将职称聘任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对专业技术人员按合理的高、中、初级比例进行聘任。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机制的竞争。建立培训体系,创造良好平台,力争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合理优化人才结构。
3.3开展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建立公平的薪金分配体制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对医院人才的管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简便易行、科学有效、动态管理、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作为晋升、分配、奖励以及聘用、续聘、解聘、调整岗位的主要依据。薪金福利一直是医院用于激励员工和吸引外部员工加盟的有效杠杆。医院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奖金分配向医疗一线倾斜原则,建立配套激励机制,实行成本核算,建立岗效工资、定岗定编,评聘分开,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并提高正高职称、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和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分别给予特殊津贴,发挥了工资奖金分配的激励机制。
3.4加强专科品牌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面临医疗改革的发展,医院应以专科建设为重点,加强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形成“科有
特色、人有专长”的专科发展态势,努力培养专科优秀人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体系,提升竞争力。
4小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民营医医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从医疗质量管理还是医院的持续发展,人才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正所谓“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只有打造人才高地,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真正的实力和优势,才能实现持续甚至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执政能力
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执政能力
新华社记者徐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全党要坚持不懈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续写发展奇迹,推进复兴伟业,中国如同一艘巨轮驶向广阔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就是这艘巨轮的掌舵人,肩负着引领伟大航程的历史使命。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巨轮能否抵御风险,破浪前行。
中国发展面临的考验,决定了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严于律己的执政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海雨天风中劈波斩浪,引领着巨轮不断驶向新的航程。
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恒心意志,从严管党、治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挺立潮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所在。
世间事,作于细,成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铁的纪律正风肃纪,兴利除弊,激浊扬清,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战略高度,开创了治国理政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党风清则政风清,治党严则国运兴。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政治宣言,是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奔向美好未来的坚强保障。面对新形势,要清醒不能麻木,要谦虚不能骄傲,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治国理政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