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作业区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总结
d作业区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活动总结
按照《S采油厂2014年HSE专项审核计划表》的安排,结合D作业区工作实际,为有效控制作业风险,6月16-20日,安全组组织在全作业区范围内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成立专项审核小组
为统一指挥指导此次专项审核,成立专项审核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基层站队负责人组成。
组长:
成员:
2、组织指导各办公组、基层站队,对本部门管理职责或业务、管理区域发生变化后,可能存在的新的风险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并统一汇总到审核小组进行审核评估,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了指导修订;完成对新增42项单井、集输站含硫化氢环境危害因素清单的评估、修订。
3、组织对作业区的中、高度风险进行评审,修订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定级不准、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23项,确保风险清单风险识别齐全到位、防范措施充分、有效,并保了留评审记录。
4、安全组组织对基层班组的人员进行评价方法(LEC法)的培训2次,累计62人次,确保每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常见及中、高度危害因素和防范控制措施。
5、安全组组织对作业申请人(作业现场负责人)、批准人、监护人、监督人进行能力培训2次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应培训人数56人,实培训人数56人,考核合格人数56人,培训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6、根据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内容,组织对危险危害场所标示、标牌,评价安全标示检查梳理,发现并修改不规范表示3处,新制定标志牌2块。
D作业区
2014.06.20
第二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总结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总结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危险源辨识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让每位职工能对自己每日各项生产作业活动能进行梳理,确定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是否可接受,确定危险级别。我部对职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以下为培训内容:
一、对危险源的定义和种类进行解释分类,并就对危险源和隐患两者的区别也进行了比较。
二、让职工了解危险源的评估方法,并对一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一些施工现场相关些危险源的控制要求。
三、对如何加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力提升做了一些讲解。
四、对我部施工现场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对其有效控制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五、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识别能力做近一步的提升。
六、通过ppt图片形式对一些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放映,让现场职工参与到这些图片辨识其是什么危险源的活动中来。最后对职工进行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考试,从这次培训考试成绩,我们能看的出来,职工对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这给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常工作生产活动中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职工在危险源辨识这方面还是了解甚少,对其风险评估和控制方式缺乏有效的控制能力,这将会在接下来的培训中进行完善。
第三篇:《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的事故、后果
判别
依据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控制措施
不可容许风险
L
E
C
D
风险级别
1.空压机
噪声超过85分贝,作业人员无防护措施,造成职业耳聋
职业耳聋
D
建立隔音休息室,作业人员带耳罩等措施。
0
贮汽缸严重腐蚀、压力表、安全阀不定期检查失灵,可发生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机械损坏
D
压力表、安全阀定期检验,贮汽缸定期检查,不带隐患作业。
0
皮带轮无防护罩,易发生绞伤事故
机械事故
D
皮带轮安装防护罩。
0
设备绝缘不良,操作机构失灵,易发生触电
触电
D
按期对绝缘状况检测。
0
2.变配电设备
设备绝缘不良,操作机构失灵,易发生触电
触电
D
126
按期对绝缘状况检测。
变压器等设备接地、接零不良,易产生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设备损坏
D
126
对所有接地(接零)做到安全可靠。
安全用具没有定期检测,造成触电伤亡
触电伤亡
D
半年检测一次,做到安全可靠。
0
变压器油位不正常,漏、渗油,变配电设备过热,易发生火灾事故
生火灾事故
D
及时检查、检修,安装排风装置,经常检查。
0
3.高处作业
物体坠落
坠物伤人
D
提高警惕、集中工作注意力
0
损坏设备
D
使用登高工具
0
未使用登高工具
人员摔伤
D
使用登高工具
0
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人员摔伤
D
戴安全防护用品
0
4.砂轮机操作
站在砂轮机的正前方操作
机械伤害
D
126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未定期更换砂轮片
D
126
未戴防护眼镜
D
打磨细小的、大的和不好拿的工件
D
0
砂轮受潮、沾水后继续使用
D
0
砂轮磨损严重或径向跳动过大、震动大时继续使用
D
0
操作者未戴防护眼镜
D
使用有缺陷的砂轮
D
126
砂轮未退到安全位置时,测量、装卸工件
D
0
5.电镀操作
电镀作业
人员伤害
D
126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工作环境通风条件差
D
工作现场空气不流通
D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0
未设置安全围栏和悬挂安全标示牌
人员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培训不到位
D
126
6.铣床操作
高速切削时未装防护挡板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操作者未戴防护眼镜
D
戴手套操作
C
拆装立铣刀时,用手托刀盘
D
0
拆掉限位块加工超长、超宽零件
D
0
快速进刀时,左手远离手柄
D
0
未停车测量、取卸工件
D
0
7.钻床操作
用手扶工件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0
用手清除铁屑
D
0
戴手套操作
C
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
D
0
8.磨床操作
干磨或修砂轮时,未戴防护眼镜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操作者站在砂轮的正面
D
0
吃刀量过大,砂轮破裂飞出
D
0
使用有缺陷的砂轮
D
126
砂轮未退到安全位置时,测量、装卸工件
D
0
9.钻床操作
用手扶工件
机械伤害
D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0
用手清除铁屑
D
0
戴手套操作
D
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
D
0
10.移动电源箱操作
接线不正确
烧毁装置
D
执行培训管理程序,定期检测电源车输出电压是否准确
0
接线不牢固、操作中接线被扯掉
D
0
连接线绝缘破损
触电
D
定期检查连接线绝缘性能
0
11.包装
使用包装机械易造成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D
126
使用机械设备包装过程中注意机械防护,防止机械伤害
使用电气设备易造成触电
触电
D
使用电气设备(特别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和电线的金属保护管,应有良好的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
0
产品堆放过程中易发生倾倒砸伤
倾倒砸伤
D
堆放产品时应堆放整齐和堆垛不能过高
0
不使用防护用品易造成手足损伤
手足损伤
D
包装过程应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0
不注意防火,可燃物品多易造成火灾
火灾
D
不得在作业场所抽烟和使用明火,杂物应及时清理,配备消防器材
0
高温天气易造成中暑
中暑
D
夏天作业应注意防暑,加强防暑管理
0
12.物资仓库管理
仓库易燃物品较多,易发生火灾
火灾
D
126
清除不必要的易燃物品,不流动吸烟,配备消防器材
使用电气设备易造成触电及电气火灾
触电、电气火灾
D
126
使用电气设备应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并定期检测,保持良好功能
产品收发过程中易发生倾倒砸伤或磕碰砸伤
砸伤
D
堆放产品时应堆放整齐和堆垛不能过高,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业
0
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中毒窒息及火灾爆炸事故
中毒窒息、火灾爆炸事故
D
126
仓库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及安全设施符合规范,使用防爆电气,配备消防器材,并有应急预案
13.产品发运
包装箱不合格
财产损失
D
使用合格包装箱
捆扎牢固、加强防护
捆扎牢固
0
捆扎不牢或防护不当
产品损坏
D
0
捆扎不牢
人员伤害
D
0
未带安全帽
人员伤害
D
0
未进行安全交底
人员伤害
D
135
14.车辆驾驶
安全教育不足、疲劳驾驶
车辆损坏
D
加强安全教育、执行车辆使用安全管理程序并加强监督管理程序
0
人员伤亡
D
超速、酒后驾车
车辆损坏
D
人员伤亡
D
未按规定保养车辆
车辆损坏
D
0
人员伤亡
D
15.客户接待
疲劳、过度饮酒
身体损坏
D
加强自我控制
16.电梯运输
物体摆放不稳定、不规则
挤压伤害
D
要求物体摆放整齐、稳定
0
电梯维护不良
人员伤亡
D
加强监督管理
0
17.上下班途中
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人员伤害
D
禁止乘座非法营运交通工具
18.出差
工作地治安差
人员伤害
D
执行员工出差安全管理程序
0
安全意识不强
财产损失
D
0
乘座非法营运车辆
人员伤亡
D
规范操作
0
缺少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
财产损失
D
制定配置应急疏散通道方向标识管理方案
19.电脑操作
长时间使用
身体损害
D
推广工间操
0
电脑病毒
数据丢失、工作瘫痪
D
执行总公司及本公司网络管理规定
0
下班未关机
引发火灾
D
执行消防安全管理程序和火灾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
20.相关方管理
安全交底不全
人员伤害
D
执行相关方管理程序
0
安全意识不强
人员伤害
D
0
判别依据栏:A违反法律法规;B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C严重违规,重大隐患或企业主观确定;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若判别依据为A、B、C或LEC法中C值≥40,风险级别为五、四、三级,“不可容许风险”填“1”否则填“0”。
大于320一级(A级)
极其危险,160-320
二级(B级)
高度危险,70-160三级(C级)显著危险,20-70四级(D级)
一般危险,小于20安全状态。
—
END
—
第四篇:化验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化验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1、危害因素:氧气钢瓶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按规定存放、使用氧气瓶。
2、危害因素:各煤气管道中的煤气泄漏,可能造成中毒、火灾、爆炸。预防措施:经常检查各种管路完好情况,有问题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3、危害因素:化验室化学产品(粗苯)蒸馏过程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蒸馏过程中规范操作。
4、危害因素:检验设备高温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烧伤。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检查设备高温过程中规范操作。
5、危害因素:使用试剂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灼伤、腐蚀。预防措施:使用各类试剂时小心操作,采取好防护措施。
6、危害因素:化验过程中不能开窗,室内通风不好,温度高,可能造成人员中暑。预防措施:采取通风措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7、危害因素:粉尘防护不到位,可能造成尘肺病。预防措施:在产生粉尘部位采取好个人防护措施。
8、危害因素:煤场取样以及过磅作业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注意过磅车辆。
9、危害因素:开启或稀释强酸、强碱时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酸碱液飞溅,灼伤人。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规程进行操作;工作场所配备清水、抹布、通风设备、中和溶液等。
10、危害因素:直接俯向容器嗅闻药品,可能发生中毒事件。预防措施:禁止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和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剂;鉴别时采用手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去嗅发散出来的气味
11、危害因素:不熟悉药品特性便投入配置工作或操作方法失误,发生意外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化验操作员必须常用药品特性熟悉,不熟悉禁止投入药品配置工作;配置药品要严格按照药品配置规程进行操作。
第五篇: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牡丹江首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017年7月 第一条 目的及范围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第二条 职责
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2、安全处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安全处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4、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第三条 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一)I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I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II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IV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各部门应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2、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供方、合同方)
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
4、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6、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臵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
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2)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
(3)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
3、六种危险危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五)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
1、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危害识别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害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
2、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3、各部门应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臵、重点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臵、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进行危害分析。各单位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识别方法。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
4、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 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臵、作业任务、生产阶段划分,或者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断电、断水、机泵跳闸、正常操作、物料搬运、药剂配制、取样分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承包商现场作业等。
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可按下列顺序;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
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臵、安全距离等; 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设备、装臵、化工、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等; 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 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
识别危害之前可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
(六)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危害 ——伤害怎样发生
2、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臵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错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管理。
3、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臵的适宜度、重复性工作等);
(6)设备的腐蚀、缺陷;(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失、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七)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1),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
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2);
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3),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L×S=1~3)——可容忍的(R=4~8)——中等的(R=9~12)——重大风险(R=15~16)——巨大风险(R=20~25)
注: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4、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所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中等以上的风险进行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处。
5、安全处组织公司评价小组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公司范围内的重大及巨大的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下发至各部门。
6、各部门建立各部门的风险清单。
(八)风险控制
1、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重大或巨大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安全部应组织制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3、各部门对评价的中等及以下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检查落实。
4、风险控制措施,一般采取以下四种对策: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个体防护。
(九)重大及巨大的风险作为制定公司安全目标的基础和依据。
(十)常规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每年一次,在每年底前进行;非常规活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建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公益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
(十一)安全处每年一次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
(十二)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十三)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各部门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清单报安全处。
1、新工艺、新设备技改、技措项目
2、法律、法规更新
3、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4、相关方要求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