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1关于开展危害因素辨识活动的通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销售分公司
湘销质安函〔2016〕5号
关于开展危害因素辨识活动的通知
各分公司,机关各处室:
为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研判和控制力度,进一步推动HSE管理工作遵循风险管理核心,增强员工辨识及评价岗位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能力,实现风险可控受控,根据HSE体系年度推进工作计划安排,公司决定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危害因素辨识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陶庆丰
成 员:各处室长 各分公司安全总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环保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
主 任:陶庆丰(兼)副主任:李宝卫
成 员:赵福庆、各处室体系联络员、各分公司运维与安全部主任。
二、时间安排
2016年2月18日—3月31日
三、实施步骤
(一)培训,库站、处室辨识阶段。2月18日—3月8日,各处室组织岗位人员,各分公司组织机关和库站,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制度与评价方法培训。培训结束后,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开展危害因素识别活动,一是对往年已经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重新评价,二是辨识并评价新危害因素。填写附件一中的《危害因素清单(健康安全)》、《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危害因素清单(环境)》三张表格;各分公司指导库站形成危害因素清单,填写附件二《××单位危害因素辨识汇总表》。
(二)处室、分公司汇总阶段。3月9日—19日,各处室汇总辨识结果,形成本处室的危害因素清单;各分公司汇总辨识结果,形成本分公司的危害因素清单。填写附件二《××单位危害因素辨识汇总表》。
(三)省公司汇总阶段。3月20日—3月31日,各处室及分公司将形成的危害因素清单电子版和扫描件反馈至活动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形成公司的危害因素清单。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培训教育。一是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将活动纳入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分公司应专门成立危害因素辨识活动领导小组,积极落实活动内容,确保全员参与;二是分公司质安部对机关各部门、库站开展培训;质安处对各处室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为:《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附件1)。
(二)加强成果应用,关注重点风险。各单位要及时向本单位HSE委员会会议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果,公司将活动开展和成果应用情况纳入体系审核,各单位一是关注共性风险的同时,重点关注岗位风险和具体问题,通过危害因素辨识发现安全隐患,指导安全隐患整改;二是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各单位要以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目的,逐条逐项落实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应具体、有针对性,不能笼统概括,缺乏可操作性。
(三)完善风险台账,加强清单管理。库站员工、处室员工保存附件一中记录表;各处室、分公司、库站保存附件二中的记录表;评价人栏应由参与评价的人员签字;分公司审核栏由分管安全副经理签字,批准人栏由总经理签字;各处室审核栏和批准人栏均由处室长签字。清单应注明日期。
联系人:赵福庆,***(660607)
附件: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2.××单位危害因素辨识汇总表
质量安全环保处2016年2月17日
第二篇:化验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化验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1、危害因素:氧气钢瓶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按规定存放、使用氧气瓶。
2、危害因素:各煤气管道中的煤气泄漏,可能造成中毒、火灾、爆炸。预防措施:经常检查各种管路完好情况,有问题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3、危害因素:化验室化学产品(粗苯)蒸馏过程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蒸馏过程中规范操作。
4、危害因素:检验设备高温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烧伤。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检查设备高温过程中规范操作。
5、危害因素:使用试剂防护不当,可能造成人员灼伤、腐蚀。预防措施:使用各类试剂时小心操作,采取好防护措施。
6、危害因素:化验过程中不能开窗,室内通风不好,温度高,可能造成人员中暑。预防措施:采取通风措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7、危害因素:粉尘防护不到位,可能造成尘肺病。预防措施:在产生粉尘部位采取好个人防护措施。
8、危害因素:煤场取样以及过磅作业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注意过磅车辆。
9、危害因素:开启或稀释强酸、强碱时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酸碱液飞溅,灼伤人。预防措施: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规程进行操作;工作场所配备清水、抹布、通风设备、中和溶液等。
10、危害因素:直接俯向容器嗅闻药品,可能发生中毒事件。预防措施:禁止用口尝和正对瓶口用鼻嗅的方法和鉴别性质不明的药剂;鉴别时采用手轻轻扇动,在稍远的地方去嗅发散出来的气味
11、危害因素:不熟悉药品特性便投入配置工作或操作方法失误,发生意外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化验操作员必须常用药品特性熟悉,不熟悉禁止投入药品配置工作;配置药品要严格按照药品配置规程进行操作。
第三篇:D作业区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总结
d作业区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活动总结
按照《S采油厂2014年HSE专项审核计划表》的安排,结合D作业区工作实际,为有效控制作业风险,6月16-20日,安全组组织在全作业区范围内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专项审核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成立专项审核小组
为统一指挥指导此次专项审核,成立专项审核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基层站队负责人组成。
组长:
成员:
2、组织指导各办公组、基层站队,对本部门管理职责或业务、管理区域发生变化后,可能存在的新的风险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并统一汇总到审核小组进行审核评估,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了指导修订;完成对新增42项单井、集输站含硫化氢环境危害因素清单的评估、修订。
3、组织对作业区的中、高度风险进行评审,修订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定级不准、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23项,确保风险清单风险识别齐全到位、防范措施充分、有效,并保了留评审记录。
4、安全组组织对基层班组的人员进行评价方法(LEC法)的培训2次,累计62人次,确保每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常见及中、高度危害因素和防范控制措施。
5、安全组组织对作业申请人(作业现场负责人)、批准人、监护人、监督人进行能力培训2次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应培训人数56人,实培训人数56人,考核合格人数56人,培训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6、根据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内容,组织对危险危害场所标示、标牌,评价安全标示检查梳理,发现并修改不规范表示3处,新制定标志牌2块。
D作业区
2014.06.20
第四篇:关于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3危险源、环境因素
辨识与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领导、各部门:
为推进公司三标体系建设进度,同时加强对公司危险源、环境因素等工作的管控力度,现开展2013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各部门具体工作由本部门体系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如下:
1、各管理部门体系联络员对照本部门2012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对评价表格进行更新;
2、安全质量部配合生产运营部对生产现场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辨识与评价。
3、评价完成后,由体系联络员组织本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于10月31日(星期四)下午五点前将纸质版交安全质量部常玖品处统一存档。
附件一:2012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清单 附件二:各部门体系联络员名单
安全质量部
2013年10月28日
第五篇:案例1 某氧气厂危险因素辨识参考答案
案例1 某氧气厂危险因素辨识参考答案
1.危险因素辨识
(1)火灾
电气系统的设备、电缆等;制氧设备;电解水制氢生产线、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贮槽;贮氧容器等
(2)其他爆炸
电气系统的设备、电缆等;制氧设备;电解水制氢生产线。
(3)触电
电缆,配电室,变压器,主要电气设备。
(4)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贮槽;贮氧容器o
(5)机械伤害
空压机、氧压机以及各种泵、风机与电动机的联轴器或皮带轮等旋转运动部位。
(6)高处坠落
空分塔、分子筛、冷却塔等设备。
(7)起重伤害
起重机14台,主要用于制氧设备维修保养。
(8)中毒或窒息
中毒危险主要来自于作为金属表面脱脂剂使用的三氯乙烯,窒息危险性来自于高浓度的氮气或惰性气体。
(9)灼烫
空压机机体表面;蒸汽管道阀门;机修时金属焊接、切割等部位o(10)车辆伤害
液氮槽车,其他机动车辆行驶等。
2.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厂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副厂长安全生产责任制、车间主任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危险设备、物品安全管理规定; 危险及有害场所检测和管理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劳保、环保措施计划制度;消防制度;厂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临时作业规定安全值班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特殊工种管理制度;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3.事故救援预案中3个主要目标
650m带压球形氧气贮罐工作压力P=3.0MPa;空分制氧生产线;气瓶库等。
一、指导性意见
对于重大事故灾难的预测辨识评估 明确应急救援各方职责 指挥与协调
资源(场内外及人力、物质等)应急恢复的措施 现场恢复能力 满足演练及法规要求
二、具体实施 31)确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标并策划考虑因素(考虑7个方面)2)组织预案编制小组并培训。3)危险分析及能力评估。
4)明确预案的编制框架并分工编制预案(1+4结构和核心功能及要素)。5)应急预案应进行评审和发布。
6)应急预案应演练、实施和应急管理(四个过程)
案例2 某公司污水处理站硫化氢中毒事故参考答案
1.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直接原因
按照国家标准《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机械设备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池内无通风,有毒气体硫化氢蓄积
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中的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冒险进入作业场所、在必须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作业和场所中忽视其使用等情况。.主要是清洗人员违章作业。
即在清水池内积聚大量超标的硫化氢气体而又未做冲水排污处理的情况下,清洗人员没有佩戴切实有效的防护用具,贸然进人池内作业,引起硫化氢气体中毒。(1)间接原因。
按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6442-1986中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①设计和技术上的缺陷,如该池结构不合理,池体较大,为封闭型,上方口过小,有毒气体难散发,没有通风设施。
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对可能产生毒气的情况认识不足。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作业人员缺乏救护知识,后两人贸然救人,使事故损失扩大。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公司领导没有在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
⑤缺乏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气温等情况变化时没有相应的措施,以至在当日气温较高,硫化氢挥发加快,而清水池本身有缺陷(洞口太小),硫化氢气体无法散发,造成池内硫化氢积聚情况下仍下去作业。
⑥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事故隐患整改不力,一人下去已经中毒,其他人仍下去。⑦没有制定应急计划和措施,作业人员的救护能力不佳。3.物证,物证的处理和获取
(1)现场物证
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以及相关的位置图资料。在本例中物证应包括:
——清洗人员所用防护用品(滤毒罐)、清洗用具、梯子等 ——清水池内物品取样,如池中气体测定浓度清水池的污泥测定 ——及当天气温测定资料、——清水池结构状态事故现场照片、事故现场草图等。2.物证,物证的处理和获取
(1)现场物证
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以及相关的位置图资料。在本例中应包括清水池内物品取样、清洗人员所用防护用品、清洗用具、事故现场照片、事故现场草图等。
(2)对现场物证应做如下处理。
①在现场收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管理者。②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③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为了获得更准确、完善的物证资料,可以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来实现。在本例中可以把清水池的内部结构及外观以及小洞口情况用拍照或录像形式加以记录。3.整改措施
(1)物证,物证的处理和获取
(1)现场物证
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以及相关的位置图资料。在本例中物证应包括:
——清洗人员所用防护用品(滤毒罐)、清洗用具、梯子等 ——清水池内物品取样,如池中气体测定浓度清水池的污泥测定 ——及当天气温测定资料、——清水池结构状态事故现场照片、事故现场草图等。(2)对现场物证应做如下处理。
①在现场收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管理者。②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③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为了获得更准确、完善的物证资料,可以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来实现。在本例中可以把清水池的内部结构及外观以及小洞口情况用拍照或录像形式加以记录。4.整改措施
(1)要认真吸取深刻教训,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清理清水池安全操作规程;
(2)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对违章违纪严肃处理,决不手软。(3)加强检测、检查和对尘毒危害治理,今后凡是有尘毒作业的必须进行检测,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要限期整改。
(4)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重点要突出岗位安全生产培训,使每个职工都能熟悉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技术及救护知识,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教育职工遵章守纪。
(5)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凡是临时制定的生产、检修计划,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强化现场 监督,明确负责人和监护人,严格按计划和规程执行。
(6)从技术上加强改进措施,企业要添置必要的检测仪器,进入管道、密闭容器、地窑等场所作业,首先了解介质的性质和危害,对确有危害的场所要检测、查明真相,加强通风置换,(7)正确选择、带好个体防护用具,并加强监护….(8)应急方面的要求…..案例3 某村办煤矿瓦斯爆炸、中毒事故参考答案
1.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属于机械设备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①矿井通风不良,风机安放位置不合理,长期循环风,造成井下局部瓦斯浓度超限,②没有专用的电钻电缆防爆插座,违章将电钻电缆与电源电缆拧在一起,以致在接线时产生火花,形成瓦斯爆炸的火源:
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③矿长在事故发生后没有采取通风措施,违章指挥职工下井抢救遇难者,造成事态进一步扩大。
(2)间接原因
按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6442-1986中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①设计和技术上的缺陷 ②教育培训不够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现场工作检查或指导 ⑤缺乏安全操作规程 ⑥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⑦没有制定应急计划和措施
①矿井没有合理的通风系统,风量、风速、风质均不能满足矿井生产实际需要,该矿为独眼井,仅有的局部通风设施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井下瓦斯很难被及时冲淡排出,②没有配备足够的瓦斯检察员,瓦斯管理工作存在严重漏洞;
③没有严格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造成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使职工安全意识差、素质低的问题更趋严重,以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中造成更大伤害。
2.事故处理意见
(1)班长兼瓦斯检察员谢某,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仍安排工人下井作业,对此次事故负 有直接责任:工人王某违章接电钻电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对此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2)矿长廖某,作为该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没有按规定落实本矿职工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未执行国家有关矿井通风、瓦斯、电气管理规定,且在事故发生后,违章指挥工人下井抢救,造成6名工人死亡,不仅对该矿的日常安全管理负有直接领导责任,而且对事故进一步扩大负有直接责任,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整改措施
(1)独眼井只许打风路,主扇必须安装在地面,按规程规定进行安装。
(2)要配备专职的瓦斯检查人员,跟班上下,按规程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对矿井通风、电气设备的管理,防止瓦斯积聚,防止产生火花,杜绝瓦斯爆炸事故。
(4)强化矿长、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矿长、工人必须掌握瓦斯、通风、电气设备等安全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