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风险安全因素评价汇报[范文模版]
关于
药品流通使用环节风险因素分级管理评价
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省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安全风险因素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市〔2012〕104号)及《*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分级管理评定标准(2009年修订)》和市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流通使用环节风险因素分级管理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局高度重视,迅速进行部署,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落实,扎实开展工作。
工作中严格以日常监管中收集的涉药单位风险信息为基础,以统一评定标准为依据,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出评定,不再自由裁量,以保证分析评价结果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同时将药品安全风险因素分级管理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使其真正发挥为行政决策服务,为监管工作服务的作用。在风险等级评定和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因素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强化监管,引导自律,减少和消除风险因素,保障药品安全。特此汇报。
第二篇: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导致建筑施工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大致由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综合各类文献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人员的因素
1)作业者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既包括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执业资格,又包括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作业者的应变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来讲,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能识别和防范非安全因素|的干扰,否则就不行。
3)作业者的心理状态。包括家庭关系,同事纠纷,经济状况等。
4)作业者的生理状态。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体能、年龄、疾病,以及是否连续加班、酒后作业等。
5)作业者的工作心态。如责任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
(2)物的因素
指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原材料、构配件的存放和加工,中小型工器具、防护性用品及所使用的动力资源(如电力、燃气、压缩空气、乙炔气、蒸气等)。
(3)工艺技术因素
指作业人员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正确,技术组织措施有无不当等,例如:对易燃、易爆材料的加工或遇有高温挥发性有毒气体产生的作业是否与电焊在同一工作面或紧邻工作面同时作业等。
(4)环境因素
指作业人员施工场地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如夜间施工照明不足,或夜间照明产生眩光、重影;有无挥发性毒气产生的材料加工场地通风,换气不足;在狭窄空间内(如地下、深坑内)作业,导致通风换气不足;水位下作业面的防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或无备用品(件);工作面与周边无安全隔离区(带)等。
(5)建筑市场主体的因素及监管的因素
1)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进度而忽视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而大部分承包商又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2)施工企业为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施工需要合格的工人、合格的工器具、符合标准的加工对象和能源动力,成熟的工艺技术及有完备的安全保障设施及劳动环境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即构成施工安全的直接成本,是工程直接成本的组成部分。
3)施工企业追求利润,又往往以降低施工安全成本作为谋利的首选。施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不刻意降低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施工安全成本。这是因为,此与实体施工中偷工减料不同:其一是降低施工安全直接成本并不影响工程实体的形成及其质量;其二是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是一种长期责任,而施工安全只在施工期内发生,倘若能侥幸幸免,岂不利莫大焉。
4)低价中标,实行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过程中层层转包,由总包到分包再到作业班组基层第一线的施工队伍的承包收益中,已无力支付施工安全必要的费用。这不能不说也是施工安全形势严峻的又一原因。
5)业主拖欠工程款项,当前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少隐患。
第三篇: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台账)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台账
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风险评价范围
3、选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4、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价准则和相关取值标准的内容
5、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6、风险评价记录;报告
7、各级机构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有关文件
8、风险分析记录、风险评价报告
9、风险评价有关会议记录或纪要
10、重大风险清单
11、风险控制措施
12、风险评价记录,风险评价报告
13、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计划、记录
14、隐患治理制度
15、隐患治理台账
16、隐患治理记录
17、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五到位”落实情况
18、重大隐患项目档案
19、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20、书面报告
21、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22、隐患整改计划
23、本要素设计的文件
24、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有关文件
25、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26、安全评价报告
27、重大危险源档案
28、安全监控报警设施台账
29、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估制
30、重大危险源定期安全评估报告
31、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32、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的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
33、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34、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
35、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器材台账
36、备案资料
37、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38、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距离存在问题的整改计划、措施,包括防范措施
39、变更管理制度;记录
40、变更的风险分析记录
41、变更风险的控制措施
42、变更实施验收报告
43、风险评价记录或报告
44、作业许可证
45、评审或检查报告,或者评审记录
46、风险评价报告、记录
47、供应商管理制度
48、合格供应商名录、档案
49、供应商选用、续用、评价记录
50、与采购有关的风险信息
第四篇: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工作计划
五矿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有效监控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根据中平〔2011〕131号关于印发《中平能化集团原煤生产基建矿井和建井单位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办法(试行)》通知的文件要求,决定对防突、防治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专业安全状况进行定期评价;为保证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开展有序,特制定五矿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如下:
一、计划责任划分
(一)“一通三防”及防突评价。由总工程师负责,参照《矿井通风系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抽采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防灭火(内因)系统、综合防尘系统的安全评价及考核办法》(中平„2010‟144号),对分管范围各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并对下期评价、评估计划内容。
(二)防治水评价。由总工程师负责,参照采煤工作面水害防治月度评价表(附件1)和掘进工作面水害防治月度评价表(附件2)进行定性评价,并制定下期评价、评估计划内容。
(三)采煤工作面评价。由采煤副矿长负责,参照采煤工作面安全评价表(附件3)对各采煤工作进行评价;并制定下期评价、评估计划内容。
(四)开掘工作面评价。由开掘副矿长负责,参照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表(附件4)对各开拓、掘进工作面进行评
价。并制定下期评价、评估计划。
(五)机电运输评价。由机电副矿长负责,参照平煤股份机电处制定的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对分管范围各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并制定下期评价、评估。
二、评价计划周期制度及要求
防突和防治水安全评价每周进行一次,月度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汇总分析;其他系统每月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各专业评价完毕后,必须及时以五矿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单位及科室;一通三防和防突安全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及存在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措施、整改情况必须在每月上旬第一次安办会上进行汇报;其他系统专业安全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及存在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措施、整改情况必须在每月下旬第一次安办会上进行汇报;
三、评价等级划分
(一)“一通三防”、采掘工作面和机电运输安全评价考核可采用百分制(不考核要素不计分,按比例折算总分),评价结果应划分为安全可控、基本可控和持续改进三个等级,91分(含91分)以上为安全可控,81分至90分为基本可控,80分(含80分)以下为持续改进。
采掘工作面防突和防治水评价可采用定性评价,评价结果应划分为安全可控、基本可控和持续改进三个等级。
(二)对评价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措施并实行闭合管理。评价结果为安全可控或基本可控的,可边生
产边整改隐患;评价结果为持续改进的,要求停止生产或运行,进行隐患整改,隐患整改销号后,通过再次评价达到安全可控或基本可控,方可恢复生产或运行。
(三)各系统、各采掘工作面评价后应形成安全评价结果及分析报告,并制定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整改。
四、风险评估报告制度
每月25日前,各专业科室将分管范围内各系统或工作面安全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及存在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措施经战线负责人签字后,以书面和电子版形式汇总到安检科,安检科对各专业科室上报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发现安全评价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按规定对单位及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
每月28日前,由安检科将本矿各专业安全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以及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措施进行审核汇总,并经矿长签字后,以书面形式上报安监局调度室,并通过集团OA办公系统报至“安监局调度室”。
第五篇: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 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7]5 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煤矿全煤矿安全风险辨识工作,查找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和各类隐患,全面提升矿井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 力。
二、工作部署
(一)我矿于 2017年10 月20日,由矿长组织矿井安全管理人员,主持开展煤矿 2017 年安全风险辨识活动,重点对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二)具体要求:按照专业要求,共分为四个评估小组: 安全管理组: 组长:夏新君
成员:王如发、龙必友、徐强、张普俊
主要负责: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持证情况、矿井各类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救援及职业病防治情况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评 估。
“一通三防”组: 组长:袁明刚
成员:张松、黄威、邹发财、耿礼喜
主要负责:各项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及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生产管理组: 组长:耿文元
成员:费克江、杨树坤、王华
主要负责: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现场各项管理制度、作业规程、施工工艺、顶板管理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机电运输管理组: 组长:洪深
成员:冯灿、余友平、黎德胜
主要负责:煤矿井上、下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及作业现场的安全供电、防尘设施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三、矿井主要灾害类型和等级:
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存在的主要灾害类型有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
1、水灾事故: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偏中等类型,由于矿井周边存在有已关闭的老矿井,可能存在有老空区、老窑积水,如果探放水不到位,可 能造成工作面突水、钻孔导水及主要生产场所进水等。因此矿井的水 灾事故是目前矿井安全生产的较大隐患。
2、火灾事故:
(一)井下内因火灾:我矿煤层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鉴定 为 II 类自燃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必须按照自燃煤层进行设 计和管理。
(二)井下外因火灾:井下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雷电引入井 下引起火灾,人为造成的火灾,机械碰撞、摩擦引发的火灾。矿井火 灾事故属于我矿一般隐患。
3、煤尘事故: 我矿煤尘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鉴定为具有爆炸性,粉尘主 要来自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运输巷转载点。如果防护不当可以 造成尘肺病及煤尘爆炸,这两种危害因素都会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 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综合防尘制度的落实,及时清除矿尘,消除事 故隐患。
4、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
我矿属于瓦斯矿井,尽管瓦斯含量较低,如果通风管理不善,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很容易造成积聚瓦斯,遇到火源,可能会造成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矿井已建立严格的瓦斯检查和请示汇报制度,加强通风管理和对盲巷和密闭的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顶板事故:主要是在采煤、掘进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遇到 地质构造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有缺陷、顶板支护工程质量差、空顶作 业、违章操作等造成。顶板事故会造成堵人、埋人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由于矿井周边存在有已关闭的老矿井,存在老空区和老窑积水,可能存在顶板破碎,因此顶板管理是我矿安 全管理的一个重点,必须严格按照《煤矿作业规程》要求进行安全操 作,确保采、掘工作面一面一规程。采煤工作面初采、过断层、过老 巷、初次放顶、停采撤面、顶板破碎,掘进工作面开门、施工、透巷、过巷、掘各类小峒室、巷修区回撤、修复等都必须有专项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经辨识评估我矿两个掘进工作面主要存在老空水透水 和顶板破碎带冒顶两种危险因素。因此生产安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重 大事故的灾害情况有: 井下掘进工作面老空水灾事故和工作面冒顶事 故等,四、主要灾害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措施
(一)、透水风险灾害原因分析、针对性措施
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通常也称为透水。
透水事故发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1)、积水范围不清,盲目开采引发水害事故 煤矿整合重组后,矿井井田内不同程度有多个已关闭的小煤矿存 在。以前这些小煤矿大都不是正规开采,没有可靠的实测图纸资料,甚至还存在超层越界现象,所以对过去已开采巷道和采空区以及空区积水范围很难确定。在没有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情况下盲目采 掘,势必引发透水事故。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复杂性,容易引发水害事故随着矿 井产能迅速提升,开采深度不断延深,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变的更加复 杂,相应受水威胁的程度也愈加严重。如果不及时对矿井进行有效地 预防和治理,将会发生不可预见的突水事故。
(3)、预测预报不精准,引发水害事故 水害预测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由于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 薄弱,探测手段比较单一,提前所做的预测预报精准度不是很高,有 时可能还造成误报,错失了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 故。
2、主观因素(1)、安全意识淡薄探放水制度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矿井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防治水机构,强化了安全生产责 任制,组建了专业防治水队伍,配备了物探、钻探设备,并组织实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干部职工对水害认知度不高,安全意识淡 薄,存在侥幸心理,为超额完成任务,赶时间、抢进度,急功近利,不坚持探放水原则,视法律法规与不顾,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盲目生产,最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防治水力量薄弱,水害预测预报不精准。煤矿防治水工作专 业性强、责任大、风险高,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特别是地质专业、水文地质的技术人员少之甚少,几乎成为“矿宝”。很多矿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物探设备,导致防治水技术力量极 其薄弱。另外由于矿井井田勘探程度低,整合后又没有进行补充勘探,造成矿井井田水文地质不清,采空区积水不明,水情水害预报不准,甚至产生误区,错失水害治理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故发 生。
(3)、没有建立联防预警机制,雨季汛期隐患排查不到位,不按规 定与当地气象、防汛部门和相邻矿井签订预警和联防预警合同,不储备足够防洪救援物资,甚至在暴雨前后不对地面废弃关闭井口、泄洪渠和排水河道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或者排查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及时,导致在暴雨后大量洪水从地面裂缝和塌陷区溃入井下造成水害事故。
(二)矿井透水事故针对性预防措施
1、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摸清采掘区域内断层、含水层赋存状况 及准确位置、标高情况,及时做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制定防范措施,不失时机的做好防治水工作。
2、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工作中要制订出安全可靠的探放水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并报生产 科、安全科审核后执行。特别是巷道内的出水点,都必须建立测水台 帐。经常观察井下涌水变化情况,发现水量增大或异常时,要及时向 总工程师汇报,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下山巷道掘进中,必须配排水设备,并经常检修,保证正常使用。
4、接近可能发生灾害水源时,必须查明水头压力和充水情况,根据 煤、岩硬度系数,确定合理的防水煤岩柱尺寸;
5、遇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必须进行探放水:(1)接近含水层;(2)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构造。如:断层、密集裂隙带 等;(3)接近地质钻孔,特别是封闭不好的地质钻孔;(4)接近可能积水采空区、老巷;(5)有透水预兆采掘工作面。探放水钻孔的布臵要科学合理,全部工作要有专门施工组织设计,放水阀、止水塞必须满足要求,放水时 应按放水试验所预计的涌水量准备好排水设施;(6)采掘工作面穿越破碎带时,应制定专门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 工艺和支护方式;(7)锚喷巷道的工作面必须有可靠的临时支护,支柱必须支在实底 上,支柱间要有撑杆以增强其整体性;碹胎的拆除要满足规程及规范 的要求;(8)承压含水层存在时,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 头值时,必须进行疏放降压的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将水压降至安全水 头以下后,方可进行采、掘工作;(9)疏水降压钻孔应布臵在富水地段。钻孔孔口的固定方法及安全 控制等要进行工程设计,做到安全疏放水;放水巷道要修建必要的防 水闸门和排水设施。(10)在巷道穿过含水断层时,要确定探水警戒线,探水超前距离要 大于 30m。当穿过断层时要加强支护,严防冒顶;穿过后,应及时进行永久支护、灌浆,防止“滞后突水”。(11)在工作面接近透水构造或隔水煤、岩柱前,要核查防隔水煤岩 柱的可靠性。(12)各采掘工作面人员,必须熟悉各地区的避灾路线,掌握透水征 兆时,若遇到巷道或煤壁发潮、“挂汗”、发暗、挂红;发生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用手触摸煤层时有发凉的感觉、空气变冷;出现 压力水流、裂隙发生涌水;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水味发涩或有臭鸡 蛋味或其它异状时,必须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工作人员。(13)雨季到来前,要充分做好防汛工作,对排水设备(包括水泵、管路、供电路线)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水泵台台完好,管路趟趟 管用,截水门个个灵活可靠,备足防汛物资。井田和工业广场内要做 好疏排水工作。(14)定期清理水仓和检修排水设备,确保水仓的有效容量和排水能 力。总之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 必须按照“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抓出成效,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零事故,确保矿井长治久安。
二、顶板事故风险灾害原因分析、针对性措施
(一)巷道顶板灾害指在井下采、掘、修施工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或 支护不当造成巷道内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等顶板事故。灾害的发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地质构造: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造成的断层、褶曲发育、挤压、破碎带、冲 刷、节理、裂隙。使煤层的赋存状况极为复杂以上地质构造特征使巷 道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引发顶板事故。
2、巷道围岩状况 :巷道围岩状况包括围岩岩性结构、围岩移动、巷道断面、服务年限 等。巷道状况发生变化引起岩石的强度降低等导致了顶板事故的不安 全因素。
3、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较大会使巷道支撑压力增加从而造成巷道变形。
4、煤层倾角:煤层倾角大的地段由于重力作用使围岩倾斜下推力增大巷道出 现鼓帮、底板滑落及顶板冒落等形式的破坏。
5、管理人员对防治顶板灾害工作管理不到位,防治顶板灾害投入的 人力、物力不足及预防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不到位等组织管理 因素也可能导致巷道顶板事故的发生。
(二)灾害原因分析:顶板事故是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矿井事故中,顶板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 个过程,顶板冒落也是如此,任何冒顶发生之前总要出现各种各样的 预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辨别,根据各种预兆,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1、顶板冒顶(1)采煤工作面大冒顶的预兆,采煤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采空区面积逐步增大。当厚度不大的直接顶逐渐垮落,坚硬的老顶大面积悬 露时,工作面顶板岩层形成一处自然压力拱,煤壁受压发生变化,造 成工作面压力的增大,工作面顶板、煤帮、支架都会出现冒顶前的各 种预兆。(2)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由于直接顶垮落使老顶失去支撑,形成悬梁状态,并 随着采空区增大而急剧下沉切断 发生不均的断裂声。(3)顶板连续掉落顶板大面积来压时,在破碎顶板处有粉碎末下落。(4)采空区不断听见闷雷声 因直接顶随采动影响逐步垮落,老顶暴露面积增大,这时老顶和 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沿煤壁或切顶线发生断裂。(5)煤层支柱直接断裂下沉 顶板来压时,支柱受压变形,压缩量急剧增加。(6)采空区信号柱弯曲折断 使用木支柱支护的工作面顶板来压时,支柱大量压损折断,底板 软时支柱穿底下沉。(7)煤壁片帮增加。由于顶板来压下沉煤壁受压而产生下沉。(8)瓦斯涌出量增加,有淋水的采面淋水增大。
2、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与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地 质构造突然变化;巷道支护没有到位及支护质量差;巷道失修严重; 矿车掉轨引起撞倒支架等。为此,须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加强对所有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的分析,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2)严格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搞好巷道工程质量的管理;(3)加强巷道的安全检查与管理,加强巷道的敲帮问顶工作;(4)对支架巷道,必须强制使用前探梁;(5)合理布臵巷道,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等。
3、局部冒顶局部冒顶预兆遇到工作面顶板松软、破碎、易冒落的煤层时,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支护或支护不符合要求,没有及时进行敲帮问顶,都 有可能发生冒顶事故,冒顶前一般均有各种预兆出现:(1)顶板岩石有缺口或缺口处产生新的裂口。顶板脱层产生裂隙。有时稍作震动就会冒落;(2)顶板断裂时,裂隙内长有活矸。当顶板沿裂缝向下错动时,裂缝内活矸就会掉落;(3)棚梁在支柱上偏移,棚梁、棚腿背部有响声。(4)支架变形,棚腿移动,有推梁危险。
(三)针对性预防措施:
1、掌握好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变化规律。正确选择采面放顶距、支护形式、控顶距和切顶方式。加强采面管理及时回柱放顶。确保顶板按要求冒落,否则要采取必要措施直至强制放顶。严禁手工回柱放 顶。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危石、浮矸。顶板破碎时要及 时进行支护,禁止空顶作业,支架巷道坚持使用前探梁。
3、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做到一步到位,对不合格工程要及时责令 整改,消除隐患。
4、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支护形 式和施工方法,所有巷道必须先加强支护后才能开口。
5、采掘工作面遇到难施工地段,必须派有现场实践经验的老同志跟 班指导,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6、采掘工作面和在用巷道出现断梁折柱要派人及时修复,巷道修复 必须由外及里逐架进行。
7、发现冒顶预兆时,要组织人员立即加固工作面,同时采取必要措 施控制工作面,如果加固来不及,应立即把受灾区域人员撤至安全地 点。
(四)冒顶事故处理 :
1、冒顶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积极组织处理。如果有人遇难,应 尽快抢救遇难者,并派人迅速报告矿井调度室。遇难人员应根据实际 情况积极自救。
2、矿井调度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通知有关人员以便迅速组织应急 抢救。
3、遇险者如果被堵在巷道里面或采面某一个角落时,应定时发出信号,以便抢救人员知道遇险情况和有方向地进行处理,并设法解决风 水问题和运送食物。有风水管的出事地点应打开风水管,以供遇险者 使用。如果冒顶严重,处理时间较长,遇险者应平静等待不能乱** 叫,以免消耗体力和氧气。如果冒顶不严重在短时间可处理好,条件 许可,遇险者应积极配合处理以便尽快脱险。
4、采面冒顶或采准巷冒顶不严重,应采用整修采面或采准巷办法处 理。如果采面冒顶或采准巷冒顶严重无法整修处理,且有人被堵在里 面时,应重开切眼方法救人。
5、掘进工作面或巷道冒顶应采用整修巷道办法处理,如果冒顶严重 无法处理又有人遇险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首先救人的有效措施进 行处理。
6、抢救出的遇险人员,应根据伤势情况进行现场救护或立即送医院 抢救。
(五)措施落实情况
1、顶板管理自检情况:为了抓好顶板管理工作,落实顶板管理责任,落实顶板隐患的排 查和治理,现场工作中真正把顶板管理措施、制度落实到实处,确保 实现安全生产,由总工程师在调度室会议室组织各专业科室,技术科、地测科、调度室、安全科、机电科等科室部门及各生产、技术员对井 下各施工现场对照规程措施进行自检。
2、顶板管理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情况 成立矿井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健全由总经理牵头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明确隐患治理责任,及时排查分析分管范围内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突出顶板管理工作重点,总工程师坚持每月组织排查一次,在生产调度会上通报落实;安全科、调度室坚持每天排查一 次,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责任“五落实”,根据排查隐患,生产单位、生产科室、安全科及专业副总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隐患治 理措施,生产单位严格按照隐患治理措施落实到现场,安全科严把隐 患销号制度,安排复查、验收,直至消除隐患,切实确保矿井的安全 生产。
3、规程措施的编制制度 严格按照《煤矿作业规程》样本和要求进行了编制,确保采、掘工作面一面一规程,坚持一工程一措施,采煤工作面初采、过断层、过老巷,初次放顶、停采撤面、顶板破碎,掘进工作面开门、施工、透巷、过巷、掘各类小峒室、过断层、顶板破碎,巷修区回撤、修复 等都专门编制了专项措施,作业规程会审严格坚持由生产技术科牵头,总工程师主持,分管副总、地测、安全、通风、机电等技术人员 参加的制度,总工程师牵头组织技术、地测、安全、调度等部门对全矿在用作业规程和措施进行检查,查出问题,并由技术部分专业对照问题进行整改,经复查,每条问题都整改到位。及时补充分析意见或补充措施,确保规程措施能够符合现场、指导现场。
4、规程措施在现场的落实情况 每个采掘工作面、每一个施工地点都配臵了安全员,严格要求各 施工地点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进行施工,每天每班都有科室人员盯班或下井检查,能够严格检查规程措施在现场的落实情况,对不按规程措 施施工的现象,由于检查力度的加大及处罚力度的加大,各施工地点 按规程措施施工的现象较好。
5、现场工程质量和职工正规操作情况 矿下井检查人员逢人必提问,班前会每会必提问,积极引导职工 “学规程、用规程、正规操作、干标准活”,使职工自觉做到正规操作、按章作业。通过教育与引导,现场工程质量达到了《煤矿质量标 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要求,达到了规程措施要求,但局部还有待提高。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计划制定福泉市仙桥乡茶园煤矿水 灾事故和顶板事故两个专项预案,并贯彻学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