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急诊护理分析相关因素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风险后果严重并存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等特I。急诊科是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2。因而护理风险管理更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可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3。因此针对急诊高风险,在实施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组合的活动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具有重要意义4。本院针对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注重精细化管理,采取相应管理对策,确保了急诊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1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1.1急诊的特殊性
急诊患者的特点:病情危、急、重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流动性大、病谱广、年龄不一。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攀过高。偶然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至突发伤、批昔伤病员的救治,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急诊一些特殊病例如服毒者、酒精中毒、外伤患者、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三无人员等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5 J。随着急诊馈逐年增加、急诊科出口不畅,滞留很多危重患者,如晚期癌症、多脏器衰竭、老年患者,导致急诊护理服务内容增加。此外特殊人群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应用药物时有发生变态反应的风险;吸毒掩盖疾病的症状;老年人、婴幼儿,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或消极的求生欲望,这些都是不安全因素,都使护理风险上升【6 J。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急诊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急、抢救几率大,护理操作频繁,工作预见性难。重患者转运、送检查,护士对病情评估不够,不能准确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而护士的急救技能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并承担着较大的法律责任[7I。
急诊管理方面原因:①急诊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急诊科制定了各种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但要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质量检查与评估,最重要的还是抓好制度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力度是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莺中之重。②非技术方面因素。仪器及机械的故障、抢救物品不齐全及抢救器械不完好,用后的抢救物品不能及时补充,抢
救器械使用后不能及时消毒、维修,影响抢救工作。③急诊科护理人员缺编。由于长期体制因素,护理人员缺乏,随着急诊工作任务繁莺,更加面临着护理人员缺编严重的困境。遭遇意外的灾难事故、突发伤、批璇伤造成急诊服务需求垃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8 1.2护理行为所致风险
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能不佳:急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日新月异发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作为急救的前沿,护士应具有丰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具有病情观察的判断力。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护士凶护理技术水平低下、临床经验不足,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欠缺或相互配合不协调;先进仪器使用经验不足,与医生抢救配合不默契;药物副反应知晓不全。这些都带来了隐患,使护理风险上升。
护患沟通技巧缺乏: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护理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急,情绪激动,护士来不及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未履行告知义务,短时间内不能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导致矛盾或纠纷的发生。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护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鼍的2/3,护患沟通成为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高危因素9。
风险意识滞后,法律意识淡薄:护理风险意识是护理人员对医疗风险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由于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风险预测和有效地规避风险。大多数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特别是患方的权益10。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务职责与法律的关系,未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故在护理工作中自律性松懈,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谨做事不讲方法,导致护理纠纷发生。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又不能沉着冷静,缺乏证据意识,不知如何取证,如何保护自己或医院的利益。
护理文件记录缺陷:护理记录是判定护理工作质鼍的标准,是检查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好坏最客观和全面的记录,所以在用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时,很多问题都是从记录中发现并作为患方举证依据。护理记录单常见的缺陷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内容记录不及时、不准确,未能动态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2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2.1识别护理风险,持续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由于急诊护理服务过程中患者流动、设备运转、疾病个体差异大等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实际上风险的识别是对风险的一个动态监测过程,需持续风险管理。风险的识别首先得从最基础做起,从最细微处着手。因抢救器械使用频率高,耗材用量大,故各种设备、仪器应实行专人管理,及时检查维修,保证各种设备仪器正常运转,耗材库存充足。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要及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将操作规程统一挂在仪器上,便于每位护士掌握操作。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每日评估,了解耗材的用量,及时领取补充,避免因物品不足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
阻而发生医疗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警惕,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利用敏锐五官与触角捕捉信息,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11]。2.2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订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成立由科护士长、护士长、组长及部分带教老师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在充分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找出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具体包括:①实施“危重患者转运双签字报告制”。转运前认真评估病情、生命体征,并记录在危重患者转科护送单上,与病房或手术室护士交接登记、双签字,规范转运危重患者。②实施“急诊手术患者交接制”。制定表格,规范手术室和急诊科护士紧急手术时患者的交接,提高了患者识别准确度。③实施“危重患者护送检查告知沟通制”。危重患者在检查、转运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病情恶化,如心跳呼吸骤停,痰液、血块阻塞气管造成窒息等,告知患者家属面临的风险,使其能接受和承担风险。④实施“急诊护理操作的告知制”。如危重患者吸痰、洗胃的告知,必要时由家属签字。特殊情况下,如室颤患者的电击除颤、窒息患者的吸痰可先抢救后告知,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⑤实施“腕带标识制”。用于危重病抢救、特大抢救、成批伤员的抢救、无主无助患者的救治。用绿、黄、红色代表轻、中、重患者,便于查对。⑥实施“特殊药物过敏标识制”。特殊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用醒目的标识挂在床尾,便于识别,提高了用药安全性。⑦实施“压疮院外带入报告制”。急诊带入压疮,需登记并填写“患者压疮上报表”,报质控组,交待家属皮肤受压的危险性,采取有效防压的措施,防止压疮加蘑。⑧实施“缺陷或差错自愿报告制”。当个人出现护理缺陷或差错时,及时上报护士长或护理部,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自动报告差错事故的当事人减轻或免于处罚,如未报告被发现的重罚,利于暴露问题,解决问题。⑨实施“职业防护制度”。制定职业防护流程,规范操作过程,减少了针刺伤和医源性感染。每项制度都有评估、上报、监控、反馈等流程。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给予警
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12 J。2.3重视专科急救技能的培训
平时对急诊护士经常进行急诊抢救的模拟演练,使训练护士在实地抢救时熟悉抢救流程、观察仔细、条理清晰。设1名中级职称护士为技术操作质控员,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急救技术培训,负责指导低护龄护士的急救技术。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对心肺复苏、洗胃术、气管插管术、心电监护、除颤、刨伤急救等专科急救技术进行模拟训练,由操作质控员讲解、示范,每季度考核1次,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新人科护士实行3个月的培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4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存档。从法律角度严肃、真实、客观地书写护理文书[1 3l。
2.5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首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的定义、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使伞科护士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使护士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起护理缺陷杏明原因,明确责任。风险旱报工作是风险管理实施之初的核心和关键,风险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为了帮助护士确认风险事件,我院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类,将风险事件界定在4个方面:投诉事件、差错事故、意外事件、护理记录问题。根据风险是否造成对患者的损害将风
险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直接风险来自于护理人员,间接风险来源于伞院各科及后勤支持系统[14]。为了保证呈报的准确性,本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护士如实旱报风险事件,改变风险事件呈报的内容,加强对风险呈报的监督等。
2.6保证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鼍,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医院和人事部门积极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达到建议陕护比,同时护理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弹性调配人员,保证护理安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适当进行了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l 5J。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内涵和护理安全。2.7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
医学是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学科,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医护人员个人无法承担这种高风险的法律责任。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患者问透明化,变“家长制”为“理解配合型”模式,受益的不仅是患者还有医护人员,达到双方互利的目的。医护人员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理告知签名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牛的意外、注意事项、处理技巧,使他们知晓务项操作、检查等工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阒素,让患者明白既然要求接受医疗服务,就有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并认识到及时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 纷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
[1】 李淳.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肇[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Io):953. [2】 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5.
[3】 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
[4]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5]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珊研究进展[J].中困护理管理,2006,6(8):36.
[6] 刘秋瑾.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 [7] 李哑洁,张市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8] 丽群.风险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9#杂志,2007,26(12):1268.
[9] 黄浩.培养与发展急诊々科护士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60.
[10]缪微菁.护殚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11】周建妙,应晓薇.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护理研究。2()()7。21(5A):1201.
[12]李小平.风险锊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X)7.21(12):3367.
[13]缪存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竹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264.(14]王闭权,范静.护理风险的分类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6.
[15] 李会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
第二篇: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对 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第三篇: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
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
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对 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
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_3]。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第四篇: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1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罗爱林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1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的关注,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病人病情危、急、重以及不可预见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可以说护理工作风险无处不在,而护理风险不仅对病人的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构成危害,也会给医院、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医学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1],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2]。因此,急诊科的管理者应针对科室的高风险,正确识别、评估、防范、规避、分散和补救风险,防患于未然,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并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现将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欧美的管理者把风险管理引入医院管理中,形成了医疗风险管理[3]。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的报告中提到,医疗差错的发生不只是个别机构或从业人员的问题,而是复杂传递系统中保健传递过程的一次失败。相应的医疗风险管理也应该是面向整个医疗保健系统全过程的管理。医疗风险管理的职责就是将风险化解到最小[4]。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不确定性强、复杂多变以及后果严重并存在于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等特点[5,6]。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7]。2 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医疗护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其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8]。我国对于医疗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很欠缺,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而护理风险管理尤显薄弱[9,10]。尽管近年来众多护理工作者对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探索,但还缺乏系统性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11]。3 急诊护理风险的相关原因分析
3.1 外在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由最有经验的医生诊治,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仍难以完全消除。此外,急诊科工作强度大、节奏快,环境开放,场景纷繁复杂,病情瞬息万变,且急诊患者由于疾病的突发性、时间的紧急性等导致患者及家属心情焦急,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依从性低[12,13]。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举证责任倒置”等法律条文的实施,以及病人的违医行为,医疗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应用等等,都增加了医疗护理风险。3.2 内在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
3.2.1 急诊护理人员自身原因
护士急救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临床经验不足给病人带来不安全隐患。且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大多是被动执行医嘱,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主观能动性、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很好地进行风险预测和有效规避风险[14]。由于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而导致病人死亡、残疾或因服务态度差而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因素均会增加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2.2
急诊管理方面原因
(1)护理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管理者从事行政事务多,抓护理质量时间少;监控管理机制不严格,措施不力,把关不严,致使护理抢救工作存在安全隐患。(2)系统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在医院系统中,医疗设备运行及医疗服务实践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管理者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风险来临时采取的措施不力;急救物品配备不足、未认真检查抢救设备性能等,未能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15]。(3)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超负荷的繁重抢救工作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16],影响个体工作,使服务工作满意度下降,导致患者及家属不信任。(4)嘈杂开放的急诊环境,外界干预因素多,增加了发生差错的机率。
3.2.3 护士为了快速应对急诊抢救工作可能存在简化流程、不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缺陷。如不能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未能进行客观、及时、准确和全面进行护理记录,在用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时,导致医疗举证失误[17]。
3.2.4 患者转运期间的危险因素
转运患者时未能充分评估病情和正确把握转运指征,准备不充分,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到位,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以及发生病情变化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与接收科室工作配合不协调和交接班不细致等都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3.2.5 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有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危急,心情急躁,每个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尽快得到诊治。护士只忙于执行医嘱而未及时安抚家属或解释工作不全面,告知不到位,或在抢救病人时,谈论与抢救无关的事情,引起患者强烈不满,导致纠纷发生[18]。4 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
4.1 护理风险的识别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
4.2 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护理风险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育途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意识,了解护理风险的作用、目的,掌握其识别及评估方法,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水平。
在我国,护理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护理风险教育。将风险教育纳入培训计划,通过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组织医疗护理纠纷个案分析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的规章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19];通过情商教育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同时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培训,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20]。
4.3 制定完善风险制度,确保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在充分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找出高危环节、高危人群和高危时段,并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做到在护理风险管理上有章可循;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医护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当做风险教育素材,警示护理人员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21]。
4.4 重视专科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的培训
平时对急诊护士经常进行急诊抢救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使每名急诊护士均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除颤、呼吸机、电动洗胃机、气管插管配合等急救技术,使护士在实地抢救或处理应急事件时能做到训练有素、条理清晰,从容不迫。
4.5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急诊科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也是确保整个科室获得理想经营运行的前提条件[22]。在健全急诊科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基础上,护士长和质控员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人员、设备及物品各个环节的安全。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对病情变化要做到随时记录、即刻记录,保证护理文书的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4.6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安全。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和使用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从事非护理性工作的时间,把护士还给病人,保证护理安全。
4.7 建立新型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维护和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23],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理告知签名制,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联合体。同时要加强护士的慎独修养,增加自律性,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工作中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引导护士正确与病人交流沟通,及时缓解矛盾。患者得到尊重,获得知识,信赖护士的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4]。5 小结 护理服务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健康,也可以因为某些失误造成伤害。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不应是救火式的事后补救。目前我国护理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应强调循证护理,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护理风险发生的规律、特点与高危因素,找出风险隐患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制度和信息网络,抓好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对护理风险实现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2] 陈蓓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J].护理研究,2009,23(3):573-575.[3] 秦洁,周意,卢英.ICU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和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5-58.[4] 席淑华,王雅芳,周立,等.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0-122.[5] 马勇波.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91-93.[6] 张少丽.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9):89-90.[7]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6,6(8):36-38.[8] 成岚,孙纽云,王莉,等.英美加澳和中国台湾地区医疗风险管理方法与评估工具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1):1240-1246 [9] 何杏兰,郑东英,谢俊玲.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2):83-85.[10]曾伟娴,陈晓燕,李凤香,等.风险管理在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8):78-81.[11] 蒙建华,梁碧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右江医学,2010,38(3):366-367.[12] 桂月玲.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91-1892.[13] 茅益东.急诊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刍议[J].吉林医学,2012,33(12):2661.[14] 姚玉蓉.护理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1090-1091.[15] 张清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9(4):903-904.[16] 贺慧玲,刘建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420-421.[17] 杨洋.急诊护理风险与预防[J].护理研究,2011,18(14):114.[18] 汪玲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和防范[J].医学信息,2011,24(5):2985-2986.[19] 陈晶晶.浅谈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44-145.[20] 李丽.浅论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 330.[21] 李新萍.浅论如何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19.[22] 张海英.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107.[23] 吴爱青.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16.[24] 成红霞.浅谈急诊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77.作者简介
罗爱林(1974-),女,广西玉林人,急诊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537001,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五篇: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1、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保证抢救器材、药品完好率达100%。
2、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及各班工作程序,掌握工作重点,如突出分诊护士首要工作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时准确分诊。
3、严格执行急诊护理操作的告知制度。
4、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护士演练常见急症的护理常规操作,并予以考核和奖罚。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方面的新动态进展。
5、制定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6、制定职业防护制度,切实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
7、弹性排班,根据病人多少合理安排工作,避免护理人力不足的问题。如遇群体突发事件,立即上报院总值班,调动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
2、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
3、不定期抽查急救车设备、药品的配备情况,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
4、坚持预防为主,重视事前控制。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死亡事件的发生。
5、转运前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