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风电计划

时间:2019-05-14 03:3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风电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风电计划》。

第一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风电计划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IEA)10月19日发布《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设立了中国风电未来4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和10亿千瓦,在2050年,风电将满足17%的国内电力需求。

这些目标带来的是未来40年累计12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在经济性方面,路线图预计到2020年前后,陆上风电成本将与煤电持平。

这份路线图预计,如果将风电上网电价水平控制在0.55元/度以内,2009年规划的七大风电基地的经济可开发量就可达到7亿千瓦的水平。

在陆上和海上风电的布局方面,路线图的规划是:2020年前,以陆上风电为主,开展海上风电示范;2021年-2030年,陆上、近海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2031年-2050年,实现在东中西部陆上和近远海风电的全面发展。

在解决并网问题方面,制定和实施风电分级和跨省区消纳方案,协调风电、其他电源和电网建设与运行,推进和完成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改革,这些均被路线图称作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除了并网与消纳,未来十年中国风电行业的关键行动,还应包括制定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和电网保障性收购制度,完善行业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等。

第二篇:实验室管理规定(能源与环境研究所)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实验室管理规定

(2015年第二版)

为了保护实验室安全和保证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健康,做到安全实验、文明操作,有序管理,特制定实验室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一章:总则

一、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指导教师、参加实验的学生,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防止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新入室人员必须先接受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见附件1)方可领取相应实验室钥匙。

三、本规定适用于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全体人员。同时适用于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热工过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能源碳减排技术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燃烧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体人员。

第二章:安全管理规定

1、各实验室设立安全责任人,具体见附件2《能源环境研究所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明细表》。

2、学生搭建或修改实验台进行实验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安全性论证(包括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及相应耗材的等的安全性),实验申请表(详见附件3)经导师签字后,交于实验室管理员备案后方可进行实验。

3、各实验室应根据各自实验特点,由指导教师提出确保安全的操作规程,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对参加实验的同学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于试验台显目处张贴安全注意事项。

4、学生进行新实验前必须由导师或同课题组师兄/姐带领至少一周时间后方可独立进行实验。

5、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应安全着装。应着长袖衣和长裤,禁止穿鞋托和细高跟鞋,长发者必须束发。使用转动机械,不得戴手套作业,长发者要戴帽子。

6、进出实验室执行登记制度,认真如实填写实验登记表(见附件4)。

7、实验室内不准进行一切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包括任何上网、娱乐项目)。严禁存放私人物品。

8、不准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动用明火,如需使用明火作业,应事先向实验室管理人员申请,经批准并转移好易燃、易爆物品后,方可点火作业。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组织灭火外,应马上报警,同时如实报研究所。

9、各实验室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置于明显、方便取用之处,周围禁止堆放杂物,保持消防通道的通畅;实验室人员应清楚消防器材的放置地点,学习消防知识,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10、凡要安装电器设备或拉临时动力电源,必须事先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电气设备安装完毕第一次启动之前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检查合格后才能接通电源。

11、实验室内不准私拉电线,如实验需要,事先报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对必须拉接的临时线,用毕立即拆除。

12、禁止在实验室内使用非实验所必须的电加热器具(包括电炉、电取暖器、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杯、热得快、电熨斗、电吹风、电梳子等)。凡擅自使用电加热器具者一律没收器具。

13、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单独隔离,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各种压力气瓶不可靠近热源,离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禁止敲击和碰撞,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持完好,专瓶专用,严禁私自改装它种气体使用。

14、实验进行过程中,严禁无人值守,必须离开时要委托能负责任者看管。

15、实验结束后,必须关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切断电源(包括插排开关)、气源和水源(确因特殊需要不能关闭的必须做好安全防范),清理和归还各种试剂及化学药品,并关好实验室门、窗后方可离开。

16、实验台架(包括所有组成部分,如:质量流量计、气瓶等)设专人负责制,并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处签字登记(见附件5),一旦发现任何丢失现象,由负责人负全责。

17、对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相关负责老师反映,及时整改。

18、因工作需要进行过夜(21:00—7:00)实验时,须安排2人以上操作,提前提出申请,由导师、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进行。

19、建立卫生值日制度,保持清洁整齐,仪器设备布局合理,不得在实验室堆放杂物。处理好实验材料、实验剩余物和废弃物,及时清除室内外的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通风条件,防止疾病传播。

20、非本室固定人员领取其他房间钥匙,须联系实验室管理员登记领取并及时交回。任何人不得将房间钥匙转借他人或复制。

第三章:化学实验管理规定

1、化学品的购买由实验管理员统一负责,需要者购买前首先填写《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材料购置申请表》(见附件6)。

2、实验室管理人员建立化学试剂用品库,化学品的使用者查询后若需要领取,必须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办理化学试剂的领用登记。

3、化学品领用后的使用和安全由使用人负全责。领用的药品要妥善保管,每次使用后必须放回带锁的橱柜,同时必须如实填写化学试剂使用记录表(见附件7)。化学试剂的使用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监督。

4、实验结束后必须及时清洗玻璃容器,保持桌面整洁,归还或者收好化学药品,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禁止化学试剂随意乱放。

5、人工配制的化学溶液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相符的标签(包括:配制人、配制日期、化学名称、有效期等)。一旦发现无标签的不明化学溶液一律没收,严查配制人并予以严惩。

6、剧毒品、易制毒品(具体名录见附件8)购买前要经过实验室、保卫处、设备处的审批,由设备处到相关监管部门办理备案和准购手续后,到指定的厂商处购买,不得随意购买。不得私自接收外单位转让和赠送的剧毒化学品,同样,不得向外单位转让和赠送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必须要有详细的实验记录(同时必须要有指导教师的签字),如有丢失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剩余的上述物品要立即做好妥善保管和存储处理。

7、每使用一种新的化学药品前,必须了解该药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安全使用方法以及出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

8、使用有毒、有害、腐蚀性和挥发刺激性试剂时,一定要做好身体防护(必要时使用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防护设备),在规定的通风柜中谨慎操作。实验时如不慎将有毒、有害、腐蚀性试剂洒在实验桌或地上,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影响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常见化学药品使用注意事项见附件9。

9、往容器内灌装较大数量的易燃、可燃液体时,要有防静电措施。

10、化学品使用后的废渣、废液、废瓶等废物,交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学校相关部门集中处理,不得随便乱扔。

11、不得私自将化学品带出实验室,不得在自习室存放任何化学试剂。

12、严禁任何人员擅自拿走不属于自己负责范围内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等物品。

第四章: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规定

1、仪器设备的购买严格执行《山东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具体购买流程可参考《能源与环境研究所设备及材料购置流程》(见附件10)。

2、研究所内的大型仪器设备(具体名录见附件11),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开机使用。仪器使用者必须接受仪器负责人的培训和授权后方可使用该仪器。

3、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研究所内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具体有:

(1)每台仪器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仪器说明书、仪器验收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维修和保养制度以及管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2)仪器负责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检和标定,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仪器要及时进行修复。

(3)定期向研究所汇报有关仪器设备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严禁违章操作和仪器设备带病运行。

4、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仪器操作人上机前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开机前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及其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并找上一次使用者问明情况,知情不报者追查当次使用者责任。上机时严格按使用操作规程进行,开机后必须有人值守,实验时不许脱岗,用完仪器要认真进行安全检查。不懂操作规程,不能动用仪器设备。

5、仪器的每次使用记录(见附件12)必须及时如实填写。凡不登记者,一经发现,停止使用资格。

6、使用过程中发生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仪器负责人,仪器负责人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联系有关公司或厂家的技术服务人员前来处理。

7、对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图纸、说明书等资料,不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不得随便携出或外借。

8、研究所内的便携式仪器设备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研究所人员使用时从实验室管理人员处借用,办理借用登记手续,并详细说明使用地点、工况及特殊事项等;使用前,使用者应详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必须严格按照仪器校准、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防止因误操作损坏仪器,有疑问必须咨询仪器管理员;使用后,及时归还仪器并登记,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仪器是否有遗漏配件、损坏及能否正常运行。仪器借用者不得私自将仪器转借他人使用,必须通过实验室管理人员办理相关手续。若借用过程中仪器丢失,由各自导师负责赔偿。

第五章:安全检查管理规定

实验室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工作,具体细则如下:

1、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2、实行实验室管理员定期巡查制,重点对实验室的水源、电源、气源、火源、化学品的存放及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于研究所例会通报检查情况。一旦发现违反实验室管理规定的或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不得隐瞒和拖延。

3、实行导师不定期巡查制,重点对其负责的试验台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学生的安全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发现隐患立即指导并督促其学生限期整改。

4、实验室管理员有义务和责任在全所范围内组织安排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熟悉安全措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第六章:事故处理与奖惩规定

1、对违章操作,忽视安全而造成火灾、被盗、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损坏等重大事故,实验者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所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从严处理。

2、凡违反实验室管理规定,立即停止实验进行整改,整改结束符合规定并与导师联名签署相关承诺书后方可继续进行实验,并于研究所例会做书面检讨。

3、学生无视生命和财产安全违反实验室相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研究所将上报学校,按照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属于严重违法行为的,交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4、对于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有如下突出贡献的学生,研究所将给予表彰。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研究所,通过积极采取措施补救、排除险情,避免伤亡事故发生或使国家财产免遭重大损失的。

第七章:附则

1、本制度未尽事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大学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条款如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或与山东大学发布的规定相抵触时,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山东大学规定执行。

2、本制度由能源与环境研究所负责解释。

3、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八章:附件

附件1:安全责任承诺书

附件2: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明细表

附件3:山东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实验申请表 附件4:实验登记表 附件5:实验台架统计表

附件6:山东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材料购置申请表 附件7:化学试剂使用记录表

附件8: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品种目录 附件9:常见化学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附件10:设备及材料购置流程表 附件11:仪器设备清单 附件12:大型仪器使用登记表

山东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 二零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国际能源署报告预测 全球能源图景呈重塑态势

国际能源署报告预测全球能源图景呈重塑态势

2012-12-14 来源:经济日报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总电力产量的三分之一。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将降低技术成本、提高化石燃料及碳的价格。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一些国家核电供应能力的削减、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等,都有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能源的未来图景。

这份题为《世界能源展望2012》的报告预测,到2035年世界人口将增加18亿达到创纪录的86亿,由此带动的国际能源需求将超过9900万桶/日,因此国际油价仍将面临压力。在国际能源署实施新政策方案的情况下,预计2035年的平均名义油价和实际油价将分别达到215美元/桶和125美元/桶。如果在发展可替代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限,那么20多年后的名义油价和实际油价将有可能分别突破250美元/桶和145美元/桶,几乎与4年前的峰值相当。

报告预测,到2017年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到2035年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在之前的报告中,国际能源署曾表示,在2035年之前沙特都将保持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的地位,然而最新的报告彻底转变了之前报告的观点。

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能源进口量大约占其需求总量的20%,按净值计算几乎已经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预计未来的进口量将持续减少。到2030年,北美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地区。国际能源署预计美国2015年和2020年的石油产量将分别上升到1000万桶/日和1110万桶/日。然而到2035年,预计美国的石油产量将回落至920万桶/日。与此同时,沙特的石油产量在2015年、2020年和2035年将分别达到1090万桶/日、1060万桶/日和1230万桶/日。

国际能源署在这份报告中也特别表示,美国能源发展较快,其影响已超出北美地区本身以及能源领域的范畴。能源产量提高带动的天然气和电价走低有利于加强美国工业竞争力,促进其经济发展。此外,美国石油产量激增将加速国际石油贸易方向的转变,预计到2035年中东地区90%的石油出口将流向亚洲市场。

第四篇: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培养计划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下设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材料业和动力机械及能源产业等领域,培养从事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动力机械、测试仪器及新能源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该学部目前在校学生共497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学生3207人、硕士研究生(统招)1334人、博士研究生431人。共有9个本科专业,2011年面向全国招生710人。

机械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成立于1949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8个系之一。迄今,共培养大学毕业生12000余名,硕士(统招)毕业生2378名,工程硕士327名,博士毕业生392名,博士后出站人员34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原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余鸿儒、殷国茂、徐性初都是原机械工程系毕业生。

机械工程学院下设9个研究所、2个教研室、6个实验室。该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71人,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1人,现有在站博士后29名。

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九五”“211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特种加工与现代制造技术”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种/精密加工及微系统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微机电工程、工业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9个硕士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微机电工程、工业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院建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中心”,“辽宁省模具制造技术服务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新生入学后,经选拔从第三学年开始到上述国外大学学习工程学士学位课程,成绩合格者将分别获得国外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该学院与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联系可以交换学生学习。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含国际班和日语强化班)、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工程类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机械类

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国际班)、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按“机械工程大类”进行招生,一、二年级进行大类培养,三年级起按专业培养。在第二学年结束时,结合学生自愿按照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自动化、传感测试等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机械工程技术基础、掌握市场经济和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有关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研究,重大机械装备系统的研究与制造,掌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现代机械专业高级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该专业培养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信息一体化、机械设计方向的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可在机械和制造业的有关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与机械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等工作,也可在外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和商贸活动。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

该专业培养既掌握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高级技术人才。

该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强化学习英语,同时全部课程采用英文教材,用英语或双语授课;专业知识要求和主干课程设置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相同。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可在机械和制造业的有关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与机械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等工作。毕业生更受到外资企业的欢迎,可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对外技术贸易、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与机械工程大类一起招生,入学后加试英语进行选拔。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该专业是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与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该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光学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精密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测控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与业务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空间遥感等领域从事测控与仪器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日语强化)

该专业培养既掌握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基础又通晓外语的外向型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强化学习日语,从第二年开始,主要课程采用日文授课,同时学习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专业技术知识方面和主干课程设置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相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可在机械和制造业的有关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与机械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等工作。毕业生更受到外资企业的欢迎,可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对外技术贸易、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学制五年,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流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物流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物流装备开发与设计制造、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管理以及物流相关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咨询和经营销售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物流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物流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物流装备开发与设计制造、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管理以及与物流业相关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咨询和经营销售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数学、力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物流装备设计制造及物流工程系列课程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物流装备开发与设计制造、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管理以及与物流业相关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技术、材料加工工程2个系。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高级工程师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8人。现有博士后研究人员17名。学院拥有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等杰出人才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表面工程和材料连接技术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硕士点。2009年获批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集材料研究、技术开发、装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连接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作为大连理工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二等奖等10多项奖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防科技预研计划、国家省部委和企事业委托等科学研究项目。

学院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等建立“3+2”和“4+1”联合培养协议或学生交流计划。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面向一级学科实行按“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于建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为适应工程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本类别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分流培养,分为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功能材料四个本科专业。要求修读的总学分为175学分。本科学制4年,管理机制采用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最长6年,最短3年。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深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材料设计与结构分析、材料合成与制备、性能检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原理及应用、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计算机在材料学中的应用、检测技术及质量评估、复合材料等。

该专业主要有先进材料方向(先进复合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失效分析和安全评估等方面)和无损检测方向(包括材料性能无损表征、超声波信号分析与处理、超薄层复合结构的检测与评价,以及超声检测与无损评价技术等方面)。

毕业生主要在材料与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质量检验与评估、经营管理、国际经贸等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同类专业首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6年被评为首批“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深厚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在材料复合场改性技术、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材料加工工艺控制与优化、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学、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应用、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等。

毕业生主要在材料与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材料设计与加工制造、材料制备工艺及理论、计算机检测与控制、计算机模拟与软件开发、技术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物理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技创新与科学实验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能在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表面改性、微观结构及性能表征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性能、量子力学等。

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功能材料专业

功能材料专业是第七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培养具备深厚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功能材料设计、合成与制备、性能检测与表征、应用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性能、新型功能材料与应用、检测与表征技术、计算机在材料学中的应用等。该专业主要有生物医用材料、非平衡低维材料、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环境与能源材料、电磁功能材料、储能材料等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新兴产业相关的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事业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经营管理、国际经贸等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日语强化)

该专业培养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熟练掌握日语,在材料设计与结构分析、材料合成与制备、性能检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该专业学生强化日语教学,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授课,部分课程聘请日本知名大学教授主讲。

专业主干课程:日语、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原理与应用、材料成型原理、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等。

毕业生适合于在材料领域和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与材料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贸易、经营等工作。

该专业学制五年,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能源与动力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包括动力工程系和能源工程系,并设有内燃机研究所、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所、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18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6人。现有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

学院现有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博士点学科,包括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二级博士点学科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另外,学院拥有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

学院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各部委及辽宁省基金等纵向课题五十余项,横向项目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三千余万元。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400余篇。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学院教学及科研条件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正在建设新的能源与动力大楼,届时教学科研环境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日本、英国、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并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学院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供需比例始终保持在1:10以上。

学院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在二年级,根据学生自愿,按照成绩进行专业及专业方向分流。能源动力类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括动力机械及自动化、叶轮机械及自动化、热能工程三个专业方向。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包括能源与环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均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扎实掌握动力机械、流体机械、热能工程等宽阔的专业知识,能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范围的设计、制造、运行、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精英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源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动力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并进行相应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进行动力机械及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机械基础、内燃机原理、透平机械、热力发电厂等。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可在能源、电力、汽车、石油化工、交通、舰船动力等领域的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动力机械及动力系统、叶轮机械及其系统、热能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外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和商贸活动。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扎实掌握能源与环境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能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精英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掌握各种能源、节能与环境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能源动力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并进行相应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进行研究、设计、制造、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机械基础、制冷原理、能源环境概论等。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可在制冷、低温、空调工程、能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节能与能源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对策及技术、制冷机械、低温设备、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外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和商贸活动。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五篇:风电并网调度管理指导意见-吉林能源局

附件:

吉林省新能源优先调度工作实施细则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吉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贯彻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规范吉林风电场、光伏电站并网调度运行管理,促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_19963-2011、《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_19964-2012、东电监市价„2010‟418号《东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东北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新能源优先调度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吉林省内已并网运行的,由省级电力调度机构(以下简称省调)直调的风力发电场、光伏发电

站。地(市)、县电力调度机构直接调度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对吉林电网新能源优先调度职责分工、工作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规定。

第二章 并网管理

第四条 符合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依法取得政府部门许可、满足并网技术标准的新能源场(站)申请并网时,应按要求向省调提交并网申请书,同时提交场站相关的详细资料,资料应经调度部门审核确认符合有关要求。

第五条 并网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必须满足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并网检测,并取得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的检测认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并网。

第六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按《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并网测试,并向省调提供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出具有关风电场/光伏电站运行特性的正式测试报告,测试内容至少应包括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低(高)电压穿越能力测试、风电场/光伏电站低(高)电压穿越能力验证、场站电能质量测试、2

场站有功/无功控制能力测试等。应由具有相应资质机构开展监督检查,风电场/光伏电站对检查意见进行及时整改。未按要求在并网前提交相关材料的,不予并网;未按要求在并网后提交相关材料的,停电整改。

第七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按《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要求》建立风电、光伏功率预测预报系统和发电计划申报机制。不能按要求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交功率预测结果和计划的风电场、光伏电站,不予并网运行。

第八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并网前应保证运行、检修规程齐备,相关的管理制度齐全,其中涉及电网安全的部分应与所接入吉林电网调度的安全管理规定相一致。

第九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根据已确认的调试项目和调试计划,编制详细的机组并网调试方案,并向省调提交试验方案和有关报告,省调审核后实施。

第十条 新并网的风电场、光伏电站自并网之日起1年内为调试期,当系统因调峰或网架约束时,优先限制发电。调试期结束后纳入调电排序管理。

第三章 基础信息管理

第十一条 并网新能源场(站)应按能源监管机构及调度机构要求报送和披露相关信息,并保证报送及时性和数据准确性。

第十二条 并网风电场、光伏电站要按照气象观测规范标准,配套建立实时测风塔、环境监测仪,数据采集应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数据传输要保证连续稳定、时间间隔不大于5min,宜采用时段内的平均值,并将采集实时信息传送至省调。

测风塔采集量应至少包括10m、50m及轮毂高度的风速和风向以及10米高气温、气压、湿度等数据。环境监测仪采集量应至少包括法向直射辐照度、散射辐照度、总辐照度、组件温度、环境温度、风速、气压和相对湿度。

第十三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将风电机组、逆变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运行状态等实时信息上传至省调,并保证数据的连续稳定。

第十四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于每日9点前上报前一日风电场、光伏电站调度运行数据日报,应于每月1日10点前上报风电场、光伏电站调度运行数据月报。

第十五条 省调对各风电场、光伏电站实时上传数据的可

用率和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统计(因非场站侧原因导致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的,免考核),并将其纳入调电排序管理。

第十六条 各风电场、光伏电站应做好弃风、弃光统计工作,并按省调要求上报统计结果,弃风、弃光计算方法详见附录A。

第四章 安全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 并网新能源场(站)应落实调度机构制定的反事故措施及相关要求。

第十八条 并网新能源场(站)应制定可靠完善的保场用电措施、全场停电事故处理预案,并按调度机构要求按期报送。

第十九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涉网保护应按照电网有关规定和要求配臵,不满足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应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汇集线系统单相故障应能快速切除,不满足要求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应限期整改。

第二十一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部署安全防护体系,物理隔离、纵向加密、防火墙等相应网络设备应配臵到位。

第二十二条 发生事故后,并网新能源场(站)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向调度机构汇报事故情况,事故处理完后,应将事故处理报告报送至调度机构。

第五章 调度运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服从省调统一调度,按省调调度规程规定,安排运行值班,制定并上报发电和检修计划,开展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臵、调度自动化和通信等方面运行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值班人员应严格服从省调值班调度员的指挥,迅速、准确执行调度指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者拖延执行。接受调度指令的并网风电场、光伏电站值班人员认为执行调度指令将危及人身、设备或系统安全的,应立即向发布调度指令的电力调度机构值班调度人员报告并说明理由,由电力调度机构值班调度人员决定该指令的执行或者撤销。出现下列事项之一者,定为违反调度纪律,调度部门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暂时停止其并网发电。

(一)拖延或无故拒绝执行调度指令;(二)不如实反映调度指令执行情况;

(三)现场值长离开工作岗位期间未指定具备联系调度业务资格的接令者;(四)不执行电力调度机构下达的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措施;

(五)调度管辖设备发生事故或异常,3分钟内未向电力调度机构汇报(可先汇报事故或异常现象,详细情况待查清后汇报);(六)在调度管辖设备上发生误操作事故,未在1小时内向电力调度机构汇报事故经过或造假谎报;(七)其他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认定属于违反调度纪律的事项。

第二十五条 在事故情况下,若风电场、光伏电站的运行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省调有权暂时将风电场、光伏电站解列。事故处理完毕,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应尽快恢复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并网运行。

第二十六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因安自装臵动作,频率、电压等电气保护动作导致脱网的风电机组、逆变器不允许自启动并网。风电机组、逆变器再次并网须由具备相应资质机构重新出具并网安全性评估报告,在电网条件允许情况下,由省调

下令同意并网后方可并网发电。

第二十七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因欠缺高电压、低电压、零电压穿越能力等自身原因造成大面积脱网的,自脱网时刻起该场站同型机组、逆变器禁止并网(风电机组单机容量1MW以下除外),直至完成高电压、低电压、零电压穿越复查改造,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该类风机、逆变器的高电压、低电压、零电压穿越能力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常并网发电。

第二十八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参与地区电网无功平衡及电压调整,保证并网点电压满足调度下达的曲线要求。当风电场、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设备因故退出运行时,风电场、光伏电站应立即向电网调度机构汇报,当无功补偿设备的退出影响到并网点电压的调整时,在电网需要控制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时,省调优先控制其出力。

第二十九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配备相应动态无功补偿装臵并满足动态响应30ms的要求,并具备自动电压调节功能。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按照调度运行要求装设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AVC子站各项性能应满足电网运行的需要。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动态无功补偿装臵应投入自动运行,月投入自动可用率应大于95%。

第三十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避免因场站原因造成的集电线路、主变等设备的非计划停运。非计划停运包括保护动作跳闸及设备被迫停运。

第六章 自动功率控制管理

第三十一条 并网新能源场(站)应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必须配臵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接收并自动执行省调远方发送的有功功率控制信号,功率控制系统功能应满足省调要求。对不满足要求,无法投入运行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当系统需要限制出力时,优先控制其出力。

第三十二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按照调度机构要求控制有功功率变化值。风电场装机容量小于30MW时,10分钟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为10MW,1分钟有功功率变化值最大限值为3MW;新能源场(站)装机容量在30-150MW(含)时,10分钟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为该场(站)装机容量的1/3,1分钟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为该场(站)装机容量的1/10;新能源场站装机容量大于150MW时,10分钟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为50MW,1分钟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为15MW。风电场因风速降低或风速超出切出风速而引起的有功功率变化速率超出限值的

不予考核。光伏电站有功功率变化速率应不超过10%装机容量/min,允许出现因太阳能辐照度降低而引起的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变化速率超出限值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按省调要求通过功率控制子站实时上传场(站)理论发电功率和可用发电功率,并保证上传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十四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严格按照控制系统主站指令执行发电计划曲线,在限电时段,实际发电与下发控制指令计划正偏差不超5%,否则,该时段调节不合格。

第三十五条 省调负责统计风电场、光伏电站因不跟踪主站指令而超发的发电电量,并在次月交易电量中予以扣除。

第三十六条 省调对风电场、光伏电站功率控制子站的投运率、调节合格率、上传数据(理论发电功率和可用发电功率)准确率进行统计并纳入调电排序。

第七章 功率预测管理

第三十七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应按省调要求开展功率预测工作,保证功率预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准确、可靠地向省调传送预测信息。

第三十八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系统必须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有关要求,与电网调度机构的功率预测系统建立接口并运行于同一安全区。

第三十九条 风电场、光伏电站每年10月30日前上报下一的分月电量预测,每月20日前上报下月电量预测,每日9:00前上传未来1至3天风电、光伏功率预测曲线和预计开机容量,每15min滚动上传未来4小时风电、光伏功率预测曲线和当前开机容量、延迟时间不大于30秒。

第四十条 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月平均功率预测准确率应达到80%以上、合格率应达到85%以上,上报传送率应达到100%。光伏电站月平均预测准确率应达到85%以上、合格率应达到85%以上,上报传送率应达到100%。

第四十一条 风电场超短期月平均功率预测第 4 小时的准确率应达到85%。光伏电站超短期月平均功率预测第4小时的准确率应达到90%以上。

第四十二条 连续6个月中有3个月考核不满足要求的场站视为不达标,按要求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准确率、合格率和传送率考评项得分均为0,整改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第八章 新能源发电优先调度管理

第四十三条

省调根据月度发电计划确定的新能源接纳电量做好月度新能源消纳工作,根据新能源短期功率预测做好机组方式和发电计划调整,根据超短期功率预测做好日内机组出力调整,优先保证新能源消纳。

第四十四条 省调根据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基础信息管理、安全运行管理、调度运行管理、自动功率控制管理、功率预测管理等情况进行排序。

第四十五条

在确保电网和新能源场(站)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场(站)排序情况、月度交易电量、短期新能源预测、现货交易电量等做好新能源交易计划分解及日内出力滚动调整。

第四十六条 火电机组调电过程中,火电机组安排方式和最低出力应按照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组织核定的最小运行方式有功出力执行。

第四十七条 发电机组依次按下列顺序参与调峰:(1)除保留的AGC火电机组外,其余火电机组均减至最低技术出力;(2)水电机组在不影响防汛安全和不弃水情况下停机参与调峰;(3)申请东北调控分中心给予调峰支援;(4)火电机

组按照《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行规则》进入有偿调峰辅助服务;(5)请示东北调控分中心同意,风电场、光伏电站参与调峰。

第四十八条

网架约束原因控制风电、光伏发电的条件是:(1)省调监控的风电、光伏输送断面潮流超过电网稳定限值的80%;(2)断面内并网火电机组均减至东北能监局核定的最小技术出力;(3)东北调控分中心控制的断面,按照东北调控分中心运行规定和东北调控分中心调度员控制指令严格执行。

第四十九条 省调根据新能源场(站)每日上报次日发电功率预测曲线及电网运行约束确定新能源接纳总体空间,并于每日18:00前下发至各新能源场(站)执行。日前新能源发电计划分配原则为:

(1)分配参与短期市场交易(日前现货市场等短期交易)新能源场站的发电计划;

(2)分配中长期市场交易(大用户直供、风电送华北、风电送北京等长期交易)新能源场站的发电计划;

(3)分配特许权、清洁供暖等政府保证性政策的新能源场站发电计划;

(4)按照新能源排序调电序位安排新能源厂站发电计划曲线。

第五十条 省调根据新能源场(站)实时上报理论发电能力和可用发电能力,结合电网运行约束安排新能源接纳空间。日内新能源发电分配原则为:

(1)按日前计划执行日前现货交易和日内现货交易(包括风火臵换、省内实时获取用电的蓄热式电采暖等);

(2)按日前发电计划执行中长期市场交易(大用户直供、风电送华北、风电送北京等长期交易);

(3)按照日前计划执行特许权、清洁供暖等政府保障性政策的新能源场(站)发电计划;

(4)按照新能源排序调电序位执行新能源厂站发电曲线。第五十一条 当日内实际可用发电功率高于日前预测功率时,高出日前预测按新能源排序调电序位增加新能源场(站)发电出力;当日内实际可用发电功率低于日前预测功率时,按照新能源排序调电序位依次调减新能源厂站发电空间、政府保障性政策的新能源场(站)发电空间、日前发电计划执行中长期市场交易空间、现货交易空间原则调电。

第五十二条 省调负责开发和维护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系

统,各新能源场(站)配合电网调度机构做好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

第九章 新能源场(站)排序指标评价管理 第五十三条 省调负责对新能源场(站)排序评分指标进行评价,并将得分、发电计划等信息进行发布。

第五十四条 排序评分项目主要分为场站基础信息管理指标、安全运行管理、调度运行管理、自动功率控制管理以及功率预测预报指标等五类,各分配一定的权重,电网调度机构根据各项得分进行权重评价。各项得分计算方法采用归一化处理和半梯形模型。

第五十五条 新能源场(站)基础信息管理指标包括气象信息数据合格率、风电单机(光伏逆变器)实时信息上传合格率、场站运行上报数据合格率。风电场气象信息数据包括:10m、30m、50m和轮毂高度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气压;光伏气象信息数据包括法向直射辐照度、散射辐照度、总辐照度、组件温度、环境温度、风速、气压和相对湿度。风电单机实时上传信息包括:有功、无功、机头风速和状态;光伏

逆变器实时上传信息包括:有功、无功和状态。对应得分为100×月合格率。

第五十六条 新能源场(站)安全运行管理指标包括风电机组(逆变器)具备高、低电压(零电压)穿越能力占比,二次安全防护方案、卫星时钟设备和网络授时设备、新能源场(站)涉网保护配臵(故障录波器接入数据完整性、母差保护配臵、汇集线系统是否满足单相故障快速切除等),事故预案编制等反措落实情况等,对应得分根据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归一化处理。

第五十七条 新能源场(站)调度运行管理指标包括调度指令执行情况、无功补偿装臵投入率、电气设备非计划停运,对应得分采用半梯模型计算。

第五十八条 新能源自动功率控制管理指标包括系统投入率、调节合格率、上传数据(理论发电功率和可用发电功率)准确率。

省调通过AGC系统按月统计各风电场、光伏电站AGC投入率。投入率计算公式为:AGC投入率=(AGC子站投入闭环运行时间/风电场、光伏电站AGC应投入闭环运行时间)×100%。在计算AGC投入率时,扣除因电网原因或因新设备投运期间AGC

子站配合调试原因造成的AGC装臵退出时间。

省调通过AGC系统按月统计考核风电场、光伏电站AGC装臵调节合格率。省调AGC主站下达出力指令后,子站AGC装臵在省调下达的时间定值内调整到位。AGC调节合格率计算公式为:AGC调节合格率=(子站执行主站调节指令合格点数/主站下发调节指令次数)×100%。

AGC上报数据准确率包括理论发电功率准确率和可用发电功率准确率。省调通过AGC系统按月统计各风电场、光伏电站AGC上传数据准确率。准确率计算公式见附录C。

第五十九条

新能源场(站)预测预报指标包括日前预测准确率、合格率、上报率、95%分位数偏差率、平均绝对误差率、极大误差率。月预测预报准确率高于80%、合格率高于85%、上报率高于90%,其中一项不达标时对应本月考评项得分为0。对应得分采用半梯模型计算。

第六十条

场站发电指标考虑全省新能源场(站)发电均衡性将其作为一定权重,即累计年发电利用小时较高的新能源场(站)得分相对较低、累计年发电利用小时数较低的新能源场(站)得分相对较高。对应得分采用半梯模型计算。

第十章 监督与管理

第六十一条 按照新能源优先调度的原则,省调应每月根据排序指标对新能源场(站)进行综合评定,各新能源场站根据场(站)负责对评定指标进行校核。

第六十二条 调度每月将调电原则上报东北能源监管局和省能源局,东北能源监管局会同省能源局负责监督调度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建立争议协调解决机制。

第六十三条

新能源场(站)和电网调度机构应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与披露相关生产运行信息。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原《吉林省风电优先调度工作实施细则(实行)》作废。

第六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吉林省能源局负责解释。

附 录 A

弃风、弃光建议计算方法

1.风电场、光伏电站发电功率指标包括理论发电功率和可用发电功率。风电场、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指在当前风、光资源下场内所有风机、逆变器均可正常运行时能够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理论发电量;风电场、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指考虑场内设备故障、缺陷或检修等原因引起受阻后能够发出的功率,其积分电量为可用发电量。

2.风电场、光伏电站受阻电力分为场内受阻电力和场外受阻电力两部分:场内受阻电力指风电场、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与可用发电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场内受阻电量;场外受阻电力指风电场、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与实发功率之差,其积分电量为场外受阻电量。

3.风电场理论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样板机法、测风塔外推法和机舱风速法。风电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计算方法。

4.光伏电站理论功率及受阻电量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气象数据外推法和样板逆变器法。各光伏电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建议具备条件的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5.样板机法是在选定样板机基础上,建立样板机出力与全场出力之间的映射模型,获得全场理论发电功率。按如下方式计算:

NkMkPjpj,k,mMk1km1

KNkMkPjpj,k,mk1Mkm1

K式中,Pj为风电场j理论发电功率,Pj为风电场j可用发电功率,k为风机型号编号,K

为型号k为风机型号数量,Mk为型号k风机的样板机数量,Nk为型号k风机的全场总数量,Nk风机的开机运行总数量,pj,k,m为风电场j型号k风机第m台样板机的实际功率。

6.测风塔外推法是在测风塔优化选址基础上,根据风电场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采用微观气象学、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将测风塔风速、风向推算至风电场内每台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风向,并通过风速-功率曲线将其转化为单机理论发电功率,进而获得全场理论发电功率。按如下方式计算:

(1)将测风塔风速外推至每台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风向。

(2)采用经过试验验证的风速-功率曲线或拟合的风速-功率曲线将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转化为风机理论发电功率。

(3)单机理论发电功率加和获得全场理论发电功率:

Pjpj,mm1M

(4)风电场可用发电功率为:

PjMMm1pj,m

式中,Pj为风电场j理论发电功率,Pj为风电场j可用发电功率,M为全场风机台数,M为非限电停运的风机台数,pj,m为风电场j第m台风机的理论发电功率。

7.机舱风速法是采用拟合的风速-功率曲线将风机机舱实测风速转化为单机理论发电功率,进而获得全场理论发电功率。按如下方式计算:

(1)采用机舱平均风速和单机平均功率拟合的风速-功率曲线,将机舱风速转化为风机理论发电功率pj,m。

(2)单机理论发电功率加和获得风电场理论发电功率:

Pjpj,mm1M

(3)风电场可用发电功率:

PjMMm1pj,m

式中,Pj为风电场j理论发电功率,Pj为风电场j可用发电功率,M为全场风机台数,M为非限电停运的风机台数,pj,m为风电场j第m台风机的理论发电功率。

8.气象数据外推法采用物理方法将实测水平面辐照强度转换为光伏组件斜面辐照强度,将环境温度转换为板面温度,综合考虑光伏电站的位臵、不同光伏组件的特性及安装方式等因素,建立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模型,得到光伏电站的理论功率。按如下方式计算:

(1)根据气象监测设备的实测水平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将水平辐照强度转化为光伏组件斜面的有效辐照强度,将环境温度转化为光伏组件的有效温度,有条件的宜使用直采光伏组件温度数据。

(2)根据光伏组件标准工况下的设备参数,计算当前气象条件下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

(3)综合考虑光伏组件的有效数量、光伏组件的老化、光伏组件的失配损失、光伏组件表面的尘埃遮挡、光伏电池板至并网点的线路传输及站用电损失、逆变器效率等因素,得到光伏电站并网点的交流功率。

9.样板逆变器法是在选定样板逆变器基础上,建立样板逆变器出力与全站出力之间的映射模型,获得全站理论发电功率,按如下方式计算。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功率:

分值1 0a b0,0xaxaf(x),axbba1,bx

光伏电站可用发电功率:

NkMkPjpj,k,mk1Mkm1

K式中,Pj为光伏电站j理论发电功率,Pj为光伏电站j可用发电功率,k为逆变器型号编号,K为逆变器型号数量,Mk为型号k逆变器的样板逆变器数量,Nk为型号k逆变器的全站总为型号k逆变器的开机运行总数量,数量,Nk机的实际功率。

pj,k,m为光伏电站j型号k逆变器第m台样板10.风电场、光伏电站场内和场外受阻电量按如下方式计算 风电场、光伏电站场内受阻电量:

EI,jt(Pj,iPj,i)i1n

风电场、光伏电站场外受阻电量:

EO,jt(Pj,iTj,i)i1n

式中,EI,j为j场内受阻电量,EO,j为j场外受阻电量,Pj,i为i时刻场站j理论发电功率,Pj,i为i时刻场站j可用发电功率,Tj,i为i时刻场站j实发功率,n为统计时段内样本数量,t为时间分辨率。

附 录 B 半梯形模型

a和b是评价指标的阈值,x是评分参数的量值,f(x)为得分。

分值1 0a b0,0xaxaf(x),axbba1,bx

图1 指标评价模型

附 录 C

新能源功率预测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1)分位数偏差率:

95%分位数偏差率包括95%分位数正偏差率和95%分位数负偏差率。95%分位数正偏差率指将评价时段内单点预测正偏差率由小到大排列,选取位于95%位臵处的单点预测正偏差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PPiPMiE0,i1,2...niCiEjsortp(Ei),j1,2,...nPer95Ej,jINT(0.95m)

95%分位数负偏差率指将评价时段内单点预测负偏差率由大到小排列,选取位于95%位臵处的单点预测负偏差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PPiPMiE0,i1,2...niCiEjsortn(Ei),j1,2,...nPer95Ej,jINT(0.95m')

其中,率,Per95为95%分位数偏差率,Per95取值步长根据具体情况而定,PPi为i时刻预测功

Ci为i时刻开机容量,PMi为i时刻可用发电功率,Ei为i时刻预测偏差率,Ej为排序后的单点预测偏差率,sortp(.)为由小到大排序函数,sortn(.)为由大到小排序函数,INT()为取整函数,n和n分别为评价时段内的正偏差样本数和负偏差样本数,不少于1年的同期数据样本。

(2)准确率CR按如下公式计算:

1nPPiPMi2CR1-()100%

nCi1i其中PPi为i时刻的预测功率,PMi

为i时刻的可用发电功率,Ci为i时刻的开机容量,n为统计时段内的总样本数。

(3)合格率QR指预测合格点数占评价时段总点数的百分比,合格点数是指预测绝对偏差小于给定阈值的点数,计算公式如下:

1nQRBi100%ni1PPiPMi1, TCiBi0, PPiPMiT Ci

其中,Bi代表i时刻预测绝对误差是否合格,若合格为1,不合格为0,T为判定阈值,依各电网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大于0.25。

(4)平均绝对误差率MAE按如下公式计算:

1nPPiPMiMAEni1CiEVposmax(EVnegmin(其中,100%

(5)极大误差率EV包括正极大误差率和负极大误差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PPiPMi)100%,i1,,nCi PPiPMi)100%,i1,,nCi

EVpos为正极大误差率,EVneg为负极大误差率。

(6)预测数据上报率Rr按如下公式计算:

RrR100%N

其中,R为评价时段内数据上报成功次数,N为评价时段内应上报次数。(7)AGC上报理论发电功率准确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P1nPCR1TiRini1Ci

AGC上报理论发电功率准确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100% 100% 1nPMiPRiCR1ni1Ci

其中,PTi为理论发电功率,PMi为可用发电功率,PRi为实际功率。

下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风电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风电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