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超市食品质量安全的探究报告
关于超市食品质量安全的探究报告
1.活动时间:2012-8-4
2.活动地点:大润发超市
3.指导老师:
4.组长: 副组长:
5.参加人员:
6.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渐富裕,人民不
用再为饱足问题担忧,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却愈显突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2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此问题更为严重。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国内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生产主体多元化,增加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控制的难度。
7.探究目的:围绕超市食品安全,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现
状的看法以及市民为此采取的办法等。
8.探究形式:(1)实地调查(2)随机询问
9.探究过程:第一步:组内人员先进行研究,预想结果。
第二步:实地的调查和询问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整理,整合。
10.研究结果:大多数人还是很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的,可见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部分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但应有少数人还没有重视到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此我觉得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一定的宣传。另外,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公民大多是从电视等媒体方面得知目前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情况的,也通过这些途径了解了一些关于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因此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媒体多做一些报道和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
11.采访部分:
12.资料整理:后附照片
13.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企业方面:道德败坏、诚信缺失行政方面:执行不力,腐败导致
公信力下降消费者方面:改正观念,学习常识
14.探究感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亲身走入了社会,不再仅仅停留在小小的校园或蜗
居在温暖的家中,视野大大开阔了。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不仅得到了需要的调查结果,更学到了一些成功的智慧。只要拥有勇气和信念,面对困难不躲避不放弃,一次次迎难而上之后,我们定能成功!
第二篇:食品质量安全情况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情况报告
一、目的为加强对全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应用,规范对检验检测不合格结果、检出未超标结果以及国外通报不合格问题的处理程序,建立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预警通报机制。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出口食品的法定检测、企业自检自控与委托检测检出的不合格结果、检出未超标结果以及被国外通报的不合格问题的处理与预警工作。
三、定义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不合格结果:是指出口食品经检测发现其涉及安全、卫生、健康与反欺诈的项目不符合我国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与进口国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的结果。
3、检出未超标结果:是指出口食品涉及安全、卫生、与健康的项目被检出但未超过我国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与进口国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的限量要求的结果。
4、法定检测:是指检验检疫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抽取出口食品的代表性样品对有关质量安全卫生项目进行的检测,包括残留监控、食品安全监控与日常检验检测。
5、企业自检自控检测:是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对其出口食品开展的质量安全卫生项目检测。
6、委托检测:是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委托经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检测机构对其出口食品有关安全卫生项目进行的检测。
7、处理:对于不合格结果,是指进行调查、信息收集、原因分析、报告、风险评估、货物处臵以及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等。对于检出未超标结果,是指进行信息收集、统计、报告与风险评估等。
四、管理职责与要求
1、省局主管处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全省出口食品检验不合格结果与检出未超标结果的处理和预警工作的管理、监督、协调与指导,组织开展风险分析。
2、省局技术中心负责对所承担的法定检测和企业委托检测信息录入(LRP2000系统,包括样品性质、编号、国内产地、输出国别、检测项目、进口国限量要求、送样人等信息)、检测、结果判定、登记、出具报告与反馈等。
3、各分支局负责对所承担的法定检测、委托检测业务的受理、信息录入(LRP2000系统,包括样品性质、编号、国内产地、输出国别、检测项目、进口国限量要求、送样人等信息)、检测、结果判定、登记、上报、原因调查(包括追溯)与分析、后续跟踪与监管等工作,确保实验室检测业务和结果反馈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4、分支局依据省局规定对检出的不合格结果、检出未超标结果以及国外通报的不合格问题等进行调查处理与分析。
五、质量安全问题的报告
1、各分支局实验室、省局技术中心对检出的不合格结果和检出未超标结果应在24小时内录入LRP2000系统,并在结果登记的评价栏内分别注明“超标”和“未超标”作为筛选标识。
2、对于分支局承担的法定检测和委托检测等检出的不合格结果以及委托省局技术中心检测检出的不合格结果,由分支局负责确认并填写《进出口食品、化妆品检验检疫重要风险预警信息表》(附表1),随附实验室检测报告,在24小时内通过传真报省局主管处室,对于检出特别重大、特别敏感,并需及时采取处臵措施的不合格结果,应在第一时间上报。
对于检测样品名称与总数、项目与总数、检出的不合格结果以及检出未超标结果的统计等,由分支局填写《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控结果统计表》(附表2,青岛局和黄岛局委托省局技术中心开展的检测业务,由省局技术中心负责填写),每两周汇总一次,并于第二周周五通过OA报省局主管处室(如遇假期,放假前1天报送)。
3、对于企业自检自控、委托检测检出的不合格结果与检出未超标结果,由分支局参照第五条第2款的要求进行收集和报送。
4、分支局、省局技术中心应对法定检测和委托检测检出的不合格结果加强保密管理,未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不得将有关信息透露给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分支局应要求经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加强保密管理并对其进行监督。
5、各分支局对于直接或间接收集到的出口食品被国外检出的严重质量安全问题(如农兽药残留、添加物、动植物疫病疫情等),要在第一时间报送省局主管处室,其他质量安全问题要在24小时内报送。
6、省局主管处室负责对全省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汇总、分析,上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地方政府及预警等工作。
六、质量安全问题的处理
(一)出口法定检测不合格结果的处理
1、对货物的监管
对于检出农兽药残留、致病菌、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辐照、成分标识等项目不合格的,分支局应及时通知企业有效隔离并标识相关成品、半成品、原料、辅料、添加剂与包装材料等;对于已经放行出口且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应及时通知企业采取召回等措施,以降低或消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企业应向分支局提交对有关货物的处理情况报告。
对于出口食用动物产品被检出疫病疫情问题的,应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2、组织调查及处理
(1)对于检出生物毒素、允许使用的农兽药与添加剂、重金属、辐照、成分标识、致病菌等不合格的,分支局应要求企业立即对不合格问题进行自查,并对企业调查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分支局应派调查组调查。
对于检出禁用农兽药、禁用添加剂、非食用添加物等不合格的,分支局应及时派调查组对不合格问题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分支局可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号令《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第18条第(二)款规定,暂停企业出口报检。
(2)调查范围应至少包括:一是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档案与诚信情况;二是企业自检自控情况;三是企业有关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和标识材料等的来源、验收、核销与管理等情况;四是生产工艺与配方、生产计划、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等情况。
(3)在调查中,如发现企业存在诚信问题的,一律暂停其出口报检,情况特别严重者,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因管理不到位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应及时提出整改和加严监管的要求。
3、企业整改与结果验证。对自查和检验检疫核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企业,完成整改后应书面向分支局提出验证申请。经考核合格的,按程序批准恢复对其实施正常检验监管。
对于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检测结果未超标的,分支局要指导企业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利用,并收集有关信息。
(二)企业自检自控与委托检测不合格结果的处理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自检自控与委托检测检出不合格结果时,分支局应指导企业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与调查,查明原因,同时要指导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及时
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三)被国外通报不合格结果的处理
1、对货物的监管
对于被国外检出农兽药残留、致病微生物、非食用添加物、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辐照等不合格问题的,分支局应要求企业主动采取召回等措施,避免或降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对国外退运和企业主动召回的货物做好后续跟踪监管。
对于被国外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并退运的货物,要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
2、组织核查
(1)对于允许使用的农兽药物、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致病菌、辐照、成分标识等被国外检出不合格问题的,分支局应及时派调查组进行核查。
对于被国外检出禁用农兽药残留、禁用添加剂、非食用添加物以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等不合格,并在国外造成重大影响的,分支局应立即派调查组核查,必要时省局将派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期间,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号令《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第18条第(二)款规定,暂停企业出口报检。
(2)核查范围至少包括:一是企业质量安全档案与诚信情况;二是企业自检自控情况;三是企业有关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和标识材料等的来源、验收、核销与管理等情况;四是生产工艺与配方、生产计划、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与管理等;五是检验检疫机构监管与监控情况;六是检验检疫人员扦样、检测和检疫处理等情况。
(3)经调查,凡是因企业诚信造成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律暂停企业出口报检并将其列入“黑名单”,问题特别严重的,要吊销企业注册登记资格,并按照我国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凡是因企业管理不到位造成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律实施限期整改并加严监管;凡是因检验检疫人员责任造成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总局第59号令)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完成调查后,分支局应及时向省局主管处室提交《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情况反馈表》(附件3)与书面核查报告,并附核查材料。
3、批准与恢复。被暂停报检、限期整改、加严检验监管的企业,完成整改后应向分支局提交整改报告和书面申请,分支局负责受理并对企业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现场考核与验证。经考核合格的,按程序批准对其恢复出口报检和实施正常检验检疫监管与监控。对于被吊销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企业,提出恢复卫生注册登记资格时,要按照质检总局有关规定办理。
(四)跟踪监管
对于暂停报检、限期整改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支局应加强后续跟踪监管,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并持续符合要求。如发现企业不能保证其产品质量安全的,应依据国家质检总局20号令《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出口食品质量安全。
七、风险分析与预警通报
(一)风险分析
1、省局主管处室依据汇总的全省出口食品法定检测、企业自检自控、委托检测检出的不合格与检出未超标结果以及被国外检出的不合格问题等信息,结合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国外食品质量安全政策、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的变化情况,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撰写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管理措施报局领导,经批准后下发各分支局执行;对于特别重大、紧急敏感,需立即处臵的质量安全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局领导批准后执行。同时,省局将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省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提出指导意见。
2、各分支局要组织企业对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认真进行分析,并结合日常监管情况,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切实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并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出口食品质量安全。
对于出口食品中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项目,各分支局应及时调整监控频率,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产品及项目的监控检测,并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问题在其他企业发生。相关企业问题分析、整改报告以及分支局的风险分析与监管措施报告要留存备查。
各分支局要对本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据此调整下一出口食品安全监控计划。
(二)预警通报
1、检验检疫系统内通报
(1)省局将按照我国有关规定适时在全省系统内对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发布预警通报。对需要采取紧急预防措施的质量安全问题,要随时研究,及时发布预警通报。
(2)分支局要认真落实省局预警通报要求,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加大对有关项目的监控检测,降低或消除风险。同时,要针对有关问题举一反三,及时采取相关跟进措施。
(3)对于已发布的预警通报,省局将适时开展风险评估,确定风险已经消除或达到可接受水平后及时发布预警解除通报。
2、对政府部门的通报
(1)向省政府报告
省局定期对全省出口食品农兽药残留等不合格问题进行全面汇总、分析,结合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情况,适时向省政府提交有关报告,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提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
(2)向地方政府通报
对于出口食品农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省局将及时把有关情况汇总通报其地方政府,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商请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农兽药等化学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管理,净化农兽药市场,并加强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控和产地环境治理,确保区域内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相关分支局也要对辖区内出口食品不合格问题情况及时汇总分析并通报当地政府。
第三篇:食品质量安全情况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情况报告
(GL014-2005)
为健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报告如下:
本公司所属区域内食品生产、销售及其监督管理,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公司区域内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排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日常工作。食品安全管理员有生技科长、车间主任和质检科长、化验员组成。
公司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并按国家法规要求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等加工销售食品的相关证件,其食品经营范围与环境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食品生产销售应当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从合格供应厂商名录中挑选厂商采购,其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使用非食用性原、辅材料加工食品。禁止使用无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配方、保质期和食用方法等标识的预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禁止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产品。
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索证和台账制度。建立检验制度,设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化验室,对其生产加工的食品按照该产品的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实施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准予出厂销售。
公司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做好食品初加工、贮藏和供应等食品加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注重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加工经营场所内外环境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按规定做好食品留样工作。健全食品追溯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严格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员工每年到指定医院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才能从事本公司的生产操作,凡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
明确内部卫生管理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
生产人员必须做到工作前洗手消毒,勤剪指甲、勤洗澡、洗衣服。
为防止人为通过一系列化学、生物制剂或其他有害物质来蓄意污染食品,从而对消费者造成伤害(这些制剂包括一些非天然存在的物质或常规不检测的物质),本公司将定期抽取样品送往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质量安全检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四篇:食品质量安全整改报告
整改报告
为切实加强我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单位组织了仓库、配料中心以及生产部门针对食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消费者对我单位产品反应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而提高了认识,立即对各个环节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检查,并进行了相关整改,现汇报如下:
一、严格把关食品原料采购验收操作规程
严格筛选供应商,供应商资质必须齐全,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并做到及时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出库时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严格规范食品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
原料加工前进行二次筛选,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有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必要时进行消毒,原料加工后在规定时间内如不及时使用要进行分类冷藏。
三、严格把控食品加工流程中的各个生产关键控制点
生产车间在加工食品时应对加工好的原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有异常的,不得进行制作加工,蒸煮类食品必须蒸熟煮透,品控部门必须做好产品的留样工作以及相关台帐记录。
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抱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也希望广大消费者及相关单位对我们进行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
××市××食品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五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本站推荐)
新右旗质监局上半年
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年上半年我局在旗委、旗政府和呼伦贝尔市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狠抓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大食品质量抽查力度。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旗食品加工行业主要有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糕点、豆腐、熟食、馒头、切面等小作坊式加工业。
1、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我旗现有肉类食品加工企业9家,并已全部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为新右旗大力实施“西旗羊肉”品牌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肉类加工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每年的生产期在7月末至12月,因此上半年并未对该类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为确保旗内已获证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按照市场准入要求生产,我局针对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化验员操作水平不足的情况,以免费的形式,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的教企业化验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帮助获证企业把好出厂检验这一关。对不具备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建议政府给予取缔,或按小作坊进行监管,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以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食品加工小作坊。今年我局下大力气对全旗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并对12家小作坊生产的7个品种15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检验,15个品种主要包括豆腐、馒头、糕点、切面、熟食等,不合格批次1个,检验合格率为93.3%。不合格的产品有豆腐1个批次,不合格项为蛋白质含量不合格。根据这一情况,我局对小作坊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要求,通过整改,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率达到100%。通过近年来对小作坊的监管与扶持,终于使我旗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当地放心食品。
二、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一)加大了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
我局按照“全旗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对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了“两项制度”、严把“三关”、实行“三查”,有效的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一是落实“企业建立台帐、监管部门建立登记备案制度”。“企业建立台帐制度”就是要求企业对每批食品添加剂严格进货、入库、使用情况登记管理,对进货渠道不明、质量等级不清的食品添加剂一律不得购入和使用。“监管部门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就是要求所有使用添加剂的食品企业,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通过
督办我局已对21家企业使用的12类添加剂进行了备案。
二是严把“三关”。严把进货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实施进货验收制度,必须向供货单位索取生产企业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还需向企业索要生产许可证,以及该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和正规进货发票。严把使用关,通过加强对产品配方、出入库管理、计量器具及添加剂使用限量的规范管理,突出关键控制点配料的审核,切实把好使用过程管理关。
三是实行“三查”,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的日常巡查监管。一是检查使用企业是否建立进货验收制度;二是检查使用企业是否建立使用台帐;三是检查使用企业是否按照标准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小作坊监管
建立食品小作坊详细档案,包括小作坊基本信息登记,食品添加剂备案表,并为小作坊印制了进销货台账簿,执法人员定期进行监督巡查,规范小作坊的生产经营。
(三)开展地沟油专项执法检查
在使用环节检查中要求:我局开展食用油加工环节整治,规范食用油生产行为,严格市场准入,坚决取缔无证照地沟油加工点;食用油使用企业要开展自查,严把进货关,严格
遵照索证索票制度,切实履行食品原辅料等进验货索证索票记录制度,保存期不得少于二年。严禁使用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超过保质期或标注不清的食用油;严禁使用非食用或腐败变质的食用油,坚决杜绝“地沟油”流入;确保食用油使用源头的质量安全。对所使用的食用油来源不明的,无证无票的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上报。
在废油处理环节检查中要求:部分食用油使用大户(尤其是油炸类食品),我局要求一定要做好过程检验记录,对于使用油的使用数量和更换时间一定要做到记录有据可查,准确无误;对于使用后废油处理方式一定要有明确的记录,并责任到人。
(四)开展节日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在春节、五一、六
一、端午等节日期间,积极组织食品安全大检查,通过整治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培训情况
上半年分别针对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商店和餐饮服务企业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负责人举办了共四期培训班,就《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加工市场准入制度》和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等国家政策法规进行了讲解,共培训269人。通过培训大大
加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知法守法意识,从源头上明确了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