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3:5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第一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专业:物流管理班级10级3班 姓名:薛金玉学号:20101800

最近几年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公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三聚氰胺、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苏丹红、“人造蜂蜜”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令公众惶恐不安,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公众与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流通等诸多环节,还和食品监管部门、企业家道德、公众消费意识等等密切相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管理

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原材料来源于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安全。使用不合格的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或是操作上的不规范,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导致化学品残留物过多,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都与农业投入品使用缺乏管理,农、兽药生产经营管理不到位有关。食品加工环节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生产企业的不规范操作,一些企业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混乱,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卫生的加工,食品加工助剂的使用量不合乎标准,添加非食品级的色素、香味剂、防腐剂等,加工制造不注意卫生标准,这些都是食品安全问题隐患。食品流通环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易腐食品的流通量很大,而运输、储存和销售的全程冷链环节技术还不完善,运输时间缺乏管理和限制,流通加工过程缺乏良好作业环境,加上各级部门对众多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单位也缺乏监管能力,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加大。

(二)政府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食品生产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因此食品监管也是一个长链条,它涉及诸多部门。目前,我国共有九大部门联合管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的是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这种监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产生各自为政、多头

执法、交叉执法的尴尬局面,出现推卸责任乃至个别监管部门玩忽职守等管理漏洞,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管理部门众多,管理界限不清,协调与配合工作容易受部门利益影响。同时,由于政府部门与商业机构关系密切,也容易造成某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现潜规则。另外,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还不能全面涵盖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也严重滞后,与国际接轨不够,与国际通用标准还相差很大,比如,当前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在餐饮业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上就没有非常明确的规范。食品安全责任鉴定的模糊、食品质量标准的落后等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企业家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

食品生产就是个良心活,如果生产者自身道德败坏,眼前只有金钱和利益,那么食品安全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后,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不良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在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每一方面,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扰乱了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是企业家的经商为人之魂,诚信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之范,我们只有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措施、问责制度等,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从而遏止食品行业道德的滑坡。

(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了解不够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缺乏认知与基础知识也导致其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我国消费者以能量和营养为主的需求偏好,也导致长期以来增产技术广受重视,而对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信息的需求相对不足。而且,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大量的低收入消费者也降低了全社会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同时,食品消费方式的日趋简单化及消费者一贯的消费习惯通常会存在一些消费误区,最终构成食品消费的威胁。

(五)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度不够

公民是食品最主要、最直接的消费者,他们有权利也应该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主要力量。目前食品监管中我们的公众参与度还较低,市民的参与意识还不强,认为建议、参与对政府决策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另外,就目前而言,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渠道也是非常有限的。但从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问题食品情况看,食品安全领域广,单靠少数专门机构和少量专业人员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公众的热情参与.二、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从政府来看

政府应加强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加快整合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健全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估,健全并强化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统一食品监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就得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监管机制,把现在的多部门分段监管改为少部门集中全程监管,高度重视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监管水平和覆盖面,真正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达到“无缝监管”的目标。质量标准化是协调食品价值链、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机制,提高质量标准,完善质量标准化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对策,政府应加快制定完善、科学的食品质量标准,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政府部门还要对地方检验能力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科学配置,建立健全检验网络和信息沟通平台,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同时,政府必须强化问责制,严格执行对监管者的问责,严格惩处责任人的违法行为,加强法律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保护。

(二)从企业来看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企业首先要诚信经营,要牢固树立法制和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综合运用管理、技术等多种手段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违反食品生产和经营者的惩罚力度,明确地规定其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让与食品相关的犯罪无立足之地。企业要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各地区应建立企业家诚信档案,切实提高食品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平。食品生产者还要注重用经济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用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及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使违法成本远远高于造假的利益驱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从媒体来看

新闻媒体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加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这个第三方从本质上说应该

是广大消费者,但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所以独立的媒体监督往往就成为消费者的最佳代理人。媒体应构建多种媒体媒介平台,加强《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帮助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帮助其增强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依法经营。同时,应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做到信息发布公开透明,舆论引导及时有效,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权威信息,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引导、号召市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公益活动和社会监督,科学、准确、全面地报道食品安全形势和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充分报道有关部门工作情况、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案件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维护、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从消费者来看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消费者自身加强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可以约束生产者的供给行为,消费者应积极主动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广泛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消费者要注重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努力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和食用时要增强防范意识,严把识别挑选关,自觉构建起饮食安全防线。消费者还要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了解正当合法的维权途径,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要发挥公民意识,主动提供生产者和加工者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线索,为政府监管创造更加有利的工作氛围,同时也保持对监管部门应有的责任压力。只有加强消费权利意识的培养,善于、敢于大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才能有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食品的安全要靠全民来维护。只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进一步促进各方增强责任意识,尽快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媒体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社会机制,才能保证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第二篇: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在此次民调涉及的124个国家当中,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 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美满幸福”的标准,其中生活成本和房价上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关注的十大热门话题前三位。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

关键词:食品 安全 添加剂 绿色食品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体现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这种担保是无须说明也不能附加条件的。所谓“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应该高于其他商品。从过往的案例查处和实际了解来看,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进入一个多发期,这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在缺乏有效对冲和缓和机制的情况下,矛盾在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镁光灯下被放大,从而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巨大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按照引致食品污染的不同诱因和解决方式的差异,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四类。

第一类是因为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体上属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11.60-2.93% 股吧 研报]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我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众多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于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难以符合安全标准。调查显示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达到20%左右。

第二类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此类案件数量的持续上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类是因为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我们把这一类原因统称为技术问题。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关于应用风险和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而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主要集中在这一类,新的动植物病菌在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之前往往很难被检测发现,以美国为例,食源性疾病每年导致7600万人生病,325000人住院治疗,5000人死亡,其中已知的食源性疾病超过250种,绝大多数是各种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疾病。

第四类是因为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实践看,食品安全监管无疑趋向于专业化、公正性和独立性。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最后进一步形成监管变革的动力机制。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二、食品安全频发原因

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受害的消费者,而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从而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却没有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即出现了市场失灵。

第一个负外部性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60万吨。国产乳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在事件发生后,进口奶粉一年之内数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以上,国内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二个负外部性在于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万户次,共查处13万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但官方公布的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6%,官方和民众的反应落差就此形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三、食品安全产生原因:政府监管的着力点和缺陷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乱到治的过程,最重要也是责无旁贷的力量来自于政府监管。从保障经济秩序和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政府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诱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针对前文提述的第一类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监管重心主要在于细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环境要求,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兼并重组和产生升级,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督,在注重保持中小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行业准入等。总的来说,就是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对于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改变食品质量造成第二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问题,监管思路是“明晰规则,严明法治”。即尽量明确食物中允许投放的添加剂含量,对于暂时无法判断化学特性及对人体危害程度的非食用物质,设定最大允许的残留标准;其次强化食品标签的标准化制度,特别是对于添加剂含量和实际不符的食品要纳入召回范畴;最后是明确食品标准的制定机构和授权机制,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了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规制盲区。

对于检测监督力量不足导致的第三类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保证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不断检讨检测项目的完备性并把结果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第三加强食品检测的频率,建立向重点经营单位派驻检测员制度并实施交叉轮岗,这些相对成熟的机制在美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的。

对于政府监管而言,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应该改善的地方就是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执法,这是应对第四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2009年6月1日,中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从立法角度奠定了现代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基础,并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框架。尽管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配套法规和综合协调制度,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分工优化和协调配合还需要时间检验和调整,但毕竟我们在立法方面已经确立了基本的法制框架。但显然这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步,对于食品产业链上众多利益掺杂的警惕使我们对于严明的执法更加期待。

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措施

鉴于国家立法层面已经出台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基本大法,并致力于在此框架范围内进行监管体系和法律细则的完善,我们将重 点围绕制度建设的弱项进行阐述。1.强化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督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对于不同区域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灵活选择适用区域和人群,通过公开的渠道向大众公布。例如,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1976年11月创办了一本面向大众的杂志《选择》,该杂志不接受任何商业广告,内容主要是专业的检测报告,所有的检测结果均为工作人员从市场上自购的商品,不允许由企业提供获得,企业在测试完成之前绝对不会得到产品即将进行测试的通知,如果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向所测试产品的企业泄露了相关资料或者接受馈赠,将触犯相关法律,并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2.在各部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监管的专业化。2010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由国务院、地方政府、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复合型、立体型监管体系。这个监管框架与美国由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多部门具体负责的综合性监管体系比较类似,不同的是,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事实上是独立的监管主体,农业部负责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署负责监测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各部门之间使用备忘录作为协调机制。相比之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涉及了质监局、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管理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应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适度专业化,并完善地方政府综合协调机制。

3.强化执法检查,提倡制度刚性化。对于执法部门的监督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应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对食品安全的自检、抽检记录都有据可查。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有违法行为无须造成后果也可以定罪,是希望增加违法成本和震慑犯罪,但执法机关对于具体认定和执行尺度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为了对执法部门形成有效制衡,客观上需要强化执法检查,严厉追究执法机关不作为和徇私舞弊的责任。

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和消费者保护机制。公众参与程度的差别,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最大的不同。我国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通常会求助于消协。但各地的消协都挂靠在工商行政部门内部,由同级工商部门主管,削弱了消协作为法定职能非政府机构的独立性,难以协调物价、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诸多部门的关系,也限制了其社会公信力的发挥。而国外的消费者维权组织不仅数量众多,甚至通过自身力量推动了国会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改革。在香港,消委会的委员由行政长官亲自任命,并在媒体公布,任期两年,其运作保持高度透明,可让公众问责,独立处理来自消费者的投诉和其他各种事务,处理结果不需要向政府通告,对经营不当、屡教不改的商家,消委会会公开商家的名字。总结国外消费者保护的经验,我们认为只有广泛激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权,充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切实维护受害消费者的权利,食品安全问题才不会在朗朗青天之下遁于无形,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身试法。

第三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5、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2、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3、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推进体制改革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5、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6、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范文]

【作者】 张成程;

【导师】 洪虎; 胡悦;

【作者基本信息】 东北师范大学,民商法学,2010,硕士

【副题名】以经济法学视角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古语一直在不断地警醒着人们: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和消费的第一要义。自从1992年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在过分追求财富增长的同时,却忽视了商业伦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本世纪初至今,十年的时间中几乎每年都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特别是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被称为是“挤破了食品行业的脓包”,由此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每一个中国消费者。食品卫生和质量难以保证,再加上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问题,竟将罪恶之手伸向了无辜的婴儿。这使得我们不禁发自心底呐喊——中国人还能吃什么?酝酿多年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凭借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结束了《食品卫生法》统治的时代。但自该法出台之后,在人们为之欢欣鼓舞之余,2009年未全部销毁的三聚氰胺奶粉依旧在市场上肆虐,它用事实证明了,仅仅依靠几部法律并不能一劳永逸地治好食品安全问题这个顽疾。针对这一“困惑”,本文拟从经济法学相关理论入手,首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简要的背景介绍,并阐明保障食品安全的经济法依据;随后从“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两个方面重点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经济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相关的制度完善提出自己的引玉之见。保障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没有一个人是这个问题的“局外人”,因此,全民参与更是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第五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下载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最终5篇)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

    浅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浅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摘要: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而近几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国人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尤为关注。虽然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也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但食......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精选合集)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时间:2010-12-02 14:16:00 来源: 农贸网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

    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学校食堂卫生关系到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实施,学校食堂卫生安全问题更加成为了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楚......

    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餐饮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何烈荫 艺术0901 0912060117 【摘要】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食品安全风险......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内容摘要:在新华网“2012两会调查”的22个选项中,“食品安全监管”始终名列前茅。网民热议的话题主要聚焦于“地沟油流向餐桌”“蔬菜水果农......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有理由去反思其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多......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内容摘要: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影响健康以至是否会造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