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例原则
学界通说认为,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
1、适当性原则,又称为妥当性原则、妥适性原则、适合性原则,是指所采行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达成并且是正确的手段。也就是说,在目的———手段的关系上,必须是适当的。这个原则是一个“目的导向”的要求。通说认为,即使只有部分有助于目的之达成,即不违反适当性原则。并且这个最低标准不是以客观结果为依据的,而是以措施作出时有权机关是否考虑到相关目的为准。在行政实践中,任何一个措施都“多多少少”会有助于达成目的,因此本原则实际很少起作用。这也是比例原则“三分法”受到非议的原因所在。
2、必要性原则,又称为最少侵害原则、最温和方式原则、不可替代性原则。其是指在前述“适当性”原则已获肯定后,在能达成法律目的诸方式中,应选择对人民权利最小侵害的方式。换言之,已经没有任何其他能给人民造成更小侵害而又能达成目的的措施来取代该项措施了。这里实际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存在多个能够实现法律目的的行为方式,否则必要性原则将没有适用的余地;其二是在能够实现法律目的的诸方式中,选择对公民权利自由侵害最轻的一种。可见,必要性原则是从“法律后果”上来规范行政权力与其所采取的措施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我国的成语“杀鸡焉用宰牛刀”可以看作是对这一原则的最好诠释。
3、狭义比例原则,又称比例性原则、相称性原则、均衡原则,即行政权力所采取的措施与其所达到的目的之间必须合比例或相称。具体讲,要求行政主体执行职务时,面对多数可能选择之处置,应就方法与目的的关系权衡更有利者而为之。[5]比例性原则是从“价值取向”上来规范行政权力与其所采取的措施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但其所要求的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考量,仍需要根据具体个案来决定。也就是说,狭义的比例原则并非一种精确无误的法则。它仍是一个抽象而非具体的概念。当然,狭义的比例原则也不是毫无标准,至少有三项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人性尊严不可侵犯”的基本准则;公益的重要性;手段的适合性程度。
(二)完善综合协调体系机制,在行政层面步调一致
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领导协调下,进一步健全完善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的部际协调机制,使其更加务实、高效、畅通,真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2011年年底前,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三)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统一监测内容和评估结果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应将风险监测评估、标准体系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提出科学建设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已经中央编办批准,将尽快进入筹建阶段,形成国家层面风险评估的权威机构.要全力执行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专项规划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尽快提升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逐步建立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并从省、地(市)、县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同时做到监测数据互通共享.(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统一制定发布标准
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尽快完成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农产品、行业标准清理整合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工作,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食品标准体系接轨、满足保障人民健康和贸易需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同时,应建立国家级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中心,加强标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工作,提高我国对国际食品标准制修订的影响力.加强标准宣贯、培训和跟踪评价,及时向公众免费公开标准,促进标准贯彻落实.(五)加强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强化组织查处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建立事故信息网络直报体系.利用食品卫生监督现有人员,会同疾病防控、医疗卫生人员,组建各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门队伍,提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能力.加大对地方食品安全事故或案件查处的督办指导,加强食品安全案件查办的衔接配合和司法移送.(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工作,推动信息共享和统一发布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建立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互联共享.定期编发食品安全动态,组织编写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状况,指导地方编写当地食品安全状况.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组织调查、评估、研判,稳妥准确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并认真做好解释说明,防止引起消费者恐慌和舆论负面炒作.(七)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积极配合食品安全办,加强对重点突出问题综合治理的统一协调,深入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和重点地区进行专项整治,继续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同时,继续督促做好问题乳粉案件查办和清查清缴工作,对新发现案件线索迅速组织核查,加大不法分子打击力度,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八)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建立检验检测资源共享机制,优化整合各方食品检验资源,提高检验能力,合理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协调统一、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履行好质量技监部门的职责,山东聊城市质量技监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法,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发挥标准的基础作用。产品质量是否合格需要用标准说话,标准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石。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引导企业深化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及相关政策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确保备案标准质量。要建立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模式,并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推广。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从源头把好安全关。企业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对基地(农户)进行统一管理,确保严格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
以检验检测为支撑。要加强食品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建设一批实验设备和人员素质一流、检验检测技术过硬、出具数据可靠公正、达到国家先进实验室标准的检测中心,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严格检测,把好上市农副产品质量关,杜绝有毒有害残留物质超标的农副产品流入市场。同时,要在基层县局质检所设立工作站,依法承担农用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监测预报、农产品安全质量、农产品直接加工品安全质量的检测,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构筑一道安全防线。
运用好服务手段。服务就是当好企业的良师益友,帮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水平落后等现状,质量技监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计量、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夯实企业技术基础,确保企业生产合格的产品。工作人员要选择一些食品企业作为帮扶对象,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同企业一起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生产车间到化验室,从管理制度到生产工艺等逐一进行指导,为改进产品质量支招。并对其进行回访,检查整改情况。同时,要加强宣传培训,不断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强化执法监管。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规范监管行为,把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为作为监督重点,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违纪现象。实施动态监管和无缝隙监管,加强电子监管技术投入,全面提高质量技监部门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信用档案,为等级评定提供详实准确的依据。将企业的产品标准、质量状况、添加剂使用及抽查检验等基本信息及时采集录入信息处理系统;帮助企业开展信用分析,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失信的可能性。督促企业建立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入出库管理、出厂检验和销售情况等相关台账,为企业在生产许可证申请、计量器具检定、产品标准制定备案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指导,切实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行红黑榜制度,引导消费,营造诚信氛围。,通过网上征收群众意见、采取暗访手段进行调查、建立健全畅通的信访渠道,加大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查处力度,对相关人和事进行严厉处罚。我们各级官员不能够只当好“消防队员”到处去扑“火”,而应该做好优秀的“消防督察员”及时查处起“火”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作为道德模范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名词,“雷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是一面
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弘扬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本色。
弘扬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确立坚定的信念,努力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心,一种矢志不渝的踏实追求。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既修身自律,又示范带动他人,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克己奉公、热爱集体的精神,在实践中加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并借此掀起“做人民好公仆”的热潮。
弘扬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努力学习成才。雷锋不仅是奉献的楷模,还是学习成才的典范。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我们应学习和发扬“钉子”精神,凭借那股挤劲和钻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求实创新。
弘扬雷锋精神,抒写青春风采,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积极投身各项自愿者活动,让美好的青春在为广大人民的服务中得到永恒的记录。
弘扬雷锋精神,必须付出实际行动,并努力使之贯穿自己生活的始终-----在工作中,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勤奋学习、善于合作的伙伴,在生活中,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标兵”;在个人生活中实践,做胸怀广阔、心理健康、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主人”。雷锋精神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仍然需要。我们更应该懂得,学雷锋只有不脱离时代,才能不脱离实际,着眼时代,与时俱进,寻找雷锋精神新的实现形式,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学雷锋活动永葆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时间走到了二十一世纪,雷锋精神已伴我们走过了四十一个春秋,在历经风雨苍桑之后,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活力。这是因为,一方面,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规范的典型概括,弘扬雷锋精神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实现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消极现象。因此,新时期对弘扬雷锋精神也要有新要求、新思路。
一、要挖掘雷锋精神的实质。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的产生与发展,除了社会的、政治的原因之外,还有历史的、民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活动的群众性。在社会主义在家庭里,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为人民群众所认同,人们为雷锋精神所感动,群众性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热潮广泛兴起。41年来,这种学习活动呈现燎原之势,生生不息,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的群众性特点。其
次,雷锋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时代性。雷锋精神融入时代赋予的新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使得雷锋精神永远处在发展之中,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所包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言行一致,廉洁守纪的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团结向上,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只有当身体力行地去体味雷锋精神的实质,了解雷锋精神是源于一种对工作、对人民的热爱而付诸行动的思想影射,了解到雷锋精神是我们华夏子孙的优良品质时,才能去学习雷锋、挖掘和激发自身潜在的雷锋精神,抓住朴实雷锋精神的实质,把学雷锋活动搞活、搞好。
二、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雷锋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根本原因就是他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我们在新形势下学雷锋,就是要让人们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依赖;就是要紧紧围绕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人类才能不断进步,雷锋精神才能生生不息。
三、要立足本职岗位学习。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风范的集中体现。但是雷锋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那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准则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焕发,只问付出,不求回报,而现在则不同,人们在社会生产和交往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则是等价交换,利益互补。因此,在新形式下学雷锋活动,必须把学雷锋与学其他雷锋式先进人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紧密结合起来,学习他们积极投身改革,立足岗位,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的献身精神。
第二篇:认识比例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03-03 16:37:00)转载▼
分类: 教学设计2015-2016第二学期六
首案编写者:李芳芳
教学内容
比例的认识 教材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教学难点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正确的写出比例。教法学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复习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2.谈话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吗?请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你们能说出每幅图的长与宽的各是多少吗?请在学习卡上写下来。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2.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1)交流反馈。(2)引出比例的意义,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4=12:8,也可以写成6/4=12/8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比例)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师:在图上这五张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系统的总结,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要多方位思考。】 5.内化意义,提高认识
(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怎么办?” 6.引申应用
学生自学数学书的16页的问题三。7.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8.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17,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题略)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 比 = 比
12︰6 = 8︰4(12/6=8/4)内项
外项 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是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概念的建立很重要。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1.在备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课标,教学参考书,以及各种参考资料,不过对情境图的处理我还是大胆的对它进行了创新:那就是通过独立完成“学生学习卡”的第一题,(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复习旧知,二是为比例的意义做准备。)让他们通过计算和归纳,将比或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起,把比或比值不相等的比的写在一起,让数据来说话,比值相等的图片就像,比值不相等的图片就不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
2.当引出比例的意义后,我又将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让学生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这样做既符合“学法建议”里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理解比例的意义”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成为习惯,合作成为常态。”我在这个环节特别安排了两组“数字相同,而组成的比例的不同”这样的例子,旨在通过这个练习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相同的四个数,由于不同的数字排列,比值不同,会组成不同的比例。”这个目的达到了。学生汇报完毕后,我让小组长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3.多次运用学习卡的“第一题”的数据,刚才“我们是纵向比较得出这几张图片像的理由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横向比较,比如:图片A的长与B图片的长比是6︰3,比值是2,A图片与B图片宽的比是4︰2,比值是2,因此他们也可以组成比例6︰3=4︰2”,这样设计的原因之一是:充分运用主题图的作用,原因之二是:主要体现同一个图形的长与宽的比,也可以是宽与长的比,每两张图片的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原因之三是通过系统的比较,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可以多方位思考。4.通过“思考与讨论”环节,学生重温了刚刚学过的比例的知识,又将感性知识上升到了理性思考,小组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让每个孩子成了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当学生表述完,我都听着有点别扭的时候,我及时调整思路,让“小组长”到讲台上边举例边见解,当她自己觉得这样行不通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给小组长展示的平台,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两个地方我觉得用得比较好:
1.这节课中我将情境图分“两次运用”,第一次先指定学生找“长与宽的比”,这样做,容易让学生迅速找到“比值相等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因为前二十分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概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把握它的实质;第二次是当学生知道比例的意义,初步了解到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让他们再去数据中找比例,这样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2.“ 蜂蜜水是否一样甜”课本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比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找出了另外两种,将学习卡的第二题做了完善和补充。
第三篇:比例应用题
WOBANGNI EDUCATION 我帮你辅导中心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 科目: 数学 年级 年级 教师: 刘兴宇 时间:2016 年
月
日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在分数、百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和较复杂的应用题中是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应用题为基础的。这是因为这类应用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另一方面通过这类应用题的学习,搞清百分数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就有利于其他两类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是: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里,“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因此,这一类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比较量和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其解法是:分率(百分率)=比较量÷标准量
按其形式来分,可以有以下三种:
1.基本句式: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分率(百分率)。即甲与乙比,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句式为:“„„是„„的„„”。类似的提法有:“„„占„„的„„”、“„„相当于„„的„„”、“„„完成了„„的„„”等。其规律一般是:用“是”、“占”、“相当于”、“完成了”等词连接的两个量,前面那个量是比较量,后面那个量是标准量。
2.引伸句式: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这种用“比„„多(或少)„„”的句式连接的两个量中的比较量发生了变化。必须弄清这种句式的实际意义,即:“甲-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与“„„比„„(标准量)多„„”类似,而涉及实际意义的有:“„„比„„增加、提高、超额、超过、上升„„”等。与“„„比„„少„„ ”相类似而涉及实际意义的有:“„„比„„减少、降低、下降、缩小、慢、节省、节约„„”等。其规律一般是:“„„比„„多(或少)„„”的句式中,比字后面那个量是标准量,而比较量则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差。
3.省略句式:
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大部分叙述句中省略了某些成份,这一类应用题更多体现在问句中。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把省略简化了的成份补述出来,以便正确地确定比较量和标准量。一般来说,“„„占„„的„„”句中的“占”一类的关键词不写出来。如“完成了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增产几分之几(百分之几)”“降低„„”等。以“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为例,原意是:“降低的部分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又如“实际超产百分之几”原意则是:“实际产量比原计划超过百分之几。”标准量分别是原价格和原计划,而比较量则是降低和超过的部分。除此之外在审题时还应注意类似“增加到”“增加了”“减少到”“减少了”等概念的区别。
在解法方面,与基本应用题相应的较复杂应用题大致有:
1.已知甲乙两数,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这种类型题的解法是:
甲数÷乙数
一 步 领 先
步 步 领 先 WOBANGNI EDUCATION 我帮你辅导中心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2.已知甲乙两数,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这种类型题的解法是:
(甲数-乙数)÷甲数×100%
如果按应用题涉及的实际意义来分类,常见的有:
A、求实际完成任务量的百分数。解法是:实际生产数÷计划数×100%
B、求超额完成量的百分数。解法是:(实际生产数-计划数)÷计划数×100%
C、求降低价格的百分数。解法是:(原价格-后来价格)÷原价格100%
D、求增长率。解法是:(后来生产量-原产量)÷原产量100% 根据这一类应用题涉及的实际意义、范围及其解法可概括为四个部分。1.基本型。已知两个具体数,求它们之间的或它们各自与总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包括求发芽率、浓度、误差、复种指数等),即:
(1)已知甲数与乙数,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已知甲数和乙数,求甲数占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占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例1.三年级一班有42名同学。参加游泳比赛的有18名。参加游泳比赛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求参加游泳比赛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是参加比赛的人数与全班人数比,应以全班人数做标准量。
解:18÷42=18/42=3/7 答:参加游泳比赛的占全班人数的3/7
例2.机修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女工占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求女工占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应以车间总人数为标准量。
解:总人数:25+20=45(人)20÷45≈44.4% 答:女工占车间总人数的44.4%。
例3.玩具厂第一季度计划制造电动玩具600件,实际多做了48件。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求完成计划百分之几”,要以计划数做标准量,实际数做比较量。
解法1:(600+48)÷600=648÷600=108%
解法2:把计划数看做整体“1”,则实际比计划多做48÷600=8%,共完成计划数的8%+1=108%。即:48÷600+1=8%+1=108% 答:完成计划的108%。
例4.试验组用500粒小麦种子做发芽试验,有490粒种子发了芽。求发芽率。
分析,“率”就是比率,就是百分比。求发芽率就是求发芽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以种子总数做标准量。
解:发芽数÷种子总数×100% 即:490÷500×100%=98% 答:发芽率是98%。
同理:求出粉率。就是求出粉数占粮食总数的百分之几,以粮食总数为标准量。
求出油率。就是求出油数占原料总数的百分之几,以原料总数为标准量。
求出勤率。就是求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以总人数为标准量。
求成活率。就是求活了的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以总数为标准量。
求合格率。就是求合格的数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以产品总数为标准量。
一 步 领 先
步 步 领 先 WOBANGNI EDUCATION 我帮你辅导中心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例5.把12.5千克食盐放入1000千克水中,溶成盐水。求盐水的浓度。
分析:把食盐放入水中后形成的食盐水,叫做溶液,食盐叫溶质。溶质与溶液的百分比,叫做浓度。求浓度就是求溶质占溶液的百分之几,以溶液为标准量。根据题意溶液是食盐与水重量的和。
解:12.5÷(12.5+1000)×100%≈1.23% 答:盐水的浓度约是1.23%。
例6.从甲城到乙城实际距离是75.18千米,测得结果是75.04千米。求误差对于测量值的百分比。
解:(75.18-75.04)÷75.04≈0.19% 答:误差对于测量值的百分数约是0.19%。2.引伸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应用题是基本类型的引伸。一般有:
(1)已知甲(大数)、乙(小数)两数,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已知甲(大数)、乙(小数)两数,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这类题的解法规律是先求出两个数的差,以差作为比较量。但不能误认为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就比甲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比多时应以乙数(小数)作为标准量;比少时应以甲数(大数)作为标准量。
例1.山岭村早稻去年平均公亩产400千克,今年平均公亩产600千克,今年公亩产比去年公亩产多百分之几?去年公亩产比今年公亩产少百分之几?
第二问,“去年公亩产比今年少百分之几”,是指去年公亩产比今年公亩产少的数是今年公亩产的百分之几。所以,要以今年公亩产做标准量(整体“1”)。
解法1.第一问:(600-400)÷400=200÷400=50%
第二问:(600-400)÷600=200÷600=33.3%
解法2.第一问,也可以先求出今年公亩产是去年公亩产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求多百分之几。(600÷400)-1=150%-1=50%
第二问,也可以先求出去年公亩产是今年公亩产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求少百分之几。1-400÷600≈0.333=33.3%
答:今年公亩产量比去年多50%,去年公亩产量比今年约少33.3%。
例2.某机械厂制造一种轴承,每套轴承成本由2.3元降低到0.73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解:(2.3-0.73)÷2.3=68.3% 答:约降低了68.3%。
例3.某拖拉机厂,1985年原计划生产拖拉机1200台,上半年生产了675台,下半年比上半年增产2/5,超过计划百分之几?
解:先求出全年实际产量:675+675×(1+2/5)=1620(台)
再求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1620-1200)÷1200=420/1200=35% 答:超过原计划35%。
3.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是简单(基本)应用题的组合或引伸,关键在于找准标准量,并揭示它的变化和其它隐蔽的条件,化繁为简。
例1.某班有学生50人,会游泳的有36人,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如果这个班有女同学25人,其中3/5会游泳,那么,男同学有百分之几会游泳?
一 步 领 先
步 步 领 先 WOBANGNI EDUCATION 我帮你辅导中心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解:(1)36÷50=72%
(2)“男同学中有百分之几会游泳”就是求男同学中会游泳的占男同学的百分之几。应以男同学总数作为标准量。其中会游泳人数作为比较量。但这两个数都要通过已知条件算出来。即:男生人数:50-25=25(人),男同学中会游泳的人数:36-25×3/5=21(人),男生有百分之几会游泳:21÷25=84%
答: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72%,男同学中有84%会游泳。
例2.某校去年有女生200人,男生比女生多80人。今年女生人数比去年增加20%,因此比男生多30人,今年男生比去年减少百分之几?
解:去年女生200人,今年增加了20%,那么今年女生人数是去年的(1+20%)。要求今年男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百分之几,应以去年男生人数(200+80)为标准量;以今年(女生人数-30)比去年减少的男生数为比较量。即:200×(1+20%)=240(人)今年女生数。
[(200+80)-(240-30)] ÷(200+80)=(280-210)÷280=70÷280=25% 答:今年男生比去年减少了25%。
例3.某工厂两个生产小组按计划每月共生产零件680个。结果第一组超额本小组计划的20%,第二组比本组计划多生产零件54个。这样,两个小组比原计划共多生产零件118个。问第二组比本组计划超额百分之几?
解:“求第二组比本组计划超额百分之几”实质上也属于求“甲(大数)数比乙(小数)多百分之几”的类型,标准量应是第二组计划生产的零件数。
由题意知“两组共多生产零件118个”。而其中又知“第二组多生产54个”。所以,第一组多生产的零件数是118-54=64(个),是第一组超额部分,相当于第一组计划的20%。所以第一组计划生产零件数是64÷20%=320(个)。那么第二组计划生产零件数则是680-320=360(个)。求出了标准量。再求54(个)占360(个)的百分之几,就是求比计划超额的百分数。即:54÷360=15%。
综合式:54÷[680-(118-54)÷20%]=54÷[680-64÷20%]=54÷[680-320]=54÷360=15%
答:第二组比本组计划超额15%。
4.较特殊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一般数量关系抽象复杂,解法一般不符合基本题的关系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1。某校五年级学生人数的2/3等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4/5,问五年级人数是四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四年级学生人数是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说明:一般来说,若甲数的a/b等于乙数的c/d,则甲数就是乙数的c/d÷a/b。乙数就是甲数的a/b÷c/d(a、b、c、d≠0)。如果甲数是乙数的m/n,则乙数就是甲数的n/m。但如果求的是百分数,其形式看上去不同,实际是一样的。一般的说,甲数的a%等于乙数的b%,则甲数就是乙数的b/a×100%;乙数就是甲数的a/b×100%。所以在运算时,只用百分数的分子进行运算就可以了。
例2.甲数比乙数少37.5%,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少37.5%”这句话是以乙为标准量,为了简便设乙为100,则甲数应该是100-37.5=62.5。所以第一问可以用(乙-甲)÷甲=37.5÷(100-37.5)=60%来表示得数。“甲比乙多15%”这句话,如以乙为标准量时则
一 步 领 先
步 步 领 先 WOBANGNI EDUCATION 我帮你辅导中心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甲=乙+ 15(设乙为100),则乙比甲少15。所以第二问可以用(甲-乙)÷甲=15÷(100+15)=13.04%来表示得数。
这个求法,是省略了分母100的简略写法。当甲是小数时,所求的百分比是差量÷(1-差量)×100%;当甲是大数时,所求的百分比是差量÷(1+差量)×100%。
例3.有一瓶纯酒精,倒出1/4后用水加满,再倒出1/5后,用水加满,最后倒出1/6后用水加满,这时瓶中含有的纯酒精比原来少了几分之几?
解:以原来的纯酒精为整体“1”,则倒出1/4后瓶中剩下的纯酒精是原来的1-1/4=3/4;再倒出1/5后,瓶中剩下的纯酒精是原来的3/4×(1-1/5)=3/5;再倒出1/6后,瓶中剩下的纯酒精是原来的3/5×(1-1/6)=1/2;这时瓶中含有的纯酒精比原来少了1-1/2=1/2。
例4.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计划用14天完成,由于改进了操作方法,提前4天完成了任务,求每天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例5.某标准件厂制造一种螺丝,生产每个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6分钟减少了3.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80个,现在每天能超产百分之几?
例6。水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加1/11,当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减少了几分之几? 解:以水的体积为标准。冰的体积是水的:1+1/11=12/11,反过来以冰的体积为标准,水的体积是冰的:1÷12/11=11/12,所以当冰化成水时,水的体积比冰少了:1-11/12=1/12
综合算式:1-1÷(1+1/11)=1/12
例7甲、乙、丙三人储蓄。甲储的钱数是乙的11/6倍,丙储的钱数是甲的2/5。那么乙和丙所储的钱数是甲的几分之几?
一 步 领 先
步 步 领 先 WOBANGNI EDUCATION 我帮你辅导中心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课后作业
习题4·1
1.四年级二班有学生50人。缺席5人,缺席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某工厂有工人258人。星期五缺勤8人。求缺勤率。
3.群力玻璃厂计划本月制造热水瓶胆4000个,实际造了4500个,实际完成了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4.某中学学生种柳树330棵,杨树110棵,求两种树各占百分之几?
5.体育学校要招收120名新生,有320人报考,将有几分之几不能录取?
6.育英小学种向日葵,活了250棵,死了10棵,求成活率。
7.把4克碘溶解在酒精中配成碘酒,如果配成的碘酒是2千克,求这种碘酒的浓度。
8.红光糖厂上月生产白糖365吨,超额了47吨,超额了百分之几?
9.某机械厂五月用钢材68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4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10.一种电视机的价格由550元降到440元,这种电视机降价百分之几?
11.某村前年小麦平均公亩产360千克,去年平均公亩产增加30千克,前年平均公亩产是去年平均公亩产的几分之几?
12.某修路队,两周内修一条80米长的公路,第二周修了48米,第一周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
13.第三生产小组上月原计划生产零件400个,实际生产了640个,增产了百分之几?
14.某服装厂一月份生产出口服装700件,二月份生产同样的服装813件,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产百分之几?(天津和平区80年试题)
15.某牧民养羊450只,其中60%是山羊。现在又买回山羊10只,现在山羊占百分之几?
16.一堆煤960吨,运了两次后,还剩680吨。已知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8,第二次运走总数的几分之几?
17.张师傅过去生产150个机器零件需用3小时,现在减少到2小时,每小时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18.大华机械厂食堂多次修改炉灶,用煤量由原来的平均每人每天1.5千克,减少到平均每人每天0.6千克,减少了百分之几?(天津市红桥区入学试题)
19.某造纸厂去年每月生产纸张3500令。今年的计划产量是50000令。去年的产量比今年的计划产量少百分之几?
20.红柳村前年收获棉花750千克,去年收获棉花9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百分之几?
21.湘江玩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电动玩具378件,实际10个月的产量就超过全年计划的5%,实际每个月平均超额了百分之几?
22.某煤矿上半年完成全年任务的66%,下半年又比上半年增产5%,这样全年可以超产百分之几?
23.某市政工程队修一条8500米长的公路,已修了11天,平均每天修300米,其余的要在16天修完,每天工作效率必须提高百分之几?
24.地球表面积的71%是海洋,剩下的是陆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百分之几?
25.一列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速度比客车速度快百分之几?客车速度比货车速度慢百分之几?
26.振华工厂计划25天生产轴承1750套,实际4天就生产了360套,照这样计算。到期可超产百分之几
一 步 领 先
步 步 领 先
第四篇:比例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50页例
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
课件,扑克牌10张(2~10以及A),圆规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一辆汽车4时行160 km,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12∶1634∶184.5∶2.710∶6
教师:同学们发现4.5∶2.7和10∶6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比相等。)这两个比你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能。)请同学们用等号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点评:通过回顾比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探究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
竹竿长26……
影子长39……
教师:观察上表,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把这些比都写出来。
学生讨论并写出比,完成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观察这些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9∶6,6∶2=9∶3……3:2=9:6,6:2=9:3……
教师: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教师: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断2∶5和80∶20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50页的课堂活动。
[点评:教师根据教科书例1内容,让学生在众多的比中找出相等的比,从而认识比例的共性,再由学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并及时进行巩固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教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看看书就明白了。
指导学生看书后汇报。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3∶2=9∶6和6 : 2=9: 3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找出后,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要求学生找出刚才自己说的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在比例里,靠近等号的两个数是内项,剩下的两个数是外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就是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愿意去寻找吗?(愿意)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又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后,教师提醒学生: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同学们通过多个比例的探究,发现它们都有这个规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指导学生归纳后,教师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且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请同学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组成比例。
[点评:以上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注重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
[点评: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掌握正确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各种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求:第(1)小题用比的意义来判断,第(2)小题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第(3),(4)小题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判断。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教师订正。
[全课总评: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应用”这两大环节组成。“探究”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引导学生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写出所有有意义的比,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应用”这个环节里,一是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如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练习巩固,巩固反馈后再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是重视学生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很强,增强了练习的效果。总之,整个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第五篇:《解比例》说课稿
《解比例》说课稿
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情分析:
学生先前在五年级上册时学习过简易方程以及本节课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习本节课也是为后面比例的应用创造条件。五年级学生要注重引导他们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四、教学方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学生交流时进行自学辅导。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趣味游戏、复习导入 顺口溜:
比例组成有条件,两()相等不能变 内外乘()要相等,性质应用最广泛。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出示课题:解比例)生齐读。
【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对知识进行了复习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下面跟着老师的自学提示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三)出示自学导航。
1、什么叫解比例?
2、自学例
2、你明白为什么列式是X:320=1:10吗?指出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3、10X=320×1是依据什么得来的?这个方程你会解吗?
4、你能总结出解比例的方法吗?
(四)学生自学,师巡视。
1、学生自己先看书,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2、师巡视碰到小组解决不了的给予指导。
(五)交流汇报
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根据比的对应性列出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在解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自学以及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全班同学交流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发现的乐趣。
(六)随机检测
1、来试试吧!解比例
8︰12=X︰15
0.8:4=X:8
2、我变身了,还认识我吗?挑战一下﹗
解比例
(七)课堂检测
1、求比例中的()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4,另一个外项是()3、4X=7Y,那么Y:X=():()火眼金睛判对错
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差是0()求未知数
20:3=50:X
8X=2.4×6 侦探柯南之神秘脚印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家珠宝店失窃了。第二天早上,小侦探柯南经过仔细勘察,在现场发现了一枚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柯南很快判断出了嫌疑人的身高,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判断的吗?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身高与脚长的比大约是7:1,柯南在案发现场测得嫌疑人脚印长25厘米,你能算出这个嫌疑人的身高吗?(用比例的方法写)
题型培优岛
一种药水是把药和水按1:40的比配制成的,现有药240克,能配制药水多少克?(用比例的方法写)【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我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层次性练习,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八)作业布置
1、出示书35页例2.自己解决,小组交换检查。
2、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表象。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此给同学们布置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
(九)谈谈你的收获!(进行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 模型的高度:原塔的高度=1:10 模型的高度:320=1:10 未知项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10X=320×1 X=320×1/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七、说课后反思
本堂课本着“化教为学,以练研讲”的教学模式讲课,走先学后教“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虽然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自身的语言没有激情因而课堂气氛还有不够活跃,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