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3:4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XX〕161号),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的运行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

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需要和安全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发布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发布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

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XX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XX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的大中型流通企

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

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

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

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

(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同时在蔬菜、茶叶、水果等主产(基地)乡(镇)农办设立快速检测室,每星期深入产地2-3次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

(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2011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2011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2011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XX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XX年1月-2011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含年度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年度“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四)总结阶段(2011年10-12月)

认真总结5年来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的成果及经验,推荐表彰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篇: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06〕161号),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的运行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督

管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需要和安全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发布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发布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

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2006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2007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的大中型流通企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

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

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

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

(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同时在蔬菜、茶叶、水果等主产(基地)乡(镇)农办设立快速检测室,每星期深入产地2-3次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

(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2010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2010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

(六)落实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由卫生部门负责,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队伍建设,乡(镇、街道)从事文教卫生干部中确定1-2名食品卫生监测员,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专门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和餐饮业的监管。与工商、质监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各种检查督促,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发布食品安全警告或警示,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网络体系,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规定,组织开展农村餐饮业的清理整顿,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严格查处无证照餐馆经营行为。到2010年全市农村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具备相关证照;卫生、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督促其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在县级城区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重点加强对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和课间餐学生营养餐的监督检查,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店”、“食品卫生示范街”等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水平。

(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食品以及非法经营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经费的保障和资金落实工作。

三、建设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

由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方合力机制,实行食品安全巡察员制度。

1.组建相对固定的分别由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媒介、专业人士等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察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监督联动、方便群众参与的监督平台。

2.建立工商部门、名优食品企业、农村经销商、农村消费者四方互动机制。采取定期邀请食品生产商(供应商)、经营者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约谈会,协助食品生产商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为经营者掌握农村信息和了解农民消费需求、村民了解食品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购销双方和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信任,形成名优食品产销信息互通的良性机制。

3.建立工商、名优食品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与名优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手打假机制,实行食品名优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专人联系、定期沟通的办法,利用名优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准、识假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联合打假,维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

4.建立红盾维权监控网。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乡村活动,依托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组织在全市建立“红盾维权站”、聘请红盾维权联络员,把维权投诉网点延伸到边远山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群众投诉有门,投诉方便,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2010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06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10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工作计划(含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四)总结阶段(2010年10-12月)

认真总结5年来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的成果及经验,推荐表彰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第三篇: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洋县分局食品安全科

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一是建设以食品质量保障、服务方便快捷为特征的“现代流通网”;二是以政府分工明确、部门联合监管为特征的“监管责任网”;三是由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员为特征的“社会监督网”。“三网”建设是促进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通过流通网络和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一、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要紧紧依靠政府

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认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必须由政府牵头主抓或引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形成工作合力;网络必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抓建设和抓规范必须并重,边建边规范、先建再规范、以建促规范都是有效手段;网络建设是基础,制度完善是保障,发挥作用是目的。结合农村食品安全的实际状况,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些基本原则和统一规范的事项。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

(一)建立健全监管网络。我们要求所有乡镇均成立食品药品领导机构。各乡镇在整合相关部门原有监管网络和组织的基础上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各乡镇基本上都是由分管乡镇长任站长,成员人数在1-3人,并明确联络员,日常办公场所都设在乡镇政府,统一挂牌,统一办公。目前,全县26个乡镇都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全县366个行政村都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人。

(二)完善监管责任机制。在推进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各乡镇政府对本辖区食品安全负总责,建立洋县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下至每个村委会,也落实了相应的监管责任。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三网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可偏废,监管责任网是现代流通网的保障措施和坚强后盾。我县在强化监管责任网建设中,始终注意落实好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发挥好群众监督的辅助作用,明确要求相关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为农村群众饮食消费提供安全健康的保障。

三、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建设稳步推进

(一)整合优化监督网络。在社会监督网建设工作中,我县主要是聘任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形成社会监督网络。他们及时提供信息,反映情况,协助相关监管部门开展日常监管工作,还能及时、方便地受理投诉举报,化解基层群众的一些消费纠纷,将一些轻微的矛盾尽快化解在基层。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县、乡(镇)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各种宣传形式,重点针对乡镇和村组的农民群众宣传国家及省、市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和举措,宣传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的重要意义,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性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据统计,一年多以来,全县已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举办各类宣传咨询活动20场次,接待农民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3000余人次;新闻媒体着重报道典型经验、实际成效,揭露、曝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此项工作,提高干部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农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不安全食品、举报投诉违法行为的积极性。

四、启动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建设

根据《商务部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商建发[2005]45号)统一部署,我县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农家店建设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企业长效发展与农民实际受益相结合的原则,以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为试点对象,主要依托有实力的商贸连锁企业的网络、品牌等优势,采取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的办法,在镇、村两级建设农家店,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农村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富裕后的农民“吃得放心、买得称心、用得安心”的要求也更为迫切,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群众的消费安全感;有利于拓宽消费者的维权渠道,加强监管工作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激活农村市场竞争,促进农村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初步收到了“农民称心、业主高兴、部门齐心、政府放心”的良好效果。但是,要能够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的作用,我们认为:

(一)依靠政府领导是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的基础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并发挥其作用是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党和政府的重视是“三网”建设的推动力量,依靠政府领导是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以及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作用的基础。如果一个地方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经费到位、措施有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将十分显著。

(二)群众参与是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作用的根本

群众举报是监管部门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参与,建立横到社会各界,纵到行政村,方便、快捷、畅通的举报渠道,才能发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和社会监督网的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就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设有效运行的监督网,充分发挥当地消费者协会、村委会、村干部和热心群众的作用,加强了监管力量,扩大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是发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作用的关键

建设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就是要改变农村市场监管薄弱甚至无人监管的局面,就是要落实乡镇以及各村等基层政府和组织的责任,形成多层次责任监管网络体系。如何防止农村食品安全“三网”虚化、弱化,关键在于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第四篇: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文章标题: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2006年以来,我县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在完善和创新食品监管体制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监管体制,切实加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

今年,我们把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县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成立大会。全县12个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镇长任主任),300个行政村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任组长),初步健全了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二是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根据我县实际,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承担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三是县政府还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万元专项经费,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县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得到逐步确立和完善。

二、完善“三网”建设,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蔓延的势头,我们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了食品消费安全监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一是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建设进展加快。今年,我们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食品流通企业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目前,已建起了10处乡镇综合日用品超市,发展日用品便民超市118家,计划两年内使全县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今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签订了《2006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10月份,我们又制定下发了《2006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不断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网多用的办法,利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在原有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聘任了62名乡镇工作区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12名村支部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0月份,又组织人员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共培训580余人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格局。

三、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

我县以深入实施“食品准入工程”为基础,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实现了食品质量监管从“以打为主”到“以防为主”的转变,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一是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率先在全市开通了12315申诉举报网站、食品监管网站,录入了全县所有生产、经营食品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建立了食品监管网络分布图,及时发布食品监管信息以及查处销假售劣的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及时对销假售假的单位进行曝光。二是实现了12315进村,到今年7月底,在我县30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12315联络站和联络员,实现了12315进村率100%,实现了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的重心的下移。三是不断加强对基层食品经营户的经济户口的管理,在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区域设立食品保障监控点4处,有效的规范了城乡尤其是农村食品经营者的行为。

我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要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OO六年十二月六日

《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第五篇: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文章标题: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2006年以来,我县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在完善和创新食品监管体制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监管体制,切实加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

。今年,我们把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县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成立大会。全县12个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镇长任主任),300个行政村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任组长),初步健全了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二是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根据我县实际,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承担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三是县政府还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万元专项经费,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县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得到逐步确立和完善。

二、完善“三网”建设,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蔓延的势头,我们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了食品消费安全监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一是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建设进展加快。今年,我们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食品流通企业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目前,已建起了10处乡镇综合日用品超市,发展日用品便民超市118家,计划两年内使全县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今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签订了《2006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10月份,我们又制定下发了《2006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不断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网多用的办法,利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在原有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聘任了62名乡镇工作区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12名村支部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0月份,又组织人员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共培训580余人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格局。

三、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

我县以深入实施“食品准入工程”为基础,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实现了食品质量监管从“以打为主”到“以防为主”的转变,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一是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率先在全市开通了12315申诉举报网站、食品监管网站,录入了全县所有生产、经营食品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建立了食品监管网络分布图,及时发布食品监管信息以及查处销假售劣的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及时对销假售假的单位进行曝光。二是实现了12315进村,到今年7月底,在我县30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12315联络站和联络员,实现了12315进村率100%,实现了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的重心的下移。三是不断加强对基层食品经营户的经济户口的管理,在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区域设立食品保障监控点4处,有效的规范了城乡尤其是农村食品经营者的行为。

我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要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二OO六年十二月六日

《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来源于,欢迎阅读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下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闽政文[2006]161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文[2006]161号 【发布日期】2006-04-12 【生效日期】2006-04-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农村......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三网”建设之我见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三网”建设之我见 XX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黄良义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和监管网络建设,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〇年度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2010年是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意见》(X发„......

    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马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关于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计划 为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针对当前我乡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XX镇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XX镇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全面推进我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基础,专项整治为手段,增强综合监管能力为保障,着眼于提升乡内食......

    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FAA0D12DF7I9KD6J>为进一步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2008年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来 FAA0D12DF7I9KD6J>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2008年农村敬老院建......

    2015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2015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第1篇: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尧都区教育局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方案精神,把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将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