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三网”建设之我见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三网”建设之我见
XX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黄良义
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和监管网络建设,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XX年组建开始,积极争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相关部门的配合,遵循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指导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农村食品药品网络建设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一、继续深入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城乡差别将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继续存在。农村食品药品供应水平、监管水平与城市的差距客观存在,因此必须长期坚持把农村“两网”建设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推进。我们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农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两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加强农村“两网”建设,将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历史性任务,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将农村“两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制约因素多,仅靠药监部门自身努力难以凑效。因此,必须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并转化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强化责任,齐抓共管,才能真正把“两网”建设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资源优势。据调查,上世纪7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人口,各级政府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过大量的硬件软件投入,这是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可充分利用的资源。由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卫生防疫和业务关系,它将成为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纽带。因此,充分运用这种纽带作用,引导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在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下促进药品供应与监督网络的形成,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基层,从而彻底消除监管死角。所以说,依托乡镇卫生院搭建好“两网”建设的平台,对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综合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行政调控手段。对经过招标已确立的药品配送企 业,要保证其在辖区内的独立经营资格,并通过适当的行政调控手段,积极引导当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和药品零售网点进入药品配送网络。在促进城乡同质同价的前提下,各有关单位不得无故拒绝配送企业和更改采购渠道,对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要严查不贷。同时,为防止垄断,集中配送实行动态管理,打破“终身制”,配送企业必须面对各方监督和竞争压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要通过“评议”或“年度招标”,对配送企业的药品质量、配送服务、药品价格等进行监督评议,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取消配送资格。这样,综合运用市场竞争和行政调控手段,既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乡村,又可防止非规范企业垄断经营。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坚持监管网络与供应网络建设齐头并进。要正确认清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与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辩证关系,在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区、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畅通投诉和舆论监督反映渠道,实现对药品质量群防群控的同时,又要切实增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只有在加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的同时尽快引导医药企业把规范的药品供应网络构建起来,才能真正使假劣药品在农村失去市场,才能逐步解决农村用质优价廉药难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整顿成果。
二、探索建立具有政府职能性质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XX年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统一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的思路。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在各镇、街道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镇、街道分管领导任主任、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门负责人任协管员,协助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对辖区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并在各行政村、社区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聘请各村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任主任兼信息员,负责食品药品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报送。
新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网络范围,拓展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工作平台和内容,既加强了农村药品的监管,又有利于农村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二是强化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职责,并与即将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为今后农村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的发展和监管机构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三是把农村的监管真正落到了实处。由于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对辖区内的各种生产经营、风士人情、流动人口等情况十分熟悉,并长期驻在辖区内,能够及时掌握可能引起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变化的有关信息,对农村的食品药品监管真正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全覆盖;四是整合了行政管理资源,形成了食品药品监督、农业、工商、质监、卫生、教育、畜牧 等部门共同建设一个农村基层监管网络的合力,多网合一,一网多用,起到了力量和效率成倍增长的作用。在人员配置、资金使用、信息共享及对农村基层协管人员的培训、考核等方面,多网合一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
第二篇: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十八大调研报告之二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对领导干部来说,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核心是用制度管自己。在提高素质上,应健全理论学习和学习成效考核评价制度;在提高决策和决策执行的水平上,应完善决策程序制度以及决策后督办落实制度;在改进党内生活上,应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健全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在加强监督制约上,应健全党员和党组织对各级领导干部监督的制度和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制度等等。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夯实加强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是基础。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江泽民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学习经济、法律、金融、科技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三是要学习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反腐败经验,提高业务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四是要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参加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形成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研究问题的风气。在教育形式上要灵活多样,注重在“实”、“活”、“新”上下功夫。“实”就是从干部队伍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作到“管用”;“活”就是灵活安排教育活动,力求形式活泼富有吸引力;“新”就是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为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要坚持首长负责制,单位“一把手”是思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所在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坚持责任追究制,对思想教育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出现偏差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通过常抓不懈的思想教育,使干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完善培训机制,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本领支撑。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培训是支撑。一是搭建培训平台,要在县委党校建立起廉政教育基地,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一次廉政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集中培训。干部培养一靠课堂,二靠实践,最主要还是靠社会实践锻炼,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锤炼培养干部,越是在危难时刻越能显示干部的作风和能力。二是丰富培训形式,主要是在实践锻炼中培训,增长才干,形式不拘一格,既可以交流、轮岗,也可以挂职锻炼;三是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管理办法,科学制定干部培训的计划和目标任务,要坚持定期培训制,制定思想教育培训规划,除日常坚持思想教育外,还要分期分批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大胆改革学习培训方式,切实突出学习教育的目的。培训时间,应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通过多渠道锻炼培养,使干部真正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
3、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构筑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力平台。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制度管理是平台。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和“带病上岗”。二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健全司法机关依法接受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投资体制的改革。四是完善落实好各项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严格实行“管采分离”。五是健全县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六是完善县镇财务管理制度,继续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度,健全财务预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政务公开等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堵塞“小金库”资金来源,防止胡支乱花,铺张浪费。七是要完善干部考察制度。要把过去对干部单一的提拔性考察变为与经常性考察、重点工作专项考察、重大事件跟踪考察相结合,随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表现,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要进行果断调整,使干部考察不仅作为干部提拔的重要程序,而且要成为对干部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八是要改进干部考核制度。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构筑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考实、考准、考出积极性上下功夫。对考核末位者实行淘汰,强化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的观念。九是要强化纪律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纪律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干部作风的执纪检查力度,增强纪律的刚性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出现的不良作风,敢于果断警示和处理。十是要建立直查直处制。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负责,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接深入到基层单位和工作现场,对于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干部的作风表现、群众反映的问题,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处理。4.强化监督机制,扩展监督范围和内容,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监督是保障。在干部作风建设中,要注重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好多层面的监督作用。要把贯彻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县委关于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从会议纪律、请销假、民主生活会、函询、质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方面强化监督;每半年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健全廉政档案;在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基础上,健全监督网络;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县乡党委换届调整后的领导干部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认真实施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村务公开,完善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逐单位(村)设置公开栏,实行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责任到人。建立对领导干部作风情况的动态监督和测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全面掌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情况。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本地本部门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通过专项治理,刹风整纪;对作风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聘请党风政风特邀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和评议活动,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开展反腐倡廉,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形成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的舆论氛围,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5、建立导引机制,调动广大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营造加强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要使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应发挥好三个导引作用。一是领导干部的表率导引。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导引,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事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作风建设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做执行制度的模范,自觉维护领导干部的形象。二是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开展“廉勤兼优”党员干部和“廉内助”评选活动,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三是“争先创优”的激励导引。锻造良好的作风,需要相互激励的平台。通过评优评模,树立典范,媒体宣传,大力表彰先进事迹和优秀干部,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先创优”活动,使广大干部逐步形成事争先进、业争一流、有位就晋、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良好作风。
第三篇: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稳定
维护农村稳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力量,运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理,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一、强化基层干部维护农村稳定的政治意识,首先要解决村级干部,特别是村级书记主任对维护农村稳定政治意识不强,对综治工作不重视的问题。要通过培训和法律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治意识,使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解决经费保障问题,也是上级领导对综治工作重视的具体表现。镇政府要把综治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同时根据当年实际情况,逐年追加。
三、创新工作,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镇、办事处综治办要牵头协调村级的治保会、调解会、司法联络员、信访员、应急联络员、安全监督员,要有效整合资源,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大调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大员在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屏障作用,切实把各类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同时,规范村级信访接待室接访制度,为村民设置正常的诉求窗口。
四、延伸触角,建立健全农村法制宣传机制。要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村民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的习性。一是要抓好宣传舆论导向,教育广大村民通过解决纷争。二是,继续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广大村民知法、守法意识。三是充分发挥村级各大员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纠纷调处中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而带动村民自觉学法、懂法、守法。
五、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效作为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建立健全考试机制,从而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真正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第四篇:建立国有企业反“四风”长效机制之我见
建立国有企业反“四风”长效机制之我见
摘 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狠抓“四风”整治,由于“四风”问题的变异性、传染性、顽固性和反弹性,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反对“四风”长效机制才能有效遏制。
关键词:反“四风”;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狠抓“四风”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本文立足分析“四风”的表现形式,从建立反“四风”长效机制的意义和途径提出笔者初浅之见。“四风”的表现形式
“四风”是群众深恶痛疾,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造成党和政府与群众“隔心墙”的不正之风,“四风”表现不一,究其思想根源,是对价值观的错位,生活中的世界观出现偏差,“总开关”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形式主义主要是表里不一,没有实效,虚荣名利,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轻实质重表面、轻结局重流程、轻实际重记忆,形式主义基于表面风光为准则,以个人利益为核心。价值标准是形式主义,不追求质量和效率,珍惜人力物力,而是在无用消耗,不计成本。
官僚主义关键的体现是不切现实、远离大众,居高临下、无视现实,自负、自我。享乐主义首要的体现是精神懒惰、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追名逐利、贪图享乐,摆谱、玩风盛行。享乐主义推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导致意志消沉、信念动摇,追求物质享受,纵情声色犬马。
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建立长效机制的概念和意义
机构是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预期起到辅助系统的功能。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更加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运行推送系统“动力源”,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积极推动和监督系统运行的组织和个人。有机制和系统之间的联系,也有差别,其机制是不等同于系统时,系统只是外在表现机制。
长效机制,即长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机构系统预定的功能。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必须改变,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总书记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长久有效地反对“四风”的关键所在。建立反“四风”长效机制的途径
3.1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风气很重要,好风气就像好空气一样,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拥有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犹如“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党员干部们将会渐渐被影响,见贤思齐,秉公用权、心底无私将会慢慢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就不会受到自周围而来的明枪暗箭。党员干部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嘉言懿行,就是好的政治生态的基石,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一是牢固树立非义不取的名利观,做到不为物所役、不为欲所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追求为人民谋福祉的大自由。二是牢固树立健康文明的交往观。领导干部要在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三是牢固树立实干立身的进步观。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平常之心看待个人进步,以进取之心对待个人奉献,真正靠实干实绩求得个人成长进步。
3.2 完善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作风制度建设,为“四风”整治提供制度保障。
①制度设计要科学规范。制度要具备“三性”:一是体系性,即制度体系严密不松散;二是操作性,即内容举措具体不抽象;三是指向性,即行为界定清晰而不含糊,具备“三性”制度才容易形成执行力。
②制度运行要认真有效。首先领导人员能否带头执行、率先垂范,如果领导人员破制度习以为常,用权力踩踏制度,那么制度就不可能形成执行力,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其次要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作风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问题,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③强化财务制度改革。专门针对四风问题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一是强化预算编制改革,不断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监管;二是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监督资金链的详细状况与使用方向,规范收支行为,加强财务审计,减少领导干部铺张浪费现象。
3.3 设立完整的“四风”惩戒零容忍体系
不论“四风”问题大小,对其一律零容忍,设置起从通报批评、问责、组织处理、到党政纪处分直至移送司法机关的惩处链条。必须要开放信访通道,接受“四风”举报,增加线索来源,发现“四风”案件有案必查,严厉惩处。
3.4 建立监督立体化机制
①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监督、人大机关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机关资金监督等相对独立权,善于发现突出问题。
②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从群众、舆论、媒体、网络等方面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网上及网下的网络报道、信访接待,调查,反馈机制,加强收集和判断民意的网络;实名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加强社会监督。
③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检查。
3.5 健全完善干部作风考评机制
积极探寻实行“民评官”、“下评上”、等工作体系,制定并实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办法,引入党员干部作风民主评议、民意调查、作风设置群众评判体系等,完善干部作风问责体系,将干部作风绩效评估与干部选拔任用和内部激励相关联,把作风设立指标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使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
第五篇:加强作风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作风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作风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中国煤炭新闻网
2007-5-15 16:56:29
简讯
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以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决策水平,提高宏观把握全局的能力。当前,主要是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热忱为基层服务、为发展服务,增强做大做强意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工作上新台阶、新水平。
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找准并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的满意率。要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集中排查整改领导干部、领导人员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全面提质、提速、提效。
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深化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决策和服务体系,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理顺管理职能,消除职责不清 和相互推诿扯皮现象。
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规范从业行为,着力建立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要全面推行和完善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监督制约机制,健全依法办事制度,落实厂务公开。
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畅通监督渠道,着力建立群众监督平台。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增强监督的实效。要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承诺公示制度,公开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评价和预警机制,形成作风建设监督网络,关注热点,预警示警,增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要加大查处和考评力度,着力增强作风建设的震摄力。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履职,主动跟进,果断“亮剑”,严厉惩治。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特别是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要从严从快查处,并进行公开曝光。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就是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加强对作风建设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作风建设,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以制度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