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3:2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叶德松朱永良崔学文郭云虹牛红峰徐宏杰

一、正确认识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对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必须从大力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入手。

第一,班子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是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县(市)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在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方面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县(市)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提高了,才能领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普通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第二,各级班子在加快地区发展、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决定了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是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是本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其执政水平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只有努力提高执政能力,提高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管理和调控的水平,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县(市)区在党的组织结构、国家政权结构以及全局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是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抓手。县(市)区领导班子向下负责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向上负责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位置十分关键。古人说,“郡县治,天下安”,抓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能够产生一系列良性连锁反应。

二、科学把握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围绕提高党的总体执政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能力”,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按照这个总要求,县(市)区领导班子具体来讲要在提高“十种能力”上下功夫:

第一,政治和业务能力。要能正确判断和预见事物发展方向和一般规律,准确把握工作主动权,熟练掌握分管工作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

第二,学习思考能力。能够自觉做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考虑问题既能高瞻远瞩、放眼世界,又能找准一时一地工作与大局、大势的结合点。

第三,适应和实践能力。自觉完善和改进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较好融入到社会的大舞台和各自的小环境,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发展中摸索规律。

第四,竞争发展能力。敏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敢于和善于参与竞争,能够在竞争中围绕发展问题谋良策、求突破。

第五,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突破陈规,大胆创造,不断吸取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关注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拿出新办法。

第六,团结协作能力。工作中,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善于照顾全盘,协调各方面力量;在领导班子内部,自觉用大局来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处理矛盾。

第七,科学决策能力。坚决维护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能够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又能够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保证决策的正确和顺利实施。

第八,知人善任能力。选贤任能既不拘一格,又科学规范,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

第九,依法办事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实施的领导活动符合法律规定,领导方式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

第十,自我净化能力。县(市)区领导班子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敢管、严管、善管”,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班子成员自身要增强自我约束力和“免疫力”,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浩然正气。

以上“十种能力”既各有不同的含义,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一同构成了县(市)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

三、我市县(市)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使党在农村的能力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主要体现是:狠抓教育培训,县(市)区领导班子的政治、业务素质有了新提高;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县(市)区领导班子结构得到新改善;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县(市)区领导班子活力得到新增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县(市)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得到新提高。但与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比,与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比,还存在着不符合、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政治和业务能力看,有的不善于探索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造成工作被动;有的工作不分主次,工作缺乏原则性、系统性;有的缺乏现代经济、管理、科技知识,面对新形势出现了“本领恐慌”。

第二,从学习思考能力看,有的领导干部学习兴趣不浓,学风不端正,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有的领导班子学习研究氛围不浓,中心组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工作中视野不宽,不能从“五个统筹”的高度思考问题、指导工作;有的缺乏长远眼光和钻研精神,工作缺乏预见性。

第三,从适应和实践能力看,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活不能够与时俱进;有的领导干部基层锻炼少,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本领;有的工作浮于表面,拿老模式套用新问题;有的缺乏下基层吃苦精神,关键时刻畏难退缩。

第四,从竞争发展能力看,有的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不熟悉,仍习惯于沿用计划经济的工作方法来抓经济工作;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不能够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有的对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不强,或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或是消极观望、束手无策。

第五,从开拓创新能力看,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彻底,缺乏临沂那种大气魄、大思路、大手笔;有的领导班子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造性;有的干工作求稳怕乱,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执政几年变化不大;还有的不善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能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第六,从团结协作能力看,有的一把手个人说了算,忽视班子成员积极性的调动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个别班子成员过分强调分工负责,造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还有个别班子不团结、不协调,班子成员间潜在着不团结因素。

第七,从科学决策能力看,有的领导班子不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的发展规划不符合本地实际;有的县(市)区委对重大问题范围界定不是很明确,出现了常委会研究决定问题事无巨细,工作量加大等现象;在个别决策过程中存在会前准备不充分,论证不够充分的问题。

第八,从知人善任能力看,县(市)区领导班子在选好人、用好人的机制建设上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领导班子求才若渴的紧迫感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还受到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第九,从依法办事能力看,有的班子成员习惯于经验管理,搞行政命令,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调控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个别领导干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地方保护主义;有的不善于用法,不能很好地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

第十,从自我净化能力看,县(市)区领导班子对自身廉政建设抓得不紧、降低要求的现象仍然存在。

以上问题需要在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我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培养锻炼,提高执政素质

第一,创新教育培养机制,强化评估和激励手段。一是科学制定教育培养规划。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中、长期教育培养规划,并扎实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的不同职级、不同岗位特点,分别制定岗位素质标准说明书,明确不同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三是完善述学、评学、考学、督学制度。全面考察干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全方位提高素质。一是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坚持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争取5年内把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轮训一遍。二是创新干部培训方式。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的优秀干部到新加坡学习现代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选派一批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到东北财经大学MBA班脱产学习;选派一批群众认可的县级后备干部到无锡培训基地考察学习;还要选派一批经济欠发展的县(市)区领导干部,借助沈阳经济区人才培训资源进行强化培训。三是坚持完善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要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载体,提高学习效果。四是引导干部搞好自学。纠正重脱产培训、轻在职自学的倾向,帮助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三,搞好轮岗交流,加强实践锻炼。进一步加大在关键岗位和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交流的力度,逐步加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干部交流。还要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省直机关挂职以及艰苦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对口交流或锻炼。

(二)提升整体功能,优化执政载体

第一,把选准用好干部作为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的前提。一是端正选人用人导向。立足事业发展需要,用人所长,用当其时,不拘一格地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县(市)区领导班子中。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目标考评工作,与“十一五”规划紧密衔接,注重突出统筹性、务实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坚持用群众公论衡量和评价干部政绩,把“民考官”、“民评官”制度化。三是改进干部考察方式。做到“三个结合”,即:集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历史评价与现实评价相结合。推动“三个转变”,即:变封闭式考察为开放式考察,变在少数人中考察为在多数人中考察,变验证性考察为求证性考察。四是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认真落实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考察结果反馈制度、全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畅通民主渠道。特别是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程序,规范个人推荐行为,正确运用推荐结果。

第二,把优化班子结构作为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关键。一是遵循用人规律,改善班子整体结构。在班子配备时,要注重班子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经历结构、气质结构,优势互补,增强合力。二是注重职能协调,科学配置“四大班子”。通过探索“四大班子”交叉任职,协调“四大班子”执政行为,促进“四大班子”科学配置。三是保持相对稳定,实现动态平衡。严格控制任期内职务变动,从而保持工作连续性,强化目标责任。疏通领导干部“下”的渠道,形成吐故纳新的有效机制。

第三,把加强团结作为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保证。一是把加强团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团结班子,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凝聚班子。注意关心爱护干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把加强团结作为一把手的重要政治责任。一把手要摆正位置,发扬民主,协调好“四大班子”之间、班子内部的关系。三是把加强团结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增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水平

第一,创新执政理念,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一是强化科学执政理念。在准确把握县情、乡情、民情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宏观决策、制度安排和执政行为,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强化民主执政理念。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等各项民主制度,充分保障和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和监督权。三是强化依法执政理念。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注意把经济社会生活导向法律化运行的轨道。

第二,找准角色定位,整合班子职能。县(市)区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协调好“四大班子”之间的关系。县(市)区人大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保证国家法律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县(市)区政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委重大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县(市)区政协要在党委的领导、支持下,支持和监督政府勤政优政,把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力量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第三,健全工作制度,提高执政效率。一是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将总体目标科学分解到班子、到人头,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二是健全分工协作机制。落实沟通协调机制,使“四大班子”工作步调协调一致,互相支持配合。三是健全议事决策机制。按照既民主又集中的要求,抓住关键环节,确保议事具有广泛性、决策具有民主性、决议具有权威性。四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要合理划分工作层次,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责任,形成分类推进的有效机制。

第二篇: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第一要务”,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基本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紧密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的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状况的整体变化,带来了工作局面的新变化,全县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县委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1、干部调整实行“五公开”。一是公开推荐。今年初,在县委全委会议和全委扩大会议上,对政府部门正职人选和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公开推荐。还采取本人自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推荐了优秀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共推荐后备干部310名。二是公开考察对象。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推荐的结果和所设职位的需要,由县委组织部提出拟考察对象。三是公开考核。考核前,将被考察人选向所在单位干部群众进行公布,通过设立“干部考核信箱”和公开电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反映。考核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实施考核。四是公开考核结果。实施考核后,考核人员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写出书面考核材料,在向主管干部的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汇报情况以后,将考核结果向被考核人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反馈。五是公开任职情况。县委讨论决定任免的干部,进行一周公示,群众可以通过监督电话、公示意见箱或来信来访等形式反映拟任职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依据公示结果,按干部任免规定程序任职。

2、实行了领导干部任用票决制。为推进干部选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县委制定了《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2004年以来,对拟任用的238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拟任的35名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

3、积极推进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县委在公安,法、检两院进行了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的试点,根据竞聘者的表现和民意测验的结果确定被考察人选,最终有75名干部走上环节正副职领导岗位。在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办法》,并在全县铺开。通过推广竞聘上岗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拓宽了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4、加强了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了县委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作用,紧紧围绕“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和县委中心任务组织培训、轮训干部。2004年8月份还对全县260多名副科领导干部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轮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1332人,其中,科级干部261人。9月份,组织苏木乡镇、县直部门部分党政“一把手”43人赴苏州农干院学习考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5、积极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获取真知的舞台。几年来,县委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上大胆创新,采取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步伐。先后选调30余名县直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从广大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和创造中汲取营养,经受考验。

6、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新形势下,县委认真总结干部工作新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干部民主推荐制度、例行考察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演讲公示制度,以及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又出台了《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养、选拔工作暂行办法》、《关于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0多项制度,使干部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能力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县委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抓好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更加适应新形势,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普遍增强,敢于应对新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面对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迅速形成应急机制,广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得以锤炼和提高。

2、领导班子更加团结统一。党政“一把手”配合默契,班子成员之间工作上分工不分家,“一把手”善于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副职支持正职工作,班子成员间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提高了班子整体战斗力。

3、民主氛围更加浓厚。绝大多数领导班子都能做到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集体决策,在人事变化、奖金分配、资金使用、大的工程项目等重大问题上,不搞“一言堂”,做到了充分酝酿、民主协商、集体研究、会议决定,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

4、改革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广大领导干部工作思路新,作风扎实深入,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大家既有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5、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全县广大干部能自觉地执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事关群众利益问题上透明度较高,班子整体形象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

(三)、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新经验。一是既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又要使每个干部人尽其才。严格把好提拔任用关,使新提拔的干部符合“四化”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为做到选拔优秀人才,组织部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干部潜能。二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加强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领导干部必须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执政能力。三是勤于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悉心观察国内外、区内外、市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认真总结广大群众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能力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些举措远远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诸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考核、监督、升降还缺乏新的机制,同时,已有的被实践证明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落实得不够好。二是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跟着感觉走”的问题,通过走访调查,一些同志还谈到了普遍存在的解放思想不够、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树立得不牢,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等实际问题。这种状况,将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

第三篇: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第一要务”,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基本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特

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紧密结合全县干部队伍的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干部队伍状况的整体变化,带来了工作局面的新变化,全县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县委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1、干部调整实行“五公开”。一是公开推荐。今年初,在县委全委会议和全委扩大会议上,对政府部门正职人选和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公开推荐。还采取本人自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推荐了优秀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共推荐后备干部310名。二是公开考察对象。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推荐的结果和所设职位的需要,由县委组织部提出拟考察对象。三是公开考核。考核前,将被考察人选向所在单位干部群众进行公布,通过设立“干部考核信箱”和公开电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反映。考核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实施考核。四是公开考核结果。实施考核后,考核人员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写出书面考核材料,在向主管干部的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汇报情况以后,将考核结果向被考核人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反馈。五是公开任职情况。县委讨论决定任免的干部,进行一周公示,群众可以通过监督电话、公示意见箱或来信来访等形式反映拟任职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依据公示结果,按干部任免规定程序任职。

2、实行了领导干部任用票决制。为推进干部选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县委制定了《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2004年以来,对拟任用的238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拟任的35名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

3、积极推进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县委在公安,法、检两院进行了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的试点,根据竞聘者的表现和民意测验的结果确定被考察人选,最终有75名干部走上环节正副职领导岗位。在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办法》,并在全县铺开。通过推广竞聘上岗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拓宽了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4、加强了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了县委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作用,紧紧围绕“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和县委中心任务组织培训、轮训干部。2004年8月份还对全县260多名副科领导干部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轮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1332人,其中,科级干部261人。9月份,组织苏木乡镇、县直部门部分党政“一把手”43人赴苏州农干院学习考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5、积极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获取真知的舞台。几年来,县委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上大胆创新,采取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步伐。先后选调30余名县直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为他们提供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从广大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和创造中汲取营养,经受考验。

6、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新形势下,县委认真总结干部工作新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干部民主推荐制度、例行考察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演讲公示制度,以及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又出台了《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养、选拔工作暂行办法》、《关于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0多项制度,使干部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能力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县委在实际工

作中突出抓好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更加适应新形势,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普遍增强,敢于应对新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面对

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迅速形成应急机制,广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得以锤炼和提高。

2、领导班子更加团结统一。党政“一把手”配合默契,班子成员之间工作上分工不分家,“一把手”善于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副职支持正职工作,班子成员间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提高了班子整体战斗力。

3、民主氛围更加浓厚。绝大多数领导班子都能做到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集体决策,在人事变化、奖金分配、资金使用、大的工程项目等重大问题上,不搞“一言堂”,做到了充分酝酿、民主协商、集体研究、会议决定,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

4、改革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广大领导干部工作思路新,作风扎实深入,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大家既有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5、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全县广大干部能自觉地执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事关群众利益问题上透明度较高,班子整体形象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

(三)、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新经验。一是既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又要使每个干部人尽其才。严格把好提拔任用关,使新提拔的干部符合“四化”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为做到选拔优秀人才,组织部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干部潜能。二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加强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领导干部必须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执政能力。三是勤于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悉心观察国内外、区内外、市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认真总结广大群众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能力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些举措远远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诸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考核、监督、升降还缺乏新的机制,同时,已有的被实践证明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落实得不够好。二是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跟着感觉走”的问题,通过走访调查,一些同志还谈到了普遍存在的解放思想不够、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树立得不牢,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等实际问题。这种状况,将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的能力。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思想水平和理论素质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提高理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作为核心内容,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理论学习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点克服小富即安思想,强化发展的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强化创新的观念;克服地方保护、自我封闭的思想,强化开放的观念。要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第二,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优化结构,提高整体功能,从源头上保证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能力基础。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注重考察干部的实际能力,适时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进科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下大力气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体功能。要特别注意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增强带班子的能力。要把班子中的优秀副职和下一级有发展潜力的正职作为“一把手”后备人选加强培养。

第三,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尤其在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执政能力究竟如何,要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更要以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作保证。我们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切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体现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决排除各种因素对发展的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本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要结合新的情况,完善思路,突出优势,扬长避短。要着力抓好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大力气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敢于瞄准国内科技的前沿,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手段、提高借助外力促进发展的水平,争取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本地化”。

第四、强化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对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组织协调,在搞好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把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的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研究班、短期班,积极推进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增强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培训的有效制度,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

第五、完善工作机制,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供制度保证。实践证明,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工作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从而加大执政成本。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从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层面来说,主要体现在各级党委如何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处理好执政党同国家政权、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关系,增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以及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增强党的活力的能力。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各级党委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和议事制度,加强集体领导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不断增强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团结和活力。二是进一步规范和理顺各级党委同人大、政府、政协及各人民团体的关系,既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既要保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又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防止“以党代政”、“以言代法”的现象发生。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地方各级党委同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关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得到加强。

第六、牢记“两个务必”,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改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作风是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切实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总之,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既需要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县的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也需要不断把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理性分析,上升为理论。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学习执政的新知识,掌握执政的新本领,积累执政的新经验,形成执政的新认识,就一定能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执政党能力建设,11月1日—3日,淮南市地税局举办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学习班,我荣幸参加了学习,在近3天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主要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话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五项主要内容,处理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个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对“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个问题理解和建议:

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的大问题,党的执政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基层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和水平上,一句话,对于群众的问题是否是尽心了,是否是把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句说来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并不简单。

曹发贵是一个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了解决镇上垃圾场选点的问题,他真心为农民着想,几经努力,让农民不愿意把垃圾场建在离农民的田地太近地方的心愿得到了满足,使农民因建垃圾场会影响生产、生活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对于一个村里的干部他解决这样的问题,真是勉为其难的。可是经过努力他做到了。

任长霞一位普通的基层公安局长,在听说百姓因受一个叫“砍刀帮”的淫威霸道欺负,百姓多次告状不得解决,最后老百姓都失去告状的信心后,这位女局长得知后,马上布置组织干警,投入警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让百姓看到了这位女局长真心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和情系百姓的真心诚意。而在这个时候,所体现的不仅是她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而是她执政为民情系百姓的赤子之心。

吴天祥一位普通的信访干部,在做一个拆迁钉子户的时候,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在这个拆迁户的要求得不到解决,而又有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就把自己女儿的房子腾出来,先让这个所谓的“钉子户”借住。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房屋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的民间的疾苦,百姓的困难,在求助政府的时候,一定是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时候,而当这些本来就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就会真正发自内心感激。而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就是通过这些具体而琐碎的小事显现了出来。

有统计表明,其实所谓的基层问题、难题,其实80%是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的,而且80%以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那为什么不能解决,而一定要通过上访才能引起重视呢?其实这和基层官员的不作为,或是没有尽心尽力有关的。所以,假如说做到了百姓问题无“小事”,无“慢事”,不让这些问题累年积累,历年迭加。那么百姓的问题就不会多年积累,一朝暴发,许多的矛盾就能出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所以用心、尽力是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必须建立的“为民情结。”从这个意义让来理解,执政时间越长越要解决好执政为民的问题,这个意义越是重大。因而,不仅是基层干部,还是党的高级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税务干部的执政能力,以我的水平简单总结一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党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处理政务,进行工作,解决问题,离开这一条,思想就没有了灵魂,行动势必走上歪门邪道。

二、在工作中,必须坚决按中央的指示、国家政策、法令和政府要求办事。坚决杜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思想上认为“天高皇帝远”,搞“独立王国”,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局部必须服从大局。

三、作到政治文明,必须政务透明,公正、公平、公开。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把它看成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见之于行动。体现在工作中,处处以人民公仆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五、工作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决定作于调查研究之后;不要贪图什么“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塌塌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时时注意学习,思想保持先进,工作与时俱进。

六、廉洁奉公,正正直直做人,勤勤恳恳处事。这是一条最最重要的防线。做不到廉洁奉公的人,前面说的那五条,都是空话;而能够一生保持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就必须经常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好自己的主观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全党的任务;要把党执政能力建设好,又必须从每个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着手。以上意见和建议,看起来好象是些

“官活”、“套话”,事实上它们是客观真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果忽视了这些,就落不到实处,党的执政能力就提高不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第五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十六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这“五种能力”,不仅涵盖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方面,而且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体

现了我们党在目前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

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党的全部执政实践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全党切实在理论上、实践上作出明确回答。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必须正视和不断解决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当年进城掌握全国政权是“进京赶考”,表示“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我们绝不当李自成。”邓小平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指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深刻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现实来看,苏联共产党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由于长期忽视执政能力建设,没有正确应对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不能很好地解决国内经济建设问题,无力化解民族矛盾等等,结果纷纷丧失执政地位,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这就清楚地告诫我们,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着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执政党的执政时间越长,越要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尤其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放在重要位置。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员队伍状况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力量组合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各个国家的执政党都在思考和调整适合本国本民族的发展战略,以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这些都对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还要看到,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员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从过去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变成了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已经从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发展为现在拥有68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些重大变化,都将使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党要迎接这种挑战和考验,就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三,我们党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十六大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治党治国理念,即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真正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做到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是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

由此可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时期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对自己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对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本质要求

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治党、治国、治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本领。执政能力是针对整个党而言的,党的执政能力既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也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素质。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组织上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作风上进一步保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制度上进一步健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一整套完备机制。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性课题,又是现实性的任务;既是综合性目标,又是具体的要求;既是规律性揭示,又是实践的过程。这里,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和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一是执

政意识。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入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思想建设上重点解决一部分人的“信仰危机”问题;

在组织建设上重点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清正廉洁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解决以民主集中制和干部用人制度为重点的各项制度建设问题。使我们党真正体现自己的先进性和永葆青春活力。

二是发展意识。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党同志务必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本领,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意识。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应该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自觉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扩大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改进执政方式,优化执政形象,实践执政宗旨,完成执政使命。要居安思危,善于运用执政党的执政资源和组织动员能力,不断化解自然的和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提高迎接各种挑战和考验的适应能力,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

总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为检验标准,以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保证。执政党要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通过不断提出与时俱进的目标要求,通过健全各种体制机制,来全面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始终使我们党保持生机和活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党委是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但总揽全局并不是包揽一切,而是要求各级党委立足于党的工作的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得到贯彻落实。

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在总揽全局的同时协调好各方,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要求,通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这既能保证全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统一,奋斗目标上的统一,大政方针上的统一,法律制度上的统一,重要工作部署上的统一;又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国家机关和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其一,理顺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关系规范化。党政关系在中央、地方和基层的要求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做法。理顺党政关系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党的领导的含义、执政党的功能及其执政规律等。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的职能,在国家治理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党和政府在领导方式上又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讲,党的领导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从内容上讲,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组织、作风领导的统一;从范围和层次上讲,党的领导是其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宏观领导,而不是具体事务的管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党“应该只管大事,不能管小事”。党不能代替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包办一切,干预一切。

其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规定了的国家政权的性质。但是,人民当家作主不可能自发地实现,要通过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领导才能实现。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上,以真正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其三,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全党依法治国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反映。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理顺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一方面,执政党要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另一方面,党也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在我们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十六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这“五种能力”,不仅涵盖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方面,而且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在目前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本质要求。

然而,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而言,要切实提高以上五种能力,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切实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发展经济是现代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检验一个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要看这个党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党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取决于党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党能否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全党同志都必须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

二是必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能力,首先表现在能否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利益关系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基本生活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对全党包括做基层工作的同志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考验。全党同志都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

三是必须切实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实践党的宗旨、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建立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建立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政策信息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提供有效途径,真正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而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的观念,使各级领导干部都做捍卫群众利益、实行科学决策和依法办事的表率。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四是提高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创实际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就是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当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水平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必须不断有新的解放,理论上必须不断有新的发展,实践上必须不断有新的创造,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抢抓机遇、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坚决扫除一切影响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性束缚,振奋精神,知难而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步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五是必须切实提高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全体党员和干部素质的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随着时代和党的任务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党从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带领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执政党,这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党员干部不仅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仅要以改革的思维推进理论和各项实际工作创新,还要善于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复杂矛盾;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等等。否则,不仅党的先进性难以体现,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也难以从整体上提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运用我们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要按照抓根本、出新招、求实效的要求,以理论培训、知识更新、实践锻炼、科学考核为重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优秀领导人才脱颖而出的选贤任能机制;以增强领导班子合力、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创造有利于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良好工作环境;以强化监督、健全机制为重点,建立健全有利于规范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是对党执政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深刻总结。我们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际,努力研究执政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探索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所提高,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同时学习各种新知识。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增强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高级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第二,与时俱进,应势而变,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和探索有利于改进执政方式和提高执政能力的新办法;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要大力增强执政意识,包括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等。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执政党建设中带规律性的问题,包括更新执政理念、防范执政风险、提高执政能力、丰富执政资源、优化执政形象、完善执政机制、实现执政使命等等,从而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党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第三,狠抓基层,夯实基础,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统一起来。执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地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党委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群众工作方法和机制,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起来,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要按照“两个先锋队”的定位,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各级党委不但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农村、社区、党政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其他新经济组织、社会和民间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扩大党的影响力。

第四,吸引人才,优化队伍,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结合起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忽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五,发扬民主,健全机制,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制度创新统一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制度建设作保证。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证,好的东西形不成规范,就难以长期坚持下去;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证,坏的东西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滋生蔓延。抓住了制度建设,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当前,要注重健全和完善一系列事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制度,如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以保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建设重在执行,执行制度贵在从严。经过严格程序制定的制度,必须一丝不苟、决不变通、持之以恒地执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载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大全五篇)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7:45:5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上个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莫过于共产党执政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发展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伴随,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实现共产党执政的伟大导师列宁,提......

    党在农村的执政思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更是时刻不放松。去年底以来,我党用半年时间,在农村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化解了基层大量矛盾、协调了农村干群关系、理......

    对提高基层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基层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以胡锦涛同志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

    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07740104 王雅云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

    探讨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探讨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意义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努力。 提高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