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的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欧美经济危机的爆发也间接地使我国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信息技术、分析技术等多项内容。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过程入手,分析新时期下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关键词】风险管理 过程 管理方法
一、引言
从企业诞生开始,就一直面临因内外部因素带来的各种风险。外界的各种变化如政局更迭、技术创新、汇率波动、消费者偏好改变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战略、管理等因素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这样的变化一旦丧失平衡,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这些影响与后果,对企业来说就是面临的风险。因此,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渐重视,很多企业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进一步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些企业管理者意识到:风险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转化为新的机遇,因此尝试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的价值创造相联系也是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分析
(一)拟定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的最主要特征体现在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上,要想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就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所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拟定风险管理计划需要依靠充足、全面的依据,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为企业面临的风险提供全方位的准备。首先,拟定风险管理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企业的战略计划、业务程序、风险承受能力、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等信息。其次,我们必须客观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只有准确判断风险类型,我们才能使得风险管理策略具有足够的针对性。企业风险管理应该囊括多项内容,主要有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岗位的职责、风险管理的预算、实施风险管理的频率及时间安排、风险管理的说明方法及反馈途径等领域。只有梳理好这些内容,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份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
(二)识别企业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分析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所谓感知风险,就是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类风险。分析风险,就是要分析引起各类风险的具体因素。感知风险是整个企业风险识别工作的基础,分析风险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而分析风险则是整个风险识别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感知企业风险的主要方法有生产流程法、组织图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其中组织分析法能够适用于企业各类风险的识别工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具体由财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分解分析法、幕景分析法等内容构成。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性的应用以上方法,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企业风险评估
随着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的企业风险估计主要依赖于数理统计方法来估算各类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引发的损失。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两大内容。风险评估程序有着一套逻辑缜密的流程,首先要确定特定风险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概率的大小。特定风险的发生频率主要是采用定性的方法来加以估计,主要依据风险因素、风险类型、历史数据、风险管理计划。通过对风险频率的估计,可以得出风险发生频率清单,并需要进一步分析风险清单。此后,就需要评估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对损失的评估,应该涵盖各个风险,不仅包括直接损失,也应包括间接损失。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损失时,还应该考虑损失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四)安排风险应对计划
确定应对风险的计划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能够增加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机会,降低风险对于企业财务目标、经营目标的威胁。在上文所述的各个环节中,风险管理部门已经掌握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资料和档案,这些内容都是指定具体风险应对计划的重要依据。企业应该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严重程度、企业承受能力、经营战略等因素,判断具体的风险处理方法。风险处理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控制、自留、转嫁。对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制定风险应对计划不是一项静态的工作,而是一项连续、动态的过程。传统的风险管理中主要采用风险规避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风险应对方式,通常在风险发生频率较高、带来损失较大时使用。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他风险应对计划也逐渐有较多的运用。
三、新形势下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紧密相连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一些专家和学者意识到需要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来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让企业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更好得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消费市场变化迅速,企业需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实际需求下,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估计风险水平来动态调整自己的风险偏好。通过估价风险水平测度体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策略,做到更加及时和准确的判断。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也开始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将风险战略归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二)重视对风险的优化组合风险组合理论,是假设共同拥有某种特征的风险成组出现,各类风险相互联系、依赖,当这一组合当中的某个风险减小或增大的时候,其他的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同样的变化。此外,风险组合理论还主张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鉴于此,风险管理需要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特定的风险。通过科学运用组合的方式来评估风险,能更好地令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风险的内在联系,判断出哪些是需要给与特别重视的关键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最恰当的领域。风险管理者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消化风险的能力,为企业量身定制风险优化组合的方案,并且进行动态追踪,当风险超过企业的风险偏好时,就及时采取限制
措施,保证整个风险优化组合的可行性。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考虑企业成本与收益,考虑对所有者价值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将风险战略和风险结构进行有机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既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又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导向。风险战略指导企业风险评估的方式和风险监管的方式,判断企业是适合进取型的风险管理模式还是适合保守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同时,风险战略需要借助风险结构来具体实施,说明风险管理结构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四)推动集成风险管理模式
企业的集成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系统思维方式来帮助企业解决企业风险管理问题。这种风险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很多具有联系的风险要素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去做优化。这样的风险管理方式不仅仅只关注财务、安全等传统风险,而是要将企业的各类风险都进行一个分析与整合,可以调动起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
(五)切实深化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
风险与收益紧密相关,辩证对等,高收益自然伴随着高风险。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高瞻远瞩,充分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企业风险形成积极的认识。同时,风险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做好对风险的控制,认真实施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最后,企业还应该从上到下树立起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毕竟风险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单独工作,需要得到各个职能部
门的大力配合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生存与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积极寻求更为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致力于企业达成自身的战略经营目标,它不仅要求企业高层要深刻认识其中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需要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识别、防范与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上还很不成熟,与世界一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企业要有意识地向标杆企业学习,不断接受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风险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哲.项目的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2002(2)
[2]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简介[J].审计研究.2003(06)
[3]王桂莲.企业风险管理探析[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5(03)
[4]李洪彦.风险管理中的知识集成机理与管理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5]陈云卿.企业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5(06)
[6]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8)
第二篇: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
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会计核算工作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改善与发展,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1.前言
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录入帐目,还包括内部审计、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等工作,对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规范化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现代企业应当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科学设置会计机构、强化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以此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进而推动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
2.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现代企业的会计机构中,部分企业的岗位设置十分混乱,这样的局面致使财务管理部门无法良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部分私营企业、中小型企业中,决策权在老板一人手中,即便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工作人员也无法正式的参与企业的财务评判,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如同虚无,会计工作人员也不能发挥作用。此外,还有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胡乱做账,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不能反应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2.2建账不规范,缺乏控制制度
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不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执行,企业领导人为掌控企业的支出与收入,为了偷税漏税,所有的营业额数据按老板个人的意愿进行录入,对国家财政部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企业没有建帐的流程,而是以各种发票来替代企业的账目;某些企业的账目混乱,不能清晰的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还有部分企业为应对领导的监督与视察,建立多套账目,这些情况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模糊不清,会计工作的实施严重脱轨。2.3缺乏健全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的任务主要是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本身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实施监督与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某些企业领导层随意干涉这项工作,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遵循领导的意见,无法按照正确的程序执行工作,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无法落到实处。另外,部分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比较随意,某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不要发票价格会较低,企业为了降低进货成本就选择不要发票,这样的行为使得企业无法获得合法的凭证,于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不合理[1]。
2.4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人员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将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某些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也难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在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工作人员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无法胜任专业要求较高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有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核算,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同时,某些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不具备财务管理的理念,对会计核算的新技术缺乏研究与学习,这些均不利于现代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
3.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3.1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现代企业在进行会计监督管理的同时,应当设立单独的会计机构,配置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以此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以及无关人员的插手,减少外部影响。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对于会计这一岗位的核算人员,应当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途径进行选拔,实行专人专岗制,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做到公正、认真,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2]。3.2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措施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前提。一方面,现代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会计工作的制度,应当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归类,建立符合原则的建帐流程,整改与完善不标准的制度等,由此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应当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制度,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成本核算制度、计量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核制度、财务监督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牵制制度等,对会计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约束,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执行。3.3强化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否能正确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关系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也关系到现代企业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对会计核算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现代企业可以建设严格的监督制度,以此保证企业行为的合理化与合法化。对于内部监督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通过监督来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外部监督管理,企业可以引入外来机构监督企业的相关税务、大小财务事项,以此来确保现代企业不出现违纪违法的情况。此外,税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会计核算账目,以此保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的投入工作。在保证内部监管的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外部监管,使其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推进会计核算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3.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加强其会计核算的观念,对会计核算工作深入了解,培养其形成认真敬业的思想意识,并且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还应当全面建设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风尚,合理引导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观与职业观,使会计工作人员明确的区分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进而达到会计核算结果准确与真实的目的。同时,企业应当抬高招聘的门槛,对其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筛选,以此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当然,企业也可以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定期的奖励与考核来激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4.结束语
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可以清晰反应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情况,明确地展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将其经济动态转化成信息资料,以作为经营管理以及经济决策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在会计核算工作管理过程中,企业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统筹,以此达到会计核算规范化的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 [1]宿明俊.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J].管理创新,2016,(8):271.[2]孙凌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财税研究,2016,(1):200.[3]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管理视野,2014,(5):154-155.
第三篇: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
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近几年,面临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关乎企业事务的各个方面,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新形势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影响了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实施。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在企业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并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101-01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会计核算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账单的录入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录入帐单,人们已经将会计核算的工作拓展为内部的审计、会计的监督、会计管理等类型的工作,并且对现代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征
会计核算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十分合理可靠,通过货币尺度、实物尺度和劳动尺度等其他方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就现今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实物尺度以及劳动尺度可以明确的反映企业资产和物品调整状况,有效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以及消耗情况,从而确保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进行,且起到对会计相关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作用。其次,会计核算时是对企业的多种经济活动进行整理分析核算,力求会计信息全面完整,不忽略每一项关于财务活动的会计核算,监管期间不容有疏漏的现象,并对活动实时监控,连续不断的核算工作才能使企业会计核算对结果真实有效。另外,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所以核算的信息要具有可靠真实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职员提供合法的会计凭证,会计核算人员依据会计法进行正确的核算处理,严格遵守每一项法律规定,只有这样,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才会保证真实准确。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制度方面的弊端。例如,对专项资金的出处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记录,对固定资产的耗资问题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等等,这些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因此,在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保障其工作有效正常的进行,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而当下,国家及企业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实施到位,并没有完善的全面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从而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规范性。
2.2 部分??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会计工作人员中存在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够看重,进而所得的财务数据就会距离真实数据有所偏差,还有的会计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素质,就难以做到会计的规范核算。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无法胜任要求较高的核算工作。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的专业以及综合素养不过关,在工作中经常不按照规定执行,就让财务部门的运转出现了问题。最后就是有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概念模糊不清,缺少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这就大大的制约了会计核算的发展。
2.3 缺乏完善、健全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的职能主要在于会计工作人员监督着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不过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有的企业领导将这项工作把握到自己的手里或者是对会计监督干涉得过多,一旦这样,会计工作人员就会迫于上级的压力去听从领导的意见,无法正常地按照规范进行建账,让会计监督变得空有其表[2]。此外,还存在部分企业在会计的核算过程中过于随意,企业在进行大量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若是不要求开具发票,商家就会适当降低价格,这时采购人员为了降低成本就会不要求开具发票,企业就得不到正规消费的凭证,让会计的核算工作不够合理。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手段
3.1 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也是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管理的关键工作。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首先,企业要结合本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统一而论,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单位的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其次,在日常工作所面临的制定会计核算计划以及资金筹集等工作时,要加强纪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最后,要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同时也要建立起相关的监督纠错制度,保障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标准,保障整个工作的顺利完成。
3.2 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因为人才的短缺,一些企业就会选择降低标准,招聘了解会计基础操作的人员,并非为企业引进高质量的人才,对此应该作出调整,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或是给予高薪酬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高校专业人才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与高校密切联系,为有意愿加入企业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于企业已有的会计人员要采取教育培训方式来提高总体素质,定期为会计核算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学习巩固会计知识和具体操作,开展有关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型活动,可定期派遣个别会计人员外出学习,汲取更多更新的的知识经验,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监督,对表现积极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嘉奖,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职员采取适当处罚,从而调动职员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企业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加强会计核算人员对掌握全面核算知识重要性的意识,对企业职员普及会计核算知识法则,给予财务部门最大限度的协助,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还要实时更新储备的知识量,遵循会计法则法规,熟悉企业的会计核算原则制度,还要掌握电算化等新式的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化。按照高要求的招聘原则纳入有道德的会计人员,从根源上抵制不良风气的产生,才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3.3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监督
加强对于会计核算管理中做的监督可以如实的反应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以便于企业及时的调整财务工作,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科学的运用会计核算管理监督手段,监督数据填写的真实性,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等等,并且将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于及时发现违反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行为,并给予严肃处理,保障整个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规范化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内部的监管培养,还需要外部的监督控制,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会计核算的制度来管理企业,可以严格控制企业运作时的其他环节,而因为会计核算的反映和监管的职能,可以通过整理的数据来经营企业,调整战略目标或作出资金调整,对企业长远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宿明俊.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271.[2] 孙凌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01:200-201.[3] 赵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商,2016,07:139.[4] 王海芳.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09:52-53.[5] 杨男子.促进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1:51.
第四篇: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摘 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着,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这就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 成本管理 问题
一、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1.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主要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控制企业成本、促进增产节支、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完善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规范成本核算程序,严格控制企业成本和费用支出,提高企业成本信息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而提高企业总体财务信息质量。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依法对企业成本费用及其开支范围进行检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制定产品价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成本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价格的制定,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较低企业的成本水平,凭借价格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因此,严格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利保障。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着。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成本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目前而言仍然存着一定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企业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国企业成本对管理认识不够科学、全面,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忽略了产前成本预算和事后的成本考核评价,更加没有顾及到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缺乏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成熟的成本文化,基层员工成本意识薄弱,导致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选择的成本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仍旧以传统方法为主,将工作重点局限于成本确认与计量,而对成本计划、预算、决算、分析和考核关注较少,零基预算法、作业成本法以及价值工程分析法等先进的管理
方法在企业中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外,部分企业成本管理手段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水平也受到限制。
3.企业成本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的相分离,企业管理者容易出现短期成本管理行为,为了突出任职期间的业绩,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企业后期的成本管理存在较大困难。更有甚者为了完成部分目标指标,人为地粉饰财务报表,大大降低了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了误导信息。此外,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成本确认、计量方法有失科学合理,思想立场不够坚定,禁不住压力和金钱的诱惑。
4.缺乏有效的成本监督与激励机制。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成本监督和评价体系,成本管理的执行效果不够理想。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同岗位和机构之间不能形成分离和制约,直接影响了执行效果。企业成本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使各项制度形同虚设。同时。缺乏相应的成本评价机制,机构、部门或者个人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认可,由此导致员工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三、完善成本管理的措施
1.提高管理层成本管理意识。
将成本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成本文化。明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的同时,更要完善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扩大成本管理范围,制定
涵盖成本预测、计划、分析、决策以及考核等全方位的现代成本管理制度。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成本管理的最终实施还要依靠企业的相关人员,因此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减少短期行为和财务舞弊行为发生,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质量。
3.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成本管理中增加对先进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作用。企业可以自行开发或者通过外部订购,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设定权限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不同岗位的相互制约与监督,通过管理层账户实现对部门、机构和员工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了解成本执行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实现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建立科学的成本评价与激励制度。
员工的积极性是成本管理工作执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遏制成本浪费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合理的奖励机制促进和激发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热情,同时体现了企业科学、公正的管理理念。
综上,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管理
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加之,目前我国企业在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从企业管理层到财务人员直至普通员工都要树立成本观念,全面落实和贯彻成本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海生.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9.2.董玉芬.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2005.
第五篇:浅议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
浅议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
摘 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这就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 成本管理 问题
一、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首先,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总体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主要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控制企业成本、促进增产节支、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完善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规范成本核算程序,严格控制企业成本和费用支出,提高企业成本信息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而提高企业总体财务信息质量。一方面有利于税务机关依法对企业成本费用及其开支范围进行检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制定产品价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最后,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成本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价格的制定,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较低企业的成本水平,凭借价格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因此,严格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利保障。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成本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目前而言仍然存着一定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企业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国企业成本对管理认识不够科学、全面,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忽略了产前成本预算和事后的成本考核评价,更加没有顾及到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缺乏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成熟的成本文化,基层员工成本意识薄弱,导致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第二,选择的成本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仍旧以传统方法为主,将工作重点局限于成本确认与计量,而对成本计划、预算、决算、分析和考核关注较少,零基预算法、作业成本法以及价值工程分析法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外,部分企业成本管理手段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水平也受到限制。
第三,企业成本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的相分离,企业管理者容易出现短期成本管理行为,为了突出任职期间的业绩,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企业后期的成本管理存在较大困难。更有甚者为了完成部分目标指标,人为地粉饰财务报表,大大降低了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了误导信息。此外,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成本确认、计量方法有失科学合理,思想立场不够坚定,禁不住压力和金钱的诱惑。
第四,缺乏有效的成本监督与激励机制。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成本监督和评价体系,成本管理的执行效果不够理想。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同岗位和机构之间不能形成分离和制约,直接影响了执行效果。企业成本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使各项制度形同
虚设。同时。缺乏相应的成本评价机制,机构、部门或者个人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认可,由此导致员工在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三、完善成本管理的措施
第一,提高管理层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成本文化。明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的同时,更要完善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扩大成本管理范围,制定涵盖成本预测、计划、分析、决策以及考核等全方位的现代成本管理制度。
第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素质。成本管理的最终实施还要依靠企业的相关人员,因此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减少短期行为和财务舞弊行为发生,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质量。
第三,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企业成本管理中增加对先进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作用。企业可以自行开发或者通过外部订购,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设定权限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不同岗位的相互制约与监督,通过管理层账户实现对部门、机构和员工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了解成本执行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实现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四,建立科学的成本评价与激励制度。员工的积极性是成本管理工作执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遏制成本浪费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合理的奖励机制促进和激发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热情,同时体现了企业科学、公正的管理理念。
综上,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加之,目前我国企业在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从企业管理层到财务人员直至普通员工都要树立成本观念,全面落实和贯彻成本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海生.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9.1.[2]董玉芬.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2005.9.[3]李丽萍.浅析企业成本管理.财会通讯.2010.7.[4]万兰芳.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