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安全风险管理是在新形势下做好铁路安全工作,推动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部署和有效措施。不论一线职工或是基层管理人员亦或领导班子,都应该认真理解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全力落实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有效提升职工劳动保护和人身安全的安全系数。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做法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要结合生产现场的所需所求,牢固树立“ 预防为主、未雨绸缪”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及时判别风险因子、排除安全隐患、强化安全预警、控制事故损失。
1、立足未雨绸缪,加强安全教育,完善风险预防机制。培养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一是通过爱岗敬业教育强化责任感。积极倡导“责任胜于能力”,着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爱岗教育,通过合理奖励、设置荣誉、组织关怀、真情凝聚等各种措施来给予安全管理人员更多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二是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纪律性。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培育安全文化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制度的意识,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真正把制度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努力形成尊重制度、服从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敬畏制度的良好氛围。我想大家都知道2014年5月8日发生在上海铁路局合肥供电段的触碰伤亡事故吧,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在检修自闭线路时误登贯通带电杆导致了伤亡惨剧,试想一下,如果电力作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监护人员能够认真点,仔细点,就不会误登贯通带电电杆了,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仅仅是一次防范疏忽,灾难就降临了,瞬间夺取了1个人的生命,多么得不值啊!应了那句老话,“违章即自杀,违章即杀人”。三是通过案例教育强化危机感。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和放松。我们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将安全事故、职工违纪在全段通报,而且还要结合季节性工作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适时开展“安全大反思”、“安全翻旧账”、“安全大讲堂”等座谈会,组织干部职工围绕重点工作、车间班组安全实际和岗位特点,开展自查反思,深入查找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整改措施,使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保持安全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忧患意识,切实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2、立足预防为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监控机制。总结历年来事故教训,各类大大小小的事故,大多是由日常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等细节不断积累激化产生。因此,立足预防为主,提前入手,细化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监控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把上级安全制度中的原则方针具体化、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形成完整程序。要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仅有主体性规定还不够,必须有方方面面的配套性措施。配套措施滞后或缺位,必然影响安全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某项安全管理规定颁布以后,各类相应的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措施办法都应随之出台。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大力推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使之在安全上不敢出问题,也出不起问题,形成了以奖励为主以处罚为辅的安全考核制度,促进了安全控制力的提升。
3、立足问题检查,动态管理隐患,完善风险研判机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及时判别危险源、控制安全隐患是基础。因此,我们在加强检查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问题库,对存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灭。首先是加强安全检查,在巡回检查的基础上,将安全管理指标纳入自控型班组,形成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日常状态检查与年度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体系,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消灭。第二是强化安全管理,细化问题库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我们在限期整改的同时,按性质将其纳入段、车间、班组三级问题库,汇总归纳,定期分析,动态管理。对普遍存在或反复发生的安全隐患,段列入问题库进行重点分析,专项整治。对容易引发事故的高危问题,段成立工作组深入现场进行专题调研,跟踪指导,提前入手制定针对措施,并将其列入安全管理“高压线”在全段进行通报,避免隐患演变成事故或造成更大的破坏。
4、立足风险控制,坚持安全预警,完善风险驾驭机制。研究表明,良好有序的管理和科学的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延长安全周期,降低事故损失。因此,坚持安全预警,控制安全风险必不可少。首先是坚持安全预警机制。对频发事故、违纪不断的基层车间班组个人实行安全预警制度。其次是强化应急预案。以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为重点,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救援预案,进一步明确处置流程、应对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第三是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使全员熟练掌握相关业务。加强救援网络、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达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抓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舆情应对、调查处理等工作,确保能迅速出动,有效处置,努力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
二、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取得的几点成效
经过全段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逐级负责机制得到落实。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等措施,我们初步实现了安全压力等压下传、安全职责逐级分解,各级人员、各个岗位、各个工种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清晰明确,使安全管理的职责逐级落实到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真正解决了“负什么责,怎样负责,不负责怎么办”的问题,做到了职责清晰,任务明确。
二是安全现场卡控机制得到落实。首先是重点强化了施工现场人身安全控制,通过在施工现场防护、人工作业控制等关键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制定专人现场负责,实行人盯人防护、手把手卡控,确保了施工现场人身安全。第二是加强了基层车间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安排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车间、班组安全员,并明确其责任,对日常作业纪律进行全过程盯控,发现各类违章违纪立即提出、及时纠正,促进了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第三是加强了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通过规范日常巡视、施工作业组织管理,规范施工组织方式,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第四是安全预想分析机制有效落实。依托段网络平台,我们建立了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预想分析机制。段安全预想主要是分析、判断、推测各个车间及大型施工的安全情况,对人员、设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充分考虑,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提前上网公示征求意见;车间安全预想主要是分析、判断、推测所辖班组的安全情况,找出容易发生问题的人员、设备和薄弱环节,制定预案;班组安全预想主要是针对当日作业加强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做到预想在问题暴露之初、解决在问题萌芽之时、防范在隐患显露之前,使“最不放心的事”、“最难预料的事”、“最薄弱的环节”得到及时有效的卡控。
三、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启示
第一,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准备判别危险源是前提。通过对安全风险管理理念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安全管理的现场实际,我们充分认识到,施工生产现场中的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会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要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即不能从主管上对危险源予以回避和否认,也不能单纯套用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思路,只有通过严密的安全监控、科学的管理措施去及时识别和控制。
第二,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及时控制安全隐患是基础。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安全隐患在外界条件下被激化或多项安全隐患综合诱发事故。因此,安全隐患是否及时得到控制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成败。在管理实践中,我们通过强化安全生产问题库的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安全通报避免了相似隐患在不同基单位的重复发生。
第二篇: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故障,事故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及损失,不断丰富完善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风险管理,从预防隐患的形式入手,实现一切安全风险的可控。我认为,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做好安全风险超前防范和过程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风险的防控理念,准确把握由风险到隐患、由隐患变成事故的客观规律,用风险防控的理念到引领我们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实践证明,事故是由隐患的存在和积累造成的,而隐患又是由风险的存在和积累造成的,因此,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就能消除隐患,进而遏止事故的发生。
二是要从源头做起,一方面我们必须着眼于全体干部职工树立真正的紧迫感,摒弃口头重视,思想、行动不重视的虚假紧迫感,把风险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作环节,使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全方位,全过程抓住设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三个关键,技术监控、岗位培训、思想政治工作三个重点,认真辨识政策、技术、管理风险,控制重大危险源,消除危险点,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形势可控。
三是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自身的管理方法。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培养每个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做好“人”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认真开展设备运用情况的分析,全面辨识风险点,研判风险源,做好“设备”的工作。此外,要全面落实对规对标,实现作业标准化,提高现场安全防护水平,做好“环境工作”。最后,必须要大力推进车间、工区安全生产对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做好“管理”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员无伤害、设备无故障、系统无漏洞、管控到位的和谐统一。”
第三篇:“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办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这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部党组提出的安全工作新思路。通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丰富内涵,我们切实感到这是完全符合铁路安全生产实际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是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通过对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和有效处理,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情况;对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状况,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在管理方面,我们全面开展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建设活动。以确保高铁、客车安全为核心,以规范安全管理和落实作业标准为重点,进一步界定权责关系,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制定各岗位《安全风险控制流程图》,重点解决班组岗位之间横向结合性问题,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落实到位的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在人员素质方面,加大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力度,建立职工学习技术业务激励机制。有效处置和消除安全风险。我们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和解决。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我们提出 “抓落实、盯问题、追责任、快整改”的工作要求。抓落实就是重点检查安全工作中不落实的问题,把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逐条兑现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名职工、每一项工作。盯问题就是对任何安全风险和安全问题,都紧紧盯住不放,认真解决。追责任就是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狠抓责任落实,严格事故定责和责任追究,杜绝不定责的现象。快整改就是对于危及运输安全,特别是客车安全的问题,立即整改,不拖不延;对于已经整改的要组织复查,防止
反弹。
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运用文化的力量,增强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以职工身边的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第一”的警示教育。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将应对风险的关口前移到落实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处置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教育培养干部职工树立安全价值观,并自觉地转化为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四篇: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王文华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指出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强调“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列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第一次把安全生产定位在社会管理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全社会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
(二)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现实需要。2011年11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通过推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领导和员工真正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定势、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并切实加大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经费投入,杜绝“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纪律)、“三超”(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三)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2007年8月10日卫生部首次发布的《中国伤亡预防报告》显示,我国内地每年约发生各类伤害二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到75万,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9%,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但是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对于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广为普及,从而改善人群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实现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根本好转。特别是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安全社区(即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式,是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不足和现实困难
(一)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还未真正体现。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还没有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一是对安全生产的规律重视不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就事故分析事故,忽视了对安全问题的深度把握,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将事故原因从现场向外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对安全生产的规律研究得不深、不透,对安全本质问题缺乏深度的、系统的思考,安全工作措施治标而不治本。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盲目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安全工作的实际问题,但有的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现状不了解、不分析,安全文化建设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很难起到实质效果。就拿我县来说,近两年来已有5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但仍有大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在上级部门要求时才勉强应付,没有将安
全文化建设当成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已经创建了的企业,其基础性工作还不扎实,虽然进行了创建工作,但是离目标要求和实际效果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还缺乏宏观性、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政府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还未完全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系统组织实施,但现实情况离此还有明显不足。一是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经社会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安委会各部门的职责,做到工作有人抓。二是经费投入还未切实保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支持的安全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安全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做到经费有保障。三是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有序进行,要扶持和奖励为安全文化创作和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打造优秀的安全文化创作和宣传队伍。
(三)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能动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员工是企业中最为活跃分子,是安全文化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员工作用发挥不佳。一是企业对员工的个性重视不够。如在教育方面,所有职工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的教育,千篇一律,职工个体智商、情绪、观念、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等实行有差别、个性化的教育。二是企业对培养员工行为规范重视不够。生产中一些员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违章就没法干、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等错误思想,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以及侥幸、蛮干、习惯性违章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员工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文化建设难度。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
加剧和用工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现象,由于召不到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只有大量使用农民工、轮换工、临时工。这些人大多是从农民中直接招收而来,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安全素质较为低下,对企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与从业的基本要求相差很远。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开展“三大宣传”,着力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把安全文化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和形式,深入开展“三大宣传”,在全县形成“人人重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建设浓厚氛围。一是突出重点时段宣传。坚持每年重大假日、“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段,由县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分别在县城或企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中小学教材等多种媒介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采取咨询热线、公益广告、专题栏目、事故案例等多种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基本常识的宣传,从整体上促进全民安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二是狠抓基础工作宣传。安全理念和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政府要将安全理念纳入各级、各类教育环节中,形成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作业、应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理念。政府、企业、员工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要明确政府监管监察、企业主体和员工自律三者间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措施上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三是把握重点区域宣传。坚持对乡镇、街道(社区)安全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根据辖区内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宣传工作计划和安全
文化建设计划,年复一年持续推进,从范围上促进安全工作以“区域安全”保障“整体安全”。
(二)全面推进“五进活动”,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安全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广大群众中去,让安全文化覆盖全县各个层面,构筑更加坚实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一是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重点抓好每周至少开设1节安全教育课,提倡安全从我做起,安全从小抓起,达到教育学生来带动家庭的良好效果。二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活动。利用村级党员活动室这一阵地,建立健全村、社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利用社员大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教育群众“不坐超载车、不乘违规船”,普及了防火、防电、防中毒等生活安全知识;借助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教育群众,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积极建立“三全”(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机制。要指导和督促企业深入开展“三级”(指厂级、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要利用会议、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安全文化进社区活动。要积极开展“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即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深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探索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下的农村安全社区建设),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要依托社区居委会,将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楼院和家庭。通过集中学习、上门宣传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用气以及防火、防爆、防中
毒等安全知识。要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市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实现“安全进社区,人人同安全”的目标。五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各部门、各企业在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只是自己学习,还要将安全文化带回家庭,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三)坚持“五个结合”,真正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要坚决打消脱离安全生产来抓建设的孤立作法,把握“五个给合”把建设活动融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是坚持与安全生产“两基”建设有机结合。狠抓安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五落实”,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将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坚持与“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有机结合。已经创建安全示范的乡镇要继续保持,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要将 “示范乡镇”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建立、健全联系帮扶制度,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联系乡镇,帮助和指导乡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联系一镇,牵动一片,带动全面”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我县已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白酒生产企业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四是坚持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工人参加安全培训,在培训中增强安全知识,有力促进全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坚持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坚持文明执法,严格队伍管理,狠抓依法行政,在全县形成安监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商业银行必须在在加快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的基础,充分认清严峻的风险管理压力,增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推动业务经营健康持续发展。
一、倡导科学理念,增强全员风险意识。
一要积极引导员工要明确一个观点,即“风险管理就是效益管理”的观点,走出目前在认识上存在风险就是损失,风险管理等于损失管理、风险是信贷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的误区。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应积极引导员工不断增强对现阶段农行打造“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构筑全面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树立起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二要引导员工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处理好执行政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既不能因执行国家政策而放松了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的监控,也不能因业务拓展而忽视了资产质量的提高,要紧紧抓住资产质量是农行发展的重要
格及实力,防止出现新的信用风险;健全信用法规制度,适时调整完善与农行业务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信用评级、统一授信等制度,依靠法律手段清收已经出现信用风险的贷款,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加强利率、汇率管理,切实防范市场风险。要转变过去重信用风险而轻利率、汇率风险的观念,学习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重定价模型计量和管理利率、汇率风险的先进经验,加强对利率、汇率市场的分析,依据对利率、汇率走势的预测,通过选择债券种类和改变投资策略来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努力规避利率、汇率风险;目前商业性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空间已开始放开,应根据企业状况实施合理的定价机制,将市场筹资成本传递到商业性贷款价格中去,做到新放贷款能够根据市场利率变动进行调整,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利差空间。要加大存款组织力度,不断增加低成本资金,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增加经营效益。三是强化内控执行力,努力规避操作风险。俗话说“十案十违章”,操作风险事件大部分是由于“有章不循、违规操作”造成的,因此必须把提高制度执行力和合规文化的灌输作为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操守、法律法规、风险意识教育,消除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上的各种误区,使遵纪守法、按章办事成为各级行领导和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切实防范“不道德”风险的发生。要
整改和企业法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经营能力、诚信守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时进行风险提示,提出有效、具体的风险控制和化解措施;完善信贷退出机制,对有退出意向的企业,列入预警类,对明确退出的,列入实施类,以实现信贷退出的动态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风险防范“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办法,明确各个环节、不同岗位和人员的责任,全面实施风险管理问责制,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把经济、行政、法律手段有机结合,增强处罚效果。同时,将风险管理与各级行经营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全行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四、规范处理程序,加强问题整改落实。
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风险信息流转机制和共享渠道,把非现场手段监控的风险疑点进行收集,并向业务部门进行信息传递,业务部门的风险判断、风险性质判断后的各级核实要求、网点和业务检查组的现场核查、核查后的处理,以及处理后的整改落实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统一规范,并建立各个传递环节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风险信息传递高效畅通。二是在统一规范基层行风险问题性质认定、惩处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问题整改联动机制设:一方面,根据需要整改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将整改工作内容列入网点风险经理、会计主管、负责人、上级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风险、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
险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